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

合集下载

乳腺癌合并骨髓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乳腺癌合并骨髓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腋 窝可触及肿 大淋 巴结 , 最 大 者直径 2 c m, 质 硬 。 入 院 诊断 : 骨髓 转 移 性 低分 化 腺 癌, 乳 腺 来 源 可 能 。 于 2 0 l 6 — 0 1 — 1 4 行左 -  ̄ L f J o e 块穿 刺 活检 , 病 理 示 浸 润 性 导 管 癌
7 O ×1 0 。I 。较化 疗前 骨髓 功能 好转 , 第 3个周 期 始 增 加 紫杉醇 剂量 至标 准剂量 。8个周 期化 疗 后 骨髓 功 能 基本恢 复正 常 , 且肿块明显缩小 , 卫 星结 节 灶 消 失 ( 图2 B ) 。共 1 2个 周期 。考 虑患者 为 晚期 , 未予 手 术 , 目前给 予他 莫 昔 芬 ( 上 海 复 旦 复华 药 业 有 限公 司 , 批 号: H3 1 0 2 1 5 4 5 ) 2 O mg , 口服 , 1次/ d , 联 合醋 酸 戈 舍瑞 林 ( As t r a Z e n e c a UK I i mi t e d ,批 号 :H2 0 1 6 0 2 6 O)
块。 直径达 7 c m, 患 者 因恐惧 而拒 绝 手 术 。2 O 1 1 - 0 1 — 2 0 1 5 0 5 , 4年 期 间 未 予 诊 疗 。 2 0 1 5 - 0 5患 者 发 现 原 肿 块下方 出现一核桃 大小肿块 , 伴破溃 , 于 2 O 1 5 ~ 0 9 2 3
李 文, 等
乳 腺 癌 合 并 骨髓 转 移一 例 并 文 献 复 习
《 短篇报道/ 论著l
乳 腺 癌 合并 骨髓 转 移 一 例 并 文 献 复 习
李 文 邱 树 升 胡玮 王猛 李 良
滨州 医学院 附属 淄博 市 中心 医院两腺 外科 , 山东 淄博 2 5 5 0 0 0

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病例一则

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病例一则

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病例一则发表者:刘胜骨组织是癌症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仅次于肝和肺,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几乎每一种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骨,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最为常见。

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中,大约有65%-80%的患者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顽固性疼痛, 并可进行性加重;还可引起躯体活动功能障碍或病理性骨折、截瘫等,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治疗也相当棘手。

西医主要采取手术、放、化疗、内照射治疗、骨吸收抑制剂、内分泌等治疗, 近期有一定疗效, 但是副作用大, 远期疗效不佳, 因此常常需要以中药为主的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对那些体质状况差, 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放、化疗的患者, 则应采用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中医有“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认为由于肾气不足, 则骨无所养, 易为寒湿毒邪侵袭, 痰浊蕴阻骨骼, 积聚日久, 以致瘀血凝滞, 络道阻塞, 聚而成形, 发为骨瘤。

对于骨转移癌的治疗, 中医多以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为治则, 初起宜散寒止痛, 和营行瘀, 解毒化痰;后期则宜补肾散结, 行瘀通络; 若寒凝而肾虚, 督脉失养者, 宜养血益气, 温通督脉, 补骨生髓。

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在于既可抗癌, 又可止痛, 并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或者减轻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可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下面以一例近期在此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为例:患者女,35岁,右侧乳腺癌手术后3年余。

ECT提示:骨盆多处代谢异常,考虑肿瘤骨转移。

MRI:骨盆多发骨质破坏。

CA-125、CA-153偏高。

初次就诊时患者自觉:双侧腰骶部疼痛,少腹部及心下隐痛,嗳气泛酸,经来痛经,经色暗,未服止痛片,咽中干痒不适。

苔薄白腻,质瘀紫,脉濡细。

治拟调气血,补肝肾,温通止痛。

方拟乳腺术后方加减治疗。

15例疾病进展迅速的乳腺癌骨转移\内脏转移的解救治疗后的思考

15例疾病进展迅速的乳腺癌骨转移\内脏转移的解救治疗后的思考

15例疾病进展迅速的乳腺癌骨转移\内脏转移的解救治疗后的思考关键词疾病进展迅速乳腺癌多发转移解救治疗对15例疾病进展迅速的,指术后1年内出现多发转移引起患者急症的解救性治疗,以给患者带来无痛苦生存期及临终关怀为目的,对于原发乳腺癌进行塞选,对于疾病进展迅速1年内出现迅速转移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早期足量、足疗程以及合理方案的选择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尽量延长患者的无痛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了。

