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及实验材料步骤原理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实验一:食物与热量的关系材料:一杯水,一个烧杯,一根长木棍,一块巧克力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一杯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巧克力放在木棍的一端,用火烤熔巧克力。

3. 当巧克力融化时,立即将木棍插入水中,让巧克力与水接触。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巧克力熔化时释放出热量,当与水接触时,热量会传递给水,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塑料瓶,一只橡皮球,一根吸管步骤:1. 在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将吸管插入洞中。

2. 用热水冲洗橡皮球,使其变得柔软。

3. 将橡皮球套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4. 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观察橡皮球的变化。

实验原理: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瓶子里的空气受到热水的加热,导致气体膨胀,使橡皮球充气。

当瓶子放在冰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橡皮球也会变小。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小钥匙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小金属物品逐个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与铁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小金属物品靠近磁铁时,它们会被磁铁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实验四:光的折射材料:一个半满水的玻璃杯,一支笔,一个小硬币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注视杯子内的水平面。

2. 将笔斜插入杯子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3. 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并注意到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小硬币放在杯子旁边的桌子上,而不是放在水中。

5. 通过杯子的边缘观察小硬币。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光速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改变方向。

初中物理小实验简单及原理

初中物理小实验简单及原理

初中物理小实验简单及原理一、实验一:会跳舞的盐1. 实验材料:碗、保鲜膜、盐、手机。

2. 实验步骤:把保鲜膜覆盖在碗口,尽量拉紧,使保鲜膜表面平整。

在保鲜膜上撒上一些盐,注意盐粒要分布均匀。

打开手机的音乐播放功能,把手机放在碗旁边,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3. 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介质传播。

当手机播放音乐时,声音引起碗内空气的振动,进而使保鲜膜也跟着振动,保鲜膜上的盐粒就会随着振动而跳动,看起来就像在跳舞。

二、实验二:神奇的彩虹牛奶1. 实验材料:盘子、牛奶、色素(几种不同颜色)、洗洁精、滴管。

2. 实验步骤:在盘子里倒入适量的牛奶,使牛奶铺满盘子底部。

用滴管吸取不同颜色的色素,依次滴在牛奶表面。

可以看到色素在牛奶上形成一个个彩色的小圆点。

再用滴管吸取少量洗洁精,滴在色素上。

3. 实验原理:牛奶中含有脂肪和蛋白质等成分,这些成分使得牛奶的表面张力较大。

色素滴在牛奶表面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色素会漂浮在牛奶表面。

而洗洁精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当洗洁精滴在色素上时,周围牛奶的表面张力被破坏,牛奶就会带着色素向四周扩散,形成类似彩虹的图案。

三、实验三:瓶子吞鸡蛋1. 实验材料:广口瓶(瓶口略小于鸡蛋)、鸡蛋、热水、冷水。

2. 实验步骤:将广口瓶中倒入一些热水,摇晃一下瓶子,使瓶子内部充分受热,然后倒掉热水。

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上。

往瓶子上浇冷水。

3. 实验原理:当瓶子里倒入热水又倒掉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一部分空气被排出瓶外。

当把鸡蛋放在瓶口并浇冷水时,瓶内空气受冷收缩,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把鸡蛋压进瓶子里。

四、实验四:悬浮的乒乓球1. 实验材料:吹风机、乒乓球。

2. 实验步骤:打开吹风机,将吹风机口朝上。

把乒乓球放在吹风机口上方的气流中。

3. 实验原理:当吹风机吹出气流时,气流对乒乓球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同时,乒乓球周围的空气也会对乒乓球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验

【人教版】初中物理必须掌握的150个实

1. 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名称:斜抛运动实验
- 实验目的:探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材料:斜面、小球、计时器、直尺
- 实验步骤:
1. 将斜面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呈适当的角度。

2. 在斜面起点放置小球,并注意球的初速度。

3. 开始计时,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4. 记录小球下滑的时间和滑动距离。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小球的运动轨迹,得出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2. 阻力实验
- 实验名称:阻力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受到的阻力
- 实验材料:空气减阻器、计时器、小球
- 实验步骤:
1. 将小球固定在空气减阻器上。

