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

闻颖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一环,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一节课上得好与坏,在很大水准上决定于课前教师准备工作(即备课)。备课就是要使老师达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

如何直面课堂上的“学生”,如何巧妙利用“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化“学生”为难以预约的精彩呢?通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我感悟到:

1、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思考:

(1)能够迷住我的学生的心是什么?

(2)我的学生需要什么?

(3)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

真正做到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一落实,进而理解学生,教在心灵。

2、要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选择例题时,考虑:

(1)哪些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

(2)哪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学生在哪些方面会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

(4)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施不同层次的例题,进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等等。

3、要坚信和谐发展的思想。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已知”。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只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个点,并应此实行教学。”能够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个教学原念。所以,在备课时,应分外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和谐过程。

4、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备课时要预设学生的“未知”。对某一类题型来说,学生可能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是可能不能解决的,应心中有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有什么反应?我又该如何引导?不妨多模拟些情境,使预设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约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

5、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在备教法时,更应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根据教的法子应有利于学的法子原则。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讲授新知,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的教为了不教,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代自己的眼睛,用别人的大脑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维当作自己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出学生完整的品行和健全的大脑。

指导学法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错误是最后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明白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克服错误中培养顽强的意志。真正做到把学生扔到河中学游泳。只有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才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学习在学生心目中才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差事,而是趣味无穷的生命历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可持续性发展的,终身学习的社会建设者。

在备课中备学生的意义

当前,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之所以在备课活动中首先要备学生,其

原因源自多个方面,既有课堂教学的起点的原因,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所致。

(一)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动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观,摒弃了学科为本的传统观点。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在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于每一名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无论从课程的设计,还是从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一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课是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步骤之一,是将理想的课程和文本的课程,通过教师个人的理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终转变为学生习得的课程。教师拥有的价值观点的差异,往往直接制约着教师创造性工作的级别和质量,也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方向。如果教师将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那么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构思课堂教学环节时,就会时刻思考着如何让每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基本思想,就会不但注重学生发展的现实目标,而且注重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

(二)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当前,在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点下,课堂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前的“以教促学”发展到今天的“以学促教”,亦即课堂教学组织和落实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学习,在于让每名学生都能够获得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更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怎么学的方便,教师就应该怎么教。在此基础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职责也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协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协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协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发现他们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协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协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实行评价,并促动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能和性向。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但体现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等方面,而

且体现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动者;教师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三)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与以往的课堂教学观点相比,让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亦即,理想的课程只有转变为学生习得的课程,才能是有效的。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并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理解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

因而,教师在研究教科书的同时,更要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接受水平,合理采用适合学情特点的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学生个性、水平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式方法,同时,对于学困生应采取补救措施,对优秀生采取特殊的额外措施等等。通过备学生,增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动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备学生中,特别要注重每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这个核心目标。

事实上,学生智商的差异是客观存有的,但每名学生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挖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特别要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思维,坚持思维无禁区论,视学生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和有潜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潜能,促动自身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适合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素质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备学生时,一方面要从学生思维方式出发,确定教材中哪些内容能拓展学生水平和思维,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及最佳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对教材实行适当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