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整理精校版)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短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在教学中,该诗作为文学经典之一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一必修中短歌行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古代诗歌中的“律”。
理解五言律诗的字数限制及韵律规则。
2.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领会古代诗歌中深邃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3.掌握古代诗歌中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分析和表述,掌握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及其特点。
二、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美术、音乐等方式引入本文,如播放古风音乐以及教授诗歌中的韵律规则。
让学生在音乐和韵律中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美感。
2.课文阅读教师通读诗歌,让学生感受整个诗歌的意境。
然后再逐字逐句指导学生阅读及翻译,帮助学生掌握五言律诗的韵律规则及意境。
3.课文分析讲解古代诗歌中的“律”,包括字数和韵律。
帮助学生理解及运用五言律诗的韵律规则,培养学生通过使用特定的韵律提升诗歌的表现能力。
同时,分析诗歌的深邃意境,让学生领会诗人在表达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考。
4.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旨在让学生重温已学习到的内容并应用到实际中。
让学生尝试使用五言律诗的韵律与规则自己创作一首诗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可以作为他们创作的起点。
5.展示与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诵自己创作的短歌行,让其他同学听后从韵律,意境,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欣赏。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五言律诗的字数限制及韵律规则。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规则有助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利用韵律表现诗歌的意境。
2.领会古代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只有真正领会诗歌意境,学生才能表达更为真实、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式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韵律规则和诗歌意境。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是《琵琶行》、《长恨歌》并称唐代“三大名篇”的其中一篇。
全诗由十个二句联组成,语言纯朴,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2.学习《短歌行》的基本知识,如题目、形式、结构等;3.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鉴赏方法;4.理解《短歌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5.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歌鉴赏及情感表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
2.了解《短歌行》的基本知识通过介绍《短歌行》的题目、形式、结构,引出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思考。
3.诗歌鉴赏(1)音韵特点:用最简单、最朴素、最自然的语言,缀合韵脚,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2)运用词汇:如“天上人间”、“金戈铁马”、“万里长城”等,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不易。
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像呼喊着自己的人生。
(4)意境营造:诗中有很多生动的意象,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都让读者产生了画面感,而且情感交流十分丰满。
4.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们自己阅读完《短歌行》之后,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什么?如何自如之发展?如何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五、教学总结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音韵特点、词汇运用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福清二中郑清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 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
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检查自主阅读:1.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 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短歌行》教案精选
《短歌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章节,主要内容为《短歌行》。
本诗通过对人生、岁月、战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曹操对生命无常、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短歌行》,体会其意境美、韵律美。
2. 分析诗歌的结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理解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手法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感受音乐中的意境,进而引出《短歌行》。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短歌行》,感受其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手法,如对仗、夸张、象征等。
4. 背诵: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 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句子,讨论作者表达的情感。
6.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一首《短歌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2. 诗歌手法:对仗、夸张、象征3. 意象:酒、歌、人生、战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意象分析见板书,感悟部分可自由发挥,如对生命无常、珍惜时光等。
2. 作业题目:仿写一首《短歌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结构与手法分析2.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鉴赏3. 学生的实践创作活动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结构与手法分析1. 起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以设问句式引入,激发读者的思考。
2. 承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通过对人生短暂的比喻,加深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短歌行》教案(精选
《短歌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诗歌单元《短歌行》。
本篇课文为两首《短歌行》,第一首由曹操所作,第二首为唐代诗人王之涣作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首诗歌的全文解析,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短歌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首《短歌行》的全文解析,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两首《短歌行》的原文、注释、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短歌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1)介绍曹操和王之涣的生平,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2)解析两首《短歌行》的全文,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
(3)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3. 例题讲解:(1)分析曹操《短歌行》中的意象,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2)解析王之涣《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两首《短歌行》。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1. 两首《短歌行》的作者及背景。
2. 诗歌全文及注释。
3. 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两首《短歌行》。
(2)分析两首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短歌行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曹操其人其诗2、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教学重点:曹操深沉复杂之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教学设想:1、通过简介诗人(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差异),进而解读本诗;2、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思想情感的理解;3、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之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鸿章、康有为等,而最受争议的莫过于曹操了。
二、解题:1、关于曹操:①由学生先说他们心目中之曹操②教师补充介绍(结合课件,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体会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投影展示)三、全诗整体赏析:1、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字词,了解大意,不懂的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2、学生谈对本诗的初步体会,互相交流,然后发言。
重点理解教师(提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投影展示)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及史实进行简析(不再单独介绍创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诗歌的理解中去):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通常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歌当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的障碍,因此,他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2、结合课件具体赏析: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曹植《赠白马王彪》)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这句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是想对贤士说,你们不要再犹豫,投奔我来,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劝诫贤才择枝而栖,投奔自己。
3.分析后四句
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5. 愁到什么程度?席上歌声激昂慷慨,但是一想到短暂的人生啊,心中的忧愁就无法忘怀,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6.怎样才能解心中之忧呢?
