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精加工学习策略
简述学习策略之精细加工策略
简述学习策略之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简言之,精细加工就是对知识的加工,帮助记忆。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老师帮助大家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举例加深运用,从而更好进行备考。
(1)记忆术。
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加工技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比较流行的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法、视觉想象等。
①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
这种技术在古代不用讲稿的讲演中曾被广泛应用,而且沿用至今。
在古罗马国家的统治者往往将演讲稿的内容节点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便于演讲时记忆。
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先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再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最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位置记忆法对于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②缩略词法,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或字母,然后形成一个缩写词或者一个句子,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
比如利用二十四节气熟记各个节气。
③谐音联想法。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这种方法被称为谐音联想法。
在记忆历史年代和常数时,使用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比如像马克思的生日当时是这样记的:马克思一巴(18)掌一巴(18)掌打的资本家呜呜(55)只哭。
这就既形象又快捷地记住马克思的生日是1818年5月5日。
④视觉想象。
视觉想象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
如前述位置记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想象法,利用了心理表象。
而且想象越奇特、合理,加工就越深入、越细致,记忆就越牢固。
在记忆时,可以使用夸张、动态、奇异的手段进行想象。
例如,可以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等。
对精细加工策略的理解
对精细加工策略的理解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的特点是用学习者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常常会增加新的内容来帮助理解。
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见的包括(1)记忆术。
包括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等如位置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联系实际生活(6)利用背景知识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可见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某一事物,你到底能学会多少,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你对这一方面的事物已经知道多少。
日本人科奇玛等人做的一个研究很清楚他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学习棒球和音乐方面的信息,结果是,那些熟悉棒球但不熟悉音乐的学生,棒球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些。
相反,那些熟悉音乐而不熟悉棒球的学生,音乐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些。
事实上,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使我们预测学生能学会多少。
一个学习者如果非常了解某一课题,那他就有更完美的图式融合新的知识。
但是,学习者往往不会使用他们先前的知识来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材料。
教师一定要把新的学习和学习者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我们学习的好多信息,往往只能适用于限定的、常常是人为的环境之中,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中。
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因为我们不能使用这些知识。
我们记住某个信息,并不能完全保证我们能适时地使用它。
因此,我们不仅要记住某个信息,而且要知道如何以及何时使用所拥有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一、认知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画线。
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2)适当的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时间,使得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
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2、精加工策略(重点)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做笔记。
记笔记策略是使用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2)记忆术。
即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1)位置记忆法最早被古希腊演讲家使用。
是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
对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
记忆年代时运用比较多。
马克思出生日,李渊建立唐朝,清朝入关。
4)关键词法。
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例子:“tiger”联想为“泰山上的一只虎”。
5)视觉想象。
视觉联想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
例:“飞机”“大树”可以这样联想:“飞机撞到大树上”。
微信订阅号ntcecn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越好,形象越夸张和越奇特越好,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越紧密越好。
(3)提问利用提问“谁”“什么”“哪儿”“如何”等问题,让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状态。
(4)生成性学习是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对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新旧之间的连接,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使新信息内化。
简述精加工策略
简述精加工策略一.何为精加工策略学习是伴随着每个人一生的重要课题,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学习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大学期间,是人进行学习的黄金时期,因而,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更要关注如何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更加高效地学习。
根据经典的分类,学习策略可分为三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是增加信息间联结的编码方式,将其应用于学习,即学生把新知识与学过的知识或个人经验相关联的学习方法(付媛姝, 李舒彤, 陈启山, 2017),是最常用的学习策略之一,主要形式包括联想、口诀、做笔记等。
在记忆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大量地运用精加工,常用的几种精加工策略有视觉联想法、位置记忆法、歌谣口诀法、配对联想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我们运用较多的,那么,“捷径”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逻辑呢?根据研究,大脑记忆形象信息的效果大大优于记忆抽象的信息,形象记忆主要在右脑,而右脑的潜能巨大。
视觉联想法通过心理想象,将抽象材料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是可以增强记忆效果的,并且,视觉联想具有夸张化的特点,联想越奇特往往记忆效果越好。
