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理解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发展趋势和挑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经营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案例,理解其责任和伦理问题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批评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7.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7.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制作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采编8.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8.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协调与配合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广播电视受众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9.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实际案例,理解其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实践中的应对10.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对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1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理解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11.2 教学内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案例,理解其角色与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与拓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实际案例,理解其新方向与可能性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化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掌握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理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地位与作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广播电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教育实际案例,理解其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广播电视概论展开,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媒体经营与管理、节目评估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广播电视概论 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教案标题: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了解广播电视的组成部分和运作机制。
4. 分析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5. 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的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教学重点:1. 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广播电视的组成部分和运作机制。
3. 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广播电视的运作机制和技术原理。
2. 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多方面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广播电视相关的图表、数据和案例。
3. 学生手册和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广播电视节目的片段,引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作用有什么了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包括广播电视的起源和技术进步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
2. 解释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广播、电视、频道、节目等。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分析,包括该节目的内容、形式、受众等方面。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广播电视节目,并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和引导: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广播电视对受众的影响以及节目制作的背后的商业考量。
四、知识拓展(15分钟)1. 讲解广播电视的组成部分和运作机制,包括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广告等。
2. 分析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如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作用、文化输出、广告经济等。
五、练习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份关于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影响的小结,包括自己的观点和案例支持。
2. 学生展示并讨论他们的小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和影响。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
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广播电视概论电子版授课内容: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和发展教学目的:1、使学生们了解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重点、难点:1、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教学方法:运用对比、案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广播的诞生:一、电磁学理论1、迈克尔?法拉第与电磁感应定律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2、麦克斯韦与电磁学1855年到1864年,麦克斯韦证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是相同的,光是频率介于某一范围之内的电磁波,为无线电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石。
3、海因里希?赫兹1886年到1889年间,赫兹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电流可以通过电波载空中传递,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正确性。
二、无线电通讯技术1、古格列莫?马可尼1990年,马可尼试验成功了再加拿大的纽芬兰与英国的昆沃尔之间横跨1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2、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1889年,开始重复赫兹的实验,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广播,使无线电进入千家万户。
三、无线电传声实验1、雷金纳德?费森登1900年提出: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2、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级真空电子管,不仅可以用来检测无线电波,还可以增强和生成无线电波。
四、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191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成立。
五、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KDKA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
电视的诞生:一、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在测定电缆性能时发现了硒,把光的变化变成电信号传送出去成为可能。
二、机械电视21、世界上第一个机械电视扫描装置:尼普科夫盘2、贝尔德与机械电视系统三、电子电视法恩斯沃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放大管、阴极射线管、电子扫描管等。
四、杜蒙:让电视机进入家庭1937年,杜蒙开始批量制造电视接收机,并成功推向市场。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广播电视概论是广播电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运作机制的重要课程。
此课程不仅是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利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效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广播电视行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3.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和文化影响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材参考和教学方法教材要求:1.新世纪高等院校经典教材:《广播电视概论》(叶启荣编著)2.相关案例和实践教材教学方法:1.讲授2.案例分析3.分组讨论4.团队合作制作节目四、教学内容和计划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课程简介和教材说明1.2 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分类1.3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4 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1.5 广播电视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2.1 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流程和环节2.2 节目形式和内容的规划2.3 制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2.4 辅助设备和软件的运用2.5 制作质量的评估和改进第三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和文化影响力3.1 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劣势3.2 广播电视的文化表达和欣赏3.3 应对媒介多元化的挑战第四章: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4.1 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现状分析4.2 经典案例分析和评价4.3 未来发展趋势和变革的挑战课程总结和评价五、评价方式和考核标准评价方式:1.期末考试(占50%)2.论文或实践报告(占30%)3.团队合作制作节目(占20%)考核标准:1.考试得分及格线为60分,优秀线为80分;2.论文或实践报告需要符合学院和教师的要求并体现创新意识,作品内容要真实可靠、文笔流畅,并能进行深入分析和合理推断;3.参与制作节目的团队需要按时提交作业,作品质量要求高,观众反应不低于B级。
广播电视学概论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学时:54 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广播电视概论》为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历史、机制、运营、规律、特点、节目、管理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承接新闻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
