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快乐的少年》教案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少年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少年第一课时(教案)
- PPT:制作课件展示歌曲背景、作者生平、旋律和节奏特点等,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 视频:播放歌曲演唱视频,让学生观看专业演唱家的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在线工具:利用音乐教学软件,如音乐识谱软件,辅助学生学习和练习旋律、节奏等。
- 实物教具:使用乐器、卡片等实物教具,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互动体验。
- 朗诵和演唱时的情感投入。
4. 音乐技能
- 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 旋律的准确演唱和音准控制。
- 节奏的准确打击和同步配合。
5. 合唱技巧
- 合唱中的声部协调和平衡。
- 合唱中的音色融合和音乐表现。
- 合唱中的团队协作和指挥理解。
6. 音乐欣赏与评价
- 对歌曲整体风格和特点的感知。
- 对歌曲演唱技巧和艺术处理的评价。
-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行阅读预习资料,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பைடு நூலக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微信群或在线平台。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六、知识点梳理
1. 歌曲背景知识
- 《快乐的少年》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 歌曲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2. 音乐基础知识
- 旋律:歌曲的主要旋律线条、旋律走向和变化。
- 节奏: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型、节奏变化和拍号。
- 音高:歌曲中的音域、音阶和调性。
3. 歌词理解与表达
- 歌词的内容和结构分析。
- 歌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语气变化。
五、教学实施过程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少年》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富有童趣,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第二部分节奏变化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演唱、节奏练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快乐的少年》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演唱和节奏练习,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节奏的变化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演唱和节奏练习,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和节奏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快乐的少年》的歌词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如打击乐器,用于节奏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少年》,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演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变换节奏,让学生适应歌曲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节奏或舞蹈动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快乐的少年》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快乐的少年》,并尝试为歌曲创编新的节奏或舞蹈动作。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少年时代的欢乐和幸福,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3. 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旋律和歌词。

2. 教学难点: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旋律和歌词。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教学素材:音乐乐谱、歌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激发他们对少年时代的向往和热爱。

2. 教授歌曲:a. 向学生介绍歌曲《欢乐的少年》的背景和意义。

b.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c. 分组练习,让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 分析音乐:a. 讲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

b. 通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和音符的音乐效果。

c. 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4. 练习演唱:a. 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欢乐的少年》。

b. 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c.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a.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意义和价值。

b.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快乐成长。

c.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歌曲,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歌词和节奏。

2. 观察学生在合唱中的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3. 收集学生创作的简单音乐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

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五年级音乐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案第六课欢乐的少年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可喜的一天》、管弦乐《罗马的松树》。

表演: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

教学重难点: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口风琴#5、#2、#4的指法,及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表演唱《叮铃铃》、欣赏《可喜的一天》。

教学目标:1、学习表演唱《叮铃铃》,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下滑音,学会演唱歌曲旋律,特别是前四小节的旋律。

2、欣赏苏联故事影片《攻克柏林》插曲《可喜的一天》,了解歌曲背景,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特点以及苏联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对于歌曲《叮铃铃》旋律中变化音的演唱,教师需在旋律教学前先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常规教学。

1、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也可将复习歌曲作为发声练习,注意学生音量、音色、情感的引导)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表演唱《叮铃铃》。

1、聆听歌曲前奏导入新课。

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到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歌曲范唱。

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歌曲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歌曲曲调。

(1)完成书本听一听,唱一唱,比较一下这两个曲调有什么不同?a、教师用钢琴分别演奏着两段曲调,要求学生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

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

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一篇:人音版五上第六课快乐的少年第六课《快乐的少年》单元教学内容:演唱《叮铃铃》《雏鹰之歌》聆听《缆车》《嬉游曲》教材分析:《叮铃铃》采用了湖南民歌素材,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本歌曲流畅活泼,它描绘了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欢乐歌唱的情景,连续两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人们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氛围跃然而起。

《嬉游曲》莫扎特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首嬉游曲,在18世纪的同类作品中算得是出类拔萃的,直到今天这些作品还在音乐会中出现,而且深受人们喜爱。

