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竞争与竞争互动理论
隶属关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PPT课件
过去的环境
现在的环境
未来的环境
企业的管理 传统
对行为合理、 合法性的认识
内外部环境 的分析
非理性决策 其他非理性因素
理性决策 企业的战略抉择
图1 环境、企业与战略选择
6
2、企业战略行为的性质
• 企业战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计划(Anthony,1965), 因此,企业战略决策完全是一种事前预订的行为理性选 择;4Βιβλιοθήκη 1、环境影响与企业战略选择
• 企业的战略行为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外部和内部 环境未来变化趋势的分析,取决于这些趋势对企业输入、 输出和收益的影响;
• 企业的战略行为其次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各种相关利 益团体当下和未来要求的看法,这种看法将决定企业环境 应对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 企业的战略行为最后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传统, 这种传统是在与以往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它们将与当前 环境一起决定组织对未来环境的反应;
• 企业战略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行为模式(明茨伯格, 2006),因此,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包括事中反应性或 者创新性决策,并且决策还受到与企业管理传统相关的 多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7
3、企业战略行为的决定因素
•假定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相对静态的,环境的可预测性强, 竞争优势可保持性高,这种环境下的企业战略主要是理 性支配的选择(蓝海林,2007a);
14
基于所处环境:企业的三种可能的战略选择
“地方化” 企业
A.回避全球化竞争 A.重视政府关系 A.地方化 A.控制政府/影响制度
“跨地方化” 企业
“全国化” 企业
1.对全球化竞争的回应
B.参与全球化竞争 2.对经济转型的回应
B.重视核心专长 3.对市场分割性的回应
企业战略管理业务层战略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经营级战略的表述正确的是:()A.经营级战略与营销战略没有本质的差别B.经营级战略不需要考虑特点行业或者市场中的其他竞争对手C.实施经营级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投资收益率(ROI、ROE)最大化D.经营级战略必须将发现、满足和保持顾客的价值诉求作为核心正确答案:D2、以下哪项是企业实施经营级战略的目的()A.实现利润最大化与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之间的平衡B.追求投资收益率(ROI、ROE)最大化C.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D.追求企业市场占有率最大化正确答案:A3、关于经营级战略的适用范围,下列各项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未经总部批准的情况下,事业部的战略管理者是没有权利做出进入其他行业或者市场的决策B.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下属事业部是行业组合战略的决策中心,而其总部则是行业或者业务经营的经营中心C.对于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事业部来说,其制定的战略也有可能是公司级战略D.企业的战略层次包括:高差异定位战略、低成本定位战略和独特性定位战略正确答案:A4、将经营级战略按照产品方向和市场方向进行划分,其中在现有市场上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属于以下哪项战略()A.市场渗透战略B.多元化战略C.市场开发战略D.产品开发战略正确答案:A5、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基本竞争战略的假设前提()A.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购买偏好归纳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类型B.如果企业所处经营环境恶化,占据成本或者差异位置的企业所受的影响会最少C.企业目标市场划分为广泛市场和狭窄市场两种类型D.消费者具有足够的理性可以在成本和差异之间进行理性取舍正确答案:A6、当企业处于广泛的市场同时其竞争优势表现为差异化时,那么由此可知,该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为()A.成本聚焦战略B.高差异定位战略C.低成本定位战略D.差异聚焦战略正确答案:B7、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基本竞争战略或者定位战略的内容,可以动态地理解为()A.顾客诉求的选择B.价值创造活动组合或者商业模式的选择^目标市场的选择口.为了获得和保持某种“位置”而建立和发挥竞争优势的过程正确答案:D8、以下各项属于低成本定位战略的基本特征的是()A.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相对比较低B.对产品(服务)的价格相对不太看重C.企业一般会追求性能或者质量上超过顾客的期望D.对广泛和狭窄两个市场均开发性能和质量特别高的产品或者服务正确答案:A9、企业在建立成本优势过程中,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A.分析现有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结构,找出主要的成本构成,并加强管理和创新降低成本B.企业可以只是考虑自身成本降低的因素C.确定能否找出目标顾客并不需要或者重视的性能或者质量,通过降低该部分产品性能或质量,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D.企业要从目标顾客的价值诉求出发正确答案:B10、对于实施低成本定位战略的企业而言,以下哪项是最重要的行业进入障碍()A.存在顾客讨价还价权力上升的压力B.替代产品在性能上增加威胁C.通过克服规模、效率和学习等方面障碍而获得低成本优势的企业本身D.存在供应商讨价还价权力上升的压力正确答案:C11、下列各项中,有效应对学习、模仿甚至假冒的主要方法是()A.降低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B.保持创新能力C.保持顾客导向D.保持企业技术进步正确答案:B12、为了满足目标顾客诉求,实施高差异定位战略的企业不仅需要在营销的所有功能领域具有深厚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而且需要在()上具有特殊优势。
基于竞争互动的多点竞争研究
多点竞 争下 竞争 者之 间的相 互克 制 减少 了竞 争 . 和 缓
严厉 、 速而 快 了竞 争强度 。相 互克 制是 指 “ 竞争 者 放弃 一种 产 品或地 攻 行为 。如果竞 争对 手具有 强烈 的报复 形象 , 对 有 力 的报 复 历 史 , 以及 具 有 较 多 的报 复 资源 。 那么 企业 将 理市 场 的控 制 以换 取 竞争 者 的默 许 进入 另 一个 市场 的行
手 遭受更 大 损失 可 能性 的能 力是 阻 吓 的基础 . 阻吓是要 让
竞 争对 手 “ 难而 退 ” 避免 出现两 败俱 伤 的局 面。信号 的 知 . 有效 沟 通 和企 业 资 源意 图 的有效 传 达 是 阻吓 得 以实现 的