曹操满怀心中忧愁,他企图通过喝酒来解除心中忧闷。
7. 是曹操仅仅在抒个人之情吗?
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汉王朝的兴盛繁荣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也让人们越发觉得生命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
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应该怎么解释这一句?表达什么情感?
曹操希望贤才们能够跨越乡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像是久别重逢的好友,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曹操想象着这些美好的场景,同样也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5.事实上曹操手下已经是有不少贤才,那他还在忧虑不得贤才,还在不断招纳贤才又是为什么呢?
提示:人才难求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读出慷慨之情。
4.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整理精校版)教学目标:1.了解XXX的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
2.揣摩《短歌行》中的诗意和情感,理解XXX的复杂情感。
3.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介绍了京剧中XXX为什么一定要是白脸,并引出今天要研究XXX的作品《短歌行》。
二、走进文本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同学们自由诵读《短歌行》,并结合注释揣摩诗意。
2.教师与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注释的推究和注释之外的理解是两类问题。
教师解释了《短歌行》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酒当歌”中“对着”和“应当”的不同含义。
活动二:分层鉴赏,体会情感。
1.教师分层讲解《短歌行》的情感层次。
2.同学们分组进行诵读和演绎,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的情感。
三、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总结XXX诗歌的特点和缘事,以及他慷慨多气的个性。
四、作业同学们可以自由创作一首短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3.“慨当以慷”意为慷慨豁达。
为什么要把“慨”放在前面,“慷”放在后面?同时,“当以”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
慷慨意味着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的说法。
在这里用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的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您青色的衣领,让我心向往。
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
这首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表达了XXX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因此,“青青子衿”这句话,就有了让我思慕贤才的意思。
教师可以从修辞和文化两个方面入手,揣摩诗歌的意义。
5.“呦呦鹿鸣,XXX。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在情绪上,XXX发现美食,欢乐地鸣叫,宾主尽欢。
《短歌行》优秀教案
《短歌行》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短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对《短歌行》的背景了解,诗歌的朗读与解析,以及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对生命、命运、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短歌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短歌行》朗读音频、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短歌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曹操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5.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探讨诗人如何表达对生命、命运、友情的思考,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7. 例题讲解:结合课后练习,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内容:作者:曹操背景介绍诗歌内容概括情感分析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示例:意象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修辞手法如设问、对仗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短歌行》。
内容主要包括对《短歌行》的全文解析,诗歌背景介绍,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掌握《短歌行》的文学形象、意境、韵律等艺术特色;3. 能够运用诗歌表达技巧,创作简单的古体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风之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短歌行》。
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曹操及其时代背景。
3. 诗歌全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文学形象、意境、韵律等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2. 全文解析文学形象意境韵律3.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韵律,创作一首以“青春”为主题的古体诗。
2. 答案示例:青春如白纸,书写未来篇章。
挥斥方遒志,热血铸就辉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介绍;2. 诗歌全文解析中的艺术特色;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
一、诗歌背景介绍在介绍诗歌背景时,要着重讲解曹操的身份、时代背景以及创作《短歌行》的动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短歌行》教学教案(
《短歌行》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诗歌欣赏》中的《短歌行》。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解析、诗句翻译、主题思想分析和艺术特色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短歌行》的字词、句意和整体诗意。
2. 感受并鉴赏《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诗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掌握、句意翻译及主题思想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解析: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句意翻译:逐句翻译诗句,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5. 主题思想分析: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进行讨论和分析。
6. 艺术特色探讨:分析《短歌行》的韵律、意象、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短歌行》为题材的诗歌。
8. 例题讲解:讲解诗歌创作技巧,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短歌行》2. 生字词及解释3. 句意翻译4. 主题思想5.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短歌行》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要求:内容健康、富有创意,体现《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诗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解析2. 主题思想分析3. 艺术特色探讨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解析生字词是理解古诗文的基础,教师需详细讲解生字词的含义、用法,并指导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
在讲解生字词时,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明白字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精选
高一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解析、鉴赏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重点章节为《短歌行》全文,详细内容涉及词汇、句式、修辞手法、意象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短歌行》的词句含义,掌握全文内容;2. 鉴赏《短歌行》的诗歌艺术,提高文学素养;3. 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词句解析、诗歌艺术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短歌行》;2. 朗读:全班齐读《短歌行》,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3. 解析:详细讲解《短歌行》的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全文;4.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等;6. 鉴赏: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欣赏《短歌行》,讨论诗歌的韵律、意境等;7. 背景介绍:讲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六、板书设计1. 诗歌《短歌行》2. 重点词汇、句式、修辞手法;3. 诗歌意象;4. 作者情感;5.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的意象、修辞手法,并谈谈你的感受;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语言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同类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的理解;2.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3. 作业设计:分析《短歌行》的意象、修辞手法;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一下册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短歌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册第六单元《短歌行》。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离别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文的朗读、翻译、赏析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短歌行》;2. 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题,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文的朗读、背诵和翻译;难点:诗文的意义理解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然后提问:“你们对人生有什么感慨?”让学生思考人生短暂的主题。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然后进行背诵练习。
