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性权力视角看美国霸权衰落与多哈回合困境_屠新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结构性权力视角看美国霸权衰落与多哈回合困境*
屠新泉苏骁姚远
[内容提要]多哈回合自2001年发起以来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这种僵局的产生与多边贸易体制下权力格局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而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美国霸权的衰落。本文从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力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多哈回合前后美国的结构性权力发生的变化,以及它对多哈回合产生的影响,进而指出美国霸权衰落后多边贸易体系权力安排的失衡是造成多哈回合困境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多哈回合美国霸权结构性权力多边贸易体制
[作者介绍]屠新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世界经济;苏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研究生,主要研究世界经济;姚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研究生,主要研究世界经济。
2015年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20周年。在这20年中,世界经济和贸易快速发展,WTO被认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体制性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体制依然保持总体开放,而不是重蹈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覆辙,充分展现了WTO作为世界贸易稳定器的作用。然而,在保持贸易自由化成果方面成就显著的WTO,在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方面却进展甚微。除了在建立之初达成了金融、电信、信息技术产品等部门协议之外,WTO于2001年发起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至今依然深陷僵局。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更先后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巨型区域贸易安排,大有取代WTO成为新一代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者之势。
战后数十年一直顺利推进的多边贸易谈判为何在21世纪遭遇瓶颈?多哈回合停滞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对此,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将落脚点放在WTO体制以及多哈回合议题设置等问题上。如蔡宏波、蒙英华认为各成员国的主要分歧是农业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农业补贴与农产品市场开放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①阿迪特亚·马图(Aaditya Mattoo)和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认为中国的廉价出口产品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产生了强烈冲击,许多国家不愿意再继续降低非农产品准入门槛。②伍穗龙则认为WTO协商一致原则从本质上看是消极的,它有利于强势国家且缺乏透明度。③本文认为,多哈回合受阻是政治、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共同导致了WTO谈判功能的弱化。然而,作为一种国际机制,自1948年关贸总协定(GATT)建立以来,多边贸易体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这种机制的成员构成以及所处的世界政治经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GJ012)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CXTD4-08)支持。
①蔡宏波、蒙英华:“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穷途末路还是柳暗花明———基于目标、模式和进程的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第12期,第13页。
②Aaditya Mattoo&Arvind Subramania,“China and World Trading System”,The World Economy,Vol.35,Iss.12,December2012,p.1738.
③伍穗龙:“世界贸易组织协商一致决策机制的问题与改革”,《求索》,2012年,第6期,第246页。
《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8期
济环境。因此,从机制与成员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其中的霸权国家与国际机制的关系出发,来理解WTO 的变化和多哈回合的困难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视角。杰弗里·肖特(Jeffrey J.Schott)就认为,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使美国和欧盟不能再有效控制WTO,多哈回合的成功将依赖于美国和欧盟与新兴国家的合作。①贾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也注意到了这种多边贸易框架下权力失衡的现象,他将这种现象称为“领导力赤字”(leadership deficit)。②罗伯特·鲍德温(Robert Baldwin)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指出,霸权的丧失会使美国减少对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并转向区域主义。③
霸权与国际合作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霸权稳定论的提出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曾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分析了霸权在塑造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作用,他认为国际经济体系的无政府性会使“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除非一些国家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并说服或强迫其他国家一起分担相应成本”。④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则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讨论了集体行动所面临的困难,他分析了公共物品为何会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理性人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因为“付出成本的个人只能获得其行动收益的一个极小份额”,大部分收益被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免费享有了。⑤奥尔森指出,“霸权国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动机会随着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相对减小而减弱”。⑥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在分析了霸权稳定论后指出,“多边主义的成功恰恰与某一个大国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发生在同一个时期,关贸总协定运作越来越困难恰巧与美国经济相对衰落发生在同一时期”。他运用垄断竞争中的卡特尔模型解释了可能的原因,认为卡特尔组织的形成可以使一个能够充当执法者、占统治地位的公司遏制其他成员的背叛行为,没有卡特尔时相邻两个公司的双头卖主垄断可以成为监督和执法力量的最好来源,“这表明人们越来越偏爱双边主义是世界经济日益多极性的必然结果”。⑦
美国霸权衰落无疑是多哈回合僵局的重要原因,但是霸权是一个相对宏观、笼统的概念,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多个领域。美国的霸权衰落并非全方位的衰落,而且各个领域的权力变迁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解析美国霸权衰落的原因及表现,并解释美国在不同领域的权力变化对多哈回合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的路径。对此,笔者认为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的结构性权力理论可以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框架。
一、现实主义权力观与斯特兰奇的
结构性权力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认为,权力是塑造国际体制的根本力量,只有从权力视角出发,才能对国际体制产生清晰和深刻的认识。现实主义理论的鼻祖爱德华·卡尔(Edward Carr)认为“国际法与国际组织是权力与国家利益的副产品”。⑧新现实制度主义的代表斯蒂芬·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则把国际制度视为依附于权力结构的“干预性变量”。⑨这种现实主义权力观深深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在分析了霸权稳定论之后认为,“治理经济事务的机制如果没
《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8期
①②③
④⑤⑥⑦⑧⑨Jeffery J.Schott,“America,Europe,and the New Trade Or-
der”,Business and Politics,Vol.11,Iss.3,Art.1,October2009,pp.12-13.
Jagdish Bhagwati,“World Trade and the DohaRound:Final Report of the High-Level Trade Experts Group”,2011,p.48,https:// 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 32476/11-964-world-trade-and-the-doha-round.pdf.(上网时间:2014年12月10日)
Robert Baldwin,“Change in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ARe-sponse to Shifts in National Economic Power”,Protectionism and World Welfare,Cambridge,New York and Melbour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p.80-98.
Charles Kindleberger,“U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1776-1976”,Foreign Affairs,January1977,p.415.
[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3页。
Mancur Olson,in James De Melo and Arvind Panagariya,eds.,New Dimensions inRegional Integration,Cambridge,New York and Mel-bourn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125.
Barry Eichengreen,in James De Melo and Arvind Panagariya,eds.,New Dimensions inRegional Integration,p.121.
Edward Carr,Twenty Years’Crisis:1919-1939,Harper Peren-nial Press,1964,pp.170-171.
朱杰进:“国际制度缘何重要———三大流派比较研究”,《外交评论》,2007年,第95期,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