新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复习进程

新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复习进程
新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复习进程

新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九年级下册美术复习资料

1狮身人面像(雕塑)公元前2600—前2500年[埃及]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2、武士像(浮雕)约公元前500年[波斯]

这些卫兵形象的波斯人,身着戎装,手执长枪或持盾牌,彪悍威严,形神兼备。

3、垂死的狮子(浮雕)约公元前645年[亚述]

亚述时期作品。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只中箭的雄狮,血从它的口中喷涌出来,造型极具悲剧性的壮美和力量。作品呈现了亚述艺术家在动物雕刻方面的出色表现,体现出了他们善于细致入微地观察、刻画形象的艺术才能。

4、新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建筑)公元606 —前539年[巴比伦]

全部用彩色琉璃进行装饰,墙面还饰有象征王权的神牛和神龙,充分显示出古代东方帝国都城的威仪。

5、太阳金字塔(建筑)约2世纪[墨西哥]

特奥蒂瓦坎古城兴建了大量宏伟的建筑太阳金字塔是较早的建筑。

6、吴哥窟石雕像(雕塑)12世纪上半期[柬埔寨]

吴哥是柬埔寨的古都。现存70多处古建筑,其中“吴哥窟”保存得最完整,其艺术价值也最高。“世界文化遗产”。

7、持莲花菩萨图(局部)(壁画)6世纪[印度]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幅壁画的菩萨虽然是男性,但上身呈女性化的S形,右手以手势持一朵青莲花。

低垂双眼,仿佛沉思,流露悲天悯人表情。对后来的佛教造像产生很大影响。

8、神奈川冲浪图(浮世绘)1831 —1833年葛饰北斋[日本]

是《富岳三十六景》风景组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采用低视点构图,突出表现汹涌海浪的惊人气势,也极为巧妙地歌颂了古代日本渔民们与海浪搏斗的英勇无畏精神。

9、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雕塑)约公元前200年[古希腊]

雕像表现出胜利女神迎着海风傲然屹立的姿态,裹身的薄裙下显示出女神健美的体格,向后伸展的巨大双翅更加强了雕像的豪迈气势,使女神显得优雅、崇高而又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10、罗马大角斗场(建筑)72—82年[古罗马]

这一气势恢宏的古代公共娱乐性建筑,三层墙壁都采用多重拱廊的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使用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与统一中富于变化和节奏感,其造型、结构与功能,在现代也堪称大型体育场典范。

11、科隆大教堂(建筑)1248—1880年[德国]

科隆大教堂是中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教堂两端的塔楼像两把锋利的剑,直插苍穹。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而支柱全由垂直线组成,筋骨嶙峋,极其峻峭清冷,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12、岩间圣母(油画)1483—1490年达芬奇[意大利]

怪石嶙峋的背景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气氛,柔和的光线给人物平添了脉脉温情。渗透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13、大卫(雕塑)1501 —1504年米开朗琪罗[意大利]

是完美的人体造型的体现;雕像体现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的艺术风格。米开朗琪罗被公认为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刻家。

14、雅典学院(壁画)1510—1511年拉斐尔[意大利]

此画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立的雅典学派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绘了古希腊以来50多位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整个作品的构图十分宏大,画面层次分明,人物有聚有散,疏密得当。

15?海伦?芙尔曼和她的两个孩子(油画)1635年鲁本斯[弗兰德斯]

此作品着力描绘了弗兰德斯宫廷画家鲁本斯的妻子海伦?芙尔曼对儿女的爱。奔放而细腻的笔触,着重展现了海伦?芙尔曼的文静姿

态与丰满体形。红色的布幔、座椅与绿色的服装、大理石柱以及蓝色的天空构成了跃动性的强烈对比,充分体现出当时流行的巴洛克风格的特色。

16、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1650年委拉斯开兹[西班牙]

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眼神威严又隐含凶狠和狡诈,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17、夜巡(油画)1638—1642年伦勃朗[荷兰]

一幅群像肖像画。他在画面上是突出的地位。其他人物则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十分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风格。

1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0—1873年列宾[俄罗斯]

列宾以伏尔加河作为俄国的象征,刻画了伏尔加河上11个不同社会身份、不同年龄和不同性格特征的纤夫的形

象。辽阔壮丽的伏尔加河与衣衫褴褛但又显示出雄厚潜力的纤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人们的许多思索。

