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方案-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新课标》中明确写道:“高中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渗透审美。
一、利用课文的“美”,熏陶学生的“美”在当今形势下,培养联盟学生高品位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地分辨美与丑、是与非,具有着重大意义。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不仅给学生带来文学上的享受,同时也在精神上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
如《我与地坛》中与命运的抗争和对母亲的愧疚,《<宽容>序言》中对宽容的呼唤等等,通过阅读和赏析这些课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真、善、美,对人生,对生命,对社会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帮助他们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调和庸俗的生活方式的侵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挖掘“美”的素材,插上“美”的翅膀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姹紫嫣红;教学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在其中有着大量的“美”的教育因素,每个语文教师的面前应该是海阔天空,我们要放开手脚,带领学生在其中驰骋飞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获得审美启示。
因而唤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主动性和创造力是审美鉴赏的关键,语文教师就必须凭借课文,挖掘“美”的素材,给语文课堂插上“美”的翅膀。
(一)用自然美点染课堂“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与大自然的对话,与青山绿水的交流,常会激发人们的诗情画意的勃发。
品一品《荷塘月色》中飘着淡淡幽香的月下荷塘,笼着轻柔薄纱的塘上月色,以及心怀淡淡的哀愁和喜悦独步月下的作者组成的静谧、和谐、优美的引人遐思的美景图,唱一唱《沁园春·长沙》中辽阔壮美的秋景前那慷慨旷达的气魄,投身革命的豪情,吟一吟《山居秋暝》中清新怡人的“清泉石上流”,《雨霖铃》中凄冷萧瑟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气势宏伟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幅幅以情寄景、情景交融的图画,使学生领悟到或壮丽、或秀美、或凄凉、或美好的自然风光,引发深刻的美感体验,这无疑是美的源泉所在。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
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引出关于美的概念,如礼仪、和谐、和平、爱心、宽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欣赏美的表现。
教师可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抒情、哲理、比喻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美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总之,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
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高中之后,他们
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非常多的。
而只有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广泛的鉴赏之后,才能真
正获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解能力。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
到许多的美丽的和令人惊叹的事物,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审美情趣的话,我们就无法欣赏这
些美好的事物。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入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培养学生
的审美理解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和审美能力。
这是因为,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主观感受,而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客观
判断。
只有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1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课题 实 .
验 的关键 。 们在 课题 研究 中首 先抓 我
设计这样 的游戏 :两个学生戴上辅 音音标 头饰 ,用手搭起一座 “ 伦敦 桥” ,让一组戴着元音音标 头饰的 学 生 通 过 ,全 班 学 生 一 起 唱 :
“ L nd n Brdg i fli d wn o o i e s alng o
果 。 就 要 求 教 师逐 步 转 变观 念 , 这 在
们反映英语不再是难学 的学科 ,已
抽象 的图形 让学生 猜:Wht h “ a  ̄ti s i E gs? n nl h ”学生有 的把 圆形猜成 i
一
成为我校学生最喜欢 的学科之一。
2 实验班 学生 英语 成绩 高 于 . 对照班 ,分数 的极差和标准差都小
于对 照 班 。 3 实 验 班 学 生 的 口语 能 力 、 .
