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阮籍理想人格的建构及其养成研究

阮籍理想人格的建构及其养成研究

阮籍理想人格的建构及其养成研究在历史的长河中,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养成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阮籍以其独特的方式探索和建构着自己的理想人格。

阮籍理想人格的建构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由的追求。

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在那个礼教严苛的时代,阮籍不拘泥于传统的礼法规范,以一种放达不羁的姿态展现自我。

他常常饮酒作乐,任性而为,这种行为并非单纯的放纵,而是对自由意志的一种表达。

他认为,真正的人格应该不受外在的约束,能够自由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其次,阮籍的理想人格包含了对自然的崇尚。

他热爱大自然,常常在山林之间畅游,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在他眼中,自然是纯净、美好的象征,与纷繁复杂的人世形成鲜明对比。

他通过与自然的亲近,试图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纯真、质朴的向往,也是其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阮籍理想人格中有着对真情实感的重视。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朋友真诚相待,对虚伪和做作深恶痛绝。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充满虚伪和欺诈的社会中,他坚持以真情示人,这种品质在他的理想人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阮籍是如何养成这样的理想人格的呢?家庭环境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籍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其文学才华和独立精神无疑对阮籍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给予他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培养了他对自由、真实的追求。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受到挑战。

阮籍身处这样的时代,看到了社会的虚伪和黑暗,这促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内心的理想人格,试图在混乱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净土。

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也是阮籍理想人格养成的关键因素。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内容提要】身处魏晋更替之际,嵇康、阮籍表现出诸多相同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

理论上,他们推崇“心”、“神”,强调超越名教束缚,任运自然本性,落实到诗文作品中,他们反复描写的是一种超尘越俗的自由之境。

这对于中国美学在中晚唐之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自由之境可以说是此后中国美学的基本追求。

【关键词】自然/自由/境界嵇康与阮籍有很多相同之处,故历来并称嵇、阮。

汤用彤先生在论述魏晋玄学的发展时,将嵇、阮纳入“贵无”之学的第二阶段。

嵇、阮对“无”的继承并不在理论建构上,而是用人生实践和文学作品将王弼理论形态上的“无”体现出来。

如果说王弼是形而上的本体之“无”,嵇、阮则主要是人生理想和文学境界之“无”。

理想和境界之“无”的根本特征是自由。

自由来自于自然,自然是嵇、阮的核心概念,它意味着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

超越意味着超尘绝俗、一往不复的精神自由。

在此意义上,超越——自然——自由成为嵇、阮人生理想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由并非一般所讲的认识论的自由,即不是通过认识必然和改造客观世界而有的自由,而是一种诉诸于一己心灵体验的自由,可以称之为境界论的自由,这种自由之境是嵇、阮人生理想的最终归宿。

嵇阮之间当然有诸多差别,学界对此已有详尽辨析,此非本文主旨,故不作申述。

本文主要论述二者共同的对自由境界的追求以及由此而有的美学意蕴。

为避免重复,对于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放在嵇康处论述①。

一、“心”之自然嵇康最为人熟知的思想要数“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段话出自《释私论》:“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

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

”[1](P234)嵇康之“自然”与“心”密切相联,在一定意义上,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也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

阮籍思想中名教与自然【最新哲学类】

阮籍思想中名教与自然【最新哲学类】

A Study of MingJiao and Ziran ofTheory of Ruan JiCandidate :Lim Hye SookMajor :Chinese Philosophy Supervisor :Prof. Huang Xi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74, P. R. ChinaDecember, 201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名教与自然之辨无疑是魏晋玄学的主流思想,道家讲求自然,儒家则注重纲常名教,玄学乃名教与道家自然思想的结合。

魏晋之际,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名教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地位,道家的自然思想则蔓延开来。

在处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竹林玄学与正始玄学不同,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复杂多变、险象环生的政治情况下,他们更注重个体生命的体验。

阮籍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亦围绕着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来展开,当然他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论阮籍的人格特质及对后世文人人格建构的影响

