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综合复习复习课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38
心理学基础知识
39
心理学基础知识
40
心理学基础知识
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对外界信息进 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41
心理学基础知识
(二)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记忆内容可以把记忆分类为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运动记忆
15
心理学基础知识
4.感觉的特性
(1)感觉的适应 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就是嗅觉的适应。
16
心理学基础知识
(2)感觉的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使感觉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17
心理学基础知识
42
心理学基础知识
2.按记忆时间可以把记忆分类为
(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3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44
心理学基础知识
1.识记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阶段,是再认和回忆的必要前提。 识记事物有不同形式。 (1)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
识记感知觉的概念、种类,结合实例解释感觉和知觉的基本特征。
2
识记情绪情感的概念。
3 能评价自己的意志品质并能设计自我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和塑造的途径。 4 识记个性、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等概念。
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重点
12345678910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基础心理学知识在二级卷册一考试中比重占基础知识40%的一部分(大约占卷册一的13%)。
1112辅导习题共计377题,其中单项选择258题,多项选择119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135题。
1314第一节绪论………………………………………………………………………………………………………(l)1516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1 一、心理学概述2 心理学研究(习题259):①动物的心理现象;②儿童的心理现象;③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
3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习题1)。
4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习题2)。
5 基础心理学总结的心理活动规律是(习题260):①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②对心理学各分6 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7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8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9 (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10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习题261):①心理过程和人格;②知、情、意和个性。
11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习题3)。
12 心理过程包括(习题262):①认识;②情感;③意志。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习题4)。
(不13 包括能力)14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15 的本16 质 (17)……………………18 ……………………19……………………………(3) 20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21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习题5)。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22(★习题6,0412-3-65)。
23 人的心理是(习题263):①脑的机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
24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得到了(习题264):①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科学事实的证明;②生理科学研究25 资料的证明;③临床事实的证明;④人们生活经验的证明。
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设计设计(更新)
心理学基础复习知识点大纲一、感觉感觉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应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应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它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感觉等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域限♦(1)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
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2.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①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②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①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②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有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③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等二、知觉知觉概述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总复习PPT课件
第五章复习样题
一、名词解释:具体形象思维P108、发散思维P108、创造性思 维P108、概念P109、推理P112、心向P121、想像P121、
二、简答: 1)思维有哪些基本特征。P106 2)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问题一般可分为哪三个部分?P115 3)简要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P115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18-120 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P122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P124-125
第二部分 各章重点复习
第一章 概论 主要考核知识点以及复习要求: 1、心理学的概念(识记) 2、心理学的基本性质以及创立的标志(识记) 3、心理学的分支(领会)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 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解)
第一章复习样题
一、名词解释:心理学P4;认知P12;实验法P17;谈话法P18 二、简答题: 1、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0 2、什么是心理研究的测验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P16 3、自然实验法与实验室实验法的区别 P17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心理学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P18-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主要考核知识点以及复习要求: 1、感觉的基本概念(识记)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领会并识记) 3、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领会) 4、基本的听觉现象与机制(领会) 5、知觉的一般概念(识记) 6、知觉的特性与机制(领会) 7、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识记) 8、社会认知的过程(领会并理解)
二、关于名词解释
1、出现在章节的题目里的名词做重点把握。 如:第一章的“心理学”;第二章的“注意、意识、生 物节律、梦、催眠”;第三章的“感觉、知觉、感受性、 感觉阈限、社会知觉”……………… 2、出现在课后习题中的名词解释要重点把握 如:第四章课后习题中“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基础心理学复习要点 PPT课件
第二节 生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肤感觉 平衡觉 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觉
第二单元 知觉
三、想象
第六节 意识和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意识是醒觉状态下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 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过程。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梦。
第二单元 注意
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情绪的种类
第九节 能力与人格
基础心理学复习要点 PPT课件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二、学派的纷争
冯特、铁钦纳:构造心理学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
德国维特海墨: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二、 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
三、知觉的种类
第四节 记忆
一、记忆及记忆过程 概念: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瞬间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第五节 思维、语言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
二、言语
(三)言语活动的中枢
言语运动中枢 言语厅局中枢 视觉新言语中枢 书写信仰与中枢
心理学基础综合复习
16级心理学基础综合复习人格:人格心理特征与人格倾向构成一个人的人格。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与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 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
