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期中语文(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期中考试卷
第一部分(25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怅(w ǎ
ng ) ②(j ùn) 工 ③(zh ù) 藏 ④忘(q u è)
2.下面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他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①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生命在诞生、成长、繁延、死亡,新陈待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
② 学问是寸积珠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阵的。
3(10分) ①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② 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 ③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 》) ⑤关关雎鸠, 。
, 君子好逑。
(《关雎》) 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蒹葭》) ⑦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陈涉世家》) ⑧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4.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特点。
(2分)
材料一:长沙大约在3月10日入春,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开始春天,而内蒙古五原,春天的脚步则要到4月20日左右。
材料二: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始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
(5分)
1)《宫廷游戏》中,小人国的皇帝为“我”展示了他们国内的哪几种表演?(每一种表演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之一是“要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他们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5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选段文字,完成6-10题。
(1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4 [ ] [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比至.陈(《陈涉世家》) 吴广以为然.
(《陈涉世家》) 复行数.十步 来此绝.
境 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与朱元思书》)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天下唱(《陈涉世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 ,文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成语,请你说说它的意思。
(2分)
9.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乐土”,而在小说《社戏》中鲁迅又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片“乐土”——平桥村,请你说说这两片“乐土”有何相似之处?作者在两片“乐土”中寄寓的情感又有着怎样的不同?(3分)
10.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分) 读下面《我的叔叔于勒》片断,完成11—14题。
(10分)
片断一: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微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问,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片断二:
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片断三: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
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11.上面三个片断中,都有对于勒的描写,比较它们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于勒以前是流氓,是败家子,但从上面片断对于勒的描写中,你有没有对于勒性格的新的发现呢?请举例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于勒、闰土和孔乙己在经济上都是“穷光蛋”,但造成他们贫穷的原因是不同的,请分别说出造成他们贫穷的根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当我看到又老又穷的于勒时,心里发出了呐喊,“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亲叔叔。
”请续写这一心理活动,将我对父母行为的疑惑、不满写出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学问和智慧》选段,完成15—16题。
(5分)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
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
这就是英文中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
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
