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一、语言与文字语言与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通过语言,人们能够沟通、交流和传递信息。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形式,通过文字,人们能够记录和传承知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
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变迁和进步。
二、艺术与文学艺术与文学是人类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展示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它们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感知。
文学则通过文字和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
艺术与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三、宗教与哲学宗教与哲学是人类文化的思想体系,它们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
宗教是人们对神奇力量和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和崇拜,通过宗教仪式和信仰实践来寻求心灵的安慰和超越物质世界的体验。
哲学则是对人类思维和理性的探索,通过思辨和推理来寻求智慧和真理。
宗教与哲学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思量和探索。
总结: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分别是语言与文字、艺术与文学以及宗教与哲学。
语言与文字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艺术与文学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展示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宗教与哲学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
这三种范畴共同构成为了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反映了人类的创造力、思量力和精神追求。
通过对这三种范畴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化基本分类
文化基本分类
文化基本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物质文化:指人类以物质形式存在和创造的文化,包括建筑、艺术作品、工艺品、服饰、食品等。
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2. 历史文化: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文化,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文献、文物等。
历史文化是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和经验的总结,有助于理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3. 信仰宗教文化:指人们对上帝、神灵、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的文化,包括宗教仪式、神话传说、宗教建筑、神庙等。
信仰宗教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4. 社会文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演化的文化,包括社会组织、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礼仪习惯、民俗习惯等。
社会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5. 美学文化:指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文化,包括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美学文化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认识和体验方式,有助于提升个体和社会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水平。
6. 思想哲学文化:指人们对生命、宇宙、人生等基本问题的思
考和回答的文化,包括哲学理论、思想体系、学派流派、文学著作等。
思想哲学文化反映了人们对人类智慧和思维的总结和探索,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以上分类只是对文化进行了基本的大致区分,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概念,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关联,形成多元而丰富的文化景观。
什么是人类文化?
什么是人类文化?人类文化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总和。
它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文艺、语言、科技、宗教等方面,是人类的历史发展、现实生活和思维认识的集中体现。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
一、文化的定义与范畴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
具体来说,文化由一系列文明现象构成,如文学、音乐、建筑、绘画等等,同时也包括了制度规范、价值观念、信仰习俗等方面。
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覆盖了人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二、文化的影响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文化是传承历史的方式。
通过文化,我们了解到人类历史上的各种经验和教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世界。
其次,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力量。
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可以让人类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文化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文化可以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拓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三、文化的多样性由于人类生活在不同的物理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背景下,所以文化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多样性。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人们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这些成为了文化的不同表现。
而正是这些多样性和地域性才使得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四、文化的创新和保护文化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化的过程。
人们不断地在创造和发掘新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和普及。
同时,文化也需要保护和传承,确保其不被遗忘和丢失。
例如,各个国家和组织都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五、文化对社会的意义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进步和共同愿景的重要标志。
文化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引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同时,文化也是社会交流和合作的重要纽带,能够促进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类文化在三个层次上对三种意识的解读
人类文化在三个层次上对三种意识的解读人类文化实际上是人类显意识的产物,但是在各种文化的深层我们也可以隐隐约约地能够看到潜意识和氨基酸意识的影子,特别是某一种文化专门在为解读潜意识或氨基酸意识时所表现出的对上述两种意识的理解和认同。
人类的各种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有以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以民族(回族、俄罗斯族、印加族、汉族、印第安族、藏族),以地域(东亚、南亚、中东、欧美),以学科(儒学、科学、西方政治学、心理学等等)等等。
这些分类的方法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把生命存在的意义与各种学说联系起来,这些学说的分类方法就有欠合理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以为人类的显意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或者理论学说追根寻源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目的而起。
