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如何消灭资本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题目: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消灭资本主义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5年12月06日
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消灭资本主义
内容摘要:消灭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主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然而,对于马克思为什么主张消灭私有制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却不尽一致。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形成了四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是出于伦理道德的诉求,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制度基础,因而是一种不公正的制度,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和不公正。
关键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面对当今许多人还是喋喋不休地反复念叨150多年前马克思无情鞭挞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论点,闭着眼睛依据马克思主观预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最终必然导致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发展结果,结合眼前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以后所出现的许多似乎难以忍受的社会弊端和坏的方面,认定马克思的预言还能够实现,并以此为据,激烈地反对和坚决地否定当今中国社会深入进行资本主义化改革开放。
这些人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马克思当初指望消灭资本主义,推翻世界所有国家的资产阶级统治以便消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的来源及含义
资本主义(英语:Capitalism),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是人类协作的扩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一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坏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一词也被许多人用在形容历史上不同的人、时、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以外,也有福利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打着资本主义称号的经济模式。在对于资本主义的解释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并且强调财产权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则主张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气循环的负面作用。绝大多数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将私人产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特色,而对于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关系、经济权力、阶级、以及历史发展等则有不同看法。市场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财产的法规,则是政治和政策上争论的主要议题。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被视为“混合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计划政策干预市场的自由运作。
拉丁词语里“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头”,“头”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头”牛,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到了12至13世纪,“资本”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资金、货物库存、货币数量、或者货币带来的利润。
二、消灭资本主义的原因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奴役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要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1. 消灭私有制是基于正义原则
首先,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的支配权力,通过对工人劳动力的支配和使用,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超过工人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由于这部分价值是由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它本应该归工人所有,但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对别人劳动的无偿占有就是剥削,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其次,资本主义私有制还造成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非人化。由于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要生存,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榨取使工人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而工厂劳动的单调和疲惫,使工人丧失了作为人的创造感。马克思认为,这种状况无异于是对那些无力改变自己生存条件的人的有组织的和反复的蹂躏。工人阶级成为资本家无限制地追求剩余价值和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不断扩大资本规模的牺牲品。
第三,在马克思看来,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即分配关系的具体内容是由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如果不改变所有制关系,想单纯地改变分配关系只是一种妄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公平的分配”的主张称作“陈词滥调的见解”。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征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不可能有更“公平”的分配。
2. 消灭私有制是基于自由原则
布莱克特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因为它是非正义的,而是建立在对自由价值的肯定的基础上。布莱克特指出,马克思认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是对抗性的,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步分裂,每个人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人们把其他人看作是潜在的障碍,而不是可能的助手。通过研究马克思的自由观,可以看清私有制的利益分裂和对抗本质,从而找出马克思反对私有制的真正原因。布莱克特认为,马克思的自由观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首先,人类只有摆脱个人生活条件中偶然因素和意外情况的影响,能够参与对个人事务的控制和指导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显然这方面的自由部分来自对个人生活条件的本质的合理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马克思没有像亚当•斯密那样通过终止行动来获得自由,相反,他主张通过克服障碍和外部条件的限制,获得对生活条件的控制。当人类活动的外部条件丧失了仅仅作为自然物的特点,按照人类的要求被有目的地建立起来时,就形成人类的实践自由。其结果是主体的自我实现和客体化,人类的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第二,自由要求人通过其活动、产品和关系使自己对象化,而这种对象化必须采取特殊形式,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与物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本质进行,而不是采取像交换价值和货币这样的抽象的、符号化的形式时,自由才能获得。当一个人和他的关系的真实本质被掩饰或伪装起来时,自由是无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