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朗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纸船》课堂实录
《纸船》课堂实录
此课获09年重庆市第二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
师:同学们,曾经听过唱过这首歌吗?
生:听过
师:(深情地)是啊,一首歌曾让多少赤子泪流满面。
1923年,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在她大学毕业以后,荣幸地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为了完成学业,她离开了心爱的家乡,远离了疼爱她的母亲,独自背上行囊登上了远赴大洋彼岸的邮轮。
邮轮渐行渐远,对母亲的思念却愈来愈烈,她拿什么来解除心中的思念之苦?面对冰冷的船舱、苍茫的浪涛,排遣思乡之情,纸船便成了她的最佳选择。
在为母亲折叠的那一只只纸船里,寄托了女孩对母亲所有的思念。
并为她的母亲写下了一首饱含浓浓真情的小诗,想知道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吗?(学生思考)
二、听读诗歌,感知诗情
师:好,那先听老师读给你们听听(配乐朗诵),听完后请告诉我从诗文里你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凝神静听,舒缓的音乐在教室里轻轻的流动,老师深情地朗诵轻叩着学生的心扉。
读完,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掌声。
能告诉我你听完诗歌后,此时的感受吗?生:从诗文里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母亲那份深深的思念。
生:我也有同感。
生:诗人想母亲想得都流泪了。
生:老师,我们还被您的朗诵所吸引了,读得真好。
师:喔,谢谢你的赞赏,真好,你听的真够仔细。
看来这首写给母亲的小诗真的是触动了你的心弦,其实在你们手上的资料就是这首诗歌的内容,既然你喜欢,就请你读一读。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浓浓思念”的味道?你可以模仿刚才老师的朗读,比如在语调上、节奏上、情感等?
生:语调要低沉。
生:语速要舒缓,读慢点。
生:语气要深沉,要有想哭的感觉。
师:好,那就按照你们自己体会到的这种情感自由的读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读诗)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你的朗读才华呀?
生:我读,老师。
师:让我们为他的勇气先鼓鼓掌。
(生朗读)
师:同桌觉得他读得让你满意吗?
生:满意,感情很深沉。
生:我觉得他在最后一句的停顿特别好。
师:好,让我们一起把你们理解到这份情感一起读一读。
三、揣摩语言,品味情感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想起了清代吴乔普的一句话“思,若五谷也。
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
”意思是说一首优美的诗歌如同一杯陈年的美酒,醇香而浓郁。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品出其中滋味。
也才能更好的入情入境,读出更浓郁的诗味。
师:诗人用什么来寄托心中对母亲的思念?
生:纸船。
师:纸船哪里来的?
生:叠的。
师:(板书:叠)这个字出现在哪里?
生:诗文的第一节。
师:请你快速浏览第一节,看看诗人叠了多少只纸船?
生:一只一只,说明很多只。
生:无数只。
师:叠这么多纸船有意义吗?
生:有意义,纸船越多代表对母亲的思念越多。
师:喔,你思考得很深入。
这么多的思念,这么深厚的思念,我们要用声音来传
达的话,你认为该怎样处理这个词?生:用重音读。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也是朗读时表现情感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请你在这个词的下面打上着重号,自己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
师:诗文里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可以采取用重读的方法来处理。
用叠纸船的方式来解脱我思母之情的行为,是我一时冲动的做法吗?
生:不是。
师:哪些词可以看出不是?
生:从“从不肯”“总是”可以看出她对母亲的思念由来已久。
生:还有“妄弃”。
师:“妄弃”什么什么意思?
生:不肯随便丢弃。
师:诗人“从不肯”随便丢弃一张纸,从这个词的背后,你读出了什么?生:她很珍惜这些纸。
生:珍惜纸还不如说是对母爱的珍爱,因为纸可以折成船,纸船代表我对母亲的
思念。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师: 孩子,你的发言真精彩,真的是一语道出了诗人的心声。
师:从同学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她母亲的那份深沉而浓烈的思念。
想一想这些关键词语该怎样读?