本课中的嬉游曲犹如舞者在不停旋转。

轻快活泼。

《雏鹰之歌》是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歌音调作为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少年的蓬勃向上的精气神。

歌曲为二段体,宫调式,注意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使得乐句间层层推进,第二乐段舒展,歌曲在最高音结束,表达了一种热切的心情。

《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管乐,弦乐紧密呼应,将人们坐缆车的兴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还将缆车在钢索上行进的生描绘得惟妙惟肖,六拍子的节奏及切分音,是乐曲富有个性。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的主旋律。

2、能用活泼欢快地声音唱《叮铃铃》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的效果。

3、能用坚定的声音唱《雏鹰之歌》,正确表达情感。

4、能分辨出缆车中的乐器的声音,感受特别的节奏。

教学重点:能用正确的情感和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能分辨歌(乐)曲中的乐器的声音,教学准备:多媒体、琴、录音机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演唱《叮铃铃》第二课时聆听《嬉游曲》第三课时演唱《雏鹰之歌》第四课时欣赏《缆车》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演唱《叮铃铃》教材分析:《叮铃铃》采用了湖南民歌素材,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本歌曲流畅活泼,它描绘了绿草茵茵的草地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欢乐歌唱的情景,连续两个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人们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铃声,欢快的氛围跃然而起。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快乐的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少年》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少年时代的快乐和幸福。

歌词内容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歌曲的形式为AB结构,旋律线条简洁明快,节奏清晰。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较浓。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五线谱的识谱、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等。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快乐的少年》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知识的掌握,如节奏、旋律等。

2.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吐字等。

3.音乐的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教学法:分组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快乐的少年》的课件,展示歌词、旋律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准备歌曲《快乐的少年》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快乐的少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快乐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展示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快乐的少年》教案共3课时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6课《快乐的少年》教案共3课时

第6课快乐的少年《缆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操作L.通过按拍号选择节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会拍的指挥图式。

2.按要求进行包含由两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组成的前十六分节奏的儿歌练习。

3.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4.通过视唱学习运用拍的指挥图式,掌握好节拍的强弱规律和节奏。

5.通过听听唱唱拍拍,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并用规定节奏为乐曲伴奏。

二、认知1.欣赏歌曲《缆车》,听辨男声音色,感受童声、女声、男声3类不同音色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

2.认识拍,理解其含义和强弱规律。

三、情意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意大利歌曲《缆车》欢乐兴奋的情绪,使学生从旋律上行、下行的进行方式中想象出缆车上下飞速滑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拍的拍号、含义、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并且能够在歌曲与练习中运用。

2.难点:运用前十六分节奏进行儿歌节奏拍击等系列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缆车》。

1.欣赏书上的插图,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能感受男高音独唱高亢嘹亮的音色,并与童声、女声音色加以区别。

2.介绍歌曲两部分不同的表现内容与情绪。

听第二遍时,想象这两部分的音乐形象。

3.请乘坐过缆车的同学讲讲自己那时的心情与所见所闻。

4.听第三遍,感受歌曲的风格,并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力度变化,轻声哼唱旋律。

(二)认识拍拍号及其强弱规律、指挥图式。

1.学习音拍的含义、强弱规律与指挥图式。

2.看谱视唱一、视唱三,用拍手与拍腿表示强弱规律。

3.听歌曲录音或用钢琴演奏,帮助学生巩固拍有关知识。

(三)课堂小结(四)师生告别,下课《叮铃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湖南苗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少年第三课时(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少年第三课时(教案)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快乐的少年》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快乐的少年》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表现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音乐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快乐的少年》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快乐的少年》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表现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快乐的少年》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掌握音乐表现技能。
人音版 音乐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少年 第三课时(教案)
课题:
科目:

《第六课快乐的少年》优秀教案

《第六课快乐的少年》优秀教案

6 快乐的少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宁波市江北外国语学校方君一、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具有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在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快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