2. 打开计时器,观察小球在减阻器内的运动情况。

3. 记录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时间。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结论。

3. 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物体、槽、三棱镜
-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置于槽中,设置直尺为起点。

2. 在光源前放置物体,并在物体前方放置三棱镜。

3. 调整角度,观察光线从光源射入物体和折射后的情况。

4. 记录光线射入和折射的角度。

-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记录和观察,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实验,实验总数为150个,详细内容请参考文档)。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能量的奥秘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能量的奥秘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能量的奥秘引言嗨!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能量的奥秘吧!能量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概念,它驱使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深入理解能量的本质和特性。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将发现能量是如何传递、转化和守恒的。

让我们一起开始这个奇妙的探索之旅吧!实验一:传球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能量是如何通过物体之间的碰撞传递的。

实验材料:一枚网球、一枚篮球、一根测量绳、一个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网球和篮球分别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桌子上,将测量绳固定在网球上。

2.拿起篮球并用力将球推向静止的网球。

3.记录从篮球碰撞网球到网球移动一定距离所经过的时间。

实验结果:网球被篮球推动后开始运动,能量通过篮球和网球之间的碰撞传递。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展示了能量的传递过程。

当篮球与网球碰撞时,篮球的能量被传递给了网球,导致网球开始运动。

这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篮球的动能转化为了网球的动能。

这个实验说明了能量的传递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碰撞来实现的。

实验二:小车下坡运动实验实验目的:研究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材料:一台小车、一段平滑的坡道、一个倒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坡道的起点,确保它静止不动。

2.启动倒计时器,并同时释放小车,让它沿着坡道向下滑动。

3.记录小车开始滑动到达坡道终点所经过的时间。

实验结果:小车越靠近坡道终点,滑动速度越快。

实验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小车在下坡时速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小车在下坡过程中,其高处的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了低处的动能。

当小车靠近坡道终点时,大部分重力势能已经转化为动能,因此小车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这个实验说明了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揭示了能量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实验三:弹簧振子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弹簧振子中势能和动能的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一个弹簧振子、一个刻度尺、一个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弹簧挂在一个支架上,并确保它能自由振动。

2.将弹簧拉到一定程度,并释放让其振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学家庭小实验汇总光是神奇多彩的,光学实验室奇妙的,一些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在家仍然可以很好的完成。

笔者就光学家庭小实验进行简短汇总,期待抛砖引玉。

一、观察小孔成像实验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仪器: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一张硬纸片,一支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1)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直径约三毫米左右小孔。

(2)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3)用火柴把蜡烛点燃,放在靠近墙面的地方。

(4)把做好的小孔放在蜡烛和墙面之间。

这样,你就会在墙面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探究像的变化:(1)前后移动小孔,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当小孔离墙面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小孔慢慢远离墙面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2)改变小孔的大小,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二、小孔成像的应用──自制针孔眼镜实验原理: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两个直径30—40 毫米的软塑料瓶盖,大头针,打火机实验步骤:(1)用打火机把大头针烧红,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直径约1 毫米)。

(2)再在瓶盖两侧各扎两个小孔,用线穿起来就是一副眼镜。

实验用途:戴上这副眼镜,便能看清楚周围的一切。

奇怪的是,不管是300 度、500 度的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戴上它都能看清楚物体。

实验解析:运用了小孔成像原理。

当光线通过小孔后,不管光屏远近,成像总是清晰的。

人眼睛的视网膜,就好像是个光屏,一般情况下近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前;远视眼的人,成像在光屏之后。

成像不在光屏上,所以看不清楚。

加了小孔之后,不管近视远视,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了,所以看得清楚了。

此技术已经进入日常生活。

三、观察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块实验步骤:选择一个晴天的中午,手拿平面镜,镜面对着太阳,调节镜面,在镜面的所指的墙面上便出现了一个亮斑。