重 要 条 件 。 在 多 点 竞 争 下 。 业 采 取 的 某 个 进 攻 行 动 可 能 企
个 地理 区域市 场 ) 背景下 开展 的。 实 际情况 常常是 , 但 竞
竞争 强度 。 种竞争 可 能发 生 与跨产 品 、 理 区域 。 这 地 或者 细 杂 的多点 竞争 环 境下 . 竞争 者从 多 点竞 争 的经验 和历史 中 分市场 。因此 。 点竞争 中的“ ” 多 点 就是 “ 市场 ” 其含 义包括: 分 析 、 。 推测 和认 识竞 争 对手 的 目标 、 战略 、 能力 以及 行动特
E w r(9 5 最先 提 出 了多 市 场接 触 ( hmak t — d as 15 ) Mu i re C otc) nat的概念 . 认 为厂 商 在多 个 市场 上 接触 最 终会 降低 他 的基础 。当这种 认识 达 到较 高程度 时 就称为熟 悉 。竞争者 之 间的相 互熟 悉程 度影 响着 相互 的进 攻和 反击行 为。 。 B mh i a dWhnt 19 ) n o 竞 争 者 之 间 的相 互 阻 吓是 企 业有 效 阻碍 竞 争对 手 发
盘活“小”期刊特色科技期刊产业集群建设路径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21年 第06期10盘活“小”期刊:特色科技期刊产业集群建设路径□文│曾建林2019年7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把“推进集群化并加快向集团化转变”作为“未来五年”的建设目标。
2019年10月,中国科协等7部门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首次设置集群化试点项目,提出要“试点探索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路径”,“实现旗舰期刊的尖兵突破和高水平刊群的集聚发展”。
2020年9月26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如何加快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和集团化转型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界亟需面对的国家课题。
高校作为一支重要的科技期刊办刊力量,在集群化方面也在积极尝试探索。
[1]本文拟在总结高校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就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可行路径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产业集群理论对科技期刊的启示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概念最早发端于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工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理论。
马歇尔指出,在某特定地区会出现大量小型专业化公司因业务关联而产生的集聚现象。
[2]这些小公司通过集聚、联动,产生了与大企业的内部规模生产相对应的外部规模经济。
[3]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领域研究权威麦克尔·波特正式创立产业集群理论。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竞争,而产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是集群内部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发展环境。
与偏重大规模一体化大生产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不同,产业集群理论强调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以及由集群形成的整体产业竞争优势,认为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分工合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对外可以形成外部规模效应,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整体的品牌优势;对内通过内部合作与竞争,促进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知识溢出,激发创新动力,从而为集群在国际竞争中提供持续的领先优势。
跨国公司管理复习资料及案例总结
Chapter 1 Introduction1. 衡量跨国经营程度的指标:(管理层国际化情况&跨国度指数)1) 管理层国际化情况Top TNCs originating in Europe have a much higher representation of non-home-country nationals among their directors than do top TNC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percentages are 33 for the EU, 47 for Switzerland, 18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2 for Japan.2) TNI (Transnationality Index) 跨国经营指数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指数值越高说明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程度越高。
The average of the following three ratios:foreign assets to total assets国外资产比重foreign sales to total sales对外销售比重foreign employment to total employment国外雇员比重事实:The transnationality index of the top 100 from developing economie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op 100 TNCs worldwide.MNCs from small economies tend to have higher TNI. (due to the small home economic size) 小经济体TNI高 --- 面对较大的压力必须向海外扩张TNCs from Europe tend to have higher TNI. (due to the high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in Europe) 欧洲TNI高 --- 经济一体化程度高,有利于在本国培养出竞争优势,再海外扩张2. Attitude towa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Ethnocentric——母国中心主义,海外附属的管理模式与母国的管理模式类似Polycentric——多元中心主义,独立分支,遵循地方管理模式Geocentric——全球中心主义,分支机构是其全球协作网络中的重要部分,以便整合全球资源Conclusion:一开始是母国中心主义,发展到理想状态是全球中心主义3. 跨国公司的扩张模式有新的变化跨国并购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国际战略联盟等非股权合作模式4. 非股权合作模式Non-equity cooperationLicense 经营许可Franchise 特许经营Turnkey project 承包项目Strategic alliance 战略联盟Conclusion:MNEs tend to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 on core value-added activities, non-equity arrangement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5. Regionalize or globalize?