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参数的反演方法综述

合集下载

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研究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了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

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的研究旨在通过利用地震波传播的信息,推断地下岩石的物理参数,包括速度、密度和衰减等。

1. 引言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是地球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它在地震勘探、地壳构造、地震灾害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岩石物理参数反演的意义和现有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一种新的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来解决现有方法的局限性。

2. 岩石物理参数反演的意义了解岩石的物理参数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大地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

岩石的速度、密度和衰减等物理参数对地震波传播和地震波成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反演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改善地震灾害的预测能力。

3. 岩石物理参数反演的现有方法目前,岩石物理参数反演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声波和基于弹性波的反演方法。

基于声波传播的反演方法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进行参数的反演。

而基于弹性波传播的反演方法则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岩石的弹性性质和地震波的散射衰减等因素。

当前主流的反演方法有全波形反演、参数扰动法和模型约束反演法等。

4. 全波形反演方法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基于弹性波传播的反演方法,它采用了完整的地震波记录信息来反演岩石物理参数。

该方法能够准确地重现地下岩石的速度和密度等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计算复杂度高、需要大量观测数据和较好的初始模型等问题。

5. 参数扰动法参数扰动法是一种利用扰动方程进行反演的方法。

通过对初始模型进行扰动,在不同的扰动情况下反演得到一系列的模型,并通过优化算法来选择最优模型。

该方法可以减小全波形反演的计算复杂度,但在复杂地质结构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6. 模型约束反演法模型约束反演法是一种引入先验信息和地质约束的反演方法,它基于已知的地质结构和物理规律来约束反演结果。

通过将各种约束条件融入到反演过程中,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维花岗岩体重力反演_王伟明

三维花岗岩体重力反演_王伟明

2013年新疆有色金属三维花岗岩体重力反演王伟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物探队乌鲁木齐830011)摘要研究花岗岩体的三维形态,对于其侵位机制的研究以及对与花岗岩体有关矿床的找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以广西花山-姑婆山三维花岗岩体利用粒子群法进行研究,了解花岗岩体的形态分布。

关键词反演粒子群法花岗岩体1引言近些年来,随着重力仪精度的提高以及重力解释方法的发展,重力勘探已经在矿产勘探、构造研究、工程、环境、地震预报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重力反演的主要困难就是基于地球物理位场数据在地球物理各方法中存在的多解性。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粒子群的反演方法对三维花岗岩体的重力异常进行反演,得出花岗岩体的三维形态。

2地质特征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的岩体位于广西东北部富川县、贺州市和钟山县交界区域,史称“富贺钟”地区。

大地构造位置处在湘桂海西-印支坳陷区与粤北-东江海西期、燕山复合坳陷区交汇部位。

两岩体均为燕山期花岗岩,多期侵入,主体呈岩基产出,出露面积近1249km2,其中花山花岗岩体出露面积约571km2,平面上主体近圆形,姑婆山花岗岩体出露面积近678km2,平面上主体呈浑圆的倒梯形,两岩体各有一楔形的“尾巴”在钟山龟石相接(图1)。

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的岩体围岩主要是石炭系-泥盆系灰岩、白云岩及砂、页岩;在姑婆山的南东边和北边有小部分寒武系砂页岩。

3重力资料处理及解释3.1花山-姑婆山重力异常截取花山-姑婆山花岗岩体地段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首先进行正常场改正,去掉背景值,用以突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体的局部异常(图2)。

可见本区的重力异常特征非常明显,根据异常特征,可以大致分析花岗岩体的分布情况。

花山重力异常低值圈闭区与花岗岩体的露头范围基本吻合,说明花山花岗岩体的岩基已经基本出露,不存在隐伏部分,从岩体的等轴状形态来看,岩体顶部剥蚀已经过半。

姑婆山重力异常低值圈闭区比花岗岩体的露头范围大,说明姑婆山花岗岩体的岩基没有完全出露,向深部有所扩大,部分隐伏,岩体顶部的剥蚀还没有过半。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反演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反演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5 年 8 月 4 日收到初稿, 1995 年 12 月 4 日收到修改稿。 3 系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水利技术开发基金项目的部分成果。
·46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7 年
较优解, 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一方面在用固定网格求解自由面渗流问题的结点虚流量法[3] 中, 为了提高程序的收敛能力, 尽可能在算法上严密地挖掘和在程序中采用多种计算策 略; 另一方面在优化目标函数中设置了惩罚性附加项, 对目标函数适时地进行惩罚, 大大 地提高了优化迭代搜索的求解能力。文中的两个算例分析都表明, 本文基本上解决了完全 由计算机自动搜索反演识别出复杂渗流场中非均质各向异性岩体的各个渗透系数张量的问 题。
头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所允许的误差的累计平方和。
3 算例
3. 1 堤坝算例分析
在图 1 所示有自由面的各向同性体渗流问题中, 堤坝上下游的水位分别为 6. 0 和 1. 0。
用结点虚流量法计算可取整个堤坝为计算域, 划分成 4×6 的网格。按材料的透水性, 计算
域由两个子域所组成, 在 x ≤ 1. 0 的子域内渗透系数为 k 1 = 1. 0; 在 x > 1. 0 的子域内渗透
法, 经 9 步 迭 代 后 得 k 1∶k 2 = 95. 346∶477. 257 = 1. 0∶5. 006, R e (k 1, k 2) = 1. 6 ×
10- 5 (取 ΕR = 1. 0 × 10- 4) , 基本上得到了问题的真解。如再分别只取 P 2 和 P 3 两点以及 P 2
一点处的自由面高度作为观测值进行反演求解, 则相应地分别经 14 步和 7 步迭代后得
k 1∶k 2 = 96. 103∶480. 797 = 1. 0∶5. 003 和 k1∶k 2 = 94. 927∶485. 659 = 1. 0∶5. 116,

岩石类脆性材料细观本构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岩石类脆性材料细观本构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3. 岩石宏观本构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岩石是一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初始缺陷的非均匀体。岩体中裂隙面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岩体在各
种工况下的破坏过程。离散元法已广泛应用于岩石工程和地下工程等多个领域。当前离散元模型的核心
摘要
连续介质力学模型较难模拟岩石类脆性材料在破坏过程中出现的非连续特性,离散元方法为解决这类难 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如何准确反演估计岩石类脆性材料细观本构模型参数,已经成为制约离散元方法工 程应用的瓶颈之一。系统评述了岩石破坏过程细观数值模拟方法,介绍了岩石宏观本构模型参数反演方 法研究进展,讨论了岩石细观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方法。岩石材料细观本构模型参数反演研究为离散 元模拟从定性分析到精确定量计算奠定基础,也是进行岩石类材料破坏机理多尺度研究的前提。
关键词
参数反演,细观本构模型参数,响应面方法,径向基神经网络,宏观实验数据,平行粘结模型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
DOI: 10.12677/ijm.2020.92007
62
力学研究
李守巨
及裂隙传播情况[3]。岩石是一种初始缺陷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其各种参数的分布具有统计学的特征。在 外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岩石的结合面上产生初始损伤。该损伤会局部出现,并导致岩石的应变软化现象。
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颗粒流的方法,用来模拟岩石颗粒的运动与相互之间的作用。该方法已经在岩 石力学等多个工程领域得到应用,并对岩石断裂和岩石损伤机理从细观角度予以揭示。国内学者也应用 UDEC 软件模拟了岩石初始裂纹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发展过程[4] [5]。根据岩石类材料局部应变和应力的 分布特点,于庆磊研究了单轴受压状态下颗粒材料的裂纹在三维空间的产生和发展状况及其破裂模式[6]。 但是,至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把岩石裂纹的微观机理和宏观参数建立起来有效的联系。而着眼与宏观裂 纹分析的岩石断裂力学理论与方法,主要致力于研究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应变场和能量释放率等, 目的是建立宏观裂纹起裂、裂纹的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判据。