四、光的折射实验器材:碗一个,水,币一枚(筷子也可)实验步骤:把硬币放入碗内,慢慢向碗内注入水观察到硬币仿佛浮起来了实验解析:当硬币放在空碗中时,硬币反射的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射入人的眼里,看到了硬币当碗内注满水时,我们在硬币上取点A,从A点斜射到水面2条光线AO1,AO2并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发生折射,两条光线在空气中传播时,远离法线,如图,光线O1B,O2C,人眼延折线光线O1B,O2C的反向延长线看去两条光线交于A’点,我们的视觉就感到折射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A’点发出似的。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还不会的抓紧掌握

初中物理重点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还不会的抓紧掌握

一、测定小灯泡的功率1、原理:P=U I2、器材:电池组(电源电压应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小灯泡(观察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观察铭牌,电路中电流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电流)、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3、能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图。

4、步骤:a、实验前:电键要断开,连好后滑动变阻器要放在阻值最大端。

(作用:保护电路)b、实验中:闭合电键(操作步骤正确,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最大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为略低于、等于、略高于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时,小灯泡的亮暗情况(电表数为额定值时,小灯泡正常发光)记录:c、实验后:(1)对数据分析,对同一小灯泡,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2)对数据进一步分析:U/I的比值并不完全相同,说明:小灯泡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外,可能还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中考的热点之一,是电学的动态分析和故障分析,以下问题的分析对解决这类问题有很大帮助。

1、连线不正确,元件无故障(电键闭合)2、连接正确,元件有故障(电键闭合)三、灵活多变,设计实验在“测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如只有电压表(或电流表),再选用部分器材(如定值电阻等)也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例如:某同学有一只标有“3.8V”字样的灯泡,他想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只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电键、电流表和标有“10Ω、2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和标有“50Ω、1A”字样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请你帮他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复习建议: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复习中要重视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析。

每分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要知道它涉及到什么物理概念,应用了什么规律、采用了什么方法。

难、偏、怪的题不应是复习的重点(内容)而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传统基本题的训练,要通过这样的基础训练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光现象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关乎到我们的视觉、照明以及许多其他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光现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等现象。

实验一:光的直线传播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小孔或细缝、一盏强光源(如手电筒或灯泡)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在实线上离纸较远的位置上做一个小孔或细缝。

4. 打开强光源,将光源放在小孔或细缝上的同一侧。

5. 观察在纸上形成的光线,在纸上的直线传播。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从小孔或细缝发出的光线在纸上呈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表明光线在空气中能够直线传播。

实验二:光的折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块玻璃或透明塑料板、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玻璃板放在纸上,覆盖光线的一部分。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玻璃板上。

5.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玻璃板时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折射现象。

实验三:光的反射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平整的镜子、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镜子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镜子上。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镜子上。

5. 观察光线经过镜子时的现象。

实验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光线在经过镜子时发生反射的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符合反射定律。

实验四:光的分散材料: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三棱镜、一盏强光源步骤:1. 将纸张固定在一固定位置,保持平整。

2. 使用笔在纸上画一条实线作为“光线”。

3. 将三棱镜放在纸上,使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并经过三棱镜折射。

4. 打开强光源,照射到三棱镜上。

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一、实验1.研究太阳能仪实验材料:一只小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支黑色玻璃笔,一只铝箔杯,一只纸杯。

步骤:1.在白纸上用黑色玻璃笔画上一个小圆点,用凸透镜对其进行聚焦。

2.将铝箔杯放在太阳光下,用手感受其热度并记录下来。

3.用同样的方法对纸杯进行测试,比较两者的热度。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用太阳能仪聚焦的光线可以使铝箔杯升温,达到较高的温度。

而纸杯并没有明显升温,说明铝箔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较强。

2.研究风车实验材料:一个小塑料制的风车,两个吹风机,其中一个可以调节风速。

步骤:1.先以较小的风速吹向风车并观察其运动情况。

2.接下来逐渐增大风速,再次观察风车运动情况。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加,风车的转速逐渐加快,说明风速对风车的转动有明显影响。