二、教学目标:1、能用亲切、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叮铃铃》。

2、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活和热爱之情。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感受变化音、装饰音的特点把握歌曲的风格。

2、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四、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电脑光盘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按顺序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激情导入1、出示铃铛,请同学们聆听说说声音特点并模仿。

(叮铃铃)2、用mi、a、do来演唱“叮铃铃”(先唱音符,再唱歌词)3、恩,铃声忽高忽低,真动听。

能把这两种不同的铃声同时唱出来吗?我们来试试。

(分组合唱两种铃声,强调音,适时评价)(三)合唱训练1、低声部:A这样的铃声多美妙啊,西山上的牧童都忍不住要来凑热闹了,看看他是怎样唱的。

(出示低声部铃声部分歌谱,跟琴唱谱,然后唱词,注意唱出清脆的感觉)B铃声前后有变化吗?(通过比较快铃声和慢铃声的音区别,体会顿音的特点:更清脆、短促而有力)C西山上的牧童怎么会把铃声唱得如此惟妙惟肖呢?原来他们正伴着铃声赶羊群呢。

(出示低声部整个乐谱,唱谱)同学们看这个“o”,音的左上角有一个特殊的符号,知道叫什么吗?D这是一个升记号,也叫变音记号,你们听听,这个升级好的5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琴弹伴奏两个音,教师演唱,学生比较并反馈)F 大家心中已经有了旋律,让我们把铃声带到旋律当中唱出来吧(唱二声部歌词)G牧羊的铃声从遥远的山坡传来,越来越近,又慢慢消失在黄昏的晚霞中,那么铃声在力度上有变化吗?(启发学生根据渐强、减弱记号演唱)2、高声部:A牧羊的铃声伴着牧童吆喝声向我们走来。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欢乐的少年》,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欢乐的少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欢快节奏的把握和音准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欢乐的少年》乐谱,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宽敞明亮,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欢乐的少年》,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和旋律。

2. 教学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在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 分析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欢快节奏的表达方式。

4. 练习演唱: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5. 创意表现: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欢乐的少年》伴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欢乐的少年》,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2. 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现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教师分别播放不同版本的《欢乐的少年》,让学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演唱和伴奏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欢快节奏和音准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欢乐的少年》,并尝试为歌曲编写新的伴奏。

2. 家长签字确认: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3)学习歌曲的高声部
①聆听老师模唱高声部旋律:提醒装饰音的演唱
②学生跟琴唱一次
学生总结:有山坡青草、羊儿、牧羊童、蓝天绿水,但少了层层叠叠的白云
教 学 过 程
关注要点
③聆听老师范唱高声部歌词
④学生唱高声部歌词
(4)学习歌曲的低声部。
①师生合作,请三个学生唱高声部,教师唱低声部
②学生跟琴试唱歌词
(5)二声部部分完整演唱、演奏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 学 过 程
关注要点
一、激情导入
仔细观察这幅山水画,看看少了什么?
二、寓教于乐
1、 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 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歌曲节拍与演唱形式
(2)复听录音范唱:听听歌曲唱了什么?
第九册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
14
课 题
《叮铃铃》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
2、通过演唱歌曲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特征。
3、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合唱
教 学 反 思
(6)学习齐唱部分:
①聆听齐唱部分
②老师顺势讲解歌曲风格:前倚音、#5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民歌风味
③学生填词随音乐歌唱
三、创造表现
(1)歌曲处理。加入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分组表现展现自我
(3)自制乐器伴奏:要求在间奏和结尾长音处伴奏。
引导学生找出这部分音乐记号,说一说名称
注意前倚音、#5的音准

快乐的少年

快乐的少年

快乐的少年教学内容:1、活动与创造:配乐朗诵;编集体舞;听与想。

2、音乐园地: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中,并亲身体验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在音乐中重温快乐的少年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在“听与赏”活动中,再现童年趣事。

