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精编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Make a little progress every day, January 5th, 20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无论是在教师资格考试还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鉴于有些学员在学习时缺乏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本文将将皮亚杰的两个阶段理论进行归纳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算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这一阶段儿童还获得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前运算思维期;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②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思维期;7-11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期;从11岁开始一直发展: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其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同时儿童可以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又可分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2权威阶段5-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关于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时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才真正到了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他们基于公正感作出的判断已经不再是平等基础上的法定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以上介绍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确认的 理性化的伦理原则来判断是非对错,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 为了保护大家的权利而制定的;第二 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认为 只有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做出的决定 才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1 2
0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 意义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 阶段和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学生
需求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
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道 德认知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引
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醒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道德判断 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拓展跨文化、跨领域的研 究
深化个体差异的研究
结合神经科学和基因研究
培养道德判断力
研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如商业、教育 、医疗等)中道德认知的发展和应用。
进一步探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 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为教育和心理咨询 提供指导。
探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神经和基因基础,为 深入理解道德认知提供更多依据。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理论背景 •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理论背景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概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过程。
它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并提出了道德发 展的三个阶段。
强调了道德认知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文档资料
此外,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有许多不是明显地来自于成 人的道德标准。儿童道德思想的新方式总是发自内心的,不能以强力从 外面强加。外力强加的道德,至多形成一种较低水平的他律道德。因此, 在道德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儿童内在的发展,而不能用权威的 影响向儿童灌输道德观念。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讲授:蔡飞
1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
(L.Kohlberg,1927-1987)继承了
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
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
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
隔三年重复一次,追踪到22、23
岁)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
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
19
道德教育模式之一: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在一项研究(Blatt,Kohlberg,1975)中,让教师向初、 高中学生呈现道德两难问题,学生们在讨论中说出各 种各样的赞成或反对的观点,教师有时澄清或总结学 生的论点并向道德推理水平较低的学生提出挑战性的 问题,但教师并不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讨论中包含许 多高出他人一个阶段的各种观点,使多数学生在讨论 中都能受益。事后测量发现,参加讨论的学生比讨论 前能在较高一级水平上对道德问题作出判断。进一步 研究表明,短期的(一个单元)或长期的(一个学期)的 “加一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均取得了积极效果 (Enright等,1983)。
问题:海因茨的做法对不对?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 被抓起来了。法官是应该判他的刑,还是应将他释放?
3
1.前习俗水平 (10岁前的大多数)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0岁是一个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的思维判断主要根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后儿童对此判断多依据自己内心标准,即自律道德。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还不理解、不重视成人或者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
皮亚杰认为,促进儿童和同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使儿童摆脱这种自我中心的唯一办法。
2、权威阶段(6-8岁)认为应该尊重权威和尊重年长者的命令。
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们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
皮亚杰把儿童绝对驯服地服从规则要求的倾向称为道德实在论。
他指出此阶段成人的约束和滥用权威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3、可逆阶段(8-10岁)这个阶段儿童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
他们认为,道德行为准则只不过是同伴之间共同约定的来保障共同利益的一种社会产物。
因此,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互相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
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和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
由此可见,儿童的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外界的约束,并具有自律道德水平的初步萌芽。
4、公正阶段(11-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
皮亚杰认为,但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
公正观念不是一种判断是或非的单纯的规则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关心与同情的真正道德关系。
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班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皮亚杰认为公正观念是一种高级平等关系,这种道德观念已经能够从内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获得过程的重要理论。
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则着眼于个体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认知发展理论的概述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描述人类思维能力的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过程。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代表了人类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第二部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在皮亚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主要研究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发展过程。
他的理论将人类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奖罚和社会规则。
他们的道德观念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主要以避免惩罚和获得奖励为导向。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并遵守这些规则。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社会对于行为的评价和社会规范,个体关注道德义务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超越了传统的社会规范,开始基于道德原则和个人价值观。
他们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关注正义和人权等道德价值。
第三部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人类道德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涵盖教育、心理咨询、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为其提供相应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1927-1987)。
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
