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孙逸豪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备选设计 第二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设问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那么,到底什么是 哲学?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哲学研究什么问题, 它与其他的具体科学有什么区别与 联系。 推进新课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 观点,这也是一种世界观。这就说明,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我们大家都是哲学家吗? 学生回答:不是。 板书:1.世界观的含义 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 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这种认识积累多了, 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 点,就是世界观。 板书: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 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 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思想体 系,这就是哲学。 哲学与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区别: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世界观一般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 注意: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板书: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方法论的含义:用世界观作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甲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他认为人生在于奋斗、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 以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勇于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乙是一个消极悲观、意志消沉的人,他认为出身决定未来,命运都是天生注定的,所以 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总是问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这么不幸?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 公?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运?他不是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而是怨天尤人, 甚至把希望寄托 于他人,寄托于上天。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甲、乙看待人生的观点和面对困难时候的态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甲认为人生在于奋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总是想方设法去解决;乙认为出身决定未来,命运上天安排,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就怨天尤人,寄希望于他人和上天。 这则材料正说明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 板书:1.具体知识的分类 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让学生归纳现在所学的学科分别是属于什么知识范畴? 学生归纳分析略。 那么,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学科,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和我们的哲学 又是什么关系呢?(过渡) 板书: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 学问, 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 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 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比如我们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心理学等学科中,物理上的分子是运 动的,而且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化学上的分子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生物上的 生命体是运动的, 这种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地理上的地球是运动的, 地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历史领域的社会是发展的,这种发展也是受规律支配的;思维领域也是运动的,这种运动也 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从这些自然科学中,我们哲学可以得出最一般的结论,那就是: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 能够存在和发展, 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 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随着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哲学的论断就有了更加充分的论据。 所以,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 ,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问题情境 门捷列夫的悲剧(多媒体课件展示)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的成功就在于他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 法。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
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 素具有转化性。在认识论和科学方法上,他将观察与实验喻为“科学的躯体” ,将理论喻为 “科学的灵魂” ,强调科学研究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但是,门捷列夫晚年则成为了形而上学的俘虏。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 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 ,否认元素的复杂性。然而,他竭力 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 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哲 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问题探究: 门捷列夫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门捷列夫不成为形而上 问题探究: 学的俘虏,还会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 ,否认元素的复杂性吗? 门捷列夫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门捷列夫晚年因为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所以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飞跃,否 认原子可以分为“电子” ,否认元素的复杂性,其实他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所以研究上 也没有获得新的科学成果。这说明科学家的研究是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 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缺乏正确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个概念、 三对关系, 即世界观的含义、 方法论的含义、 哲学的含义,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 追求智慧;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的学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