资料与方法2005~2010年疾病进展迅速的乳腺癌患者15例,进行分组,其中骨转移引起高钙血症4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胸水3例,脑转移2例,多发转移疼痛处理2例,进行综合因素分析后进行治疗,患者预后凶险,治疗效果均欠佳。

但正确的治疗,正确方式的选择,对有限生存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骨转移引起高钙血症的处理:正常血清总钙值的正常范围2.0~2.7mmol/L,血钙值超过2.75mmol/L即可诊断为高钙血症,多发骨转移的患者,肿瘤细胞导致骨质破坏、骨质释放使血钙增高。

治疗上以补液、进行水化,利尿(呋塞米20~80mg),限制钙的重吸收,双磷酸盐类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及降低血钙的有效药物。

评估患者水化状态保持尿量2000ml,患者身体综合素质提高,参考第1次治疗方案,可以考虑再次化疗;疾病进展较慢、支持内分泌治疗的、仅仅是骨及皮肤软组织转移的,可以考虑内分泌治疗来长期控制症状。

高钙血症症状缓解时间约1周左右,单发骨转移中位生存时间34个月,并发其他脏器转移预后欠佳,经系统治疗,2个患者生存年限均有所提高,但患者仍死于多发转移[1]。

肺转移引起胸水的处理:如患者综合体力评分允许可以参考患者第1次化疗药物,给予患者相对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随着癌细胞杀伤的持续、胸腔积液引流的患者积液会越来越少。

对于顽固积液可以多次抽吸或胸腔引流管持续的负压吸引排除的体液100~200ml时可以进行硬化治疗,硬化治疗药物可以考虑化疗药物,也可考虑生物制剂。

乳腺癌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

乳腺癌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

乳腺癌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
林晓燕;胡赟宏;崔嵘嵘;左小明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2011(38)4
【摘要】0引言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成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我院于2009年5月收治1
例原发性乳腺癌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女,74岁。

因"右胸疼痛1月余"就诊。

初为隐痛后逐渐加重。

无发热,无咳嗽咳痰。

体检:
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皮肤、
【总页数】2页(P485-486)
【关键词】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
【作者】林晓燕;胡赟宏;崔嵘嵘;左小明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44;R733.3
【相关文献】
1.单纯乳腺癌与乳腺癌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杨海波; 高晋南;
宋宛芝
2.乳腺癌合并恶性肺结节:乳腺癌肺转移?还是乳腺和肺双原发癌? [J], 沈松杰; 韩
志军; 于双妮; 宋兰; 朱庆莉; 孙强
3.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J], 黄兴琴
4.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J], 黄兴琴
5.自拟乳腺癌一号方治疗三阴乳腺癌术后合并化疗后患者临床观察 [J], 杨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

尽管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但乳腺癌的骨转移依然是患者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乳腺癌骨转移指恶性乳腺肿瘤细胞侵入骨组织,并在骨髓中生长扩散的转移过程。

乳腺癌骨转移是乳腺癌晚期的表现之一,也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大约70%到80%的乳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骨转移迹象。

这种转移可导致骨骼破坏和疼痛,并且会引起骨折、高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转移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相关因素。

乳腺癌细胞通过淋巴道或血液循环进入骨髓腔,随后绑定到骨表面的骨母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增殖因子和骨吸收因子等,影响骨代谢平衡,导致骨骼破坏和肿瘤细胞的扩散。

此外,乳腺癌患者的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乳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内分泌治疗是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首选。

通过抑制体内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化疗和放疗主要用于无法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来减轻疼痛和控制病情。

靶向治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手段,针对乳腺癌细胞中的特定靶点进行干预,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策略在乳腺癌骨转移的管理中显示出了潜在的临床前景。

例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等,都在各个方面对抗乳腺癌骨转移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对于缓解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身体不适感,并提供心理支持。

总之,乳腺癌骨转移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乳腺癌广泛转移1例

乳腺癌广泛转移1例

乳腺癌广泛转移1例
蔡林;张建中;何焱玲;朱铁君
【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卷),期】2002(31)12
【摘要】患者女性,70岁。

