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 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基本内容:(1)口号:“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鲁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坚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1)积极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5、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以及原因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代表阶层不同。

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的知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大家准备了知识点总结和习题,大家认真看看哈!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共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着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0张PPT)

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0张PPT)

核心 内容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专题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本质上是吸收、融合工业文明的发 主旨 展史,体现出由浅入深、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考纲要求 1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提示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五年考情统计] 新文化运动(5年28考) 新文化运动(28)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点拨技巧
主干知识一:新文化运动
主干知识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易错易误 新文化运动
• ⊙“尊孔”与“打倒孔家店”本质是一致的

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否定以孔
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民主、科学”,二者在本质上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 民主与科学 、批判封建伦 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 思想解放运动 ,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拓展深化]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三项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 德、提倡新文学。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提 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封建愚昧和 迷信,用民主和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 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 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 想更加深入。而新文学则是反对专制和旧道德的工具。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 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史料]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 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 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A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 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 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 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A
角度1 近代对儒家思想态度的变化 史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 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 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 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 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 1.李大钊发表《法俄革 命之比较》《庶民的胜 利》和《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等,主张学习 俄国,改造中国。 2.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 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 工作。
影响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
内容
定了理论基础。
一张图学透
五四运动后 1.《新青年》刊登了 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 义传入中

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第(1)题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故C项排除;D项夸大了广告的 作用,排除。
(2)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 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而是因为 “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 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新文化运动
1
政治背景
辛亥革命后,民主呼声高涨, 袁世凯复辟称帝引发各阶层的 强烈反对。
经济背景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思想背景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随着新式学堂、留学 生的增多,西方启蒙思想进一 步传入中国。
一张图学透 新文化运

袁世凯祭天
大生纱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课件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开端 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全国十几个省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
发展 土崩瓦解 ①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南__京___
高潮 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2 年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续表) ③1912 年 3 月,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孙中山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__责__任__内__阁__制__,是
(5)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但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
(6)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点提升】
1.(2021 年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 北军政府发布公告,宣称“永久建立共和政体”。1911 年 11 月 9 日,军政府公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一律平等, 有言论、集会、结社、财产、人身等自由,有应任官考试、 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由此可知,《鄂州约法》( )
3.(2021 年湖南卷)20 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 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 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 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移,有利于社会稳定
辛亥革命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 步骤 3 得结论
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
(2)史料二中陈旭麓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如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 跃进”。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中 国社会的根基,影响有限。
(1)根据史料一,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 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课件3-14-42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 思想、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 (1)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2)思想方法上,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否 定或绝对肯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1.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
,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
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离家出走的自我觉
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觉醒,与提倡民主科学关 系不大,故A错误;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 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正确;提倡新文化推动了白话文 的普及,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推 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故D错误。
[真题链接] (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 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 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 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 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B
2.(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 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必修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前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1)标志:1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前期)3.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评价:(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影响: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消极影响: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犯绝对否定的错误)2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犯绝对肯定的错误)【疑点1】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指点迷津:1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提倡民主以反对中国的封建专制思想,提倡科学以反对愚昧和迷信,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道德是民主和科学的前提。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而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上的。

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

文学革命扩大了民主与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民主与科学正是凭借广大民众易于接受的白话文得到广泛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9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陕西汉中高二期末)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

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B.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可知,时务学堂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故选C项。

根据材料“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学通中外,体用兼赅”可知,时务学堂宣传维新思想,并不是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排除D项。

2.(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1895年,康有为曾记载道:入江宁居二十余日,说张香涛(张之洞字香涛)开强学会。

……香涛不信孔子改制,频劝勿信此学,必供养。

……吾告以“孔子改制大道也,岂为一两江总督供养易之哉?”这反映出( )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失败危机C.维新派主导社会改革急于求成D.维新变法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个例,“矛盾不可调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对变法改革的决心,但也体现出他的固执和缺乏变通,不能有效争取更多实权派的支持,这表明教条主义使改革潜伏着失败危机,故B项正确;维新变法开始于1898年,此时还未改革,C项错误;变法思想并未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

3.(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

”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答案 B解析材料“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说明,谭嗣同认为清末同战国时期一样,在社会矛盾激烈的情况下会出现变革的契机,故选B项。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19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19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9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023河北唐山三模)戊戌维新以后,中国的自然科学活动蓬勃兴起,并对新文化运动产生重要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活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组成部分,与当时人文学者的科学启蒙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戊戌维新运动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促进自然科学发展C.自然科学同样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D.自然科学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2.(2023重庆八中5月模拟)1919年的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入其中。