二、小制作1.制作富氧氧气机材料:一个玻璃口箍瓶,两个小圆珠笔,一些细银线,水,过氧化氢。

步骤:1.将两个小圆珠笔分别与瓶口紧贴,用银线扎牢。

2.在瓶子中加入一部分水,再滴入10~20滴过氧化氢。

3.将整个装置悬挂在室内的某个角落,以保持不动。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富氧氧气机会释放氧气,并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氧气可以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对于氧气吸入有益的人群来说是一件好事。

2.制作水洁剂材料:一些橙皮,一些薄荷叶子,一些醋,一些水,一些蓝色食用色素。

步骤:1.将橙皮和薄荷叶子先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瓶子中。

2.加入适量的醋和水。

3.最后加入少量的蓝色食用色素。

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水洁剂能够清洁得很干净,而且还有清香气味,不会像市面上的化学清洁剂那样产生刺激性气味。

因此,这种水洁剂是一种环保健康的清洁方式。

三、总结通过这些小实验和小制作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科学原理和制作技巧,而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对物理和化学的初步掌握,增强了兴趣和信心,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进一步。

用小实验展示初中二年级物理的力

用小实验展示初中二年级物理的力

用小实验展示初中二年级物理的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为了帮助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来展示力的影响和效果。

实验一:小球的推力材料:一只小球、一根透明的管道、一块平整的地面步骤:1. 将透明的管道放在地面上,确保管道平稳不易倾倒。

2. 把小球放在管道的一端。

3. 轻轻用手推动小球,观察小球在管道中的表现。

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当我们用力推动小球时,小球会沿着管道滚动,并且推力越大,小球滚动的速度越快。

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当我们用力推动小球时,我们给小球施加了一个推力,这个推力使得小球产生了加速度,从而使小球沿着管道滚动。

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所以推力越大,小球的加速度越大,滚动速度也越快。

实验二:拉力的作用材料:一根绳子、一些书本步骤:1. 将绳子系在桌子上,确保绳子拉紧。

2. 将一本书放在桌子的一端,另一本书放在绳子的另一端。

3. 轻轻拉动绳子,观察书本的表现。

结果:我们会观察到,当我们拉动绳子时,另一端的书本会被拉向我们的方向。

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拉力的作用。

当我们用力拉动绳子时,我们给绳子施加了一个拉力,拉力沿着绳子的方向传递到另一端的书本上,使得书本受到拉力的作用向我们的方向移动。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拉力的传递性。

实验三:重力的作用材料:一根线、一张纸、几个小物体(如硬币)步骤:1. 将纸张竖直地固定在墙上或其他支撑物上。

2. 将线固定在纸的底部,然后沿着纸的中央将线拉直。

3. 在纸上放置几个小物体,观察它们在纸上的表现。

结果:我们会观察到,放置在纸上的小物体会向下倾斜。

解释:这个实验展示了重力的作用。

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所以小物体会倾斜,向下靠近地面。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

通过上述小实验,我们可以帮助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共振现象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共振现象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共振现象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共振则是声音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探索声音的共振现象,并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以下是实验步骤和结果。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一张玻璃或木质板,一根细绳,一个小铁块,一个玻璃杯,一根发声棒(或者橡皮筋)。

2.将玻璃或木质板固定在桌子上,保证其稳定。

3.将细绳系于板的一端,并让小铁块系在绳的另一端。

4.将小铁块轻轻敲击在玻璃杯的边缘,发出声音。

5.注意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铁块敲击玻璃杯的边缘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当小铁块敲击玻璃杯时,声音会产生共振现象。