参数反演在岩质高边坡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应用_龚玉锋

参数反演在岩质高边坡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应用_龚玉锋

第23卷第5期 岩 土 力 学 Vol.23 No.5 2002年10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ct. 2002收稿日期:2002-05-15作者简介:龚玉锋,男,1974年生,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边坡工程。

文章编号:1000-7598-(2002) 05-0570-05参数反演在岩质高边坡变形与稳定分析中的应用龚玉锋1, 周创兵1 ,梁 轶2 ,丁旭柳3 , 燕 乔2 (1.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 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2;3. 深圳勘测设计院, 广东 深圳 518026) 摘 要:由于边坡岩体本身的非均质性和赋存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边坡岩体的力学特性参数及赋存环境总是处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之中,因此,决定参数取值是数值计算中的一个难点,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成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在材料参数反演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峡永久船闸边坡的开挖效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三峡船闸的应力变形状态,旨在对船闸运行期的变形稳定分析提供依据。

 关 键 词:参数反演;高边坡;变形;稳定;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TU 457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arameter back analysis method to deformation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high slopeGONG Yu-feng 1, ZHOU Chuang-bing 1, LIANG Yi 2, DING Xu-liu 3, YAN Qiao 2(1.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Qingjiang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Corp. Ltd.,Yichang 443002, China; 3.Shenzhen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026, China )Abstract :Parameter evaluation is one of key problems in numeric analysis considering non-homogeneous rockmass and complex surroundings as well as dynamic mechanic features of slope rockmass. Its accuracy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of computational result. On the basis of parameter back analysis, excavation effect of permanent shiplock high slope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further stress-strain state are analyzed. It provides foundation for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operation stage of permanent ship lock.Key words :parameter back analysis ;high slope ;deformation ;stability ;numeric analysis1 前 言 用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进行岩石边坡工程分析时,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基础。

浅埋连拱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及施工数值模拟

浅埋连拱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及施工数值模拟

第3卷 第6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3 2007年12月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 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Dec.2007 浅埋连拱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及施工数值模拟3陈敬松,李永盛(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摘 要:本文结合怀新高速公路的界牌坳隧道的实际情况,利用现场荷载试验的测点位移,通过有限元反演理论的模拟退火法反演计算隧道破碎带围岩基本参数。

将反分析计算得到的隧道围岩参数输入界牌坳隧道二维弹塑有限元计算模型,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用三导洞法施工时围岩和中墙的受力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两主洞拱部开挖是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两个比较关键的施工步;两主洞拱顶及右洞左拱肩位置的围岩出现了较大的位移或应变而有可能引起隧道塌方或破坏;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受山体偏压和不对称施工的影响,中隔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本处于偏心受压状态。

关键词: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现场荷载试验;有限元位移反演;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U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836(2007)0621176206D ispl acem en t Back Ana lysis of Sha llow D ouble-Arch Tunnel andIts Num er i ca l S i m ul a ti on of Con structi on ProcessCHE N J ing2s ong,L I Yong2sheng(D epart m 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 niversity,Shanghai200092,P.R.China)Abstract:According t o the real conditi on of J ie Pai Ao tunnel on the Huaihua-Xinhuang H igh way,using test points’dis p lace ment of the field l oading test,the tunnel crushed zone r ock mass para meters were inversely computed out by the FE M inverse theory’s si m ulated annealing app r oach in this paper.J ie Pai Ao tunnel constructi on step s’2D elastic-p lastic FE M computati on model was set up by using these surr ounding r ock mass para meters.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surr ounding r ock and m iddle wall have been studied when the tunnel was constructed by the three-p il ot drift constructi on metho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structi ons of the t w o main tunnels’arch r ock mass are the t w o key step s during the double-arch tunnel constructi on p r ocess.The dis p lace ment of t w o tunnels’vault r ock mass and the p lastic strain of the right tunnel’s left s pandrel r ock mass are very big,which may cause the landsli p or de2 structi on of tunnel.For the bias of mountain body and the asy mmetric constructi on of tunnel,the m iddle wall was at basically eccentric comp ressive state during the whole tunnel constructi on.Keywords:shall ow bias double-arch tunnel;field l oading test;FE M dis p lace ment inverse computati on;nu mer2 ical si m ulati on1 引言公路连拱隧道是近年来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隧道结构形式,由于具有线型顺畅、线路占用面积小等特点,因而在城市道路用地受限、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展线困难等情况下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2]。

西甘池隧洞围岩参数反演与支护优化

西甘池隧洞围岩参数反演与支护优化

西甘池隧洞围岩参数反演与支护优化张顺峰【摘要】取西甘池隧洞HD12+570-HD12+770段建立FLAC3D模型,模拟隧洞分段开挖及支护,将围岩参数E、μ、C、φ进行正交设计并代入模型,计算洞顶沉降量与两壁水平收敛值,与所选断面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得出与实际变形最为接近的围岩参数组合,在后续断面变形监测值中进行验证,计算误差满足精度要求,表明反演所得Ⅲ类围岩参数E=0.77×104 MPa、μ=0.29、C=1.3 MPa、φ=39和Ⅳ类围岩的力学参数E=0.26×104 MPa、μ=0.33、C=0.5MPa、φ=35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以锚杆排距为研究对象,对Ⅳ类围岩锚喷支护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锚杆支护设计方案偏于保守,锚杆排距可适当加大.【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9(014)001【总页数】7页(P90-96)【关键词】隧洞;力学参数;反演;支护优化【作者】张顺峰【作者单位】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2.10 前言长期以来,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确定一直是工程地质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室内试验不能全面反映围岩的变形特征,现场试验由于耗时、耗资巨大,绝大多数工程还是达不到这个要求。

而反分析方法的出现及对围岩变形观测技术的大力应用与推广,给我们带来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蔡美峰,2003;何满潮,2006)。

大量研究及实例表明,利用隧洞施工中实际观测的位移及应力变化,来反演围岩的实际物理力学参数,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岩土体参数,从而为隧洞施工、支护方案的优化及有关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徐建国,2008;贾超等,2003;孙钧,2010)。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京石段)西甘池隧洞施工项目为例,用FLAC3D软件对隧洞开挖进行模拟,利用现场监测隧洞断面顶拱沉降和水平收敛位移反演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得出与工程实际较为吻合的岩体参数。

5岩体工程中的反分析方法

5岩体工程中的反分析方法

5岩体工程中的反分析方法岩体工程中的反分析方法是指在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的地质调查和岩体工程工程数据进行分析,推导出岩体参数和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工程风险,从而对整个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和优化设计的一种方法。

