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空降奇袭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军空降奇袭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

(1940.5.10——5.11)

(战例提要)1940年5月10日至11日,德军在进攻比利时的战役中,使用运输机69架、滑翔机4l架,空降700人(其中伞降300

人),隐蔽突然地对埃本·埃马尔要塞实施空降突击,以亡6人、伤20

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全歼要塞守军的战果,毙伤比军要塞守备部队

110余人,俘虏1000余人,打开了通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门。

一、战前态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根据德军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作战计划,

德军B集团军群左翼之第6集团军向比利时进攻,主要任务是在德、比边境展开,向列日、布鲁塞尔实施主要攻击,在空降兵的配合下,首先克服马斯河和艾伯特运河等障碍,突破艾伯特运河防线,尔后在布鲁塞尔地区歼灭英、法联军之左翼。实现上述企图的关键,是迅速夺占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

并控制要塞附近的艾伯特运河大桥。如果德军第6集团军在艾伯特运河受阻,整个德军的进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德军决定首先突击埃本·埃马尔

要塞,并夺取埃本·埃马尔要塞西北部的艾伯特运河上的3座桥梁——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费尔德韦兹尔特桥。

(一)坚固的要塞

埃本·埃马尔要塞地处荷兰与比利时边境的比利时一侧,位于马斯特里

赫特城和维斯城中间。该要塞是艾伯特运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比利时东部防御体系的核心。要塞于1935年竣工,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并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边的“大门”和

艾伯特运河上的“铁锁”。比利时军方声称:埃本·埃马尔要塞易守难攻,固

若金汤,能够抗得住敌人2个装甲师的进攻。从外表上看,它是一座花岗岩小山,工事和掩体全部构筑在天然岩石上,与其浑然一体。要塞的东北和西北面是几乎垂直的断崖峭壁,高约40米,艾伯特运河流经崖下;南面横着宽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东面则是马斯河与运河构成的天然障碍,河上的桥梁均在要塞的火炮射程之内。北面有一条人工开掘的长壕,随时都可以放水断敌通路。山脚周围构筑有很深的防坦克壕,并设置了大量的爆炸性与非爆炸性障碍物。整个要塞被所谓的“运河带”和“堑壕带”包围着,

要塞把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塔、高射炮阵地、反坦克炮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要塞里隐蔽着经特别加固的屯兵所,各种生活、作战设施一应俱全,各部分之间由总长达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和交通壕连接在一起。要塞顶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压升降机供给弹药,并可随时缩入地下。炮塔上有120毫米火炮2门,射程达16公里;还有75毫米火炮16门,60毫米反坦克炮12门,高射炮6门,轻、重机枪37挺。沿着要塞的外缘,在壕沟的旁边,还有很多掩体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点。为了实施近距离防御,地堡和掩蔽壕里配置了25挺双管重机枪和上百挺轻机枪,这些武器与守备部队的其他各型火器一起构成了强大的防御火力网。为了迷惑德军,比军还在要塞各处设置了假炮塔。守备要塞的部队共1185人,隶属比军第7步兵师,由乔特兰德少校指挥。为了防止德军对要塞的突然袭击,比军在加强要塞作战准备的同时,拟制了其他部队支援要塞作战的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二)德军制定空降奇袭计划

希特勒本人对如何突袭埃本·埃马尔要塞相当关心,他征求并采纳了滑

翔机女飞行员汉娜·莱契的意见,决定使用部队乘滑翔机进行空降奇袭。希

特勒召见空军司令戈林、空降部队司令斯图登特和航空工程师康拉德,最终决定出动1个伞兵营的兵力,用空降奇袭的方式攻打埃本·埃马尔要塞。几

天后,希特勒又亲自召见了斯图登特挑选的突击队长沃尔特·科赫上尉。针

对要塞的地形特点,斯图登特决定使用德国空军DFS—230滑翔机将突击队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面。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斯图登特迅速拟制了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的空降

作战计划。计划规定:以空降兵第7师第1团的第5、第6连为主,抽调其他人员和滑翔机飞行员共700人组成突击队担负此次空降突击任务,由科赫任指挥员。

1939年11月,科赫在希尔德斯海姆空军基地召齐了参战人员,并被希特勒命名为“科赫突击团”。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科赫将突击团分成4个突击队和1个预备队。第一突击队由85人编成,代号“花岗岩”,队长威齐格中尉,配备轻武器和2.5吨炸药,分乘11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埃本·埃马尔要塞顶上机降,夺取外围碉堡,并坚守到陆军第51工兵营前来换防。第二突击队由96人编成,代号“水泥”,队长沙赫特少尉,与“科赫突击团”团部一

起,分乘11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横跨艾伯特运河的弗罗恩哈芬桥机降,阻止比军炸毁大桥,并构筑桥头堡,一直扼守到陆军部队到来。第三突击队由92人编成,代号“钢”,队长阿尔特曼中尉,分乘9架滑翔机,主要任务

是在埃本·埃马尔要塞西北6000米的费尔德韦兹尔特铁桥机降,保证桥梁安全,掩护正面部队通过。第四突击队由90人编成,代号“铁”,队长施勒希

特少尉,分乘lo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坎尼桥机降,保证桥梁安全,掩护正面部队通过。预备队由300名空降兵编成,主要任务是在埃本·埃马尔要

塞顶上伞降,增强第一突击队的突击力量。

空降作战中,由空降兵第7师69架“容克—52”运输机负责空中输送。

其中41架拖曳滑翔机担负4个突击队的空中输送,18架担负预备队的伞降输送任务,7架担负假空降任务,3架担负后续补给任务。出发机场为位于科隆的尼斯特哈芬和布兹勒哈尔机场。空降距离为300公里,空降纵深为40公里(空降场距德荷边境),空降方式为伞降与机降相结合、以机降为主,跳伞高

度180米,滑翔机滑翔距离为100公里。战斗中,由第2飞行训练团第2大队和第2俯冲轰炸机团共10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担负空中支援,第6集

团军的地面炮兵担负地面火力支援。

这一作战计划很快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

(三)进行秘密训练

早在1939年春,德军就已通过要塞的设计者获得了要塞内部的详细设计图。根据这些设计图,德军于1939年秋开始仿造了2个埃本·埃马尔要塞:

在靠近德国与捷克边界的格拉芬弗尔军事训练基地建造了1个规模完全一样的“复制品”;之后,又在希尔德斯海姆空军基地建造了1个较小的模型。“科赫突击团”组建后,德军用了半年的时间在格拉芬弗尔训练基地进行了绝

对保密的严格训练。训练先从理论开始,并利用沙盘和立体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理论学习完成之后,开始不分昼夜、不拘天气好坏的外场训练。1940年圣诞节后,他们以捷克苏台德地区的阿尔特法塔要塞作为假想敌进行了12次演习。大强度的空降训练,使参战人员对要塞的内部细节和自己所担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