(大多数跨国公司出于区域化阶段e.g.欧洲跨国公司在欧洲业务会更多,亚洲跨国公司在亚洲业务更多)A sizeable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a firms domestic and foreign activitiesTwo-thirds of European MNEs, the majority of their foreign assets were located else-where in EuropeNon-European MNEs increased the European share of their assets and sales; the opposite was the case for European firms.6.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mpany acquiring or merging with a firm (M&A)并购A firm creating a “Greenfield” operation新建A firm creating a subsidiaryResult:(Significant control & affect managerial decisions) of its foreign operation7. portfolio investment VS FDIPI:Investment by individuals, firms or public bodies in foreign financial instruments Key in distinction between FDI & PI :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管理有重大影响间接投资的目的不在于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分红与股价上涨而获利8. Flow vs Stock of FDI概念区别Flow: Amount of FDI over a period of time (one year).Stock: Total accumulated value of foreign owned assets at a given point in time.9. 中国大致外资流入流出概况(中国流入多,流出增速快)2011年, 外商直接投资,1239.85亿美元流入存量?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12000亿存量:企业终止运营、资产折旧以及撤资 7118.02亿美元 (UNCTAD)2011年, 对外直接投资,651.17亿美元存量规模3659.81亿美元(UNCTAD)201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流量15244.22亿美元,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8.133%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6943.96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3.84%GDP, Export?〉10%2012年, 外商直接投资,1210.80亿美元201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流量13509.26亿美元,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8.963%2012年, 对外直接投资,842.20亿美元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3909.56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6.05%10. Two Forms of FDI(掌握基本概念)1) Horizontal Direct Investment水平投资:同行业&同水平;规模经济2) Vertical Direct Investment垂直投资:上游&下游;降低成本➢Backward 上游- investments into industry that provides inputs into a firm’s domestic production (typically extractive industries)➢Forward 下游- investment in an industry that utilizes the outputs from a firm’s domestic production (typically sales and distribution)3) Conglomeration混合投资11. 直接投资现状-Data and Facts区域分布: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的投资占FDI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亚太区FDI流出占较大比例最大投资国/地区排名前五: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英国接收FDI东道国/地区排名:美国、中国、香港、巴西、英属维尔京群岛(避税)行业分布:服务业FDI占比例最大(特例:中国FDI流出以制造业为主)Chapter 2 FDI理论Outline: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市场、资源、效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其他宏观资本流动—资本套利理论微观公司角度—垄断优势理论+寡头反应理论+内部化理论+折衷理论中观产业角度—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发展中国家FDI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局部技术创新理论+国际投资阶段论1. Motives for foreign production(概念+分辨投资动机)Push(推动因素-母国)VS. Pull (拉动因素-如何选择东道国)TNC可能会有多种动机,其动机也会随公司发展而改变1) Market - seeking 市场寻求-寻求新消费者&发展良好稳定的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太大-绕过贸易壁垒或高运输成本-使产品或服务适应消费者需求-追踪核心消费者2) Efficiency - seeking 效用寻求-节约成本-大多集中在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国际或国内政策-产业集群化带来外部规模经济3) Resource - seeking 资源寻求-自然资源寻求(油气矿木)-获得关键的投入要素,保证母国或其他市场的供应-大多集中于原材料丰富的国家e.g.中国、印度;日本70s-80s 能源外交4) Created asset - seeking 创造性资产(战略性资产)寻求-需要新技术、R&D设备、提升品牌竞争力——竞争优势-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前提:有吸引力(联想收购IBM电脑部)5) Other motives 其他动机-母国政府战略和政治目标的需要:保证对母国经济体的垂直供应(中国与非洲拉美外交);巩固国家发展和工业竞争力(鼓励本国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化竞争)2. 宏观资本流动——资本套利理论(Capital Arbitrage)Capital-abundant——>Capital-scare countries资本由利率低、资本充裕的国家流向利率高、资本稀缺的国家KEY:二战后由发达国家之间FDI的流动(为什么资本套利理论无法解释FDI:没有区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3. 