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学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实施体育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积极性。一旦产生渴望 学习或参 加体 育活动 的积极浓厚 的 兴趣 ,就会表现出极大 的对 于学 习的热情 和意志努力。调
3 1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界定 .
在 社 会 学 与社 会 工 作 研 究 中 的弱 势 群 体 主 要 指 由 于 自
查发现 ,河南省大学生 体育弱势 群体参加 体育活动兴趣较
黄 锋 400 ) 5 0 2 ( 南工 业 大 学体 育教 学部 ,河 南 郑 州 河
摘
要 :通过 问卷调 查法、访谈法等研 究方法 ,对河南省 大学生体 育弱 势群 体的 生理 健康状 况、参与体
育 活 动 状 况和 针 对 弱 势群 体 的 体 育 教 育 状 况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发 现 为 激 发 大 学 生 体 育 弱 势群 体 体 育 兴 趣 、
有效率为 9 . 35%;发放教师 问卷 3 5份 ,回收 3 5份 ,有效
问卷 3 3份 ,有 效率 为 9 . %。 43
2 23 访谈法 .. 根据本 研究 的需要 ,拟 定好访谈 提纲 ,对 体育 教师 和
体 育 弱 势群 体 学 生 进 行 访 谈 。
2 1 研 究 对 象 .
可见 ,大部分的体育弱 势群体是 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为 改 善其身体健康 状况、提 高生理机 能,对他们实 施适 当的体
育 教育 行 为 势 在必 行 。 3 3 当前 的体 育 教育 状 况 .
4 1 绝大部分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 因为 缺乏体育 . 锻炼 ,应对他们实施适 当的体育 教体参与体 育活动现状令人堪 . 忧 ,为激发他们 体育兴趣 、不断提 高健身 意识 而对其实施 正确的体育教育必不可少 。
5 参 考 文 献
在访谈中得知 ,这 部分学生在上 体育课 时见 习居多 ,因为
学校体育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校体育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学校体育弱势群体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小群体。
本文在分析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形成动因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对策,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关注。
关键词:学校体育弱势群体形成动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c)-0000-00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形势下,学校体育该如何发展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实现素质教育思潮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作深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对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关注提供建议。
1弱势群体、体育群体、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一词是朱镕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新名词,是指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一类群体[1]。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可以发现,在此体育群体被定义在小群体的范围内,而不是指具有社会组织性质的大型群体,而且是具有一定结构的,不是随意凑合或临时组成的[2]。
体育弱势群体是学校体育中不能被忽视的部分群体,它是一个相对与体育强势群体或者正常群体的概念,可以定义为: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原因,在体育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处于不利或比较劣势的群体[3]。
这些学生在学校不能完成体质合格的最低标准,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易形成自卑心理,没有达到体育与健康标准。
2学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体育群体按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可将体育群体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乐群体。
体育学习群体主要是承担教育和社会化功能的体育群体,由学生、教师或教练组成[4]。
[4]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弱势群体是属于体育学习群体中由学生组成的小群体。
有些学生因场地、设备、时间的限制以及学生的乐趣、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群体内部学生之间的差异,其中在体育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处于不利或者比较弱势的学生,形成了学校体育弱势群体。
河南省城市社区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研究
训, 引导弱 势群体 就 业 , 励 慈善组 织对 弱 势群体 的救 助 工作 , 鼓 构建 浓厚 的群 众体 育 文化氛 围, 强化社 区体 育 建设 , 开展 多样 化 的城 市体 育活动 。
mo v r h i pr c ai pr , h pr rjc ta te f npr c aei r aea t ef er at i t ni so s teso s o t ht h yo e a i p t naet h v i o t ip o n t tp e t t i o
s a e ,o e p c fc mmu i .F c o st a fe t h e p n e t a ii a in i p r n t r pc p n s a eo o nt y a tr h t fc e r s o d n s p r cp t n s o t i u n a t t o s
河 南省城 市社区弱势群 体体 育行为研 究
S rs b ha i r o o i lv ne a e g o s o b n c m m un t n H e a o i e po t e vo fs ca ul r bl r up fur a o iy i n n pr vnc
