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db8bd2aaea998fcc220ef2.png)
人口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于那几个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发展中国家)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A
D
B
E
C
F 宗教信仰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工业化c死亡率低 A D E F 生产力水平---城市化c出生率低
A BCDE F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 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 的不同特点)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历史时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期
人口数 量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 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2、进一步 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 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 布特点。
C .自然增长率 D .人口迁移量
7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8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所处历史阶段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A
D
B
E
C
F 宗教信仰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工业化c死亡率低 A D E F 生产力水平---城市化c出生率低
A BCDE F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 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 的不同特点)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历史时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期
人口数 量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 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2、进一步 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培养热爱家乡的 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 布特点。
C .自然增长率 D .人口迁移量
7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8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所处历史阶段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现代社会时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369245d1f34693dbef3ec2.png)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B)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
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B )
A.1990年以前治理
B.1990~2000年之间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规律方法技巧
人口的三种型态
比较 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 (老年型)
示 意 图
形 状
下宽上窄, 呈真正的金 字塔形
底部变窄, 形状像清真 寺顶部塔形
底部收缩, 上部变宽, 金字塔已变 形
(2)人口的年轻化和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B )
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B)
巩固练习题:
1.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可爱吗你不仅可爱还很可怕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100同期死亡人数出生率同期出生的存活婴儿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100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数量情况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变化原因数量少数量较数量多增长缓慢增长加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生产力水平提物供应稳定可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20世纪以来201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1950年相比人口由多到少排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课件(共44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课件(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9f51deedd3383c4bb4cd2dd.png)
10.有关世界人口变化
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A.1950-2010年人口死
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
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
然增长率上升
下图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各题。
高
出生率
2.5%
死亡率
1.5%
1% 自然增长率
1.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类
基本特征
型 出生 死亡 自然增
率 率 长率
原 始 型
很 高
很 高
很 低
传 统高 低 高 型
人口 增长 特征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
增长 们依赖自然,抵御疾病和
缓慢 灾害的能力极低;部落战
争频繁,死亡率极高
增长 迅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 境有所改善;医疗卫生事 业发展,死亡率下降快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
应的期间是( C )
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2)在Ⅰ时期( D )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甲、图乙 回答(1)~(2)题。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人口的机械增长 (影响小)
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二战
历史时期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考点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共12张PPT)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考点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548eea9ec3d5bbfd0a7478.png)
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 观解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 实际提出治理、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1)从人与环境的矛盾,理解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 口。 (2)从目前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入手,理解保 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3)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 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4)运用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解 释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存在矛盾的原因并能根据实际提出治理、 保护的设想或措施。
2、制约因素:资源(正比,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正 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注意“木桶效应”)
四、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 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 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地区
代表 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 国家
欧洲 和
北美
现代型
发展中 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 的转变
整个 世界讲
中国
由传统型转向现 代型的过渡阶段
基本实现了人口增 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原因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 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 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 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 式已进入现代型。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
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案例:1、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37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ef17b8bb0c22590102029d8a.png)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
人
水平高,科技发达, 较差,现代化水平低,
口
生活条件好
需要的劳动力多
增 原因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长
和福利制度
不完善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 ③受“养儿防老”等传
高
统观念影响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 今后变化 将比较稳定,一些国