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以报刊理论为主,《广播电视概论》则进一步以广播电视为观照对象,研究相关的理论,对今后学习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实践课打下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和理论知识,搞清楚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的基本特点和大致编排程序和思路。
同时,要求学生经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尽量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对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做出合乎情理的理性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重、难点教学方法: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一定时间的广播电视作品观摩讨论。
课堂讲授中,尽量结合最新的和获奖的广播电视作品以及相关栏目进行分析,努力让理论和实际作品相结合。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各种节目形态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大致编排程序等。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建议学时分配本学期教学时间共18周,每周3节,共54学时。
以下为计划授课内容安排:六、课程考核闭卷考试,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张骏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5.《电视新闻学》,曾祥敏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八、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广播电视发展简史1.教学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广播电视的发明与革新的历程,了解世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等。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影响。
3. 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结构和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内容: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 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关键里程碑。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技术与运行原理1. 广播电视的传播技术与传输方式。
2. 广播电视的信号接收和解码原理。
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影响与趋势1. 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2.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高清化趋势。
3.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
第四章: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与管理1. 广播电视行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
2. 广播电视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3. 广播电视媒体与广告业的关系与合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展示多媒体资料进行知识传授。
2. 讨论式教学法:利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展示。
教学评估:1. 主观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互动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 客观评估:通过小测验、作业和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相关教材,如《广播电视概论》。
2. 多媒体资料:准备相关的影音资料和案例分析。
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设为16周,每周安排2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运用。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神奇的电话”“电话望远镜”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
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
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
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
2 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文字的创制与运用
–印刷术的发明
–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
•-1929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电信条例》,原则上允许民间经营无线电广播,但由于国民党当局于此同时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
•-民营广播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商业性广播电台;第二类:教育性电台;第三类:宗教性电台。
名 称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
周 次
第 周
授课时间
20 年 月 日至20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大陆)广播电视历史沿革的基本情况。
对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程形成基本认知,包括民国时期的广播事业的发展概况、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新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简史等。
教
学
重
点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简史。
.................装......订......线................
章 序
.................装......订......线................
名 称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周 次
第 周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类型:选修课适用对象:高中生或对广播电视行业有兴趣的人群课程学分:2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2. 掌握广播电视的组织机构、运作流程与产业链。
3. 了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4. 理解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兴趣与就业前景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 电磁波传播与调制解调技术-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接收-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演变2. 广播电视的组织机构、运作流程与产业链- 广播电视台与电视网络的组织结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流程- 广播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其功能3. 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广播电视传播的媒体特征与特点-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形式- 广播电视广告的种类与制作4. 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广播电视对信息传播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广播电视对文化多样性与娱乐产业的推动作用- 广播电视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献5. 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前景与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方向- 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与技术变革- 广播电视行业的全球化与国际竞争态势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组织机构与发展历程,介绍基本概念与术语,并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 小组讨论与展示:将学生分组,讨论广播电视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鼓励学生思考与交流。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广播电视台或媒体公司,了解广播电视的实际运作流程与现场制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小型广播电视节目、广告或报道的制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创作能力。
5.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或专业期刊,展开广播电视行业的研究与思考,进行学术分享与讨论。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与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与回答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最新 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标准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入门基础课程。
(二)课程定位《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对广播和电视两大媒体的入门性教学课程,《广播电视概论》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为逻辑起点,以一年级学生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广播电视行业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从而能够在接下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更加细致、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涉及广播电视、新闻、广告、公共关系、文化创意和文秘等各方面专业人才。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广播电视媒介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本课程教学在理念上要尽力适应社会上相关职业岗位群对媒介从业人员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新要求以及新闻传媒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趋势,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在内容上要着力从学科体系建构、理论知识完整向注重实用、知识精讲转变;在体现教学方法上要从学科式、授课型教学方法向技能型、训练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转变,突出实际案例和技能训练,以及新型媒体等新知识的掌握,配合以网络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达到基础扎实、技能熟练、职业素养良好的目标。
2、具体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和调研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
首先,围绕各种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和采编规律展开教学,开拓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视野的培养和拓展;其次,强化调研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组织并鼓励学生到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开展不同层面的调研活动,通过调研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具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节目类型、制作流程、传播特点以及未来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
