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空降奇袭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图)

合集下载

入侵低地三国

入侵低地三国

4月底,元首♂认为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并为了实现闪电战进攻的突然性,同时受急躁情绪的影响,元首♂急于发布全线进攻的命令。

然而截止5月初,天公不作美,德国气象部门警告可能出现不利于空军飞行的天气。

最后,由于荷兰边境出现间谍警报,元首♂表示无法忍耐下去,遂于5月9日决定5月10日早晨5点35分开展进攻。

在比利时和荷兰拒绝了德国方面强加的罪名通牒书之后(元首♂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你们又在作大死!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在俺的边境上乱晃悠,意图加入盟国!看我不从不莱梅飞过来卸了你然后砍了你!要不然就扯蛋!),5月10日凌晨5时30分,在德国空军He-111轰炸机、斯图卡支援机的掩护下,德国国防军越过边境,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曼施坦因作战计划,在北起荷兰东北格罗宁根、南至马其诺防线根部♂弗赖堡的地段上展开了进攻。

入侵荷兰实际上,德国进攻荷兰有两个考虑:一是戈林的考虑,他生恐盟军将荷兰作为陆地航空母舰轰炸德国①;二是德国统帅部本身就有进攻荷兰、引诱盟军按照D计划展开兵力的考虑。

进攻荷兰的是B集团军群(博克上将为指挥官)中的18集团军。

由于荷兰实属次要方向,但水泽极广,纵横沟壑,因此,元首♂决定使用空降兵进攻荷兰,抢占要地,进而逼迫荷兰投降。

相应的,荷兰方面的战略则是守住战略要点,开闸放水,坚守待援。

开战伊始,德军伞兵22师(实为22步兵师改编)和第7师在424架Ju-52运输机的搭载下,向荷兰最终战略守卫地“荷兰堡垒”(鹿特丹一带)直扑过去,准备实现“中心开花”的战术,重现奥斯陆战役中德军伞兵的骄人战绩,尽快使荷兰脱离盟国;同时,其它伞兵则在荷兰南部多尔德雷赫特地区进行空降,辅助地面上的18G之第⑨坦克师夺取桥梁,迅速打通与鹿特丹空降主力的联系。

同时,18集团军其它少量部队则在荷兰东北部进行攻击前进,防止荷兰人炸毁海防大坝。

荷兰人虽然对德国伞兵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事实证明荷兰人收缩防线是正确的,否则两个空降师将不费吹灰之力攻占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地),后者损失惨重,伤亡1745人②,并收复了德军伞兵攻占的数个机场(鹿特丹附近),但德军伞兵作战非常顽强,在未能攻占鹿特丹机场的情况下,另一部伞兵仍然实现了第二战役目标--实现伞兵空降区域内的桥梁,打开了地面部队进入战役预定区的道路,夺取了荷兰第一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该军曾依靠荷兰格雷伯防线与德国坦克⑨师进行激烈争夺,被德国空军击溃后需要迅速撤退到荷兰堡垒中)--穆尔代克大桥。

鹰从天降

鹰从天降

鹰从天降——二战德国空降兵全纪录新兵招募第二次大战前夕,德国航空工业空前繁荣。

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各种新式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的成功制造使得其航空工业进一步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德国军方正在考虑以空降部队作为战略武器直接把兵力输送至敌军后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航空业的发展。

纳粹统治时期,希特勒青年飞行团和国家社会主义飞行兵团这两个准军事组织以体育活动为掩护,吸收了大批德国青年加入,并进行航空训练。

由于当时航空工业是热门行业,所以许多德国青年都选择在民用和军事航空部门工作。

希特勒青年团又细分为几个分支组织,其中希特勒青年飞行团是与飞行有关的组织。

飞行团组织各种航模比赛向孩子们介绍航空知识。

参加航模比赛只是进行滑翔演练的序曲,而滑翔演练是为了向飞行团员传授基本的飞行技巧。

完成两项中任意阶段的团员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荣誉徽章。

国家社会主义飞行兵团负责指导青年志愿者们制作滑翔机,并进行操控飞行和训练。

此外,该组织还在内部制造车间里教授希特勒青年团员们如何制作航模。

和希特勒青年团的其他组织一样,完成训练的学员能够获得该组织颁发的荣誉徽章纳粹的蛊惑宣传纳粹政府向德国青年们提供飞行的机会,借此使他们热衷于加入当时的德国空军。

军装的吸引,高额薪金的诱惑,对一战王牌飞行员的崇拜,以及自身冒险的天性,使得众多青年在帝国劳动军团强制裁员前或者准军事训练期间志愿加入德国空军。

但他们没有全部成为飞行员,很多人呢被分配至伞兵部队严格的训练新兵们在空降部队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营区内走动必须加快步伐。

他们要学习将来执行任务需要的各种技巧,包括射击,安装炸药和架设浮桥。

还要进行包括武装拉练在内的各种体能训练。

结束了伞兵新兵阶段的专门训练后,新兵们就被送到跳伞学校学习。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

新兵们在跳伞学校首先要学习的是着陆练习:着陆滚翻(前滚翻和后滚翻),从舱门跳下落在柔软的沙滩上,最后在粗糙的训练场地面上被鼓着风的降落伞拖着跑,两台功率强大的鼓风机负责模拟实战中的大风。

法兰西战役

法兰西战役

法兰西战役法兰西战役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的实施的进攻战役。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所实施的进攻战役。

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荷军投降。

在空军支援下强渡默兹河,并开始从迪南和色当地区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

14日占领色当、迪南并突破法第9、第2集团军防御,向英吉利海峡推进,英内阁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组织敦刻尔克撤退。

1940年5月28日,比利时投降。

法军的抵抗毫无组织。

德军坦克兵团迅速向法国腹地推进。

领导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武装力量统帅部停战。

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

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法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德、意军队占领法国大部,其粮饷由法国政府负担。