论阮籍的人格特质及对后世文人人格建构的影响

国文 人 , 既 可在 精 神 上感 知 愉 悦 、 体 味宁 静 , 又 可 借 此 远离 现实世 界 的繁杂 。因而我们 可 以 由其 作 品来 反观作 者 的思 想 历程 。同理 , 我们 也 可 以参 照 阮籍 的《 达庄 论 》 和《 大 人先 生传 》 来反 观他 精神 探索 的过 程 。在《 达庄 论 》 中, 阮 籍说 “ 至人者 , 恬 于生 而静 于死 ” , 他 心 目中 的理 想形 象是 这种 超越
岳庆云1978山东高密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78明大人先生已经达到了一种远离世俗生活总之阮籍认为只有至人或大人先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心灵安宁是一种崇尚绝对自由的人格形象是阮籍的人格理想在文学创作中的总结和升华但是阮籍的这种人格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文人人格选择集中表现为入世和出世两种方式阮籍在枟大人先生传枠中所提到的士君子和隐士分别对应了以上两种方式首先阮籍提出士君子以古今不易之美行作为人格修养的奋斗目标这种人格选择依附于礼法名教在当时的社会中占主流地位以阮籍为例按照他的家庭出身如无意但阮籍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通过与士君子近距离接触他看到了士君子人格呈现出的虚伪及不自由状态而阮籍认为名教礼法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对人性和自由的束缚达到维护政治制度的目的子想要在现有的制度下追求自由实现自我是根本不可能的其次选择出世的隐士远离官超然世外但阮籍认为他们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其内心仍未泯灭是非名利之心未能达到不以物为累的精神境界圣人无怀思想将人格选择引向了超现实的彼岸世界但阮籍说圣人无怀还未达到真正的自由状态至人或大人先生不仅要超越生死与贫富超越个人与社会还要超越时空阮籍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一切时空的绝对的精神自由这是一种庄子式的幻境注定无法转换为现实的人生总之阮籍的人格理想就是一种绝对的逍遥与自由是建立在消除一切外界矛盾的精神自由这种人格选择带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的建构中或自我精神的想象中很难在现实世界得以实践这种绝对的逍遥与自由虽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空想但却拓宽了阮籍的精神世界为其审美的人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精神领域是阮籍人格意识觉醒的集中体现第3 期

阮籍理想人格的层次性及其原因探析

阮籍理想人格的层次性及其原因探析

第34卷第2期2022年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4No.2Feb.2022 收稿日期:2021-06-05作者简介:白娴棠(1975—),女,山西朔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研究。

颜丽轩(1997—),女,山东菏泽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研究。

① 许建良:《试论阮籍的理想人格》,东南大学学报,2003(2)。

② 李娅丽:《阮籍理想人格建构》,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1(2)。

③ 王渭清:《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3(1)。

④ 王彤:《阮籍的理想人格思想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年。

⑤ 邓元华:《阮籍理想人格思想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⑥ 李伦富:《论阮籍的理想人格》,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引文格式:白娴棠,颜丽轩.阮籍理想人格的层次性及其原因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2):76-81.阮籍理想人格的层次性及其原因探析白娴棠,颜丽轩(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摘 要:在阮籍的著述中提及多种理想人格,按名称分类,有君子、圣人、大人、至人、真人、神人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即使同一种称谓,在阮籍不同时期的著述中,其所代表的形象也有明显的变化,展现出鲜明的层次性。

有儒家式的“圣人”“君子”、道家式的“圣人”“大人”“至人”、精神层面超脱的“至人”“圣人”“太初真人”,以及在肉体上超越生死、在精神上超然物外的“大人先生”和“神人”。

阮籍理想人格之所以出现层次性与魏晋时期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及庄子思想在魏晋时期长足发展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阮籍;理想人格;层次性;《庄子》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2.02.014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2)02-0076-06 理想人格是指社会或大众普遍认同并追求的一种完美人格。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死, 生恬 , 则情不惑 , 死静 , 则神不离 。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 ,
从 天 地 变 而不 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阮籍 主张“ 越名教 ”对 司马氏倡导 的名教进行 了无情 的 ,
批判。
成 了“ 越名教而任 自然 ”该命题 由嵇康提出) ( 的人格理想 。 “ 名教 ” 名分 之教 。用来 规定上下尊卑 、 , 等级名分 的是
“ 越名教而任 自然” 即否定司马 氏的伪善名教及清规戒 , 律, 顺应 自己的本性生活 , 不受种 种社 会纲常的压抑 、 束缚与
收 稿 日期 :00 0 — 0 2 1— 5 1
作者 简介 :. 1刘美玲 (9 3 17一 )女 , , 湖南湘潭人 , 南科技 大学政 治 系讲 师 , 湖 主要从事党 史、 社会发展哲 学的教 学与研 究; 2罗建文(9 3 . 16一 ) 男 , 南湘 乡人 , 南科技 大学政治理论课部教授 , , 湖 湖 硕士 生导 师, 从事马 克思主 义哲学教
( 南科技 大学 ,湖 南 湘潭 4 10 ) 湖 12 1
摘 要: 阮籍 在 司马 氏得 势的情 况 下 , 崇儒转 向拜 道 , 张 “ 名教 而任 自然” 以放 荡不羁 、 从 主 越 , 不拘 礼 法
的 思想言行 进行 抗 争。理 性分 析 阮籍“ 名教 而任 自然 ” 越 人格 理 想的 内涵与表 现 形式 , 当前 我 国社会 主 义 对
学 和研 究 。