以前,我们认为人类的生存目的只有一样,就是人类显意识所表现的那一种愿望,人们不承认在自己身上存在另一种或另两种意识的生存目的。
所以,各种学说之间争执了半天,并不知道在争什么。
现在通过我们对在人类身上同时存在三种意识的研究有了明显的结论以后,就需要重新思考各种各样的文化到底是想表达那一种意识的生存目的的问题了。
我在(23、潜意识为什么要与显意识势不两立)一文中说:“在常态下的情况,只要显意识的活动不超出潜意识规定的范围,潜意识从不对显意识进行任何干预,但是如果显意识的行为超出了潜意识能够忍受的范围,潜意识就开始向显意识发动充满敌意的进攻了,而且这种进攻是不计后果的。
”我认为这是有充分根据的事实。
那么,是不是所有人类创造的文化都是为显意识的生存目的服务的呢?我以为也不是。
我在(56、庄子之大小之辨)一文中说:“庄子是“潜意识和氨基酸意识”的捍卫者,却不是“显意识”的打手。
”我想说明的就是庄子的学说并不是为显意识张目的,他是潜意识生存目的的阐述者和潜意识生存目的的利益的捍卫者。
另外,中医其实也不过是阐述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就可以发现:儒学,科学这些学问都是强烈的表现要为显意识服务的理论。
论世界文化的三大类型
论世界⽂化的三⼤类型论世界⽂化的三⼤类型⽂化是⼈类活动过程及成果的总和。
由于⼈类活动⽆⾮是做⼈、做物、做事三⼤内容,因⽽⽂化也可以分为三⼤类:⼀是做⼈的⽂化,⼆是做物的⽂化,三是做事的⽂化。
任何⼀个民族的⽂化都是有这三种⽂化构成的综合体,但其结构却不⼀样。
其中有的民族⽂化以做⼈为主,有的民族⽂化则以做物见长,还有的则以做事为特征。
中华⽂化是以做⼈为主的⽂化。
孔⼦的仁学就是做⼈的学问,作为中华⽂化核⼼的孔孟之道的本质就是为⼈之道。
做⼈包括在平⾏关系中的做⼈(如⼰所不欲勿施于⼈等)和在纵向关系的做⼈(如君君⾂⾂⽗⽗⼦⼦等)两种类型,中华⽂化在这两个⽅⾯都给出了系统回答,⽽其中的“和谐共⽣”则成为长期⽀配个⼈⾏为的基本准则,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做物和做事的内容。
基督教⽂化则是以做物为主的⽂化。
西⽅所谓科学的本意就是做物的学问,因⽽其⽂化的核⼼是做物之道。
由于做物必须以改造⾃然为基础,因⽽其在改造⾃然⽅⾯的知识⽐较丰富,表现为科学技术发达,⽣产的物质成果也较多,等等,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做⼈和做事的内容。
伊斯兰教⽂化则是以做事为主的⽂化。
在这种做事中⼜以崇拜神明为主要内容,⽇常⽣活中要花费⼤量时间去做祷告等事务,并严格遵守宗教习惯⽽⽣活,所以,伊斯兰教⽂化本质上是⼀种敬神⽂化或敬神之道。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做⼈和做物的⽂化内容。
不同⽂化的这种结构特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各有利弊的:以做⼈为主的中华⽂化宜于凝聚⼈⼼,减少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不灭,与这种做⼈为主的⽂化有着直接关系;其弊端是忽视不利于社会⽣产的增长和发展,并最终导致了社会发展缓慢。
以做物为主的基督教⽂化则有利于发展⽣产,繁荣科技,增加社会财富,西⽅各国正是在这种⽂化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其弊端是不利于⼈际关系和谐,容易引发战乱,两次世界⼤战在西⽅爆发与这种⽂化特征不⽆关系。
以做事为主的伊斯兰教⽂化则有利于保持民族传统,强化民族意识,维护民族统⼀;其弊端是不利于社会开放和⽣产进步,导致社会发展缓慢。
藏传佛教戒律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藏传佛教戒律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发布时间:2010-06-11来源:西藏网【字体:大中小】人类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经历了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知、适应。
改造和再创造,从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学者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文化的含义也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自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学产生以来的一二百年中,就出现了几百种对文化的不同定义,至今仍未有哪一个定义被公认为标准。
这恰恰反映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然而,人类毕竟是有共性的,文化的差异再大也不会超出以下三个范畴: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外部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这三个范畴发展出来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也就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框架。
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这三种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处理方式,以及对三者的不同侧重上。
藏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世代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因而,注重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追寻生命的真谛便成为藏族文化显著的特点。
精神文化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佛教自7世纪传人藏地以来,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作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引导、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戒律存则佛法存,戒律灭则佛法终”,藏传佛教戒律既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故而在庞大的藏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其影响广泛而深刻。
一、佛教戒律对藏族精神文化的影响(一)佛教戒律对藏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哲学意义上的“道”是指天地万物之所以生之总根源;“德”是一物之所以生之道理。
伦理学意义上的“道”指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即人之所以为人所应有的根本原则;“德”指修道所得,即人遵循为人之道,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境界和收获、体验。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教育意义阐释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THE NEW VOICE OF YUE —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1]:符周利(1981~)女,南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音乐教育。
[2]Michael Howard:Contemporary Cultural Anthropology,3rd ed,Glenview,London:Scott,Foresman,1989,P24-65.[3]Ronald L .Grimes:Beginning in Ritual studies:Columbia,Sou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5,P50.[4]周显宝《皖南巫风古傩与仪式的象征意义》,《傩苑——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
[5]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6]缪文功《方言一斑》栟茶,小绿云庵1936年版。
南通童子祭祀仪式教育意义阐释符周利[1]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居于江海交汇处。
在这片由涨沙冲积而形成的江海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为民众消灾攘疾、祈福纳吉的队伍——南通童子。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南通童子通过古朴的祭祀仪式向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传递着文明的信息,并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这里的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师者身份。
本文试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依然存在于当代社会的、自然形态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力图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南通童子及祭祀仪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代人类学将人类文化分为观念、行为、物质三种范畴。