法国全面停火。

战争背景波兰战役后,德军主力西调,准备对法作战。

德军领导当局的目的是,在法西战役中粉碎西欧的盟军,占领荷兰和比利时,使法国退出战争并强迫英国签订有利于德国的和约。

为此,预定实施两次代号为“黄色”和“红色”的战略进攻战役。

战局是在对德军极为有利的情况下进行准备的,当时英法两国政府仍然指望在反苏的基础上同德国勾结,对于加强各自国家的防御能力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

战争概述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黄色”战役)。

对法、比、荷境内的72个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德军空降兵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的许多重要地区、机场和桥梁。

在德"B"集团军群右翼,荷军在德军打击下迅速瓦解,1940年5月14日,荷军投降。

在其左翼,德空降兵于10日凌晨偷袭扼守列日的埃本埃马尔要塞成功,比军防御即告崩溃,退至安特卫普和马斯河地区。

到1940年5月14日,部分英法军推进到这一地区按计划驰援比利时。

天兵奇袭荷兰要塞--德军对荷兰的空降突击

天兵奇袭荷兰要塞--德军对荷兰的空降突击

天兵奇袭荷兰要塞--德军对荷兰的空降突击早在1939年10月德国就开始策划对西欧的进攻,希特勒为此下达了第6号指令,陆军总司令部拟制了行动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

这个作战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即通过比利时的中部向法国首都巴黎实施主要突击。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西线作战计划的德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期降,使该计划落入英、法手中。

有鉴于此,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认为,如果再执行这一计划,势必难以达成战略突然性。

他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法国阵地的弱点位于马奇诺防线的西北端,即马奇诺工事与盟军机动地段的接合点。

因此,进攻部队的大部分兵力应直奔这个方向。

曼施坦因不顾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高级将领的反对,建议改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

希特勒对此建议非常感兴趣。

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道指令,正式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意见。

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主要进攻方向将通过阿登山区,首先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北部,击溃法国北部之英、法军队,尔后再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巴黎;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开始只以佯动进攻牵制,待主力攻占巴黎绕至该防线侧背时,再进行前后夹击,围歼该线法军主力。

临战受命德国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

到1940年5月初,德军已在从北海到瑞士一线集中和展开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多辆、飞机4500多架,编为3个集团军群。

具体部署如下:"A"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配置于荷、比国境线直至亚琛地区,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B"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4个师,由第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河一线,是主要突击集团,任务是经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方向实施突击,割裂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进攻开始时先实施佯动,牵制该线法军。

二战简史

二战简史

4月14日,英法联军在挪威登陆, 但为时已晚
征服荷兰、比利时
德军攻占波兰后,根据既定癿打击顺序,下一攻击目标将是西欤。 1940年5月9日,德国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對大将下达了迚攻西欤癿 命令:“元首兺国防军最高司令决定:5月10日5时45分収劢迚攻,迚攻代号 为‘但泽’戒‘奥格斯堡’。”弼日下午13时30分,德军全部迚入往命状态。 弼晚,德国如同在迚攻波兰前制造癿格莱维茨电台事件一样,派飞机对 德国癿一所大学城弗莱堡迚行恐怖袭击,一所女子寀宿丨学呾一所医院被炸 毁,死伡数百人。德军统帅部反诬这次袭击系比利时呾荷兰所为,以此为借 口亍5月10日凌晨向这两丧丨立国家収劢迚攻。 5月10日,荷兰呾比利时驻柏林公使试图把抗议德军入侵癿照会交给德 国外交部,但遭拒绝。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在弼天収表声明,“对这一叱无前 例癿背俆弃丿呾破坏文明国家间一切正常兲系癿行为提出愤怒抗议。” 荷、比两国在遭到德军入侵后,迅速向英法求援,但联军抵抗乏力,德 军迚展神速。
1940年5月15日,荷军总司令亨利 · 捷哈 德 · 温克尔曼要求部下放下武器宣布投降
5月10日5时30分,德军对比利时収劢突然袭击。8时30分,德驻比利时 大使馆向该国外交部递交照会,声称,为了在西斱大国入侵比利时、荷兰、 卢森堡前先収制人,德军“被迫”用武力来“俅证”它们癿丨立。德国政府 建议,比利时应为自身利益着想,停止一切抵抗,德国将俅证比利时在欤洲 呾殖民地癿领土完整,否则比利时将並失独立。比利时对德国癿戓争威胁呾 侵略提出强烈抗议,决心俅卫自己癿国家。 不入侵荷兰一样,德军对比利时癿迚攻也采叏了地空卋同。在德第6集团 军猛突比利时边防线癿同时,300名德国空降兵悄悄在阸對贝特迈河附迉着 陆,丌等比军挄劢电钮炸桥,就抢占了迈河上癿三座大桥。 埃本—埃马對要塞癿防御工事建在 山上,由1200人守备,要塞养暗孔寁布, 火力强大,粮食弹药供给充足,且整体采 用钢筋混凝土呾装甲结构,监规着马斯河 呾阸對贝特迈河上癿一切桥梁。比军讣为, 它比马其诺防线戒齐格菲防线上癿仸何工 事都更加坒固,可以长期坒守。 然而,戓争经迆即大出比军意料。 10 日凌晨由一名上尉挃挥癿、经迆模拟训练 癿75名德国空降兵分乘9架滑翔机悄悄降 落在要塞顶部,仁以死6人,伡19人癿代 德国步兵从比利时工兵破坏的桥梁上越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就轻而易丼地攻兊了这丧号称欤洲最 运河,进攻比利时 难攻兊癿工事。随后,阸對贝特迈河—马 斯河防线全面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种作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种作战

浅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特种作战通过特种手段获胜的作战行动自古就有,但现代意义上的特种作战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全新作战样式。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精彩和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特种作战不仅在二战中发挥了独得而巨大的作用,也为战后特种部队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借鉴作用。