19、日出?印象(油画)1872年莫奈[法国]

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的一幅风景画。它生动地描绘了融合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准确地描绘了莫奈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海港景色的鲜明印象。

20、舞台上的舞女(色粉笔画)1878年德加[法国]

描绘芭蕾舞女运动中的美,构图新颖,色彩艳丽明快,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21、苹果和橙子(油画)约1895 —1900年塞尚[法国]

在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抛弃了以明暗造型的传统手法,只用色彩的冷暖转折来造型。画面上那些配置得非常恰当的、厚重而又响亮的色彩,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22、向日葵(油画)1888年凡?高荷兰]

凡?高将太阳与向日葵作为自己的精神象征。那俯仰的向日葵就像一团团的火,充满了明亮与温暖的光泽。凡?高以炽热的激情,奔放的笔触,充满了智慧的色彩创作,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独特感受。

23、现代主义美术

代表:野兽派、达达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

特征:反对以致否定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极力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标新立异,从而成为一种错综复杂的艺术现象,被西方著名美术史家贡布里希成为“实验美术”,即探索性艺术。

24、马蒂斯夫人肖像(油画)1905年马蒂斯[法国]

这是野兽派绘画的代表作。凭画家主观表现的需要,用色彩来表现,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自由地运用色彩,充分发挥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并在人物形象的造型上进行了大胆的简化,正是野兽派绘画的主要特征。

25、呐喊(油画)1893年蒙克[挪威]

是表现派代表作。画家以自己对现实的切身体验为基础而创作。由于客观环境所引起的内心的极度恐惧,突出地表现在《呐喊》一画中。

26、哭泣的女人(油画)1937年毕加索[西班牙]

这是立体派绘画的代表作。它彻底打破了西方传统的写实美术的造型方法,把客观对象分解成若干部分,再按照画家的主观意图在平面上加以组合,其视觉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虽然怪诞,但很有表现力。

27、女人和狗(油画)1912年巴拉[意大利]

这是未来派绘画的代表作之一。未来主义强调表现现代技术的速度和运动之美。此画中的女人和狗正处在运动之中,所以出现的女人和狗的脚都是非常态的,从而留下了人物与动物在空间行进时的连续性记忆。

28、即兴之作26 (油画)1912年康定斯基[俄罗斯]

康定斯基是西方抽象派绘画的开拓者。画面上并不表现具体事物,色彩和线条的组合,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现。画面呈现几何化,看似随意地用色彩斑点与线条覆盖画布,色彩的灵动和跳跃性随情感的变化而起伏,抽象而深邃。

29、构成第10号(油画)1952年波洛克[美国]

这是抽象派绘画的另一种被称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作。这一派绘画的主要特点是抽象形态和主观随意的结合。作品是一种即兴的发挥,追求偶然效果,任凭观众自由想象。

30、被破坏的鹿特丹市纪念碑(雕塑荷兰鹿特丹)1951 —1953年扎特金[法国]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荷兰最大港口城市鹿特丹市重建被德国法西斯彻底破坏的城市,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发生过的这场战争灾难而兴建的一座城市纪念碑。作者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强烈仇恨,“此乃针对非人性的禽兽行为所发的、充满憎恨的呼喊”,即对德国法西斯的最强烈的控诉。

31、内战的预感(油画)1936年达利[西班牙]

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达利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以一个巨大的残缺的人体象征受难的群众,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战争的有力的控诉。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看似荒诞实际有所寓意的内容,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特征。

32、后现代主义美术

代表:波普艺术、照相写实艺术、捆包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

特征:最早出现在建筑类领域,是以反现代主义的面貌出现的。但是对待艺术传统、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摒弃把艺术作为一项严肃事业的观念等方面,还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33、柏林国会大厦的捆包(捆包艺术德国)1995年克里斯托、让娜克劳德[美国]

34、佛罗里达州的顾客(雕塑)1976年汉森[美国]35、大教堂(装置艺术)1987年克拉戈[英国]

36、德绍包豪斯校舍(建筑)1926年格罗皮乌斯[德国]37、洋蓟吊灯1958年保罗汉宁森[丹麦]

38、悉尼歌剧院(建筑澳大利亚)1957—1973年伍重[丹麦]

40、世界遗产:

定义:是个专门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国际法,并经过严格的申报和批准程序确定。

分类:(1)文化遗产: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2)自然遗产:包括独特的自然面貌,珍惜和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天然名胜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并不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简单叠加,而是意味着人类改造自然、运用自然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巨大变化。

(3)文化景观遗产:分三类: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

我国现有代表: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

41、敦煌莫高窟(建筑、雕塑、壁画)

不仅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宗教和文化的交会处。共735个洞窟,展示了千年的佛教艺术。

42、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建筑)17世纪

布达拉宫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优美又独具匠心,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的和谐融合, 使它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风采。

43苏州网师园(局部)(建筑)[清代]折射中国文化取法自然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44、重庆大足石刻(建筑、雕塑)

大足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唐宋石窟和摩崖造像的代表作。以佛教造像为主,也有儒教、道教的造像。

45、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园。它的陪葬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兵马俑,形态各异,是中国古代美术现实主义完美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46、威尼斯及其潟湖[意大利]

以“水都”著称的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深入内陆的一个潟湖之中。威尼斯又是一座历史名城,全市共有艺术历史名胜450多处。其

中最著名的是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钟楼。整个威尼斯是一处非凡的建筑杰作群。

47、亚眠大教堂(建筑)[法国]

亚眠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顶峰时期的杰作,是法国最大、最美的教堂。整个建筑布满 4 000多件精美的雕刻,再现

了基督教《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被称为“亚眠圣经”。

48、乔治铁桥区(建筑)[英国]

乔治铁桥区是18世纪的英国工业区,包括铁桥、煤山区、采矿场、铸造厂、煤港以及相关的服务和交通设施等,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与科技文明的见证。其中建于1779年的铁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铁桥。

49、埃洛拉石窟群(建筑、雕塑)5—13世纪[印度]

共有34座石窟,建造形式十分独特,有的整个开凿成一个独立的院落。它汇集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石窟艺术的精华,是古代印度石窟艺术的精品。

50、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这一风景区包括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等,以奇峰、幽谷、秀水、深林、溶洞享有盛誉,同时生存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

51、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类型最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址,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同时拥有多姿多彩,被誉为“童话世界”的翠海、叠瀑、彩林、雪峰等自然景观。

52、马丘比丘[秘鲁]

是印加帝国全盛时期(15世纪)都城的遗址,位于海拔 2 000多米的两座险峻的山峰之间。现存古建筑200多座, 蔚为壮观,体现了印加帝国建筑风格的雄伟和坚固。

53、山东泰山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奇特,加之数千年的精神文化渗透和人文景观烘托,被誉为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有“天下第一山”等美誉。

54、迈泰奥拉修道院10—16世纪[希腊]

“迈泰奥拉”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悬在空中”。大约在1 000年前,人们靠绳索攀上这高耸入云的山顶,并居住在洞内修行。后来建造了雄伟壮观的修道院和教堂。

55、动漫包括:造型艺术、影视艺术、动漫周边、角色扮演和网络游戏等。56、动漫特点:简练、夸张。

57、漫画表现形式:单幅或四格、多格漫画(6-8格);故事漫画;连环话58、角色造型设计的类型:

(1)漫画风格:借鉴漫画表现的特征,以变形、夸张等处理手法,使角色的比例关系、形态、动态、

表情以概括、简洁、单纯的形象呈现。

(2)写生风格:力求尊重自然物象或接近自然物象的创作手法。(3)动漫源自漫画,表现手法: 夸张、拟人。

59、动漫脚本分文本脚本和绘图脚本,绘图脚本是文本脚本的视觉转化,一般包括分镜草稿、角色设

定、背景设定。

60、群马图(中国画)徐悲鸿

62、莲蓬蜻蜓(中国画)齐白石

64、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黑白木刻)李烨

66、记写雁荡山花(中国画)潘天寿

68、听瀑图(中国画)傅抱石

70、仕女(彩墨画)林风眠

72、齐白石像(油画)吴作人

74、太湖鹅群(油画)吴冠中

61桃实图(中国画)吴昌硕

63流民图(中国画)蒋兆和

65、卖血后(黑白木刻)黄新波

67、树杪百重泉(中国画)李可

69长江万里图(中国画)张大千

71、转战陕北(中国画)石鲁

73父亲(油画)罗中立

2019年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文档资料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外国美术名作巡礼 一、美术理论部分 1、到20世纪,欧洲美术和主要受欧洲美术影响的美国美术对世界美术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2、20世纪的外国美术,就其影响来讲,以欧美国家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术最为突出,它们不是一个艺术流派,而是一种影响遍及世界且很复杂的文艺思潮。受此文艺思潮的影响,涌现出众多的艺术流派,它们的主要倾向是反对西方传统的写实美术,追求创新。但是,西方传统写实美术并没有因此消失,且有新的发展。此外,建筑艺术和设计艺术得到了大发展,成为20世纪外国美术的一大亮点。 3、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 俗称“现代派”。影响比较大的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等。它们的艺术主张和作品面貌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现代主义美术的共同特征,这就是反对以至否定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极力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标新立异,从而成为一种错综复杂的艺术现象,被西方著名美术史家贡布里希称为“实验美术”,即探索性艺术。因此,对它们应具体分析,不全盘否定,也不肯定一切。 后现代主义美术 后现代主义简称“后现代”。美术中的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是以反现代主义的面貌出现的。但在对待艺术传统、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摒弃把艺术作为一项严肃事业的观念等方面,还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后现代主义影响比较大的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捆包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这些同属于“实验艺术”范畴,所以,对他们的作品同样需要具体分析。 4、建筑与设计 20世纪的建筑是“技术大跃进,功能大提高,观念大转变,设计大进步,艺术大创新”。在这过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创造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名建筑,如德国的德绍包豪斯校舍、美国的流水别墅、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旨在为商品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的设计,如工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等,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且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二、作品部分(本讲义只是点出了作品部分较重要的词、句,作为复习的参照,同学们复习的时候还是要以课本为主,对照插图、结合文字注释去把握。) 1、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雕塑)约公元前200年(古希腊),迎着海风傲然屹立,薄裙下健美体格、双翅显示豪迈气势,优雅、崇高而又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2、罗马大角斗场(建筑)(古罗马)三层墙壁都采用多重拱廊的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使用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统一中富于变化和节奏感。 3、克隆大教堂(建筑)(德国)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显示了哥特式教堂的气势与力量,代表中世纪教堂建筑艺术与技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被誉为“哥特式教堂的完美典型”。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教学提纲

活动一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1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美术史是非常客观非常严谨的一门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设计(二) 首先播放一段古人狩猎激烈动人的录像,之后画面停留在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作品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继续讲解:《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等原始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古代、中世纪美术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试着分析作品的画法、表现的内容等,以此来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课堂小结。 活动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2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本单元活动二分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本次课件欣赏的外国美术作

品,时间跨度比较大,外国在美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艺术家很多,显然不能一一介绍,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所以本次课件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赏析,从授课内容(历史时间)上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从知识点来分:有历史背景、画派、艺术家生平简介、艺术作品简介、思考练习。这些内容之间都有链接,教师的讲解可以从历史时间上,简单介绍,也可以根据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通过链接,向学生讲解。 教学目的 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教学准备 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总结梳理