对于歌谣口诀法,研究发现,人对有韵律、有节奏的材料更容易记忆,同时,自己编写的歌谣口诀由于自身进行了深入的加工过程,可达到的记忆效果优于记忆他人编写的。
二.精加工策略的要求精加工策略常与组织策略结合使用。
精加工策略不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概括,只注重如何使新知识取得与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而组织策略注重呈现和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组织策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精加工(姚玉华, 2018)。
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对运用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精加工策略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储备。
精加工策略运用的关键是要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建立“有意义”联系,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定义精加工策略(elaborative strategy)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一般作为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涵义与意义何谓精加工?精加工就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
精加工策略和前述的组织策略都属深加工策略,但组织策略是在于构建或突出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信息易于接收;精加工则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经精加工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的时候容易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
因此,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率地获得陈述性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
已有较多研究表明,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
例如,温斯坦(C·E·Wainstein,1978)的研究揭示,成功的大学生常常使用精加工策略,而不成功的大学生则使用了机械复述。
施米克和格罗夫(R·R·Schmeck和E·Groue)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比不成功大学生更常常回答出一些精加工的事例,如“我常能说出胶片和读物的隐义”,“我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新概念通常使我想到类似的概念”。
类似的一些研究也一致认为成功的学生比不成功的学生不仅能作出更好的精加工,而且能经常地运用精加工。
精加工的方法精加工学习策略的精髓就是要掌握如何进行精加工。
总结、概括已有的研究,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有:1.类比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作的一种类推,它是精加工的重要方法。
运用类比,抽象的内容可以具体化、形象化,陌生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东西,深奥的道理可以明白简单地揭示出来。
什么是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
什么是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那么你对精细加工策略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精细加工策略的介绍一般的精细加工的策略有许多种,其中有好多被人们称之为记忆术。
对于一般的学习,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细加工技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这就是说记忆术的基础或者是利用视觉表象,或者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
在记忆名词、种类、系列或项目组等信息时,记忆术非常有用。
比较流行的一些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
精细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1.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
这种技术在古代不用讲稿的讲演中曾被广泛使用,而且沿用至今。
西赛罗(在《论讲演》一书中)把这一方法的起源归功于一位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
这位诗人有一次在一个大宴会厅里朗诵一首抒情诗,朗诵完之后,他被在诗中赞美了的卡斯托尔和波拉克斯两位大神叫出宴会厅外。
正在这时宴会厅塌了,厅内宾客无一幸活。
尸体模糊,亲属莫辨。
而西蒙尼德斯却能根据各人在宴会厅里的座位而一一把尸体辨认出来。
这一辨认无遗的成绩使西蒙尼德斯相信,把要记住的东西按次序地安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是很有用的方法。
这个故事可能是想象的,但不管位置记忆法的起源如何,这种方法已被证明为一种有用的识记技术,能用来识记若干项目的次序,像讲演中所要谈的要点。
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
例如,想象在校园里从宿舍到商店的路,路上有书店、邮局、招待所、水房和食堂。
当前所要记的项目为奶粉、黄油、面包、啤酒、香蕉,在所记项目和特定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如下的联想:在书店里到处都迷漫着奶粉、书本上都沾满了奶粉;在邮局里人们全用黄油贴邮票;招待所里所有的沙发等家具全是面包制成的;水房里水龙头流出热气腾腾的啤酒;食堂改成舞厅,香蕉式的人们正翩翩起舞。
学习中的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较高级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
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精细加工策略的本质就是通过对新知识的精细加工,使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以此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们在做笔记时,就是在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书写笔记的过程,就是整理逻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陌生的新知识进行了精细的加工,赋予其意义,使其合乎自己的逻辑,也就是与旧知识融为一体。
实践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1.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单方面灌输。
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课堂的开放性,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获得自我肯定。
2.创造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
精细加工策略是学生的自我构建的过程,学生的情绪体验对学习过程和结果会产生制约和调控功能。
在课堂中营造活泼、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愉快的心理体验,当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时,学习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强化和巩固,而且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3.关注个体差异。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人的加工速度和加工方式都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学生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去对待。
有些学生表达能力强,有些理解能力强,有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对待水平不同的学生,最好设计不同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去自主选择,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有差异的提高。
4.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及时指导。
精细加工策略虽然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学习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
1.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几种?