微观公司角度1) Monopolistic Advantage 垄断优势-主要观点:相比较当地企业,TNCs面临附加成本:固定一次性沉没成本 & 经常性风险成本;因此TNC要存在某些优势克服以上附加成本-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主要表现:技术优势、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相对全面且灵通的信息、规模经济优势、全球性的销售网络-影响垄断优势的市场结构因素:要素市场不完全(技术、管理、资本);产品市场不完全(产品、营销、品牌);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政府干预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国内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缺陷:发展中国家的FDI;FDI vs. 进口或授权经营;未解释区域选择2) Oligopolistic Reaction 寡头反应理论(多点竞争理论)进攻性投资:第一家去投资的企业 VS 防御性投资:跟随者的投资-跟随战略-交换威胁:侵入对方市场,投资互动-动态竞争:均衡打破,诱发动态竞争——新均衡-多点竞争,多市场维持3) Internalization Theory 内部化理论含义: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
多点竞争名词解释
多点竞争名词解释
多点竞争是指多个企业或品牌在同一市场中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关注的现象。
这种竞争不仅局限于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多个企业针对同一目标群体或市场定位展开的全面竞争。
在多点竞争中,每个企业都试图通过独特的优势和差异化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例如价格、品牌形象、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
由于存在多个竞争者,市场上的信息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分辨,消费者也更容易感到困惑和难以选择。
多点竞争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带来了机会。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以便快速响应并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作者:刘维林刘秉镰来源:《改革》2022年第11期摘要:全要素生产率是表征现代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因素,被视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其内涵既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边际产出,又包括了优化资源配置产生的效率改進。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必须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积极探索以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内循环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新模式,以举国体制占据核心技术领先地位并超前布局颠覆性战略技术,发挥规模优势推进系统化、融合化技术研发创新,以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快关键技术研发、转化和应用,以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为引领打造技术创新双引擎,从供需双侧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变革,以人才为核心打造长期技术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11-0015-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高京津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研究”(20ZDA041);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传导机理与升级路径”(AS2214)。
作者简介:刘维林,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交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副研究员;刘秉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将高质量发展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而全要素生产率是现代经济学中表征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因素,被视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中将占据核心地位。
因此,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内涵和提升路径进行诠释、辨析和思考是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有利于在政策实践上进行提前谋划和精准设计,进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
学年论文-小米手机经营策略研究
目录内容摘要................................................. .21导言..................................................... .31.1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3)1.2研究现状 ............................................. ... ..... (3)1.3 研究方法............................................................................... .. (3)2企业战略概述....................................................................... .. (4)2.1企业战略管理概念............................................................... (4)2.2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 (4)2.2.1PEST分析模型 ............................................. (4)2.2.2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4)2.2.3SWOT 分析模型.............................................. .. (5)3小米公司的发展现状................................................... (6)3.1小米公司简介 (6)3.2小米公司的营销策略 (6)4小米公司的企业战略.. .................. . ................................................ .8 4.1小米手机的SWOT 分析. (8)4.2小米公司的战略设计 (9)4.2.1小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9)4.2.2小米公司的战略设计...................................................................... .10 5结语. (10)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升,它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组织结构模型