18・ 7
“ 汝君子之礼法 , 诚天下残贱 、 乱危 、 死亡之术耳 , 自以为美 而 行不 易之 道 , 亦过 乎 ” 不 !正是 君子们 安身 立命 之道 的礼 法. 造成 了社会贫 富 、 贵贱 、 怨等的 区分 , 恩 天下人 为之相搏

魏晋风度背后的阮籍的哲学人格分析

魏晋风度背后的阮籍的哲学人格分析

魏晋风度背后的阮籍的哲学人格分析【摘要】时代造就伟人,不同时代都具有代表的伟人,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时代的进步。

首先通过了解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从而结合阮籍所出生的背景解释一下魏晋风度是怎样产生的以及什么是魏晋风度,接着阐述阮籍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提出的观点与看法,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对阮籍进行整体的人格分析。

【关键字】魏晋风度,阮籍,人格分析一、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第一,政治腐败的效应,对生命的反思(重社会→重个人);第二,对汉代的反思。

被人为饰的礼:对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遵从,成为使人踏上仕途的工具,教条和被制化的经→我注六经→经学已无法适应当时的形势的发展;第三,清议到清谈,清议是民间对某人道德的自发评价,侧重评价某人→一人才标准的讨论为中介到清谈,清谈则是以某论题展开辩论互相就对方的观点相互为难,重在探索事物的规律。

第四,回复明治之教的需要:儒学体系崩离、世风颓废、法令滋彰、诸者弥多、刑罚愈众,而奸不可止,恢复名教之治用仁义礼乐来弥补单纯法治的不足,改变士风,然而经学失去了维护政权稳定的功能,要改变这种社会这现象,不能单纯的依靠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所以迫切的需要改变。

二、魏晋风度的产生以及什么是魏晋风度“从“正始玄学”开始,中经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诸名士的推动,这种具有情感主义、浪漫主义色彩的思潮与行事风格,在魏晋年间备受推崇,形成历史上有名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从对现实礼法制度的反叛开始,以追求精神生命中的个体自我与个人自由为基调,无疑给当时的思想文化带来了一股具有解放意味的新气象。

当然,再后来的走势中,在情感主义被引申为情欲至上,在个体自我与个人自由的过分追求导致责任心与使命感完全消解的时候,这一思潮便带来巨大危害。

”【1】p299三、阮籍出生的背景以及他的生活经历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国时期魏诗人。

字嗣宗。

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县治)尉氏人。

论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观

论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观

论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观天涯社区一、嵇康崇尚自然人生观形成的原因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一个时代,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代造就了一批与众不同的文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竹林七贤”,他们倘徉在山水之间,用手中的笔,手中的琴,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然的心志。

七贤之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嵇康,他崇尚自然,具有清高脱俗、慷慨任气的人格美,因而成为“竹林七贤”领袖之一。

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晋时期最富代表性的口号,所谓“任自然”就是让人的本性得到自由伸展,而将伦理纲常放在一个从属的位置上。

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

《晋书》记载“康将刑于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为师,弗许。

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年四十。

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史称“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身长七尺八寸。

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年轻时代的嵇康,十分注意学识与品德的修养,与之交往的,也大都是志气相投的所谓“名士”。

《世说新语》描述嵇康说:“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阮籍对于自身人格精神的内在探索和心灵发展历程

阮籍对于自身人格精神的内在探索和心灵发展历程

阮籍对于自身人格精神的内在探索和心灵发展历程导语:阮籍在精神上倾向于老庄,在艰苦的精神探索中形成了'至人''大人先生'式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回到现实中的阮籍为了寻求身心的自由和放达,以放诞的行为佯狂寓世,在困顿煎熬中形成率真、纯净与和谐的审美人格。

阮籍的这种游刃于'入世'与'出世'之间,理想人格与审美人格之间的双重人格对后世文人人格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高志远的阮籍魏晋,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社会思想的多元与政治制度的专制,统治者的强权与士族文人的放诞,官场的名利与杀夺,世外的飘逸与冷寂…… 外在的悖论,还原成内心的冲突,时代的苦痛酿成心灵的痛苦。

魏晋士人就是在这时代与个体的双重悲剧中'慷慨独悲歌',向外发现了自然美,向内发现了人格美。

这也是魏晋人特有的'风度'。

中国文学史上素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称,均把一种艺术成就作为一个朝代的标志。

唯有魏晋,后人称之为'晋人',因为'这晋人之美是全时代的最高峰',且实现了'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

这种'人格自由' 主要是指魏晋人格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阮籍所追求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

阮籍追寻的理想型人格阮籍的理想人格是'至人'或'大人先生'式的人格,这种理想人格的核心是通过对个人、社会与时空的超越,而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