2、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技术,具备一定的节目策划与创作能力。
3、能够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培养批判性思维。
4、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世界广播电视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的广播实验与发明广播电台的出现与发展电视的诞生与技术演进2、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的广播事业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二)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广播电视的信号传输方式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和受众特点2、广播电视的声音与图像声音的录制与处理图像的拍摄与编辑声画结合的艺术(三)广播电视节目类型1、新闻类节目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分类新闻采访与报道新闻评论节目2、文艺类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广播剧等文艺节目的策划与制作3、教育类节目各类教育节目的形式与内容教育节目的社会功能4、服务类节目生活服务、信息服务等节目类型服务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1、节目策划选题的确定与策划方案的撰写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2、采访与拍摄采访技巧与设备使用拍摄手法与画面构图3、编辑与后期制作音频、视频的编辑软件与技巧特效制作与包装(五)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与受众研究1、传播效果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效果评估的指标与方法2、受众的特点与需求受众的分类与心理受众反馈与互动(六)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1、政策法规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体制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2、职业道德广播电视从业者的职业操守避免虚假报道与侵权行为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1.1 熟悉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方式;1.2 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1.3 掌握广播电视编播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流程;1.4 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课程内容2.1 广播电视的定义与分类2.1.1 广播电视的概念和特点;2.1.2 广播电视的分类与运营模式。
2.2 广播电视行业的历史与现状2.2.1 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2.2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主要形态和特点。
2.3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2.3.1 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要素和流程;2.3.2 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意发掘和评估方法;2.3.3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编排技巧。
2.4 广播电视的影响与社会责任2.4.1 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2.4.2 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
2.5 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趋势2.5.1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5.2 广播电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3.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前导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实践案例,培养实际应用能力;3.1.2 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结合案例和图表,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点;3.1.3 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分享经验和观点;3.1.4 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带领学生参观广播电视机构,亲身体验制作流程。
3.2 评估方式3.2.1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2.2 作业与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调研和分析,提升综合应用能力;3.2.3 课堂表现及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2.4 期末综合实验: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实践,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4. 考核要求与学分分配4.1 考核要求4.1.1 出勤情况:学生必须按时参加课程,并完成相关作业;4.1.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课程前半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4.1.3 作业与讨论:占总成绩的30%,评估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4.1.4 期末综合实践:占总成绩的40%,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文学]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神奇的电话”“电话望远镜”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
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
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
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
2 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
《广播电视概论》说课稿
《广播电视概论》说课稿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定位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编导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栏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广播电视编导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今后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
与前后课程关系本门课程的相关衔接课程有《艺术概论》、《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视听语言》《电视剪辑》《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片创作》等。
课程目标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素养和技能,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广播电视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加细致、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知识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对广播电视媒介属性和节目形态有充分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的专业敏感性,对正在发展变化的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关注。
素质目标: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前期制作流程,具备能够进行前期简单的节目策划的素质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理念教育观:终身教育教学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多元智能质量关:能力本位课程思路本课程以课堂教育为依托。
循序渐进的规范实践教学体系为支点,以校内外广泛的实训基地为支点,以科学有效的评判体系为参照,为建立多渠道、立体式的实践教学规范模式,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具体特点如下:(1)多环节专业实验室群:本课程组不仅拥有课程内两个环节的实验室(即课程单项实践实验室和综合实践实验室),还结合课程外的实践作业,即利用校内实验基地(演播大楼)和众多校外实训基地来保证本精品课程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环节的课程作业和综合实践之用。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广播电视概论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手段、节目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文化娱乐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二、课程目标1、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技术手段。
2、熟悉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及其特点。
3、了解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文化娱乐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4、探索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课程内容1、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包括传输技术、发射技术和接收技术等。
3、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包括新闻节目、文艺节目、教育节目、广告节目等。
4、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文化娱乐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5、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等。
四、教学策略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手段和节目类型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广播电视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在信息传播、文化娱乐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观点,共同探讨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和节目制作过程。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和提出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估。
2、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学生对广播电视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手段、节目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教材:《广播电视概论》2、教学视频:相关讲座、纪录片等3、教学案例:典型广播电视节目分析案例4、教学演示文稿:相关PPT演示文稿七、教学计划1、第一周:介绍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第二周:介绍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包括传输技术、发射技术和接收技术等。
