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备考之相似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附答案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似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10,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C于点D,E,连接DE和DB,过点E作EF⊥AB,垂足为F,交BD于点P.
(1)求证:AD=DE;
(2)若CE=2,求线段CD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DPE的面积.
【答案】(1)解:∵AB是⊙O的直径,
∴∠ADB=90°,即BD⊥AC
∵AB=BC,
∴△ABD≌CBD
∴∠ABD=∠CBD
在⊙O中,AD与DE分别是∠ABD与∠CBD所对的弦
∴AD=DE;
(2)解:∵四边形ABED内接于⊙O,∴∠CED=∠CAB,
∵∠C=∠C,∴△CED∽△CAB,∴,
∵AB=BC=10,CE=2,D是AC的中点,
∴CD= ;
(3)解:延长EF交⊙O于M,
在Rt△ABD中,AD= ,AB=10,
∴BD=3 ,
∵EM⊥AB,AB是⊙O的直径,
∴,
∴∠BEP=∠EDB,
∴△BPE∽△BED,
∴,
∴BP= ,
∴DP=BD-BP= ,
∴S△DPE:S△BPE=DP:BP=13:32,
∵S△BCD= × ×3 =15,S△BDE:S△BCD=BE:BC=4:5,
∴S△BDE=12,
∴S△DPE= .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AB是⊙O的直径得出∠ADB=9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证得∠CED=∠CAB,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出△CED∽△CAB,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建立关于CD的方程,即可求出CD的长。
(3)延长EF交⊙O于M,在Rt△AB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证明△BPE∽△BE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P的长,然后根据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边之比,再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分别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且OA=1,OB=3,顶点为D,对称轴交x轴于点Q.
(1)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点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一点,以点P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直线CD相切,求点P的坐标;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DCM∽△BQC?如果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
∴
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对应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解:如图,
设直线CD切⊙P于点E.连结PE、PA,作点.
由得对称轴为直线x=1,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为等腰三角形.
设
∴
在中,
∴
∴
整理,得
解得,
∴点P的坐标为或
(3)解:存在点M,使得∽.
如图,连结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2)可知,
∴
∴分两种情况.
当时,
∴,解得.
∴
∴
当时,
∴,解得
∴
∴
综上,点M的坐标为或
【解析】【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由(1)中的解析式易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D(1,4),点C(0,3),由题意可设点P(1,m),计算易得△D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P为等腰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PED和APQ中,用勾股定理可将PE、PA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根据PA=PE可列方程求解;
(3)由△DCM∽△BQC所得比例式分两种情况:或,根据所得比例式即可
求解。
3.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O的直径,AC和BD相交于点E,且DC2=CE·CA.
(1)求证:BC=CD;
(2)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P,若PB=OB,CD=,求⊙O的半径.
【答案】(1)证明:∵DC2=CE·CA,
∴,
∵∠DCE=∠ACD,
∴△CDE~△CAD,
∴∠CDE=∠CAD,
又∵∠CBD=∠CAD,
∴∠CDE=∠CBD,
∴CD=CB.
(2)解:连结OC(如图),设⊙O的半径为r,
由(1)知CD=CB,
∴弧CD=弧CB,
∴∠CDB=∠CBD=∠CAB=∠CAD=∠BAD,∠BOC=2∠CAB,
∴∠BOC=∠BAD,
∴OC∥AD,
∴,
∵PB=OB,
∴PB=OB=OA=r,PO=2r,
∴=2,
∵CD=2,
∴PC=4,PD=PC+CD=6,
又∵∠PCB=∠CDB+∠CBD,∠PAD=∠PACB+∠CAD,
∴∠PCB=∠PAD,
∵∠CPB=∠APD,
∴△PCB~△PAD,
∴,
即,
解得:r=4.
即⊙O的半径为4.
【解析】【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边对应成比例及夹角相等可得△CDE~△CAD,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
∠CDE=∠CB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证.
(2)连结OC,设⊙O的半径为r,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BOC=∠BAD,由平行线的判定得OC∥AD,根据平行线所截线段成比例可得=2,从而求得PC、PD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PCB~△PAD,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求得半径.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AB>CD,AD=AB+CD.
(1)利用尺规作∠A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连接A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①证明:AE⊥DE;
②若CD=2,AB=4,点M,N分别是AE,AB上的动点,求BM+MN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