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活动课(学习型教学案)二 历史画配文
![活动课(学习型教学案)二 历史画配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f0451d0912a216147929b2.png)
活动课(学案)二历史画配文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生的活动,以文学的想象、艺术的加工、活化的表演,来展现北宋的文化生活风情。
活动提示作为本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活动课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有关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
活动程序1.分工选题: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首先从教材中提取北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知识的相关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选定自主探究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网络、图书中搜寻有关北宋时期文化史的内容,为编辑制作、小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各组研究配文的形式,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3.制作《清明上河图》的flash动画,多媒体,配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4.选定主持人,每组选定一位记分员,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过程(播放古筝曲,烘托气氛)第一部分:《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主持人: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杰出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小专家1:《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一幅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
![《清明上河图》:一幅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https://img.taocdn.com/s3/m/73a229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a.png)
《清明上河图》:一幅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
首先,该画作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同时,画面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形象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充分展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其次,该画作的主题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主题之一——人民生活。
不同于以往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人民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市井小民、商贩、工匠等各色人等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北宋都城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种以人民生活为主题的绘画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该画作还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画面中的建筑、交通工具、服饰等细节,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画面中的文化元素和民俗风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描绘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主题——人民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历史画配文 话说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历史画配文 话说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4e464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f.png)
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南京九中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活动准备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进行组内分工。
各组分别查阅有关资料,研究配文的形式,,可以是解说词、朗诵诗词、表演小品、人物对话等,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将《清明上河图》复印或放大,制成图文相配的展品。
选定主持人。
活动过程教师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北宋的历史,了解了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今天我们想借古人的一副画再对北宋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这副画。
(播放《清明上河图》全图,并配音乐,由学生简单解释)学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这副画卷全长5米多,分别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景。
全图中共有官吏、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550人,人物各异,造型生动。
整副画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有着文字难以代替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教师:这副《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景象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北宋时期。
前面已经请同学们作了准备,现在请四个组的同学试着进入这副图画所创造的景象,为它配上一段文字或者编出一段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形式不限,但要能反映出北宋的历史特色。
今天我们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有请两位主持人。
(两学生作主持人,一扮演舅舅,一扮演外甥)舅舅:老汉我今年63,家住东京郊外,守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地过日子。
前日,我的外甥进京赶考,住在我家,今日我带他出来逛逛,也见一见大宋京城的热闹。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6a6fa5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0.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激发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一幅《清明上河图》•幼儿用的水彩笔、颜料、画笔等•教学光盘或音频,用于播放相应背景音乐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
它是一幅非常古老而且有名的国宝,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这幅画的故事和画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看图解读老师出示《清明上河图》后,让孩子们自由观察,然后通过问答方式帮助孩子们解读:1.这是一幅什么画?2.画中有哪些人物?3.他们都在做什么?4.画中有哪些特别的东西或景象?5.你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学唱歌曲老师播放与《清明上河图》相关联的古典音乐,带领大家一起唱唱跳跳,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作大环节1.幼儿分组,老师为每组分配一个部分,让组员们一起商量并协作完成对应的作品,比如绘制对应部分的景物或人物,或创造对应部分的故事情节。
2.老师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提示,帮助孩子们完成创作。
展示作品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引导家长和其他同学给予肯定和反馈。
反思与总结老师与孩子讨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念,激励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做出自我肯定。
教学反思1.儿童对于古典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有限,如何通过创意活动和绘画等辅助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古典文化艺术的魅力,是每位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
2.教材选择和准备是一项重要而必须严格把握的任务,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背景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精心选择与跟进教材,并准备必需的辅助教学材料和设备。
3.我们要注重挖掘孩子的潜能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创意活动和艺术表现中。