因左乳单纯癌于1993年10月15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进行了放疗、化疗。

2000年12月枕部发现结节,且皮疹逐渐增多。

经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为“乳腺癌皮肤转移”。

内脏CT示:内脏多发转移。

全身骨扫描示:骨转移。

【总页数】2页(P795-796)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转移;诊断;治疗
【作者】蔡林;张建中;何焱玲;朱铁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广泛骨转移~(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J], 张涛;高辉;张伶;程朋;魏东
2.外周静脉血循环肿瘤细胞在Ⅳ期乳腺癌寡转移与广泛转移中检测的临床价值 [J], 李艳;陶苏玉;崔彩霞;王效静;闵生萍;李多杰
3.1例晚期乳腺癌术后广泛转移的临终关怀和护理 [J], 田志禾
4.晚期乳腺癌伴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1例 [J], 叶俊;郑维
5.1例广泛转移乳腺癌腹腔积液病人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J], 骆晓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作者:李博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06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73病历资料患者,女,57岁,主因“右侧乳腺癌术后10个月,左肺上叶切除术后8个月,左侧下肢间断性疼痛2个月”入院。

患者于2010年11月在天津肿瘤医院确诊为“右侧乳腺癌”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回报IDCⅡ级,PⅢa期ALNM:4/16,IHC:ER-,PR-,HER2(++),FISH(+),(因经济原因拒绝靶向治疗)术后给予患者AT(盐酸吡柔吡星70mg,紫杉醇脂质体240mg)6次,化疗后给予患者放射治疗:常规:2Gy/f,40~50Gy/4~5w。

其中患者入院时并发肺部肿瘤,经多科会诊,考虑原发肿瘤,在乳腺癌术后,即第2次化疗后患者状况较好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式:左肺上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左肺上叶巨大纤维腺瘤,低度恶性。

患者近2个月以来自觉双侧下肢疼痛以左侧下肢为重,夜间因疼痛不能正常入睡,口干症状1个月且日益加重。

无食欲,饮食差,夜尿增多。

坐位保持时间约2个小时,不能正常行走。

入院后各项试验室检查提示:血钙4.15mmol/L,血钾2.25mmol/L,肝肾功能:ALT 46U/L、AST 63U/L(其中碱性磷酸酶171U/L),肌酐116μmol/L,尿酸669μmol/L,CEA548ng/ml,CA-153 143U/ml,ECT:双侧前肋、左侧股骨上段、高位颈椎、胸椎、腰椎、放射浓聚影,多发骨代谢浓聚,符合骨转移瘤影像学改变。

胸部CT:左肺部分切除术,右乳癌术后改变,心包少量积液、肝内多发占位考虑多发转移瘤。

胸腰椎体骨质破坏,转移瘤。

盆腔MRA:扫描野腰椎、骶骨、双侧髂骨、髋骨、坐骨、耻骨、股骨上段多发异常信号,转移瘤。

提示患者多发肝转移、多发骨转移、高钙危象、低钾血症。

Ⅲ期乳腺癌区域化疗后手术近期肝转移1例

Ⅲ期乳腺癌区域化疗后手术近期肝转移1例

Ⅲ期乳腺癌区域化疗后手术近期肝转移1例
李智;卢毅卓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3(007)002
【摘要】@@ 1病历资料rn患者,女性,32岁.发现左乳腺肿物、迅速增大半年伴乳头溃烂.查体: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房明显肿大,皮肤暗红色,可见一梨形大小肿物位于乳头下方,牵拉乳头内陷,乳头表面溃烂,并溢血水;乳晕周围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呈"桔皮样".
【总页数】1页(P111-111)
【作者】李智;卢毅卓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厦大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厦门361005;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高龄结直肠癌肝转移Ⅰ期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J], 涂玉亮;梁平
2.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化疗后乳腺癌肝转移1例 [J], 杨春雪;朱成梅;袁沙沙;程文
3.超声造影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化疗后乳腺癌肝转移1例 [J], 杨春雪;朱成梅;袁沙沙;程文;
4.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王峥;陈洪志;董济民;马小斌;林帅;康华峰
5.手术前后血浆VEGF升高对预测CEA升高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近期肝转移的意义 [J], 文武魁;洪文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多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乳腺癌多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乳腺癌多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乳腺癌病情严重的患者常会出现多发转移的症状,如同时出现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等。

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表示,乳腺癌多发转移说明患者健康状况恶化,病情严重,乳腺癌多发转移的治疗应充分根据患者体质予以积极的对症治疗,争取获得患者最大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下面我们就乳腺癌多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做一介绍。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症状临床常见的症状表现是骨痛,主要是由于肿瘤相关因子释放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多,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肿瘤分泌前列腺素、乳酸、肿瘤坏死因子等疼痛递质及侵犯骨膜、神经、轻组织等。

因此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首先应缓解患者骨痛症状,可采用一些止痛药物治疗进行止痛。