a e man y:p o c n mi o d to s, h r fs o ss a e,s rse uime ta d s rstc n c la r i l o re o o c c n iin s o o p r p c t t po q p n n po e h ia — t t b lt ha e n n r y a d tme, n e v o s wo k.I r e o pr moe s c a u n r b e g o p ii y, v o e e g n i a d h a yh u e r n o d r t o t o ilv l e a l r u s t rii ae i h po s,ts o l ae u r h o i lv l r b e g o p ih sa d i e e t ,c n- o pa c p t n t e s r i h u d s f g a d t e s ca u ne a l r u srg t n ntr ss o t t sr c st e t ik ma s s rs c t r t s he e,t e sr n t e e c mmu iy s o s c nsr c in, tu t h h c s po ul e amo p r t u h te g h n d o n t p r o tu t t o d v r i c to ft i po t. i e sf ai n o he ct s rs i y Ke r s: s p rs u ba o y wo d ma s s o t ; r n c mmu iy;s ca u n r b e g o p nt o i lv l e a l r u s;s o s b h vo ; n n p r e a ir He a t
河南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第25卷第2期Vo l .25 NO.2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 rnal of P ingxiang College2008年4月A p r .2008河南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杨军,秦安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河南焦作 454001)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欠佳,他们有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抗病防病的体育活动动机,主要是参与一些休闲、强度易于控制的体育运动项目,但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很低。
心理压力大、过于关注自身不利条件、缺乏运动兴趣以及没有适宜的运动项目和场地设施等因素,对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以及同学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都能够有效促进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河南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图分类号:G 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49(2008)02-0053-05 高校扩招以来,大部分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人数的扩张。
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使高校学生特别是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他们健康水平的降低。
“弱势群体”就一般意义来讲,是指社会中的弱者,即需要人们给予特殊关爱或援助的人群共同体。
[1]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原因,使其体质状况或健康方面具有非常不利的条件,从而导致他们与一般人相比在体育活动或竞赛等方面处于不利或比较劣势的群体。
本文所指的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残疾、特殊疾病、肥胖、瘦弱、运动能力低下等与一般学生相比在体育运动方面处于很不利状况的少部分学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河南省体育高考生学习与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河南省体育高考生学习与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河南省各地20所普通高中体育考生
研究对象,以40名带队体育教师和600名考生为调查对象,对体育高考生的选材标准、考生参加体育训练的途径、考生文化课成绩基础及其学习文化课的组织形式、考生体育成绩基础及其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其他影响体育高考的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体育高考生学习与训练现状是:体育教师对参加高考体育的考生的门槛限制过低;考生参加体育高考的动机和途径不正确;体育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体育考生的文化课学习方式不合理;体育考生的体育成绩基础较差,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限较少,特别是因为想上大学才参加的高考体育训练的考生;考生的专项选择分布不平衡,考生选择专项不合理;考生家长对其子女参加体育高考的支持度不高。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营养计划,大部分学生都有运动损伤。
对河南省体育高考生学习与训练现状的建议是:在选材上严格把关,考生身体素质和文化课成绩有任意一项不合条件的,不予接收;将体育考生集中在一起,成立体育班,文化课班主任管理文化课学习,体育班主任管理体育训练;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文化课学习与体育训练的时间比例;体育教师做好与考生家长的沟通,给考生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动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体这 一 术语 的正 式启用 是 20 0 2年 国务 院 总理 在 九 届人大五次会议的《 政府 工作报告》 中提出的。 本文
在 涉 及 到弱 势群 体学 生调 查 时 , 把这 一 特殊 群 体界
资料 3 篇 , 5 体育行为研究 的文献资料 , 主要集 中在 刘 一 民 、 翔 、 素 霞 伟 忠 、 健 秋 等 等 国 内知 王 张 、 陆 金
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行为现状的动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雷
( 南科 技 学 院 湖
建
永州 450 ) 2 1 0
体 育 系,湖 南
摘
要: 弱势群体的问题 已是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 中无法回避 的问题 , 弱势群体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不仅
关 系到 高校 自身的发展 和 校 园的 和谐 , 成 为 高校 体 育教 学改 革 成败 与 否 的 关键 。通 过 文献 资料 法、 也 问卷
度检测 , 采用的是用“ 折半法” 对有效 问卷进行信度
检验 , 生 R 09 3 ( < . 1 , 学 = . 5 P O0 )问卷 设计 的信度 符 0 0 合 要求 。发 放 问卷 2 7份 ,回收 24份 ,回收 率 9 7
9 . , 效 问卷 2 8份 , 23 有 % 6 有效 率 9 .%。 78 3数理 统计 法 . 以 E C L 0 3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录 入 ,P S 30 X E 20 S S 1.