3、第三周:介绍广播电视的节目类型,包括新闻节目、文艺节目、教育节目、广告节目等。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及发展史;2.了解广播电视的主要特点和功能;3.掌握广播电视中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过程与方法:1.利用教学讲解、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运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广播电视的定义及发展史1.1广播电视的定义1.2广播电视的发展史2.广播电视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1广播电视的主要特点2.2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3.广播电视中的基本术语和概念3.1广播电视中的基本术语3.2广播电视中的基本概念三、教学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有关广播电视的有趣事例或新闻,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兴趣,扩大学生对广播电视的认知范围。
2.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1广播电视的定义是什么?2.2广播电视的发展史包括哪些阶段?2.3广播电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4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收集各小组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问题的答案。
4.教学讲解(20分钟)教师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及发展史、主要特点和功能进行阐述,结合实例或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5.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选择一些相关的广播电视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运作模式、策略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案例分析的题目可以是:“请分析一下台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和内容特点。
”“请分析一下台广播节目的评估指标和广告运作策略。
”6.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参与和教师引导,总结归纳广播电视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
四、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达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对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
授课教师杨筝
系部中文系
教研室新闻教研室
授课对象新闻学
学年学期20-20学年第二学期
20年2月
洛阳理工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授课教案
课程代码
130104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概论
授课专业
新闻学
授课对象(年级)
级
授课教师
杨筝
职称
讲师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香港电台:RHK到RTHK
•-1928年6月30日,香港GOW电台开播(即后来香港电台的前身)
教学场所
环境
多媒体教室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双语()
课时分配
4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多媒体(√)
教学
用具
多媒体器材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注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广播的定义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教学场所
环境
多媒体教室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双语()
课时分配
4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多媒体(√)
教学
用具
多媒体器材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注
第一节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作
业
完成方式
书面版()
电子版()
提交时间
必
读
书
目
《当代广播电视技术》
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
评价
课堂讲授与提问效果比较好,能够理解老师所讲解的内容。
课堂分组讨论。结论多样。有助于多层面理解“广播系统”的含义。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NTSC制(也简称为N制)
–PAL制(Phase Alteration Line,也称帕尔制)
–SECAM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也称色康制)
•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
日
程
及
课
时
分
配
节序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授课时间
20年—20学年第二学期
教材名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编者
陆晔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48学时
学分数
3学分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8)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
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
70%
考核方式
考试:笔试(√)口试()机试()
考查()
其他()
–广播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情状、思维框架和文化景观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物理性
–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声音的心理性
•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
–无线电波的传输与接受真正从科学原理到应用于人类的传播领域——最初的发明是无线电报
•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
洛阳理工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
授课教师杨筝
系部中文系
教研室新闻教研室
授课对象新闻学
学年学期20-20学年第二学期
20年2月
洛阳理工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授课教案
课程代码
130104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概论
授课专业
新闻学
授课对象(年级)
级
授课教师
杨筝
职称
讲师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广播的定义
–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语言的形成与使用
–文字的创制与运用
–印刷术的发明
–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
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广播电视体育节目;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等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重点: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难点: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
联
系
实
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前沿;中国广播电视的现状与变革;广播电视产业组织;广播电视业务流程与基本节目形态;广播电视体制及其经营管理模式;广播电视市场与受众及广播电视研究对象、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等课程打好基础。
教
学
难
点
帮助学生树立起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理解、看待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与角色的学习视角。
教学场所
环境
多媒体教室
授课
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实践();双语()
课时分配
4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多媒体(√)
教学
用具
多媒体器材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备注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主
要
参
考
书
[1]党东耀编著.当代广播电视技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郭镇之主编.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匡宇.广播电视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4]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石长顺.电视话语的重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
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2
第二节
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1
第三四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及主要技术标准
1
复
习
思
考
题
思考题:
1、什么是广播系统?有哪些特征与功能?
2、广播系统的构成有哪些要素?
3、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4、声音的特性。
讨
论
练
习
如何实现受众转化为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板
书
设
计
PPT与板书关键词相结合。
程
内
容
提
要
本课程希望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市场与编排;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与变化;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及其意义;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广播电视谈话节目;
–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教
学
目
标
广播电视概论是新闻学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研究广播电视产生和发展历史、媒介性质、传播特点、广播电视新闻体裁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对学生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学习有指导作用。本课程对以后开设的广播电视专题、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辑等课程有很大帮助。
部门认证
注:表中()选项请打“√”
项目
内容
备注
课
章序
名称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周次
第周
授课时间
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培养对作为学习、研究对象的广播电视(而非仅从受众的角度去收听、收看广
播电视)的兴趣及接触习惯;尝试以专业的角度进入广播电视(尤其是其中广播电
视新闻)领域。
教
学
重
点
广播电视的基本定义以及信息传播的5次革命,广播电视的发明及早期发展历史沿革的基本情况;从而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发明、早期历程及技术基础有基本的认知,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机构
–电视机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
•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
–广播电视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提供了点对面的传者和受众之间传播可能性
–广播电视还能给人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