九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 第一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 1.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式的总称,它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2.《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3.《说唱俑》 ①时代:东汉 ②出土:四川成都 ③艺术特色:我国汉代人物俑的代表作品。 4.《秦始皇陵兵马俑》 ①时代:秦代 ②出土:陕西临潼 ③艺术特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立马霍去病墓前石刻》 ①时代:汉代 ②艺术特色:采用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6.我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7.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佛像,堪称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 8.释迦摩尼像 ①年代:北魏 ②位置:云冈石窟 ③艺术特色:展现了北魏佛像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其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西域佛像的艺术精华,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9.现代雕塑: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京的《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山东青岛《五月的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是新世纪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五羊雕像》是广州市的标志和象征。 《艰苦岁月》作者潘鹤,表现战争的艰苦和革命的乐观精神。 第二课《灵动的生命》 1.雕塑的基本语言:手捏、刀刻、粘贴等。 2.《舞蹈演员》 ①作者:德加 ②国家:法国 3.《男子头像》 ①作者:罗丹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四、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2.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深入欣赏和评述的作品。 2、欣赏 1.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 (1)欣赏分析《洛神赋图》,介绍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理论;介绍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法则,是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最重要的审美评价标准。 (2)以《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深入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认识。 (3)结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介绍文人画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4)以欣赏徐渭、陈洪绶和石涛的作品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这些注重主观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美术上的贡献。 (5)结合宋瓷、明清建筑和民间年画的欣赏,进一步扩展欣赏领域并为树立更全面美术文化观点奠定基础。 (6)美术欣赏评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等想结合。力求提高学生兴趣。https://www.360docs.net/doc/5017368764.html, 找教案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 3.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最新人美版七---九年级美术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1、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 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1、美术,又称造型艺术。按其存在形态与用途可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门类。 2、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按作画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从着色角度上分为素描和色彩画。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等。 3、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艺术。从形态和可观赏的角度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从材料上分有泥雕、石雕、木雕、金属雕塑和各种新型材料雕塑。 4、工艺美术,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一般分两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 5、油画《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 6、《出水芙蓉图》属于:中国画;中国画,作者,佚名。 7、《红蓝椅》的作者是:里特维尔德; 8、《大禾人面方鼎》是商代的 9、《家庭组》雕塑1950亨利.摩尔(英国) 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 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包括:叙事、说明、交流、记录、抒情; 2、手绘线条图像常用指示线、箭头、排列、循环等方法。 第三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1、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龙的制作只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 2、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端午节 第四课:生肖的联想 1、雕塑《公牛头》的作者是:毕加索; 第五课:大自然的色彩 1、美术所讲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绿、橙、紫。 2、明亮的光是由不同的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 3、调子:一副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他们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调子”。 4、油画《喜鹊》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 5、《姐妹的池塘》的作者是法国画家:塞尚; 6、《高原的歌》的作者是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詹建俊; 第七课:色彩与生活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色相:是指色彩的面貌 3、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程度。 4、纯度:色彩的纯粹单一程度。 5、色彩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冷暖的感觉。 第八课:漫画 1、漫画的特点包括:能令人发笑、具有多种表现方法、夸张的构思和夸张的造型; 2、漫画的类别:讽刺漫画、幽默画、肖像漫画。从篇幅上分独立漫画、四格漫画、系列漫画和长篇故事漫画等。 3、《瞻瞻的车》丰子凯 4、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画家张乐平; 5、漫画《史努比》的作者是美国画家:查尔斯·舒尔茨; 第九课: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 1、艺术节的美术设计一般包括舞台设计、吉祥物设计、会标设计、请柬设计、招贴设计、节目单和纪念册设计、演出服装与道具设计、周围环境设计等。 2、策划书应包括:艺术节名称、主题、标志、标准字、色彩和吉祥物等。 第十课:宣传品的设计 1、招贴,也称海报,具有发布信息、烘托活动气氛、强化活动主题的作用。 2、招贴包括:文字、标志、图案和色彩等。 第十一课:吉祥物的设计 1、吉祥物是为组织主题活动而设计的标志性形象,可以平面或立体等形式呈现。 2、吉祥物设计要求主题鲜明、形象可爱、内涵丰富、寓意吉祥,带有企盼和祝福活动成功的明显意图。 3、下图的吉祥物是为那一主题活动而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意四海之宝,以“人”字为基本造型元素,蓝色象征地球、海洋、自然、生命、梦想等,显示了上海地域特色。 4、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 5、色彩中全是暖色一般的是指:红色、橙色、黄色 6、透视的一般规律是指:近大远小; 第十二课:面具的设计制作 1、面具是人们节日、祭祀活动中进行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之一,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第十三课:展示设计 1、展示设计,就是将特定的展品按照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在一定的空间中加以摆设与演示的活动。 2、展示基本要素:布置安排、光线与色彩、标题与文字、空间与环境、展示与安放。 3、展示活动流程:策划创意、设计策划、制作实施。 第十四课: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1、《筛谷的妇女》油画1854库尔贝(法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020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外国美术名作巡礼 第1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术特色,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 欣赏和感知亚非拉地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加深对不同国家美术文化的理解,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兴趣,及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三、教学策略 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亚非拉美术作品的主要类别、文化内涵及价值、突出成就的学习,帮助学生领会不同国家美术作品的不同特色,并试着对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讨论。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和领悟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对世界文化的尊重、理解与热爱。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资料,尝试分析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等。 利用课前准备和预习,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欣赏导入 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着重强调亚非拉地区。 历史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亚非拉地区,共同来欣赏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引出课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用简单的方式导入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此课重点所讲的一系列美术作品所产生的地区一目了然。 新课传授 在古典音乐声中展示多幅亚非拉美术作品的图片。 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独特风貌。 对比赏析 课件展示:埃及雕塑《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亚述浮雕《垂死的狮子》 印度壁画《持莲花菩萨图》(局部) 1.这三幅作品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美术作品? 2.这三幅作品分别是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3.同学们,你们对这三幅作品都有哪些了解呢? (出示电脑课件)学生简介了解的内容。 4.认识三幅作品产生的时间及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时代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美术《民俗文化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民俗与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民间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总体上来看,它包括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民间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总体表现。使它的学科意义不仅是对象上的,亦是方法上的。民间美术则是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的创造,它不仅是美的欣赏品,而且是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 如果研究民间美术,将它从整体的民间文化中抽出,仅仅进行单一的视角的研究,则视野必然会变得狭窄,只有把民间美术放入民间文化的范畴进行总体研究,才能进入深层,扩展新领域,才能充分显现其意义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美术已经成为美术创新的一个重要范本。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新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复习进程