1.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几种?答:主要有8种,具体如下阐述。
1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监控、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即计划,可见计划的重要性。
计划策略即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设置学习目标、如何完成已定的目标(学什么、何时学、在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当然这些都要在对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自己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做出,而不能盲目地制定计划。
监控策略即自我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效果。
如对未完成的任务分析原因。
自我调节策略即根据监控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
如学习环境调整、学习速度调整、任务量调整等。
2 .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是注意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它帮助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有意注意的分配进行调节和控制。
3 .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就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知识在头脑中的存储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一个知识与其他一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就形成一个网,形成网的过程也就是整理、归类的过程。
理解了信息的内在意义,回忆时就容易提取,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而如果不对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也就是没有与已知信息相联系,结不成“网”,新学的知识就处于游离状态,不能被很好地理解,存储一段时间后就很容易忘记。
因此在学习时,应尽量应用一些手段组织材料,使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网中。
组织策略的类型较多,常用的有比较图表法、示意法、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
4 .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精加工策略有两种主要方式。
( 1 )类比类比是一种比较,这种比较是在本无相似之处的事物之间创造出相似之处以进行比较。
如生理课上讲血液循环时将心脏类比成水泵,血液循环类比成水循环,这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类比。
( 2 )记忆术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2018南平教师招聘教育考试—学习策略的分类
2018南平教师招聘教育考试—学习策略的分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策略是考试的侧重考查点之一,考查方式主要以单选题和判断题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内容是学习策略的分类。
今天中公讲师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学习策略的分类,帮助各位同学理解记忆。
一、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
常见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圈点2、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的特点是用学习者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常常会增加新的内容来帮助理解。
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1)记忆术。
包括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联系实际生活(6)利用背景知识3、组织策略:组织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策略的特点是将无序的知识变得有顺序。
常用的组织策略包括:(1)列提纲(2)利用图形(3)表格(4)归类策略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
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等。
2、监视策略:监视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精加工策略的本质及应用
精加工策略的本质及应用认知策略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使学习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认知活动,调控对概念和规则的使用。
从信息加工流程的角度上可以将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作为认知策略中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不同于组织策略注重呈现和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 精加工策略不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概括, 只注重如何使新知识取得与旧知识的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促进新知识的长时记忆。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或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其目的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一般来说,联系越多,可以提供的线索也越多,那么回忆也会更容易。
常见的精加工策略又可以分为人为联想策略、内在联系策略、生成策略和记笔记策略,每种策略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对应的使用方法,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把这几种不同的策略混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对意义性不强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的策略叫做人为联想策略。
这种策略在我们记忆一些初次遇到的信息时,往往会被采用,以与我们固有的知识产生联系。
在学习中有很多例子,例如当我们在记忆一些新的英语单词的时候,会为他们画一些抽象的画,与以往的经验相连接以加深记忆。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的背单词app在帮助人们记忆时,也会为每个单词配上图片,正是这种记忆方法的体现。