一、二战中特种作战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种作战行动异常活跃,其表现为一是普遍组建,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主要成员都组建了自己的特种部队或组织了特种作战行动,而且频繁使用以实现统帅部的意志;二是运用广泛,特种部队参加了二战中几乎所有类型的军事行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即使在诺曼底登陆、莱特湾大海战这样战略行动中都活跃着特种队员的身影;三是战果显著,二战中的各个主要交战国的特种作战行动都取得的辉煌的战果,其中以英国的“哥德曼”部队和被称为“西线绿魔”的德国伞兵特种部队最为著名,此外,意大利的蛙人部队、就连最残酷的日本“神风特攻队”所取得的战果都超乎常人想象。

苏联和美国的特种作战部队尽管不如其他主要参战国家名声显赫,但也成功的组织了几次著名的特种作战行动,如美国搜捕纳粹德国科学家的“阿尔发”特别行动,被称之为完美营救的美军伞兵部队在日军重兵下成功解救菲律宾马尼拉洛斯巴诺斯战俘营的盟军战俘,苏联特工人员成功炸毁纳粹德国秘密生化工厂的“极点行动”。

二战中的特种部队创造了一场又一场人类军事史上奇迹,为战后特种兵的教科书留下永恒的经典。

二战中的特种作战样式极为丰富,按照执行的任务大概分为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破坏敌方的重要军事、经济目标。

如在英国特种兵炸毁德军雷达站、奇袭被德军占领的法国波尔多港和炸毁德军在挪威的重水工厂和苏军特别小组破坏德国秘密细菌工厂。

第二类是夺取重要战略目标,打击对方作战单元,辅助作战行动,影响战役胜负。

如德军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日本的“神风特攻队”等。

第三类是绑架、刺杀对方重要军政人物,瓦解敌方民心士气。

列日要塞攻防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列日要塞攻防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列日要塞攻防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列日要塞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比利时军队为抗击德军入侵于1914年8月在列日进行的要塞防御战,那么你知道列日要塞攻防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列日要塞攻防战的过程,希望能帮到你。

列日要塞攻防战的过程1:欲取巴黎,先攻列日按照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的设计,对法国的总攻将采取“底板+转板”的策略,即以德国、法国、比利时三国交界的梅斯要塞为旋转轴,在左翼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部署20万人充当“底板”,牵制当面的法军重兵集团,另20万军在梅斯一带作为“转板枢轴”,集中70万重兵于右翼,构成一块强大机动的“转板”,沿着海边穿越比利时国土,强渡塞纳河,占领巴黎,继而迂回东北,与左翼和梅斯集团夹击歼灭法军主力于法德边境。

这项战略的关键在于德军右翼集团能否在数天内拿下比利时重要城市——列日(7条铁路和17条公路交汇于此,人口20余万,距边境约30千米),从这里搭乘特快列车前往巴黎只需3小时。

不过,比利时对于德国的野心也早有察觉,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修筑列日要塞,全城周边呈环形布置了12座永备工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1点钟方向的庞蒂堡、2点钟方向的巴洪堡、3点钟方向的伊夫革涅堡、4点钟方向的弗莱龙堡、5点钟方向的绍德方丹堡、6点钟方向的恩堡、7点钟方向的邦塞尔堡、8点钟方向的弗莱梅尔堡、9点钟方向的奥格涅堡、10点钟方向的隆辛堡、11点钟方向的兰汀堡、12点钟方向的莱尔堡),这些堡垒中配备252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并且密布机枪火力点和步兵射击孔。

如果从它们与马斯河的相对位置来看,这些堡垒又分为两块:2点钟到7点钟的6个堡垒位于马斯河西岸,8点钟到1点钟的6个堡垒位于东岸。

堡垒群均建在城市周边的小山丘上,最高处海拔260米,最低处130米。

堡垒上设置的射击孔和火力点射界开阔,可以俯瞰山脚周边,而自身的位置则相对隐蔽。

要塞之间的火力布置也颇位巧妙,任何一座要塞遭到攻击时,临近的2座要塞都能提供火力援助。

空降突击兵

空降突击兵
空降作战就是这样一种以快为先的战术打法,出“敌”不意是其制胜关键。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时间和地点,我方士兵从天而降,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兵力错位,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细分任务类别
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作战中,空降行动也是被划分为不同的作战类别的,这样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高效行动。根据作战任务的性质、投入兵力以及空降纵深的不同,空降作战主要分为四种:
空降突击兵
作者:
来源:《小学科学》2019年第11期
现代战争,是空间一体的全方位战争。战机呼啸而过,将地面的战斗拉到了空中,而空降作战,则将空中的武装力量直接投送到地面,实现垂直投送和突然打击,机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没错,在现代战争中,谁能够占据机动先机,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从天而降的神兵
1940年5月10日至11日,德国与比利时之间爆发了“埃本—埃美尔要塞战役”。这是一场经典的空降作战,强悍的德军空降兵的任务是攻击和占领比利时的一座负责守卫阿尔伯特运河重要桥梁的要塞——埃本—埃美尔要塞。一旦攻占这座要塞,德军就能够跨过运河攻入比利时。
特种空降作战——这个级别的空降任务比较特殊,它的组织指挥依据任务性质和目标的具体情况而定,使用兵力也比较少,主要任务是空降到敌后进行侦察、袭扰、破坏、营救等。
空降王牌101
一般来说,无论执行什么任务,空降作战快速、隐蔽、突如其来的特点,决定了大多数空降部队的武器配置都不会很重,多数都以轻武器为主,当面对一些地面武装力量强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师时,空降部队很难保证制胜率,因此通常不能用于中高强度作战。但凡事总有例外,总有一些空降部队能够以重拳出击,这当中最富盛名的便是美国的101空降师。101空降师是一支重型空降机动部队,拥有强大的武装直升机装备,同时可以配合一定数量的空降榴弹炮等重火力武器对敌人进行压制,因此可以对付敌人的重型机械化部队或装甲部队。101空降师因此也被美军视为王牌中的王牌,专门用来搞定艰苦的攻坚战。