目录[隐藏]∙ 1 组织结构模型[1]∙ 2 组织结构模型的研究现状[1]∙ 3 功能型组织结构∙ 4 多层功能型组织结构∙ 5 矩阵型组织结构∙ 6 产品团队型组织结构∙7 区域型组织结构∙8 组织结构模型案例分析o8.1 组织结构模型案例一:双信息中心式企业[2]o8.2 组织结构模型案例二:整车物流联盟[3]∙9 参考文献[编辑]组织结构模型[1]组织结构模型是企业业务工作展开的基础,是提高业务过程管理能力及BPMS性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组织结构模型的研究现状[1]目前,人们对组织的分析多集中在对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的研究,即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它主要包括对组织中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以及组织行为的研究。
在组织行为的研究中,虽部分涉及到了对组织结构的分析,但它们的研究重点仍是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到目前止,人们对组织结构模型分析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业务过程模型,缺乏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主要是由下述几个原因导致的:(1)在传统职能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一旦确定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由于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人与人,人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即下级向上级报告,上级向下级发布命令,每个职能部门有确定的岗位职责,部门内员工的工作重复且单一,因此对应的组织结构模型稳定且僵化。
由于企业中的员工习惯了这种僵化的组织结构模型,因此他们会忽略组织结构模型的合理性,从而更谈不上对它的分析。
(2)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开始不断加强对业务过程的全面管理。
实施过程管理的企业,其组织结构是有机的、柔性的、和动态的。
但由于目前的组织结构模型多只适用于描述企业静态组织结构,因而难以支持过程的动态变化。
因此,目前不仅缺乏可用于描述动态或柔性企业组织结构的模型,而且相应模型合理性分析技术也十分匮乏。
[编辑]多层功能型组织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如下图)的企业是以产品、服务、地理或加工过程等不同的方式组织的。
寡头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竞争策略_基于动态竞争的视角_区毅勇
存与发展依赖于组织生态系统中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适应。 该理论框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合作。 因此,寡头企业之间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合作的形式实现 互惠多赢。 寡头与寡头之间的竞合策略: ;<$= 和 ?$##7 > ・ ?#$*<%*@8#&%# 合作竞争》 ( A ・ 2$5%@8:: 在其 《 (+ B +C%"’"’+*)一
, !
企 业 经 济 !"#!$%$&’! !()")*+
!""#・$
!" !#$ %&" ’"($
他 软 饮 料 公 司 的 市 场 占 有 率 分 别 为 !"# 、 $"# 、 %"# 左 右。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通过彼此之间在竞争中的默契与 妥协,避免了二者的正面争斗,维持了行业的秩序,共同 维护了市场的平衡与稳定。竞合策略是寡头与寡头的对话 中经常使用的策略。 第二,中小企业与寡头之间的竞争—— — 合作策略。 中小企业与寡头企业之间的合作互补策略:随着市场 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与寡头企业彼此都存在合作的 愿望。首先,寡头存在合作的愿望。寡头企业越来越多地 放弃了 “ 小而全”的多样化战略,回归主业,提高核心能 力。这在两个方面引发了寡头对合作战略的需要。一是建 立核心专长的需要。二是战略性外购的需要。激烈的竞争 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到 “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寡头企业边界的扩张, 内部交易费用远远超过了市场交易费用,因此,寡头企业 放弃自身配套,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获得竞争 优势。 其次,中小企业也存在合作的愿望。由于中小企业在 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占有率等综合实力方面的 劣势,它也非常希望在与寡头企业的合作中,实现企业的 升级与发展。 因此,寡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战略是极为常见的 战略。譬如,联合投标;共同开发新产品;联合开拓国外 市场等等。 中 小 企 业 与 寡 头 企 业 间 的 竞 合 策 略 : 摩 尔 (&’() *+ ,--.()的企业生态系统理论,不再仅仅把企业看作是单 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 生态系统 ( /0)12()) 34-)5)6(7)的成员,这个企业生态系 统的成员主要包括行业内外的生产者、供应商、竞争者和 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合作与竞争弥漫于整个生态系统范围 内的企业。因而在整个寡头市场结构中,无论寡头企业、 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处于同一企业生态系统,竞合策略 ( 即既竞争又合作)将是它们重要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要 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竞合关系,一要善待对手,不要有意 无意刺激对方,更不要以击败对方为目标;二要善待伙 伴,从整个市场角度出发,对于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顾客, 寻求互惠合作的途径。在动态竞争的条件下,尤其在中小 企业与寡头企业的对话中,一定要避免一个认识的误区: 中小企业一心只想超越寡头;而寡头企业只想消灭中小企 业。这都是一种不正确的策略。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企业并购浪潮所导致的 市场集中度提高,使全球范围内市场结构的寡头特征表现 12L 社 公司
多点竞争与旅游企业竞争优势探讨
(0 3 04、20 )1 、谢 武 、陈 晓 剑 ( 04) 、 2 0 、2 0 0 5 2 3 20
不同地理 区域市场为 相同产 品展开 的竞争 ”…。陈
明哲 在 19 96年 提 出 多 点 竞 争 是 指 “ 业 在 多 个 地 企
域 、多个 产品进行竞争 的状 态 ,包括有进攻 \反击 和合作 等竞 争 表 现” ,国 内学 者 马浩 则在 2 0 06
