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文化的理解

答: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第一,广义方面,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首先从文化的来源角度看,文化是一种积淀物,是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处世态度、社会阶层的结构、时间观念、空间关系观念、宇宙以及物质财富等等的积淀,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其次从文化的普遍性角度理解,文化是持续的、恒久的和无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习惯性行为。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即心理文化,指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具有隐性、深层次的特征。第二,狭义方面,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总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行为习惯。

2、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有价值的,文化的功能是千差万别的,文化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分。普遍性指在所有文化中都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以及被大多数别的民族认同的文化现象。特殊性指只有个别文化中存在的文化现象以及未被绝大多数民族认同的文化现象。文化的普遍性决定其普遍价值;文化的特殊性决定其特殊价值。普遍价值意味着该价值被应用、认同的范围通常大于特殊价值,并不意味着其价值必然总是大于特殊价值。在自然科学方面,普遍价值大于特殊价值的情形多于特殊价值大于普遍价值的情形。而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情形恰好相反。

3、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指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自然状况;文化是指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系统。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因素系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像文化的发展方向或者发展模式。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横向的多一些,即在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影响很大。其影响能力与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成反比的。越往古代方向追溯,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越大;越往近代、现代、当代方向,它的影响越小。但其影响能力还是不可低估的。换句话说,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并非从古到今都一样,它是一个相对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动态过程。在某些历史阶段,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可以起到决定作用。

4、语言文字对文化的影响

语言文字在文化的衍化方向方面起进一步的定型作用,是一种纵向的诱导因素。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语言具有最大的包容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人类所有的生产、创造、教育等文化活动靠语言记录、表达。语言文字具有永久性,它把人类各种文化活动、知识经验记录并代代传下去,可以说他们是历史的“活化石”。

5、宗教

(1)为什么宗教是圣洁的(从两方面考虑:一、寻求人生苦难知音二、最总目的是脱离苦难)宗教可以成为信教群众的精神寄托所在。当某些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精神上、肉体上的不幸和痛苦,人们不能正确解释、对待这些痛苦时,会到宗教中去寻找庇护,求得心理平衡,因此宗教可以作为人生苦难时的知音。宗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能够找寻到一片心灵安慰之处,最终脱离苦难,因此宗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圣洁的。

(2)理解宗教功能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的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具有世界观功能。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包括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

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因而,宗教具有社会组织功能。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协调稳定功能。宗教道德规范,对信教群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心理自我制约作用。各种宗教不仅有它自身所提倡的道德,而且强调道德修养、持戒,并有维护道德尊严的一套信条、手法,因而,宗教具有道德规范功能。历史上,宗教的文化层面往往使人们感知宗教的“ 真理”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都以宗教为源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形成内容不同的宗教文化。所以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宗教具有历史文化功能。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成为信教群众的精神寄托所在。当某些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精神上、肉体上的不幸和痛苦,当一部分群众不能正确解释、对待这些痛苦时,仍会到宗教中去寻找庇护,求得心理平衡,因而,宗教具有慰藉心灵、稳定情绪的作用。

6、哲学

(1)中西哲学真理观的区别

在真理观上,中国人倾向于认为真理是多元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而西方人更倾向于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不是错,就是对,没有第三种可能。

(2)中西哲学总体区别

中国哲学侧重人的心性修养,可以说是和道德伦理探索同源的;而西方哲学侧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往往与科学同源。所以中西两种哲学一开头就不是在同一个出发点上。

西方人动不动就说哲学起源于惊奇,哲学是爱智慧之类。而对中国人来说,哲学却多和具体的人事相关,哲学必须解决人类社会的具体难题。

中国哲学是安宁快乐的人生哲学。而西方哲学呢,则刚好相反,是侧重研究死亡和痛苦的哲学。

在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论,主张与自然和睦共处。从中国哲学里,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推到出当代的生态环境观。而西方哲学则强调天人相分论,主张人定胜天,掠夺自然、榨取自然成了西方文化逻辑的必然走向。

在心物关系上,中国哲学强调心物一元,或心物一体,不强调二者何者为第一性,和着为第二性。精神是物质,思维与存在是同构共体的。而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心物关系是二元的,不是心决定物,就是物决定心,二者是非A即B的关系,没有调和的余地。

所以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成了两大不可调和的哲学流派。

7、文学

(1)儒道教传统文学观点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文学倾向现实主义;道家主张出世,文学倾向浪漫主义。儒教认为文学本源于人心,通过人心去感物反映了作者内在的心灵世界。道家认为文学之源于道,指文学的本源为具有宇宙规律意义的自然之道,道家认为宇宙间万物皆源于道,文学自然也不例外,也是道的一种体现。两家对文学产生最终根源的看法上侧重点不同,一在人心,一在自然之道,但都承认文学是人的心灵创造之结果。在文学创作的构思上,儒道教都主张虚静之说,强调作家在构思以前必须要具有“虚静”的精神状态。在文学的创作方法上,强调言与意,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意。在塑造形象的美学原则上,讲究形与神,核心是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在文学的风格美上,追求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2)西方文学特点

西方文学外向性的东西较多,重视客体,重视客体的描写,摹仿外部世界,外写实主义占上风。而却,西方文学的心理刻画很高超,这种心理刻画与情相关。西方文学中心理刻画是一种近乎内体解剖一样的客观刻画。西方文学是真理性为主,批判现实,客观真实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