教学过程:一、配乐朗诵(一)学生准备,老师弹奏克莱德曼的几首钢琴曲片断。

说明:给学生交流准备的空间,制造课堂气氛,并为没有搜集到相关音乐的同学提供音乐资料。

(二)学生交流表演。

(1)在这一活动中,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师生相互交流音乐讯息。

(2)在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再一次重温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二、听与想(一)听赏由丁善德作曲的钢琴组曲《快乐的日子》中几个片段,分别是:《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选择书上相应的图画。

(二)再现童年趣事。

1、给道具(绳子、扑蝴蝶用的网兜等),学生准备。

2、配合音乐,学生表演。

说明:(1)给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快乐不单是停留在嘴上或心里,通过再现童年趣事,进一步把快乐延续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三、编集体舞(一)复习口琴吹奏《龙舞》。

说明:通过集体吹奏,一方面复习巩固吹奏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收敛刚才活跃的场面,稳定片刻又将投入另一活动中。

(二)根据《圆舞曲》或《龙舞》音乐,编创一段校园集体舞。

说明:1、由于本堂课安排的即兴表演的内容较多,学生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可以在“听与想”或“编集体舞”活动中任选其一。

2、本环节既能提高学生舞蹈的编创能力,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增进彼此的友谊,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并把这份快乐进行到底。

四、单元小结:好歌推荐《同一首歌》。

说明:童年生活中洒满了鲜花和星光,相似的人生历程给了小伙伴们同样的欢乐。

用此曲作为本单元结束,告诫同学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现在,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因此调控好班级纪律很重要也很关键。

一开始先安排同学进行配乐朗诵,这是检查之前布置的作业,也是慢慢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快乐的少年(第2课时) 人音版(简谱)(2014秋)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快乐的少年(第2课时) 人音版(简谱)(2014秋)

(7)学唱歌曲
A、齐唱
B、师指导演唱
C、跟伴奏演唱
D、师范唱旋律
E、齐唱旋律
(8)伴奏歌曲
导:在歌曲拍手的地方加入伴奏来唱一唱。

2、聆听《可喜的一天》
(1)导入
导:你知道俄罗斯吗?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产生了苏联,苏联是俄罗斯和其它几个国家联合的一个国体。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苏联的少年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导:歌曲的情绪怎样?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复听歌曲
导:边听歌曲边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4)再听歌曲
导:边听歌曲边跟着唱一唱。

(5)简介歌曲背景
导:歌曲《可喜的一天》是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影片主要描写了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苏军挥师直捣德国法西斯巢穴,与英、美、法盟军会师柏林这个过程中两个男女主人公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苏联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

三、组织下课。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程《欢乐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欢乐的少年》,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欢乐的少年》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演唱。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演。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教学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少年时代的欢乐。

2. 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旋律特点,讲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歌曲的欢乐氛围。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 展示:学生分组上台演唱,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或改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演唱技巧。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歌唱技巧、音乐表现力和课堂参与度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2. 开展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3. 邀请家长参加音乐会,增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音乐成长。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听取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五年级音乐《快乐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快乐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快乐的少年》教案教学设计《快乐的少年》第1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叮铃铃》欣赏《嬉游曲》【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亲切、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叮铃铃》,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模唱、听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形象,有感情的进行表达。

3.知识与技能(1)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了解《嬉游曲》的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用亲切、活泼、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体会歌曲所展示的画面和流露的情感。

难点: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学会欣赏弦乐四重奏作品。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材分析】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齐唱、合唱歌曲。

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

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莫扎特《?B大调弦乐四重奏嬉游曲》(作品137)的第三乐章,创作于1772年。

这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

旋律活泼轻快,灵动的A主题是整个乐章的点睛之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片大大的草原上,小羊在漫步,它们一群一群的,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喝水,还有的在一起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么一幅画面的歌曲,名字叫做《叮铃铃》。

二、课程新授(一)学唱歌曲《叮铃铃》1.学生齐读歌词,了解歌曲大意。

(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及速度特点。

(亲切、活泼、愉快的;中等稍快的速度)3.学生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弹琴,学生用“la”学唱歌曲的旋律,把歌曲亲切、活泼、愉快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