以关 注 。 因此 , 文从行 为 学 的角度 出发 , 本 分析 我 校
调查 对 象 的最 终 确认 是依 据 “ 育 与健 康课 程 体 标准 , 学 生体 质合 格 的评分 办法 ” 学 生期 末测 试 大 。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现状调查及转化措施
2f j _ f j
总 l 蚓 7 0
教 学实 践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的
现状调查及转化措施
李建平
( 阳市高级 中学 , 丹 江苏
一
镇江
220 ) 13 0
、
问 题 的提 出
身运动项 目, 由于这 类项 目对 运动技 能要求不 高 , 所需场
地器材也 比较简单 , 容易坚持锻炼 。这 与弱势 学生群体所
右 的 学 生 只 有 3 . %,活 动 时 间 在 一 小 时 以 上 的 学 生 仅 46 5
2研 究方 法 .
( 问卷调查法 : 1) 共发放问卷 8 0份 , 0 回收 7 5份 , 8 有 效 回收率为 9 %。 8 ( 文献资料法 、 2) 座谈访问法。
三 、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调 1 喜 欢 运 动 项 目的 选 择 . 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 , 就是要突 出 “ 健康第一 ” 的指导 思想 , 向全体 学生 , 面 关注学 生的个体 差异和不同需求 。在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 中 , 有一部分
特有 的身体素质 、 体育基础 、 意志品质 、 理素质等特点相 心 符合 ,他们大多不喜欢或不乐意参 与需要 一定 的勇气 、 毅 力及 冒险与竞争激烈 的体育活动 。因此 , 培养 弱势学生群 体 的多种 运动兴趣 , 掌握 多种健身 技能 , 应该 是中学体 育
般把弱势学 生群体参 与体 育课 的态度 划分 为积极
参 与型 、 被动参与型 、 消极参 与型三种。调查显示 , 积极参 与 型的学生人 数最 少 , 只有 2 . 这类学 生参 与体育 活 05 %,
|
A1 句 乐 A 2乐 句 B乐 句
对体育学困生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
对体育学困生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摘要] 本文在分析体育学困生不同类型并在总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待体育学困生不同教法的基础上,提出对不同体育学困生的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旨在提高对不同类型体育学困生的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体育学困生教学对策一、研究目的如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教学水平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体育学困生在任何一个学段都存在,中小学的体育学困生往往到其上大学时仍是体育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体育学习,也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文在分析了体育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并在总结了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学困生不同教法的前提下,旨在找出适合体育学困生的教学方法,并对体育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网搜集了体育学困生(也有的称为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后进生等)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以及教师针对体育学困生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2.访谈法通过对郑州市部分中学生、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内容涉及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体育差的原因和体育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1.体育学困生类型分析(1)身体素质型这里所说的身体素质型指的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锻炼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体育学困生。
这些学生平时往往不喜欢体育锻炼,大多是被动地参加体育学习,体育基础差,运动水平低。
他们不能完成体育课学习中的要求。
因此,身体素质型学困生大多存在自卑心理,而自卑的心理又称为他们体育学习的一大障碍。
(2)智力型智力型指的是运用这种综合能力来掌握动作与完成动作的运动能力。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上,接受知识、掌握技术和理解动作的能力方面。
智力型较好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较快;而智力差的学生,在掌握技术和对知识与动作的理解能力就差,所做的动作练习不协调、不准确。
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价值研究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 、 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 , 稳步推进国家管理行为的法 制化 、 规范化 , 使所有公 民都有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的机会 , 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 . 体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 设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同样是 构建 和谐 社会 中不 可缺 少 的因素 . 由于种种原因, 过去我 国比较强调竞技体育的发展 , 而忽略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 从而导致竞技体育与群 众体育严重失调 , 而群众体育中的弱势群体健身问题又是群众体育发展中最落后的一环 . 关注和支持社会 弱势群体 的健身问题 , 提高弱势群体 的健身意识 , 加大弱势群体健身 的投资 , 既是我国进一步实施“ 民健 全 身计划纲要” 的重要体现 , 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与要求 .
岗、 失业、 受排斥 等. ] [从我国弱势群体 的整体情况看 , 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 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 陷于弱势地位的 . 本文所述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残疾人 、 精神病患者、 失业者 、 困者 、 岗职工、 贫 下 灾难 中的求
助者 、 民工 、 正规就 业者 以及 在 劳动关 系 中处 于弱势 地位 的人 . 农 非 随着 我 国改 革 开放 的不 断深入 , 国社 会 的各 种 矛 盾 也 E益 显 现 . 势群 体 的问题 已经 成 为社 会 主 义 我 t 弱
维普资讯
第2 5卷第 3 期
2 0 年 6月 08
晋
中 3
Jn. 2008 u
Jun l o Jnh n Unvri ora f izo g i sy e t
弱势 群 体 参 与体 育活 动 的社 会 价 值 研 究
体 的 体 育 文化 宣 传 , 社 区 作 为 弱 势 群 体 参 与 体 育 活动 的 主要 场 所 . 把
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 中与 问卷 的部分填答者进行访谈 , 了 解他们 对身心健康、 体育锻炼和体育需求的看法与态度 。并
就不再对 贫困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
选择河南省不 同地域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的 1 2所城市
对政府有关部门、 街道办事处、 居委会等相关人员及部分社 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访谈 ,了解弱势样本, 1 所城市为: 这 2 郑州、 安阳、 新乡、 焦作、 洛阳、 三门峡、 开封、 商丘、 周口、 平顶
山、 南阳 信阳。
12 研 究方 法 .