新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九年级下册美术复习资料 1、狮身人面像(雕塑)公元前2600—前2500年 [埃及]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2、武士像(浮雕)约公元前500年 [波斯] 这些卫兵形象的波斯人,身着戎装,手执长枪或持盾牌,彪悍威严,形神兼备。 3、垂死的狮子(浮雕)约公元前645年 [亚述] 亚述时期作品。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只中箭的雄狮,血从它的口中喷涌出来,造型极具悲剧性的壮美和力量。作品呈现了亚述艺术家在动物雕刻方面的出色表现,体现出了他们善于细致入微地观察、刻画形象的艺术才能。 4、新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建筑)公元606—前539年 [巴比伦] 全部用彩色琉璃进行装饰,墙面还饰有象征王权的神牛和神龙,充分显示出古代东方帝国都城的威仪。 5、太阳金字塔(建筑)约2世纪 [墨西哥] 特奥蒂瓦坎古城兴建了大量宏伟的建筑太阳金字塔是较早的建筑。 6、吴哥窟石雕像(雕塑) 12世纪上半期 [柬埔寨] 吴哥是柬埔寨的古都。现存70多处古建筑,其中“吴哥窟”保存得最完整,其艺术价值也最高。“世界文化遗产”。7、持莲花菩萨图(局部)(壁画) 6世纪 [印度]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幅壁画的菩萨虽然是男性,但上身呈女性化的S形,右手以手势持一朵青莲花。低垂双眼,仿佛沉思,流露悲天悯人表情。对后来的佛教造像产生很大影响。 8、神奈川冲浪图(浮世绘) 1831—1833年葛饰北斋[日本] 是《富岳三十六景》风景组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采用低视点构图,突出表现汹涌海浪的惊人气势,也极为巧妙地歌颂了古代日本渔民们与海浪搏斗的英勇无畏精神。 9、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雕塑)约公元前200年 [古希腊] 雕像表现出胜利女神迎着海风傲然屹立的姿态,裹身的薄裙下显示出女神健美的体格,向后伸展的巨大双翅更加强了雕像的豪迈气势,使女神显得优雅、崇高而又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10、罗马大角斗场(建筑) 72—82年 [古罗马] 这一气势恢宏的古代公共娱乐性建筑,三层墙壁都采用多重拱廊的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使用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与统一中富于变化和节奏感,其造型、结构与功能,在现代也堪称大型体育场典范。 11、科隆大教堂(建筑) 1248—1880年 [德国] 科隆大教堂是中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教堂两端的塔楼像两把锋利的剑,直插苍穹。大教堂的四周林立着无数座小尖塔。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而支柱全由垂直线组成,筋骨嶙峋,极其峻峭清冷,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12、岩间圣母(油画) 1483—1490年达芬奇[意大利] 怪石嶙峋的背景强化了宗教的神秘气氛,柔和的光线给人物平添了脉脉温情。渗透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13、大卫(雕塑) 1501—1504年米开朗琪罗[意大利] 是完美的人体造型的体现;雕像体现雄健有力、充满激情的艺术风格。米开朗琪罗被公认为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刻家。 14、雅典学院(壁画) 1510—1511年拉斐尔[意大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九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 课题:加莱义民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别:欣赏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与目的 (1)A.应知: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罗丹是怎么样经过艰苦学习?了解他对雕塑所作的根本性的变革。 B.应会:对罗丹的代表作品《加莱义民》能深入的了解和简单分析。(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达成这一目标)。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总结与反思中,体验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而在优秀艺术作品中正是潜伏着这样强烈的内心颤动。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罗丹的精神,既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