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
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科氏出生于美国,早年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优秀生,战前在一艘运送犹太人难民的船上当副机械师。
1952年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后又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5年工作,他以充分的材料再证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
但很意外的是,论文评价虽高但外界反映冷淡,这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比,批判了美德袋的文化传递理论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肯定了以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体的杜威进步主义德育思想,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时,仍对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定义进行修订,反映了他治学严谨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导语:道德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道德领域内,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在心理学领域,对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是两个经典的代表。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 道德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前传统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主要以个人的需求为中心,行为取向更多地是出于个人满足的需要,缺乏对他人利益的考虑。
传统阶段:儿童开始理解并接受社会规范,道德判断开始基于社会规则和他人的期望。
后传统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对于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的有效性开始有所思考。
2. 道德发展的动力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认知的冲突与平衡。
儿童在不同阶段的道德发展中,会面临道德冲突的情境,通过认知的平衡,逐渐解决冲突,推动道德认知的发展。
3. 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指出,道德发展不仅受到个体内部认知的发展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对于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 道德发展的阶段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层次:前传统层次、传统层次和后传统层次。
前传统层次:个体的道德价值观主要受到外部权威和强制规则的约束,道德判断基于惩罚和奖励。
传统层次:个体开始理解并接受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道德判断基于社会共识和法律规定。
后传统层次:个体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道德判断基于内在的良心和道义原则。
2. 道德发展的动力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对道德冲突的思考和解决。
个体在面临道德困境时,通过思考和解决冲突,推动自己道德认知的发展。
3. 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科尔伯格强调个体内在的道德意识和判断能力对道德发展的影响。
个体的道德发展需要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培养和引导,同时也需要个体自身的思考和反思。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1. 1 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理解柯尔伯格深受杜威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道德论的影响, 认为道德的发展依赖于个人认知能力的发展, 他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个体的道德判断与其逻辑运算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关( r= 0. 6~ 0.7)。
一个人的逻辑阶段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道德阶段的限度。
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乃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
在柯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既不象生物的发展那样是其固有本性的一种自然展现的过程,也不是通过外部的灌输和奖惩而直接内化的结果, 而是儿童自身同环境交互作用下使自己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化的过程。
可见,在如何理解道德发展这一问题上,柯尔伯格重视道德认知的发展而非道德行为表现的变迁,重视道德经验胜过重视道德环境。
1. 2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分期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如同智慧的发展一样,存在着一种恒定不变的发展顺序,其历程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依次进行,不能紊乱或倒置。
且这种发展顺序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具有普遍性。
这是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
现对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作一具体介绍。
1. 2. 1 前世俗水平( Preconventional Level)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 儿童们遵守规范, 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 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
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以惩罚和服从为取向( Punishment- obedience Orientat ion) 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来自对行为后果好坏的判断,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 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第二阶段: 以功用和相对为取向( Instrumental- relat ivist Orientation) 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来自对自己需欲的满足或偶尔来自对他人需欲的满足,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有时也可第14 卷第 1 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 ol. 14. No . 12001 年3 月Journal o f Shao yang College Mar. 2001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 并认为对的只是相对的。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iaget’sTheoryonDevelopmentofMoralCagnition)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J·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以展的心理学家。
他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课题中采用了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所作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从中长出规律性的东西。
皮亚杰认为,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的,道德的实质或者说成熟的道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儿童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因此,皮亚杰着重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研究儿童道德的开始和发展规律。
皮亚杰与他的同事分别同大约20名4~12,13岁不同年龄儿童一道玩弹子游戏,或观察两个儿童比赛打弹子游戏,研究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意识、理解和使用情况。
皮亚杰认为儿童对规则的认识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年龄阶段: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
儿童常常把自己认定的规则与成人教给的社会规则混在一起。
第二阶段,规则是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规则。
儿童认为规则是外加的、绝对不能变的东西。
例如年幼儿童与大年龄儿童一起玩时,并不了解为什么要有规则,只是因为大年龄儿童要强迫他们遵守。
第三阶段,规则是彼此商订的、可变的。
这时儿童不再把规则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认为游戏中最重要的是维护双方对等的原则,具体的规则是儿童们自己商订的,因此也是可变的,关键是要使它合理,一旦确定了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就有义务遵守它。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旳启示
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 可能有不同旳含义)
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旳水平旳学生应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原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旳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旳一套原则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旳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旳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旳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极少人到达这一水平。
阶段1:服从和处罚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旳成果,以为受赞 扬旳行为就是好旳,受处罚旳行为就是坏旳
阶段2:朴素旳利己主义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旳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旳 要求和利益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根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别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以为正确旳规则)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旳道德发