钟等 , 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 、 一张
照 片 、 幅 地 图 、 扇 窗 子 等 。 生 一 一 学 可 以充 分 发 挥 自己பைடு நூலகம்的想 象 力 ,运 用
交 际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班 的学 生 , 在小学生英语朗读 比赛 中,实验班 的学生 占绝对优势。
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 生最喜欢玩 , 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游 戏的启赞I 生还体 现在教师对游戏难 度的把握上 ,特别是对那些学 习成 绩差的学生 ,在游戏 中教师可 以适 当给他们 以提示 ,启发并鼓励他们
与的人多 ,可 以很好地 复习音标 。 同时 ,优美的音 乐使身心愉悦 ,大 脑皮层 的兴奋点得以激发 ,这 比那
种 单 纯 拼读 的效 果好 得 多 。 2 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 。 . 我 们 可 以设 计 一些 富有 创 造性 和 挑 战 性 的游 戏 。如 在幻 灯 机 上 显示 几 个
浅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美育
爨 两 器 基
【 摘 要 】美育是 高 中教 育 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 分 ,它可 以陶冶
到 启 示 和 教 育 , 学 会 辨 别 与 评 价 , 往 往 比 单 纯 的 审 美 教 育 更 有 效 。另 外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也 可 以 针 对 教 材 内 容 选 取 一 些 内 容 假
谭/ - 屯 t撕
E W I I tI 7 C 靛R { S i { E t E CH
的猪 ” “ 、 忍不 住 要小 便 ”等 ,而 判 决 后 。 处处 不离一个 “ 钱”字 ,冷嘲 热讽 ,锋芒毕
露 ,咄咄逼人 。 让学 生在对 丑 陋一面 的认识 与分析 中 , 可 以 进 一 步 加 深 理 解 美 的 能 力 .并 从 中 得
创 造 美 的 关 键 在 于 实 践 ,从 学 生 的 思
以娱人情 ” ,梁 启 超 倡 导 “ 生 人 趣味 ” ,这 无 不 表 现 着 美 育 的 重
要性 。
年 全 国 高 考 语 文 试 题 I卷 文 学 作 品 阅 读 分 别 考 查 了 《 想 为 总
高 中 语 文 教 育 的 主 要 目 的 在 《 通 高 中语 文 新 课 程 标 准 》 普 中 表 述 得 非 常 清 楚 , “ 中 语 高 文 课 程 必 须 充 分 发 挥 自 身 的 优
人 的 情 操 , 美 化 人 的 心 灵 。 高 中语 文 教 育要 求 注 重 对 学 生 审 美 能 力
恶 、 形 式 拙 丑 的 文 章 进 行 对 比 .让 学 生 了 解 生 活 中 有 美 也 有 丑 ,在 追 求 美 的 同 时 要 学会改造丑 。
三 、 在 写 作 中 应 ” 鲁迅 认 为要 “ 扬 真美 , , 发
高中语文课程渗透美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程渗透美育教学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几种途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学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美育【中图分类号】g633.4一、引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重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这就充分地说明,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过程。
高中语文课程教材本身就荟萃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因素和大量的阅读材料,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既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学。
二、高中语文课程渗透美育教学的几种途径(一)语文阅读环节的美育渗透语文阅读环节的美育渗透主要从阅读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以及形象美、意境美来体现。
第一,通过阅读教学感悟美的结构。
高中语文教学应高屋建瓴,针对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
散文诗歌鉴赏注重优美语言所创造的或深沉或悲愤或激昂或婉伤的情感意境,而议论文、说明文除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外,也应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让学生从中感知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领悟文章美的结构。
第二,通过阅读教学感悟美的语言。
如有些题材文章借助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
如教《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反复品读下列文段:地坛“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瓢虫……忽悠一下升空了,……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从地坛的静寂中去体悟万物生生不息,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他们能够欣赏美的东西,创造美的作品,并获得艺术的享受。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注重美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文本选材来渗透美育。
选择富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选取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之美;也可以选取一些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让学生感受到当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渗透美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可以进行诗歌鉴赏课,让学生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并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意义深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课,让学生通过写作来体验美的创造过程,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艺术展览、戏剧演出等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艺术活动,获得艺术的享受。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评价方式来渗透美育。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美育的渗透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等方面。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可以注重文意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达,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可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和审美感知,而不仅仅注重对细节和事实的记忆。
