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呼吸辅助技术,它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改善通气和氧合。
俯卧位通气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气均匀性,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通气均匀性,特别是对于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
在仰卧位时,肺部通气不均匀,容易发生肺泡塌陷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俯卧位可以减少这种不均匀性,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2. 减少肺泡塌陷,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肺泡塌陷,特别是在ARDS患者中。
由于重力的作用,俯卧位可以使肺部下部通气更加充分,减少肺泡塌陷的发生,改善氧合。
3. 降低肺内分流,俯卧位通气可以降低肺内分流,改善氧合。
肺内分流是指氧合血流和不氧合血流混合在一起,导致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俯卧位可以通过改善通气均匀性和减少肺泡塌陷来降低肺内分流。
4. 改善氧合,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氧合,特别是对于患有ARDS的患者。
通过上述机制,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改善呼吸功能。
5. 预防肺部感染,俯卧位通气可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在俯卧位时,患者的口腔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总之,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吸辅助技术,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改善通气和氧合。
它可以改善通气均匀性、减少肺泡塌陷、降低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同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俯卧位通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ARDS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需要呼吸辅助的患者,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和应用。
俯卧位通气的机理
俯卧位通气的机理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医疗手段,通过将患者放置于俯卧位来改善
通气功能。
这种姿势对于卧床患者的呼吸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机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解释:
1. 胸腔膨胀: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时,重力会帮助胸腔膨胀。
这
样一来,肺部的顶部会受到更少的压力,从而改善通气。
2. 排痰效果: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排除呼吸道中的痰液。
重力的
作用会帮助痰液更容易地从肺部排出,从而减少阻塞和感染的风险。
3. 胃液减少: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胃液的反流。
这对于同时存
在胃酸倾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
4. 心脏负荷减轻:俯卧位可减少心脏的负荷,因为位于心脏水
平高度的受压血管可以减少。
这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
总的来说,俯卧位通气的机理是通过利用重力作用来改善通气功能、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胃液反流和减轻心脏负荷。
这一姿势对于卧床患者的呼吸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一般性描述,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有创 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 测,更全面地评估患
者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观察与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瞳孔观察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 反射等变化,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
颅内压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颅内压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 高压等危险情况。
02 未来,俯卧位通气技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体位摆放和管道管理将更加人性化和 智能化。
02 同时,俯卧位通气技术也将与其他呼吸治疗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加综合、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30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骤 •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理 • 俯卧位通气后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俯卧位通气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 指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相 对更低,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的一种治 疗手段。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 面风险评估,包括心 肺功能、营养状况、 皮肤完整性等。
循序渐进
对老年患者进行俯卧 位通气时,需循序渐 进,逐步增加俯卧位 时间和角度,避免过 度通气。
并发症预防
加强老年患者并发症 预防,如肺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
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体位变换 等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压迫性损伤
由于患者身体重量压迫在某一部 位,导致皮肤、肌肉等组织受损 ,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破溃
等。
呼吸道受阻
俯卧位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呕 吐物不易排出,可能导致呼吸道受 阻,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发绀等。
挑战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如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仍是未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提升专业能力
持续学习
关注俯卧位通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培训 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实践探索
积极参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 操作技能水平。
俯卧位时,患者的膈肌位置下降,胸 腔容积增大,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和氧 气的吸入。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不张等导致严重低氧血 症的患者。
禁忌症
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升高、面部创伤或手术无法耐受俯卧位等 情况的患者禁用俯卧位通气。
02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 骤