反分析方法在岩体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岩体状况,正确评估岩体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岩体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一、岩体工程反分析的基本原理二、岩体工程反分析的方法1.岩体参数反推法:此法通过对现场岩体状况和已知岩体参数进行分析,推导出其他未知参数的数值。

例如,通过实际工程施工数据和勘察数据,推断出岩体破碎和变形参数,帮助工程师进行进一步设计和加固措施的确定。

2.岩体工程风险评估法:此法通过对岩体强度和稳定性等参数的统计分析和盲点评估,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

例如,通过对块石和裂隙分布的分析,评估岩体是否存在坍塌和滑坡风险。

3.岩体可靠度计算法:此法通过对岩体参数的统计数据和可靠度理论进行计算和评估,得出岩体工程的可靠度和安全系数,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决策。

例如,通过对岩体强度、裂隙分布和地质构造的综合分析,计算出岩体结构的可靠度,确定工程设计的合理性。

4.岩体变形预测法:此法通过对岩体应力和变形的分析和预测,帮助工程师了解岩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例如,通过对岩体松动和变形的数值模拟和预测,确定预警线和控制线,指导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5.岩体材料性质反推法:此法通过对岩体材料强度和特性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反推出岩体的特性参数和工程性质,帮助工程师进行岩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优化。

例如,通过对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进行实验测定和数据分析,推断出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强度特性。

反分析方法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帮助工程师了解岩体状况,评估岩体参数和工程风险,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决策和措施。