全民健身运 动等方面 的书籍 2 余部 , 0 收集相 关弱势群体 、 大 众体育 、 民健身 、 全 体育参与 、 育锻 炼等方面 学术论文 10 体 0 余篇 。 1 . 调查法 .2 2
1 . 1 问卷调查法 .2 2.
根据研究内容设 计调查 问卷 。 每所城市发放封闭式问 在 卷 20 , 所城市共发放 问卷 20 份 。回收 1 2 , 0份 1 2 4o 0 份 其 6 中有效 问卷 90 , 率为 9. 8 份 有效 2 %。问卷的校度和信度经 3 检验均符合本研究的要求 。 在有效的 90 8 个调查样本 中男性 为 67 , 6 人 占有效 调查人数的 6. 女 性 33 , 8 %, 1 1 人 占有效调 查人数 的 3 . 其 中 , 人有 6 人 。 2 %, 9 残疾 4 占有效调查 人数的
表 1 被调查者年龄结构
城市 ( 包括城镇 )是从地域上界定了这一群体的市民 ,
( 居民) 身份, 它以现有的户籍为依据, 主要指由规范的 户籍 、 的居所 、 稳定 相应的社会关 系等 反映 的城市在册人 口,
基于“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思考与研究
黪
( 上接 第 8 9页 )
W EN L I DA0 HANG
标, 让弱势学生体验 到成功 的感觉 , 同时也能正确 的面对 自
在具体 的教学过程 中, 教学 目标设置过 高 , 教学 内容和 方 法单一 , 没有充分考虑弱势群体 的可行性 和可操 作性 , 这 些 因素 , 使得这些 同学 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 , 对 自己的不 断否认 , 让他们连参加课外的体育 锻炼也心生畏难 隋绪。在 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模式下 ,这 些特殊 的学生并没有得 到针 对性的教学关怀 ,教师在教学 中也只是 以大多数普通 学生 为标准 , 无法兼顾到体质弱势 的学生 , 这种教学手段没有达 到 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的 目的。这样 的结果 就伤害
学, 应该适 当地降低训练的难 度和要求 , 并且在达 成的时间 上也适 当地进行延长 , 以使最终能 达N ̄ j I I 练的 目的 , 让孩子 获取成功 的体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 成功的体验显然 比失
对 于体育课 的积极性 ,也影响到师生之 间、同学 之间的情 感 。例 如 , 让体形过于肥胖的同学 进行 剧烈的短速竞跑 , 由 于身体 原因摆在那儿 , 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 也 对这些孩子的 关节等产生冲击 , 对身体造成 一定 的伤害。如果又不及 时跟 进对其他同学的思想 教育 ,那 么同学之间的相互嘲笑和攻 击便在所难免 了。
一
己身体素质方面的不足 , 悦纳 自己的身体 。这样 , 既锻炼 了 他的体魄 , 也磨练了他 的意志 , 使其 陧慢地爱上体育课堂 。 2 . 针对个体不同特点 , 因材施教 , 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 ,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 和心理特 征, 因此 , 他们的表现也各相异。所 以, 体 育教师在面对这群 弱势群 体的时候 , 同样不 能采用一个 目标 , 一个 方法 , 一个
浅谈如何将体育课堂中的“弱势群体”融入课堂
体” 学生远离群体。和谐的师生关 系, 是构建宽松 的学 习环境的 前提。建 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 于师生相互尊重 , 在宽松
的 课 堂 环 境 中 , 生 就会 产 生 一 种 愉 快 , 极 的 情 绪 , 会 以 饱 学 积 就 满的热情 , 百倍 的信 心 , 动 地 投 入 , 而 让 师 生 共 同 带 动 这 部 主 从 分“ 势群体” 生 。 弱 学
( ) 三 对症下药 、 耐心指导 。“ 弱势群体 ” 的学生 在学 习技术 动作 时身体存在很 大不足 , 出错或 画蛇添 足 , 时应该 帮助 易 此 他们 及时解决 问题 , 细心 地指导 , 尤其是 身体原 因和心 理原 因 的同学 , 更应耐心地引导 , 给予鼓励 , 用集体 力量帮助他们在 自 己已有基础上的动作技术 , 而逐渐 自我完善。 从 在体育课 堂 中对 “ 弱势群 体” 只进行 引导 , 还是不 够 的 , 真 正要将其融人课堂 中来 , 必须要针对不 同学生进行兴趣爱好 的 培养 。而运动兴趣 的培养对他们尤 为重要 , 兴趣是学 习的基础 , 兴趣 也是学习的动力 ,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我 国古代教育 家说
二 、在体 育课 堂 教 学 中要 掌 握 这部 分 “ 势 群 体 ” 生 的 身 弱 学 体 、 理 特 征 , 强体 育 兴趣 培 养 尤 为 重 要 , 体 引 导 方 法 如 下 : 心 加 具 ( ) 一 精心 设 计 “ 人 ” 激 发 学 生兴 趣 。 “ 的开 头 是 成 功 导 , 好
感受到集体 的温暖 , 对今后 的学习充满 信心 , 对他 们的进 步给
予 充 分 肯 定 和 表 扬 , 而 增 强 他 们 的信 心 , 起 他 们 运 动 的 愿 从 唤
望。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的思考
方 法 , 改 善残 疾 器 官功 能 ,身 心 得 到 一定 程 度 的 康 复 ; 而对 非 病 理 型 学 生 如损 伤 型 学 生 :应 帮其 掌握 有 效 的 练 习手 段 ,在 提 高 身 体 素 质 的 同 时重 点加 强 损 伤 部位 的锻 炼 ,特别 是功 能恢 复性 训练 。
易表现 出自卑、怕别人笑话等心理状态,
致 使 众 多 体 育 弱 势 群 体选 择 “ 独 自运 动 ”
或 不经 常运 动 。
赞扬的一种教 育理论 。它通过教师 的赞扬
和 各 种 暗 示 方 法流 露 出来 ,对 学 生产 生 巨
大 的感 召 力 , 能够 引起 学 生 积 极 的 响应 ,
势 群 体 现 状 , 如何 依据 其 身 心 特 点进 行 有 效 体 育教 学 , 是高 校 体 育 工 作 者 值 得 深 思
弱 势 群 体 理 论 指 导 下 , 需进 一 步 细 化 现 有 体 育课 程 内容体 系 ,并根据 实 际需要 , 针 对 性 地 摸 索 出 适合 体 育 弱 势 群 体 的 教 学 内容 ,极 大 地 丰 富 了 现有 体 育 课 程 教 学 资 源。
师 资力量薄弱:高校大多数体育保健
班 的教 师 没 有 参 加 体育 保 健 知 识 培 训 , 教 师 的业 务 水 平 制 约 了体 育 保 健 课 的 教 学质
育 课 兴 致 不 佳 ,积 极 性 难 以调 动 等状 况 , 分 析 了原 因 ,并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目的为
的基 础 上 ,又 从 其 体 质 发育 水 平 层 面 进 行 再 划 分 , 为 提 高 体育 教 学 质 量 ,实 现 体育
中学体育弱势群体类型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 词 : 中学 ; 体 育 弱势 ; 类型 ; 教 学 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3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5 7 8 7 ( 2 0 1 3 ) 0 4 — 0 1 5 0 — 0 2
体育 弱 势学 生容 易 对体 育课 产 生趋 避 心 理 . 对
正 常的学 习活 动表现 出胆怯 、 紧张 、 难 为情 。某 国家
与正 常学 生 相 比身体 条 件处 于一 种 相对 弱势 、 体 育
运动 过程 中处 于 相对 落后 的状 态 . 在 学 习行 为方 面
教 育部 总督 在 对 素 质教 育 论 述 中指 出 : “ 素 质 教育
3 对 体 育 弱 势 群 体 的 教 学 策 略
们 的兴 趣 , 提 高身 体 素质 。
3 . 4 对 体育 弱势 学生 要做 到“ 优 先辅 导 、 优 先活 动 、 优 先参 赛 ”
3 . 1 加 强对体 育 弱势 学生 的思 想教 育工 作
在 体 育教 学 过 程 中 . 对 于 体育 弱势 学 生要 优 先
宝
导 致 这 些 学 生
身体素质水平较低 , 柔韧性 、 协 调性 和灵 活 性 较 差 , 对技术动作学习较慢 , 对体育缺乏兴趣 , 致
使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 , 导致 心肺 功 能 低 下 、 肌 肉 收缩 无 力 、 身体机能下降 , 最 终 使 得 无 法 完成