生:用重音读。
师:还是请你在这些词下面打上着重号。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呀,不要忘记了做
笔记。
比如刚才你就可以把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简单地记在这个词的背后。
(学生批注笔记)师:好,咱们一起来读读看,注意要重读的词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诗人将叠好的纸船做了怎样的处理?
生:抛在海里。
师:(板书:抛)抛在海里是扔弃了吗?生:不是。
生:是想让它流到母亲那里去。
师: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这样的小船儿漂浮在大海上它经得起浪涛浪涌吗?生:肯定不会。
师:那会流到母亲哪儿吗?
生:不会流去的。
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它并不能流去?
生: 有的……,有的……。
师:咱们一起读出这句话。
(师生齐读诗句)
师:我想诗人看到这样令人心碎的结果,她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伤心和痛苦。
生:很失望。
师:所以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好这两句?
生:伤心,失望
师:要表现这样一种伤心失望的情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朗读的语调更低,更
舒缓。
按照老师的方法,找一位同学读一读。
(抽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生齐读)
师:但这样的做法,诗人就此停止了吗?哪些词看出作者一如既往的坚持着?生:“仍”“不灰心”“每天的”“总希望”可见她对母亲思念的执著。
师:请你将这两句读出执著的情感。
师:同桌之间互相读读这一小节。
师:这载满思念的小纸船,母亲能收到吗?
生:不能。
师:但在诗人的笔下母亲看到了这只纸船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真的看到了?生:不是,是梦到的。
师:是呀,这种血脉亲情哪怕是天各一方,我们也相信这心有灵犀的感应。
这也是诗人情感的高潮,是诗人思念母亲至极的表现,让我们饱含深情的一起朗诵最后一小节。
(学生齐诵)
师:这一小节中尤其哪两句表现这种思念之情更明显?
生:最后两句。
师:再次深情的读一读这两句。
师:我有疑问了,诗人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同桌间相互讨论讨论。
(出示写作背景)
生:诗人想母亲了,所以哭了。
师:想想看,诗人当时仅仅只离开了她的母亲吗?她还离开了?
(一学生反应敏捷,立刻举手)
生:她还离开了她的故乡,离开了祖国。
师:是这样吗,孩子们?所以她思念的:有她的母亲,还有?
生: (抢着回答)自己的祖国。
(还有学生举手)
师:你还有话说?
生:这时的诗人还是一个游子。
师:这让我们想起一句诗?
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师:理解了这点,你肯定知道她为什么会“含着泪”?
生:“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重回母亲的怀抱,这是思念的泪。
生: 离开了祖国,游子的孤独,想到自己这样孤独也让她流泪了。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很到位,正是这样的思念和孤独让她流泪,让她觉得这是一种什么?生:远离母亲,倍感孤独和思念,所以是一种悲哀。
篇二:纸船
目标思路:
1、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能总结搜集方法。
2、在音乐辅助下,捕捉诗歌的感情基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3、在反复诵读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味本诗对母爱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学设计:
预习内容:1、准备一张彩色的纸。
2、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案例:反思:
步骤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张彩色的纸,准备好了吗?请同学们用这张纸来叠一艘小船,看谁最心灵手巧。
学生活动:叠纸船。
欣赏学生的手工作品。
教师活动:叠纸船是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种游戏。
叠好了之后,你们都会怎么做呢???为什么把纸船放到水里???我们怀着童年最朦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纸船能将它们实现。
诗人冰心也叠了一艘艘洁白的小纸船,希望它们载着一个女儿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这首讴歌母爱的诗篇——《纸船》。
情景激趣,自然导入,在教学之初就要“创设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
步骤二:资料交流
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冰心。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并请你说说你的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的。
(提示学生:在交流时应当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宣读,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风格等内容。
)
学生活动: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读介绍,相互补充交流完整,并介绍自己收集的途径。
教师活动:同学们找到的资料都很有价值。
通过这个环节你们能不能归纳一下收集资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一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调查询问、平时有意识积累等方法来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是利用这些方法找到了关于作者的资料,以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广的信息。