山岭隧道围岩参数反演研究

山岭隧道围岩参数反演研究

山岭隧道围岩参数反演研究曾永军;胡亮;黄梅【摘要】Based on the Xiao Beishan No.1 tunnel engineering of Jie Hui highway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golden section method and displacement back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 elastic modulus E and cohesion c with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alysis software FLAC3D.The measured data of sectionK14+640 is selected to check the accuracy of numerical results and the error is small.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reliable to determine rock mechanics index by displacement back analysis.%本文以广东省揭惠高速公路小北山1号隧道工程为背景,结合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3D,采用黄金分割法,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了围岩参数弹性模量E和粘聚力c,并选用K14+640断面的实测数据加以验证,计算结果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位移反分析获取岩体力学指标是可靠的.【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年(卷),期】2018(042)001【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数值模拟;位移反分析【作者】曾永军;胡亮;黄梅【作者单位】广东省南粤交通揭惠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揭阳515325;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315000;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60 引言隧道数值仿真时选用的材料参数一般都是参照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和相关的规范.鉴于隧道埋深较小时,一般不考虑岩体的构造应力,认为围岩的地应力均为重力构成,由此计算出的围岩的应力、应变大小和现场的实测资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这样就无法精细地模拟隧道施工各阶段围岩的性质,从而导致数值仿真无法在隧道工程实践中广泛使用[1-2].对此,普遍的解决方法是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更为复杂的岩体力学原位试验和地应力测试.然而,由于岩体的材料不均匀、不连续的性质,单单凭借随机的钻孔来获取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并结合此类数据对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来判断与预测,得到的结果必然和真实情况有着不小的区别,并且需要消耗巨大的时间、人力及财力,在工程实践中不切实际[3-4].反分析法,尤其是位移反分析法,成为了妥善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反分析法是指结合那些体现系统力学行为的现场实测数据(比如变形、应变、应力及作用等),构造合适的反演模型(比如应力和应变间的数学联系),从而推断出这个系统的几个或者一个原始参数(比如模型模拟时待定的计算参数以及几何参数等)[5-6].反分析的关键是构造一个更符合现场资料的预测模型,从而更好地体现以及推测分析出岩体的力学行为.鉴于不同的现场实测资料,把岩土工程反分析可分成三类,分别为位移反分析法、应力反分析法以及混合反分析法[7-8].在工程实践中,鉴于位移的测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最多的是位移反分析法,即对实测的变形量开展反分析研究,推算出围岩的力学参数,再把推算数值运用到之后的设计工作中,进而明确围岩级别,修正初支以及二衬的设计参数,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9].文中结合广东省揭惠高速公路小北山1号隧道工程,采用实地调查、有限元数值模拟和黄金分割法等主要研究手段,开展隧道工程施工监控量测以及现场实测数据的逆向应用的理论研究,对小北山1号隧道指导施工、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1 位移反分析的模型及参数的确定1.1 隧道围岩位移反演参数的确定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首先需要确定位移反分析选用的模型.选用的模型涉及到的力学参数越多,越贴近围岩的实际力学模型,但是考虑的反演参数的增加反而会导致位移反分析难度的增加,那么模型的选用和位移反分析的精确不能兼得.事实上,由于围岩是一种非均质、不连续、非线性的材料,任何一个模型均无法与之完全符合.因此,在选用模型能够体现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用于位移反分析的模型最好是相对简单的.由于弹塑性力学参数的变化会改变围岩的周边收敛及拱顶沉降的变形量,所以根据现场实测的周边收敛量和拱顶沉降量能够推算出弹塑性力学参数.本文选用的模型为弹塑性模型及莫尔-库仑准则.模型能体现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并且部分参数能借助实地勘察和原位试验准确获得,从而保障了反演参数的数目及位移反分析的顺利进行.选用的弹塑性模型,计算参数包括了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弹性模量E、泊松比μ、抗拉强度σt,以及始地应力分量σr,σy,σz,τxy,τxz,τyz.岩体力学性质参数包括了强度性质参数与变形性质参数.岩体的强度性质参数主要有粘聚力c与内摩擦角φ,这两个参数一般可以由原位实验以及工程的试验室试验得到.考虑到内摩擦角φ的波动范围很小,一般将其当成已知的参数,而把粘聚力c当成反演参数.而岩体变形性质参数中最关键的参数是弹性模量E以及泊松比μ.同理,考虑到岩体泊松比μ的波动范围很小,且相较于弹性模量E,其对于岩体变形的影响程度低.所以,在弹塑性模型中把泊松比μ当成已知的参数.而且,隧道围岩的弹性模量E很难利用现场实验获得,一般勘探得到的弹性模量E其实是岩石的弹性模量E,并非是围岩的弹性模量E,选用这个值作为模型参数的话,得出的力学性质并不准全.为了避免这个结果,选择弹性模量E为反演参数.因此,本文选用的隧道模型围岩位移反分析的反演参数为弹性模量E、粘聚力c.1.2 弹塑性位移反分析方法公路隧道工程中,凭借着现场的监控量测能够获得测点的相对位移或者是绝对位移式中:为每个测点的实测变形值.在模拟公路隧道的开挖过程时,要输入岩体的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状态σ0才能进行计算.岩体的力学参数主要有粘聚力c、内摩擦角φ、弹性模量E、泊松比μ、抗拉强度σt、材料重度γ等,可以表示为X=(E,μ,c,φ,σt,γ)T(1)由于模拟时选取的模型和真实状况有着出入,而且用于计算的参数也存在偏差,同样的,现场实测数据很有可能因为操作或其他因素导致数据不精确.所以,模拟计算的结果相较于监测资料必然有着误差,为(2)式中:ui(i=1,2,…,n)为计算参数的函数值.在模拟计算时,更换计算参数会得到不一样的e值.当选用参数求得的误差函数e值最小,那么所选择的材料参数就可以认为是岩体的力学参数,为式中:D0=X|δi(X)≤0,i=1,2,…m}⊂Rn;f:D0⊂Rn→R1是实值的目标函数;X为未知的岩体参数.δi(X)≤0,作为约束条件,代表着计算参数的波动区间,其中,泊松比μ、内摩擦角φ、抗拉强度σt、材料重度γ都当成已知参数,而弹性模量E和粘聚力c为未知参数.黄金分割法是寻求凹函数f(x)极小值位置的高效算法,选取的分割系数α=0.618.这分割系数的优点在于,上一遍两个分割点c,d还存在于新区间(a1,b1)内部的那个分割点恰好也是下一遍计算时的两个分割点之一.这样的话,只需计算一遍函数值,就能缩进一次区间大小,显著地加快了计算速度.如果待定参数的数目不止一个,同样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来求得反演结果这种多参数的情况,每步进行反演的参数仅仅是一个,而其他的待定参数需要选用分割点的数值加以计算.当每个待定参数逐一地进行反分析之后,逐渐得出了反演结构.因此,此法亦称之为坐标轮换法.具体的步骤如下.步骤1 确定反演参数的数目,以及待定参数相应的变化范围.步骤2 首先选择对目标函数的较敏感的参数作为待定参数进行单个参数的黄金分割法位移反分析.其他的待定参数在第一次选用下限值或上限值替代进行运算,之后选择上一遍区间分割后仍旧处于新区间的那个分割点.步骤3 比较步骤2中待定参数取分割点处函数值的,判断后缩进形成新区间,同理,按照步骤2进行缩进其他待定参数的区间.步骤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目标函数符合了设置的要求(≤ε)才停止搜索,此时的参数就是反演结果.1.3 位移反分析法的FLAC3D分析流程结合小北山1号隧道的工程实际,考虑围岩变形的关键因素,选定了两个待定参数作为反演参数:弹性模量E和粘聚力c.反演参数值的计算,本文结合了FLAC3D程序,借助其数值仿真的计算功能来求得待定参数的数值.位移反分析的流程图见图1.图1 位移反分析流程图2 隧道拱顶沉降量测拱顶沉降量测采用宾得R-202NE全站仪、反光片监测,结合目标点以及基准点的相对高差数据来获取拱顶沉降变形量以及沉降速率,精度常取1 mm.拱顶沉降测点布设见图2.拱顶沉降的测点必须与周边收敛量测处于相同的断面中.结合规范和实际工程情况,拱顶沉降的量测频率与周边收敛的量测频率需要保持一致.首次测量在爆破后24 h内进行,而后的量测频率与该断面和掌子面的距离有关.距离为0~36 m,每天量测一次;距离36~90 m,每周量测一次;距离超过90 m,每月量测一次.图2 拱顶沉降测点布设图隧道K14+620,K14+640断面处于IV围岩,选取小北山1号隧道右线K14+620,K14+640这两个典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隧道右线K14+620、K14+640断面拱顶沉降测点有三个,选择2号测点的监测数据,见表1~2.表1 隧道K14+620断面位移实测值 mm日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日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2015⁃03⁃220.000.002015⁃04⁃050.7010.002015⁃03⁃232.402.402015⁃04⁃060.5010.502015⁃03⁃241.303.702015⁃04⁃070.4010.902015⁃03⁃250.704.402015⁃04⁃080.3011.202015⁃03⁃260.404.802015⁃04⁃090.2011.402015⁃03⁃270.305.102015⁃04⁃100.2011.602015⁃03⁃28 0.205.302015⁃04⁃110.1011.702015⁃03⁃290.105.402015⁃04⁃120.0011.702015⁃03⁃300.205.602015⁃04⁃130.2011.902015⁃03⁃310.10 5.702015⁃04⁃140.1012.002015⁃04⁃010.005.702015⁃04⁃150.1012.102015⁃04⁃020.105.802015⁃04⁃170.1012.202015⁃04⁃032.208.002015⁃04⁃240.3012.502015⁃04⁃041.309.302015⁃05⁃010.1012.60 表2 隧道K14+640断面位移实测值 mm日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日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2015⁃04⁃030.000.002015⁃04⁃180.5010.102015⁃04⁃042.302.30201 5⁃04⁃190.5010.602015⁃04⁃051.303.602015⁃04⁃200.3010.902015⁃04⁃060.704.302015⁃04⁃210.2011.102015⁃04⁃070.404.702015⁃04⁃220.2011.302015⁃04⁃080.305.002015⁃04⁃230.1011.402015⁃04⁃09 0.305.302015⁃04⁃240.0011.402015⁃04⁃100.105.402015⁃04⁃250.2011.602015⁃04⁃110.205.602015⁃04⁃260.1011.702015⁃04⁃120.00 5.602015⁃04⁃270.1011.802015⁃04⁃130.105.702015⁃04⁃280.0011.802015⁃04⁃140.005.702015⁃04⁃290.1011.902015⁃04⁃152.207.9 02015⁃05⁃010.2012.102015⁃04⁃161.008.902015⁃05⁃080.3012.402 015⁃04⁃170.709.602015⁃05⁃150.1012.50由隧道右线K14+620,K14+640断面拱顶沉降2号测点所得数据可以看出,拱顶沉降的变形速率小于3.0 mm/d,说明围岩很稳定,可正常施工,因此表1~2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用来进行位移反分析研究.3 隧道围岩参数位移反分析3.1 反演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参数的选取选择小北山1号隧道右线出口处(K14+610~+650)IV级围岩构建构造数值分析模型,参照设计资料的断面尺寸构建相应的计算模型,出于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以及边界效应的考虑,模型边界计算尺寸为从原点沿X轴向左右各扩展40 m,沿Z轴负方向扩展35 m,正方向扩展到地表,隧道埋深取选取为30 m,其中有10 m 是地表土层.隧道数值模型见图3.图3 隧道数值模型底部选用位移边界条件,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都加以固定;四周仅固定水平方向位移,上部边界选用自由边界,没有任何固定.根据小北山1号隧道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模型中,围岩和土层均选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二衬选用Elastic本构模型,围岩和二衬则选用实体单元,初衬选用结构单元中的壳单元(Shell单元).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为选用FLAC3D中的空模型(Null模型)赋予给开挖部分,然后再赋值进行初支、二衬支护.断面开挖完成后及时初支,初支采用喷射C25混凝土来支护,用壳单元模拟,模拟厚度为20 cm.二衬选取全断面模板台车浇注混凝土的方式进行,采取先赋值空模型再赋值弹性模型的方法模拟其施工过程,模拟厚度为60 cm.各模型计算参数取值见表3.表3 模拟分析计算参数取值参数围岩(IV)土层初支二衬模型莫尔⁃库仑莫尔⁃库仑弹性弹性弹性模量E/GPa1.0~6.00.0482817泊松比μ0.350.250.20.18内摩擦角φ/(°)3320粘聚力c/MPa0.2~0.70.025抗拉强度σt/MPa0.1重度γ/(kN·m-3)21182423厚度/m0.20.63.2 参数反演结果c,φ,E,μ,σt选择黄金分割法对待定的参数E,c开展位移反分析工作,结合小北山1号隧道地勘结果的数据,参照相关规范,得出表4各个参数的计算值,确定待定系数E,c 的优选区间.目标函数则是模拟值和监测值差值的平方和.本次反分析,通过了9次分割,13次模拟,获得了满足精度的E,c参数数值.表4 E,c反演结果表优选次数E值范围/GPac值范围/MPa计算E值/GPa计算c 值/MPa计算位移/mm实测位移/mm目标函数/mm211~60.2~0.71.000.2043.7212.60968.456.000.207.4012.6027.0621~60.2~0.72.910.2015.1212.606.354.090.209.9512.607.0031~4.090.2~0.72.910.3913.9312.601.772.910.5113.8612.601.5941~4.090.39~0.72.180.5118.3612.6033.182.910.5113.8612.601.5952.1 8~4.090.39~0.72.910.5113.8612.601.592.910.5813.8512.601.5662.18~4.090.51~0.72.910.5813.8512.601.563.360.5812.0712.600.2872.91~4.090.51~0.73.360.5812.0712.600.283.360.6312.0512.600.3082.91~4.090.51~0.633.360.5812.0712.600.283.640.5811.1312.602.1692.9 1~3.640.51~0.633.360.5612.0812.600.273.360.5812.0712.600.28102.91~3.640.51~0.583.190.5612.6812.600.013.360.5612.1112.600.24由表4可知,小北山1号隧道洞口浅埋段IV级围岩岩体的弹性模量E为3.19 GPa,粘聚力c为0.56 MPa.位移反分析时,选用K14+620断面的拱顶沉降最终变形量作为实测值,然后按照黄金分割法一轮轮缩进待定参数的区间,选择其分割点进行FLAC3D程序计算出模拟值,根据目标函数来判断待定参数的准确性,当弹性模量E取3.19 GPa和粘聚力c取0.56 MPa进行模拟计算时,模拟结果的拱顶沉降最终变形量为12.68 mm,目标函数已符合计算精度.3.3 参数反演结果检验把由K14+620断面推演得到的岩体弹性模量E值(3.19 GPa)和粘聚力c值(0.56 MPa)代入计算模型中,计算得出K14+640断面围岩的拱顶沉降最终变形量为12.84 mm.由K14+640断面监控量测实测数据可知,该断面的实测拱顶沉降为12.50 mm.模拟变形值12.84 mm与实测变形值12.50 mm误差为0.34 mm,相对误差为2.72%,满足位移反分析结果检验准则.4 结论1) 选取K14+620断面的实测数据,结合岩土工程分析软件FLAC3D,采用黄金分割法,进行位移反分析,得到了弹性模量E和粘聚力c.小北山1号隧道洞口浅埋段IV级围岩岩体的弹性模量E为3.19 GPa,粘聚力c为0.56 MPa.2) 为了验证上述待定反演参数的合理性,选择K14+640断面的实测值来检验.把由K14+620断面推演得到的岩体弹性模量E值和粘聚力c值代入计算模型中,选择K14+640断面围岩的拱顶沉降最终变形量为12.84 mm.参照K14+640断面监控量测实测数据可知,该断面的实测拱顶沉降为12.50 mm,模拟变形值12.84 mm与实测变形值12.50 mm误差为0.34 mm,相对误差为2.72%,满足位移反分析结果检验准则.所以,认为位移反分析法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 GIODA G,MAIER G. Direct search solution of an inverse problem in elastic-plasticity, identification of cohesion, friction angle and in-situ stress by pressure tunnel tests[J]. Int J Num Methods in Eng,1980,15:1823-1834.[2] 尹蓉蓉,朱合华.岩土介质弹塑性本构关系位移反分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18(3):21-25.[3] 杨志法,王思敬.岩土工程反分析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4] 冯紫良,杨志法.关于弹塑性位移反分析可行性的研究[C].第四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武汉,1991.[5] 杨林德,朱合华.地层三维粘弹性反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1,13(6):18-26.[6] 吴凯华.岩土隧洞量测位移的灰色预测反分析[C].全国第三届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上海,1988.[7] 尹蓉蓉,朱合华.岩土介质弹塑性本构关系位移反分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18(3):21-25.[8] 郝哲,万明富,刘斌,等.韩家岭隧道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反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5,26(3):300-303.[9] 尹蓉蓉,朱合华.岩土介质弹塑性本构关系位移反分析[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18(3):21-25.。