展理论,把小朋友旳道德发展看成是整 个认知发展旳一部分,以为小朋友旳道 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旳发展过程。 研究措施: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旳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旳直接后果和本身旳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小朋友以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别人 愿望旳行为是好旳,不然就是坏旳(他们旳推理受 众人旳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旳定向
小朋友以为,正确旳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 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不然就是错误旳(他们已经 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旳主要性)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理论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衡 量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01
心理评估
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科尔伯格理论对来访者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进行评
估,了解其道德观念和行为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
02
心理干预
根据科尔伯格理论,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来访者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 为准则,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具 有约束和塑造作用。
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
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氛围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 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有 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家庭经济条件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 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经济条件会 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未来研究方向- 跨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科尔伯格理论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用性问题,以验证该理论的普遍 性和适用性。- 情感和动机因素的研究
06
总结与展望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意义与贡献
理论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 述
•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 • 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
实践应用
目录
• 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的批判与反思
• 总结与展望
0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 述
理论背景与起源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道德领域发展的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以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思维为出发点,但也可以应用于成年人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思维是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的。
科尔伯格将人类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道德思维的复杂度和普遍性进行排序。
1. 前社会化阶段(Preconventional Level):这一阶段的道德思维主要由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奖罚机制驱动。
在第一阶段,儿童会表现出对违反规定的惩罚的敏感性。
在第二阶段,儿童会考虑行为的利益和回报对自己的影响。
2. 社会契约与个人对立阶段(Conventional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维开始从道德规则中脱离,转向考虑法律和社会的秩序和权威。
在第三阶段,个人会始终遵守法律规定。
在第四阶段,个人开始考虑社会利益和组织的维持。
这时个人追求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秩序。
3. 自身道德原则阶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个人的道德原则和人权。
在第五阶段,个体会考虑到社会权益与法律冲突时如何平衡。
在第六阶段,个体会考虑到道德的普遍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法律和伦理决策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线性的,并且个人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
个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思想来源
• 在当代心理学界,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各持不同 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弗洛依 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学派。柯尔伯格可以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 的继承人。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正是柯尔伯格 的学说的思想来源。他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 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 中发现,道德发展不是只有两级水平,而应改由 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 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
进行道德判断)(10-15岁)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赞成:他只不过是做了好丈夫应该
•凡是取悦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 做的事。
人愿望的行为都是好的,否则就是 •反对: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
坏的。
和丧失名誉。
•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 向 •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 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 错误的。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 采取偷的手段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 高于一切。 反对:别人是否也想他妻子一样据 需这药,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考情剖析: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一部分内容,每年的考试类型比较固定,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备考。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浅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摘要: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观,构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观点,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一切道德行为,都不是主体按特定规则机械作出的,而是以已有的认知对自身、事件、他人、社会期望、法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决策的结果。
个体品德水平的高低,并非是因为他读到或记住更多更好的道德规则,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对不同环境的要求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的一致不是来自对某种社会规则的遵从,而是一种决策能力,即个体道德认知力。
按照柯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
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
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精编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浅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摘要: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以及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为我国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其局限性在于他忽视了女性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过于重视理性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科尔伯格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观,构建了关于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他的理论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道德认知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
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观点,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一切道德行为,都不是主体按特定规则机械作出的,而是以已有的认知对自身、事件、他人、社会期望、法律等因素进行分析决策的结果。
个体品德水平的高低,并非是因为他读到或记住更多更好的道德规则,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对不同环境的要求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的一致不是来自对某种社会规则的遵从,而是一种决策能力,即个体道德认知力。
按照柯尔伯格的看法,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
他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
因此,他所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道德判断的发展。
如柯尔伯格所说,“我之所以坚决主张道德发展以道德认知为核心,意思在于主动性判断是道德的显着特征。
”柯尔伯格认为,认知有两种类型,一种指智慧意义上的,一种存在于道德中。
“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是以特定的逻辑运算思维为基础的,道德阶段与逻辑阶段在结构上虽然相似,但智慧发展往往是先于道德发展的或是与其平行的”。
“一个人的逻辑阶段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道德阶段的限度”。
智慧发展是道德判断力的基础,但却不能自然生成道德认知力。
(2)“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以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加以界定。
道德判断的内容是指思考了什么,包括有关的道德事实,供参照的道德观念及相应的看法。