基金项 目:上 海 师 范大 学文 科科 研 项 目 《 于外部 资源 整合 的旅 游企 业成 长路 径研 究》 基 ,项 目编号 :
B re ( 9 3 、陈 明哲 ( 96) Gmeo& W O a t 19 ) nt 19 、 i n O
( 9 9) 19 j Bu 、 a m&Kon (19 j i R ytn r 9 5) 、L & o so
( 04 J r e ( 0 8 等 则从 不 同 角度 对 此 20 ) 、G e v 20 )
进 行 了深 入 的 研 究 。
浅谈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浅谈对电⼦商务的认识浅谈对电⼦商务的认识 引导语:⼆⼗⼀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全球信息化⼤势所驱的影响下,信息服务业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引领我国的电⼦商务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浅谈对电⼦商务的认识,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浅谈对电⼦商务的认识篇1 ⼀、电⼦商务的定义 电⼦商务在不同的⼈和组织看来定义各不相同,他们根据⾃⾝的特点和需要对其进⾏定义。
其中,HP公司认为:电⼦商务是通过电⼦化⼿段来完成商业贸易活动的⼀种⽅式。
加拿⼤电⼦商务协会认为:电⼦商务是通过数字通讯进⾏商品和服务的买卖以及资⾦的转移,它还包括公司间和公司内利⽤电⼦邮件,电⼦数据交换,⽂件传输、传真、电视会议、远程计算机联⽹所能实现的全部功能(如:市场营销、⾦融结算、销售以及商务谈判)。
OECD的定义(EC—Electronic Commerce)认为:电⼦商务是发⽣在开放⽹络上的包括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电⼦商务⼯作组认为:电⼦商务是运⽤电⼦通讯作为⼿段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式⼈们可以对带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宣传、购买和结算。
美国(全球电⼦商务纲要)认为:电⼦商务是指通过Internet 进⾏的各项商务活动,包括⼴告、交易、⽀付、服务等活动,全球电⼦商务将涉及世界各国。
IBM(Electronic-Business)认为:电⼦商务是在Internet的⼴阔联系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的丰富资源相互结合的背景下,应运⽽⽣的⼀种在互联⽹上展开的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有⼴义和狭义之分。
美国权威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 B惠斯顿在《电⼦商务的前沿》中认为:⼴义地说,电⼦商务是⼀种现代商业⽅法。
这种⽅法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服务传递速度,满⾜政府组织、⼚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
通过了解以上不同⼈和组织对电⼦商务的定义,我国学者总结为:电⼦商务活动是企业利⽤⽹络信息技术和电⼦技术来从事的外部经营和营销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的外部环境。
服务金三角(Service Triangle)
服务金三角服务金三角(Service Triangle)目录1 服务金三角的含义2 服务金三角的内容关系3 服务金三角应用4 服务金三角的关键要素5 服务金三角的分析5.1 “服务金三角”与关键要素的联系5.2 三大关键要素与顾客之间的关系6 服务金三角案例分析6.1 案例一:网络书店E化服务行销金三角务模式分析[1]6.2 服务金三角和科技7 参考文献服务金三角的含义“服务金三角”来源于美国服务业管理的权威卡尔·艾伯修先生。
他是在总结了许多服务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由服务策略、服务系统、服务人员三个因素组成。
这三个因素都以顾客为中心,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个三角形。
“服务金三角”的观点认为:任何一个服务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保证顾客的满意,就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套完善的服务策略;一批能精心为顾客服务、具有良好素质的服务人员;一种既适合市场需要,又有严格管理的服务组织。
服务策略、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构成了以顾客为核心的三角形框架,即形成了“服务金三角”。
这一构图指出了服务企业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现在已成为服务业管理的基石。
通过服务金三角概念可知,除公司面对顾客所进行的营销策略外,由于员工在提供服务予其顾客时,无形中会流露出个人对公司与工作职务上的认同,表现为一种服务热诚,故员工其实也扮演着营销者的角色。
服务金三角的概念,就是组织——员工——顾客三者之间的内部营销、外部营销和互动营销互相整合。
服务金三角的内容关系内部营销内部营销指公司管理者透过主动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与能力来激励员工。
其主要的目标在确保员工具有以客为尊的服务态度以及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
互动营销互动营销是指第一线的服务人员,能够站在顾客的观点出发,将公司的服务提供给顾客的互动行为。
服务人员与顾客产生良好、友善、高质量的互动才是真正优良的服务。
外部营销外部营销指的是一般我们常听到的各种企业营销行为,例如进行各种营销研究、发掘市场上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确定目标市场、决定各项产品决策、通路决策、促销决策等。
我国乘用车市场动态竞争行为及强度实证研究
之 间的关 系 … 。运 用 田野研 究 法 的 动 态 竞 争 研 究 主要有 两项 , 一是 对 电脑 零 售业 企 业 竞 争行 动 的研 究 , 样本 包 括 2 5家 零 售 商 的反 击 行 动 ; 是 二 对 银行 业新产 品推 出行 动 的竞 争反 击 研 究 , 本 样
竞争性行动次数 , 探讨 了内在 市场竞 争规 律并提 出假设 。采用距 离分析 统计 法 , 过计 算 欧几 里得距 离 和 通
P a o 相关矩阵 , er n s 计算 了神龙公 司与各企业间竞争行为 的相似及 不相似 程度 , 将其 与竞争强度 联系 , 并 符合
所 提出的假设 , 即多市场接触程度越大 , 企业 间的竞争相似度 越小 , 竞争程度将逐 渐减弱 ; 在多市场接 触程度 较大的情况下 , 企业资源相似性的增加 , 企业 间的竞争相似度越小 , 竞争 强度将会 减弱 。
小, 即竞 争行 为 相 似度 应 该 相对 较 低 。笔者 提 出 下 列假设 : () 1 多市 场 接 触 程 度 越 大 , 业 间 的竞 争 相 企 似度越 小 , 争程度 将逐 渐减弱 。 竞 ( ) 多市 场 接 触 程 度 较 大 的情 况 下 , 2在 随着 企 业 资源相 似性 的增 加 , 业 间 的竞 争 相似 度 较 企
保 、 能 、 善 募捐 和 奥运 , 过分 析 对 比确认 相 节 慈 经
关 网站 , 统计 出 7家 企 业共 8类 的 7 3个 竞 争行 6
为, 如表 1所示 。
表 1 企 业竞 争 行 为 统 计 结 果
2 动态 竞 争 行 为 分 析
从 表 1的统计 数 据 可 以看 出 , 大公 司采 用 各 较 多 的行 为 是 重要 促销 ( 9 1 1个 ) 环保 行 为 (4 、 16
企业如何建立竞争情报系统【2024版】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21
资源理论
