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集体备课
课题:海陆变迁
参与教师:徐慧球韩强吴海燕顾玉华
时间:2012.11.15
地点:一楼教研室
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节课在学生上完大洲和大洋后进行,前一节为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做了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块的运动。从教材来看,前一个框题是发现的现象,而后两个是对第一个框题现象的解释,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又是板块运动的基石,教材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海陆变迁的一步步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依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
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难点: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四、教材处理。
一节课的内容,要在45分钟内完成,需要对教材加以整理、适当舍弃、升华。我认为,最后一个部分的知识最多,最杂,所以要重点详细讲解,所花费的时间也应当是最多的。而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知道海陆变迁是确实存在的,能举出实证,解释原因即可。第二部分,通过魏格纳的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觉悟。当然大陆漂移假说要让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三部分,设计了很多的引导练习,通过一步步的观察、引导与推理,达到掌握的目的。
五、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我采用“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知识内在联系,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等。启发学生思考、推理以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课堂在,教师要充当的是朋友、合作伙伴、指导者等等这样的角色。根据教学中多感官共同参与
的原则,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真正体现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理念。采用小故事,彩色图片,动画图片等等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延伸,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六、学法设计:
“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本堂课安排的讨论机会不是特别多,但都是有针对性的讨论,不搞形式化。这种讨论有小组间的,也有有同桌之间的互动。
识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要贯彻课程的始终,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大火山地震带、各大山脉的形成。在对问题的思考,对实例的分析中培养探究式学习中的一些能力,掌握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完成本节内容。
七、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部分共分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
导入担负着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任务,好的导入能使学生迸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我本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导思想,采用设疑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导入。首先给学生放了一个动画小故事沧海桑田,我想这样比呆板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的导入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致,同时很清楚的明白了我了问题,并且实现了学科间的渗透。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讲议结合、导学相依
“学贵有疑”,精心设计问题,以疑导入,启发思考,层层诱导,讲议结合。
本部分共分三个大的框题:沧海桑田、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块的运动。
1、沧海桑田。这一部分在导入中已经涉及到了一部分,然后再给学生讲解的就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得出结论。由于学生这部分的经验比较少,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清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引起的,东海的几经沧海桑田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关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我们成后面还有涉及到,我们这里不作详解,海平面的升降只是让学生知道即可。另一个原因是人类活动,通过对荷兰围海大坝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平面的升降。教师需要作解释的这种人类活动只能是小范围,小规模的。另外这部分的知道是地表形态改变的原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能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最终让学生能辨别出某种地表形态是由什么力作用形成的。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能过讲述魏格纳的故事过渡到本节。本节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形象的推理出大陆原本是连成一片的,这样大陆漂移假说便不难理解。与此同时感受科学家为真理而献身,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3、板块的运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安排的时间也应当最长。由大陆漂移假说的进一步研究得到板块运动学说过渡到此节。然后讲解板块运动学说的主要理论。
一、全球共分六大板块。让学生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小组讨论完成问题:
1、全球共分成哪六大板块?
2、这六大板块中哪个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