《快乐的少年》教案

《快乐的少年》教案
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学生感受歌词中的意境。
2、学生自由读歌词。
3、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
4、学生跟琴初步试唱歌曲。
5、练唱歌曲,唱出每个乐段的强弱。










1.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2.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3.再欣赏一遍歌曲。
4.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5.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初步感受歌曲
感知强弱及情绪
练唱旋律








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
部分
组织
教学
1、师生问好!
2.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百科小知识导入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四、总结、评价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二课时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二课时
二、寓教于乐
1、聆词。
3、再次聆听范唱。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较多的下滑音记号,其作用是为了加重歌唱语气,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力、坚定。
4、学唱歌曲
感受音乐情绪
背景介绍,揭示主题
感受歌曲的情绪
认真看课本,注意书中的符号怎样演唱,起到什么作用
教 学 过 程
关注要点
第一乐段:听旋律唱歌词,学会曲调后,四个乐句分四个小组比赛演唱,比比哪组演唱的最自信。
第二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少年啊,少年啊”,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将“雏鹰雏鹰”处唱弱,将“搏击着风云”处唱强,注意结束句演唱。
5、随伴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
6、聆听范唱,注意前奏进入,并加上“XX”拍手伴奏。
7、合录音伴奏加拍手伴奏自己完成演唱。
三、拓展训练
1、学习带有新疆地区特色的节奏“XXXX X”。并合录音范唱练习节奏。
2、合录音伴奏演唱,发铃鼓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
1、雏鹰——雄鹰。
2、德育渗透:要做勇敢的雏鹰,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注意“越过高山,飞过丛林”要唱出艰难的感觉
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热情
教学难点
能演唱出歌曲坚定的、有力的、顿挫的音乐感觉
教 学 过 程
关注要点
一、初步感受
1、听旋律:“请同学们听一小段乐曲,感受其音乐情绪。”
2、听歌词:“就让我们带着坚定、欢快……的情绪体会歌词的意义。
3、讲背景: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 自理 、自护、 自强 、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的少年》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叮铃铃》
欣赏《嬉游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亲切、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叮铃铃》,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模唱、听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形象,有感情的进行表达。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了解《嬉游曲》的作曲家莫扎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用亲切、活泼、愉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体会歌曲所展示的画面和流露的情感。

难点: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学会欣赏弦乐四重奏作品。

【教学准备】
钢琴、打击乐器、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歌曲《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齐唱、合唱歌曲。

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

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弦乐四重奏《嬉游曲》是莫扎特《♭B大调弦乐四重奏嬉游曲》(作品137)的第三乐章,创作于1772年。

这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转。

旋律活泼轻快,灵动的A主题是整个乐章的点睛之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片大大的草原上,小羊在漫步,它们一群一群的,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喝水,还有的在一起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么一幅画面的歌曲,名字叫做《叮铃铃》。

二、课程新授
(一)学唱歌曲《叮铃铃》
1.学生齐读歌词,了解歌曲大意。

(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及速度特点。

(亲切、活泼、愉快的;中等稍快的速度)
3.学生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的旋律。

教师弹琴,学生用“la”学唱歌曲的旋律,把歌曲亲切、活泼、愉快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

4.根据学生的学唱情况在学唱过程中教师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前倚音的准确演唱。

(主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和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2)升记号的准确演唱。

“#”,类似于井字的符号。

这个符号在音乐中,有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叫做升记号。

通常标记在音符的左上方,表示该音要升高半音。

教师弹琴让学生感受并唱好升记号。

(3)教师弹琴单独练习第二声部的旋律。

5.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按歌曲要求分声部演唱歌曲。

6.学生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羊来表现歌曲。

第12小节之前全班齐唱,唱到第10和第12小节时,按节奏摇动胸前的铃铛。

第13至22小节学生分声部演唱的同时,模仿小羊绕成一个圆圈,进行表演唱。

(二)欣赏《嬉游曲》
1.初次聆听
思考:这首作品的形式是怎样?音乐应该分为几个段落?(管弦乐合奏;音乐应该分为三段,曲式结构A-B-A)
2.再次聆听,请同学用相同的动作来表示重复的乐段。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主题旋律。

