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

合集下载

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

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

一、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本课安排2课时,建议第1课时完成《诗经》、楚辞、汉赋和唐诗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教学。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导入:大家有没有阅读过明代长篇小说《好逑传》?我们大家对这部小说还比较陌生,但小说《好逑传》早在十八世纪就已有英、法、德等译本,就连德国大文豪歌德也认真阅读过,并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充分表明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一、思考:在历史课中应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由教师讲述)第一个层次:知道(1)知道中国古代文学有哪些主要成就;(2)知道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各有什么特色第二个层次:理解能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层次:对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产生影响注意: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学习文学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课是从审美和人性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文学,而历史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它。

二、古代中国文学的主要成就(要求学生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并且完成以下表格)三、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1、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如:《诗经》奠定的中国古典文现实主义的基调《红楼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杜甫的诗对社会现实的反映2、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如:盛唐时诗歌发展到黄金时期的原因;词在宋朝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文学对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产生的影响:1、提高个人的审美情操;2、加强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3、培养人个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注意:第三、四点主要由教师来讲述,而且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要讲的尽量详细和尽量多加点课外资料进去,为下一节活动课打下基础。

第二节:活动课: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著作的兴趣,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以小论文形式完成,并且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自己组的成果,有利于培养学学生按照个人的特长去分配工作、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

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

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每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基本层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考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首次列入课程目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目标,内容是隐性的,而其形式是外显的,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须的。

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内容与目标一一对应,将"三个维度"割裂开来,而是要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们倾心于课程理念的实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但比较忽视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讨。

在教学实践中,重教法而轻目标的现象屡有发生:(1)目标定位过高,或有所偏差,或不尽合理;(2)目标表述笼统,不明确,不具体;(3)强调德育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设定;(4)错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5)没有将学生作为表述目标的主体,没有将预期的教学结果作为表述的内容;(6)目标的设定随意性太大,有的教师甚至习惯了照抄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教学要求,等等。

对教学目标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以及一些公开课"失败"的主要因素。

如何制订语文教学目标?这里提四条原则:第一,要全面。

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体现三个维度的要求。

既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明确的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三维目标”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载体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我们实施三维目标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即: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同样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

所以,我们说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相互孤立的三个目标。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实现三维目标是既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实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发表日期:2010-11-24 21:31:52"三维”,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来拟定的教学目标,称为“三维教学目标”,或直接称为“三维目标”。

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是对我们中小学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升华,是对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创新(布卢姆、加涅等都有一系列的学习目标分类,国内目标教学也提出要在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有机融合知识、技能、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

但从当前的新课程实验来看,大家对三维目标本身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

如:知识与技能维度,知识的概念是什么?如果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知识包括三类: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

技能主要属于程序性知识。

再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概念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还是包含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知识观点看,方法可能主要是策略性、程序性知识。

对知识学习的分类,有学习水平分类,如布卢姆,如高考大纲;有认知层级的分类,如加涅等。

过程与方法有没有科学、系统的分类?学一个知识点或感受一个情境、或参与一个学习活动,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过程?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教学过程有哪些类型?方法有哪些种类?情感可否分类,如按喜、怒、哀、乐、爱、恶、欲(惧)?态度按照积极、肯定、中立、否定、厌恶?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吗?学校教育、学科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是学校教育决定价值观,还是社会实践决定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三维教学目标”直接移植于新课程总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做法,忽视了课程目标体系与课程资源,这是对新课程总目标的简单迎合。

教学目标应在“三个维度”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段目标、课程资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确定,而不是直接根据“三个维度”这个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而确定。

“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种教学目标拟定思路,自出现以来,就存在着很多讨论,对其概念的定义、如何实施等方面的争议也颇多。

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什么是“三维”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

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

在兼顾其他两维的情况下,知识与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二、“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试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传授知识过程为载体,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虽然说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但是离开了课堂知识传授的途径,又怎能谈得上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然,如果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硬塞,也会让学生厌恶,达不到语文能力培养的目的。

要构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区传授知识,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峰,以传授知识过程为载体,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

1、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一文多用,多文公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文多用:小学语文课文所选设的精读课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每类文章兼备。

我们必须要求学生精读,揣摩,引领学生深入地分析学习精读课文,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阅读的能力。

利用精读语文的优点(典型、代表性),把它作为工具应用到其他的阅读教学中。

如在教学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通过反复精读,揣摩和深入分析,给学生归纳出学习以事记人的几个共性:(1)这篇文章写了谁?(2)通过什么事去写?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3)文章通过事情或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心情)表现出人物什么精神品质? (4) 文章有哪些词语、句子或有价值的部分值得记录?(5)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起探索讨论……把这些共性套用到以事记人的文章里,如:《秋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过程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过程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过程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知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但与此我们也要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现,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学生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