针对乳腺癌骨转移症状临床常施行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放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尽可能控制破骨细胞的产生和溶骨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破坏,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全面抑制肿瘤细胞继续复发转移,提高机体自主抗癌免疫能力,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症状较严重,因为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癌细胞进入大脑,压迫神经中枢,如果不做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只有6周左右;如果单纯采用全脑放射和资料,也只能达到6个月左右。

因此对于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应谨慎选择治疗方法,避免对脑造成过度损伤,加重患者病情。

目前对于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是采取手术切除后辅以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联合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提高脑转移患者生存率。

乳腺癌肺转移的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可出现纵膈转移,出现银牙、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和食道气管的压迫症状,偶尔肿瘤引起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

乳腺癌肺转移因转移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当转移早发生在肺间质,早期为孤立性的结节时常无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如果转移灶位于支气管内膜时,咳嗽症状明显,还可能发生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如果出现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可见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紫给和胸痛,并可有肺呼吸音减弱。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合并肝癌破裂出血1例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合并肝癌破裂出血1例

2021年2月第28卷第3期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合并肝癌破裂出血1例周罗瑜1 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农民。

既往有“右侧乳腺癌”手术史7余年,发现骨转移2余年,未进一步治疗;有“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8余年,长期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发现肝硬化3余年,门诊口服中药治疗。

本次因“右腹痛9小时”于2019年8月28日入院。

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侧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较剧。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9/54mmHg,神志清,精神软。

急性病容,痛苦啰貌,巩膜轻度黄染。

两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音。

心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右侧腹部压痛,有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

双下肢轻度水肿。

入院诊断为腹痛待查:肝癌破裂出血?阑尾炎?胆囊炎?乳腺癌术后骨转移;肝硬化、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因患者腹痛明显,即刻予完善全腹部CT检查示肝硬化,右肝占位并破裂出血考虑;腹盆腔积液;食道胃底静脉曲张。

肝胆外科医师会诊后建议请介入科会诊是否有介入止血指征,介入科医师会诊后建议继续内科保守治疗。

床旁B超下诊断性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治疗上予病危通知,心电监护,禁食,绝对卧床,吸氧,输注红细胞,生长抑素、注射用氨甲环酸止血,注射用泮托拉唑抑酸护胃,复方氨基酸营养结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查血常规:粒细胞分类数0.86,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112×109/L。

肿瘤全套:甲胎蛋白127.4ng/mL,铁蛋白558.6ng/mL,糖类抗原12545.3U/mL。

输血全套:乙肝表面抗原60.6IU/mL,乙肝核心抗体5.57S/CO。

B超:肝硬化,肝实性占位,脾肿大,脾侧脾静脉迂曲增宽,腹盆腔积液。

复查肿瘤全套示甲胎蛋白连续四周进行性上升,最高值2731.6ng/mL,临床诊断:肝癌破裂出血,乳腺癌术后骨转移,肝硬化,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1个月后复查全腹部CT:肝硬化,右肝肿瘤;肝周少量积液。

乳腺癌多发性颅骨转移1例

乳腺癌多发性颅骨转移1例

个包块 , 院后检查发现全身多处转移 。乳腺癌患者 骨转移 入 多发 , 但颅骨转移 少见 , 该患 者出现多发骨 转移 : 骨、 胸 上胸
椎、 右肋 骨 及 颅 骨 , 颅 骨 为 多发 结 节 样 转移 , 块 穿 刺 细胞 且 包 学 检 查 示 : 移 性 腺 癌 , 属 罕见 。 转 实
0 8m × .c 三 个 类 圆 形 肿块 形 肿 块 , 出 头 皮 表 面 质硬 , .c 10 m 突
固定 ; 左顶部有约 1O m X15 m,. c . c . c . c 2 0m X15 m两个类 圆
形 肿 块 , 颞 部 有 约 12 m X1 6m,. c . c 两 个 类 左 . c .c 2 0 m X1 8m 圆形 肿 块 , 枕部 有 约 10 m X15 m,. c 左 .c .c 12 m×16 m,. .c 2 0× 18m数 个 大 小 不 等 的包 块 , 硬 , 定 , 压 痛 。 双 侧 瞳 孔 .c 质 固 有
p oyi l kmi[ ] acr19 7 :15— 10 hct u e a J .C ne ,93,22 5 2 6 . ce
( 编校 : 姝 ) 何
[2 肖音 , 1] 黎纬 明, 邹萍.F A L 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4 7例
临床观察 [] 临床血液学杂志,09 2 ( 1 : 2 54 J. 20 , 1 ) 5 — 9 . 2 9