同时,我们要注重教育孩子的合作和协作精神,促进孩子们在共同创作和合作中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
原创1: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原创1: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https://img.taocdn.com/s3/m/09de3b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6.png)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 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 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 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 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 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 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 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 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 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 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 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 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 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 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 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 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 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 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 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 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 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 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 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人教版:话说《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话说《清明上河图》](https://img.taocdn.com/s3/m/2a5b18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2.png)
人教版: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一篇:人教版:话说《清明上河图》人教版七下《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教案设计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教师: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
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
宋代的人物画,总的说不如山水、花鸟画影响大。
不过,也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人物画重视反映现实生活和以古鉴今。
具体的表现是,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的风俗画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风俗画里举世周知的杰作,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话说清明上河图 15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话说清明上河图 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011453427e21af45b307a87b.png)
主要活动类型
学习竞赛式 创作展示式
研讨交流式 学法活动式
历史活动课内容
寻找历史 历史知识赛 编历史小故事 历史短剧 历史画配文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 运用历史地图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 能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类型
主要活动类型 模拟活动式 创作展示式 研讨交流式 资料运用式 实践活动式 历史活动课内容 即时活动 时事报道 写信、编历史小 报 历史论坛、历史 纪实大家谈 家庭照片、歌曲 中的历史 社会调研 展示 时事报道 模拟导游 写信、编 小报 历史论坛 纪实谈 歌曲、照 歌曲、照 片 片 社会调研
三、历史活动课的原则
历史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 方式,提高其探究性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 提高。历史活动课要注意体现以下六条原则: 1、 突出实践活动的原则。 2、 激发自主学习的原则。 3、 鼓励创新精神的原则。 4、 引导交流合作的原则。 5、 时空开放性的原则。 6、 注意适应性的原则。
五、历史课堂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的操作性 2、活动的同步性 3、活动的自主性 4、活动的创新性 5、活动的互动性 6、活动的多样性
六、历史活动课的实践意义
1、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 2、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3、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6、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 技能
七年级下册
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活动课内容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 会 公主入藏
《清明上河图》绘画教案:启发学生创意,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清明上河图》绘画教案:启发学生创意,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4afc29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1.png)
《清明上河图》绘画教案:启发学生创意,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背景知识介绍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介绍背景知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作者的生平和作品;2.画作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3.画作所描绘的城市开封,包括建筑、衣饰、食品、人物等。
学生应该对这些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画作的含义,从而启发创意。
二、观察和分析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幅画作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学生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画面构图:画面的整体构图是怎么样的?哪些元素被放在画面的中央,哪些元素被放在画面的边缘?2.色彩运用:画作的色彩运用有哪些特点?作者如何使用颜色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3.人物形象:画作中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哪些人物形象是重要的角色?4.建筑和环境:画作中的建筑和环境有哪些特点?哪些建筑是重要的,哪些环境元素或细节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视角,例如从人物的角度、从建筑的角度、从细节的角度等等。
三、创意构思了解了画作的特点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创意构思。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创意构思:1.如果你现在身处在这幅画作的场景中,你会如何表现自己?2.你会给这幅画作添加新的场景或人物吗?如果会,你会如何添加?3.你会将这幅画作中的某些元素或角色改变吗?如果会,你会如何改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启发创意,并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四、实践和表现在完成创意构思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实践和表现。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媒介,如绘画、写作、表演等等,来表现自己的构思和创意。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将自己所想象的场景或角色绘制在画布上,以表达自己的创意。
学生可以选择以黑白为主、强调光影、注重线条等等不同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除了绘画,学生还可以进行写作、表演等不同的表现方式。