观察到玻璃杯表面出现明显的震动,同时发出响亮的声音。

2.当改变敲击力度和频率时,共振现象会有所变化。

敲击力度增大时,共振效应会增强,声音更为响亮。

而敲击频率与玻璃杯固有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振现象最为显著,声音更加清脆。

3.当调整小铁块的位置时,共振现象也会有所变化。

当小铁块靠近玻璃杯边缘时,共振效应增强;而将小铁块远离玻璃杯时,共振效应减弱。

原理解释:共振是指当外力以系统的固有频率作用于系统时,系统会发生持续的振动现象。

在本实验中,小铁块敲击玻璃杯的边缘产生的声音就是外力,而玻璃杯则是共振腔。

共振发生的原理如下:1.当小铁块敲击玻璃杯的边缘时,玻璃杯以其固有频率进行振动。

2.振动的玻璃杯产生了声波,这些声波由玻璃杯表面的空气传播出去。

3.当声波周波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声波的振幅会增强,达到共振现象。

4.共振时,玻璃杯的共振腔与声波的传播速度匹配,使共振效应更加明显。

应用:共振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音箱、乐器以及桥梁的设计等。

共振可以增强声音的音质和音量,因此在音响设备和乐器中被广泛使用。

桥梁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共振的问题,以保证在风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共振破坏。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音的共振现象。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物理实验简单易做及原理
很多物理实验都是简单且容易操作的,其背后原理也非常有趣。

下面举几个例子:
1. 静电实验
只需一个气球和一些碎纸片,就能演示静电的产生和引力现象。

气球反复与头发、毛衣等摩擦,就会带正电荷。

同时纸屑带负电,两者相吸即可看到静电引力效应。

这种电荷转移现象即静电原理。

2. 浮力实验
准备一个透明杯子、水和一个鸡蛋。

先放入满杯水,再将鸡蛋轻轻放入。

鸡蛋就会下沉。

然后再给鸡蛋加盐,顿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这说明加盐增加了水的密度,提高了浮力,体现了浮力定律。

3. 简单摆锤
只需一根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就能制作简单摆锤。

这种周期性摆动展示了单摆的运动规律,能观察到质量、长度等因素对周期的影响。

很多物理实验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奥的自然规律,通过动手实践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和体会这些原理,对学习物理知识有很大帮助。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近年来,物理学科在初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学校通常会组织一些趣味生活小实验。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1. 气球火箭实验材料:一个空气球、一根饮用吸管、一张塑料袋、一段胶带。

步骤:a. 将饮用吸管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气球的底部。

b. 将饮用吸管另一端插入塑料袋的开口。

c. 充满气球并将其封口。

d. 轻轻松手,观察火箭的飞行。

原理:当气球被放气时,气体从气球中流出,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推动。

2. 水的导电性实验材料:一个饮用杯、一块铜片、一块锌片、两根导线。

步骤:a. 在饮用杯的两侧固定铜片和锌片。

b. 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铜片和锌片。

c. 将饮用杯中注满水。

d. 用两手同时握住铜片和锌片,观察是否有电流通过。

原理:当手同时接触铜片和锌片时,水中的电解质会被电解为离子,形成导电通路。

3. 热胀冷缩实验材料:一根塑料棒、一根金属棒。

步骤:a. 将塑料棒和金属棒放在冰箱中冷却。

b. 将冷却后的塑料棒和金属棒同时放在室温下。

c. 观察两种材料的变化。

原理: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不同。

金属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大,而塑料在加热时膨胀程度较小。

4. 颜色光谱实验材料:一个小孔、一个白色纸片。

步骤:a. 制作一个小孔,将其固定在纸片上。

b. 将小孔对准阳光,观察纸片上的光谱。

原理:阳光经过小孔射到纸片上,光线经过折射和散射,形成七色光谱。

通过这些小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并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些实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通过这些趣味生活小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

希望学校能够更多地组织这样的实验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物理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问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力学性质,了解简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二、实验器材•直尺•弹簧秤•弹簧•小木块•水平台秤•宽口瓶•小球三、实验原理1. 弹簧的弹性弹簧的弹性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并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系数可以用来衡量弹簧的弹性。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是指在物体上作用的各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受力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矩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四、实验步骤1. 测量重力在水平台秤上放置小木块,记录下小木块的质量。

2. 测量弹簧秤的刻度将弹簧秤固定在垂直面上,记录下弹簧秤的刻度。

3.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取一根弹簧,将它压缩或拉伸一段距离,记录下所施加的外力和弹簧的形变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宽口瓶,并在瓶口处加上一个小球,使小球悬挂在瓶口处。