语文教学还需要通过教材的编写来渗透美育。
教材编写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支撑工作,编写教材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背后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教材中可以编写一些有关文学赏析的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提升他们的美育素养;在教材中也可以安排一些与艺术相关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提升情感表达能力,赋予他们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一、培养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鉴赏的能力,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和文学作品的欣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朗诵古诗词、名篇散文,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文学赏析课程,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更广泛地了解文学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作品的细节描写、情节布局和人物塑造,从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感表达的主题,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物、对社会的感受和思考,让他们通过写作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词、名篇散文等方式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让他们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增强他们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引导深度思考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来进行深度思考,让他们在研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人生哲理、社会意义等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研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研究一、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指通过对美术家和美术作品的介绍,以及美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审美时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它是一种通过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通过诗歌教学来渗透美育教学,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明确的基本要求。
在诗歌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诵读、默写、解析等方式,把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审美特点,并能够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懂得欣赏、分析和评价一首诗歌的内在美学价值。
而在这一系列的要求中,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诗歌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首先应该选择那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的诗歌进行教学。
因为只有选择了适合学生的诗歌,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去探索、鉴赏和思考。
选择适合学生的诗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 善用诗歌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外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体验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美学价值。
3. 注重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诗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分析和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诗歌中的意蕴,发现其中的美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总结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对策分析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对策分析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和美感。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诗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诗歌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高、诗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等。
为了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和实施美育教育,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调整教学策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如通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互动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二是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鉴赏中感受到诗歌的生活化价值,增加诗歌与学生的情感联系。
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诗歌学习活动,如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自信心。
针对诗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选择与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诗歌作品。
在高一、高二阶段,可以选择一些简洁明了、情感表达较直接的作品,如雨舞、月下独酌等;而在高三阶段,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深入、富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如《满江红》、《登鹳雀楼》等。