(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美国 等 9 个国家。预计 2027 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 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报告还发现,世界人口增速在放 缓,更多国家人口出现萎缩。从现在到 2050 年,人口出 现萎缩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将增至 55 个,其中 26 个国家或 地区人口萎缩将超过 10%。报告称,全球妇女平均生育 率已经由 1990 年的 3.2%降至现在的 2.5%。到 2050 年, 全球妇女平均生育率将继续下降到 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 3.81%。而与之相对的是老龄化程度 的加深。根据最新数据,2018 年中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的 17.9%,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1.9%,远超国际标准。面对持续低迷的人口出生率,辽 宁、湖北、新疆等地出台了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延长产 假时间、提高生育补助等“真金白银”的政策相继实施。 陕西省甚至明确表示,要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
知识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情景导入]
统计数据中的地理 新华社联合国 2019 年 6 月 17 日电,联合国经济和社 会事务部 17 日发布的名为《世界人口展望 2019:发现提 要》的报告说,2030 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 77 亿增至 85 亿,2050 年达到 97 亿。从现在起到 2050 年,一半的世 界新增人口将集中在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质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质课件 (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6398fb4028915f804dc297.png)
b、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
读图思考:
出生率
原始型 高 传统型 高 现代型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人口增长特征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思考下列问题:
1
2
3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 卫生条件的改善。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4
新 3.5 中 国3 人 口 2.5 自 然2 变 1.5 化 曲1 线 图 0.5
出生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0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1
生产力进步 生产力、政策、环境、福利、文化观念
增长缓慢
今后几十年,人口数 量社将会比保较障稳制定度,健一全些 国生家育还观会念负的增转长变。等
发展中 国家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 采取政了治控上制的人独口立,的民措
界新增人口中,发 展中国家占到80% 以上。
施缓族 生 率,慢经 事下济业降人的的等口发进增展步长,人将医口疗死趋卫亡于
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 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 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死亡率下降较快。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空前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共25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93cb84f78a6529647d53fd.png)
①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②完善社会服 务体系
①计划生育,控 制人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②努力发展经济, 解决贫困问题;
25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地 球村第70亿居民诞生。联 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 7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 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 增长。
总数多、增长快
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人口 成员之一的婴儿丹妮在菲律宾诞生。
2020/5/15
1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樊曦):2005年
变”,完成活动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主要因素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
型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
型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
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2020/5/15
17
4、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差异
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
世界 中国
人口增长模式 现代型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防兵源不足
19
2020/5/15
20
讨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什么 人口问题,相应采取什么人口对策?
2020/5/15
21
发达国家 材料一
课本P5《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 育的政策》
材料二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 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 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 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
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 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 了婴儿用品。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dd718f569dc5022aaea0077.png)
专题一 专题二
解析:第(1)题,迁出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迁出人口比重,四川与贵 州迁出人口比重相当,但四川人口远多于贵州,故A项错;同理迁入 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迁入人口比重,虽然上海迁出人口比重远大 于广东,但广东人口远多于上海,故B项错;人口增长率=人口机械增 长率(迁入人口比重-迁出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浙江机械增 长率远大于江苏,且两地经济都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较小, 故C项正确;安徽与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材料中无从判断,但天津 经济相对较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故D项错。第(2)题,迁 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青壮年)以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 京、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2005~2010年为人口(青壮 年)净迁入区,有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同时人口大量迁入提高了城 市化水平。
专题一 专题二
如上图中“·”表示某地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 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 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 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 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专题一 专题二
3.抓点 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这些特 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 外这些特殊点通常会与人口数据计算联系在一起,考查计算能力, 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 纵、横坐标作垂线。如上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 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图中A、B),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小值 和最大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ppt本章整合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ppt本章整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89fe6267ec102de3bd8928.png)
甲
乙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1
2
(1)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解析:第(1)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模 式基本转变为现代型。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社会负担加重。 第(2)题,先在图甲中读取2010年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然后在图乙中寻找符合条件 的点即可。 答案:(1)D (2)A
类 型
例图
特点
判读技巧
世界各大洲人口 柱 状图(2000 年)
说明地理事物的 绝对数量,适用于 表示相互独立的 地理事物的静态 对比,用柱的长短 或高低表示不同 地理事物的差异
对应坐标轴分别判读每柱对应的数 值,然后进行不同柱之间的数值对 比,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1
2
非洲人口增长折 线图 (1950~2000 年)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A.位于东南沿海 B.经济发达
C.人口负增长
D.人口迁出量大
(2)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省(市、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
A.社会负担加重 B.经济发展缓慢
C.育龄妇女减少 D.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先期进入老龄化的省(市、区)有上海、江苏、天津、