关于知识能力的要求。

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字词和句子,能够正确地朗读、书写和理解。

学生应该能够辨认常见的生字和词语,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活动。

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并做出简单的回答。

这些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基础。

仅仅强调知识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在语文学习中,过程和方法同样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学习、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听写、复述等多种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还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除了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培养勤奋、诚实、守纪的品质。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丽和力量,懂得尊重他人的文化和观点,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

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的要求涵盖了知识、过程、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希望学生和老师都能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共同努力,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旅程。

【2000字】第二篇示例: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能力要求涵盖了语音、词语、句子、篇章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这三个目标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三个目标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教学目标里的那些事儿,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块。

先来说说知识与能力。

这就像是给咱学生装备各种“武器”,语文数学英语的知识,画画唱歌跳舞的本事,这可都是他们在未来世界闯荡的底气!要是没有这些知识和能力,那孩子们就像没带剑的侠客,怎么能在江湖上行走呢?所以老师得想方设法,把这些有用的东西塞进他们的小脑袋瓜里,还得让他们能熟练运用,这可不容易,但超级重要!
讲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可不仅仅是学习的事儿,更是关乎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大事!要让他们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懂得合作,知道感恩。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们都充满爱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那未来得多美好啊!这比考多少分都重要,是他们内心的光芒,能照亮一辈子的路。

这三个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套餐,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灵魂。

老师就像大厨,得把这个套餐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孩子们吃得开心,长得壮实,成为有本事、有方法、有温度的人!这样咱们的教育才有意义,咱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所以啊,老师们加油,家长们也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在这个充满爱的教育大厨房里,茁壮成长,变成一个个厉害的小超人!。

(完整)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完整)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完整)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全部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目标概念。

它全面、正确地概括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知识和技能,是三维目标的核心,过程和方法,是三维目标的灵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知识和能力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客观反映和主观判定与取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把教师变“小”了,把学生变“大"了,把课堂变“活",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目标付诸实施,就成为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对于历史教学来说:一、三维目标要统一1、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2、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

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重视交流与互动。

3、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

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班级名称:衡南县初中语文2班什么是三维教学目标?我们是如何将他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的?刘小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为学生制订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方案。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帮助、指导学生达到和实现这些目标。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落实其他二项目标的关键和基点,也是实现其他二项目标的载体和平台。

不同类型和内容的知识,决定了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能力,也决定了相应的学习过程和需要应用的学习方法,更决定了学生能够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需要具备或运用、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

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将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知识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其中,第二、第三层次的学科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定,首先需要界定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类型。

关于知识的分类,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其中,常见有显性知识、技能知识、表现知识、经验知识等。

当代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从方法论的角度,又将知识分为理性知识、实证知识、实效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7-9年级)学段,因学科专业的不同,知识的分类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如按属性划分,大致可分为:事实类知识、技能类知识等。

事实类知识,或称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内容、变化和发展、原因、状态等,多具有描述的特征。

学习事实类知识,需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选择恰当的认知角度和方法的能力、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客观认识和评价的能力、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等。

技能类知识,或称程序性知识,它主要涉及概念、规则、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及策略的形成,以及行为和情感体验等。

学习技能类知识,需要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审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质疑和解析的能力等。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nglish: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ca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but generally involve activities such as studying, practicing, and seeking guidance from others. This can include formal education, on-the-job training, or self-directed learning. The emotional and attitudinal aspects of knowledge and skill acquisition are important, as they can impact motivation, persistence, and the ability to effectively apply what has been learned. For example, an individual who approaches learning with curiosity, enthusiasm, and a growth mindset is mo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than someone who is disinterested, apathetic, or closed-minded. Furthermore, one's values and beliefs can influence the types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prioritize and th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they take into account when applying them. For instance, a person who value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may prioritize learning about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dvocate for their use in thei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中文翻译: 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因人而异,但通常涉及学习、练习和向他人寻求指导等活动。

浅谈语文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文档资料

浅谈语文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文档资料

浅谈语文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都是围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新颖而全面。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用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这“三个维度”对于正在由应试向素质转轨的语文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语文教育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正确理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是极其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却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中心,忽视对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训练,使原本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成了机械地拆解字、词,分析语法、修辞的繁琐文字游戏课。

另外,在以分数定成败、以成绩论英雄的背景下,教师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化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方法上,以如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为原则,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摧残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没劲,教学效果差劲。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要求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有关语文知识的目标并未值得注意的是,忽视,更没反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是抛开那些不实用的知识,进一步强化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历练。

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合理地实施,不应该厚此薄彼,有所偏废。

试想没有知识,能力又从哪里来?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从最基本的字、词、句、章入手,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的能力建立在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上,否则便会产生“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严重后果。

即使是新课标已明确要求不考的有些语文知识,教师也要教给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一个“新”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把语文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答:高中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如一篇课文,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能力。

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实际的、最直观的一个目标。

比如: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了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得、然、凡、而、若、汝;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句式倒装、判断句等等。

二、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项脊轩志》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应得到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现了。