仪式不属于观念,也不属于物质,而是人类有了观念以后付诸实践的一种行为,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Three Kinds of Categories of Human Culture 作者: 王波
作者机构: 新疆天山西部林业局,新疆伊宁835000
出版物刊名: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页码: 96-98页
主题词: 人类文化 知识文化 技术文化 观念文化 思维方式
摘要: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及不同的产生途径,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干什么事和想要什么东西.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文化是通过人的认识行为获得的.对于获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行为是人的思维.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技术文化的范畴.知识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技术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以更好地实现人的主观愿望.观念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大多数的民众只是笼统地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友善的人际关系.对于致力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友善的人际关系的思想家们,则认为是需要建立起良好和完善的观念文化体系.。
什么叫文化?文化的内容包含着哪些因素?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叫文化?文化的内容包含着哪些因素?文化的本质是什
么?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的汉语词典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在哲学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在内容上,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如: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由此可见,人类文化存在多样性。
与文化相联系的是文明,文化与文明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
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
从广义上说,人类的文化是指人类总的生存方式(或模式),包括了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一切表现,也包括了其中好的和不好的方面。
而人类的文明则只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好的一面,即文化的优秀成果。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没有人类行为,就没有文化。
譬如,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
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所以,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创造,是人类化的结果。
人类学入门知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
人类学入门知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人类学入门知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起源的基本概念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的起源、演化、文化及其各个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中与人类文化和人类起源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人类文化的概念人类文化是指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通过符号、语言、行为和物质产品表达的一种非生物遗传的信息系统,主要由价值观念、信仰、习俗、艺术、语言、科学等组成。
人类文化是人类与动物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1. 文化的特性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可学习性、传承性、创造性、适应性和综合性。
这些特性使人类能够通过学习和传承来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形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社会需求。
2. 文化的要素文化的要素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如工具、建筑、服饰等;非物质文化则是指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念、习俗、语言和艺术等精神层面的产物。
3. 文化的功能文化具有社会整合、个人认同、适应环境和传承知识等多种功能。
它通过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来促进社会的互动和协作,也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4. 文化的变迁人类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演变和变化。
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文化的创新、扩散、接受和抵抗等。
二、人类起源的概念人类起源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指的是人类的演化和发展的过程。
人类起源的研究主要通过考古学、生物学和人类遗传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来进行。
1. 人类的演化历程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根据化石和遗传学的研究,人类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约600万年前的非洲。
从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如“露西”)到现代人类,经历了许多阶段的演化和变化。
2. 人类的进化特征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进化特征,如直立行走、大脑发育、工具使用、社会组织等。
这些特征使得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并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
文化的三种范畴范文
文化的三种范畴范文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历史和地理环境下所创造和发展的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观、艺术、习俗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在不同的角度和学科中,文化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范畴。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文化的三种范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物质生活方面所创造和发展的文化。
它包括建筑物、工艺品、器物、衣食住行等。
物质文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的物质需求,还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例如,世界各地的古代建筑物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印度的泰姬陵等,都是物质文化的重要代表。
此外,各种传统的工艺品和器物,如中国的瓷器、印度的木雕以及美洲原住民的羽毛制品等,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精神层面上所创造和发展的文化。
它包括宗教、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和音乐等。
精神文化不仅反映了人类对于宇宙、生命和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还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各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希腊哲学和中国儒家思想等,都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文学和艺术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达芬奇的画作以及贝多芬的音乐等,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和群体层面上所创造和发展的文化。
它包括习俗、礼仪、制度、法律、语言、教育和家庭等。
社会文化反映了人类对于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关注。