'至人'或'大人先生'是阮籍对自己精神探索的形象总结,也是他人格意识觉醒的集中表现。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阮籍'父王禹,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可见阮籍出身于名门之家。

浅谈阮籍在现实中的理想人格

浅谈阮籍在现实中的理想人格

浅谈阮籍在现实中的理想人格作者:于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1期摘要:阮籍其人其事是脱离不开魏晋之交,丧乱已久,名士多遭杀身之祸这一历史背景的。

他想保全性命,内心活动与实际行动就不能不保持一定距离。

所谓“志存讥讽,而多隐蔽”,就是这个道理。

在同时代人中,嵇康戮,向秀降,而阮籍独能“善终”,这的确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是需要忍受极大煎熬和痛苦的,非有远见卓识难以做到。

而阮籍表面酣醉内心清醒,他反对礼教,蔑视利禄,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终其天年,的确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研究的突出人物。

关键词:魏晋之交;阮籍;理想人格作者简介:于颖(1981-),女,河北保定人,艺术学硕士,保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阮籍,字嗣宗,生于公元310年(建安十五年),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

陈留郡尉氏县人(属魏),竹林七贤之一。

其父阮瑀属“建安七子”,在曹操军中任随军文人,深受曹操的重视。

阮籍幼年丧父,生活上收到曹氏的照应。

人的行为可以收到约束,理想可以被扭曲,但心灵是难以禁锢的。

追求隐逸、神仙成为阮籍的另一种解脱方式,可以说是他在黑暗现实的窒息和重压下所祈求的一种无望的希望。

在他目睹、饱经了黑暗和痛苦后,深知自身难以与强大的残酷统治对抗,更无法改变现实,于是他接受了庄子遨游世界、与天地合一的虚幻理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但他比庄子走得更远。

庄子理想的超越也罢,幻想的逍遥也好,他毕竟在现实中生存,因此他常常是从想象中回到现实,“知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阮籍却始终超世,凭空想象,追求一种心灵的绝对自由和精神的超越,带有明显的幻想色彩,这是一种心灵的向往。

《达庄论》“且庄周之书何足道哉!犹未闻太始之论,玄古之微言乎?”阮籍的这种向往可以看做是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最突出的表现在他彻底否定儒家的世俗人格。

在创造理想人格的同时,阮籍在他的诗文中否定和批判和儒家的道德规范、立身准则。

论阮籍思想的演变

论阮籍思想的演变

论阮籍思想的演变王菁【摘要】阮籍虽然不像嵇康那样嫉恶如仇,轻肆直言,但也不是黑白不分只会委曲求全苟活于世的文人.阮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阮籍的思想早期以儒为主,中期调和儒道,晚期由儒入道.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早期的《乐论》《通易论》、中期的《通老论》、晚期的《大人先生传》等著作中.【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阮籍;以儒为主;调和儒道;由儒入道【作者】王菁【作者单位】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铜陵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35青年时期的阮籍有着“身死魂飞扬,效命争战场”的伟大抱负,希望建功立业名扬后世。

可是中年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让他开始逃避政事,希望做一个像“大人先生”一样的隐者,效仿老庄走上了返璞归真的道路。

他儒家式理想的破灭,使他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思想,因此他的著作也从“名教”与“自然”的结合,变成了“名教”与“自然”的对立。

所以,晚年的阮籍是站在了道家的立场去批判那些所谓礼法名士的丑恶之举。

高晨阳先生在《阮籍评传》中,将阮籍美学思想的变化历程分为三个时期:“阮籍早年崇儒,中年由儒入老,倾向于儒道(老)结合;晚年入庄,转向儒道(庄)的对立。

”[1]48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审美理想是“尽善尽美”,以“仁”的实现为前提,以“中和”为美,崇尚礼乐治天下。

阮籍的家族本就有儒学传统,阮籍从小又受到儒家诗书礼乐的教育,所以他正始初期的著作《乐论》和正始中期的《通易论》虽有道家思想的渗入,但仍倾向于儒家。

“《易》顺天地,续万物。

方圆有正体,四时有常位。

……鸟兽有所萃,故万物莫不一也。

”在《通易论》中,阮籍理解的世界是一个以天地万物为内容的统一整体,客观世界的每一实物都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个体,但是这些个体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所以,天地间的整个系统分为两种,就是“天”和“人”,也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二者并非是完全无关和对立的,阮籍用易学的方法将二者相通的地方表达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论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论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论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

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三国志·魏书·嵇康传》裴松之注)。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进入上流阶层,并曾担任中散大夫。

但也因为如此,使他在政治立场上与篡权的司马氏集团相敌对,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颇招忌恨。

最后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的陷害下,死于司马氏之手。

嵇康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比较集中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难自然好学论》和《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后人整理的《嵇中散集》或《嵇康集》中。