同时,现在有许多的顺口溜式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记忆化学元素表时,将钾钙钠镁铝锌用谐音的嫁给那美女亲来代替,以帮助记忆,这些方法,最终都达到了对新信息进行精细加工的目的,加深了记忆。
对于意义性较强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的策略称作内在联系策略。
内在联系策略要求将这些新信息放到旧的信息中去加以思考,如当我们学习到辛亥革命的时候,将其放到中国近代史中去思考,将辛亥革命与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意义这些进行联系,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小学生常见的学习策略
二、阅读和做笔记的策略
(一) 阅读的策略
(二) 做笔记的策略
(一)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包括:整体策略、精读策略、略读策略,就小学生而言, 更应该关注前两种策略。
1
整体阅读
包括制定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做 好读书笔记、利用工具书等。
2
精读策略
对全书、段落、某篇文章的精读。 逐节详读是精读的关键环节,一般 分为提问、细读、思考和复述四个 步骤。
(二) 理解和保持
信息策略
(一)信息选择策略
信息选择策略: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 集中于相关学习信息上,对学习资源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1. 选择性注意
策略
2. 目标定向选 择性策略
3. 加大知觉信 息与背景的
对比
4. 让目标信息 运动起来
1.选择性注意策略
(1) 提纲法
(2) 图表法
(3) 概括法
(1)
提纲法
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和总结 ,将其归纳成提纲的形式,进行学 习的方法。
《晏子使楚》全文提纲: (1)晏子使楚 (2)楚王侮辱 (3)晏子反击 (4)楚王失败
(2)
图表法
用图示或列表的形式表示 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或勾勒概 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3)
(二)做笔记的策略
笔记是信息的外部储存,是促进信息整合和加工的一种有效手段。 做笔记: ➢ 一是在笔记本每页的左边(或右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 ➢ 二是做笔记时保留这些空白; ➢ 三是做完笔记后,在空白处用词或句子简要总结笔记。
三、问题解决策略
(一)
(二)
问题及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问题及问题解决
精细加工策略的本质及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精细加工策略的本质及实践应注意的问题在日常学习中,尤其是在记忆大量枯燥知识的时候,我最常用的学习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学习中主要的认知策略之一,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找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
比如,在记忆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几个单眼线索时,将“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的关键字,运用形象联想法,联想这样的画面:对象站在线条上呼吸着空气,他的高度遮挡了墙上的纹理,被喊走后开始运动起来。
人为联想策略是通过把那些枯燥无味但又必须记住的信息“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习记忆的效率。
再比如,每次期末复习的时候,都要通过整理笔记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加深记忆。
当我们理解知识并重新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知识的时候,可以保持对学习的注意与兴趣,还可以更有效地组织知识的网络框架,以便从复杂繁多的知识中提取重要知识点。
除此之外,对我来说,最为奏效的方法,是内在联系策略。
比如,当我记忆一个长单词“underpopulated”,我会把单词拆分成“under”(在...之下)+“populat”(人口)+“ed”(形容词后缀)来记忆,因此便记住了单词的意思:达不到正常人口数量的,即人口稀少的。
此时我运用了精细加工策略里面的内在联系策略,单词“underpopulated”与以往学过的单词“population”是有逻辑联系的,因此通过把单词拆分、对比,就很容易理解并记住单词。
内在联系策略是指对于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可以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用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使新信息合理化。
由于内在联系策略要求在头脑中形成一些思想之间的逻辑联系,因此也称为“内在生成策略”。
从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来看,编码时的意识状态与加工水平深度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论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1本质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换句话说,就是个体在新学习的信息和已有知识体系中构建一些联系,使得新信息在进入人脑时获得更深层次的加工,而这些联系也就是回忆新信息的提取线索。
在个体想要提取新信息时有提取线索越多,回忆效果更好。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首先,个体在使用精细加工策略时要先对新信息的属性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了解新信息是什么然后才能针对某些属性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构建联系。
其次,精细加工策略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个体能够更好的记忆,通过对信息进行意义等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增加信息的提取线索从而增强记忆效果,将新信息更好的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说是加速同化过程的一个策略。
2实践应该注意的问题2.1充分利用背景知识,挖掘已有知识体系潜在的价值。
精细加工策略的关键在于在新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构建联系。
所以,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非常重要。
对于某一事物,我们能够学会多少,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对这一方面的事物已经知道多少。