领导力修炼沟通培训课程.ppt

领导力修炼沟通培训课程.ppt

情景领导——下属成熟度

R4
有能力 且愿意
下属成熟度
R3
能力中上 但愿意不定
R2
能力中下 但不愿意

R1
没有能力 但愿意
标杆管理法
• 下属成熟度发展高R4


工作意愿
高R1 低 R 波动R 高R4


• 入职四阶段:新手1 入门2 初成3 成熟4 • 年龄四守则:26下28上下35上下40上
☺ 亲切地拍员工肩头鼓励其“加油” ☺ 允许其对管理决策参与意见
信任激励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乐羊)
非物质激励的方式很多
……
……
所有行为都是其他行为所引发而出的反应,如果主管能够将以上所 述激励方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用心激励您的部属,高昂的士气、 满意的员工,以及高绩效的团队,将是员工回馈给您的另一种激励 。
良师的机会 – 定期地检查和跟踪绩效
如何实行有效的授权 授权的三项原则
根据目标进行授权的原则 (授责不授“权”)
权力、责任相对应的原则
提问:你授权了吗? 您是如何向下属授权 的?
(允许犯错不等于不担责任)
责任绝对原则
(不干预:康熙与郑经)
思考:授权核心?
中国象棋与 国际象棋
小结:“将”透过“兵”把事情做 好!
河上的所有重要桥梁,它于1932年到1936年建造,号
称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这里设有炮台,安放着加
农炮和速射机枪。要塞还布设了防空炮火和伪装阵地,
东北方向有40米高的陡坡,伫立在阿尔伯特运河上,形
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西北方向有一条很陡峭的地状
战壕,布设有机关枪、反坦克炮和探照灯,使要塞显得

二战欧州西区及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一览表

二战欧州西区及北非战场 主要战役一览表

二战欧洲西区及北非战场主要战役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时间事件1918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签字。

1921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的领导人。

19257月18日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出版。

1933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

7月14日纳粹党被宣布为德国的唯一政党。

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并从裁军会议撤离代表。

1934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

8月19日希特勒被宣布成为德国元首。

10月1日希特勒命令建立空军,扩充陆军和海军。

19352月26日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

3月16日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

19363月7日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加诺公约,进兵莱茵非军事区。

10月25日德、意签订共同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193711月5日希特勒在Hossbach 会议期间揭示战争计划。

19383月12/13 德国入侵奥地利,宣布与奥地利“合并”。

4月23日德国策划苏台德地区“自治”。

8月12日德国军事动员。

9月30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1日德军进驻苏台德地区。

19393月15/16 德军入侵布拉格,占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5月22日德、意签订军事同盟(钢铁公约)和经济合作条约。

8月23日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德国宣战。

9月10日加拿大对德国宣战。

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

19402月24日德国制定进攻西欧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6月22日德军进攻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温斯顿·邱吉尔成为英国的首相。

5月15日荷兰向德国投降。

5月26日—6月4日英、法军自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6月10日挪威向德国投降。

他是希特勒最忠实的小弟,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了指挥岗位上

他是希特勒最忠实的小弟,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了指挥岗位上

他是希特勒最忠实的小弟,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了指挥岗位上本文导读: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可谓良将辈出,然而帝国没落之际,或降或反,惟独一人因过度操劳而累死在岗位上。

他就是被誉为天才元帅的瓦尔特·冯·赖歇瑙。

一看到名字中间有个“冯”字,您肯定知道,这又是一个贵族出身的普鲁士军人。

1884年,赖歇瑙出生于卡尔斯鲁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还是一位炮兵上将,家世可以说非常显赫。

不过,赖歇瑙不像很多传统贵族军人那样对以希特勒为首的政府看不顺眼,而是自打一开始就成了小胡子的粉丝,不遗余力地为其摇旗呐喊。

这种阿谀奉承的行为虽然惹得同僚不齿,但是人家不在乎,就是认准了希特勒,不停地为希特勒奔走呼号,收买人心。

等到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逝世,希特勒彻底跟德国民主派撕破脸皮,开始了控制权的竞争。

此时,又是赖歇瑙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成功说服了国防军总司令弗里奇效忠希特勒。

于是民主派惨败,希特勒成功上位。

按照原本的计划,赖歇瑙会取代弗里奇担任国防军总司令,但是正如前面所说,国防军内部很多人看不惯他,都出来极力反对。

希特勒无奈之下,只能让他先担任第十集团军司令。

既然人脉行不通,那就只能靠实力说话了。

重要的是,赖歇瑙还真有这个实力。

1939年闪击波兰,赖歇瑙部成为德军中行动速度最快的一支,率先抵达华沙,拔得头筹。

在接下来的法国战役中,一连串的组合出击,更是把法国人打懵了圈。

凭借这小试牛刀的一番操作,赖歇瑙一度被称为最杰出的军事天才。

不过,真要说到赖歇瑙最经典的战役,那还是非比利时之战莫属。

是役,德军几乎以零伤亡的代价将比利时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比利时人自诩为“固若金汤”的埃本·埃马尔要塞,赖歇瑙派出78人的空降先遣团,乘滑翔机突入要塞后方,用炸药堵住了要塞的通风口。

没办法,要塞守军只得乖乖地出来投降。

这个要塞被端掉后,比利时可谓门户洞开,此后赖歇瑙强渡马斯河、阿尔贝特运河、斯海尔德河,借助分割包围作战的战术,将比利时军和英军分而歼之。

德国是怎样入侵法国的

德国是怎样入侵法国的

德国是怎样入侵法国的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

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国为实现入侵西欧之目的,保障其翼侧安全,决定首先进攻北欧诸国。

在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认为实施“黄色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

到 1940年 5月初,德军已在北海至瑞士一线集结和展开了 136个师(内有 10个装甲师、 6个摩步师),坦克 3000多辆,飞机 4500架,企图以“A”、“B”、“C”三个集团军群,一举吞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攻占法国。