《郑州市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
《郑州市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篮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其中学篮球队的课余训练情况对于提升全市乃至全省的篮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郑州市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该市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的效率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郑州市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现状1. 训练设施与资源郑州市各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的设施和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重点中学拥有先进的训练设施和专业的教练团队,而一些普通中学则面临设施简陋、教练资源匮乏的问题。
此外,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无法为球队提供足够的训练资源和保障。
2. 训练时间与内容在课余训练时间方面,郑州市各中学篮球队普遍能够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
然而,由于学习压力和考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难以保证长期的、稳定的训练时间。
在训练内容方面,各学校主要注重基本功、战术和体能等方面的训练,但部分学校在创新性和针对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3. 教练队伍与培训教练是球队训练的关键因素。
目前,郑州市中学篮球队教练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重点中学拥有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教练团队,而一些普通中学则面临教练资源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
此外,教练的培训与进修机会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三、对策研究1. 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与资源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学篮球队课余训练的投入,改善训练设施和资源。
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建设专业场地等方式,为球队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和资源。
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与内容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
同时,教练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注重基本功、战术和体能的全面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3. 加强教练队伍建设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练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练、组织专业培训、鼓励教练进修等方式,提高教练队伍的整体素质。
开封市两所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开封市两所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开封市两所高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两所高中学生基本上都参与了课外体育活动,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稍优于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但是两所学校都还有一部分学生未参与,也说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两所高中男生多以篮球和足球作为锻炼的主要项目,而女生多以跳绳和踢毽子作为主要项目;学生活动形式多以独自进行活动、与同学一起活动;开封市两所高中多数学生都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
关键词:开封市;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0102-011.1 开封市两所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了总数的86.9%。
经常会参加与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44.6%,而经常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又占到了总数的31.5%,说明可能他们已经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以及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但是也存在有13.1%的极少数人不能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在河南大学附属中学186名学生中,偶尔会参加和经常会参加的学生占到了总数的74.2%,略低于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表明了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还有25.8%的同学没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1.2 开封市两所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和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男生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排在前两名是篮球、足球,而两所高中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排在前两名的分别是跳绳和踢毽子。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两所学校男生和女生之间所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选择的活动项目多数为篮球和足球,因为这两个项目同样作为三大球之一,运动强度较大,有激烈的身体对抗,并带有很强的娱乐性,作为集体项目,也锻炼了团队配合的能力,符合男生的身心活动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体育课堂教学中“弱势群体”又是客观存在的。
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不高,学习热情难以调动、动机消极等情况,每个体育工作者都应从自我做起,共同关注、重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兴趣所谓“体育弱势群体”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教学任务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大,从而对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打击了体育学习的热情。