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构思的场景写成小说,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或者学生可以通过舞蹈、话剧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19bc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9.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
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鉴赏能力,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清明上河图》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
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3、提高鉴赏能力,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4、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6、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2、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3、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教学设计2: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教学设计2: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https://img.taocdn.com/s3/m/eac9d0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9.png)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一课使用的版本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活动课二。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分析《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社会生活与风俗,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宋代的历史以及社会生活特色有一定的认识。
本课的地位和教育功能是:本课是一节活动课,它是以学生探究为中心,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活动课中,通过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本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学会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历史信息,并能主动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⑴从学生的认知起点看,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初步具备收集与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特别是学习了两宋的历史后,学生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已有初步认识。
并且学生在小学的语文课上就已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学生比较熟悉。
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探究问题,表现自我,学习兴奋点集中在直观、趣味性强的历史知识上,学习情感外显。
⑶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看,学生已有的历史学习背景知识偏少、零碎,编辑出的历史画配文历史味不足。
⑷从学习难度看,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历史故事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形象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精神。
3.设计思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自主学习探究、观察法、多媒体辅助展示、合作与表演等教学方法展开本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注重拓宽学生的历史学习面,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激活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注意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引导,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调整自己的历史学习情况,它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教育理念。
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5篇范例]
![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b3fed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f.png)
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清明上河图教案说课稿《清明上河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二、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图及整卷的《清明上河图》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2、学生阅读课文3、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4、教师汇总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1、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2、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1、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
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作文(通用11篇)
![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作文(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5ea9b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d.png)
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作文(通用1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1早听人们说,中国馆有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国庆长假才真正见识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来到中国馆,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观看清明上河图。
为了更好得了解清明上河图,我们还租了讲解器。
走近清明上河图,我发现动态清是上河图比真的还要壮观,听说动态的比真的大了30倍,动态的不仅能动,还有声音。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清明上河图。
这时,我发现清明上河图前一条小溪,小溪很长很清澈,能看清波纺和溪底鹅卵石小溪在缓缓向前流淌,奇怪的是,溪水流淌没有发出声音。
我忍不住伸出脚,把脚放溪水中,伸出业,鞋子竟然没有湿。
我又好奇地用手摸,哦,原来是用光张,纱布制造的小溪。
我专心致志地看起清明上河图来。
清明上河图可真大呀!三百六十行全都在上面了。
白天城外的人们有的在开船,准备把货物运出去,有的在喝酒吃饭,有的在……而城内的人们有的在站岗放哨,有的在运粮食,有的在训练……到了晚上,大街小巷上仍然灯火辉煌,十分热闹,有的在漫步说笑,像是在回顾白天的快乐情景,有的在聚会,有的……直到深夜,才安然入睡。
大街小巷这才宁静下来。
我的目光从这儿移到了那儿,突然,我的目光停了下来,停在了一个小学堂里,小堂里有许多学生们,这些学生们嬉嬉哈哈,蹦蹦跳跳,好不快活。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心动了,也想去看看呢?那就赶紧出发吧!描写清明上河图的作文篇2在北宋时,我国出了一位画家,他就是张择端。
在张择端画的画中,最出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米左右,高24厘米多。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北京)热闹繁忙的场面。
虽然,这只是一幅画,但画上的人们都栩栩如生,每个人都好像正在做自己的事情。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活动课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_课件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活动课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_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1a63102783e0912a2162af0.png)
《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 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 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 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 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 《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高24.8厘米,长528厘米, 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也是北 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史 料价值。
村童闹学
市郊村野