道德判断的结构是指怎样加工的方法和过程。
“道德阶段只是道德判断或推理的结构, 道德判断的结果必须与道德判断的内容区别开来”。
因此,评价人们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不能着眼于道德判断的内容,而必须考虑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
道德判断的结构限定道德发展的阶段。
根据道德判断结构性质的不同,柯尔伯格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阶段。
包括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
包括阶段:阶段3—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阶段 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包括阶段:阶段5—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反映的是个体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趋势。
这在一切文化中都是如此,文化和教育可以加快、延缓或阻止个体道德发展,但决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
(3)道德发展的本质与条件。
柯尔伯格认为,发展不是机体本能趋向的延伸,也不是外部刺激对心理作用的相加,而是个体内在特性在与客体互动中,按一定形式上的内在适切标准建构起来的。
适切性是指道德认知结构与社会情景的关系而言。
由此,他指出,道德发展是按一套发展顺序,由适切性小的认知结构进化到适切性较大的认知结构,即阶段的转型升级。
它使个体不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更能做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心理平衡, 从而实现自我。
在这里,普遍性原则是指道德认知结构指导社会行为的公平性而言。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在特定阶段上有其独特的形式,而且这一形式是与相应的智力判断的形式是平行的”。
即每一道德发展阶段都以特定的逻辑运算为基础。
可见,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的必要条件。
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是其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且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道德发展。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社会化道德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其中社会规则和社会认可的各种角色是造成智慧与道德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形成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而“社会角色承担是发展个体社会认知力的关键。
角色承担又称社会认知,它指个体在他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想到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由此柯尔伯格提出,角色承担是道德判断的核心,个体道德判断的差异关键是看他在社会上获得的“角色承担机会的数量”。
因此,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和社会认知(角色承担)发展是制约其道德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
(4)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为促进儿童道德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道德讨论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提高。
公正团体法概括地说,是指通过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合作性团体)的实践活动过程,经由师生的民主参与、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以达到团体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团体成员的道德判断水平、促发道德行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
概括地讲,是指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
2对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提出后,对道德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促进了道德现象研究的科学化。
传统的科学分为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
实证科学是以科学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规范科学是以哲学思辩为基础,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很多思想家试图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但都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途径。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着重探索了道德发展的认知基础,揭示了逻辑阶段的发展是道德阶段发展的基础,逻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条件。
这样,柯尔伯格就在实证科学(道德心理学)和规范科学(道德哲学)之间成功地架起一座桥梁。
他把道德现象的某些可实证的内容,交由心理学进行实证研究,使之具有了科学的形态。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促进道德现象的研究走向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促进了道德教育的科学化。
柯尔伯格在三十多年的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这一模型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
根据这一模型,应当在个体现有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加一”的道德水平上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还揭示了道德发展的本质是个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借助于平衡化建构起来的,因而反对“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方法,提出用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来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从而改进了不科学的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为进行道德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灌输和说教。
它不仅效果不佳,导致青少年对传统道德教育严重的排斥心理,而且造成青少年言与行的不一致。
这种局面必须尽快革除。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作为道德发展、道德行为的核心和前提,把个体的智慧因素和逻辑认知引入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崇尚理性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指导作用,重视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而反对单向的说教灌输,这一点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
它一方面延续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对道德认知和理性的重视,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倡导个体的积极参与,通过主体与道德环境的互动实现道德的内化,从而改变道德教育的低效率状态。
此外,根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校、家庭社会多创造条件,开展多种道德教育活动,增多个体角色承担的机会,也会促进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这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3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不足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过于注重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了人的情感等其他因素。
在应用道德认知实践方法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控制人的非理性因素对道德认知结果的影响。
科尔伯格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更注重男性研究对象,但是男性和女性在判断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应用道德认知实践方法过程中该怎样操作,才能有效的判断男生与女生道德认知结果。
这些问题根源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理论完善、实证研究并得到充分论证。
基于心理学测量层面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测量方法的本土化研究比较薄弱。
此外,有学者提出道德不仅包括道德认知,还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可从知、情、意、行等任何一个切入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从道德认知入手,只是其中一个切入点。
因此,我们绝不能只采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学校实施德育的惟一根据,否则就会窄化甚至误解学校的品德教育等。
对于怎样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应用中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这些研究仍然是否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参考文献:[1] 刘小敏.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5(09).[2] 毛智贤, 杨定坤.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J].理论研究,2015(09).[3] 娄先革.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及其启示[J].他山之石,2009(07).[4] 张倩.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中学生道德教育[J].理论前沿,2015(04).[5] 常硕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J].学术交流,2012(09).[6] 李娜.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德育教学的启示[J].理论前沿,2012(08).[7] 祁艳.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今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及价值分析[J].百花园地,2014(06)[8] 王彩如.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局限探究[J] .百花园地,2007(08).[9] 屈正良,夏金星,彭希林.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10] 方正维.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7).[11] 董秀娜.科尔伯格“公正团体法"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5(06).[12]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基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