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说课稿(附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说课稿(附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二)》。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我们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波。

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总会第一时间提出来,又加上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能够小组合作中进行摸找描说拼等活动,较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四、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并且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辨别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

但是,对于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特征和关系,他们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的活动和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些图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能够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图形的更多特点和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讲述的是认识图形(二)。

本教材在数学上的要点为通过学习图形的边、角和数量来更好地认识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依据角的数量确定图形的种类。

3.能够认识图形的基本元素。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边和角,确定图形的种类。

2.能够计算图形的边长和周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2.依据角的数量确定图形的种类。

2.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基本元素。

2.通过观察图形的边和角,确定图形的种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工具,如黑板、彩笔等。

2.教师应提前备好课件及教学资料。

3.教师应提前熟悉教材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课的教学基础是图形的介绍,故在导入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图形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以及图形的分类方式。

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图形的基本知识。

导入环节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提问:1.图形的基本定义是什么?2.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图形。

3.图形的分类方式有哪些?2. 教学内容及方法2.1 认识图形本节课程主要讲解的是图形的分类方式。

在介绍之前,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图形的基本元素,如顶点、边、角等。

然后,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画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在介绍每一种图形时,顺带讲解该图形的特点和内涵。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边和角,来区分不同种类的图形。

2.2 计算图形的边长和周长除了区分图形的种类,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图形的边长和周长,从而正确地计算图形的面积。

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计算图形边长和周长,以及计算图形面积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及方法。

3. 总结环节在课程结束时,结合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1 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1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识别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感知和认识平面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一些平面图形的特点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平面图形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平面图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认识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图形,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建立表象感悟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结合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其核心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它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几何思维水平——直观化水平,即按照外观从整体来识别图形。

对应空间观念的四个方面,其主要体现在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

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聚焦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图形的直观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材将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

聚焦图形的认识起始于一年级,重在从整体上直观感知几何图形,后续还会分单元逐一研究每一个图形。

这一阶段的学习将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刻画图形、培养兴趣、积累经验。

此阶段建立图形的直观表象是关键,它既是进阶培养的需要,也是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

那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呢?细致分析教材,我发现人教版教材是借助立体。

图形引出平面图形,随后借助分类活动认识图形、初步感悟图形的特征。

最后借助几种拼板的活动加深认识。

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都是在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感悟图形间的各种关系。

在感悟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图形的表象,也就是说学生头脑中这些关系清晰了,表象也就清晰了,空间观念的种子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生根发芽了。

在对比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北师大版、京版与人教版教材单元编排思路基本一致,也都突出了对图形间关系的感悟。

同时我还发现北师大版和人教版还从。

运动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图形。

对于图形的认识本身就有静、动两个维度,我想如果能在感悟关系的同时,从这两个维度设计活动,一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建立图形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积累经验,让学习可持续。

我的这些思考该如何落实呢?为此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研。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谢谢指导!
•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研究,结合低年级 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 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 你打算怎样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 呢?有什么困难呢?

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多处运用 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具有实用价值 的数学活动去吸引学生,力求呈现给学 生的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 一个发现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数 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 交流与合作、探索与研究。我在教学中 给学生一把在知识海洋里行舟的浆,让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 在交流中获得个性的张扬。
李颜颜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流程 四、说板书设计 五、说学习评价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 趣的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的内容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 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使 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和交流能力长方形ຫໍສະໝຸດ 正方形三角形圆
猜一猜
我要找的物体的 面都是长方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有 两个面都是圆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人教版

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人教版一、教材解读1.1 教材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学•适用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单元名称:认识平面图形•课时名称:第一课时1.2 教材内容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包括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概念。

学生通过认识这些基本概念,了解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材目标•能够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和分类;•能够认识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并学会绘制这些图形;•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构成和应用。

二、教学流程2.1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学会绘制基本图形,并了解图形的应用。

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平面图形,如何识别这些图形等。

2.2.2 讲解环节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依次介绍线段、直线、射线、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概念和分类。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基本概念。

2.2.3 练习环节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绘制基本图形。

如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绘制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2.2.4 拓展环节最后,教师可以在生动形象的有趣场景中,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学生课堂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通过学生绘制出的图形,判断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或者通过学生的课堂回答,了解学生在理解课程方面的情况。

三、教学资源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可以准备教学卡片、数字积木、线段尺等教学工具,准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学生前期的观察和了解,学生们对图形的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特征。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些图形。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和交流,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说课稿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

在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学生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这不仅是研究特征、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五种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这五种图形,而教学难点则是体会“面”在“体”上。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研
究新知。

同时,我还将融合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研究方法,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五个环节,首先创设情境,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和激发研究兴趣。

经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方法,如绘画、印刷、折叠等等。

我希望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课程结束前,我会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向他们的父母介绍这些新朋友,以巩固新知识。

同时,我会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以突出重点,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堂课我采用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二、介绍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在学生回忆了已学过的知识后,我将引入本课的重点——平面图形。

通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图形,并强调它们是从立体图形演变而来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操作体验,体会“面在体上”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后,我将通过操作体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面在体上”的概念。

我会准备一些模型,让学生观察、摸索、比较,体会“面在体上”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归纳,加深记忆在学生完成操作体验后,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的方式来总结每种图形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记忆。

五)拓展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我将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四、说研究评价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口头询问、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将突出图形的形状、名称和特点,并通过颜色和形状的搭配,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每种图形的特点。

同时,我还会在板书上留下一些空白,鼓励学生在课后补充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今天我们要认识几位新朋友,但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想知道他们的名字、长相等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接下来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根据新课标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研究新知的理念,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在第一个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出几种图形。

然后我问学生: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我提出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___、___、白队、粉队、黄队。

同时,我让学生尝试回答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叫做平面图形。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3篇)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3篇)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3篇)1.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并学习基本的二维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这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通过学习本课时内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图形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感知到生活中各种图形的特征,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对图形的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各种图形。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和总结各种图形的特征。

4.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图形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物和模型,发现和总结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模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面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四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具体形象的层面,对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并正确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定义。

3.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学具,亲自动手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图形的特点。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学习。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第1课时 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第1课时 说课稿

说课稿模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说课稿《认识图形》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以及设计特点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材中首先呈现了三个小朋友利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并感受平面图形与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之后教材以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图形进行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准确区分;最后教材利用“做一做”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后续知识:本单元是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材还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例如,例1的用积木画出平面图形,第3页“做一做”第2题的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既渗透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又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这些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小,因此对活动的引导和学具的有效利用教师要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平行四边形生活中的原型不太好找,要提前准备好相应教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小学一年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认识图形[1]〕
1、《认识图形》说课稿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
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

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
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

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P>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

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
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