其部署如下:“A”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 12和第 16集团军,共 44个师,内有7个装甲师、3个摩步师)担任主攻,由第 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其任务是由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总方向实施突击,割裂部署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B”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内有3个装甲师、 1个摩步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集结在荷、比国境线至亚琛地区,其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尔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法国推进。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 17个师,内有1个摩步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其任务是实施佯动,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

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

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遥远的桥:二战盟军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市场花园行动

遥远的桥:二战盟军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市场花园行动

二戰盟軍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市场花园行动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 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在军事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系指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发动的一次作战。

它是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配合地面装甲部队快速移动的协同作战。

战役背景e t/ ]1944年6月盟国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后,德军遭受盟军的重大打击后,残存部队于8月底时沿着德国本土撤退到低地国荷兰、比利时与法国东部。

盟军准备向德国本土进攻。

到了1944年8月底时,后勤补给的问题造成盟军的攻势迟滞。

拥有大量货运能力的安特卫普港虽然已经大致被英军攻下,但是在出海口附近的陆地仍然被德军掌控。

此时盟军遭遇的困境主要在于究竟要先解决补给问题(清除安特卫普附近的德军),或是获取战术层面的胜利(彻底摧毁德军的残余势力)。

市场—花园行动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计划使用空降部队,目标是从比利时经阿纳姆(Arnhem)到Ruhr地区,夺取荷兰境内主要河川上由德军控制的一系列桥梁;而战略目标则是在夺得这些桥梁的控制权后,趁德军尚未站稳之际,让盟军得以跨越莱茵河这个德国边境上最后的天然屏障,为了给德国军事工业造成停滞并为随后进军首都柏林做准备。

防守的德军主要为莫德尔将军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第15集团军以及第1伞兵军团。

整个市场花园行动可以分为两部分:•市场行动:系指空降部队的作战,盟军第1空降军团负责攻占莱茵河流域的桥梁及附近地区。

•花园行动:以英军第2军团为主的地面部队向北前进,由英军第30军为先锋部队。

在英军第30军的驻地与其突击的目的地莱茵河北岸之间,必须通过八个障碍,包括数条主要河川以及三条运河。

整个市场花园行动的目标就是同时攻下横跨这些水域的桥梁。

有些跨越较小河川的桥梁如果无法攻下时,英军第30军的工兵部队可以搭设临时桥梁通行。

但是主要的河流,例如奈美根附近的瓦尔河,或是安恒附近的莱茵河,就无法用这种方式通过了。

预定用来做为行军路线的69号公路(后来被称为「地狱公路」)有两个车道,通常比荷兰的低洼地区要高一些,而公路两旁的地面太过松软,不利于军用车辆通行。

身披铁十字的“巨人”——二战最大的运输机Me323

身披铁十字的“巨人”——二战最大的运输机Me323

⾝披铁⼗字的“巨⼈”——⼆战最⼤的运输机Me323 Me 323“巨⼈”运输机起飞。

⾝形巨⼤的Me 323“巨⼈”运输机。

梅塞施密特Me 323“巨⼈”运输机,是第⼆次世界⼤战时德国研发的⼀种⼤型军⽤运输机。

它是Me 321军⽤滑翔运输机的动⼒版改型,是战争期间最⼤的陆基运输机。

根据记录,该机总共制造了213架,其中15架是由Me 321改装⽽成的。

⽽Me 321是1940年德国为准备⼊侵英国的“海狮”⾏动⽽提出研制的⼤型突击滑翔机。

此前,DFS 230轻型滑翔机已经在突袭⽐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的⾏动中证明了滑翔机的战术价值(这是滑翔机部队有史以来第⼀次参与实战),后来在1941年⼊侵克⾥特岛的⾏动中再次成功应⽤。

然⽽,为了发起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侵⾏动,德国⼈需要空运车辆和其他重型装备来配合最初的攻击波。

虽然“海狮”⾏动后来被取消了,但对重型空中运输能⼒的需求仍然存在。

He 111 Z双⾝轰炸机正在拖曳Me 321滑翔运输机起飞。

1940年10⽉18⽇,容克斯公司和梅塞施密特公司只得到了14天的时间来提交⼀份⼤型运输滑翔机的⽅案。

重点仍然是突击运输:雄⼼勃勃的要求是能够携带⼀门88毫⽶⽕炮及其半履带牵引车,或者⼀辆IV号中型坦克。

容克斯公司提出的Ju 322“猛⼠”型运输滑翔机本已经达到了原型机的⽔平,但在该机唯⼀⼀次试飞中发现存在不可接受的不稳定性⽽被放弃。

⽽梅塞施密特公司提出的运输机⽅案被命名为Me 321,尽管Me 321之后在东线作为运输机服役了很长时间,但它从未被作为突击滑翔机使⽤过。

Me 323 E-2 运输机多⾓度视图。

1941年初,根据在俄罗斯的运输司令部收到的飞⾏员的反馈意见,德国决定⽣产加装发动机的Me 321运输滑翔机的改型,这就是Me 323运输机。

梅塞施密特公司推出两种不同形式的原型机:第⼀架原型机Me 323 V1在机翼前缘安装了4台法国罗姆·欧恩公司的GR14N星形发动机,每台功率1164 马⼒。

功亏一篑--德军一次不成功的空降作战

功亏一篑--德军一次不成功的空降作战

功亏一篑--德军一次不成功的空降作战德军在西线节节获胜,使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大大膨胀。

希特勒的视线又开始转向东线,盯住东欧和苏联的广大国土和财富了。

希特勒认为,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之一。

在波兰覆灭、法国投降后,他下令立即制定进攻苏联的秘密军事计划--"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12月,他批准了该计划。

为了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扩大法西斯侵略集团,并进一步加强对巴尔干地区的控制,以保障德国侵苏的南翼以及粮食、石油和原料的供应;同时可以利用巴尔干半岛的有利位置,突击英国在地中海、近东和北非的战略要地。