一个学习者如果非常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他就有更加完美的图式融合新的知识。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和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而我们在自我学习过程中要提醒自己可以挖掘背景知识的价值,把新知识和背景知识有效的进行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2.2方法的使用。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的方法主要有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等。
构建联系是精细加工的关键,背景知识的有限性会影响我们对新知识的敏感性以及会限制我们记忆学习的效率,然而灵活运用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的弥补这方面的限制。
在面对不擅长的领域方面知识的时候更要懂得应用精细加工策略的各种方法,与背景知识建立联系。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够为了建立联系而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一个前提是理解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这一过程会帮助个体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加工,纳入已有知识体系。
常见的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材料加工得越细致、越深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
常用的精加工策略有以下两大类:
1、一类是记忆的精加工策略。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通过多种感官掌握所学内容,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结果说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在一定的情景下,人能够联想起这一情景下曾经发生的事情,这表明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回忆。另外,学习与回忆时心境的相似,也能提高回忆成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和心境诱导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材料。
在一定的情景下,人能够联想起这一情景下曾经发生的事情,这表明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回忆。另外,学习与回忆时心境的相似,也能提高回忆成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和心境诱导来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材料。
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11-04-11 健康人格... + 关注献花(0) 收藏
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2007-07-03 19:05:23)
在学习时可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通过巧妙地安排材料的系列位置和时间顺序,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最有利于记忆的位置和时间上,以保证这些材料的学习效果。
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通过多种感官掌握所学内容,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结果说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五)生成性学习
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性学习强调积极地把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生成性学习策略就是要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
精细加工学习策略的本质及其实践应该注意的问题
精细加工学习策略的本质及其实践应该注意的问题精细加工学习策略是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中认知策略的一个分支。
精细加工,顾名思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更加准确和细致地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理解学习。
精细加工策略(Anderson, 1983)一般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借助学习者的想象以及头脑里面所形成的知识网络,学会和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也就是说,精细加工策略的本质内容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一般来说精细加工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记忆术,具体又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位置记忆法;(2)首字联词法;(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另一类是灵活处理信息: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有意识记;(2)主动应用;(3)利用背景知识。
从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和方法中我们可以发现,该策略的关键是需要借助学习者自身的想象,需要充分地结合和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新知识呈现的时候,学会将新知识和头脑中已有的旧知识充分地结合。
形成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也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加深两种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痕迹,使知识更加条理化,更易于理解,从而实现让学习者更好记忆的效果。
精细加工策略能促使学习者深化头脑中关于此类知识的记忆痕迹,提高其长时记忆的效果。
结合实际情况来说,精细加工学习策略在我个人的学习生活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理解知识和记忆知识。
但是笼统地直接复述和死记硬背,通过这些年来的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不能让我们很好地记忆的,死记硬背的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保持短暂的,我们不能很好地记忆,这时就需要我们精细加工。
结合我自身平常的学习生活,现在具体来说说对精细加工的部分方法的使用情况。
比如在记忆英语单词方面,个人使用较多的是谐音联想法:比如seminar (研讨会)这个单词,可以谐音为“散没呢?”,因为研讨会,谐音和意思的结合,这个会议散了吗?这样我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的读音和意思了,而且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毕竟这个记忆是比较有趣而且不容易忘记的,这样的记忆效果明显就比死记硬背的短时记忆有效得多。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管理上,《学记》提出了最早的学制与学年思想。