使用辅助器具
使用气垫、枕头等辅助器具, 减轻患者局部压力,提高舒适 度。
加强沟通和协作
医护人员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 ,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
05
案例分析:成功实施俯卧 位通气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介绍和诊断过程回顾
患者信息
一名65岁男性患者,因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入院。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对于呼吸道梗阻
应立即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 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等紧急处理。
04
护理人员在俯卧位通气中的 角色与职责
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1 2
参与医生查房
护理人员需积极参与医生的查房工作,了解患者 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协助完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护理人员可提出 合理的护理建议,协助医生完善治疗方案。
调整策略提出及实施建议
调整通气参数
01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和症状、体征改善情 况,适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呼比等,以优化通气效果。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03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呼吸道管理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俯卧位通气成功的关键。应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润,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护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为患 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由于俯卧位通气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部分患者可能难 以配合,影响治疗效果。
并发症风险
虽然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但同时也可能 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压疮、误吸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先进的通气技术和设 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个性化治疗
免呼吸道阻塞。
个体化治疗方案
0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俯卧位通气的时机、持续时间、频率等,
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定义: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者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也能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肺及气管的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也能得到良好的引流,并且能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俯卧位通气的方式:1.镇静镇痛下俯卧位机械通气:为避免部分并发症出现及减少患者接受治疗时的不适感,常会同时给予全程的镇静、镇痛严密监测等处理。
2.清醒俯卧位通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处于清醒状态的新冠患者,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能够在呼吸窘迫时进行呼救。
3.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大侧卧位):适用于一些特殊病人,如:孕妇、肥胖、腹腔高压、气管切开、头面部损伤等,不方便行常规俯卧位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有效原因仰卧位时:背侧心脏后方一部分肺泡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背侧通气差但血流多,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俯卧位时:背侧通气明显改善,心脏后方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萎陷的肺泡复张,通气/血流比例更好,同时,在重力作用下,气道内的分泌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引流。
--趴着呼吸更顺畅。
患者可进行俯卧位通气适宜人群:所有类型的新冠肺炎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顽固性低氧血症且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的患者清醒俯卧位患者要求处于清醒状态且意识清楚,能够自主翻身或者配合翻身,并能够呼吸困难时进行呼救,且能耐受体位改变俯卧位通气时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将和您的家每两小时协助您脸部翻向对侧,并将各枕头更换至对侧,并将各枕头更换至对侧,同时改变手足位置,防止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简便易行,治疗时间视病情需要有所不同,我们常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延长治疗时间。
导管妥善固定,避免俯卧位时管道受压、扭曲、过度牵拉。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问题2
患者出现皮肤压疮。
处理方法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支撑物,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可使用 防压疮垫或气垫床等辅助器具
。
03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患者准备
01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以便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02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软垫 、枕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用范围广泛,适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 如COPD、哮喘、肺炎等。
俯卧位通气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 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 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会有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重症哮喘
在COPD急性加重期,俯卧位通气可以改 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在重症哮喘发作时,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呼吸机使用频 率。
02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准备物品
准备俯卧位通气所需的物品,如软垫、枕头、床单等。
评估患者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目录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 俯卧位通气临床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俯卧位通气介绍
俯卧位通气定义
01
02