学具准备: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作业要求:无作业 教学过程:

课题:艺术的多元化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别:设计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与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由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所孕育出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多元化。 (2)、了解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 (3)、欣赏不同艺术流派的现肛艺术作品,感受各自的艺术特点。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能过分析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多元化的现象和对现代艺术的欣赏,引导学生在一个开放的、自由、坦诚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发表自我的观点,并且尊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尊重其他人的审美选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创新教案】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创新教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外国美术作品的鉴赏力。 2.通过欣赏各具特色的欧洲美术作品,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增进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3.通过赏析外国名作,使学生深刻体会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认识到各国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的高尚情操,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欧美美术发展的简单脉络,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欧美美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了解艺术的世界性。 课前准备: 收集欧美美术发展的相关历史资料和自己喜爱的欧美画家及其代表的美术作品,了解欧美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相关古典音乐) 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开世界科学之先河,希腊的古文化,创世界之奇迹。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欧洲美术更是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美术发展,今天就请我们一起来欣赏欧美古代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设计说明】解说导入,对学生课前预习和已有知识进行简单巩固,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传授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至19世纪,欧美美术的发展概况: 古希腊雕塑代表作品:《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 1.作品简介: 胜利女神之翼,是前3世纪古希腊胜利女神的一件巨型大理石雕塑作品,高

5.57米,重32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2.表现内容: 该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她伸展着双翼,高高站立在船头上,在海风吹拂下,翅膀的羽毛微微颤动,柔软的裙裾贴在身体上并向身后飘扬。 3.创作背景: 雕塑制作于公元前2世纪初的希腊化时期,是人们为了纪念一次海战胜利,在萨摩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庙内树立起来的。 4.艺术风格: 参照人体的形象塑造神话人物,并赋予其更为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体现对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 5.古希腊人体雕塑产生的背景: 政治条件、创作源泉、现实条件。 【设计说明】赏析作品,诠释美术作品的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达·芬奇,代表作品:油画《岩间圣母》。 1.作品及作者简介: 此画创作于1483―1490年间,为油画,尺寸为198×123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作者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2.表现内容: 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稣,一天使在耶稣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与景色搭配和谐,给人以安宁祥和的感觉。 3.创作背景: 此画是达·芬奇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期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分子力: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运动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缓慢。 内能及改变 二、内能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内能与机械能不同。(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是不可能没有内能) 3、内能的改变 三、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就叫这种物质的比热。 1、比热大表示物质吸热本领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大的物质温度改变小,比热 小的物质温度改变大。记住水的比热:C 水=4.2×103J/(kg.℃)。水的比热大,常用于冷却剂 2、热量计算:t Cm Q ?=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叫热机 2、热机分为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 3、内燃机: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热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工作原理: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燃料燃烧获得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q):1千克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 3、热机的效率:总 有q q = η 因为氢气的热值高,常用于火箭的燃料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路 1、电路: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的电流路径 2、电路的组成: 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电路的工作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电路正常工作);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电路不能工作,无电流,灯不亮); 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或用电器的两端连通。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 4、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2)、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5、电路的连接方式: (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有分支);各支路互不影响,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的支路 判断: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路走一圈,回到负极,如只有一条,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6、电路的连接方法(分割法) 如果只有一条电路,从电源正极依次连接到电源的负极;如果有多条电路并联(分支),利用分割的思想,把多条并联的电路分割成一条一条的,再分别从电源正极连接;如有电压表,放在最后连接。(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 二、电流 1、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4、验电器: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5、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 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6、导体和绝缘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干木柴; 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7、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电压(电源提供) 电路闭合 8、电流的强弱(I ) 单位:安培,符号A ,还有毫安(mA)、微安(μA ) 1A =1000mA 9、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符号 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小量程:0~0.6A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A; 大量程: 0~3A, 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A 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大量程进行试触)。量程选择过大,指针偏转角度很小;量程选择过小,指针偏转角度超出刻度范围 (4)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这样会造成电源短路,烧毁电源和电流表) 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 一、电压(U)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闭合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mV 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做 功(能量的转化)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对水加热、考太阳暖和) 物体放热:内能减小 (水冷却)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摩擦生热)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水蒸气推动瓶塞运动而产生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