字词的理解需要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在结合课文注释下来掌握,没能掌握的就放到语句中结合语境来体会,理解。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知识和能力就像是一对亲密的伙伴,总是携手前行。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小明,他特别喜欢读书,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有一次,学校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储备,轻松回答出了各种难题,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所以说呀,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

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更要努力提升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如鱼得水。

《知识与能力》知识和能力,这俩可太重要啦!就拿我邻居家的姐姐来说,她从小就刻苦学习,各科知识都掌握得特别好。

高考的时候,她凭借着丰富的知识,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还有我舅舅,他是个厨师。

他不仅知道各种食材的特点和烹饪方法,还有着高超的厨艺,能够把普通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

这就是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体现。

再想想我们自己,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不就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强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比如想当医生,就得先学好医学知识,然后通过实践锻炼治病救人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缺了谁都不行。

《知识与能力》咱们来聊聊知识和能力吧!你看,那些科学家们,他们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探索。

像袁隆平爷爷,他有丰富的农学知识,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才有了杂交水稻的伟大成果,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

还有运动员们,他们不仅要了解运动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提升自己的体能和技巧,才能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

比如学画画,得先掌握色彩、构图这些知识,然后多画多练,才能画出好看的作品。

所以,想要成功,知识和能力一个都不能少!《知识与能力》知识和能力,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两个好帮手。

我同学小李,英语学得特别好,单词、语法都记得牢牢的。

有一次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他一开始很紧张,但因为知识扎实,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流利地完成了演讲,还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这就是知识给他的底气。

再比如我爸爸,他是个电工,工作中不仅要懂电路原理这些知识,还得有动手操作、排除故障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完整版)新课程三维目标关系

(完整版)新课程三维目标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就是效法中国和合文化和哲学观,它是阴阳的一致,是工具性 ( 显性知识 ) 和人文性 ( 隐性知识 ) 的一致。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为了操作上的方便起见,而把一个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

在讲堂教课中,不可以达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如同鱼水同样,和睦地和合在—起的,落实目标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对其理解,能够正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育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此刻“知识与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课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研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种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省,学会创新,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元认知)。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培育能力过程中的一种感觉和反应,包含感知、理解、审美、体验四个方面。

“知识和能力”“感情态度和价值观”都存在于“过程和方法”之中,“过程和方法”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它的对象、因素、结果,都是由知识、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组成的,没法走开“知识和能力”、“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而独立存在。

所以,三维目标之间互相浸透,融为一体,共同组成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和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

从过程和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的体验过程、人品的建构过程。

从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加宽泛的人文修养,这类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面强加的结果,而是要经过必定的情形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和反应。

总之,三维目标的互相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好性及操作性。

三维目标的密切联系,不行切割,这就要讨教师在教课中重视学生参加、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既要考虑知识和能力的培育,又要实现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培育的最后目标。

石壕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石壕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石壕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通过对老妇人的叙述,反映了唐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唐朝末年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2. 学习并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石壕吏》与其他反映社会苦难的诗歌进行对比。

3. 通过模拟表演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

2. 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感恩社会和国家。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石壕吏》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也不尽相同。

当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好的语文课应当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当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地位,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一、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的是主角,学生则是配角,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其主体地位根本就无从体现。

教学,究竟是教服务于学,还是学为教服务,教学论对于教学目的的阐述是非常明确的。

“教师唱主角的课”,绝不是好课。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

“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语文课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发问,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选择,自主确定课堂
教学目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决不多讲,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纷纷提出:是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怎样去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
等问题,通过这样对课题的质疑,使学习有明确的导向。

此外,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神机妙算”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紧扣中心词组织教学,突破全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二、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堂教学中重视读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建构以读为主的教学结构,要避免为读而读。

教师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引读、默读、范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特别是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发挥教师自身范读的作用。

如有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这位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们可以试着学一学,
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么会不主动参与呢?学生主动参与了,他们的素质又怎么会得不到发展呢?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还要求教师在朗读训练中引进选择机制,因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各不相同的,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角色来读,这样,他们往往获得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

三、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

教师要多提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分小组讨论形式,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之中,以获取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好的语文课,应将课堂讨论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应让学生品个够,议个透。

在议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议论品评活动中自己去尝试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学会运用语言。

对于学生思考后所发表的观点,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
乐趣。

四、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多为“君子动口不动手”。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上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练习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要把“练”纳入课堂,做到“君子动口又动手”。

作文课要让学生动笔,在课上完成作文,阅读课也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读、说、写相结合,才能既加深理解,又有利于书面语言的表达训练。

课堂上动手练的时机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优化练的设计,写生字、写词语、设计填空、摘抄精彩句段、仿写一段话、扩写或续写故事等均可。

如在教学《第八次》一课时,及时组织交流,并当堂练习写一段话,叙述自己通过努力,终于做成一件事的经过。

通过课堂练笔,同时加深了对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的理解,真正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此外,一堂好的语文课还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导语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渲染,离不开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好的语文课应当是让学生受益的,它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
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最终应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目标的有机整合。

【作者单位: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江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