例如,各种传统的节日和庆典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以及印度的排灯节等,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各种社会制度和法律、各种语言和教育体系以及各种家庭结构和传统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总结起来,文化的三种范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
物质文化反映了人类的物质需求和审美情趣,精神文化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而社会文化关注人类的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这三种范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世界。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三种范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文化的三大概念是指
文化的三大概念是指
文化的三大概念是指文化的本体、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本体是指文化的存在形式和实质。
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种价值和信仰的体系。
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语言、宗教、艺术、科学、法律等。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映和产物,是人类与自然的区分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文化的内涵是指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内在的意义。
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包括文化价值观、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等。
文化内涵是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传递和延续的方式。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内涵有所差异,反映了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社会整合功能、身份认同功能、传承和创新功能等。
首先,文化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文化也是社会共同记忆的载体,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实现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同时,文化还可以促进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文化的三大概念即文化的本体、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功能,揭示了文化作为一种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对文
化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摘要由生命体的认知机能在生命体的后天生命活动中产生出的影响和指导生命体主观行为的一切存在,统称为文化。
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
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
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干什么事和想要什么东西。
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
文化是通过人的认识行为获得的。
对于获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行为是人的思维。
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技术文化的范畴。
知识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
技术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以更好地实现人的主观愿望。
然而,观念文化的发展方向却有着客观上的不确定性。
一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民众总是根据自我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感悟来不断地创新观念或重新选择观念,使观念文化的发展在民众中总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盲目性。
二是致力于建立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寻求建立起良好和完善的观念文化体系的途径,而他们又总是各辟溪径。
文化的发展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发展。
科学思维方式,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有效的发展创新知识文化和技术文化的思维方式。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却不适合于观念文化的创新发展。
如何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创造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合于观念文化的健康创新发展呢?这正是急需要哲学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文化技术文化观念文化文化,是当今人类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全部财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和积累的历史。
文化的创新发展,今后仍然是人类进行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全部内容。
从范畴的层面上研究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功能及其基本发生规律,或许能够开辟人类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一,文化文化,属于生命体的行为学范畴。
生命体的全部生命现象,统称为行为。
文化人类学——精选推荐
文化人类学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范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 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范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20世纪初,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
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范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2)考古学(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4)语言人类学2、二分法二分法是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2. 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米德的人类文化分类
并喻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发端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由于战争失败、移民运动、科学发展等等原因,使得先前的文化传递中断,文化体系被迫“开放”,从而使年轻一代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切身的经历去摸索和创造,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同辈间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
米德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是数千年以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事实上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分缓慢。人们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因此,老人是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当然更是年轻一代的行为标准。老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以及简朴的是非观念。与此相连,就构成了前喻文化能够得以保持的两个基本条件:缺乏疑问和缺乏自我意识。人们都把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视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纵向、单向、封闭的文化传递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排除了反叛和变革的可能。
什么是人类文化?
