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登岳阳楼学案教案.doc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登岳阳楼》一诗的基本内容。
o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学习并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偶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o运用对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o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鉴赏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反思。
o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人文关怀与历史意识。
o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o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o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登岳阳楼》原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关于岳阳楼及洞庭湖美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o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岳阳楼的诗词或故事?引出课题《登岳阳楼》。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o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o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强调其诗歌的深刻内涵与广泛影响。
o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体会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初读感知o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o提问: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字词疏通o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歌中的生字词及难理解的句子。
o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1.深入解读o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诗歌,并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登岳阳楼》,让学生感受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用词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杜甫生平,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诗歌创作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岳阳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创作手法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等,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诗歌创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能力。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登岳阳楼》以及相关文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步和问题,以便进行个性化指导。
七、教学准备:1. 教材:《登岳阳楼》及相关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杜甫生平和相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登岳阳楼》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二、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
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照片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步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深入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并讨论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一句或一段进行情景模拟,展现诗中的意境。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并整理杜甫的其他诗作,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登岳阳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案《登岳阳楼》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2024年《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
2024年《登岳阳楼》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背诵《登岳阳楼》全文,并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通过关键词汇、句式结构等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文关怀。
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诗人的情感表达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的把握和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与哲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岳阳楼相关的风景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习诗歌做铺垫。
新课呈现全文朗读: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然后让学生跟读并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意象解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情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深入理解修辞手法分析: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文化背景链接:介绍与诗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拓展延伸类似诗歌欣赏:提供其他与《登岳阳楼》风格相近的诗歌,供学生欣赏并比较异同。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创作一篇与之相关的短文或诗歌。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情感、修辞等方面的重点。
高中登岳阳楼学案教案
《登岳阳楼》导教案杜甫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经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掌握来领会和品尝诗歌的境界美。
3.经过学习认识杜甫诗歌的境界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一样风格。
4.学会经过频频朗读、联想一想象去置身诗境,经过意象联缀、增补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仔细品读,深入感知。
3.背诵累积,稳固感知。
知识建立和有关链接: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限制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
诗人摒弃眼前光景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凄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出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交融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广博深远的境界。
1.背景介绍:唐朝宗大历三年( 768)以后,杜甫出峡流浪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保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待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先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其中有真意,问谁领悟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周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须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神仙吟诗。
说出诗句粗心:很早听过名扬国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畔的岳阳楼。
大湖浩大象把吴楚东南分开,天地象在湖面昼夜涟漪飘荡。
《登岳阳楼》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2.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3.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4.激发灵性,陶冶情操,学习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文本,感知形象;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赏析气象宏伟诗境,感悟悲苦孤寂诗情。
难点:探究诗歌意蕴,诵读融情理于一体;学习情景交融手法,丰富联想想象,感受诗人苦痛忧思。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2.问答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活动过程:【导入】在泱泱中华光辉灿烂的文化晴空中,杜甫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光芒四射;在泱泱中华根深叶茂的文化沃土中,杜甫是一株高大的绿树,高耸入云;在古往今来异彩纷呈的文化史中,杜甫是一部精深的诗集,感人至深!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人民的疾苦,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带一份崇敬,怀一丝心酸,品读杜甫,就如品读一部诗集,一部写满悲愤,同时也蓬勃着英雄豪情的诗集……【学习任务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
2.写作背景《登岳阳楼》作于诗人杜甫逝世前一年,即大历三年(768),这年春天杜甫从成都流浪到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又出蜀东下,经湖北江陵、公安等地,于冬天辗转入湘,到了岳州(今岳阳市)。
此诗就是此时诗人的登楼抒怀之作。
作者由登楼写起,进而写登楼之所见,然后笔锋转处,带出自己乃至国家的种种艰辛,情与景相与为一,抒发了诗人饱含家国之思的哀痛之情。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含多款)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登岳阳楼》的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3)分析《登岳阳楼》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品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登岳阳楼》全文的意义。
(2)分析《登岳阳楼》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品鉴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登岳阳楼》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登岳阳楼》,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登岳阳楼》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其意义。
(2)学生分享探究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比较阅读(1)将《登岳阳楼》与其他古典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其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学生分享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2.分析《登岳阳楼》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3.撰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五、板书设计《登岳阳楼》1.作者:杜甫2.创作背景3.文学特点4.艺术风格5.思想感情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比较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登岳阳楼》的意义、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杜甫诗作《登岳阳楼》教案范文
杜甫诗作《登岳阳楼》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并掌握《登岳阳楼》的诗意、诗境和诗艺。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分析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登岳阳楼》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2 杜甫诗歌艺术特点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如现实主义、忧国忧民等。
探讨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诗歌背景的把握了解杜甫创作《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心境。
理解杜甫如何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3.2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的能力。
学会运用文学理论解析杜甫的诗歌。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登岳阳楼》及相关背景知识。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杜甫的生平简介引入,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对杜甫的诗歌有哪些了解?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3 课堂讲解讲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意、诗境和诗艺。
5.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杜甫的诗歌艺术特点。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体会。
