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为了规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防止过度治疗以及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结合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为依据,以ACS 疾病为主的胸痛中心建设为基础,促进以胸痛症状为单位的临床路径诊疗行为规化。特制定胸痛中心建设推进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一)成立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胸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为配合我院胸痛中心认证和管理,促进各部门、科室间协调,优化诊疗流程,成立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朱夫(负责胸痛中心全面工作)
副组长:
鹏程(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日常具体工作)
贺春金(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市场拓展及宣传报道工作)贡浩凌(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护理工作)
丁旭辉(协助组长负责胸痛中心财务管理工作)
毛镇伟(负责胸痛中心临床各科室协调工作)
组员:
高燕(负责胸痛中心护理管理具体工作)
国辉(负责胸痛中心心血管科具体工作)
王鹏(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具体工作)
邵秋萍(负责胸痛中心急诊科具体工作)
锁成(负责胸痛中心胸外科具体工作)
王剑(负责胸痛中心呼吸科具体工作)
王胜军(负责胸痛中心检验诊断工作)
汪健飞(负责胸痛中心心脏超声诊断工作)
王亚非(负责胸痛中心影像诊断工作)
剑锋(负责胸痛中心心电诊断工作)
秘书:
大鹏(具体负责胸痛中心日常事务协调工作)(二)制定胸痛中心相关制度(附件1)
1.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
2.胸痛中心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
3.胸痛中心培训制度
4.胸痛中心一键启动和值班制度
5.急诊绿色通道规定
6.入院管理制度
7.转院、转诊制度
8.胸痛中心时间管理制度
9.胸痛中心辅助检查紧急联系规定
10.胸痛中心协作医院合作和转诊制度
11.胸痛中心导管室使用规定
二、院外与院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
1.无成本形式
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目前已有70余名群成员)。利用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以及院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培训等多种途径,增加微信群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主动加入该微信群,实现心电图及患者相关资料通过图片形式上传,由相关专科医生给出诊治建议。(已配备专用手机,班班交接)
2.物联网形式
(1)与急救中心120签署胸痛中心合作协议。建立了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利用市急救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120救护车远程实时传输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指标及心电图至我院急诊中心,便于指导院前急救用药及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国有成熟的“扁鹊飞救系统”,能够实现基层医院、市急救中心、胸痛中心之间的实时无缝连接。但成本在300—400万元左右。
3.合作协议形式
(1)利用康复医疗集团平台,与集团其它医疗机构及社区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已与二院签订合作协议)(2)通过客服部与集团外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3)与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开展辖区居民健康筛查,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确定居民相关疾病的风险。
三、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
(一)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设置醒目的胸痛中心或急诊的入口指引或标志,注明急救。
2.在门诊大厅、普通门诊或其它所有通往急诊科的入口设立醒目的路牌。
3.从急诊科有地面标示线指引到导管室,以方便不熟悉的人能从急诊科快速到达导管室。
(二)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1.急诊科应设置急诊分诊区、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EICU)、胸痛留观室等功能区域,上述功能区应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设施(例如心电图机、氧气、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以及急救药品)。
2.通往急诊科的入口或停车场等处应设置应急或标识急救,以便紧急呼救。
3.急诊分诊区应易于识别且靠近抢救区,方便步行患者进入时发现。配备足够的轮椅和担架车,方便进入急诊入口的患者使用。
4.分诊区有标准的胸痛分诊流程图,指引分诊护士在初步评估后将患者分流到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胸痛留观室或直接送
入导管室。
四、急诊胸痛患者的规诊治
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后早期进行病因的初步判断以及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胸痛患者的识别尤为重要。
1.制订急性胸痛诊疗流程,指引首诊对胸痛的原因做出快速甄别。(附件2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图)
其中有几个重要时间点:
(1)建立床旁快速检验手段,首次医疗接触后20分钟完成肌钙蛋白、D-二聚体、BNP的快速检测。
(2)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由急诊医师初步解读。
(3)急诊医师初步判断为ACS的患者,心血管科医师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或通过远程12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进行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按照规流程及时救治,缩短患者再灌注时间。(附件4STEMI救治流程图)
(4)初步诊断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应在30分钟进行主动脉或肺动脉CTA检查。
(5)临床初步评估急性胸痛病因难以确定的高危患者,应在60分钟进行“胸痛三联CT扫描”(即同时完成冠状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的CTA扫描)
2.制订急性胸痛分诊流程,指引分诊护士在进行分诊初步评估时快速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识别出来并尽快送进急诊抢
救室(附件3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
五、培训与教育
对胸痛中心的运作原则、要求、体系和各项流程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和培训,使胸痛中心所涉及到的各有关部门、人员在全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各部门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性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
(一)院培训教育
1.针对医师的培训。
2.针对急诊分诊护士及胸痛相关疾病科室护士的培训。
3.医院全员培训。有关胸痛症状和体征、心脏病早期发作时紧急救治、遇到急性胸痛患者后应遵循的流程培训。
(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
对市急救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
责之一。
1.制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常规等培训资料。
2.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制订针对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
策略和流程图,包括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