广东,其共同特点是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进入,这些地区总人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变化》ppt课件(共75张PPT)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变化》ppt课件(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af01ad960590c69ec37696.png)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现代型 世纪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 期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现代型 目前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 展中国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课堂互动探究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及人口问题
探究活动 1.结合“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示意图, 探究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
(1)说出图中甲、乙两个分界点的标志以及人 口数量历史增长的变化特点。 (2)据图说出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时间,并分 析原因。
2.读“1950~201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 量的增长”图,探究人口增长数量空间分布 特点及原因。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 因而我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 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 育。 (4)×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 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 家如中国、古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 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 例如,发展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 死亡率低,因而人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 高。 (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问题思考。 (1)社会经济越落后,人口的死亡率越高吗? (2)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1)×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 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其中一些发达国 家的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减少;但不是所有发 达国家的人口都为负增长。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政治 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的进步,使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因而人口
1.1人口数量的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共42张PPT)
![1.1人口数量的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f7e739a98271fe900ef94a.png)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类型
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课堂活动 读图分析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及原因
2.人口 增长模 式的时 间差异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逐步过渡
人口增长特征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影响 生产率的提高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
困难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势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 渐减少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 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 率很低
缓慢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 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 口死亡率高
明显加快
加速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 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 下降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 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 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
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具体做法是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使我国20世 纪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近5年。 2013年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正式实施。
总结
世界人口增长现状 自然增长率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abe8904b9f3f90f77c61b8a.png)
空
间
中国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
型向__现__代__型___的转变
7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_社__会__经__济___发展、传统文 化观念、相关的_人__口__政策等。 【思考】 1.结合下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
提示 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体现了人口 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
16
答案 (1)192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鼓励 生育,接纳移民。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 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2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总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 长迅速。第(2)题,在“二战”之前,没有国家实施限制人口增 长的政策,人口增长较慢是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 的制约。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增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对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影响。 答案 (1)C (2)D
福利制度;
影响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19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 化社会。
20
【即时巩固】 1.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示意图”,回答(1)~(2)题。
21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A.甲 C.丙
B.乙 D.丁
14
(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
解析 第(1)题,对民工迁移影响最大的工业应为劳动力指向型 工业。甲类工业动力投入最多,说明其为动力指向型工业;乙 类工业投入要素中,工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劳动力指向 型工业;丙类工业科技投入所占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 丁类工业原料投入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 题,“移业就民”实际是指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 原料指向型工业向劳动力价格更低、资源更加丰富的中西部地 区转移。这样会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加重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紧张状况,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答案 (1)B (2)A
11
4.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 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12
【对点训练2】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 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 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 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 迁移的是( )
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19
解析 第(1)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为负增长,乙地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因此B项正确。第(2)题,甲地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应为发展 中国家;丙地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趋缓。 答案 (1)B (2)B
16
专题三 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类型
优点
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关 柱状图 系,便于各种地理事物
数量的比较
反映地理事物的增长变 折线图 化等问题,通过曲线图 (曲线图) 或折线图能反映一种地
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反映一种地理事物的整
扇形 体与局部的关系,可以
圆 图 很直接地反映各部分所
形
占比例
图 饼状 反映某种地理事物占总
20
【对点训练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一年哪些人迁移迁 徙图》,从大数据下看全国人口迁徙。 材料二 图甲为2013年与2012年人口净流入对比图,图乙为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流向。
9