场景一:市郊村野
运炭的驴队
“市郊村野”呈现 了一幅乡野风光, 城郊行人匆匆、商 贾往来的日常场景 跃然纸上。同时, 通过对运炭驴队的 描绘介绍了北宋都 城东京周边地理环 境特征,以及城市 燃料的供给途径和 来源。
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提示】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 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 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
2004年发行的《清明上河图》邮票
清明时节?
解读
《清明上河图》
(你的理解)
清明坊含义
轿顶上的柳条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一些观点: 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 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 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 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 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 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 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 当时政治清明的含义。
画卷中有哪些交通工具?
观察:你能根据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态等 判断画中人物的身份吗?
清明上河图作文10篇
![清明上河图作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09c5a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3.png)
清明上河图作文清明上河图作文10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上河图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上河图作文1芊芊芦苇,在坦途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浓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微风轻轻拂过,那漫天的芦花飘飘荡荡,旋转,下滑,最后落入河中,随着涟漪越荡越远,直至消失。
汩罗江畔,他仰天悲叹,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悲哉!悲哉!他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的崇敬,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为他献上一束淡雅的芦苇花,附上我最诚挚的感念。
清明上河图作文2我在北京旅游时,有幸参观了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那里,我看到了北宋时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据导游介绍,《清明上河图》全长厘米,高24.8厘米,绢本淡设色。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画。
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
随着画卷的展开,我们就像跟着一架摄影机的镜头,从城外的河边开始,逐渐向室外行走,然后过了桥,又穿过了城门,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中心。
张择端画这幅画时,下了很大功夫,画上的人物就有7746人。
有:作车轮的木匠,卖菜的高人,开酒店的掌柜……清明上河图作文3《清明上河图》系中国宋代长卷风俗画,原作为绢本,高长是稀世奇珍。
作者张择端系宋徽宗时画院高手,字正道,山东东武(今诸城县)人。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解说词--《清明上河图》
![解说词--《清明上河图》](https://img.taocdn.com/s3/m/28970deca98271fe900ef927.png)
《清明上河图》解说词:嘿,听说过河南开封吗?它可是七朝古都,历史名城,其中以北宋统治时间最长,167年,历经九代帝王,这也是开封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史称“汴京富丽无天下”.想走入那个800多年前美丽富饶的宋朝吗?有一副名画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它的名字叫<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所作。
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东京和汴河两岸清明节时期社会风貌,高25.8cm,长534.6cm。
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距离东京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城郊。
第一部分,市郊村野。
疏林薄雾中,农田初绿,阡陌纵横。
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群人,坐轿子,骑马、挑担,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
第二部分,汴河船运。
汴河水道上,一座宽大的木桥飞架两岸,宛如彩虹,人们称之为“虹桥”。
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桥下,逆水而上的大船横在河中间,众多船夫们奋力拨正过桥方向。
桥头遍布货摊。
桥下沿河两侧,茶馆酒楼林立。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来到最繁华的街市。
第三部分,都市街景。
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屋宇重叠,官府、民居,杂处其间。
高级酒楼叫“正店”,小饮食店叫“脚店”。
小商小贩,沿街叫卖。
街上行人车马,摩肩接踵。
穿短衣的是劳动者,骑马的是当官的,坐骄的是妇女。
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
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来到皇宫花园金明池,它可是皇宫重地。
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里共画了各类人物810多个,牲畜90多头,树木170多棵。
当年开封的繁华,汴河运输的忙碌,宋代房舍建筑,各阶层的服饰,艺人的精彩表演,南方的船只,北方的各种车辆,西北的骆驼商队,各色店铺和酒楼、瓦肆等等,真实再现了宋朝人的衣食住行娱乐等活动,成为学习,研究宋朝历史的最佳参考。
七年级历史话说清明上河图
![七年级历史话说清明上河图](https://img.taocdn.com/s3/m/6055ddd99e31433239689351.png)
运用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 技能
七年级下册
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活动课内容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 会 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 经济中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 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 话说 清明上河图
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八年级上册
• • • • • • •
四、历史活动课的内容类型
1、活动课内容: 七年级上册
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活动课内容 寻找历史 编历史小故事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活动课一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 活动课二 会的变迁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活动课三
第四单元 政权分离与民族 活动课四 融合 综合
历史知识内 容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 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 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 活动课二 历史小论坛—近代化的 探索 探索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 活动课三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 活动课四 写给日本中学生的一封 的抗日战争 信---南京大屠杀不能忘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 会生活 能
历史活动课内容
八年级下册
历史知识内容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活动课内容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 天和今天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 外交成就 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 活动课三 文化 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二十世纪歌曲中的历
活动课四 家庭照片
2、活动课的类型
三、历史活动课的原则
• 历史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 方式,提高其探究性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 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 提高。历史活动课要注意体现以下六条原则: 1、 突出实践活动的原则。 2、 激发自主学习的原则。 3、 鼓励创新精神的原则。 4、 引导交流合作的原则。 5、 时空开放性的原则。 6、 注意适应性的原则。