5.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杜甫的《登岳阳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内容。
(3)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歌形式、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岳阳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和意境。
2. 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
3. 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赏析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的情况。
2. 学生对《登岳阳楼》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阐述。
5. 学生推荐诗歌的质量和对其背景和特点的介绍。
七、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独特之处。
4. 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登岳阳楼教案(4篇)
登岳阳楼教案(4篇)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课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
(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
下面我们再看看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简介请大家看到课本的解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
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
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登岳阳楼》教案杜甫《登岳阳楼》教案(通用)
杜甫诗歌风格的特点 和影响
诗歌中运用的意象、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是否深入 在朗诵和解读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 歌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 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如对比、用典、借景抒情等。同时,诗 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岳阳楼的历史背景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三国时期,历经 多次修缮和重建。岳阳楼因杜甫的《登岳阳楼》而名扬四海。
杜甫的生平与成就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 容广泛,题材深刻,特别是对穷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关注,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唐代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政府重视文化教育,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唐代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分析
与《滕王阁序》比较
两篇作品都是描写楼阁的著名篇章,但《滕王阁序》是王勃为滕王阁所作,以辞藻华丽、气势磅礴著称; 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更注重对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风格更为朴实自然。
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
两篇作品都以楼为背景,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 谊;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是一首登高远眺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杜甫唐诗《登岳阳楼》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杜甫唐诗《登岳阳楼》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段:高中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这首诗;(2)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理解;2.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2. 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的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3. 合作探讨(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洞庭湖”、“岳阳楼”等;(2)讨论诗中的表达技巧,如对仗、比喻等;(3)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4. 诗歌品鉴(1)让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6. 课后作业(1)背诵《登岳阳楼》;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杜甫的情感;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1.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2. 《登岳阳楼》相关注释和译文;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水平。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杜甫的表达技巧;2. 邀请文学社团或诗人来校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高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登岳阳楼》●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 1节●授课班级:高二XX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准确理解《登岳阳楼》的诗句含义和诗歌的整体意境。
2. 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景交融、对比手法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语感和对诗歌节奏的把握。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提高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杜甫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
2. 品味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尤其是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的双重感慨。
2.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杜甫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 杜甫诗歌全集3.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3. 《唐之韵——千秋诗圣》纪录片片段●预习任务布置1. 学生提前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2. 查阅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播放《唐之韵——千秋诗圣》片段,引出杜甫及其诗歌创作。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诗歌?杜甫在诗歌中常常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二)新课讲授1. 整体感知●教师带读《登岳阳楼》,学生跟读。
●提问学生:“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2. 诗歌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讲解:“昔闻”与“今上”形成对比,诗人早年抱负未能实现,如今登上岳阳楼,感慨万千。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讲解:“坼”和“浮”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诗人通过写景抒发内心的豪迈与无奈。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3)提高朗读、背诵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感;(2)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诗情和艺术特色;2. 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2. 学生准备《登岳阳楼》的文本,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等,讲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5. 欣赏与感悟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登岳阳楼》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7. 小结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背诵《登岳阳楼》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8. 课堂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3. 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诗中的重点意象和情感,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4. 利用比较法,将《登岳阳楼》与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风格特点。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历史的忧虑和关切。
(2)理解诗人以豁达心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象的把握。
(3)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意象分析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古诗词等,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及《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现手法。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诗歌学习,进行一次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读后感质量和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的组织情况。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诗中的意境;2. 分析和总结诗中的主题;3.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冷峻意境和深远主题;2. 分析并总结诗中的意象;3.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和想法。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杜甫和《登岳阳楼》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同时提醒学生在品读诗歌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背景。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中的意境,并请学生试着解释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Step 4:课文赏析(10分钟)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Step 5:主题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诗中的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远主题和意义。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其他优秀的山水诗,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登岳阳楼》的赞美或思考。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和感受,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个人的心灵世界。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模板
登岳阳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和主题;2. 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登岳阳楼》的文本和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和题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注释,解决生僻词语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2)讲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2)讨论诗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7. 作业布置(1)背诵《登岳阳楼》;(2)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登岳阳楼》的情况,以及对作业短文的完成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交流沟通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导学案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学法指导:
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识构建和相关xxx: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1.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说出诗句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课堂探究:
(一)导入课文
由前面的背景介绍过渡,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
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
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比较: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
“雄跨古今”。
)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
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
境。
结束语:
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