资源理论认为,一个公司的能力和资源决 定了它在成本和用户认可价值上的优势, 而这又影响了公司在利润和市场份额上 的表现。因此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利用某 些核心资源和能力,更好地将这些能力与 在行业中取胜所需的能力密切结合起来, 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和超过 市场平均水平的利润。
人员体系结构 组织体系系统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这样就形成了能力(Capability) 、市场(Market) 和时间(Time) 三维分析法,简称为CMT 三维 分析法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23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24
分析工具的选择-从预算的角度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25
分析工具的选择-从重要性的角度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26
常用分析工具简单介绍(环境)
政治及国家风险分析( Political and country risk analysis ) (宏观环 境)
PEST 分析
五种力量模型(Five forces model)(中观环境)
产业细分化( Industry segmentation)
产业情景分析( Industry scenarios)
竞争情报系统与企业竞争力
5
情报需求总体类型
1、战略决策和行动,包括战略计划和战略开发;
2、早期预警课题,包括竞争者的动机、技术上
的新发现和政府行为;
3、对你所处市场上的关键参与者的描述,包括 竞争者、客户、供应商、管制者和潜在的合作 伙伴。
预测竞争对手的响应:AMC三环透视法
预测竞争对手的响应:AMC三环透视法竞争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可能有利于己、而不利于对手的市场行动,必然会招致竞争者的响应或反击。
如何降低或延缓竞争对手的响应,如何在采取行动前预测各个对手的可能响应,或者,如何积极地洞察竞争者的市场行动以便采取适当的响应,不仅关系着某一个竞争行动的成败,更牵动着厂商间市场地位的变化。
本文将运用动态竞争观点(competitive dynamics perspective)中的AMC (awareness-motivation-capability, 察觉-动机-能力)三环透视法,来阐述厂商在竞争互动中,如何更有效地预测竞争者的行动与响应。
先看看最近热闹非凡的智能型手机厂商间的竞争互动情形。
以往,智能型手机并非行动通讯产业的主力产品,且几乎由RIM的黑莓机(Blackberry)独霸市场,直到2007年5月,台湾的宏达电子(HTC)推出阿福机(ELF)之后,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而2007年6月Apple第一代iPhone推出,且随即攻占到美国市场第二位,则急遽升高了厂商间的竞争压力,甚至带动了整个产业的重新洗牌。
即便如此,当时的市场参与者仍然不多,主要手机厂商Nokia、Sony Ericsson、Motorola、LG……等,虽亦有高阶产品,但并未把智能型手机市场当作主力。
2008年1月,Apple的执行长Steve Jobs正式宣布第三季将推出第二代iPhone。
这个宣告开启了手机厂商间一系列的竞争交战行为,纷纷以降价或推出新产品方式积极应战。
HTC于2008年5月6日率先推出触控式(touch)的钻石机(diamond),RIM亦于5月12日宣布推出Blackberry Bold来应战。
6月9日,Apple终于发表了第二代3G iPhone,超低的价格策略随即撼动了整个手机市场,不仅导致主要的智能型手机厂商股价大跌,更逼使原来的手机大厂(甚至非手机业者)竞逐投入这个战场。
讨论多市场竞争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意义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中国电信市场为例
技术 、 新产 品开发的速度加 快, 竞争手段 的现
代 化 等 因 素 的 影 响使 国 际 和 国 内 市 场 竞 争 与 反 应 ( 者 竞 争 互 动 ) 速 度 明显 加 快 . 国 或 的 .我 越 来越 多的企 业 管 理 者感 到 竞 争 环 境 越 来越
建 立 竞 争优 势和 削弱 对 手 的 竞 争优 势 。 2 竞 争 对 手 之 间 的 战 略 互 动 ( t tgc Sr ei a
Itr l n) 显 加 快 . 争 互 动 成 为 制 定 竞 nea i s明 co 竞 争 和 营销 战 略 的 决 定 因 素 3任 何 企业一 个先动 优势 都是暂 时的 ,
环境下我 国企业管理的 实际意 义与可能 出现
的 问题 。
题 这 里的参 予者的概念界 定即所谓 多竞争 对手参 予的 多市场—— 中国移 动、 中国联通 、 中国电信 与 中国网络 的小 灵通 业务 , 以及 替 代 品固网( 主要是 中国电信 、 中国网通 ) 也有 ; 两个竞争对手参 予的 多点接 触的 多市场—— 中 国移 动 、 国联 通 全 国 范 围 的 不 同地 域 市 中
的 竞 争 之 激 烈 是 有 目共 睹 的 , 映 出我 国 电 反 信 企 业 由 于 动 态 竞 争 的 特 点 已经 完 全 不 同 于 静 态 竞 争 , 动 态 奈 件 下 的 思 维 模 式 与 战 略 在
行 动 也 就将 发 生 巨 大 的 变化 因此 通 过 讨 论
移动通信市场各运 营商的竞争行 动与回应所 获得 的 因 果 关 系 ( 绩 效 ) 以 及 相 关 企 业 对 即 , 移 动 通 信 市 场 的 影 响 具 有 重要 意义 : 三 、 国 电信 市 场 的 多市 场 竞 争 研 究 中 中 国 电 信 市 场 在 多市 场 竞 争 环 境 中 , 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多点竞争协作战略缓和企业间竞争的过
程机制
多点竞争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竞争的机会,另一 方面增加了竞争战略的多样性。企业选择心照不宣 的多点竞争协作战略将缓和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 度,这种协作战略不是直接的合作,而是心照不宣 的暗中合作。它是企业多点竞争多次互动的结果, 是一种互动企业明白相互的动机和战略,有效地通 过信号传达意图,共同组织市场竞争以达到共赢和 促进行业稳定的战略。在实现这种心照不宣的协作 时,有两个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分别为企业与竞 争对手的熟悉程度和威慑力量的作用。企业对竞争 对手的熟悉程度是指在多点竞争下,企业对竞争对 手的目标、动机、能力、资源和行为的清楚认识的程 度,它是心照不宣合作的基础。当这种认识达到较高程 度时就称为熟悉。企业对竞争对手的威慑力量是企业 有效阻碍竞争对手展开损害自己利益的进攻行为的 能力。企业对进攻行为进行有效报复的能力以及使 对手产生损失可能性更大的能力是威慑的基础,威 慑 是 要 让 竞 争 对 手“ 知 难 而 退 ”, 阻 止 恶 性 对 抗 的 发 生或升级。在这里,信号的有效沟通和企业资源意 图的有效传达是威慑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4 ] 因 此,威慑是心照不宣的协作的保障机制。在多点竞 争中,由于多市场的接触和关联,企业间的熟悉程 度和威慑力量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发挥着更大的作 用,从而使企业选择心照不宣的协作战略。
先 形 成 对 竞 争 对 手 的 本 质( 包 括 其 目 标 、 战 略 、 能 力 、 资 源 、 形 象 、 历 史 、 承 诺 和 信 号 传 达 等 )进行假 定,基于这种假定后企业才会可能采取心照不宣的 合作或共谋的态度。
通过多市场接触而加强的企业间的熟悉,它使 企业认识到协作可以使各自的利益保持较高的水 平;企业间的威慑则使企业认识到协作可以避免进 攻后遭受的更大损失。正是因为多市场的接触增加 了企业间熟悉和威慑的程度,才能使这种协作达到 “ 心 照 不 宣 ”的 程 度 。
因此,在多点竞争中,多点市场接触将影响企 业在多个不同的地域产品市场的竞争强度,可以结 合图1 来分析这种缓和竞争强度的过程机制。图1 表 明:多点竞争可以使企业在多次互动中增加威慑的 能力和机会,提高彼此熟悉的程度,从而促使企业 选择心照不宣的协作战略,进而缓和竞争强度。