什么是人类文化?人类文化是指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属性的行为、思想和知识系统。
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不仅涵盖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始终。
那么,人类文化究竟是什么,它涵盖哪些方面呢?一、人类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人类文化是指人类通过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才华和创造能力,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传承下来的实践和思想体系。
它具有以下特征:1. 独创性。
人类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一部分,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2. 普遍性。
人类文化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无论文化异同的差异,都是几乎所有人共同经历的。
3. 可变性。
人类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它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二、人类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是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行为、思想和艺术等领域不断积累、沉淀、演变而来的。
同时,人类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传承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 语言传承。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最基本手段,智慧和知识都以语言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从而对于语言的传承也就成为人类文化的传承。
2. 家庭传承。
人类文化传承也需要家庭来完成。
在家庭中,父母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和互动,不断向他们传授文化知识和礼仪,这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3. 教育传承。
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接受更加系统化的文化知识,把文化知识传承给下一代。
三、人类文化的内容和构成人类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内容和构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包括了诗歌、小说、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
2. 传统礼仪与习俗。
人类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也源自人类文化的传统和文化积淀。
3.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宗教信仰中获得灵性的满足和欣慰。
4. 社会制度。
世界文化的定义与范畴
世界文化的定义与范畴世界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全球各地的不同文化传统、艺术表达、价值观念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多元的现象,世界文化具有多种定义和范畴,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世界文化的定义与范畴。
一、世界文化的定义世界文化可以理解为整个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艺术、音乐、舞蹈、文学、语言、宗教、科技、建筑、食物等诸多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和群体中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世界文化的定义还可以从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角度来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世界文化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跨文化交流的结果,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和尊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世界文化的范畴世界文化的范畴是多样而广泛的。
根据文化元素的不同,可以将世界文化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范畴:1. 文学与语言:世界文学包括各种语言创作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从《奥德赛》到《战争与和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展现了人类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世界上拥有众多语言,每一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
2. 艺术与音乐:世界艺术和音乐涵盖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
从中国的绘画山水、印度的卡马斯特拉舞到巴赫的管风琴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表达方式都有其特色和内涵。
艺术与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3. 宗教与哲学:世界各地有各种宗教和哲学体系,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儒家哲学、印度教等。
这些宗教和哲学体系不仅体现了人类对宇宙、人生和伦理道德的思考,也影响了不同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科技与工艺:世界文化的范畴还包括科技和工艺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从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现代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和工艺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对不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人类文化?
什么是人类文化?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文化是贯穿始终的一种存在。
人类文化是人类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识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具有特定意义的共同规范、价值观、艺术形式、知识体系、道德准则、语言文字等符号体系的总和。
而人类文化又是由各民族及其共同体通过交往和互动而形成的。
人类文化具有哪些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层次性人类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体系。
从宏观上来看,人类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领域,如宗教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等。
而从微观层面上看,人类文化又分为多个不同的方面,如风俗习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
2. 多样性人类文化是在不同的历史、地理、民族、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天然的。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符号系统、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动态性人类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变迁、科技进步和人类认知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同时,文化也会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扩展和丰富。