在学制系统上,《学记》谈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从而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的设想;在学年划分上,《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其中第一学年,第三学年,第五学年,第七学年毕,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学年毕为第二段,共一级,考试合格,谓之“大成”。
B项正确。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
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
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D项正确。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的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题干中,有的学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A项正确。
学习策略之精细加工策略
1
关键词法(key-word method)
2
返回
3
下一页
5.视觉想象
许多有力的记忆术的基础都是通过形成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如前面所说的位置记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联想法,利用了心理表象。心理想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辅助手段,其他如关键词法、限定词法都是利用了视觉表象。联想时,想象越奇特而又合理,记忆就越牢。比如可以使用夸张、动态、奇异的手段进行联想。例如可以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桔子——狗”可以想象为“一个比狗还大的桔子咂中了一条狗”,将“计算器——书”想象成“计算器印在书的封皮上”等。想象越奇特,加工就深入越细致。有一种用想象来增强记忆的古老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故事,将所有要记的信息编在一起,例如,人们一直在用希腊有关星的神话来帮助回忆星的名字。
1
寻找信息之间内在联系,利用信息多余性
2
返回
3
下一页
这两组在学完后半小时,受同样的测验,结果是意义识记组保持为38%,机械识记组保持33%。但在三周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意义识记组保留23%,机械识记组保持量为0%。这表明,意义识记有助于长时记忆。在学习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记东西,而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遗忘了,也可以利用信息的关系推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的多余性,利用信息的多余性,提取信息的线索和通道会更多一些。
1
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意义识记,主试告诉这组 被试,这些数字是有组织规则的,努力找出规则来记 忆;另一组为机械识记,主试告诉这组被试,学习这 些数字最好方法,就是以一个数为一组来记。
2
返回
3
下一页
7.联系实际生活
我们学习的好多信息,往往只能适用于限定的、常常是人为的环境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惰性知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书呆子”、“列啃书本”,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中,例如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了容量问题,但在生活中不知如何用几个杯子量出一定的水来。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因为我们不能使用这些知识。我们记住某个信息,并不能完全保证我们能适时地使用它。因些,我们不仅要记住某个信息,而且要知道如何以及何时使用所拥有的信息。学生在学习信息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信息的意义,而且要帮助学生感觉到这些信息有用。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学生如何利用信息,以便使他们把这些信息和其它信息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应用它们。
学习的精加工策略课件-高中心理健康
1. 一般思路:长句变短,建立关联。
17
精加工策略的实际效用: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要清政府赔款(钱) 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禁)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兵) 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馆)
1. 一般思路:长句变短,建立关联。
18
精加工策略的实际效用: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7
28
24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30
深入探究
➢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
为什么精加工策略“叫好不叫座”呢?
31
到底谁是“最强大脑”?
32
到底谁是“最强大脑”?
眼镜 教师 鼠标 茶杯 吸尘器 垃圾箱 仙人掌 假发套
➢ 精加工策略是把新知识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新 知识学习的深层加工策略。
10
精加工策略的实际效用: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要清政府赔款 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 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
11
精加工策略的实际效用: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要清政府赔款 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 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
3、固定支架
4、点燃酒精灯
5、收集氧气
6、移(离) 开酒精灯
7 、熄灭酒精灯
22
23
参考方案
如何用精加工的方法掌握化学中用酒精灯收集氧气的7个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 2、装药品 (装) 3、固定支架 (定) 4、点燃酒精灯 (点) 5、收集氧气 (收) 6、移(离)开酒精灯 (离) 7 、熄灭酒精灯 (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加工学习策略一、精加工策略的涵义与意义何谓精加工?精加工就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
