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D*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语文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课题〗二、解题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奔(bēn)丧(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贴(tiē) 踌(chóu)躇(chú) 迂(yū) 蹒(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琐(suǒ)屑(xiè) 晶(jīng)莹(yíng)3、朗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集体备课计划与记录
官墩九年制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
集
体
备
课
计
划
官墩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日
官墩九年制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备注:本计划表在学期初一周内上交教科室存档。
官墩九年制学校教科室制
(八年级语文)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官墩九年制学校教科室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日
八年级语文第1次集体备课记录
备注::1: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结束后请附本次详细导学案一份
2:本记录表在集体备课结束一周内上交教科室存档。
官墩九年制学校教科室制。
2024年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本课的基本生字、生词及其用法,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技能与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重要生字、生词的掌握与应用。
难点:课文中的难句、长句的理解和翻译。
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文学风格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相关的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认识。
字词教学领读并讲解本课的重要生字、生词,包括字的读音、意思、用法,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字词,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对不同段落、不同角色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读课文,并准备下节课的课文朗读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实物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随堂进行生字、生词的听写和造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初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三、诗词艺术特点的分析
1.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探讨其艺术价值;
3.比较不同诗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诗词进行艺术分析。
四、作业设计中的创作练习
2.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课堂氛围的营造
1.是否注重与学生互动,营造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
2.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否有效巩固课堂所学;
2.课后反思是否及时,能否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调整。
2.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和语气;
3.解析: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逐句解析诗词内容;
4.意境体会: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5.艺术特点分析: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词的艺术特点;
6.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段诗词,进行朗读和意境表达;
7.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初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初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毛泽东诗词两首》中的《沁园春·雪》。详细内容包括:
1.学习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和诗词的基本知识;
2.诗词的朗读与解析;
3.诗词意境的体会与表达;
4.诗词艺术特点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沁园春·雪》的内容及意义;
2.示范朗读时,注重语音的抑扬顿挫,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精选4篇)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初二语文上册经典课程教案3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 教案
初二语文上册经典课程教案3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下面是收集的初二语文上册经典课程教案3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供大家参阅。
初二语文上册经典课程教案1《小石潭记》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品读,缘景明情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
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
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2024年八年级语文的开学第一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语文的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古诗四首》。
详细内容包括:1.《登高》杜甫2.《望岳》杜甫3.《春望》杜甫4.《赤壁怀古》杜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四首古诗的内容、韵律、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 学习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四首古诗的内容、韵律、意境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详细讲解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3)通过例题讲解,教授古诗鉴赏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四首古诗的鉴赏练习,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锻炼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古诗四首》2. 内容:《登高》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赤壁怀古》杜牧3.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品味词句、发挥想象、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四首古诗,并默写其中一首。
(2)选择一首古诗,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批改。
《登高》鉴赏分析《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
本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感慨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情怀。
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萧瑟的秋景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不忘初心,追求理想的决心。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教案标题:《人与自然》——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准备:1. 教材:《人与自然》课文、课后习题。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问题:“人类对自然有哪些依赖?自然对人类有哪些影响?”二、呈现(15分钟)1. 分段朗读课文《人与自然》。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依赖”、“调侃”等。
三、理解(20分钟)1.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自然对人类的依赖有哪些?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有哪些?”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播放相关自然景观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然景观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进行梳理。
2. 学生将总结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以便复习和巩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5)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5)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提高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2. 课文学习:(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成语、句子。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后实践:(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知识。
3.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结构。
4. 学习课文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5. 组织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7. 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外阅读: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 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4. 注重课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金秋送爽,瓜果飘香。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年。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课堂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2.掌握课堂文化的基本要素和规范;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课堂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课堂文化的基本要素和规范。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2.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2.教学素材:课堂文化的案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2.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思考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讲授(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课堂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文化对学习的影响;2.教师分析课堂文化的基本要素和规范,如尊重、合作、积极参与等;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课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讨论(15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自己对课堂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学生就课堂文化的要素和规范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展示(10分钟)1.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巩固(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课堂情境,展示良好的课堂文化;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堂文化的重要性;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遵守课堂文化规范。