1.“名教”与“自然”“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嵇康哲学的核心主题。

“名教”指的是社会的等级名分、伦理仪则、道德法规、制度典范等等的统称;“自然”则是指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状态。

魏晋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格外重视。

王弼从道家的自然哲学的立场出发调和二者,主张“名教本于自然”,以“自然”为“无”、为本;以“名教”为末、为用,强调名教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阮籍则以“大人先生”的形象喻示了自然对名教的突破。

但是,直到嵇康这里,才明确地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哲学的主题,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张。

在嵇康生活的时代,儒家名教思想及其所宣扬的忠、孝、节、义等规范已经逐渐被篡权的司马氏集团所利用,成为他们维护统治、钳制人心的有效工具。

嵇康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决心从根子上动摇司马氏的说教。

同时,由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精神自由独立,嵇康从思想上也不愿意接受名教的规范。

所以,他将名教和自然对立起来,认为名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是对大道的凌迟:及至人不存,大道凌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其名分,以检其外;劝学讲文,以神其教。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阮籍在司马氏得势的情况下,从崇儒转向拜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以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进行抗争。

理性分析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标签:阮籍;名教;自然;人格理想;当代价值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生于210年,卒于263年。

阮籍以清谈、狂放、酣饮而成为正始名士,以《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老论》、《通易论》等创作而被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又以咏怀诗的写作而驰名古今文坛。

本文不准备讨论阮籍的文学成就,只拟就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内涵、表现形式和当代价值略作探析。

阮籍出身于士族,性格率性自然,他早期崇尚儒学,有建功立业的热情。

但是现实政治昏暗残酷,个人动辄罹祸,命运风云莫测。

在时代大潮和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下,他晚期转向拜道,发展了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思想,并形成了“越名教而任自然”(该命题由嵇康提出)的人格理想。

“名教”,名分之教。

用来规定上下尊卑、等级名分的是儒家的礼,所以,名教又称礼教。

这里所言的“名教”是指被司马氏集团所利用、所提倡的虚伪的伦理道德纲常。

为巩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建立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司马氏用以“孝”为核心的名教治理天下。

因名设教,用名教化人,以名取人,以种种反映统治阶段利益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约束人心。

名教实质上沦为司马氏集团网络罪名、诛除异己的统治工具。

王弼的“自然”主要指宇宙的根本法则及其体现于万物的自然状态和过程;而阮籍所讲的“自然”则是指客观世界的自然之道,在人格理想中就是指人未受名教和世俗欲望扭曲的纯朴本心。

“越名教而任自然”,即否定司马氏的伪善名教及清规戒律,顺应自己的本性生活,不受种种社会纲常的压抑、束缚与诱导,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遵从大道,从而还原人最初的纯良本性,成为精神上自由、独立的“至人”。

魏晋阮籍、嵇康及阮咸的人格美

魏晋阮籍、嵇康及阮咸的人格美

魏晋阮籍、嵇康及阮咸的人格美所谓人格美,则"意味着从地上、世俗的东西和一切束缚、烦累中,从变化不定的、有限的生的不安和动摇中脱却,生活于超现世的无限平安和静寂中的自我觉悟。

";[1] 也意味着人的道德人格的完善和人与天地宇宙同一的最高人格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美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儒家偏重社会人伦价值或道德政治的伦理之美,道家偏重个体自由理想或精神超越的自由之美,以及中国化佛教如禅宗偏重于高峰体验、万古长空的空灵之美。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哲学所追求的诸种人生境界,实际上是一种美的人格或人格美的境界,它说明在传统哲学中,美和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最高的人格美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人格境界之美。

所以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中国美学是出于人物品藻之美学。

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

‘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对人格美的爱赏渊源极早。

";[2]李泽厚、刘纪纲也多次指出,"中国古代美学历来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认识美的本质的。

";[3]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美学是根源于人格美的美学,而这种人格美则发轫于汉末清议和人物品鉴的魏晋玄学。

竹林七贤生活于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魏晋时期,正是这种黑暗与光明尖锐的对立,让一代士人在反抗丑恶、堕落、异化的同时,重建人格理想、追求精神的超越。

其中饱含着异常激烈的痛苦和希望,所以竹林七贤们所理解、追求和实现的人格美的境界,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独特品格。

"竹林七贤";堪称为魏晋人格美的代表,最具独特且又有人格美潜质的莫过于"精神逍遥型";的阮籍、嵇康及"至真至纯型";的阮咸。

一.精神逍遥型---离经叛道的阮籍、刑于东市的嵇康在魏晋时期,文人最为引人注目的表现可谓名士派的形成。

论阮籍自然美学思想

论阮籍自然美学思想

摘要学术界对阮籍思想的研究,无论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哲学观念的角度,抑或直接以其美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