高陡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监测反演

高陡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监测反演

高陡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监测反演在唐河水电站高陡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中,对锚索应力进行了实时监测。

本文在长期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预应力锚索的应力变化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强风化岩体的力学参数进行了模拟和反演,以期对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高陡边坡;锚索应力;强风化岩体;边坡岩体1、工程概述唐河水电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地处唐河上游,属海河流域,设计总库容950×104m3,属小(1)型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建设前,大坝枢纽右岸为高达150m的高陡边坡,由于组成边坡的太古界(Ar,五台群)花岗片麻岩风化强烈,岩石强度较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加之公路改线、工程削坡等人为因素破坏了自然边坡的稳定性,致使枢纽右岸成为一个潜在的不稳定边坡。

为保障各项工程安全运行,决定对该段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工程的设计方案是采用预应力锚索加纵向地梁。

该方案共设计了397根长度12~50m的锚索,锚固端深入至弱风化岩层内至少8m,锁固端置于纵向地梁之上。

锚头呈矩形阵列方式布置。

根据设计资料,本工程所用的是六索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索材料为270级钢绞线,六根锚索呈正六边形分布;单根钢绞线直径φ=15.24mm,有效横截面积A=140mm2,极限强度为1860MPa,出厂指标和现场测试的弹性模量E均为195GPa。

本工程的锚索预拉应力设计值为750kN,换算成单根强度值为890MPa。

2、观测仪器锚索测力计用于测量锚索的张拉应力,在锚索张拉时锁固在锚索头上,测力计的测力盘压在锁固盘之下,用于观测锚索整个生命周期的应力变化。

本工程按3%的抽样量共布设12支锚索测力计,并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加固坡面上。

图1为锚索及测力计安装位置示意图,其中地梁横截面为0.5m×0.5m,材料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地梁列间距为3.5m或4.0m,锚索的排间距均为3.5m。

测斜仪用于观测边坡岩体的深部位移。

其原理是假定边坡深部的某个点是稳定的,如果其上部点与该点之间的倾角发生变化,就说明上部点产生了位移。

软岩巷道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方法及工程应用

软岩巷道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方法及工程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 0 3 4 ) * + , #*+!"#),-&)$" / 0 1 2 5 6 7 ##''./ $%8 %9 : ; < = %> ? 0 1 2 %@ A 0 1 B C D E F G H I ( J K G L M %0%1234&56'789:;63#-.<=>1" 3 4 5 6 5 6 7 %N O P %Q R %S <T G U V G W I ( X Y Z [ B \ ] ^ _ ` a (?)<^ b % c d %!"#$%&&###$&&#%&$<
!"#$"%&am#!! ) * +#.! , -#!! , . .#!! / 0#!
##<-.'jk( lbmnopjq-./rstuv%-. wx!&##!"#! !<-.'jk( yz{|Jmn^_(}%-. wx!&##!"#!
.<m~^k( lbmnop/F:Frstuv%m~ .!!.!""#$
`=389=829JW8=;9>4>7OY+3297G29&##!"#Y*;392b!]`=;>>4>Kc8:>6I=8 d 09H3I>9189G29J `2K8GO0973988I397Y[6929 @93H8I:3GO>K`=389=829JW8=;9>4>7OY+3297G29&##!"#Y*;392b