情绪记忆: 指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内隐记忆: 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创造性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定势: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人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心境: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情绪智力:识记与理解自己与她人的精神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与调解行为的能力。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就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与她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挫折承受力: 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成就动机: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内归因:归因者认为自己可以左右环境,失败或成功都就是由于内在原因造成的。
自我效能感: 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
自我实现: 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A型性格: 主要特点就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
(倔强,理智,谨慎,责任心强,情绪易波动)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根源特质: 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复习 基础心理学 教学课件
神经元
根据功能的神经元分类
传入、传出、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联系的部位
突触
神经活动用到的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 15
第四章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根据性质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肤觉 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
16
不同于错觉,是一种个体体验,不与情境中的其它个 体分享
幻觉的由来
脑经受不寻常刺激(高烧、癫痫发作、头疼) 严重精神疾病 药物对脑直接影响
30
第7章 学习
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 的变化的过程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的全部内容不一定会立即表现出来
相对一致的变化
一旦学会,将总有东西保存下来
弗洛伊德 生物学解释:激活整合模型
28
催眠
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 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为特征 的另一种觉知状态
催眠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
可催眠性(个体差异很大)
可以减轻疼痛 不能让人违背意愿
29
幻觉
没有物理刺激时出现的知觉,意识发生歪曲,看到或 听到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
基于经验的过程
不包括自然成熟或意外因素带来的变化
31
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32
经典条件作用形成过程
33
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
刺激泛化
一旦经典条件作用形成,那么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 激也能诱发条件反应,即反应自动扩展到从未与最 初的无条件刺激匹配过的刺激上,叫刺激泛化
物体的插入或遮挡
线条透视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各科复习方法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各科复习方法312统考心理学试卷满分300分,涉及心理学导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和实验心理学6门科目的内容,其中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针对各门科目性质特点以及在考试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博仁教育心理学老师为广大备考312的考生提出以复习建议供参考。
(1)心理学导论。
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两门,普通心理学是进行心理学复习和以后进行进一步心理学知识深造的基础,从考试分值上,也可以看出这门科目的重要程度。
社会心理学是从2011年开始大纲新加入的内容,涉及的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基本原理。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基本的基本概念、事实和理论都很熟悉,要达到能再认的程度,对于心理学基本的流派以及各个流派的基本观点也要很清楚;其次,按照大纲列出的心理学导论的13章内容,前五章是比较简答和基础的,在考试当中是次重点,但一些基本的理论或心理现象也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从第六章记忆到十二章人格,这部分内容比较多,特别是涉及一些理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部分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第十三章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涉及比较简单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要达到能够对知识点再认的程度。
在复习方法上,普通心理学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要认真看教材,不要只背简化版的大纲或是背诵版资料,因为普心涉及的小知识点或有助于理解的内容,在教材上会更加形象和明晰。
在对教材熟悉一两遍后,可以形成这部分知识的框架,接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记忆。
社会心理学部分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基本的社会心理学现象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
(2)发展心理学。
这门课涉及的是个体从胎儿到死亡的一生中心理的发展与变化。
在复习程度上,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年龄段划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现象出现的时间等能够熟悉和再认;其次,对于基本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要能够非常熟悉,一些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要能够回忆。
最新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基础理论综合复习(华夏心理陈兰ppt课件
LOGO
个人表现题目举例二
在公交车站,大家都在自觉排队,已经形成
了长蛇般的队伍。你排在后面,估计这班车是上
协变原则: 特异性 共同性
一致 性
归因
高
高
高 刺激个体
低
低
高
主体
高
低
低
情境
LOGO
社会动机
社交动机概述
动机的概念与过程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关系
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合、成就、权力、侵犯、利他
LOGO
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 ,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常见的社交情绪:
LOGO
意志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 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 过程。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准备、执行)
动机冲突:双趋、双避、趋避、双重趋避★
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能够学会对动机冲突进行分析,理解道德冲突
与非道德冲突。
LOGO
几点说明
基础心理学是最基础的学科,要把握好基 本概念的基本定义;
内-外、稳定-易变、可控-不可控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内控、外控
归因的三种原则★
不变、折扣、协变
影响归因的因素
LOGO
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
折扣原则: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 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当一种结果看起来 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时候 ,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 时显然需要谨慎行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级心理学基础综合复习人格: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构成一个人的人格。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 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
情绪记忆: 指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内隐记忆: 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又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创造性思维: 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定势:指问题解决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
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转移: 指根据新任务的需要,人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心境: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情绪智力:识记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精神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解行为的能力。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挫折承受力: 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
成就动机: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内归因:归因者认为自己可以左右环境,失败或成功都是由于内在原因造成的。
自我效能感: 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
自我实现: 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A型性格: 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性格。