然而,选择一个特定视角融合阮籍哲学观念与美学思想的研究并不多见,笔者以为,这样的思路在今天的阮籍研究中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以阮籍哲学自然观为基础,论述其“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试图寻找其对于“自然”之义的哲学解释,以此为切入点挖掘阮籍以自然观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笔者通过参照中国古代哲学各派别的自然观念(特别是先秦道家的自然观),借鉴前人关于阮籍自然观和他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以及细读阮籍的理论文本和文学作品,揭示出其自然观美学思想的整体特征。

全文从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的产生、内涵和影响这三个方面较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其美学思想,既包含着对阮籍自然观在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的概括,又包含着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的对审美理想与审美思维方式的思索。

通过对“和谐”的美学理想、以“超越”为内质的审美境界和以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笔者发现,阮籍的自然观美学不仅具有区别于其他玄学家的思想特征,而且呈现出魏晋交迭之际从玄学走向美学的转变轨迹,对后世天然本真的审美观和当代美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阮籍,自然观,美学理想,审美境界,意象思维ABSTRACTTherearevariousviewsonRuanJi’Sthoughtinacademia,nomatterintermsofpoetrycreation,intermsofphilosophicnotion,orregardingitsaestheticthoughtastheresearchobjectdirectly,theseresearchresultshaveputforwardtheviewsthatareworthdrawingtheusefulreferencesmoreorless.ButfewresearcherschooseoneparticularvisualanglecuttinginRuanJi’Sresearchonrelationofbetweenphilosophicnotionandaestheticthought,Ithinksuchthinkingpatternwillbeofpositivesignificanceintheresearchtoday.ThisdissertationbasedonRuanJi’Sphilosophicconceptonnature,dissertatestheprocessofhisaccomplishmentoftheaestheticthoughtby“guidingthemetaphysicstotheaestheticsandfulfillingthemetaphysicsintheaesthetics”.Regardingthephilosophicexplanationof“Nature”asacut—inpointintheaestheticsstudy,itexploresthebasicconnotationofRuanJi’Saestheticthoughttakingconceptonnatureasthecore.ReferringtotheconceptonnatureofChineseancientphilosophy,especiallyoftheTaoistschoolinpre—QinDynasty,andthepredecessors’researchachievementofRuanJi’Sconceptonnatureandaestheticthought,readingRuanJi’Stheorytextandtheliterature’Sworks,weelucidatethewholecharacteristicsoftheaesthericthoughtwhichtakingconceptonnatureasthecore.ThearticleaimsatsummarizingRuanJi’Saestheticthoughtinanall—roundwayfromitsproduction,connotationandinfluence,andthiskindofaestheticthoughtnotonlyexpoundsthestatusofRuanJi’Sconceptonnatureamonghisphilosophicnotion,butalsoamplifiesontheconsiderationofaestheticidealandaestheticmodeofthinking.Afierstudyingthe“harmonious”aestheticideal,theaestheticrealmofregarding“extramundane”astheinteriorquality,andthemodeofthinkingregardingimageastheprimarysymbolizemeans,wecanbeawareofthatRuanJi’Saestheticthoughttakingconceptonnatureasthecoreisdifferentfromothermetaphysicsideologistsbecauseofitsspecialthinkingcharacteristic,anddemonstratedtransitionorbitofaestheticsfrommetaphysicsduringtheWeiandJinDynasties.Thesehavegreatlyinfluencedthelateraestheticthoughtandthedevelopmentofpresentaestheticsubject.KeyWords:RuanJi;Conceptonnature;Aestheticideal;Aestheticreahn;Imagethinking引言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

V 1 3N . o. o 4 1 J 12 1 u. 00
● 哲 学 研 究
论 阮籍 “ 名 教 而任 自然 ’ 越 ’ 的人 格 理想
刘 美玲 , 君湘 廖
( 湖南科技大学 法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2 ) 0
摘 要 : 阮籍从 崇儒 转向拜道 , 以放荡 不羁、 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抗 争司马集 团势力。 阮籍 “ 越名教 而任 自然” 人格理
收 稿 日期 :00一 3—2 21 O 4
反抗礼法压 抑人性。这一 时期 , 阮籍为求融通儒
作者 简介 : 刘美玲( 9 3 ) 女 , 17 一 , 湖南湘潭人 , 师 , 讲 主要从事党史、 社会 发展哲学 的教学与研究。
4 2
道 , 通老论》 《 著《 , 通易论》 希冀发挥道家 的 自然 ,
想的形成是客观现 实与独特个性相碰撞的产物 , 也是外在思想影响与内心冲突相结合 的结果 ; 理性分 析其人格理 想对 我国
当前构建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 阮籍; 名教 ; 自然 ; 人格理想 中图分类号 :2 5 B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8 5 2 1 0 04 0 17 7 3 (00)4— 0 2— 4
阮籍早 期 崇 尚儒 学 , 期 推 崇 道 教 的 人 格 思 晚
想, 发展 了王弼 “ 教本 于 自然 ” 名 的思 想 , 终 形成 最
地 为客 ; 至人 无 主 , 天地 为所 ; 至人 无事 , 天地 为敌 。
无 是 非 之别 , 善 恶 之异 。故 天 下被 其 泽 , 无 而万 物 所 以炽 也 。 [ 16 至人者 , 于生 而静 于死 , 活 , ”23 “ 11 恬 生