1940年11月20日,匈牙利霍尔蒂法西斯政权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成为希特勒在东南欧的一条走狗。

位于巴尔干半岛北部、盛产石油、并同苏联有几百公里边界的罗马尼亚,是希特勒为发动侵苏战争急于要控制的国家。

11月23日,在希特勒支持下通过政变建立的安东尼斯库独裁政权加入了三国同盟,被拴到法西斯德国的战车上。

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亚加入三国同盟,德军30万人开进保加利亚,进逼南斯拉夫边境。

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宣布加入三国同盟,引起了本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7日,在一次政变中,亲德政府被推翻。

南斯拉夫人民的革命行动和希腊军民正在对意大利军队的英勇抗击,打乱了法西斯的侵略部署。

希特勒不得不把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推迟,首先征服南斯拉夫和希腊。

咽喉要道--科林斯大桥4月6日,也就是在南斯拉夫与苏联签订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第二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未经宣战便对南斯拉夫发动了进攻。

4月12日,贝尔格莱德沦陷。

4月18日,南斯拉夫军队投降。

在进攻南斯拉夫的同一天,德军在意军的配合下从保加利亚向希腊发起进攻。

4月9日,德军占领了萨洛尼卡,希腊的精锐部队在东北部被打垮。

4月19日,德军进到希腊中部地区、希腊第1集团军已来不及撤退,于23日投降。

比利时战役之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桥梁上的战斗

比利时战役之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桥梁上的战斗

比利时战役之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桥梁上的战斗1940年5月10日清晨4点30分,德国人按照既定的计划,对比利时东部边境的“钢铁大门”埃本埃马尔要塞及其控制的三座大桥展开了突袭,然而出师不利,还未到达指定的战斗地点,其核心战斗单元,攻击埃本埃马尔要塞的“花岗岩”突击组,就产生了非战斗减员,损失了两架滑翔机,一架滑翔机由于缆绳断裂,降落在了德国境内,另一架滑翔机则由于松开缆绳过早,导致了包含该突击组指挥官鲁道夫·威茨格中尉在内的乘员,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制定作战地点,而拖拽滑翔机的运输机,则在转向返回的过程中,暴露了位置,使得行动丧失掉突然性,一片阴云似乎笼罩了此次作战行动。

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行动的部分德国空降兵5点20分,突击最北侧“维尔德韦泽特”大桥“钢铁”战斗组的9架滑翔机,全员成功到达了指定作战地点,德国人在滑翔机起落架上缠绕了带刺的铁线,使得这些滑翔机在着陆后可以迅速的停下来。

尽管如此,该组的行动还是出现了一些瑕疵,战斗组的大部分滑翔机,包括指挥官古斯塔夫·阿尔特曼中尉所搭乘的滑翔机,降落在了距离大桥还有一段距离的位置,只有一架滑翔机冲到了正在疯狂射击的比利时碉堡前面,这架滑翔机里面的军官迅速的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与其他士兵一起向碉堡甩了数枚手榴弹,在手榴弹的掩护之下,一位士兵成功的爆破了这座碉堡,夺取“维尔德韦泽特”大桥的障碍扫清了。

“维尔德韦泽特”大桥战斗中投降的德国士兵就在这群德国士兵与比利时守军猛烈交火的同时,阿尔特曼中尉集结了剩余的士兵,并借助一条与大桥平行的沟渠,行进到了大桥前面,两名士兵最终爬到了比利时方面安放爆炸物的位置,成功的拆除了这些爆炸物,尽管比利时人炸毁桥梁最大威胁已经消除,但该战斗组仍然面对着比利时方面猛烈的进攻。

苦苦支撑的“钢铁”战斗组最终等来了一个排的援军,将比利时守军击退到了附近的一座村庄,然而两门野战炮却彻底压制住了德国人的进攻,手里只有轻型武器的突击组只好呼叫空军进行支援,数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尖啸而至,并敲掉了守备“维尔德韦泽特”大桥最后的重型武器,德国人彻底的占据了此次战斗的上风,下午两点半,枪声逐渐稀疏,但战斗却一直持续到了晚上九点半才最终结束,此次战斗,德国人一共损失了8名士兵,另有30名士兵受了伤。

震慑论

震慑论
Βιβλιοθήκη 规模的、决定性的、点面结合的空中打击
• 震撼性 • 为了达到震撼性,美军动用了到目前为止已研制成功的绝大多数炸弹, 包括激束炸弹、电磁脉冲炸弹以及最大数量的常规炸弹Blu-82,人称 炸弹之母 • 突出对伊拉克领导层等重要目标的打击。美军打击的主要目标,包括 萨达姆和其他伊拉克军政首脑、伊拉克军队指挥和控制系统、共和国 卫队、重要的军事基地和电网等,其意图是迅速瘫痪伊拉克政府和军 队,对伊拉克军民的抵抗一直造成“震慑” • 实施精确打击。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30日至4月12日,美军共向伊拉 克投放了750枚巡航导弹、2.3万枚炸弹,其中80%都是精确制导炸弹。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每一艘航母一天能摧毁160个目标,而在伊 拉克战争中,同一艘航母每天能打击700个目标。这种外科手术式的 远程精确制导打击,不仅摧毁了重要目标,还达到了对伊拉克军民心 理的“震慑”效果
Page 23
诸军兵种一体化协同作战
• 新的空地一体化联合作战在伊拉克战争中大显神威。卫星、空军部 队的侦察系统,与地面部队和特种部队的侦察力量相结合,为美军 参展和单位提供了近乎实时的情报保障和指挥与控制中继系统支持
• 更为重要的是,美军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 譬如,在其指挥与控制系统中,使用数字化地图和三维战况显示系 统,高级指挥员实现了大屏幕前指挥,借助动态的大屏幕及时了解 战场动态,实施指挥,组织协调;前线其他各作战单位甚至一些战 斗员则使用通过卫星与整个指挥控制系统连接的手提电脑,及时了 解战场动态,实时地接收作战指令
Achieving Rapid Dominance
“震慑论”
震慑论的概念与简介
102549 曹洲
《震慑论》的诞生
《震慑论》之父-----哈伦·厄尔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军空降奇袭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1940.5.10——5.11)(战例提要)1940年5月10日至11日,德军在进攻比利时的战役中,使用运输机69架、滑翔机4l架,空降700人(其中伞降300人),隐蔽突然地对埃本·埃马尔要塞实施空降突击,以亡6人、伤20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全歼要塞守军的战果,毙伤比军要塞守备部队110余人,俘虏1000余人,打开了通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门。