2 8・ 23
MODERN 0NC0LOGY . v 2 0. No . 01 VOI 8. .1 NO.1 1
[ 1 Y vzS Pya , i l e a.D —F A eie o e 1 ] au , adsS Ds t 1IA e U, L G r m nf t g rh

介绍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原因

介绍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原因

介绍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原因1. 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骨骼、肺部和肝脏。

其中,乳腺癌的肝转移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原因,希望能为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2. 乳腺癌的基本信息乳腺癌是一种由乳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内分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故常常被忽视,导致肿瘤在患者体内长期滋生。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凹陷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3. 乳腺癌的转移机制乳腺癌的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散布到远处器官的过程。

乳腺癌的转移机制很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细胞自身的特性和环境因素等。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到其他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

4. 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原因乳腺癌发生肝转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4.1 血行转移乳腺癌的肝转移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在乳腺癌发生肝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会从原发肿瘤通过血液进入到肝脏,形成转移灶。

肝脏是一个高灌注的器官,血液流动较快,这为乳腺癌的肝转移提供了可行性。

4.2 淋巴转移乳腺癌的转移也可以通过淋巴系统实现。

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免疫系统,同时也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通路之一。

淋巴转移到肝脏的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系统的介入进入肝脏,形成转移灶。

4.3 乳腺癌特性乳腺癌细胞的特性是导致其多发肝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腺癌细胞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浸润性,可以穿过血管壁或淋巴管壁进入到肝脏,形成转移灶。

4.4 肝脏的生理特点肝脏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功能,使得它成为多种肿瘤的好转移器官。

肝脏的血液灌注量丰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容易地达到肝脏。

同时,肝脏具有发生转移的适宜环境,包括适合细胞生长的营养条件和适宜肿瘤细胞扎根的微环境。

5. 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临床表现乳腺癌多发肝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肝脏功能受损相关,包括肝功能异常、乏力、黄疸、腹水等。

以面神经损伤为临床表现的乳腺癌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以面神经损伤为临床表现的乳腺癌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赵增虎 , 范青建 , 宁

[ 关键 词 】 乳 腺 肿 瘤 ; 瘤转 移 ; 肿 面神 经 损 伤
[ 中国 图 书 资料 分 类 号 ] R 3 . [ 献标 志码 ] B 7 79 文
恶 性肿瘤 发生 血行 转移 有 3 途经 : 体 循 环 : 出 条 ① 易
现肺 、 四肢 骨转 移 ; 椎静 脉 系统 : ② 易发生脑 、 椎体 骨 转移 ; ③ 门脉系统 : 常出现肝 转移 。乳腺 癌晚期 多经椎 静脉及 体
2 9. 2
( 收稿 时间 : 1 一 —1 修 回时 间 : 1- — ) 2 1 81 0 O 2 1 91 0 0 7
瞒例 报 告 一 以面 神 经 损 伤 为 临床 表 现 的 乳 腺 癌 术 后 多 发 骨 转 移 一 例

肺部 C T示 : 肺 转移 癌 。余 检 查 正 常 。诊 断 : 腺 癌 术 双 乳 后多发 骨转 移 。入院后 给予 唑味 膦酸钠 4 m , 脉滴 注 , g静 每月 1次 , 给 予 包 括 垂 体 的颅 底 三 维 适 形 调 强 放 疗 并 6 y 3 放 疗后 左侧 面 瘫 症 状 明显 减 轻 , 侧 面 部 疼 0 G / 0F, 左 痛缓解 , 目前正 在给予 长春 瑞滨 十卡培他 滨 的方 案化疗 。
解放 军 医 药 杂 志 ( 《 北 国防 医药 》 0 1年 1 原 华 )2 1 2月 第 2 3卷 第 6期
・1 9・
醉方式 的选择 。我 院对直径 < . a 0 5 m且不带 蒂的声带
方便 , 时间短 , 织损伤轻 , 组 安全有效 , 不易 复发 , 且 可 适用于任何声带 息 肉。尤其 是对 于较大 、 广基 息 肉可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左上臂骨骼肌转移1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左上臂骨骼肌转移1例