精加工策略和前述的组织策略都属深加工策略,但组织策略是在于构建或突出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信息易于接收;精加工则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经精加工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的时候容易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出现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地把它推导出来。
因此,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率地获得陈述性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
已有较多研究表明,能否使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
例如,温斯坦(C·E·Wainstein,1978)的研究揭示,成功的大学生常常使用精加工策略,而不成功的大学生则使用了机械复述。
施米克和格罗夫(R·R·Schmeck和E·Groue)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学生比不成功大学生更常常回答出一些精加工的事例,如“我常能说出胶片和读物的隐义”,“我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新概念通常使我想到类似的概念”。
类似的一些研究也一致认为成功的学生比不成功的学生不仅能作出更好的精加工,而且能经常地运用精加工。
二、精加工的方法精加工学习策略的精髓就是要掌握如何进行精加工。
总结、概括已有的研究,精加工的主要方法有:1.类比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作的一种类推,它是精加工的重要方法。
运用类比,抽象的内容可以具体化、形象化,陌生的东西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东西,深奥的道理可以明白简单地揭示出来。
例如,一个数学老师在讲负数时,深入浅出地打了一个比方。
他说:“我们至今为止学习的最小数是零,零表示什么都没有。
若表示钱,就是一分钱也没有。
而负数比零更小,不仅一分钱也都没有,而且还借了别人的钱。
如借了三元钱,就以负3表示”。
短短几句来自日常生活的比方,就把负数概念揭示得一清二楚了。
又如学生学习分子运动时,对一瓶水与一瓶酒精混合后装不满两瓶的实验难以理解,只要以“一桶核桃和一桶大豆倒在一起,还是两桶吗?”的类比,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明了水与酒精混合体积缩小是由于分子之间有空隙。
一个学生听老师讲授,“分子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相隔更远,所以气体比液体轻时”,就想到“这好像膨松的毛织物要比同样毛料编织得紧的衣物来得轻”,这种把新知与旧知主动联系的类比,有利迅速揭示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从上述可见,类比不仅是学生深入理解新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深入浅出讲授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技术。
教师善于类比,可引导学生从已知过渡到解决未知,从近的过渡到解决远的,从熟悉的过渡到解决生疏的,从明显的过渡到解决隐晦的……。
但运用类比必须运用恰当,才能显示其作用。
首先,要考虑可比性,即所选的比方与要比的事物必须具有某种同一性和相似性,否则不仅起不到过渡启发的作用,反而会模糊学生思想。
第二,要考虑可接受性,所选的比方必须是学生熟悉、易懂的。
最好是学生喜闻乐见,司空见惯的,否则所用的比方不仅多此一举,反而使学生越听越糊涂。
第三,比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能起过渡作用。
因此运用时,不应再在比喻本身上去作过多的绘声绘色的具体描述与渲染,以免渲宾夺主。
第四,要注意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来用,要在必须用的内容上来用,就更能显示出其魅力与作用。
2.比较法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式。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
当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存在某种联系而又有区别时,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张冠李戴。
对这种易混淆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不仅能揭示新概念的关键特征,而且能更容易地掌握新概念的内涵。
因此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精加工方法。
比较的方法较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①对立比较。
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反差极为强烈的鲜明对比,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记住了一个就往往掌握了另一个。
在知识的学习中,对立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物质失去电子的变化叫氧化,反之,物质得到电子的变化叫还原。
其它如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结晶与溶解、化合与分解、中和与水解;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约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通过对立比较,就能“成双成对”地掌握知识,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②差异比较。
对两种易混淆的事物进行分析,着重找出其差异,通过突出它们各自的“个性”来区别。
例如初学心理学的人,表象与想象两个概念常常易混淆。
表象与想象虽同是头脑中出现的形象,但前者是已感知过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想象则是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它可能是感知过的形象的组合,但绝不是感知过形象的现成翻版。
因此,区别易混事物,关键是要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不同点找到了,两者的界限就自然清楚了。
③对照比较。
把同一类别的若干材料同时并列,进行对应比较。
例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不同,但指代的事物一样,通过下面列表对应比较,不仅易掌握两者的差异,也易记住。
3.质疑质疑是以追问“为什么”,或用挑剔,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事物的深层次理解。
有人(Woloshyn等,1994)曾作过这样的研究,让两组学生学习关于太阳系,植物、动物、(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对一组仅要求仔细阅读,将来要考;对另一组则要求边读边向自己提问,“为什么这个句子所说的事实是正确的?”实验时明确告诉学生,尽管有些事实与常识似乎有些不符,但所有句子都是正确的。