3. 翻译与解析:让学生翻译诗文,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4. 赏析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慨,也可以是对离别的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短歌行人生短暂离别感慨意象:月、花、夜手法:对比、拟人、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短歌行》;2. 请学生翻译并解释诗文的意义;3.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下自己的赏析心得;4. 请学生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翻译、赏析等环节,让学生对《短歌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创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学习其他著名的唐诗,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短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短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会诗人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个人大家认识吗?大家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经常见到他。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以汉乐府旧题来写时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兵临赤壁城下,想要一举扫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即《短歌行》。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2024年《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歌行》,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短歌行》的文学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
3. 通过对《短歌行》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
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引入《短歌行》的学习。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5. 主题探讨: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短歌行》,并互相交流、评改。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生字词3. 诗句解析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短歌行》的主题,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生字词掌握较好,但在主题探讨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技巧2. 生字词的掌握3. 诗句的解析方法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5. 作业设计与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朗读技巧1. 语音语调: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高一语文《短歌行》优秀教案
高一语文《短歌行》优秀教案高一语文《短歌行》优秀教案【高一语文《短歌行》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大方之气”之风格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按照这些方法根本读懂本诗,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做准备[教学重点]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根底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大方之气”之特色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防止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大方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二初步感知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 、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桔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消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决)(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三探究主旨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存一句: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再次压缩成一句: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四个性解读1 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2 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大方之气”之风格① 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② 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整个单元的主题为“文学与人生”,而《短歌行》作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整个单元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
这首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共三十二句,每句五个字,没有规律的韵脚。
诗歌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的形象来反映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并借此向世人传达自己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风格、诗歌主旨和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2.目标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唐朝文学和文化,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
3.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2)分析诗歌的象征和隐喻。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诗歌结构和象征;(2)理解唐朝文学与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谈论、课内现场阅读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探索知识点,主动开展思考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短歌行》的文本和作者。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表达和语言。
2.阅读解析环节在研读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侧重解读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诗歌阅读:例如,“作者选择使用五言句式的原因是什么?”“诗歌中暗藏的意境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象?”等。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短歌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诗人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诗人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诗人(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诗人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诗人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诗人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整体感知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课文赏析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必修教案
0521 20:14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
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检查自主阅读:
1.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
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2.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追问:他忧的是什么?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三、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
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
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2.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请其他组学生回答。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2)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注意表述格式,授课时重点突出借代与用典)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
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
表达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3)小结:
全诗着眼点:忧(功业、人才),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
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四、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
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
(观看电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诈、阴险、嫉妒的人。
3.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100字左右,写得比较有激情。
(交流)。
示例: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
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
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哦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五、拓广积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面对这个在历史大浪中的弄潮儿,你还能想起哪些他写的诗句,让你心潮澎湃,久久不息?
例如: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积累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张贴到班级博客:
/u/1198889154#sort_0
六、课堂总结: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
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积累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
3.预习本课题其余两首诗歌,注意其所用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