基于现场监测信息反馈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

基于现场监测信息反馈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

基于现场监测信息反馈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基于现场监测信息反馈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隧道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地下工程,其围岩参数的准确反演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围岩参数反演是通过结合工程实际施工和现场监测信息,利用数值模拟和反演方法,对隧道围岩的物理特性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基于现场监测信息反馈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验证。

一、隧道围岩参数反演的意义围岩参数是指描述隧道围岩力学性质的参数,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质、稳定性等。

准确地获取围岩参数,可以为隧道的设计、开挖和支护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由于围岩多变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工况环境,传统的野外勘探方法所获取的围岩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基于现场监测信息反馈的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成为了提高围岩参数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二、现场监测信息的反馈现场监测信息是获取围岩参数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布设岩体应力计、变形监测点、支护压力计等实时监测设备,获取围岩的应力变化、变形情况以及支护结构的响应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分析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确定岩石的变形特征和应力状态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方法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对隧道开挖和围岩行为进行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输入合适的边界条件,可以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发展规律,进而推断围岩的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地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但需要依赖大量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2. 反演方法反演方法是通过将现场监测信息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对,利用反演算法对围岩的参数进行推断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反演算法有逆向分析法和优化算法。

逆向分析法是通过反向模拟得到的模型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调整输入参数的取值来逼近实际情况;优化算法则是通过寻找最优解的方式,利用数学优化理论来反演围岩参数。

反演方法综述

反演方法综述
用普通克里金技术估算该店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pdf);
④从概率密度函数中随机抽取一个值,计算反射系数并与子波进行褶积得到合成地震记录;
若这个值能使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的匹配程度增加则接受此值,若不增加则以一定的概率接收此值,接受的概率分布由波兹曼函数决定。若拒绝则返回上一步;
降低模拟退火的温度;
2、关键环节:
(1)分析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测井资料,尤其是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是初始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地质解释的基本依据,但是一般情况下声波测井都会受到井口环境例如井壁垮塌、泥浆浸泡等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同一井口的不同层段,不同井口的同一层段的误差都不尽相同。因此,用于制作初始波阻抗模型的测井资料必须经过环境校正。声波资料是唯一与地震发生联系的资料,储层与围岩的声波特征不同是进行测井约束反演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储层的固有结构和钻井过程中的工程因素,造成目的层段和围岩声波测井上无明显差异。这就要求在仔细分析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声波测井进行合理的校正,这就是储层地球物理特征重构。
2、技术关键和基本流程
地质统计学反演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下一个模拟值(从pdf中抽取值)比前一个模拟值更快地达到规定的与地震数据的匹配程度,以避免陷入局部极小或由于大量的迭代次数而耗费机时。目前多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1)模拟退火算法的原理: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算法是一类被称为蒙特卡罗法的随机张弛法,它允许目标函数在增加的方向上作随机的变化,因此能跳出局部极小值,找到全局或逼近全局的最优解。在退火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服从波尔兹曼概率分布,系统依概率
通过最大似然反演导出波阻抗Zi反演公式为Zi=Zi-1*[(Ri+1)/Ri].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稀疏脉冲序列每次建立的反射系数为一个脉冲,然后在地震资料中提取子波与初始反射系数进行褶积,得到一个初始合成地震记录,并用此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纪录作对比得到他们之间的残差,利用这个残差的大小来修改反射序列中脉冲的个数再次进行褶积运算,得到新的合成地震记录,再与实际地震资料对比,就这样循环迭代,直到残差达到最小,最后得到一个与实际地震资料达到最佳逼近的合成地震记录,获得宽频带的反射系数。

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分析及工程应用

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分析及工程应用

岩土工程随机反演分析及工程应用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测量过程中很难确定其位移、应力与物理参数等。

通过量测来确定岩石参数与计算模型的反演分析方法自提出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解决复杂岩石工程问题的主要手段。

标签:岩石工程机反演分析工程应用1引言岩体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其中含有很多缝隙、节理以及地下水等,这就让岩体变为一种不连续的多介质体[1]。

近年来,人们根据岩石工程不确定性的特点,开始运用随机系统方法进行反演分析,并且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2岩石工程的随机反演分析方法概述2.1岩石工程的反演分析法岩石工程的反演分析,就是根据工程现场测量的各种物理参数,如岩石的应力、荷载与位移等,以这些参数为基础建立反演模型,通过该模型推算出系统的一些原始参数。

运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符合测量现场实际的预测模型,以此对岩石的结构、力学行为等进行精确的分析。

根据现场测量信息的区别,我们可以将岩石工程的反演分析分为应力、位移、荷载以及混合反演分析法[2]。

由于岩石的位移信息比较容易得到,并且测量的精度较高,所以位移反演分析法应用的最多。

如果根据计算方法进行划分,可以将位移反演分析法细分为数值和解析两种。

解析法具有计算迅速、概念明确的特点,但是只能用于几何形状比较规则,以及没有支护洞室的情况下。

数值法能够解决更为复杂的岩石工程问题,也可以用于解决非线性问题,因此在复杂的岩石工程中应用较多。

2.2岩石工程与测量方法的随机与非确定性岩石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就让其研究与测量方法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是因为从时间与空间上来看,岩石本身存在可变性与不确定性。

岩石材料受到温度、时间、荷载以及其他物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

同时在现场测量岩石工程相关的信息时,也无法得到十分精确的客观参数,而只是人为测量与岩石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

此外,岩石工程中使用的反演分析方法,其中的反演模型综合了岩石特性、工程因素以及其它未知因素,属于具有随机意义的数学表达式[3]。

岩土力学参数反演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力学参数反演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岩土力学参数反演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隧道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减少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

而隧道工程的施工则需要深入研究地质力学,因为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难度也有所不同。

而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恰好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从而在隧道工程中得到更精确的应用。

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指的是通过采集地下岩土资料,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获得岩土力学参数的过程。

这一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支护设计,隧道稳定性分析,隧道掘进速度控制等方面。

岩土力学参数反演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地下勘探,数学计算,实验方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地下勘探法。

地下勘探法可以通过钻孔、桥梁挖掘、非破坏性检测等手段,获取针对具体地质条件的岩土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土壤某一点处承载力、地下水位、地下岩石裂隙情况等,是隧道工程中设计和构建的重要依据。

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隧道工程中也有很多具体应用。

例如,在设计隧道支护时,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可以用于计算岩土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参数,以确定最佳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另外,在隧道施工中,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可以用于控制隧道掘进速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地层滑坡、岩层塌方等不安全情况。

除此之外,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还可用于预测隧道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周围环境,但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减少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岩土力学参数反演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虽然这项技术仍存在很多挑战,但它已成为了隧道施工中设计和构建的重要工具,为隧道工程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在未来,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的城市建设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

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围岩参数的反演分析随着我国隧道事业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研究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参数的反演分析。

本文首先介绍了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的重要意义,对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做了分析,最后在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隧道围岩的特性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