二是将诗歌融入到课程中,与其他知识点相互衔接,形成知识的网络,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等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美和意义,提升他们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实施美育教育是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升诗歌教学的实效。
在具体实施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一是加强美育理论的学习,让教师对美育教学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以此指导诗歌教学的实施。
二是合理设置美育教学环节,如在诗歌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声音、表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身体美的感受。
浅论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例如 , 我在 教 朱 自清 的《 荷塘月色》 时, 为 了 让学 生体 悟 荷 塘 的 温情 与生 机 . 首 先 在 学生 整体 感 知 的基 础 上 . 让 学 生 反 复 阅 读 体悟 荷 塘 的美 ,美 在 什 么 地 方 ,作 者 为 什 么 能 写得 这 么 好. 然 后 想 象联 想 。在 此 基 础 上 , 出示 课 件 , 让学生轻声跟读 , 体 悟 作 者 笔下 荷 塘 的 美 艳 与生 机 。
■墨
.
戚 玉 燕
( 常 州 市 武进 区礼 嘉 高 中 , 江 苏 常州 2 1 3 1 7 6 )
浅 论 美 育 在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渗 透
摘 要: 美, 就 像 真 理 一样 。 是 和人 们 生 活 于 其 中的 时代 息息 相 关 的 : 社 会 的进 步 就 是人 类对 美的 追 求 的 结 晶 。 一个民 族 审 美水 平 是 这 个 民 族 的 文化 水 平 的 重要 标 志 全 面提 高整 个 中华 民 族 的 素质 。 是 历 史 和 时代 赋 予我 们 的使 命 。 高 中 生是 中华 民族 的 希 望 和 未 来 所在 。因此 , 对他 们 进 行 审 美 的基 础 教 育. 是提 高整 个 民族 审 美水 平 的 根 本 , 而要 完成 这 项 伟 大 而艰 巨的 任 务 。高 中语 文教 学 无疑 起 到 重要 作 用 。 文章 从 情 感激 趣, 感 受美; 品味词 句, 感悟 美; 比较 形 象 , 鉴 赏美; 发挥 想象 , 拓 展 意 境 美四 个 方 面展 开论 述 。 关键词 : 高 中语 文教 学 美育 渗 透 方 法 在 高 中语 文教 材 中 . 既 有 凝 练 生 动 的优 美 词 汇 , 又有 丰 富 多 彩 的 艺 术形 象 ; 既有 引人 人 胜 的深邃 意境 , 又 能 强烈感 人 的抒 情 色彩 。我认 为 , 这些 可供 审美 的 内容 和形式 既然 是 以教材 为载 体的 . 教学 时 就必 须遵 循 学生 对美 的发现 、 追 求乃 至 审美 的过程 和规律 , 启发 和 引导 他们 感 受 和 体 验 , 从 而 达 到 教 学 目的 。 情感 激 趣 。 感 受 美 情 感 的 激 趣 有 赖 于 对 具 体 审 美情 境 的创 设 。 老 师可 以通 过 启 发想 象 , 诱 导联想 。 激 发 学 生 的 审美 激 情 与 审 美 体 验 , 从 而 构 建 审 美 的 t l , 理 结构 . 这 就 是语 文 审美 教 学 的 切 人点 。 首先 , 精 心 选 择 美 的载 体 , 教学时 , 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 , 选 择 美 感 目标 更 集 中的 内 容作 为 载 体 。 例如 , 我 在教 学 《 蒹葭》 时, 首 先 用 导 语 调 动 学 生 美 的 情感 体验 : 同 学们 , 当你 听 到 “ 月 落 乌 啼 总是 千 年 的风 霜 , 涛 声 依 旧 不见 当初 的夜 晚 ” 这 众 口传 唱 的 歌 词 时 , 是 否 会 依 稀 记 起 那 首 因不 朽 的失 眠 而 产 生 的千 古 绝 唱 《 枫桥夜泊》 ? 当你 将 盛 有 剩 饭的饭碗一推 . 耳 边 是 否 会 响起 父 母 “ 谁 知 盘 中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的 叮 嘱 ?当你 手 捧 取 得 高分 的试 卷 , l t , 中是 否 会 涌 起 “ 大 鹏 日同风 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的豪 情 ?古 典 诗 歌 以其 不 可 抗 拒 的魅 力 介 入 我 们 的生 活 , 带 给 我 们 无 限 的美 感 。今 天 , 就 让 《 蒹葭》 这 首 诗 浸 润 我 们 渴求 美 的心 灵 。 其次 , 让 学 生 初读 课 文 。1 . 大屏 幕 以薄 雾 中 的水 边 芦 苇 为
略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
论述 : “ 在两种 同时进发 的意识 内容A和B 中, 一种 内 容 出现时 , 也会唤起另一种内容。” 这种联想使学生 产生愉悦的快感 ,联想 的结果是学生 的思维超 出了 作 品本身。 吟诵 李白的不朽诗句“ 黄河 之水天上来” , 出现在人的脑海中的何止是黄河?也许是滔滔的长 江, 也许是浩瀚 的大海 , 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
一
比较 。作者 以“ 生活在别处” 的心态 , 感慨“ 在南方每
年到 了秋天 ,总要想起 陶然亭 的芦花 ,钓鱼 台的柳 影, 西山的虫唱 , 玉泉的月夜 , 潭柘寺的钟声。 ” 这里 , 地理空间的扩大 ,不但不影响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真 切感知 , 反而 由于大跨度的空间对 比的存在 , 令作者 对故都之秋的感 知更 为鲜 明。 指导学生体会作 者对故都之秋 的感知 ,其主要 是参照系统 , 是南方的秋—— “ 江南 , 秋 当然是有 的; 但草木凋得 慢 , 空气来 得润 , 天的颜色显得淡 , 而且 又时常多雨而少 风 ; 一个人家在苏州 、 上海 、 杭州 , 或 厦门、 香港 、 广州 的市 民中间 , 混混沌沌地过 去, 只能 感 到一 点点 清凉 , 秋的色 , 秋的味 , 秋 的意境与姿态 , 总是看不饱 , 尝不透 , 赏玩不 到十足 。” 江南之秋 是 “ 慢” “ 润” “ 淡” 且“ 多雨少风” , 秋味不浓 , 秋的气息不 足。作者 的感知 , 正是抓住 了江南之秋 的不彻底 、 不 鲜明, 来陪衬北国之秋的萧索寂寥 , 来强化北国之秋
高中语文教学要渗透美育
高中语文教学要渗透美育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的重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而且要进行人文情感的教育。
在人文教育中审美教育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把审美教育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教育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要力争发挥本学科的特长——德育功能和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思想教育。
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谈谈这一方面的感触。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思想教育一、明确美育的功效鲁迅说:“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以科学地分析而被发现……美的享乐的根底,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审美的自由和功利二者的关系。