(倔强,理智,谨慎,责任心强,情绪易波动)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根源特质: 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大五人格: 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性或情绪稳定性。
实验法:有目的的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的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测验法: 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对人的态度(行为倾向)加以确定,通过人的态度的数量指标来推测人的心理特点。
投射法: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的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映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
二、简答题。
简要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结构内容。
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心理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体倾向,个体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基本特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恒常性;影响因素:知觉选择性:人的需要、愿望、兴趣、任务、以往知识经验和刺激对人是否有重要意义。
知觉理解性: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任务、个人兴趣爱好。
(后两个不作要求)1.表象及其特点和功能。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点:直观性;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功能:(1).表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桥梁;(2)表象世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3)表象是想象的基础;(4).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
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
特点:(1).信息保持时间再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秒-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2).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编码方式为主,也存在少数的视觉或语义编码;(3).信息容量有限,其容纳量为7±2个组块;(4).信息提取或检索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同时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2).识记的目的任务;(3).识记的方法。
绘图说明遗忘规律,并解释遗忘发生的原因。
如何有效组织复习减少遗忘?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遗忘原因:衰退原理;干扰理论;压抑理论;提取失败;其他因素。
有效复习:复习要及时;采用间时复习;善于利用最佳时间复习。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
再造想象:(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准的理解。
创造想象:(1).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1).利用过去的经验;(2).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3).正确运用变式;(4).及时下定义;(5).形成概念体系;(6).反复运用概念。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由一系列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和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具体思维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因素:(1).问题解决的策略:策略不同,解决的效率不同;(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3).知识表征的方式(知识表征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4).心理定势: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5).功能执着(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6).动机;动机强度不同,解决效率不同;(7).情绪;(8).人际关系: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依据学生哪些外部表现判断其是否集中注意听课?(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生理运动的变化引发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发展兴趣(2). 磨练意志(3). 注意习惯注意的品质有哪些?并说明各自的影响因素。
举例说明,不良心境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心境调节的方法。
原因:家庭的境遇、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逆、人际关系、往事的回忆、未来的遐想、身体的状况等;本质原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
调节方法:(1).排除忧郁:铲除忧郁根源、改变认知角度、适当释放情怀,改变行为方式、调换环境、休息等;(2).学会制怒:拓宽心里容量、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3).克服自卑:积极的心理暗示。
情绪三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简要说明该理论的实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个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实验过程:控制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肾上腺素。
药物注射后,实验组分为三组,一组被告诉注射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未告知组被告诉药物不会有副作用,误告诉组被告诉会导致全身发麻。
然后人为安排两种情境,欢喜和愤怒的情境。
然后观察不同情境里的反应。
拉扎勒斯“认知――评价”情绪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应用。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它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情绪活动中,个体不仅反映环境中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也调节自己对刺激事件对自己的环境事件的意义。
情绪活动中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举例说明,心理冲突(动机冲突)的类型及解决策略。
按性质和内容:原则性动机冲突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公与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如周末既想去看电影,又想复习功课。
按表现形式:双趋式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达到,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双避式动机冲突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想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而产生的动机冲突,既怕学习辛苦,又怕老师批评,两者都想回避,但必须接受其一。
趋避式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既想当好干部,又怕耽误学习时间。
多重趋避式动机冲突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
如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而每个单位又利弊相当,就有可能举棋不定而陷入这种冲突中。
联系实际说明,挫折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并分析影响个人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导致挫折障碍的来源分类:内部挫折、外部挫折根据挫折的性质分类:需要挫折、行为挫折、目标挫折、丧失挫折(心理发展角度分类:婴幼儿期挫折、儿童期挫折、青少年期挫折)客观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坚强意志的四种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长远而具体的人生目标(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3).充分利用集体力量(4).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简要说明行为动机的特点与功能特点:原发性、隐蔽性、活动性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引功能、维持和加强功能举例说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1).倒U形曲线关系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还随任务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容易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下降。
即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工作水平有利于完成任务(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提出认知动机理论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归因和外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应用:依据学生的归因倾向预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老师理解学生学习成绩与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
影响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各有哪些?(1).个体成败因素;(2).个体的归因特点;(3).言语说服;(4).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举例说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七种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各层次需要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个层次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前四)成长需要(后三)智力多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应用。
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