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课后习题)
《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精品练习题带答案(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班级:姓名:说明:照新部编版教材整理的资料,新颖实用。
已排好版,A4纸打印使用即可。
打印时删除此段话。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②【师】军队。
③【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④【间】参与。
⑤【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⑥【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⑧【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⑨【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⑩【遍】遍及、普遍。
⑪【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⑫【加】虚夸,夸大。
⑬【信】实情。
⑭【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信服。
⑮【福】赐福,保佑。
⑯【狱】指诉讼事件。
⑰【察】明察。
⑱【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⑲【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⑳【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㉑【从】跟随。
㉒【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㉓【鼓之】击鼓进军。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㉔【败绩】大败。
㉕【驰】驱车追赶。
㉖【下视其辙】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㉗【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㉘【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㉙【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㉚【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作,鼓起。
㉛【再】第二次。
㉜【竭】(士气)枯竭。
㉝【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㉞【测】推测,估计。
㉟【伏】埋伏。
㊱【靡】倒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何以战?翻译:您凭借什么作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八年级语文课内《曹刿论战》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内《曹刿论战》习题含答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请见()②又何间焉()③小信未孚()④牺牲玉帛()⑤小惠未徧()⑥登轼而望之()⑦夫战,勇气也()⑧望其旗靡()2、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公将鼓之()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为人卑鄙()牢狱之灾()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是犯错()真情实感()忠之属也()牺牲玉帛()为人忠实()为国牺牲()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1、①guì ②jiàn ③fú ④bó ⑤biàn ⑥shì ⑦fú⑧ mǐ2 、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②为人信服赐福,保佑③击鼓进军④养独自专有 3、B 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鲁庄公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熟悉并深入理解文言文名篇。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参考答案:
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可以凭借。3.第二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习题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习题1.填空本文选自《》,传奇是所作。
文中所记的战争是。
2.说明加线的词语A.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B.捐躯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雌雄3.翻译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认什么缘故是作战的全然?5.作战时第一次敲鼓能够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情形完成。
那个成语是。
6.曹刿请见鲁庄公的缘故是什么?(原文回答)7.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他“不鄙”。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8.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役?9.本文要紧通过和描述,塑造了一个的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10.“既克,公问其故。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答案:左传;左丘明;长勺之战解析:【分析】《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纪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形。
【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认真背诵。
2.答案:伐:进攻;砍伐。
加:虚夸;戴。
安:养;怎么,哪。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是特殊的文言现象,需要在比较中经历。
【点评】这是考查说明词语的题,是基础题,需要平常结合课下注释认真背诵。
3.答案: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必然依如实情来处置。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解析:【分析】句子翻译通常考的都是原文中重点句子,比如写景的,点明中心的,发表议论的等,因此如此的句子平常要认真背诵。
【点评】是考查句子翻译的题,需要把握句子翻译的方式,认真背诵,力求通顺流畅。
4.答案:取信于民解析:【分析】取信于民的具体做法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点评】这是考查语文内容明白得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结合课文的中心作答。
5.答案:一鼓作气解析:【分析】本文中显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曹刿论战》第一课时收获平台:1、左传、左丘明、春秋、史学家、鲁庄公十年2、1)、参与;暗地里 2)、原因;所以3)、凭借;把 4)、的;语气词;代曹刿;代齐军3、1)、古义:鄙陋,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2)、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3)、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许可。
4、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他们的士气就竭尽了。
3)、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课时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3、他是一个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收获平台: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1、(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文中相关的句子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 / 齐人三鼓”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远谋”;本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20 曹刿论战,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成分的情况,但又有所不同,古汉语中省略成分的情况更多,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成分在古汉语中也可以省略,如主语、谓语的省略。
碰到省略句,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习惯上用括号表示。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
如: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该句省略了主语“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种做法。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3)省略宾语。
如:投(之)以骨。
(《狼》),(4)省略介词。
如:①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②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ɡuì)又何间.焉(jiàn)未孚.(fú)夫.战(fú)玉帛.(bó)旗靡.(mǐ) 登轼.(shì)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参与)(2)弗敢专.也(独自享有)(3)必以信.(实情)(4)必以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5)公将驰.之(驱车追赶)(6)既.克(已经)(7)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穷尽)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4.分析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肉食者鄙.古义: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2)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而死(4)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故⎩⎪⎨⎪⎧公问其故.(原因)故.逐之(所以,因此)(2)从⎩⎪⎨⎪⎧民弗从.也(顺从,服从)战则请从.(跟随)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部编九下语文20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0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参战→参考答案:论战、释疑。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
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
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
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
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
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四、熟读并背诵课文。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熟悉并深入理解文言文名篇。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参考答案:1.指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可以凭借。
3.第二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