“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

上海首先出现“三罢”斗争的根源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社会结构的变迁B.北洋政府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C.外交失败增强了国人的主权意识D.新文化运动起源地的宣传效应3.(2023福建泉州五模)五四时期,胡适等“旧学邃密,新知深沉”之士,对先秦诸子学说进行全面评估和发掘工作,“子学朋兴”成为不可遏制的潮流,如从墨家发掘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民主性元素、社会平等思想、法治精神、劳动价值论等。

这旨在()A.实现百家争鸣B.开启西学东渐C.推动思想解放D.弘扬科学精神4.(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表明()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5.(2023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18年底,梁启超开始游历欧洲。

回国后,他批评欧洲资本主义“乃系一种不自然之状态,并非合理之组织,现在虽十分发达,然已将趋末路,且其积重难返,不能挽救,势必破裂”。

梁启超的反思()A.促使中国知识界全面回归传统文化B.反映了知识分子逐渐认同苏俄革命C.率领知识界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入侵D.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2023海南六模)1919年6月,宪法学家张慰慈在《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苏俄新宪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6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经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3)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4)导火线: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阵地:《新青年》;基地:北京大学。

(3)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表现(1)五四运动前①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后①理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③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

3.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维拓展]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答题术语]1.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是其直接原因。

2.《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讲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一、选择题1.(2018·资阳一模,29)“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答案 C解析陈独秀阐释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为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同时指出思想层次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觉悟,故A 项错误;题意并非单独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陈独秀肯定了以前探索的层次,同时指出探索的层次应深入到思想层次,故D项错误。

2.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答案 B解析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但材料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政党政治,故A项错误;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不可称为立宪政治,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立宪政治,故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3.“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

”据此判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它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B.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C.它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后出现的D.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指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故B项正确。

4.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

据此可推测胡适()A.主张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以墨家思想来否定儒家思想D.肯定了墨家学派的个人自由思想答案 B解析“非命”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宿命,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材料中“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同时又……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表明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

5.(2019·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一,29)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这说明当时()A.民族危机严重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C.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D.社会急需思想变革答案 D解析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文学改良刍议》主张“言之有物”,要有情感和思想,反对青年“发牢骚之音”的“暮气”,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当时的社会思想界仍然充斥着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文化,胡适的倡议表达了进行思想变革的愿望和要求,故D项正确。

6.(2019·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29)“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答案 D解析“孤独者”“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表明新文化运动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

7.(2018·湖北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29)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答案 C解析据材料“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可知树立科学思维方法,故C项正确。

8.(2019·长治模拟)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答案 C解析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故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思想,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材料所提及的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

9.(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三,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

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主导,故A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并未说明西学的势力减弱,故B项错误;题目中仅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并存,故D项错误。

10.(2018·兰州一模,30)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前后“耕者有其田”()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答案 B解析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前者的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

11.(2019·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9)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演变,并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故C项错误;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在新三民主义中,故D项错误。

12.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此说是()A.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B.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答案 A解析由材料得知孙中山主张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的是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材料只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四大家族形成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是孙中山时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

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摘编自左玉河《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在工业革命奠定的基础上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科学理性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在理论舞台上唯理论和经验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它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为自然科学寻找可靠的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它也导致人类心灵的堕落和生存价值的缺失。

对工业文明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和自我迷惘等种种社会危机,德国的浪漫主义者忧心忡忡。

他们认为,一切后果都是和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并由此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

——摘编自王晶亮《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及其时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

答案(1)原因:新旧政权交替;儒学独尊地位消失,新思想尚未确立;西方思想传入。

影响: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了复辟帝制活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2)同:出现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推动了新事物产生。

异:产生原因不同:中国受政治影响大;西方受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影响大。

解决危机的手段不同:中国强调复古,西方强调反思。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内部原因从政局、儒学独尊地位的变化上分析,外部原因从西方思想的冲击上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方面从袁世凯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倒退上总结,另一方面从激进派的探索方面总结。

(2)相同点从社会转型、社会进步等角度总结;不同点则从二者的产生原因、解决手段上去比较。

14.(2018·百校联盟全国Ⅰ卷4月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