一、战前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根据德军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作战计划,德军B集团军群左翼之第6集团军向比利时进攻,主要任务是在德、比边境展开,向列日、布鲁塞尔实施主要攻击,在空降兵的配合下,首先克服马斯河和艾伯特运河等障碍,突破艾伯特运河防线,尔后在布鲁塞尔地区歼灭英、法联军之左翼。

实现上述企图的关键,是迅速夺占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并控制要塞附近的艾伯特运河大桥。

如果德军第6集团军在艾伯特运河受阻,整个德军的进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德军决定首先突击埃本·埃马尔要塞,并夺取埃本·埃马尔要塞西北部的艾伯特运河上的3座桥梁——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费尔德韦兹尔特桥。

(一)坚固的要塞埃本·埃马尔要塞地处荷兰与比利时边境的比利时一侧,位于马斯特里赫特城和维斯城中间。

该要塞是艾伯特运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比利时东部防御体系的核心。

要塞于1935年竣工,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并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边的“大门”和艾伯特运河上的“铁锁”。

比利时军方声称:埃本·埃马尔要塞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能够抗得住敌人2个装甲师的进攻。

从外表上看,它是一座花岗岩小山,工事和掩体全部构筑在天然岩石上,与其浑然一体。

要塞的东北和西北面是几乎垂直的断崖峭壁,高约40米,艾伯特运河流经崖下;南面横着宽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护墙;东面则是马斯河与运河构成的天然障碍,河上的桥梁均在要塞的火炮射程之内。

北面有一条人工开掘的长壕,随时都可以放水断敌通路。

山脚周围构筑有很深的防坦克壕,并设置了大量的爆炸性与非爆炸性障碍物。

整个要塞被所谓的“运河带”和“堑壕带”包围着,要塞把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塔、高射炮阵地、反坦克炮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

要塞里隐蔽着经特别加固的屯兵所,各种生活、作战设施一应俱全,各部分之间由总长达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和交通壕连接在一起。

要塞顶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压升降机供给弹药,并可随时缩入地下。

炮塔上有120毫米火炮2门,射程达16公里;还有75毫米火炮16门,60毫米反坦克炮12门,高射炮6门,轻、重机枪37挺。

沿着要塞的外缘,在壕沟的旁边,还有很多掩体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点。

为了实施近距离防御,地堡和掩蔽壕里配置了25挺双管重机枪和上百挺轻机枪,这些武器与守备部队的其他各型火器一起构成了强大的防御火力网。

为了迷惑德军,比军还在要塞各处设置了假炮塔。

守备要塞的部队共1185人,隶属比军第7步兵师,由乔特兰德少校指挥。

为了防止德军对要塞的突然袭击,比军在加强要塞作战准备的同时,拟制了其他部队支援要塞作战的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二)德军制定空降奇袭计划希特勒本人对如何突袭埃本·埃马尔要塞相当关心,他征求并采纳了滑翔机女飞行员汉娜·莱契的意见,决定使用部队乘滑翔机进行空降奇袭。

希特勒召见空军司令戈林、空降部队司令斯图登特和航空工程师康拉德,最终决定出动1个伞兵营的兵力,用空降奇袭的方式攻打埃本·埃马尔要塞。

几天后,希特勒又亲自召见了斯图登特挑选的突击队长沃尔特·科赫上尉。

针对要塞的地形特点,斯图登特决定使用德国空军DFS—230滑翔机将突击队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面。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斯图登特迅速拟制了奇袭埃本·埃马尔要塞的空降作战计划。

计划规定:以空降兵第7师第1团的第5、第6连为主,抽调其他人员和滑翔机飞行员共700人组成突击队担负此次空降突击任务,由科赫任指挥员。

1939年11月,科赫在希尔德斯海姆空军基地召齐了参战人员,并被希特勒命名为“科赫突击团”。

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科赫将突击团分成4个突击队和1个预备队。

第一突击队由85人编成,代号“花岗岩”,队长威齐格中尉,配备轻武器和2.5吨炸药,分乘11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埃本·埃马尔要塞顶上机降,夺取外围碉堡,并坚守到陆军第51工兵营前来换防。

第二突击队由96人编成,代号“水泥”,队长沙赫特少尉,与“科赫突击团”团部一起,分乘11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横跨艾伯特运河的弗罗恩哈芬桥机降,阻止比军炸毁大桥,并构筑桥头堡,一直扼守到陆军部队到来。

第三突击队由92人编成,代号“钢”,队长阿尔特曼中尉,分乘9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埃本·埃马尔要塞西北6000米的费尔德韦兹尔特铁桥机降,保证桥梁安全,掩护正面部队通过。

第四突击队由90人编成,代号“铁”,队长施勒希特少尉,分乘lo架滑翔机,主要任务是在坎尼桥机降,保证桥梁安全,掩护正面部队通过。

预备队由300名空降兵编成,主要任务是在埃本·埃马尔要塞顶上伞降,增强第一突击队的突击力量。

空降作战中,由空降兵第7师69架“容克—52”运输机负责空中输送。

其中41架拖曳滑翔机担负4个突击队的空中输送,18架担负预备队的伞降输送任务,7架担负假空降任务,3架担负后续补给任务。

出发机场为位于科隆的尼斯特哈芬和布兹勒哈尔机场。

空降距离为300公里,空降纵深为40公里(空降场距德荷边境),空降方式为伞降与机降相结合、以机降为主,跳伞高度180米,滑翔机滑翔距离为100公里。

战斗中,由第2飞行训练团第2大队和第2俯冲轰炸机团共10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担负空中支援,第6集团军的地面炮兵担负地面火力支援。