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参考答案: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边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⑵小大之狱.()作出牺牲..()越狱.逃跑()⑶虽不能察,必以情.()⑷忠.之属也()以情.动人()忠.于人民()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如有省略,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
⑴何以()战?___________ ⑵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⑶必以()情。
___________ ⑷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3、用课文原句填空:⑴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所以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三、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 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二、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
齐襄公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公子纠被逼死。
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三、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17.加:虚报夸大。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课后习题练习册学案答案《曹刿论战》第一课时收获平台:1、左传、左丘明、春秋、史学家、鲁庄公十年2、1)、参与;暗地里2)、原因;所以3)、凭借;把4)、的;语气词;代曹刿;代齐军3、1)、古义:鄙陋,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2)、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3)、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许可。
4、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他们的士气就竭尽了。
3)、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课时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3、他是一个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收获平台: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1、(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文中相关的句子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齐人三鼓”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远谋”;本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曹刿论战》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
《曹刿论战》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照新部编版教材整理的资料,新颖实用。
已排好版,A4纸打印使用即可。
打印时删除此段话。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②【师】③【肉食者】④【间】⑤【鄙】⑥【何以战】以,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专,⑧【必以分人】⑨【对】⑩【遍】⑪【牺牲玉帛】牺牲,玉帛,⑫【加】⑬【信】⑭【小信未孚】孚,⑮【福】⑯【狱】⑰【察】⑱【情】⑲【忠之属也】忠,属,⑳【可以一战】㉑【从】㉒【公与之乘】之,㉓【鼓之】之,㉔【败绩】㉕【驰】㉖【下视其辙】㉗【登轼而望之】㉘【既克】既,㉙【夫战,勇气也】㉚【一鼓作气】作,㉛【再】㉜【竭】㉝【盈】㉞【测】㉟【伏】㊱【靡】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重点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①、解释下列句中“间”的含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解释下列句中“故”的含义。
公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③、解释下列句中“属”的含义。
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之属.:④、解释下列句中“以”的含义。
可以.一战:必以.情:必以分人: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⑤、解释下列句中“伐”的含义。
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⑥、解释下列句中“请”的含义。
曹刿请.见:战则请.从:⑦、解释下列句中“从”的含义。
战则请从.:民弗从.也:⑧、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及含义。
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忠之.属也:公将鼓之.: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小惠未徧.:②、牺牲..玉帛:③、小大之狱.:④、必以情.:⑤、忠.之属也:⑥、又何间.焉:⑦、可以..一战:⑧、肉食者鄙.:⑨、再.而衰:⑩、神弗福.也:⑪、公将鼓.之:⑫、下.视其辙: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曹刿论战》课后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课后练习练习和答案一、基础巩固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驰: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________。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________。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________。
(5)虽欲言,无可进者虽: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________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________的原因。
4.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________。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________。
二、以下1~7题,请用原文作答。
1.曹刿请见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
3.能体现曹刿的“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
4.曹刿选取的进攻时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在________后,理由是________。
6.文章刻画了两个人物,请分别概括曹刿和庄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齐师伐我/伐竹取道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C.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D. 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3. 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jiàn mǐ biàn zhé suì bǐbó móu f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战则请从.(跟从,跟随)3曹刿请.见(请求)4、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与之.乘(代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小大之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8、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2022年部编版初中《曹刿论战》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20曹刿论战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鄙.()(2)弗敢加.也()(3)战那么请从.()(4)惧有伏.焉()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何以..战(怎么) B.必以信.(实情)C.小大之狱.(监狱)D.虽.不能察(虽然)3.以下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虽/不能察B.弗敢/加也C.公问其/故D.肉食者/谋之4.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
文章详尽地表达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那么写得比拟简略。
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
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和“〞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和“〞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2)与《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曹刿论战》中的句子是“,,。
,〞。
(3)《曹刿论战》中,表达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4)《曹刿论战》中能表达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5)《曹刿论战》中曹刿先下车观察齐军车印,再登高望齐军队形的原因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
第21篇曹刿论战(测试时间:20分钟满分分值:3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刿曰:“,。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对曰:“。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故逐之。
”基础巩固训练1. 标注字音(3分)(1)曹刿.请见()(2)牺牲玉帛.()(3)小信未孚.()2. 课内实词释义(7分)(1)齐师.伐我(2)神弗福.也(3)小大之狱.(4)彼竭.我盈(5)望其旗靡.(6)又何间.焉(7)小惠未遍.3. 句子翻译(6分)(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翻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翻译:,。
中考提分特训1.读下面句子,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5分)(1)《曹刿论战》中曹刿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时,同乡反对的理由是:,?2.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
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分)(1)又何间.焉()(2)望其旗靡.()3.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又何间.焉亲密无间.B. 小信.未孚必以信.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主人日再.食D. 齐师伐.我南征北伐.4.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5. 翻看历史长卷,我们看到许多小人物面对国家兴亡时都勇于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1 曹刿论战(课后习题)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此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理清课文的思路、层次,以利背诵。
4.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