体育“弱势群体”的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终身体育、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都具有极其不良的负面影响,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一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调查,笔者得出体育“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1.生理状态弱势主要包括体型特异、身体缺陷、身体素质差。
体型特异即肥胖、瘦高、矮小;身体缺陷即身体残疾;身体素质差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力等达不到标准。
2.心理状态弱势一是学习体育动机不正确。
学习体育和锻炼目的不清,动力不足,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结果上,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二是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由于自身的原因,如体型胖、力量差、身体缺陷等,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导致锻炼的兴趣不高,体育成绩呈下降趋势。
三是意志力薄弱。
缺乏勇气和毅力,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
四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活动中适应性差,缺乏信心,知难而退,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加强对体育兴趣的培养1.正面引导、尊重信任,培养兴趣充分了解每个“弱势群体”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消除他们畏惧的心理和对立情绪。
对“生理状态弱势群体”多关心鼓励,制定一些他们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体会成功的喜悦、乐趣;对“体育品质弱势群体”要尊重、信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从心里感到是被教师关怀和尊重的,消除与教师的对立情绪,对体育活动产生新的认识。
河南省中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意识及行为调查分析
率 8. 5 %。在 2 3 4 16份有效 问卷 的提 交者中 , 男性 知识 分子 1 1 人 ,女性 知识 分子 9 5人。 21 2
的愿望或 意向 ,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 动的内部心理动 因I。只有积极 的体 育动机 ,才会有 积极 、主动的体 ” 育行为 。当人们体育活动 的需要 与运 动环境 及条件诱
基金项 目:河南省软科 学项 目 ( 0 4 0 5 16) 12 0 4 0 8 作者简介 :赵 荣莉 ( 9 2 ) ,河南焦作人 ,副教授 16 一 ,女
这从 一个 侧面反映 出一些单位 的体 育场 地设 置和体育
选取河南 省郑 州 、洛 阳、开封 、南 阳 、新 乡 5个 识 分子 中 ,8 %的男性 、5%的女性 喜欢或很 喜欢体 5 2 地市不 同年 龄段具有 中高级 职称 的知识分子为研究 对
象 。采用 的研究方 法包括文献资料 法 、问卷调查法 、
的对 策 ,以便 为提 高知识分子 队伍 的体 质健康水平 和 工作效率 提供参考 。
1 研 究对象与方法 趣 ,从 而形 成一种 良性循环 。因此 ,体 育兴趣 对体育
行为有着积极 的推 动作用 ,是体育行为 内在 的 、直接
的动力之一 。
调查发现 ( 结果见表 1 ,在提交 问卷 的中高级知 ) 育活动 ,女性参与体育活 动的积极性远不如男性高 ,
赵 荣莉 :河南省 中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意识及行为调查 分析
因相适应 时 ,将产生一种推动体育行 为的驱动力 ,而 通 过体育行为使体育需要得 到满足 ,又会产生新 的动
简述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简述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姓名:李正阳学科:中学体育学号:09号摘要: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育教学中也有弱势群体存在—体育“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
教学中怎样关爱和转化体育“学困生”,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学困生、关爱、心理特点、意志品质、个性、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少数"体育学困生"。
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的学生。
体育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基础不好,没有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自卑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和关心这些学生,让他们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健康的成长。
能否正确处理好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如何做好这类体育学困生的转化,是本文所要探索的课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体育学困生成因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多较复杂,有心理智能、生理智能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习惯因素。
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主要是有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碍。
因此,关爱、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学困生”心理入手,弄清“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摆脱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逐步解决生理障碍。
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
1.1 “学困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危害解析1.1.1自卑感:在教学中,老师往往用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训斥,“学困生”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久而久之会导致“学困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段男女合计人数%人数%人数%早晨8:00以前8 6.781713.932510.428:00-12:001916.101713.933615.0012:00-14:004 3.392 1.646 2.514:00-17:001916.102520.494418.3317:00-19:002622.032722.135322.08晚上19:00以后4235.593427.877631.67合计118100122100240100表1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时间段统计表n=254弱势群体就是在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一群.