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
这就是英文中所谓“晦涩的书”(dun book)。
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
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
“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
“鞭辟入里”、“豁然开朗”,都不是容易的事。
若是像讽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
15.语段中作者认为“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
(2分)
著书的智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的智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认为“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
请举一本你看过的“有智慧的书”(写出书名)
...,说说它是怎样启发你的心灵、开辟你的思想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千灯照我回家》选段,完成17-22题。
(17分)
千灯照我回家
车前子
那天,我到千灯镇①,站在镇口桥头,忽然有惊奇!江南小镇我见得多了,想不到还会有惊奇。
千灯镇的气息,不一样。
打个比方吧,江南小镇如果说它是戏剧演员,那么大多是
花旦。
气息古穆一点的也无非为青衣;而千灯,却宛如老生,还是麒派老生,咬字有力,喷口苍劲:“湛湛青天不可欺……”我顿时觉得千灯壮美。
有英雄气,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尽管此刻天空是灰白的,要在我头顶酝酿一场初夏之雨。
我让同行的人先走,我于桥头看了一会儿水,只见河面开阔,河水很湍急的样子,对岸的粉墙投影水中.河水带着它们融动、漾动,漾动、融动,又带着它们向前,似乎是连成一大片一大片的耀眼白帆。
我好久没见白帆了。
我的视线随即升起,越过黛瓦,不妨说成甲板吧。
就见到那座塔——后来我知道它叫秦峰塔,是千灯的“镇标”。
但秦峰塔在我看来。
更像一根桅杆,日月星辰,若在左右。
于是千灯有动感.光影化风,白帆变烛火。
时间的长廊中逶迤摇红。
这时,已经由不得我认为不认为千灯壮美了,它一扫我一路上的胸中闷气,这几天欲雨不雨。
空气仿佛阁楼窄小,燕子把它深紫色的蘸水钢笔戳在了尘封的墨水瓶里。
记忆倒能脱颖而出……
如梦似幻地我看到两只燕子从对岸人家的窗口飞出。
我也好久没见到燕子了。
说起来我与千灯的缘分不浅.而那天,却是我第一次来千灯。
千灯是我的祖籍。
看着朋友们在前面长廊里等我.我就下了桥。
长廊里的风刚烈,毕竟夏天了,刚烈之中也就婀娜。
这和千灯差不多。
我在前面说过,千灯是壮美的,壮美者,刚烈也。
千灯也是婀娜的。
在千灯的小巷里走走,这种感觉会越来越生动。
千灯的丰富性在这里,刚烈如顾炎武与气节是千灯结出的果;婀娜如顾坚和昆曲是千灯开出的花,千灯这一棵大树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因为根深叶茂,自然花红果大。
花婀娜,果刚烈,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一班人马在小巷里走走,我忽然又惊奇了。
现在的江南小镇作为旅游景点风花雪月是风花雪月,但它的缺点也已逐步暴露,过度的旅游开发抹煞了镇上人的日常生活。
一个古镇,如果仅仅只给旅游者提供旅游景点,而不能让旅游者触摸到镇上人的呼吸、行为、梦想。
最后旅游者终究会发现原来是在一个大布景前面玩啊,会厌倦的。
但为什么这样的一些古镇还有如此多的游客呢?原因多方面,一言以蔽之,可这都是眼前利益啊!我想江南古镇是有未来感的,不能在当代这样急功近利!如果把江南古镇的人文环境破坏掉了,就再也不能可持续发展了。
我惊奇的正是我在千灯看到了千灯人的日常生活。
这让我感动。
一个老人从井里打上来一桶水,轻轻倒进盆里.给玩泥巴的小孩——是他的孙子吧。
他一边给他孙子洗手洗脸,一边笑着骂着,然后把那一盆脏水端到离水井远远的下水道旁,慢慢地灌了下去。
这就是镇上人的修养,他们决不会大大咧咧把脏水倒在井边,更不会唏哩哗啦地随便朝路上一泼。
也就在那个井边,另一个镇上人淘米,安静得像只停了的挂钟。
我此刻回忆起来,甚至都忘了这个淘米的镇上人的性别。
一个阿婆在自已门里剥蚕豆,看见我们走过,望我们一眼,随即又沉浸在她的家务事里了。
我的感动也在此吧。
我们在镇上旅游,镇上人在做自己的家务,这真是行云在天,流水在地;这真是白帆在粉墙上,斗笠和长凳在屋檐下。
我们走过南大街,昆曲创始者之一顾坚的纪念馆就在这里,前几年我撰写电视艺术片《水天堂》的时候,专写了一集《昆曲:如梦月色背影》,现在我抄出一段,作为我对顾坚的敬意:……背影尽管渐行渐远,但并没有消失/ 渐行渐远的背影,也会有猛一回眸的时刻吧/ 回眸一笑,昆剧是流水中的一片月色……
我想即使白天走在南大街上.也是能感到那一片月色的。
一班人马东走西走,我们全没有旅游路线,在江南小镇旅游,游得越没有章法就越入化境。
我不知道怎么地就来到秦峰塔塔前,风铃叮铃叮铃,和两棵曾经沧海的老银杏树的树叶声色叠印,而风铃声更像是走在桥上的历史老人,走过了香花桥、凝薰桥、蒋泾桥、昊家
桥……
下雨了。
一班人马又聚一起了,到得顾炎武故居,我见到庭院里的老树,心一下踏实
.....。
踏实了,就像见到家谱一样。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范仲淹赞严光,我不妨拿来一颂。
雨是越来越大了。
我辈之雨,无限遐想:
千灯照我回家。
(选自《青年文学》2007年第09期) 注:①千灯镇:江南历史文化名镇,是昆曲的发源地,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诞生地,是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
17.作者在文章开头用什么手法写了对千灯镇的第一印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8.文章两处写到了“惊奇”,请分别指出两处“惊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2分)
(1)忽然有惊奇:
(2)忽然又惊奇了:
19.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表现千灯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的? 千灯镇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什么?(3分)