三、多点竞争协作战略缓和企业间竞争强度 的因素分析
32
南开相互依存性和关联性提高,往往就可 以从接触互动的经验和历史来认识对手,[ 4 ] 这可能 比一般地直接收集信息更为深入和有效。随着企业间 熟悉程度的提高,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彼此的竞争行 动特点和竞争者形象,这有利于产生竞争的稳定。
另一方面,多市场接触使企业共同学习和模仿 变得更加容易,[ 6 ] 一个企业在一个地域产品市场进 攻的战略极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运用在另一个地域产品 市场来对付自己。因此,企业间的熟悉程度提高。
1 . 势力范围的作用 企业在进行多点竞争时,由于企业各自的战略 定位和资源的不同,它们在各个市场上的地位是不 同 的 , 有 的 是 企 业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即 企 业 是 该 市 场 的 领导者),有的则是占据次要地位(追随者)。[ 1 ] 而正 是 这 种 地 位 的 差 异 , 导 致 了 企 业 在 不 同 市 场 的“ 势 力”也 是 不 同 的 , 这 就 产 生 了 势 力 范 围 问 题 。 在 存 在 多市场接触的竞争环境下,这种不对称的势力范围 反而导致了对称的反击能力。正如前文提出的甲和 乙企业,他们分别领导着A 和B 市场,为便于研究, 假设A 和B 市场没有较大的获利潜力差距。对于单独 的A 和B 市场而言,甲和乙企业的势力范围是有差异 的,例如在A 市场,甲是领导者,乙是追随者。但 是联合A 、B 市场来看,当乙企业在A 市场发动进攻 而甲在B 市场进行反击时,甲、乙就有了对称的反 击能力。此时,甲、乙企业都同样在彼此的主导市 场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两个企业最终将都尽 量避免竞争对抗的进一步升级和恶性循环的产生, 最终导致相互之间心照不宣的协作,那就是:只要 乙允许甲主导A 市场,那么甲就允许乙主导B 市场。 这 种“ 双 赢 ”的 状 态 将 缓 和 企 业 间 的 竞 争 强 度 。 若 没 有势力范围问题,两个企业就没有理由会达成这种 共谋,因为甲会集中力量在B 市场进行反击,迫使 乙在A 市场与甲合作,这样竞争将不断升级。 势力范围这个因素也是通过企业间熟悉和威慑 的过程机制而发生作用的,势力范围会提高企业的 威慑能力。 2. 资源相似性 资源相似性是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 形资源与竞争对手相类似的程度。一般认为,企业 的竞争优势源于其内部的、与对手相区别的、有价 值的资源和能力,[ 1 ]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企业资源 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较低的竞争优势差异,并 影响企业间的互动。一方面,若企业资源的相似性 低,那么拥有独特资源的企业会有强烈的为获得竞 争优势而发动进攻的倾向。同时,由于资源的不 同,则可能聚焦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这样企业与其 他企业共谋的动机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无法达到心 照不宣的程度。另一方面,拥有相似资源的企业倾 向于在市场上有类似的战略优点和缺点,因此更加 关注竞争对手的行动,更加能理解相互的战略和能
企业在多次多点竞争互动中增强彼此的熟悉程 度和建立更强的威慑力量,从而选择心照不宣的协 作,进而缓和企业间竞争强度,这是过程机制。实 际上,多点竞争中带来的多点市场接触和关联使企 业竞争中的一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 也影响着企业间竞争强度的缓和。这些因素包括三 个竞争因素,分别为势力范围、资源相似性、企业
2 . 多市场接触与企业对竞争对手的威慑 威慑是企业防御竞争对手进攻的重要战略之 一,威慑是要使竞争对手认识到采取进攻行动的预 期收益要比因此遭遇报复而带来的损失要小,即预 期收益比预期损失小。企业间多次的互动和接触可 以建立起企业作为竞争者的形象,有效沟通企业具 有 威 慑 价 值 的 资 源 和 意 图( 称 之 为 威 慑 力 量 )。[ 6 ] 因 为这种形象和威慑力量,发起进攻的竞争对手不得 不将现有的进攻行动与未来遭受的报复反击进行联 系 , 这 种 联 系 被 称 为“ 未 来 的 阴 影 ”。[ 7 ] 若 企 业 具 有 坚韧而执着地报复任何进攻的形象,具有严厉、快速 而有力的报复历史,并显示出具有较多的报复资源,那 么 竞 争 对 手 将 被 笼 罩 在 这“ 未 来 的 阴 影 ”之 下 , 企 业 对 竞争对手的威慑便发挥作用了。竞争对手在接受这 种信号传达后会采取谨慎的态度,以致阻止当前的 进攻行为。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趋于缓和。 在多点竞争中,这种威慑的力量会被放大。由 于在多个市场接触,一方面企业的威胁机会增多, 企 业 不 象 单 一 市 场 那 样 只 能 将“ 战 场 ”开 辟 在 唯 一 一 个市场,企业有更多反击的机会和选择。竞争对手 在一个市场上的获益可能会被企业在其它市场上遭 受的严厉反击而抵消,甚至总体上是损失的。另一 方面,企业的威慑力量也增大。多点竞争意味着企 业 可 以 在 多 个 市 场 进 行 反 击 , 因 此 反 击 的“ 威 力 ”比 单一市场大大增强,企业反击的能力也增强。这同 时就意味着竞争对手若遭受反击,它们的损失将比 单一市场更大。因此,相对于单个市场竞争环境, 多市场竞争使企业拥有更多反击进攻的区域和机 会,它可以从时间上和地域上延展企业的相互依赖 性 ,“ 未 来 的 阴 影 ”的 范 围 和 作 用 更 加 大 , 因 此 , 威 慑的作用也更大。 3 . 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熟悉和威慑对企业选择心 照不宣协作战略的联合作用 在动态竞争中,由于环境的动态化和竞争优势 的可保持性降低,企业在战略上越来越需要在某种 程度上依赖于竞争对手的行为,[ 3 ] 多点竞争中更是 这样。企业间竞争更多的是一种博弈,要达到均衡 ( 纳 什 均 衡 )需 要 企 业 间 彼 此 作 出 行 动 假 定 , 从 而 制 定自己的战略。[ 8 ] 企业间的熟悉和威慑虽然是影响 竞争强度的两个过程,但是它们都要在多次互动,
战略管理
降低竞争强度的多点竞争协作战略
○ 蓝海林 黄嫚丽
摘要 多点竞争下企业的互动更加复杂,企业间的 竞争强度在企业选择不同的竞争战略时会有不同的结果。 本文从研究多点竞争的企业互动角度,提出一种能够降 低竞争强度的心照不宣的协作战略,并进一步分析多点 竞争协作战略缓和企业间竞争强度的机制和因素。
关键词 企业战略;竞争互动;多点竞争
试举一个例子,甲、乙两个企业在A 、B 两个市 场上的竞争,甲和乙企业分别领导着价格敏感的A 和B 市场,若乙在A 市场发动降价,则甲在这种多点竞争 下 可 以 在 B 市 场 进 行 反 击 降 价( 而 不 是 直 接 在 A 市 场 ), 这 样 最 后 的 结 果 很 可 能 是 双 方 都 放 弃 降 价( 因 为 这 样 对 双 方 都 有 好 处 ), 恢 复 到 原 有 的 价 格 水 平 , 这时甲、乙两企业的竞争趋于缓和。[ 3 ]
一、 前言
多点竞争是指企业在多个地域产品市场进行竞 争的状态,包括有进攻、反击和合作等竞争表现。[ 1 ] 当 企 业 拥 有 多 个“ 点 ”参 与 竞 争 时 , 它 所 处 的 竞 争 环 境 与单一市场的环境是有很大差别的,企业与其竞争 对手的接触程度和关联性大大增加。一些传统的理 论认为,企业之间因为多次的互动会使竞争不断升 级并且激化,竞争强度增加。[ 2 ] 这些观点认为,企 业进行多点竞争时仍然采取与单一市场同样的竞争 战略,即在每一个市场上都与竞争对手展开正面的 进攻或反击。实际上,有许多企业也正是采取了这 样的多点竞争战略,例如我国家电行业的价格竞 争,一轮一轮正面的价格战不断升级,使企业间竞 争强度加剧,导致了整个行业受损。那么,是否有 一种多点竞争战略可以缓和市场竞争强度,使企业 竞 争 达 到“ 共 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