4. 历史性人类文化并非出现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而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人类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1. 价值观的形成人类文化对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教导我们何为正义、何为美德、何为公德心,为我们制定标准、确认伦理、形成认知提供了帮助。
2. 社会规范的建立在人的生活中,社会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规范来源于我们的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规范,变成了我们的行事准则。
3. 知识的传承人类文化不仅仅包含价值、符号,同时也包括文化产生的知识。
人类文化中的知识可视为一种文化遗产,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获得某种认知。
4. 创新能力的提升人类文化能够为创新和创造提供平台。
发掘和创造出更多的文化意义和语言形式,同时又发掘和推广文化中具有时效性的知识或技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增值、发展和创新。
在总结人类文化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产生的相关影响后,发现人类文化确实是一个与人最相关的抽象概念。
人类历史艺术的三个范畴
人类历史艺术的三个范畴
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中,伴随着对现代性与文化同质化的质疑、辩驳,边缘、差异、多样性等话语进入了艺术学的理论场域。
民间艺术作为庙堂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艺术的对立面,其边缘地位与异质性现在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文化身份,产生了新的文化功能,成为一种时尚的话语资源,一时间争相言说,众声喧哗。
然而,由于荣宠来得太快,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尚未来得及清理与深入探讨,譬如民间艺术究竟有何异质性,其异质性发生根据何在,在美学上有何特殊表现,等等。
民间艺术美学的三个核心范畴一一民间性、生活性、艺术性。
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文化包括哪几个方面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 all c)。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
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摘要:由生命体的认知机能在生命体的后天生命活动中产生出的影响和指导生命体主观行为的一切存在,统称为文化。
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
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
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想干什么事和想要什么东西。
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
文化是通过人的认识行为获得的。
对于获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行为是人的思维。
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属于技术文化的范畴。
知识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
技术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以更好地实现人的主观愿望。
然而,观念文化的发展方向却有着客观上的不确定性。
一是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民众总是根据自我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感悟来不断地创新观念或重新选择观念,使观念文化的发展在民众中总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盲目性。
二是致力于建立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寻求建立起良好和完善的观念文化体系的途径,而他们又总是各辟溪径。
文化的发展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发展。
科学思维方式,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有效的发展创新知识文化和技术文化的思维方式。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却不适合于观念文化的创新发展。
如何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创造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合于观念文化的健康创新发展呢?这正是急需要哲学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文化技术文化观念文化文化,是当今人类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全部财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不断创新和积累的历史。
文化的创新发展,今后仍然是人类进行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全部内容。
从范畴的层面上研究人类文化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功能及其基本发生规律,或许能够开辟人类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一、文化文化,属于生命体的行为学范畴。
生命体的全部生命现象,统称为行为。
从行为学范畴上讲,生命体的全部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与文化行为。
受生命体中遗传物质控制所产生的生命体行为,称为本能行为;生命体在后天的生命活动中受文化的影响所产生的行为,称为文化行为。
也就是说,在范畴上,文化与本能相对应。
生命体的文化行为,是以生命体的认知机能为基础的。
只有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认知机能,生命体才能够产生出一定的文化行为。
由生命体的认知机能在生命体的后天生命活动中产生出的影响和指导生命体主观行为的一切存在,统称为文化。
从文化范畴上讲,文化的产生,是以生命体的文化行为为根据的,是文化行为的必然结果。
生命体的文化行为,又是以相应的文化为依据和文化现象为根本特征的。
文化行为的全部内容,都称为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就是生命体在后天的生命活动中学习文化、应用文化、传授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行为现象。
文化,只产生于生命体后天的生命活动,不能够通过遗传产生于先天。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生命体的认知机能水平相关。
认知机能水平越高,学习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就越强,文化现象就越是发达,文化积累也越是丰富。
在已知地球生命层的众多生命种类中,或许只有一部分生命种类具有认识机能,这一部分生命种类的生命体就能够创造文化和应用文化,而另一部分种类生命体的生命行为或许就不会产生文化现象。
产生了文化现象的生命体种类,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对文化就具有了后天的依赖性。
离开了文化,其后天正常的生命活动将会受到不良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不能够产生文化现象的生命体种类,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对文化没有依赖性。
这正是界定文化现象的客观标准。
一只柞蚕卵,不需要任何后天的引导,就能够“独立自主”地适时孵化成小虫,“独立自主”地觅食成长,“独立自主”地结茧、羽化成美丽的蛾,“独立自主”地寻找伴侣做爱、产卵等等。
柞蚕的一切生命行为,都完全是由其生命体中的遗传物质操纵的,完全不需要除了遗传物质以外的其他的事物来指导其行为。
一只刚出生的小鸟,就需要成年鸟的照顾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够在成年以后掌握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
许多人工喂养的鸟兽,由于没有获得在野外生活的文化技能,就不能够在野外进行正常的生活。
柞蚕的全部生活技能,是通过遗传物质在先天获得的,无论怎样都不会丢失。
鸟兽的生活技能,有许多是在后天接受成年鸟兽的传授和自己创造的,离开了成年鸟兽的后天传授和自己的后天创造就无法获得。