20.作者为什么说“到得顾炎武故居,我见到庭院里的老树,心一下踏实”?结合全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紧紧围绕千灯镇的历史文化来展开,以“千灯照我回家”为题,便于统摄全文,抒发感情。
B.作者认为千灯小镇过度的旅游开发抹煞了镇上人的日常生活,人们的急功近利把古镇的人文环境破坏掉了。
C.“千灯”表面看是一个镇名,是作者的祖籍,但深层看却喻指中华民族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
D.“千灯照我回家”一语双关,表面看是作者借一次旅游回到了祖籍,深层看却是作者在灿烂民族文化的招引下穿过长长的历史隧道找回了自己的根,从而表现出民族
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作者对此的深深依恋。
22.作为苏州人,你对江南古镇被当作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有怎样的看法?请说出你的看法,并具体说说理由。
(3分)
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时空广阔,心灵悠远,让我们相约人生,相约自然:约同伴、约亲朋、约名家、约凡人、约山水、约四季……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在温暖的情意中,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让我们用心相约。
请以“我和______________有个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⑨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九上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怅惘、竣工、贮藏、忘却
2.衍、代、铢、政
3.略
4.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5.⑴一种是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的绳技表演,另一种是在与地面平行的或高或低的横杆上跳来爬去的棍技表演;
(2)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使表达的思想更加简练,还可以使驻外大使尽管完全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
6.A、E
7、(略)
8.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
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9.两片“乐土”相似之处: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社会平等和谐,人民生活和平安宁。
(1分)。
桃花源寄托了作者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平桥村寄托了作者对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优美的农村风光、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2分)
10.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1.(一)远看,这是在无意中看到的外貌,在情节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近看,这是在父母的惶恐中进一步证实是于勒时,“我”也是怀着好奇心跟着仔细去看叔叔的;
(三)特写,这是在父母躲避痛骂亲叔叔时,“我”仔细看了叔叔,充满了对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和不满。
(每点1分,或答到写法区别的给1分,分析原因基本正确的给2分)
12.穷苦艰辛,认真专注。
(1分)举例(1分)。
13.于勒贫穷是因为“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后来在美洲遭遇变故沦落为穷水手,“我”父母又六亲不认不肯周济他;闰土贫穷是因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所造成的;孔乙己的贫穷是他身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和引诱,以及他自身的好喝懒做所造成的。
言之有理即给分
14.疑惑1分,不满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15.“著书的智慧”是指要使所著的书不但有知识,而且思想敏锐,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读书的智慧”是指善于选择,能融会贯通,不但获得新知识,更能有所发现。
16.书名1分;围绕“启发你的心灵、开辟你的思想”具体阐述的2分。
17.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1分)写到了千灯镇的古朴、壮美,有英雄气,突出千灯镇的独特气韵,为下文写千灯镇的历史文化做铺垫。
(2分)18.(1)是因为作者第一次来到千灯镇,为千灯镇的古朴、壮美,有英雄气而惊奇;(2)是因为作者看到千灯镇的人们在面对现代旅游对历史文化冲击时,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本色和心态而惊奇。
(每点1分)
19.(1)自然景观:河桥、粉墙、秦峰塔组成的古朴村落,历经沧海的老银杏树、石板桥。
人文景观:顾坚纪念馆,顾炎武的故居,婀娜的昆曲,人们的日常生活。
(每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2)千灯镇的历史文化特点:刚烈、壮美、有英雄气;婀娜、古朴、有历史感。
(1分)
20.参考:千灯镇特有的古朴、壮美、英雄气一扫我一路上的胸中闷气,小镇上人们安静悠闲的日常生活令我感动,让我像见到家谱一样,让我感觉回到了家;在顾炎武故居,作者更是在灿烂文化的招引下穿过长长的历史隧道找回了自己的根,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内心安宁了。
(3分)
21.B(3分)
22.言之有理,理由充分即给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