通过调整小球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小球保持在平衡状态。

记录下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5. 实验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₁和F₂,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直尺,使尺与地面、力F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利用弹簧秤测出力F在直尺上的投影力的大小,记录下F 和F₁的大小及方向。

6. 实验四:力矩的计算通过调整放在实验平台上的平衡木的位置,使平衡木保持平衡状态。

记录下平衡木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外力:10N•形变量:5cm•弹性系数:根据胡克定律,弹性系数k=F/Δl=10/0.05=200N/m小球所受的各力: - 重力:10N(向下) - 弹力:10N(向上)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重力和弹力合力为零,故小球保持平衡状态。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3篇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

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

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

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

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

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一、小球自由落体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小球、直尺、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直尺,使之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

(2) 放置小球在直尺的起点位置上,用手指轻轻将小球推下。

(3)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过程中所经过的直尺刻度。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

4.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距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即落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二、杠杆平衡实验1. 实验目的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和原理。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杠杆、物体、秤盘、秤。

3. 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在支点上,确保杠杆能自由转动。

(2) 在杠杆上放置物体,使之与支点相距不同的位置。

(3) 在秤盘上放置秤,调整秤的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4) 记录不同位置下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和秤示数。

4.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杠杆平衡的条件下,物体的力矩平衡,即力矩的总和为零。

三、电流磁场实验1. 实验目的研究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实验器材和材料电池、导线、铁钉、指南针。

3. 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好,接通电路。

(2) 将导线绕在铁钉上,形成线圈。

(3) 将线圈放在指南针附近,观察指南针的指向变化。

4.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使指南针受到力的作用,指针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

四、光的折射实验1.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光源、直尺、玻璃板。

3.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直尺,并将玻璃板放在直尺上。

(2) 将光源放在一侧,使光线通过玻璃板。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15个常考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及方法汇总Ⅰ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g;(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40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生活小实验及实验材料步骤原理
制作水果电池:
活动准备:干电池(1.5V)、小灯泡(1.5V)、电流表、伏特表、发光二极管、小刀、铜片、锌片、细导线(若干)、苹果、土豆、番茄、橘子、榨汁机、烧杯。

活动过程:
一、解电池发明发展的历史(查阅资料)最早的电池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

伏打是在盛有稀硫酸溶液的容器中放置一片铜片和锌片,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一根导线,这铜片和锌片分别是正极和负极,稀硫酸溶液是电解液,这种装置能产生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我们经常见到的蓄电池、千电池都是依照这一原理制作的。

二、讨论:怎样才能知道“制作水果电池”能够供电?
(1)用电线将电池与小灯泡连接起来,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有电;否则就没有电。

(2)用电线将电池与电压表或电流表连接,若电表指针偏转了,就说明有电;否则就没有电。

(2)如果产生的电较强,将与电池连接的电线相碰,若看到有小火花产生,则说明有电;否则就没有电。

三、制作水果电池步骤原理
⑴据说水果中酸味主要是果酸的味道,果酸能否替代稀硫酸。

我们就仿照“伏打”方法制作水果电池。

将苹果切开,插入铜片和锌片,做成苹果电池。

(3)“伏打”电池里是液体,我们应该取果汁做电解液(榨汁机榨取水果的果汁分别装在不同的烧杯中并表明名称)。

(4)拿来伏特表检测苹果电池,指针摆动,说明有电;拿起发光二极管分别
与电极相连,发现:一次发光二极管发光一次发光二极管不发光。

为什么呢?请教了老师才知道:发光二极管是单向导电的。

由此,我们又获得另外一个收获——确定了水果电池的正负极,与查阅的资料提到的内容一样。

(5)展示橘子电池、土豆电池、发现同样可以产生电。

活动结果:我们成功做成了水果电池,探究出不同水果电池提供的电的能力不同及电池的正负极。

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体会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知识源于生活,只要有你的参与,定会获得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