俯卧位通气:指在医疗监护下,患者被置于俯卧位状态,进行一定时 间的呼吸治疗。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呼吸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 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护理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 软垫、枕头、床单等,确 保操作过程中舒适安全。
沟通解释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 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 除其疑虑和紧张情绪。
操作过程
安全转移
将患者从平卧位转为俯 卧位,动作轻柔,避免当调 整头部、胸部、四肢的 位置,确保舒适自然。
重症哮喘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 肺通气和氧合,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机 械通气风险。
肺炎、肺栓塞等其他呼吸系统疾 病
在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俯卧 位通气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帮 助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02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评估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护理。
远程护理
借助远程医疗技术,实现患者与医 护人员之间的远程交流和指导,方 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
机器人辅助护理
研发适用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 机器人,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才培养展望
专业化培训
针对俯卧位通气护理需求, 开展专业化的培训课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
结果
经过两周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最 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失败案例及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是一位年轻男性,因重症哮喘导致呼吸衰竭,需要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护理措施
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 ,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该患者死亡的原因可能与自身病情严重、基础疾病较多、年龄较小等因素有关。此外,也可能与护理团 队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有关。因此,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提高护理团 队的应急处理能力。
俯卧位通气护理
利用俯卧位时的重力作用,使下 垂的肺组织上移,减少肺组织下 垂程度,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灌注 ,提高氧合状态。
适用范围与禁忌
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重症肺炎等 需要改善氧合状态的患者。
禁忌
对于严重脊柱畸形、脊柱骨折、急性 心梗、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应慎用或 禁用。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加强俯卧位通气护理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研究
探索俯卧位通气护理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05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目标与内容
培训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俯卧位通气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确保患者得到安 全、有效的护理。
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可改善氧合状态,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发生。
局限性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变化,注意调整呼 吸机参数和体位,同时需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02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呼吸情况等 ,以便确定是否适合进行 俯卧位通气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护理操作流程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科研进展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培训与教育
01
俯卧位通气介绍
定义与原理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 体位,使肺组织在重力作用下重 新分布,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值 ,提高氧合状态的护理方法。
俯卧位通气指南
俯卧位通气指南1.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医疗干预措施,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通气问题。
在俯卧位通气中,患者被安置在仰卧位或半仰卧位的床上,以俯卧姿势进行通气治疗。
2. 俯卧位通气的益处俯卧位通气被证明能提供以下好处:- 减轻肺部压力:俯卧位可以减轻患者胸部受压,改善通气效果。
- 液体引流:俯卧位通气可促进肺部液体引流,有助于防止肺部感染和并发症。
- 增加氧合: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氧合功能,提高患者血氧水平。
- 提高肺复张:俯卧位通气可促进肺泡复张,预防和治疗肺不张。
3.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范围俯卧位通气适用于以下情况:- 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重症肺炎和肺部感染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患者- 重症哮喘发作患者- 脑外伤和颅脑手术后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 大面积烧伤患者4. 如何进行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下面是一个通用的操作步骤:1. 给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目的,获得患者的同意。
2.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体位,确保头部和颈部处于适当位置。
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3. 使用适当的设备和监测仪器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4. 将患者转移到俯卧位,保持良好的床位姿势,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 监测患者的呼吸和氧合功能,根据需要调整气道管理和适当的通气参数。
6.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通气治疗结束后,逐渐将患者转移到其他适当的体位,避免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事项和风险俯卧位通气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项和风险:- 心血管不稳定患者需慎重进行俯卧位通气,可能增加心脏负荷。
- 骨折、创伤或手术创面的患者应避免俯卧位通气。
- 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压疮和其他皮肤问题的发生。