f o r i n d i v i d u a l p r e d i c t i o no fv a s c u l a r i n v a s i o ni n p r i m a r y br e a s t c a n c e r J 敭E u r JR a d i o l 2019 110 630G38敭 15 ㊀M OR IN MU G I K U R AS T A K A S AWAC e t a l 敭P e r i t u m o r a l a p p a r e n td i f f u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 sf o r p r e d i c t i o no f l y m p h o v a s c u l a r i n v a s i o n i nc l i n i c a l l y n o d e Gn e ga t i v ei n v a s i v eb r e a s tc a n c e r J 敭E u rR ad i o l 2016 26 2331G339敭[第一作者]付雪(1993 ),女,湖北宜城人,在读硕士,医师.E Gm a i l :x u e e e 07@163.c o m [收稿日期]2020G07G21㊀㊀[修回日期]2020G09G27L e f t u p pe r a r ms k e l e t a lm u s c l em e t a s t a s i sf r o mb r e a s t i n v a s i v e d u c t a l c a r c i n o m a :C a s e r e po r t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左上臂骨骼肌转移1例付㊀雪,周㊀军(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北宜昌㊀443003)㊀㊀[K e y w o r d s ]㊀c a r c i n o m a ,d u c t a l ,b r e a s t ;n e o p l a s m m e t a s t a s i s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㊀㊀[关键词]㊀癌,导管,乳腺;肿瘤转移;超声检查㊀㊀D O I :10 13929/j.i s s n 1003G3289 2020 11 010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 737 9;R 445 1㊀[文献标识码]㊀B ㊀㊀[文章编号]㊀1003G3289(2020)11G1642G01图1㊀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骨骼肌转移㊀A.二维超声声像图;B .C D F I ;C .病理图(H E ,ˑ100)㊀㊀患者女,50岁,因 发现左上臂包块1月余 就诊.5年前因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接受全麻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接受T A C ㊁T A 方案化学治疗及左侧胸壁+左侧锁骨上区放射治疗;之后先后出现双侧锁骨上淋巴结㊁左侧胸膜等部位转移,共接受3次化学治疗及局部放射治疗.查体:左上肢活动及感觉未见异常.左侧上臂中段内侧触及4c mˑ3c m 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轻度压痛,局部皮肤无红㊁肿㊁热及痛或麻木感.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1 40n g /m l ,糖类抗原15335 60U /m l .超声:左上肢中段内侧肌层见3 42c mˑ2 73c m 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整,边界欠清,内见多个强光斑(图1A );C D F I :团块内及周边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图1B ),其内并见左侧肱动脉及肱静脉穿行;诊断:左上肢中段内侧肌层内占位性病变.行超声引导下左上肢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光镜下于纤维组织中见灶状异型上皮细胞巢,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增粗,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图1C );免疫组织化学:E R (-),P R (-),C Ge r b B G2(+++),K i G67(50%+),G A T A 3(+),C a l p o n i n (-);病理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左上臂骨骼肌转移.讨论㊀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具有明显转移倾向,通常累及骨骼㊁肝㊁肺及脑,骨骼肌转移较少见,转移至骨骼肌多表现为局部痛性肿块.本例乳腺癌左上臂骨骼肌转移灶无明显疼痛,按压时稍有痛感,超声表现为肌层内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伴钙化,其内及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鉴别诊断:①横纹肌肉瘤,多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内部及周边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内部动脉血流阻力指数ȡ0 75;②肌肉内脓肿,肌层中常可见类圆形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团块壁增厚毛糙,团块内部可见液性暗区及中等回声的细小光点;③肌病,肌肉回声多增强,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肌无力或肌肉萎缩.本病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2461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年第36卷第11期㊀C h i nJM e d I m a g i n g Te c h n o l ,2020,V o l 36,N o 11。

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2020年4月第8期病例报道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黄兴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38【摘要】本文对我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的总结,以便为临床治疗、护理该病患者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737.9; 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8-0215-02乳腺癌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结构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美国,且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尤其是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需引起临床高度关注[1]。

本文研究中,该例乳腺癌患者并发了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为源自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2]。

针对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较为少见。

因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例,对其治疗与护理予以综合分析,以供临床参考、借鉴,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右侧乳腺癌术后8年,全身多处骨痛不适2月余,确诊多发性骨髓瘤1月余。

于2019年10月21日收入血液科。

主诉:右侧乳腺癌术后8年,确诊多发性骨髓瘤1月余。

现病史:患者因“发现右乳包块1周余”于2011年10月08日入住乳腺外科,排除禁忌后,于2011年10月12日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经6疗程化疗,其后规律用药,并于乳腺外科定期复诊,未诉特殊异常。

2019年7月,患者出现活动后多处骨痛不适,以双侧髋部、肋骨疼痛明显,休息后减轻,无畏寒、发热、胸闷、心悸、心前区压榨感、活动障碍等,患者未重视及治疗,其后症状仍反复发作,于2019年8月5日于我院疼痛科就诊。