标签: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围岩参数;反演分析一、前言提升对隧道围岩变形的监测水平,并对围岩参数做出反演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隧道围岩的实际状况,增强对隧道的把握力度,对隧道的建设与维护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从介绍进行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的意义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隧道围岩变形监测的意义在传统的隧道建设中,围岩和支护结构被分别看作为载荷和被动的承载体,并据此进行支护结构的设计,这一思路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此,一方面造成支护结构材料的浪费和施工工艺的落后;另一方面支护的效果还不十分理想。

随着新奥法隧道施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应用,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和岩体力学分析方法及时掌握围岩动态,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通过判定围岩的稳定状况来决定是否对原设计进行修正,以确定最佳的支护时机及支护参数。

喷锚支护在我国隧道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为推广新奥法提供了条件。

作为新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监控量测在我国的实旌还有待加强,对于验证事前设计和指导事后施工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对此重视不够外,量测技术和分析手段不完善是主要原因。

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

隧道开挖时,若受剧烈震动或处理措施不当,拱部会出现大规模塌方、冒顶,侧壁可能出现坍塌、失稳;施工方法不当还可能导致隧道初支、二衬出现大量裂缝、掉块,影响隧道结构的完整性、耐久性,不利于隧道的整体受力、防水及美观等,而监测工作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眼睛,不但可以为隧道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安全,还可为隧道设计理论的发展积累经验。

围岩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作为新奥法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现场分析、处理,及时向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和业主提供分析资料,直接服务于隧道工程施工;另一方面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反验预设计或动态设计水平,检查施工质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供类似工程及同行借鉴和参考,使隧道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施工技术不断发展。

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岩石物理特征反演是一种通过物理模型或者统计方法,从采集到的地震资料中推断出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的技术。

它在油气勘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了解岩石的物理性质,地下构造以及油气藏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介绍岩石物理特征反演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岩石物理特征反演的原理和方法岩石物理特征反演是基于地震勘探的原理,通过对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能量损失以及反射、折射等特征进行分析,推断出地下岩石的物理特征。

常用的岩石物理特征包括泊松比、密度、速度等参数。

岩石物理特征反演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反演算法、统计方法和成像技术。

其中,反演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思想是将地震波传播的过程建模为一个数学方程,在已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其与观测数据尽可能吻合,从而推断出岩石的物理特征。

常见的反演算法有全波形反演、层析成像和先进的地震逆时偏移等。

二、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 油气藏边界识别: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可以帮助确定油气藏的边界和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中的反射特征和速度变化,可以推断出不同岩石层之间的界面位置,进而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形状。

这对于油气勘探中的勘探目标定位和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油气储层特征研究: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了解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

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岩石层的孔隙结构和流体饱和度,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储层参数。

3. 油气勘探优选区划: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可以帮助确定油气勘探的优选区划。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中的能量分布和反射特征,可以确定潜在的油气勘探区域,优化勘探方案,提高勘探效率。

4. 油气开发方案设计:岩石物理特征反演可以提供油气开发方案设计的参考依据。

通过了解岩石的物理特征和地下构造,可以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局、注采关系以及开采顺序等。

地震反演综述介绍0—1

地震反演综述介绍0—1

2 VP and VS
2 therefore : ZS ( VS )2 2 and : ZP ( VP )2 ( 2 )
最后的结果是将 lr 和mr 表示成声阻抗 ZP 和横波阻抗 ZS 的形式
so : Z 2 Z
颜色反演
简单操作因子震幅谱用这种方式来求取: 声阻抗震幅谱
利用工区的一组井, 所有井的声阻抗按 井-井比例做交汇图. 通过理论预测,我们
Log(Impedance)
可以拟合一条直线
来代表“理想”输 出阻抗谱.
Log(Frequency)
颜色反演
地震谱
然后, 利用井旁一组地震道, 求
取平均地震谱.
弹性阻抗反演
注意, 对于零偏移距:
1 VP 1 AI R 0 A 2 VP 2 AI
通过类推, Connolly 定义了一种新阻抗类型:
1 EI 1 R ln EI 2 EI 2
通过数学处理,他展示:
EI ( ) V
地震反演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2年12月
地震反演基本概念
反演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它所包含的潜在地质信息的过程. 传统上, 反演是在叠后地震数据上进行,目的是提取声波阻抗体. 近来,反演已经被扩展到叠前数据体,目的是既提取声波阻抗又提 取横波阻抗体.这样就允许计算孔隙流体. 另外最新的发展是可以利用反演结果直接预测岩性参数如孔 隙度和含水饱和度体
基于模型的反演 基于模型反演的几个要点: (1)由于已经知道子波,在计算过程中它的影响从地震 数据中排除了.例如地震数据没有必要是零相位,而只 要子波与地震数据等相位就可以.
(2)估算的子波若有误差,将导致反演结果出差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体参数的反演方法综述1费文平,马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成都 (610065)E-mail:wpfei7206@摘要:岩体参数的反演分析是水电工程的设计与数值计算的基础,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真实性。

归纳总结了岩体参数的各种反演方法,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提出了岩体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岩体,参数,反演方法1.引言岩体参数(如弹模、泊松比等)的反演分析是根据少数的已知测点的位移值或应力值等,来反演分析岩体的材料参数的过程,是水电工程的设计与数值计算的基础。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数值计算中的关键问题。

由于岩体的参数往往难以确定,对数值计算的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实验室内对岩体参数的测定均存在尺度效应问题,且考虑到经济成本,现场取样的数量往往不多,因而无法得到整个工程区的岩体真实参数。

采用反演分析的方法可以综合考虑诸多地质因素的影响,更加经济准确地得到岩体的参数[1-3]。

岩体参数反演计算的方法主要有[4-30]:①正反分析法;②逆反分析法;③局部最优化方法;④人工神经网络法;⑤遗传算法;⑥粒子群算法;⑦梯度类方法;⑧混合算法。

2.岩体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的分类及特点2.1 正反分析法正反分析法先假定待反演的岩体参数,通过正演分析得到岩体结构的位移或应力等,然后将其与实际观测值相比较,并按一定方式修改调整待反演参数,逐步逼近实测值,从而确定待反演的岩体参数。

正反分析法程序编制简单,计算方法灵活,可适用于线性或非线性的岩体参数反演问题,但需要大量的调整试算。

2.2 逆反分析法逆反分析法通过求逆直接建立待反演参数与实测值之间的关系式,求解这些关系式组成的方程组就可得到反演计算结果。

该法计算原理直观简明,但程序编制复杂,只适用于线性的岩体参数反演分析。

2.3 局部最优化方法优化分析法致力于寻找使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之间的误差为最小的解答。

局部最优化方法包括单纯形法、模式搜索法、鲍威尔法、变量轮换法、混合罚函数法、复合形法等,它们对初值的依赖性较强,在选用时应注意参数先验信息的确定,因而需要有一定的工程经验。

否则,需采用以下的优化反演分析方法。

2.4 人工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对人类大脑的一种物理结构上的模拟,通过网络训练,调整网络内部权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40610095)的资助。

值,从而拟合岩体结构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岩体参数与岩体位移的关系。

人工神经网络法,特别是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自组织和自适应等非线性特性,适用于复杂岩体结构的参数反演分析。

2.5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以生物进化过程为背景,将繁殖、杂交、变异、竞争和选择等概念引入到算法中。

从一组随机生成的初始可行群体出发,通过复制、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使染色体群不断进化,逐步收敛到问题的最优解。