专题二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10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 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 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随着学龄儿童迁移 人口增多,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章末整1.基本特征
3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比较项目 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
老年型(收缩型)
示意图
下宽上窄,呈真 底部变窄,金字塔 形状
正的金字塔形 收缩变高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
少年儿童比重大,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人口增长
图 体的比例
典例
一般程序
判读方法 具体步骤
读图名 ↓
读坐标 (或图例)
↓ 读数据(大小 及变化趋势)
↓ 分析数据
↓ 用文字概括 联系或规律
↓ 图表转换 (或图图转换)
↓ 得出结论
①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思考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 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①看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②思考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 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 ⑤得出结论
①看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 ②判读图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③思考图中反映的内容; ④得出相关结论
17
【对点训练3】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 完成(1)~(2)题。
18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6
【对点训练1】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 图,完成(1)~(2)题。
7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
8
解析 第(1)题,第④幅图是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上部 很窄、下部较宽,可以看出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很高,即自然增 长率很高。第(2)题,特别要注意金字塔图底部的横坐标,①图 的人口数量单位是“百万人”、其余三幅图的单位是“千人”; 还要注意②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50千人,③④两幅图横坐 标上的每个格表示100千人;另外,四幅图中30~39岁人口数量 在纵坐标中都是两个横柱。从图中读出四国中30~39岁的人口 数量并加以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1)D (2)B
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下
出生率、自然增 大致均衡,出生率、
特点
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
长率都比较高 死亡率基本持平
长率呈负增长
4
3.人口金字塔图与人口问题
5
(1)A国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比重很大,就业人口相对较多,压力 大。 (2)B国中女性人口各年龄段都较平稳过渡,而20~40岁男性人 口比重大,且男多女少,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可能是因大 量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3)C国20~40岁男性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此年龄段的女性人口, 则可能近期发生过战争,使男性年轻人口有所减少。 (4)D国老年人口多,年轻人口比重小,导致劳动力不足。
A.甲 C.丙
B.乙 D.丁
14
(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③加剧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
解析 第(1)题,对民工迁移影响最大的工业应为劳动力指向型 工业。甲类工业动力投入最多,说明其为动力指向型工业;乙 类工业投入要素中,工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劳动力指向 型工业;丙类工业科技投入所占比重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 丁类工业原料投入比重最大,说明其为原料指向型工业。第(2) 题,“移业就民”实际是指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 原料指向型工业向劳动力价格更低、资源更加丰富的中西部地 区转移。这样会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加重中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紧张状况,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答案 (1)B (2)A
11
4.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 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12
【对点训练2】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离开家乡 向东部地区流动,形成了民工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 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 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民工 迁移的是( )
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19
解析 第(1)题,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为负增长,乙地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因此B项正确。第(2)题,甲地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乙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应为发展 中国家;丙地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趋缓。 答案 (1)B (2)B
16
专题三 常见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
类型
优点
反映地理事物的数量关 柱状图 系,便于各种地理事物
数量的比较
反映地理事物的增长变 折线图 化等问题,通过曲线图 (曲线图) 或折线图能反映一种地
理事物的变化趋势
反映一种地理事物的整
扇形 体与局部的关系,可以
圆 图 很直接地反映各部分所
形
占比例
图 饼状 反映某种地理事物占总
20
【对点训练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一年哪些人迁移迁 徙图》,从大数据下看全国人口迁徙。 材料二 图甲为2013年与2012年人口净流入对比图,图乙为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流向。
9
专题二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10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 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 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随着学龄儿童迁移 人口增多,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章末整1.基本特征
3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比较项目 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
老年型(收缩型)
示意图
下宽上窄,呈真 底部变窄,金字塔 形状
正的金字塔形 收缩变高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
少年儿童比重大,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人口增长
图 体的比例
典例
一般程序
判读方法 具体步骤
读图名 ↓
读坐标 (或图例)
↓ 读数据(大小 及变化趋势)
↓ 分析数据
↓ 用文字概括 联系或规律
↓ 图表转换 (或图图转换)
↓ 得出结论
①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 ②思考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 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①看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②思考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 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 ⑤得出结论
①看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 表示的主要内容; ②判读图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③思考图中反映的内容; ④得出相关结论
17
【对点训练3】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 完成(1)~(2)题。
18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6
【对点训练1】 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 图,完成(1)~(2)题。
7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
8
解析 第(1)题,第④幅图是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上部 很窄、下部较宽,可以看出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很高,即自然增 长率很高。第(2)题,特别要注意金字塔图底部的横坐标,①图 的人口数量单位是“百万人”、其余三幅图的单位是“千人”; 还要注意②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50千人,③④两幅图横坐 标上的每个格表示100千人;另外,四幅图中30~39岁人口数量 在纵坐标中都是两个横柱。从图中读出四国中30~39岁的人口 数量并加以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 (1)D (2)B
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下
出生率、自然增 大致均衡,出生率、
特点
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
长率都比较高 死亡率基本持平
长率呈负增长
4
3.人口金字塔图与人口问题
5
(1)A国人口结构中年轻人比重很大,就业人口相对较多,压力 大。 (2)B国中女性人口各年龄段都较平稳过渡,而20~40岁男性人 口比重大,且男多女少,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可能是因大 量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3)C国20~40岁男性人口比例明显低于此年龄段的女性人口, 则可能近期发生过战争,使男性年轻人口有所减少。 (4)D国老年人口多,年轻人口比重小,导致劳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