既往史:平素体健,此前确诊为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已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无糖尿病、脑梗塞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此前行左髌骨手术、子功能全切术、胆囊切除术,无其他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肺肝转移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肺肝转移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肺肝转移1例
史清华;陈锐深;谭开基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4(26)3
【摘要】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术后复发及肺、肝、骨和脑转移仍多见.现将笔者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肺、肝1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26-26)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复发;肿瘤转移;软坚散结;化疗
【作者】史清华;陈锐深;谭开基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法对防止中晚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J], 洪芦鱼
2.中西医结合法对防止中晚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J], 洪纪工
3.甲下黑色素瘤术后8年复发伴肝、肺转移一例 [J], 张颖;谢晓华;陈雯
4.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52例 [J], 吴冠宇;罗永忠;杨婷;肖高明
5.指甲下黑色素瘤术后复发伴肝肺转移1例报告 [J], 张颖;谢晓华;陈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9例乳腺癌并肝转移诊治体会

39例乳腺癌并肝转移诊治体会

39例乳腺癌并肝转移诊治体会闵卫利;王西京;刘小旭;康华锋;代志军;薛兴欢;管海涛;张淑群;赵阳【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4(022)007【摘要】目的:总结乳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3年8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乳腺癌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详细资料.结果:本文对39例乳腺癌并肝转移患者进行分析,随访3年余,生存27例,死亡12例,均死于肿瘤进展,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为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MSR)为17个月,诊治过程中肿瘤反反复复,呈难治、多药耐药倾向.结论:乳腺癌并肝转移预后差,治疗棘手,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对于HER-2阳性患者,赫塞汀靶向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疗效较好的患者,维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积极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总页数】3页(P1592-1594)【作者】闵卫利;王西京;刘小旭;康华锋;代志军;薛兴欢;管海涛;张淑群;赵阳【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陕西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 [J], 李博艳2.B超弹性成像监测下应用吉西他滨耐药乳腺癌细胞4T1构建裸鼠乳腺癌肝转移模型 [J], 叶志东;黄迪;黄宇;张强;麦振豪;赵俐;古维立3.1例原发性肝癌胰腺转移误诊为胰腺肿瘤肝转移病例的诊治体会 [J], 陈焱;冉崇福;陈理国;刘冬生;黄飞4.乳腺癌术后肝转移15例诊治体会 [J], 陈道宝;杨红健5.CAF方案加健脾益气舒肝止痛中药治疗乳腺癌肝转移临床观察 [J], 王志月;李安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陆晓峰;苏磊;王雪晨【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5(28)6【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with bone and cervical metastasi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a case of bilateral breast cancer with bone and cervical metastasis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 patient was a 52-year-old female,admitted for the right breast mass, which had been found more than one month before. Breast ultrasound showed substantial occupying lesions of bilateral breasts. The pathologic results of bilateral breast mass indicated all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ECT of the whole body bone scanning showed systemic multiple bone metastases. B ultrasound in gynecology showed cervical hypoechoic occupying lesion. After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e performed operations of bilateral breast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and cervical neoplasm electrotomy.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lateral breast tumors were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pathological staging was IV( T1b ,N3 ,M1 ) . The result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CK, S100, Mummaglobin and GCDFP-15 were positive, Ki67 was about 3% positive,ER was about 40% positive,PR was about 20% positive,while CerbB2 was negative. Then, thepatient accepted the postoperative systemic treatment,such as chemother-apy, and endocrine therapy. The patient was checked every three months with a stable condition, and continued endocrine therapy. Conclusion The bone metastasis from breast cancer is a common condition,while th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to the neck of uterus is rare. The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目的:探讨双侧乳腺癌伴骨及宫颈转移的临床诊治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
病历资料
患者,女,57岁,主因“右侧乳腺癌术后10个月,左肺上叶切除术后8个月,左侧下肢间断性疼痛2个月”入院。

患者于2010
年11月在天津肿瘤医院确诊为“右侧乳腺癌”后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回报idcⅱ级,pⅲa期alnm:4/16,ihc:er-,pr-,her2(++),fish(+),(因经济原因拒绝靶向治疗)术后给予患者at(盐酸吡柔吡星70mg,紫杉醇脂质体240mg)6次,化疗后给予患者放射治疗:常规:2gy/f,40~50gy/4~5w。

其中患者入院时并发肺部肿瘤,经多科会诊,考虑原发肿瘤,在乳腺癌术后,即第2次化疗后患者状况较好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式:左肺上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左肺上叶巨大纤维腺瘤,低度恶性。