文化的产生,增加了生命体在生活环境中获得生命利益的可能性,增强了生命体追求生命利益的针对性,从而非常有效地提高了生命体在生命活动中的行为效率,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生命体的生命活动内容。
文化的发达程度,取决于生命体认识机能的发达程度和文化群体的有效文化积累程度。
人类,被认为在地球的生命层中具有最发达的认识机能和最丰厚的文化积累,从而具有最辉煌灿烂的文化。
二、人类文化的三种范畴文化,是人类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基础。
每一个正常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大愿望,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美满。
文化,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最基本保证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基本手段。
人类只有不停息地创造和积累自己的文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文化体系,才能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正确地认识人类文化的基本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人类文化分为三种文化范畴:一是知识文化范畴,二是技术文化范畴,三是观念文化范畴。
知识文化范畴的文化称为知识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客观实在的认识,其文化功能和文化形态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的认知和记忆及认知和记忆的具体成果。
技术文化范畴的文化称为技术文化,产生于人们对如果利用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以提高自己的主观行为效率的认识,其文化功能表现为提高人们的主观行为效率,其文化形态表现为人们的主观行为方式的经验积累和创新。
观念文化范畴的文化称为观念文化,产生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如何进行社会生活的认识,其文化功能表现为对人们的主观行为的原则指导,其文化形态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和主观愿望。
知识文化,使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都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及这些客观事物都有什么样的客观特性。
观念文化,使人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要做什么人和干什么事及需要什么东西。
技术文化,使人知道怎样干成要干的事和怎样获得想要的东西。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生活的人所拥有的文化,其文化内容都必然同时包含了三种范畴中的文化,缺一不可。
三、知识文化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客观现象的客观实在的认识所形成的产物,就是知识文化,简称知识。
人对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客观实在的认识行为,是以人的求知欲望为生命动力的。
知识,是人的认知功能系统对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客观现象的反映。
或者说,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现象的描述。
知识文化的发展,是以人在主观上对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客观实在的真实和全面的反映的实际需求为目标的。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为基础的。
人首先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感觉,才能够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产生认识。
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在机能上的局限性,人的感觉器官只能对部分客观事物的部分客观实在产生感觉反应,而对其他许多客观事物的许多客观实在都不能够产生感觉反映,所以,对于客观事物的许多客观实在的认识,就只能通过认识机能逐渐深入。
相对于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知识就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就有全面和偏面之分,检验知识正确和全面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以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为目标的。
检验知识的最终手段,也只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的有效感觉。
四、技术文化人以积极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为目的,对如何提高自己的主观行为效率的认识所形成的产物,就是技术文化,简称技术。
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支配和改造客观事物的主观行为效率为目标的。
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最为典型的技术文化。
从形态特征上,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人体器官的主观动作的协调、准确和娴熟性为本质特征的技术:如杂技艺人的走钢丝技艺、厨师的烹饪技艺、书画家的书画技艺、工匠的制作技艺等等。
这类技术可称为技艺型技术。
要想获得高水平的技艺型技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观摩学习和反复练习的过程,这就是一些高水平的技艺型技术通常很容易失传的原因。
另一种是以对知识的运用或组合运用为本质特征的技术:如农民利用风力分离谷和糠、船夫用船运输货物、家庭主妇用木材作燃料等等。
这类技术可称为知识型技术。
知识型技术的突出特点,就是运用一定的知识,或把几种知识进行组合,巧妙地利用客观事物的自然力量,来有效地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
对于有一定的知识文化基础的人,知识型技术通常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观摩学习就能够获得。
这就是知识型技术被发明创造出来后很容易广泛传播和不断积累的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掌握的技术,通常都是既有技艺型技术的成份,又有知识型技术的成份。
在许多实用技术领域中,对于技术效能的提高,知识型技术的贡献通常要远大于技艺型技术的贡献。
实用技术的每一次实质性进步,通常都是由于知识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
相对于技艺的训练,人们对于知识型技术的创新,在客观上具有无穷大的潜力。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型技术对于实用技术的进步所具有的关键性作用。
对于一项实用技术,其中的知识型技术的进步水平,代表了该项技术的总体进步水平。
丰富的知识文化虽然有利于知识型技术的创新。
但是,人们学习知识与创新技术分别产生于不同的认识机能。
有的人善于获得知识--学习成绩很好,却不善于创新技术--实践能力很差。
有的人不善于获得知识,却很善于创新技术。
有的人既善于获得知识又善于创新技术。
有的人既不善于获得知识又不善于创新技术。
技术的创新,是以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为根本目标的。
所以,对于一项技术在性能上的检验和价值上的评价,最根本的标准,就是在提高人的主观行为效率方面所表现出的功效的大小。
功效大就称为“先进”,功效小就称为“落后”,有功能就称为“正确”,没有功能或是有相反的功能就称为“错误”。
五、观念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人对自己应该产生何种主观愿望和主观行为的认识所形成的认识产物,就是观念文化,简称观念。
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现象”,就是人的“自我”感觉。
人的一切主观行为,产生于人的主观愿望。
人的一定的主观愿望,产生于人的一定形态的“自我”。
人的一定形态的“自我”,产生于人的一定形态的观念。
一定的客观事物,对于一定形态的“自我”,表现为一定的利益形态和价值形态。
所以,观念又常被人们俗称为“价值观念”。
观念是人的灵魂,没有观念,人就不会产生明确的“自我”感觉,就不会产生主观愿望和主观行为,也就是没有“七情六欲”,生命的存在对于“自我”就会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