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至现代的养老思想及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晚清至现代的养老思想及制度
养 老
一、晚清至民国 二、民国至新中国成立 三、新中国至改革开放 四、改革开放至今
一、晚清至民国
晚清至民国养老思想转变
代表性新思想
清朝养老制度
• 官员亲老的养老保障制度
移亲就养 分俸养亲 终养制度
• 一般百姓的养老保障
倡导尊重老人的社会氛围 给予老人一定的物质补助 免除老人及家丁的赋役 强制性律法——严惩弃亲 孤老的养老——养济院、普济堂
康有为
• 康有为构想通过公养、公教 公恤等慈善公益机构可以达 到他所想要的大同之世:人 到老年,还可以进入养老院 恤贫院,安享晚年,接受公 恤。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一 些先进中国人在以西方慈善 事业为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 养老观。
张謇
张謇认为,慈善同实业、教育都是通向 共和的途径。辛亥年间,张謇得知比年 耶教会在上海设立安老院,觉得颇有孔 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美意,于是亲 自前往参观,看到该院养有男女老人共 有一百七十余人,深受启发,1912年, 他在自己60岁生日宴会上面对满座宾客 宣布:他决定出资在本地修建养老院。 由此可见,西方人的慈善赈济活动已经 对有觉悟的中国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响。
Fra Baidu bibliotek中山
• 孙中山在线西方各种流派的慈善观 的基础上,从“养民济民”的民生 论出发,提出了颇具新意的“安老 怀少”的思想,是老者有所养,壮 者有其营,有着有所教。他还从制 度上对安老事业做出了具体设计: 年老者五十岁以后可由国家给予养 老金。孙中山的养老思想虽带有浓 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作为一种制 度设计,对国民政府的社会管理产 生过一定影响。
晚清至民国养老思想转变 社会福利思想受到西方影响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 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 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会救济中的 国家责任观念,提倡“救人救彻”。
香港沙田安老院
上海安老院
代表性新思想
洪仁玕
• 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在《资政 新篇》中提到,一个真正的近代 化国家,除了建立起近代工业、 农业、交通、金融以外,还应该 有完善的社会慈善事业,使老有 所养,幼有所教,鳏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依。洪仁玕在中国慈善 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具有近代 意义的社会慈善思想。
郭嵩焘
•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得以走 出国门的机会,远涉重洋来到异邦 • 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tāo) 在 参观英国伦敦的慈善机构以后,在 他的日记中写道:“此间善堂繁多 应接不暇,新闻报善堂为管理新闻 报者,或老病不能自给,敛费以善 之也。” • 国人的所见所闻加快了中国传统慈 善思想向近代转化的步伐。
西方慈善思想对中国养老的影响
西方近代慈善思想对中国慈善养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会慈善敬老事业在华的活 动、西学书报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及中国人在海外的所见所闻。
教会的慈善活动
• 外国教会在华兴办的慈善机构,是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最直 接的一个途径。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的深入,一些传教士或教会 在通商口岸及内地兴办了安老院、孤老院等慈善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