-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结论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治疗手段,对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液体引流和氧合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俯卧位通气
推荐意见3:预计病情能够短期缓解的早期ARDS患者可考虑应用无创机械通气 (推荐级别:C级)
当ARDS患者神志清楚、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够得到严密监测和随时可行气
管插管时,可以尝试NIV治疗
在治疗全身性感染引起的ARDS时,如果预计患者的病情能够在48~72h内缓解
,可以考虑应用NIV
俯卧位通气治疗持续时间
• 目前对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仍无明确报
道,不同患者其治疗时间与效果之间存在差 异,这可能与患者每阶段病理变化的程度不 同有关。每日俯卧位的次数及其每次俯卧 位的时间尚无定论,多采取每日1次或每日2 次,每次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患者对俯卧位通 气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以及氧合改善的效果。 判断治疗有效的唯一指标是PaO2。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 ARDS肺部病理表现为不均一性和重力依赖性肺泡
•
和肺间质水肿。 临床研究发现 ARDS 患者在俯卧位时能减少 11% 的肺内分流,并能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 比例,使塌陷的肺泡复张,并且俯卧位通气对非 重力依赖区的分流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即使把患 者从俯卧位恢复到仰卧位后,其氧合仍能继续得 到改善。 同时在仰卧位时,背面肺组织受腹内压和心脏及 纵隔的压力,转换成俯卧位后就会较少从前胸壁 到背部的压力梯度,改变局部区域的跨肺压(跨
吸入NO治疗;数小时内无明显反应,则进入步骤5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个体化评价风险与获益 ECMO,入选者高压通气时间应<7天。
ARDS目前死亡率高,约40-60%。严重 ARDS,俯卧位通气可做为拯救性治疗方法。 但应注意到:并非所有病人俯卧位后都能改 善氧合。虽然俯卧位通气在多数ARDS 病人可 以改善氧合,但仍有部分病人实施俯卧位后氧 合不但不改善反而恶化,其原因和机制仍不清 楚,目前临床上也没有任何指标能预示实施俯 卧位的有效性,因而俯卧位改善氧合的机制有 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原理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一种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将患者从仰卧位翻转至俯卧位,可以改善氧合、通气和肺顺应性,减少肺损伤,降低死亡率。
俯卧位通气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在俯卧位下,重力会使肺部通气/血流比例更加均匀,这是因为重力会使下肺区的通气量增加,而上肺区的通气量减少。
这种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的效果能够减少肺泡塌陷和通气不足区域的发生,从而改善氧合。
二、减少肺损伤。
俯卧位通气可以减少肺泡塌陷和肺泡过度膨胀,减少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内压力,减轻呼吸肌疲劳,减少气压伤害,从而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三、改善分泌物排出。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分泌物的排出,减少分泌物在气道内的潴留,降低气道阻力,改善气道通畅度,有利于气体的顺利通气和氧合。
四、促进肺复张。
俯卧位通气可以促进肺复张,减少肺不张和塌陷区域的发生,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和氧合。
五、改善循环功能。
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心肺相互作用,减少胸腔内压增高对心脏的压迫,降低右心负荷,有利于改善循环功能。
总之,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损伤、改善分泌物排出、促进肺复张和改善循环功能等途径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俯卧位通气的时机和持续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定义
俯卧位通气定义1 什么是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医疗技术,它把患者置于俯卧位,进行支持性、辅助性或主动通气治疗。
它是通过病人体内自然呼吸或年复式机械通气机械支持下,改变患者体位来固定患者膈肌闭锁,或借助支持性或辅助性通气来促进患者呼吸的一种治疗方法。
2 俯卧位通气的优缺点优点:(1)改变体位可以改善气道的开放度,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2)俯卧位通气能够有效减轻水肿及腹胀的情况。
缺点:(1)部分患者可能无法安装完全的俯卧位;(2)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会导致腰部到膝部的局部血液淤浓,影响血液循环。
3 俯卧位通气的实践方法(1)当在俯卧位时,患者头应低于腰部,以确保机械通气有充足的时间伸展肺部,并减少局部淋巴循环阻力;(2)尽量把患者头部要放得更低,最好达到躯干平面以下30度,一旦患者开始通气,头部不可再调整;(3)在上肢支撑枕的附近位置,需要循环温水,以缓冲整个上肢的压力,并且这种热水只能用于支撑枕,不能用于支撑胸口;(4)把支撑枕放置在肩胛之间,以致胸骨上凹陷,有助于维持下肢充分稳定。
4 俯卧位通气的常见意外在俯卧位通气时,患者容易发生以下常见的意外:(1)肌肉酸痛(2)胸廓受压式伤害(3)下肢神经损伤(4)组织破坏(5)静脉血栓形成(6)疼痛和萎缩(7)上肢动脉血栓形成5 结论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技术,它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水肿及腹胀等情况。
然而,俯卧位通气也存在一些企业缺点和并发症,如肌肉酸痛、疼痛和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等,因此,拥有良好的操作知识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及护理
一方法
1 病人,物品准备
2位置于分工:第一人位于呼吸机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头部安置和发出口令;
第二人位于床头左侧,负责监护仪导联线,保留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保留导尿、股静脉置管、输液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颈内静脉置管,该侧的胸腔闭式引流或腹腔引流;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骨牵引等。
人员分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上的管路确定情况。
3、操作步骤: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床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4、翻身后处理:把头部垫高20-30°左右,头下垫软枕,也可垫马蹄形枕,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的受压。
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两侧或头顶两侧。
将心电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位置与仰卧位时一致。
二护理
1、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
选择最适当的翻身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
适当给予镇静,从而减少耗氧量,防止病人因焦虑、紧张、挣扎导致受伤或导管脱管,转换体位前后给予吸纯氧2min-5min.
2、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
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转换俯卧位后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并用头圈固定,可以更加直观观察病人呼吸管道情况。
4、保持管路通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5、要与病人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