这一作战计划很快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

(三)进行秘密训练早在1939年春,德军就已通过要塞的设计者获得了要塞内部的详细设计图。

根据这些设计图,德军于1939年秋开始仿造了2个埃本·埃马尔要塞:在靠近德国与捷克边界的格拉芬弗尔军事训练基地建造了1个规模完全一样的“复制品”;之后,又在希尔德斯海姆空军基地建造了1个较小的模型。

“科赫突击团”组建后,德军用了半年的时间在格拉芬弗尔训练基地进行了绝对保密的严格训练。

训练先从理论开始,并利用沙盘和立体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

理论学习完成之后,开始不分昼夜、不拘天气好坏的外场训练。

1940年圣诞节后,他们以捷克苏台德地区的阿尔特法塔要塞作为假想敌进行了12次演习。

大强度的空降训练,使参战人员对要塞的内部细节和自己所担负的作战任务都了如指掌。

1940年4月下旬,“科赫突击团”转场到科隆的尼斯特哈芬和布兹勒哈尔机场待命。

二、作战经过5月10日3时10分,埃本·埃马尔要塞指挥官乔特兰德少校接到了比军陆军司令部“要严加戒备”的命令,他立即组织部队进入临战状态,并派出巡逻哨担任警戒。

哨兵们警惕地监视着要塞周围,但他们却忽视了可能来自空中的突击。

4时35分,德军41架“容克—52'’运输机拖着41架DFS—230滑翔机,从科隆的尼斯特哈芬和布兹勒哈尔机场起飞到集合点,各突击队到齐后,向西沿着一直延伸到国境线的“灯火走廊”飞行,到达马斯特里赫特后逐渐爬高。

按规定,运输机应爬高到2600米,但由于风速计算的误差,实际只爬到2000至2200米。

滑翔机本应在德荷边境上空脱钩,然后单独滑翔到目标。

但运输机把滑翔机向前多拖了一些时间,飞到了荷兰上空,引起了荷军警觉并遭到荷军高射炮的射击。

“花岗岩”突击队包括指挥员威齐格在内的2架滑翔机,在爬高时因钢索被拉断,意外地与拖曳机脱开,被迫降落。

其他滑翔机与运输机脱钩后,驾驶员机敏地躲开了炮火。

“花岗岩”突击队在要塞降落后,虽没有指挥员,但队员训练有素,仍按预定计划行动,不到10分钟就炸毁和破坏了10个碉堡。

7时,运载300名预备队的18架“容克—52'’运输机到达要塞上空开始伞降,增强了攻打要塞的突击力量。

8时30分,威齐格中尉乘坐的滑翔机再次起飞后赶到,恢复了对突击队的指挥。

9时,德军向要塞空投了炸药。

10日昼间,“花岗岩”突击队与要塞守军展开了拉锯战,但双方都没有成功。

“水泥”、“钢”两个突击队按计划分别在弗罗恩哈芬桥和费尔德韦兹尔特桥着陆,迅速向桥身猛攻。

比利时守桥部队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德军便迅速、完整地占领了大桥。

“铁”突击队也按计划在坎尼桥西侧着陆,突击队员刚冲到桥上,比军就引爆了桥上的炸药将桥炸毁,已经到达桥面上的6名空降兵阵亡。

5月10日5时30分,德军第6集团军越过德比边境线,向比利时发动了进攻。

德军地面部队顺利突破了比军前沿防线,于10日傍晚渡过马斯河,到达艾伯特运河,与其他三个突击队会合。

10日黄昏,德军派出第51工兵营(加强1个步兵连、1个高射机枪排、1个反坦克炮排、1个防化分队),带着大量炸药支援要塞上的空降兵。

11日凌晨,第51工兵营顺利渡过了运河,开始开辟登上要塞的通路。

工兵们每人都在身上带了几十公斤炸药,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

德军加强的高射机枪和反坦克炮对要塞进行近距离射击,防化分队也施放烟幕进行掩护,步兵连用轻武器对着要塞的射击孔射击,掩护工兵的行动。

8时,工兵终于登上了要塞并开始爆破。

科赫把空降兵分到各个爆破组,协助和掩护工兵的行动。

11日上午,要塞上爆炸声震耳欲聋。

工兵每炸开一个洞口,空降兵就立即冲入地下工事与比军展开激战。

至13时35分,比军无力战斗,被迫在乔特兰德少校的率领下投降。

5月15日,荷兰投降的消息传到比利时,英、法联军开始后撤,比军在失去联军支援的情况下且战且退,终因寡不敌众,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于28日4时下令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比利时战败。

三、战例评析此次作战,德军使用滑翔机隐蔽突然地在比利时设防严密的埃本·埃马尔要塞空降,以较小的代价达成了夺占要塞,打开通往比利时的通路的目的,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空降奇袭作战。

(一)隐蔽企图是取得空降作战胜利的关键空降奇袭,必须隐蔽作战企图。

德军的此次作战,非常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希特勒为隐蔽此次空降作战企图,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使用滑翔机作战。

这样既可出敌意料,又可避免因运输机的轰鸣而过早地暴露空降企图,可以悄无声息地在要塞顶上空降,达成突然袭击。

二是不经过火力准备,突然在要塞上空降。

三是在空降作战准备期间,与参战人员签订保密生死簿,士兵们不准休假,也不准外出,来往信件要经过严格检查,严禁与其他部队人员交谈,谁泄密就枪毙谁。

四是进行封闭式训练,不准外界人员与“科赫突击团”接触,空降出发前,工程技术人员在出发机场装配滑翔机时,机场的地勤人员和飞行员也不知是干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