也就是说,弱势群体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群体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毋庸置疑,社会各个群体中都存在弱势群体.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研究,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对体育动机、兴趣、了解他们课外体育锻炼、发现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当前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旨在为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整体水平、为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搭建一个分享体育的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1研究对象体育弱势群体指:以学生平时上课、课外体育活动每个班级后6%的学生,以及因病或残疾申请免修体育的学生.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查阅社会学,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训练学的相关文献资料.2.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调查是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另一份是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教师问卷共发放12份,回收12份,问卷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100%;学生问卷发放280份,回收77份,有效问卷254份,男生122份,女生132份,有效回收率84.7%.2.3数理统计法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3结果与分析3.1概念的界定3.1.1弱势群体:是指身有疾患、伤残的一类特殊群体;是指一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能力低下、肥胖、体弱、心理素质差等原因而易形成学习障碍的群体.3.1.2体育行为指中学生若是群体为了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的身体活动,它主要是一种个体行为.3.2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3.2.1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中学生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有:羽毛球、散步、跑步、篮球、游泳、乒乓球.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羽毛球是第一位,散步居第二位.(除篮球外)有对抗性较小、没有身体接触、危险性小、同场参与人员少等特点.3.2.3体育弱势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时间段、场所及活动方式选择3.2.3.1参加锻炼的时间段选择调查显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男孩,和女孩都Vol.28No.5M 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下)2012年5月河南省中学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研究潘丽英1,李新功(1.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周口466001;2.太康第一高级中学体育组,河南太康466005)摘要:本文对河南省部分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其体育兴趣、动机、态度、价值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中学生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应公正地对待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运动,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关键词:中学生;弱势群体;体育行为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157-03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1B929);河南省体育局课题(2011032)图1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统计157--集中在晚上的时间比较多.这主要是晚上对学生来说相对放松.再加上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因素.3.2.3.2参加锻炼的场所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在家中作为经常锻炼的有26.67%.在家中比较方便,安全性比较好!中学生弱势群体没有任何压力!没有同伴比较,活动的次数、强度自己控制!选择校外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同时校外环境也不错!3.2.3.3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选择调查表明(图2),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的方式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个人锻炼”、“和要好的同学、朋友一起”、“校、班组织活动”、“和家人一起”,由此可知: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带有很强的个人行为.学校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组织和指导.3.3影响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内因,内应主要包括: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动机和生理因素.二是外因主要指体育课的教学和学习、升学压力.3.3.1内在因素对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影响3.3.1.1体育兴趣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如表3).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地进行体育行为活动.3.3.1.2体育态度表4表明,体育锻炼次数与体育态度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态度与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要加强体育兴趣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以促进体育行为的健康发展.3.3.1.3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动机动机男女合计人次%人次%人次%强身健体9275.418362.8817568.90提高运动能力5141.804534.099637.80完成体育课任务2621.316146.218734.25满足兴趣和爱好4335.252821.217127.95塑造形体2419.672921.975320.87为了体育课分数2318.852921.975220.47培养意志品质2923.772115.915019.69感到运动不足1512.303526.525019.69调整情绪2419.672317.424718.50增强和同学、朋友的交流1713.931813.643513.78丰富文化生活108.201712.882710.63康复3 