考虑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主题旋律的曲谱,学生和老师一起视唱旋律。

(3)认识乐器,弦乐四重奏。

(5)教师请同学自主创编节奏型,尝试用各种打击乐器为乐曲进行多声部伴奏。

(注意伴奏的节奏型一定要简单清晰,符合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6)全体学生一起合作演奏这部分的主旋律(口风琴演奏主旋律,其他打击乐器伴奏,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生共同交流、学习“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生平资料。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说莫扎特是音乐神童,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能被大家称为“音乐神
童”吗?(大家一起交流莫扎特的资料,学生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欢快活泼的歌曲《叮铃铃》,欣赏了“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作品《嬉游曲》,美妙的音乐中充满着朝气与活力,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叮铃铃》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

《快乐的少年》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雏鹰之歌》
欣赏《缆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聆听自由奔放的意大利乐曲《缆车》,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快乐,丰富情感体验。

(2)学唱歌曲《雏鹰之歌》,感受跨世纪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分析、学唱歌曲,感受乐曲中表现的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2)学会聆听、分析音乐,感受音乐所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用坚定、自信的情绪演唱歌曲《雏鹰之歌》。

难点: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准备】
钢琴、同步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材分析】
《雏鹰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

曲调采用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调素材,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跨世纪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热情地表达了祖国的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着热切的心情。

管弦乐《缆车》,是根据意大利男声合唱曲《缆车》的旋律改编而成。

它来源于合唱曲,但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作品热情奔放、粗犷爽朗,充满乐观和自豪的情绪。

管乐和弦乐紧密的呼应,不但将人们来坐缆车的兴致刻画得淋满尽致,还将缆车滑行在钢索上的声音
描绘得惟妙惟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就在这样背景下创作了一首歌曲《雏鹰之歌》。

二、课程新授
(一)学唱歌曲《雏鹰之歌》
1.初次聆听
思考: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学生按顺序和节奏坚定、自信的朗读歌词。

3.再次聆听。

认真看课本,注意书中的音乐符号,并思考这些特殊符号起到什么作用?
(1)认识下滑音记号;
(2)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泼诙谐。

较多的下滑音记号,其作用是为了加重歌唱语气,使歌曲听起来更加有力、坚定。

4.学唱歌曲
第一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越过高山,飞过丛林”。

要唱出艰难的感觉,从而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

学会曲调后,四个乐句分四个小组比赛演唱,比比哪组演唱的最自信。

第二乐段:听旋律唱歌词,注意歌唱语气;注意“少年啊,少年啊”,着重讲解本乐句的节奏难点。

将“雏鹰雏鹰”处唱弱,将“搏击着风云”处唱强,注意结束句演唱,表现出少年儿童对美好的明天充满热情。

5.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6.聆听范唱,注意前奏进入,并加上“X X”拍手伴奏。

7.合录音伴奏加拍手伴奏自己完成演唱。

(二)欣赏《缆车》
1.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缆车吗?请学生说说缆车是什么样子的?(用PPT播放一组缆车的图片,导入新课。


2.教师简单的介绍乐曲《缆车》。

(《缆车》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现代歌曲,它以乐观洒脱、粗犷热情的情绪和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流传于世界各地。

歌曲表现了乘坐在登山缆车上的旅游者们欢乐兴奋的心情。


3.聆听歌曲《缆车》
思考:歌曲中所演唱的“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什么意思?
4.再次聆听歌曲《缆车》
教师:请同学们在歌曲出现“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时跟随音乐演唱,模拟缆车在钢索上发出的声音。

5.聆听管弦乐曲《缆车》
思考:从里面听出了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主要的乐器有:长笛、小提琴、大提琴,以及表现缆车快速滑行的乐器小提琴)
6.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并用动作来表示乐曲中的力度变化,轻声哼唱旋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正是现在的你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你们追求的方向!另外,一曲《缆车》又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

音乐是如此的奇妙,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