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课堂文化。
然而,教学中还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含口语交际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1消息二则 (2)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9)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4)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9)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4)任务二新闻采访 (27)任务三新闻写作 (31)口语交际讲述 (42)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安排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
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整体介绍了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情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特写精彩展现了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场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则通讯详细叙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并发表评论。
“任务二”是新闻采访,包括采访的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其主体内容放在现场访谈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上。
“任务三”是新闻写作,要引导学生学会撰写新闻作品,以及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口语交际讲述”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自然得体地把故事或见闻讲给别人听。
本单元的学习是逐层递进的,要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引导学生在新闻阅读中,积累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并且通过开展新闻采访等新闻实践活动,感知新闻形成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身边的新闻线索、新闻热点等,尝试进行新闻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培养重依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任务一 1.消息二则 2 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八上语文第一课教案优质8篇
八上语文第一课教案优质8篇八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3、明确本学期语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做自我介绍,然后以讲故事、读美文、汉字趣解等不同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介绍: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刘卫民《我爱你,汉语》。
二、语文的概念1、流行的几种说法:语言和文学、听闻读写、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2、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本领和写作本领。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3、大语文概念:应试、应用、人格修养;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的社会生活化。
4、雅和俗: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紧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生活层次。
三、方法介绍1、信任本身,勇敢挑战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本身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方法,都毫无效果,最终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信任本身是一只雄鹰,不要去想过去,想本身的基础是不是很差,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日,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今后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自负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课《消息⼆则》教案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的真实准确。
3.感受⼈民解放军排⼭倒海、所向披靡的⽓势和⼀往⽆前、压倒敌⼈的⼤⽆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法,是教学重点 2.运⽤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渡江战役1949年4⽉20⽇晚开始,6⽉2⽇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泽东亲⾃撰写《⼈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民和全军将⼠以极⼤⿎舞,对于⽡解敌军⽃志,⿎舞我军⼠⽓发挥了极⼤的作⽤。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
“⼈民解放军百万⼤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
这是⼈类战争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江⾯上,万船齐发,冒着炮⽕,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
可以想像,⽇⽇夜夜盼解放的江南⼈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江阴,长达⼀千余华⾥。
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军渡江的进展,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玩弄的和谈阴谋⽡解了⽃志。
这篇新闻,⽓势磅礴。
⽑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势,表现了恢宏的⽓度。
这篇新闻,语⾔准确精练,铿锵有⼒,书⾯语和⼝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一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市八中集体备课教
案设计(一稿)
互式游戏……,这些作品几乎都可以使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
Flash动画以其娱乐性、通俗化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闪客世界。
我们从本学期开始将通过学习Flash动画制作,踏入闪客之门。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熊猫的梦----绘制图像与逐帧动画》
自主探究一、启动并认识Flash的工作界面
标题菜单
工
具
舞
属
性
时间
浮
动
关键帧
帧
空白区域
空白关键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结合课文分析六要素:《人名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1949.4.20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对派,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
3.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
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电头的作用: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的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结构层次:第一则主体分三层,分述中、西、东三路大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则分五层,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资料,用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4.回顾一年来南线解放军取得的胜利。5.预言王凌云前途黑暗。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 三 课 时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2.课外延伸:
①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②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 看谁读得好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
2.语言品味: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c.多音字辨析
塞:瓶塞()要塞()堵塞()
强:勉强()坚强()倔强()
殷:殷勤()殷红()殷殷其雷()
横:横渡()蛮横()
d.形近字辨析
靖、倩、靓;衔、街、衍;
歼、阡、纤;溃、馈、聩
2.简介背景
3.学生朗读
4.互动题教师明确:
新闻的三个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扼要。
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集体备课
主备人:王瑜
修改人:王似玉
2013.09
毛泽东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新闻常识。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
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起因:蒋军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为我军解放。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 二 课 时
● 教学设计: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修改补充:
1.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 )退要塞( ) 阻遏( ) 锐不可当( )荻()港
绥靖()阌()乡 鄂()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溃退 要塞
炽烈 排山倒海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回肠荡气 歼灭 管辖
导语概括:第一则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战况三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顺序及为何这样安排: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安排,因为中路军渡江早,结束渡江也最早,西路与东路虽然同为二十一日下午开始渡江,但他们的顺序也不能调换,因西路和中路战斗大致相同,所遇抵抗均较微弱,紧接在一起来介绍,自然行文较为方便。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