查找资料是新课程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也是体现新课程“利用网络、图书馆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真正实现“大语文”观和现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条途径。
步骤三:朗读感悟
教师活动:记得台湾女诗人张秀亚在《诗与我》一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诗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迹,而是记录着弥漫于天地间的一种情绪。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一下弥漫于《纸船》这首诗中的情绪。
学生活动:一读诗歌——第一次集体轻声朗读;第二次在巴哈《布蓝登堡舞曲》(音乐特点:欢快跳跃)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第三次在马斯奈《沉思曲》(音乐特点:感伤舒缓)的背景音乐下自由朗读诗歌。
谈自己在三种不同情境下进行朗读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认为第三种情境比较适合《纸船》这首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歌的整体氛围是抒情的,节奏是舒缓的。
教师活动:马斯奈《沉思曲》是老师选择的背景音乐,我想每个同学自己心目中一定会有更适合这首诗歌的音乐。
诗歌诗歌,一首好诗其实本身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歌曲。
在适合的音乐伴奏下我们更能捕捉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
配乐朗读不失为一种读诗的好方法。
教师活动: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之后,我们能否来说说作者通过这首抒情小诗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作者通过叠纸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思念。
教师活动:你认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这种感情?请你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读出其中的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阐述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朗读(教师点拨:这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运用朗读的技巧,把它们读成重音)。
在深入探讨了诗歌的感情之后,学生第二次集体朗读诗歌。
教师活动:这次朗读大家与第一次集体朗读比较一下,有没有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对两次朗读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可见诗歌的感情就是诗歌的灵魂,要深入读懂读好一首诗歌光有适合的背景音乐和熟练的朗读技巧还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诗歌内在的情感。
学生活动:小型诗歌朗诵会。
有自信有勇气的同学到讲台前来,配合背景音乐用话筒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在座同学是评委,对朗诵者进行点评。
听了同学们的范读之后,听一听
著名朗诵家丁建华朗诵的《纸船》。
谈一谈你觉得她哪些地方朗诵得比我们好,值得我们模仿?
配乐第三次集体朗读。
教师活动:诗歌要用心灵来品读。
不仅品其凝练的语言,更品其内在的情感。
诗歌的阅读本身就是非常感兴化和个性化的。
怎样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品读诗歌的浓浓氛围呢?我想音乐是极好的辅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种最适合抒发情感的环境语言。
所以第一次设计了没有背景的集体轻声朗读,是为了达到初次感知并与以下的两次集体朗读形成对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选择了欢快与舒缓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并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品味,重在突出学生的个人感悟。
通过三次朗读,诗歌带给你的第一感觉已经伴随着音乐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学生很自然会感悟到诗歌的情感基调,并一以贯之在整个阅读中。
设计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学生自我感悟”(《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理念。
同时点明配乐朗读诗歌的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一再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只是作为“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组讨论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
“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课程标准》)。
诗歌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学生在朗读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请学生自己进行点评,对学生自身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机会,不仅培养了朗读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一次口头表达的训练。
步骤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冰心叠了一只只的小纸船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带去女儿的一片爱和思念。
我们同学今天也叠了一艘艘的小纸船,你最想把你亲手叠的这只纸船送给谁呢?纸船又寄托着你怎样的期盼、梦想、祝福???