它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该法是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搜索寻优技术,但存在计算效率低下、操作不灵活方便等缺点。

2.6 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PSO)是一种进化计算技术。

源于对鸟群捕食的行为研究,与遗传算法类似,是一种基于叠代的优化工具。

系统初始化为一组随机解,通过叠代搜寻最优值。

粒子群算法没有遗传算法所用的交叉和变异,而是粒子在解空间追随最优的粒子进行搜索。

粒子群算法简单易行且无需调整太多参数。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模糊系统控制以及其他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

2.7 梯度类方法梯度类方法是一种利用目标函数对反演参数的偏导数值作为梯度导向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具有搜索速度快,收敛性相对较好,且有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在反演出参数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参数的灵敏度。

如果还需计算出结构的可靠度,可方便地按JC 法、几何法等基于梯度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无需重新计算偏导数;由于要计算目标函数对反演参数的偏导数,梯度类方法的程序编制较难。

2.8 混合算法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非线性的反射能力和遗传算法适用于参数搜索的优点,用BP神经网络学习并建立岩体参数与岩体位移之间的映射关系,用遗传算法并行搜索预测误差最小的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和最优岩体参数。

可以直接逼近待反演参数与测量位移的非线性关系,从而确定岩体的参数。

非常适用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岩体参数反演的计算。

粒子群算法与单纯形法相结合的方法。

它包含了随机性和确定性搜索,既很好地继承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又融入了单纯形法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并能适时地加强局部搜索能力。

该法能够克服粒子群算法后期搜索效率降低的缺陷在参数反演计算中体现出良好的优化性能和很快的收敛速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参数反演方法。

粒子群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法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PSO算随机初始化人工神经网络各个连接权重为一群粒子,进行网络训练,在PSO全局寻优的基础上,再运行小步长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局部细致搜索,达到要求的收敛精度时训练完成,这样来寻找全局最优解。

该法具有更高的训练速度,迭代次数明显减少,收敛速度加快,而且计算精度高。

3.岩体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的比较正反分析法程序编制较为成熟,简便灵活,可适用于各种非线性问题中的参数反演计算;逆反分析法计算原理直观简明,但求逆过程相对较难,只适用于岩体较为完整的线性问题中的参数反演计算。

局部最优化方法对初值的信赖性较强,不易获得全局最优值,需要有良好的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是模拟人类及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应用于参数反演分析时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征,可以获得全局最优值,但单独使用时往往效率较低。

而梯度类方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最优值的搜索速度。

混合算法综合各种算法的优点,既可提高计算速度,又可提高计算精度,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结论本文归纳总结了各种岩体参数反演分析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得到如下结论:(1)在岩体参数的反演分析方法中,反分析法在反演弹塑性和粘塑性参数问题时, 解的唯一性以及不收敛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岩体的复杂变形特征。

反分析法在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2)同时将位移和应力值作为观测值来进行反演分析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

(3)在缺乏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先采用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全局最优化方法反演出的粗略初值,再进行局部最优化反演分析。

(4)将各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岩体参数的反演分析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监测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

(5)大量的商用软件如ANSYS提供了优化设计的计算模块,用户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来实现岩体参数的反演分析。

(6)监测数据量的多少及现场的工程经验将直接影响到岩体参数反演的精度。

参考文献[1] 杨林德. 岩土工程问题的反演理论与工程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2] 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 岩石力学与工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朱付广,王世杰,胡伟,张丞,钟英杰,费文平. 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方法[J]. 科技咨询导报,2007,(9):213.[4] 张吾渝. 参数反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J].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6):6-9.[5] 邓建辉,魏进兵,闵弘. 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滑坡稳定性三维分析方法(I):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反演分析[J]. 岩土力学,2003,24(6):896-900.[6] 张庆松,高延法,李术才. 矿山覆岩力学参数的三维位移反演方法研究[J],金属矿山,2005,(9):26-31.[7] 强天驰. 多参数优化反演分析法及其应用[J]. 岩土工程界,2004,7(9):40-44[8] 强天驰,周维垣,杨若琼. 拱坝多参数优化反演分析法及其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 (增):997-1000.[9] 田明俊,周晶. 岩土工程参数反演的一种新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9):1492-1496.[10] 徐卫亚,刘世君. 岩石力学参数反分析的变分伴随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203-206.[11] 武晓晖,宋宏伟. 地下工程围岩力学参数反分析的ANSYS方法[J]. 山西建筑,2005,31(2):52-53.[12] 李继良,高谦,任天贵,朱建明. 工程材料本构模型辨识及参数反演新方法[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0,22(4):1-11.[13] 独知行,欧吉坤,靳奉祥,韩保民,柴艳菊. 联合反演模型中相对权比的优化反演[J]. 测绘学报,2003,32(1):15-19.[14] 冯夏庭. 智能岩石力学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胡斌,冯夏庭,王国峰,陈炳瑞,周辉. 龙滩水电站左岸高边坡泥板岩体蠕变参数的智能反演[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l7):3064-3070.[16] 高玮,冯夏庭,郑颖人. 地下工程围岩参数反演的仿生算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2):2521-2526.[17] 郑华,王志亮. 基于参数反演的软土路基沉降与分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89-92[18] 谭昌明,徐日庆,龚晓南. 土体双曲线本构模型的参数反演[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35(1):57-61.[19] 郭乙木,万力,魏德荣,方兆雄. 坝体力学参数的混合模型优化反演法及其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2001,19(2):36-38.[20] 刘迎曦,吴立军,韩国城. 边坡地层参数的优化反演[J]. 岩土工程学报,2001,23(3):315-318.[21] 孙钧,黄伟. 岩石力学参数弹塑性反演问题的优化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2,11(3):221-229.[22] 独知行,欧吉坤,韩保民. 优化反演方法及数值反演试验初步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22(4):39-43.[23] 袁勇,孙钧. 岩体工程优化反演的目标函数[J]. 岩土工程学报,1994,16(2):29-37.[24] 房营光. 地铁隧道-地层系统的参数优化反演与动力响应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1,34(6):45-49.[25] 赵新铭,张剑,刘宁. 大体积混凝土力学参数的Bayes 随机优化反演[J].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0):93-96.[26] 陈斌,施斌,王亦斌. 面向对象的土石坝参数随机反演程序设计[J].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3):328-335.[27] 何伟,杨开云,翟继红,白新理.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深基坑岩土力学参数反分析[J]. 铁道建筑,2006,(5):34-36.[28] 刘军熙,阎长虹,许宝田,陆秋生. 基于试验的岩坡滑动面力学参数反演[J]. 防震减灾工程学报,2005,25(3):266-269.[29] 吴祥松,朱合华,叶飞. 岩土工程参数反分析的可辨识性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3):377-401.[30] 吴祥松, 袁海平. 岩土工程问题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研究[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20(2):12-14.Inversion Analysis Methods of Rock Mass ParametersFei Wenping,Ma Kang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AbstractInversion analysis of rock mass parameters is the foundation of waterpower station design and numerical computation, and has directly influences on the reality of computing result. All kinds of inversion analysis methods of rock mass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re given out,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nversion analysis method of rock mass parameters are presented. Keywords:Rock Mass,parameters,inversion analysis method作者简介:费文平,男,1972年生,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水工岩土工程的数值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