2.464 3.037 2.76体育求知4 3.282 1.526 2.36其他10.8200.0010.39表5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动机统计表n=254场所选择选择人次%校内体育场、馆11748.75小区11246.67校外公路、空地、公园7631.67校外免费体育场、馆6627.50家中6426.67校外收费体育场、馆5623.33校内空地、花园、小径5020.83健身路径2410.00其他00.00表2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地点选择统计表n=254图2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统计平均不到一次1-2次3次以上合计非常感兴趣083846感兴趣0205373一般104548103不感兴趣191121根本不感兴趣34411列合计1486154254最高频次104553103表3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相关计算表n=254锻炼次数(次/周)锻炼次数体育态度得分男%女%%男%女%% 1次以下 3.287.58 5.5176.8673.5675.15 1-2次27.8739.3933.8682.380.1681.19 3次以上68.8553.0360.6385.3284.8585.08表4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相关分析表n=254158--在锻炼动机的选择上(表5),“提高运动能力”、“强身健体”分别排在前二位.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1.31%的男生和46.21%的女生选择“完成体育课任务”,占总人数的34.25%,排在第三位;有18.85%的男生和21.97%的女生选择“为了体育课分数”,占总人数的20.47%,排在第六位.这就不难说明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不是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色彩.3.3.1.4生理因素运动水平提高和运动技能掌握是建立在身体素质好的基础上,中学生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影响着他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从表6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生理上的这些“弱势”势必会造成对其直接体育行为的影响.3.3.2外因对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影响3.3.2.1实施体育课教学情况体育课教学不仅仅是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质的课堂更是体育弱势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如果体育课教学实施的效果不够好使弱势学生对体育行为起“消极、阻碍”的作用.3.3.2.3中学生弱势群体学习、升学压力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学习、升学压力太大”的背后是时间的有限,体育弱势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有37.4%在良好以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和体育锻炼,两者只能选其一,这便是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把它列为影响其体育行为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沉重的、谈论了多年的教育话题,几十年来,片面追求考升学率造就了很多的名校和示范性学校,同时也导致了择校热,使本来学习负担非常重的中学生又增加了新的压力.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的项目中男女有别.男生参加的项目主要是: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跑步、散步、足球、游泳,女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较少,依次为散步、羽毛球、跑步、游泳.4.1.2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培养意志品质,强身健体,满足兴趣爱好,增强和同学、朋友的交流,丰富文化生活.4.1.3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业余时间不足、学习升学压力大影响其体育行为的主要外在因素;体育课枯燥、没有兴趣、身体素质差是影响其体育行为的主要内在因素.4.2建议4.2.1营造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比赛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观.4.2.2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课余体育活动学校应重视和关心,使课外体育活动真正成为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条件许可时要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2.3应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来公正地对待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课教学.应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评价他们的体育行为,以确保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有一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让他们能够在体育话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多进行赏识教育.———————————————————参考文献:〔1〕丁洪霞.发展弱势群体体育构建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9(1).〔2〕李协吉.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3〕徐家林.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53-84.〔4〕李秀华,刘成.近年来我国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科研进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5-108.〔5〕唐东辉.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937-940.〔6〕俞俭.增强体质别让体育课走形式[J].中国教育报,2005(06).原因人次%锻炼不足18271.65自身懒惰12750.00不重视体育7830.71体质虚弱6425.20身患疾病9 3.54身患残疾3 1.18身体形态异常3112.20其他51.97表6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成绩差的原因统计表n=254原因人数%体育课太累3648.65考试内容太多,要求太高3445.95体育可内容枯燥,没有乐趣3040.54身体差,害怕上体育课2736.49不喜欢体育教师2229.73体育可浪费了学习的时间4 5.41其他22.70表7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不喜欢体育可的原因调查n=254等级人数%优秀4316.93良好9537.40一般7529.53几个3212.60不及格93.54表8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其他学科成绩调查表n=2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