学生活动:在背景音乐钢琴曲《致爱丽丝》的伴奏下,畅述自己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个环节既是对语文人文性的一种体现,又在结构上使课堂呈现出首尾呼应的整体感,并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
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要让语文成为真实的语文。
步骤五:研讨练习
这首诗歌借助纸船这一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
你能否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某种感情?篇三:纸船
课时
冰心《纸船——寄母亲》
一、导入新课——激情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
什么?(教师拿出纸船)大家都叠过吗?那么你们回忆一下叠纸
船和放纸船的经历。
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叠的方法、
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介绍。
(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
感觉特美好。
今天老师就来帮你们找回那种美好的感觉,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现代诗二首《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
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
灵,自然引入诗歌殿堂。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更深入地
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在开始导入时就充分调动学生的
思绪,打开回忆的盒子。
]
二、美教美读——入情
(一)美美地听——感受爱
1.情境式教师范读(多媒体展示课件),学生在听读的过
程中,想像诗歌中的画面,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讨论:你觉得可以用一种怎样的画面来描绘诗歌中
的情形?你觉得本诗写于怎样的情形下?(二)美美地读——品味爱
1.读懂诗意
(1)教师提示学生依诗文内容特点,用组内认为最
佳的朗读方式如齐读、领读、跟读、个体朗读等方式对诗文自我
美读欣赏,并注意把握美读语速、语调、语气。
(2)学生以组为单位自我美读展示,学生互评,教
师给予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展示美读成果。
[ 设计意图:关注文本,关注学生,读懂诗意是
基础。
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朗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
架空分析;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
读
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走进思念走进美好的情感,让课堂被真情萦
绕。
在学生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
体会。
]
2.悟出诗情
(1)多媒体展示冰心奶奶的一封信,激发学生学习诗
歌的欲望:
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
得知《纸船》选入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
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只拣儿童多处
行》,一样触动小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于我将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
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方面的问
题值得探讨。
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愿望:如果就此诗和小朋友们
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我就以此
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们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
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祝你们快乐成长!
你们的冰心奶奶
2007年9月
(2)挑战名家,需要勇气,所以不忘给学生勇气:多
媒体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我就是我,我的观察和见解与众不同
(让学生激情朗读)
(3)四人小组合作,斟字酌句,举行现场诗歌评改会。
(出示要求:从字词方面对诗歌加以评改)
(4)不少于5分钟后,现场评论。
(讨论过程中不断穿插朗读,读读,议议)
[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第二板块。
以一封信掀起课
堂波澜,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
情。
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让给了学生,教师成为了课堂讨论的“首
席”。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与学的精彩对接。
]3.读出诗情
师:入情才能入境。
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
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学生讨论交流)
师:我这里有三首乐曲,《二泉映月》《回家》《病中吟》。
请你选择其中一首来配乐朗诵,表现诗的情感。
(学生选择,配乐朗诵。
)
[ 设计意图: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沉浸于浓浓的诗情之中。
] 4.读出画意
师: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
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
[ 设计意图:师生同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激发想像,创造性地再现诗歌的画面。
语文是美好的。
对话,使得语文阅读更神奇更美妙!你用心灵去阅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章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
]
三、说写创新——动情(一)美美地说——倾诉爱
1.同学们能读懂冰心的诗,因为大家也有一颗热爱母亲的心吧?同学们,从小到现在,我们都曾经为母亲做过哪些事,使母亲倍感幸福、甜蜜,讲出来,我们共享。
2.创设情境,亲情电话,连接母子(女)情:也许你曾经困倦于她饭桌上的喋喋不休;也许你曾经茫然于她眼中对你无尽的期望;也许你曾经厌烦于她对你凡事都想问清楚的唠叨;你的成长见证母亲青春的流逝。
母亲的光阴犹如渐短的影子映衬你的未来,你在拥抱辉煌,母亲却在积累沧桑。
或许一天,母亲不无感慨地说:“孩子,你的个子比妈妈还高了。
”你会觉得自己眼前越来越矮小的妈妈眼中交织着希望和忧郁。
面对千千万万个日子以来母亲与你的点点滴滴,现在,除了感触,你是否想为她做点什么??(多媒体出示)现在就让我们利用亲情电话接通母亲的电话,让她倾听你们的心声,借此机会,传达出我们对母亲真挚的祝福吧!(亲情在线,在轻音乐《致爱丽丝》中,生畅所欲言,倾诉自己对母亲的爱??)
3.教师引导学生倾诉心声:我们热爱母亲,牵挂着母亲,现在何不让我们所有同学对自己的母亲,也对天下的母亲,更对我们共同的母亲——祖国道出我们的心声:妈妈,我们永远爱你!(多媒体出示)
4.学生心声倾吐,齐声呼喊:妈妈,我们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