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1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备人:莫仁银 授

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感情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 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诵读诗歌。

(二)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书旁注释,疏通诗意。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5、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三、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2 2、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3、指导诵读

4、疏通诗句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二)合作探究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2分)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5、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

答: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四)师生小结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3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 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三、当堂背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发感情的。

二、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一)预习导学

1、 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2、 诵读诗歌。

3、学生根据书旁注释疏通诗意。

(二)合作探究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重阳节(2分)“登高”“送酒”“菊”(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2、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方面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 答: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意对即可)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

(一)预习导学

1、让学生根据咏月名句,体会月寄托的情感。

2、让学生齐读诗歌,找出诗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判断写景的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