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9cfc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a.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教学反思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局部细节,了解宋代的城市生活景象,感受古代绘画的艺术魅力。
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绘画、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清明上河图》的理解和感受。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体验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教学资源:《清明上河图》高清局部图若干张(例如:桥上行人、街市商铺、郊外景色等),放大图或多媒体课件。
清明节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材料准备:绘画纸、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空白纸张,笔。
3.环境创设:将教室布置成宋代街市的氛围,可以悬挂一些宋代建筑、人物的图片,播放一些古筝音乐等。
三、活动过程(一) 导入部分 (约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古筝音乐,并出示几张清明节相关的图片(例如:踏青、放风筝、祭扫等),引导幼儿回忆清明节的习俗,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神秘地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幅很有名的画,这幅画画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宋朝时候人们的生活景象,你们想看吗?”(二) 探索发现部分 (约25分钟)1.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放大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o“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o“画面上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穿着打扮怎么样?”o“你看到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o“你感觉这幅画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例如:宋代的城市建设、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时的交通工具等等。
可以重点讲解一些画面中的细节,例如:桥上的行人、街市上的商铺、郊外的景色等等,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观察不同的局部图,并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 表达创造部分 (约25分钟)1.绘画活动: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画面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doc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doc](https://img.taocdn.com/s3/m/bfbbb31c90c69ec3d5bb751a.png)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司文莘830025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通过学生的活动,以文学的想象、艺术的加工、活化的表演,来展现北宋的文化生活风情。
活动提示作为本单元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活动课帮助引导学生梳理组织有关单元知识,围绕主题,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寻历史学习资源,把获取的相关信息与活动课主题相结合加以整理,为活动课的开展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
活动程序1.分工选题: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首先从教材中提取北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知识的相关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选定自主探究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网络、图书中搜寻有关北宋时期文化史的内容,为编辑制作课件、小品提供丰富的素材,各组研究配文的形式,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3.制作《清明上河图》的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活动的内容。
4.选定主持人,每组选定一位记分员,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过程(播放古筝曲,烘托气氛)第一部分:《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主持人: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
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杰出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小专家1:《清明上河图》──名作赏析《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七年级历史清明上河图
![七年级历史清明上河图](https://img.taocdn.com/s3/m/38718847312b3169a451a4c5.png)
活动课: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南京九中陈荣活动目标通过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活动准备将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进行组内分工。
各组分别查阅有关资料,研究配文的形式,,可以是解说词、朗诵诗词、表演小品、人物对话等,形式不限,各组选定一种。
将《清明上河图》复印或放大,制成图文相配的展品。
选定主持人。
活动过程教师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北宋的历史,了解了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今天我们想借古人的一副画再对北宋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这副画。
(播放《清明上河图》全图,并配音乐,由学生简单解释)学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这副画卷全长5米多,分别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景。
全图中共有官吏、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550人,人物各异,造型生动。
整副画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
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有着文字难以代替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教师:这副《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景象仿佛让我们回到了北宋时期。
前面已经请同学们作了准备,现在请四个组的同学试着进入这副图画所创造的景象,为它配上一段文字或者编出一段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形式不限,但要能反映出北宋的历史特色。
今天我们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的成果,有请两位主持人。
(两学生作主持人,一扮演舅舅,一扮演外甥)舅舅:老汉我今年63,家住东京郊外,守着祖上留下来的几亩地过日子。
前日,我的外甥进京赶考,住在我家,今日我带他出来逛逛,也见一见大宋京城的热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 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 日益增多。“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 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 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 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 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 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 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 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 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 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 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 教师: 五代的绘画, 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
马儿可受不了了。 五爷:到了到了,就你麻烦。(不耐烦的) 小三:不是的,小的这不是想看看汴京吗?您总是把这里说的天上没有地下
无的,想看看,想看嘛!最主要的是小的肚子饿了。 旁白: 说到“汴京”,五爷的眼一下子就亮了。 五爷:那当然,全天下就一个汴京,能不亮吗?哎!汴京,我离开也有十来
个年头儿了,不知变了没有。我呀,打小就在这儿长大,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 一木都是熟悉的。这个家哪,在时不觉得怎样,离开了,走远了,你才会明白它 的亲切……呀!虹桥!
乙:爷,您可真逗,这是钱吗?您别小看我这卖米的,开这店也不是开了一 天半天,南来北往的人我见多了,您想找茬是不是?