《2024年论阮籍的精神抗争与自我拯救》范文

《2024年论阮籍的精神抗争与自我拯救》范文

《论阮籍的精神抗争与自我拯救》篇一一、引言阮籍,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

他身处乱世,面对社会的动荡与矛盾,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深刻的精神抗争与自我拯救。

本文旨在探讨阮籍的精神抗争与自我拯救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阮籍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阮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

他目睹了人世的苦难,对社会的黑暗面有着深刻的认识。

同时,阮籍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也为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他继承了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又吸收了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三、阮籍的精神抗争1.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阮籍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通过文学作品,揭示了人世的苦难,对权贵进行了讽刺和抨击。

2. 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阮籍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真、善、美,反对虚伪和功利。

他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3.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在传统观念束缚严重的社会中,阮籍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对礼教进行了批判。

他的行为和言论都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反抗和突破。

四、阮籍的自我拯救1. 文学创作:阮籍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实现了自我拯救。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隐逸生活:阮籍选择了隐逸生活,远离尘世的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实现了自我拯救。

3. 精神超越:阮籍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追求精神的超越和自由。

他通过对自然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理解,达到了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五、结论阮籍的精神抗争与自我拯救具有深刻的意义。

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对人生价值进行了追求和探索。

他的行为和言论挑战了传统观念,实现了自我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同时,他的文学创作、隐逸生活和精神超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自我拯救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精神抗争和自我拯救。

魏晋名士——阮籍

魏晋名士——阮籍

文学名著导读结课报告魏晋名士——阮籍这个学期,我上了《文学名著导读》这门选修课,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在这么多的主题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竹林七贤的故事了。

在魏晋政权交替之际,有那么一群放荡不羁,终日激情与山水之中的名士,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但是相同的却是他们都有一颗孤傲清高的心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意被虚假做作的名教礼法所束缚,虽然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相互抗衡,但是他们依旧用自己的方式保持着自己的本心,哪怕与当权者抗争的代价是惨痛的,哪怕会牺牲自己的性命,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值得的。

竹林七贤中,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阮籍了,我第一次还是从钱文忠教授那里知道这个历史人物的。

那个时候钱文忠讲到过阮籍坐着车子,车子开到穷途末路了,不知道该向哪里走了,他跳下车来,跪倒在大马路上,失声痛哭起来。

当时稚嫩的我十分不理解阮籍的所作所为,一个男人只是因为前方没有道路可以走了,就会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应吗?“这是真的吗?”是我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在不了解阮籍的生平经历时,我不禁觉得这个男人似乎有点软弱与矫情,不知道选择哪一条路就先随便走一条好了,没有道路了就退回去重新走不就行了吗。

现在当我对阮籍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禁不主为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到可笑,我渐渐可以感受到阮籍的痛苦,可以理解他在大马路上跪地痛苦的做法了。

阮籍字嗣宗,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

他的祖籍是陈留尉氏,他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曾经在曹操手下担任过要职。

阮籍三岁丧父,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他聪明好学,内敛沉默,尤其喜欢《老子》和《庄子》这种道家的书籍,经常被朋友称为书呆子。

《晋书阮籍传》对他的描写是:“言貌瑰杰,之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

”阮籍年少的时候其实是很有理想和志向的,他曾经说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样的豪言壮语,其济世之志可见一斑。

可是阮籍也是生不逢时的,尽管自己有一身理想抱负,可是却无处施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阮籍在司马氏得势的情况下,从崇儒转向拜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以放荡不羁、不拘礼法的思想言行进行抗争。

理性分析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标签:阮籍;名教;自然;人格理想;当代价值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生于210年,卒于263年。

阮籍以清谈、狂放、酣饮而成为正始名士,以《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老论》、《通易论》等创作而被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又以咏怀诗的写作而驰名古今文坛。

本文不准备讨论阮籍的文学成就,只拟就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格理想的内涵、表现形式和当代价值略作探析。

阮籍出身于士族,性格率性自然,他早期崇尚儒学,有建功立业的热情。

但是现实政治昏暗残酷,个人动辄罹祸,命运风云莫测。

在时代大潮和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影响下,他晚期转向拜道,发展了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思想,并形成了“越名教而任自然”(该命题由嵇康提出)的人格理想。

