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共享,同题共研”构建教研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课共享,同题共研”构建教研共同体
教学园地
11-12 1453
:
目前,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校本教研的步伐没有跟上,如果将老师进行校本教研分成三个层次:要我研——我要研——我会研,则大部分老师还处在第一阶段,即要我研。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对教研的机制、方法进行改革,加大学校引导的力度,基于此“同课共享,同题共研”在我校诞生了。
一、“同课共享”,共同成长
“同课共享”是我校“一课二上三讨论”的发展,“一课二上三讨论”意思是授课题目确定后,教研组内先讨论,确定好方案后授课教师在一个班上课,组内其他教师听课,听课后集体研讨,重新修改方案,由原授课教师在另一个班上对照课,组内其他教师听课,听完课之后再讨论,也就是说,一个老师用一个课题在两个班上,讨论了三次。“同课共享”指的是课前备课组先集体讨论,制定授课方案,一人上过后,备课组集中评课。上课教师先作自我反思,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研究课中的一些细节。接着,组内老师修改教学设计,进行第二、第三次备课,在其他班级继续试教。每上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这样,备课组每人都执教了一遍,这种模式就像滚雪球一样,达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同题共研,追求有效教研
“同题共研”,即根据实际,设置几个专题,全校围绕这些专题进行目标更明确、研讨更集中的研究,从而逐步将教研引向深入,提高教研的层次与质量。
“同题共研”有这样几个环节:题目设置——研讨会——教研成果资料收集、整理。几个环节互相照应,改善了教研的松散性、随意性,从而使教研形成较为紧密地整体,教研的目的性、系统性更强,这样有利于教研质量的提高。
我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以下课题的研究:①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研究;②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文化研究;③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④如何处理好“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关系;⑤如何处理好传统的板书、版画与现代多媒体显示的关系。教务处要求每个教研组用两个教研活动时间研究一个课
题,每个课题设立一个“首席研究员”,组织研究的过程,整理研究的成果,形成文字上报教务处。
这种“同题共研”的实践——反思——实践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一年来学校教研风气开始向好的方向回升,教研的有效性得以提高。这说明只有时间,没有相应的具体形式和可行的内容,没有将教研向深度、向高层次推进的办法与措施,教研就会走向松散、走向肤浅、流于形式。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无论就学校的大局而言,还是就教研组及各位老师而言,都要思考如何将“同题共研”规范化、制度化的问题。
三、合作、和谐,建立教研共同体
建立和健全教研共同体,旨在提升学校品位、品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共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为原则,变教研方式。切实开展全体教师的教研活动和校际合作交流活动、教研活动,扩大教研范围。构建学校独特教研模式,重在以强带弱、以强促强,以教研共同体的质量切实发挥教师引领作用,达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推进学校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们的做法是:打破教研组组建教研共同体,有些活动我们把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组成一个大组活动,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组成一个大组活动,共同听课,共同评课,同题共研等;专家参与教研,组成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共同体,例如我们聘请曲刚教授与英语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进行教研活动,这时的专家只是校本教研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专家的主要作用是发出不同于教师的声音;与外校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例如我校英语组和郑州新东方学校联合起来搞教研。
学校教务处为教研共同体提供良好的平台,协调组织,统一管理,专业指导,监督过程,成果评估,各教研组长制订计划,精心
安排各项教研活动,有合作组织,合作交流,有效的小结,协调教务处组织安排活动。
合作、互助教研在我校的开展可以说是非常成熟和成功的,我们已经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教研氛围,大家都在这一互助机制下收获很多。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大家常用的机制:老少帮带、师徒结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