并鼓励学生,要尽最大努力回答自己向自己提出的“为什么正确”的问题,如果自己答不出来,就采取猜测的办法。
学习之后进行即时测验和间隔74天和180天的延迟测验,结果表明质疑组测验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外,研究还表明,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提问效果更好。
在合作学习中,同伴的优秀学习方法易成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易于相互吸取与模仿。
同时合作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竞争性和激励性。
因此合作学习已成为现代心理学所提倡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4.扩展与引申对新知识进行扩展与引申也是深化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是因为扩展、引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思考程度增加,获得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此外,扩展、引申后的知识比原知识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更易与有关知识经验连接起来。
如学习等位基因内容时,一种方式是反复一字不差地背诵课本中的定义“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但如果对该定义进行三个方面的扩展分析:从数量上看,等位基因是成对的基因;从性质上看,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这样不用背,也能用自己的话表述“等位基因”这一概念了。
成对基因的遗传效应具有对应关系;从存在上看,又如当学生学习“维生素C可流疗感冒”这一命题时,就可以借助已有的旧知识:“维生素C可以促进白细胞的生长”,“白细胞可以消灭病毒”,引申出新命题:“维生素C能医治感冒的原因是促使白细胞的生长。
”这一引申的命题加深了对新知识“维生素C可以治疗感冒”的理解,把“知其然”深化为“知其所以然”了。
5.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先于学习内容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目的在于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组织者一般放于学习材料之前,所以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如果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关联不大,这时就用陈述性组织者,它以一种简化的、纲要的形式去呈现新学习的观念或概念,如在学习山脉、高原、丘陵具体地形前,以定义“地形是大小,形状方面具体有特点的大片陆地的变化形式”作为先行组织者,可帮助具体地形的学习。
如果新学习的知识与先前的知识有交叉重叠,那么最好使用比较性组织者。
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前,呈现比较性先行生组织者“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地运用旧知识,迅速、容易地掌握新知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有关先行组织者的研究表明,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具体体现在:①当学习缺乏必要知识准备时更为有效;②学习材料缺乏良好组织时,作用较大;③测验概念性知识的迁移效果比测验具体知识的保持效果更佳;④通常具体形象化的先形组织者比抽象的先行组织者效果更好。
此外,通过人为联想,赋予无意义或意义不可的材料以生动的形象或情景或意义,也是常用的精加工方法。
如形象夸张法,情景构建法,谐音意义法等均属此类方法。
鉴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多论述。
三、提高学生精加工水平的教学建议精加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策略,但作为教学来说,引导或促使学生进行精加工,既是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根据精加工的方法与要求,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来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精加工。
首先,能否进行精加工涉及课堂教学的速度问题。
要保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精加工,当堂消化,就应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同时并存于工作记忆之中。
但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如果速度过快,学生还来不及精加工就进入到新的内容,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课堂教学速度要适当,不能像放连珠炮一样给学生连续轰炸。
要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与时间,为他们创造能够进行精加工的条件。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精加工。
最常用的方式是:教学新课前,复习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能顺利地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将新知识纳入该类知识网络中。
这里需指出的是,在教学实际中,为进入新课作准备的旧知识复习,有的老师常常是泛泛的复习,缺乏地对性,甚至所复习的旧知识对新课的学习产生负迁移。
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有许多,如何从众多的旧知识中选择恰当的知识?通常可从三方面考虑:①从旧知识中选择生发新知识的自然生长点。
这是由于旧知识不仅能起到过渡、搭桥的作用,而且旧知识能作为纳入新知识的连接点、固定点。
②采用类比法。
以学生熟悉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比方,把新知与旧知巧妙地联系起来。
如前述的以“自己不仅没有钱,还向别人借了钱”的比方引入负数就是采用的该种方式。
③借用比较法,通过提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异同点来引入新知识。
④设计“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形成总括性观念,利于新知识的吸收。
第三,在知识的教学中贯穿方法的教学。
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经常不断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加工实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量的积累,通过模仿逐步学会精加工,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加工知识。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精加工训练也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