患者近2个月以来自觉双侧下肢疼痛以左侧下肢为重,夜间因疼痛不能正常入睡,口干症状1个月且日益加重。

无食欲,饮食差,夜尿增多。

坐位保持时间约2个小时,不能正常行走。

入院后各项试验室检查提示:血钙4.15mmol/l,血钾2.25mmol/l,肝肾功能:alt 46u/l、ast 63u/l(其中碱性磷酸酶171u/l),肌酐116μmol/l,尿酸669μmol/l,cea 548ng/ml,ca-153 143u/ml,ect:双侧前肋、左侧股骨上段、高位颈椎、胸椎、腰椎、放射浓聚影,多发骨代谢浓聚,符合骨转移瘤影像学改变。

胸部ct:左肺部分切除术,右乳癌术后改变,心包少量积液、肝内多发占位考虑多发转移瘤。

胸腰椎体骨质破坏,转移瘤。

盆腔mra:扫描野腰椎、骶骨、双侧髂
骨、髋骨、坐骨、耻骨、股骨上段多发异常信号,转移瘤。

提示患者多发肝转移、多发骨转移、高钙危象、低钾血症。

家族史:弟弟肝癌去世、姥姥胰腺癌。

因条件有限(brca1,brca2)未测定。

既往史: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治疗:①高钙血症解救治疗:补液、补充充分的水分恢复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球对钙的重吸收,补充水分,争取每天尿量达3~4l。

同时注意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碱化利尿、争取患者每天尿量3~4l同时补钾,因患者低钾,所以暂不给予患者速尿[1],当钾补上来后给予速尿40~80mg,促进钙的排出。

②以饮食上注意限制钙的摄入,避免补充维生素d及含高钙的食物摄取[2]。

③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给予双磷酸盐类药物(给药时患者血肌酐水平偏高,充分水化,保持尿量)。

恶性肿瘤骨转移相关的高钙血症,更适合首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双磷酸盐类控制高钙血症,中度及中度以上的高钙血症即应开始用双磷酸盐类的药物,用药期间充分评估患者的水化状态,保持尿量2l。

治疗后血钙下降,1周后趋于稳定。

患者口干症状缓解。

④补钾4~8g/日,同行关注血钾浓度,血钾浓度上升到正常后给予患者速尿。

1周后血钙
2.42mmol/l,血钾
3.58mmol/l,血磷0.52mmol/l,肝功能alt及ast趋于稳定,降至正常。

碱性磷酸酶继续升高。

肾功能:肌酐99μmol/l,尿素正常。

尿酸正常。

⑤抗癌治疗:因患者身体状况较差,综合体力评分小于三级,耐受静脉化疗风险较大,建议患者靶向治疗再次拒绝,给予患者口服希罗达1000mg/m2,2次/日,
饭后半小时后口服,用药10天后患者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再次测癌标:cea 917ng/ml,ca-153 261.4u/ml,肝功能:alt 92u/l、ast 126u/l(其中碱性磷酸酶363u/l),血象:三系偏低,血小板减低到83×109/l暂停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目前患者疾病继续进展,预后凶险。

讨论
对于患者蒽环类联合紫杉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乳腺癌nccn指南没有进一步建议,可考虑继续给予靶向治疗联合希罗达,如果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用什么细胞毒性药物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有效率都很低[3]。

对于多发骨转移患者,如果有效生存期大于3个月,可以考虑3~4周1次双磷酸盐类治疗,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类的患者同时嘱患者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骨痛及高钙血症可以缓解,同时双磷酸盐类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间接具有抗癌的作用[4]。

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尤其有内脏转移危象的患者可以在次考虑行之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但患者状况较差,综合体力评分下降,预期治疗不能给予患者带来生存益处,化疗药物怎么选,用什么类的细胞毒性药物,都是医物人员该考虑的问题。

姑息治疗无疑是患者最终的治疗方式,细胞毒性药物的副作用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复发转移的患者尤其是1年内即复发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身体的耐受能力很低,过激的治疗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对于her2(+++)的患者如果早期应用过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复发
后仍可应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但因其费用昂贵,基层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

如果her2(+++)原发乳腺癌早期应用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将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癌痛的治疗问题:按国际who建立并推行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患者止痛药物。

发扬医务工作者人道主义精神,减少癌症转移带来的痛苦。

临终关怀: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癌症患者无痛苦的死去,是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不放弃任何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直到他因不可逆的身体及各脏器的衰竭为止。

参考文献
1 姚和瑞.伍俊妍的乳腺癌的内科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09:280-300.
2 孙燕,马军,王杰军,等.的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
诊疗专家共识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5-30.
3 沈镇宙,江泽飞,宋三泰,等.2011年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1:45-55.
4 林本耀,李金峰,王天峰,欧阳涛.乳腺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