“名教”,名分之教。

用来规定上下尊卑、等级名分的是儒家的礼,所以,名教又称礼教。

这里所言的“名教”是指被司马氏集团所利用、所提倡的虚伪的伦理道德纲常。

为巩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建立大一统的统治秩序,司马氏用以“孝”为核心的名教治理天下。

因名设教,用名教化人,以名取人,以种种反映统治阶段利益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来约束人心。

名教实质上沦为司马氏集团网络罪名、诛除异己的统治工具。

王弼的“自然”主要指宇宙的根本法则及其体现于万物的自然状态和过程;而阮籍所讲的“自然”则是指客观世界的自然之道,在人格理想中就是指人未受名教和世俗欲望扭曲的纯朴本心。

“越名教而任自然”,即否定司马氏的伪善名教及清规戒律,顺应自己的本性生活,不受种种社会纲常的压抑、束缚与诱导,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遵从大道,从而还原人最初的纯良本性,成为精神上自由、独立的“至人”。

阮籍眼中的“至人”是一种超越现实社会的人,强调安时处顺,以无用为用,以无为而为,“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敌。

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

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

他又说:“至人者,恬于生而静于死,生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离。

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


阮籍主张“越名教”,对司马氏倡导的名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他在《大人先生传》中描绘了一种纲常名教约束下的世俗人生模式:“服从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

立则馨折,拱则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

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甚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

诵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唯礼是克。

手执圭壁,足履绳墨。

行欲为目前
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邦国。

上欲为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故挟金玉,垂文祖,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

奉侍君上,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

卜吉而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已。

”然而,人生多变。

世事无常,阮籍指出这种以不变之合“礼”的行为应万变之社会的人生模式并无坚固可言,犹如虱之处于(礻军)中,“自以为吉宅”,“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礻军)中而不能出”。

在阮籍看来,“盖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贱、乱危、死亡之术耳,而自以为美行不易之道,不亦过乎”!正是君子们安身立命之道的礼法,造成了社会贫富、贵贱、恩怨等的区分,天下人为之相搏相残,终至“亡国、戮君、溃败之祸”,这样的世俗人生模式是一无是处的。

一种违背自然的道德内在地包含着虚伪的必然性,而在其流行过程中必然演化为伪善,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和损人利己的掩饰。

阮籍在《咏怀诗》六十七中讽刺了当时礼法之士的伪善面目:“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哀出,复说道义方。

委屈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许多礼法之士,表面上遵规蹈矩,内心与背后却无恶不作,礼法实为其遮羞布而已。

他不承认有什么圣君明相,说他们“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

阮籍主张“任自然”,这是阮籍反对礼法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阮籍看到了世界无意义和人生无意义的真相,用尼采的话就是:“我们洞见这个世界绝非神圣,依照人的标准也绝非理性、仁慈和正义……我们生活于斯的这个世界是非神圣、非道德、非人性的。

”人生活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上,这使得人的生存失去形而上学的根据,也成为无意义的、甚至是荒谬的。

基于此,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他说“道者法自然而化”,“不通自然者不足以言道”,主张“任自然”、“返自然”。

《达庄论》云:“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

”阮籍认为人的身体、性情、精神都是自然禀赋,因此,应该保持自然本性:“故求得者丧,争明者失,无欲者足,空虚者受实。

夫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

”用自然的眼光看,人世的礼教名利不过是一时的表面现象,所以通于自然者“岂希乎世,系累于一时”。

自然本身无善恶是非可言,因此,阮籍主张:“善恶莫之分,是非无所争。

故万物反其所而得其情也。

”这也就是嵇康所说的“越名任心”,做到“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阮籍虽然在政治上比较谨慎,“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但他倡导并且践行“任自然”的思想,留下了不少“越名教”的言行。

《晋书》记载了他的三桩轶事:其一,“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日:‘礼岂为我设邪’”。

其二,“邻家少妇有美色,作垆沽酒。

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其三,“邻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古之丧葬礼是礼法中最严格最繁琐的礼仪,而阮籍在母丧时饮酒吃肉的表现真可谓惊世骇俗:“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决,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有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就连做官,阮籍也是一副醉态,曾两次主动求官:一为步兵校尉,“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酒完即辞官走人;另一次为东平太守,骑着毛驴去上任,到东平“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可谓是乘兴而去、兴尽而返。

综上,阮籍倡导并践行“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格理想,从批判名教、揭露其虚伪性人手,最终是想要打破司马氏的思想控制、反对其社会控制,寻找个人的思想和自由,破中有立,具有革命性的历史意义。

而其提倡男女社交公开、保持自然本性的言行,更是开了社会风气之先。

《文选》卷二三李善注云:“嗣宗身仕乱朝,恐罹谤过,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