丙:这、这是钱!确实是钱。 乙:啊,爷,闹半天您是想用这纸钱买我的真东西呀!得得,我也不和您计 较了,您把这米放下,您走您的道儿,这纸钱哪,您该往那儿烧就烧那儿去,我 这儿可不是阎罗店。 丙:你这人怎么说话呢?这不是烧的纸钱,这叫“交子”,我们四川人就用 这东西当银子,方便! 乙:哈哈!原来是这样,爷,您别见怪,可这“交子”我还是没地儿使,您 还是给我铜子吧,这“交子”您就带回四川去吧!哎,爷!您走好。 旁白: 主仆二人一路走一路看,转眼就到了晌午,本已空空的肚子,经过一上午的 东转西转,已经叫上老半天了。 小三:五爷,咱吃点东西吧!小的实在走不动了。 五爷:吃,哦,好!咱这就去,汴京的小吃堪称一绝! 小二:客官,您想要点什么? 五爷:你们店有些什么菜? 小二:客官,您听好了,本店有菱白虾仁,荷叶冬笋,樱桃火腿,龙井菜叶 鸡,油焖大虾,梅花糟鸭…… 五爷:得,有没有东坡肘子肉? 小二:您说哪儿话了,东坡肘子肉还能没有,您就吃好了,本店的厨爷比东 坡居士做的都好。 …… 小三:五爷,我现在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把这个汴京看个够,看个透。 五爷:还多着呢,有勾栏、瓦肆,那里面什么都有,要来卖艺的,说评书的, 唱小曲的,你就慢慢瞧吧! 教师总结…… 学生选举 选出“你认为表演最到位的一位同学,并说出你的理由”。
活动延伸 1.从辽宋夏金元社会风俗画中,任选一幅,配写一段富有历史感的、饶有趣 味的文字。 2.为宋代风俗画《村童闹学图》配写一个具体情节的小故事。
旁白: 这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太阳还懒洋洋地睡在云层里,薄雾蔼蔼,笼罩着荒僻 的小村,远远望去,雾的轻纱里,几枝干枯的树丫隐隐约约。 河水刚刚解冻,淙淙的流着,清风习习,鸟语絮碎。农舍里忽然传来几声犬
吠,打破了这种细致的宁静,你听,官道上的马蹄声…… 学生表演: 小三:五爷,走了好几天了,离你们汴京到底还有多远,日夜兼程的,我这
投影:
旁白: 随着五爷一声“虹桥”,惊得随从也立即拉开了帘子:一架宽大的木桥飞架 两岸,宛如雨后的彩虹。虹桥结构奇特,以木条架空而成,中间没有一根梁柱, 所以称之为“虹桥”。 这儿是开封城东郊的繁华中心,汴河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有的停泊 着,船夫紧张地搬运货物、粮食,或是在船头烧火做饭;有的正在吃力地摇橹行 驶,路上拉纤的人紧张地呼号着。船上船边,桥头桥下,人挤人,肩挨肩,一片
繁忙的景象。 小三:五爷,这儿可真繁华! 五爷:这条河,叫汴河,它的前身是隋朝的通济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封所需的米粮、货物、
珍宝,都要从这儿运入。大宋刚刚建立时,汴河时常泛滥,政府令百姓在河两岸 栽种榆柳,以巩固堤防,你看就是现在的这些柳树。太宗时,汴河决堤,太宗皇 帝亲去查看,臣下劝他不要去,他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 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朕安得不顾。”所以,这条汴河是非常重要的。
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宋代的人物画,总的说不如 山水、花鸟画影响大。不过,也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人物画重视反映现实生活 和以古鉴今。具体的表现是,现实生活气息浓郁的风俗画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风俗画里举世周知的杰作,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挂出《清明上河图》摹本。 这幅画长达 5 米多,画卷从东京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城郊画起,经过热闹的 市区,一直画到西水门外的皇家花园金明池。《清明上河图》里共画了各类人物 810 多个,牲畜 90 多头,树木 170 多棵。当年开封的繁华,汴河运输的忙碌, 宋代房舍建筑的特征,各阶层的服饰,艺人的精彩表演,南方的船只,北方的各 种车辆,西北的骆驼商队,各色店铺和酒楼、瓦肆等,都勾画得惟妙惟肖。有人 说看了这幅画卷,“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清明 上河图》的内容之丰富,描绘之真实,绘画技术之高超,是当时绝无仅有的。 《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宋代开封城生动的历史画面。今天的开封宋都 一条街,香港九龙的“宋城”,都是根据《清明上河图》建筑的,《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绘画历史上不朽的杰作。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表演,一起去感受当年汴京的繁华与喧 闹。 第一部分:市郊村野 投影:
旁白: 从虹桥经桥畔酒楼,主仆二人离开汴河两岸,向城内走去。两边的店铺密密 麻麻,街上行人穿梭,叫卖声不绝于耳。 投影:
第二组同学表演 甲:哎!丝绸,上好的丝绸,快来看来,快来瞧,正宗的苏州丝绸,啧啧, 您瞧瞧,这质量,这光泽!哎丝绸,卖丝绸! 乙:卖米!刚脱壳的米,爷,您看看这米,这叫占城稻,是从占城过来的, 颗颗饱满粒粒香,包你吃上一顿就忘不了了。 丙:这米确实不错,怎么卖呢? 乙:爷,一看您就是有眼光的人,这米呀,八个铜子一斗,您要多少? 丙:给我二斗,喏,钱,您收好! 乙:爷,您这是啥意思? 丙: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