所以,美育不但是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愉悦感受,而且能遵循新课标较好地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学习他们那种关于“美”的创造经验、“美”的特征和“美”的规律和方法等等,从而形成有利于读、听、写、说的能力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操的陶冶。
二、朗读中体现美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要作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来抓,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更能欣赏到美文的神韵和风格,还能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体现、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风采,欣赏自然的美好风光。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文本美,要进行美读。
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陶醉于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令人陶醉的情境之中。
通过朗读指导,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配乐朗读熏陶学生。
比如,在执教李白的《蜀道难》一文朗读时候,倾听名家范读,开篇一声“噫歔欷,危乎高哉!”就会将学生拉到高亢辽远、路途艰难的情境之中,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而朗读起来,与此同时再运用多媒体图像,就形成了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俱佳的艺术效果。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审 美 教 育 的最 终 日的 是 创造 美 美 的 事 物 能 引起 学 生 的心
灵愉 悦 , 过 来 , 反 义能 激 发 学 生 去创 造 此 . 语 文 教学 中 , 存 通 过 实 施 美 育 来促 进 学 生 创 造性 思维 的发 展 是 十 分必 要 的 。 创造 性 思 维 是 反 映 学 生 智 力水 平 的 重 要 指 标 . 此 以 往 . 生 在 美 .长 学 的 熏 陶下 会 不 断 去追 求 知 识 的 美 化 . 而发 展 了 自 己的 创 造 能 从
要 想 成 功 地 进 行 审美 教 育 . 文 教 师 必 须具 备高 尚 的审 美 语
引 导 , 学 生 从 抽 象 语 言 中看 到 美 的形 象 : 叙 述 推 理 中 领 略 使 从
到 美 的 神韵 : 表 面 的形 式 中 看 到决 。簿 本 整 齐 、 字迹 : 帮 , [ 格式 规 范本 身 就 是 一 种 美 , 阅这 样 批
的作 业 无 疑 是一 种 美 的享 受 因此 , 我们 要 从 实 施 美 育人 手 ,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学 习品 质 和 习惯 , 以期 达 到教 书 育 人 的 目的 。 四 、 化 美 育 渗 透 。 学 生 不 断创 造 美 深 使
教 学 研 究
浅谈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的美 育渗透
李明 霞 ( 城县 风陵 渡 中学 . 芮 山西 芮 城
摘 要 : 文教 学 中渗 透 美育 对 学 生 求 知 和健 康成 长有 着极 语
04 0 ) 4 6 2
内 涵 和 多 样 的体 现 方 式 具 有 动 人 的 魅 力 语 文 教 师 要 凭 借 课
关键 词 : 的修 养 ; 陶 ; 掘 美 ; 堂 效果 ; 造 美 美 熏 挖 课 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1. 体悟文章情感美。
对学生进行美育陶冶时,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未成曲调先有情”,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熏陶。
如在教徐自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新课之前,先由老师配乐深情朗诵全诗,把诗歌的情感、意境做一个强烈的渲染,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造势。
后由学生自由朗读,个性发挥,体味诗人的细腻情感。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若能较好投入情感范读课文,定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很好的体悟到文章的情感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在上《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呼吁》等课文时,老师首先全身心融入课文,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处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渲染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味理解马克思、史怀哲等名人伟人的魅力和伟大。
2. 领悟诗歌意境美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特别是诗歌单元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从而领略其音响和色彩的美。
如在教徐自摩《再别康桥》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音乐美进行品位赏析,联想康桥的秀美的自然风光,诗人飘然欲去的形象,品读朗朗上口的诗句,注意诗的逐节押韵、换节换韵的形式特点,抓住诗歌中押韵的字及叠音叠词的运用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如首尾呼应的叠词“轻轻的”,想象诗人飘然而去的形象,三个字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含蓄委婉的将诗人难舍难分的的离别情绪通过包含深情的语调给传达出来。
又如郑愁予的《错误》一诗。
我试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融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让学生在自己的深情朗读中感受诗歌含蓄不露的唯美主义风格,体味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
在教读这些诗歌时,最好能配以背景音乐,创设一种美的情境。
事实上,学生也非常喜欢配乐朗诵这些诗歌,从而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含蓄意境美,进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怎样在高 中语文教学 中渗透 美育
河 北省 曲周 县 职 教 中心 王 瑞 华
摘 要: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知、 、 情 意全面发展 , 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 富的情感力、 培 丰 独特 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审美教育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进行培养 : 课 文朗读感悟美; 、 一、 二 文本研读鉴 赏美 ; 、 学设计体现美 ; 写作 实践创造美。 三教 四、
生、 海伦等对生命 的敬仰和感悟 , 也有李阅微独 守心灵那一片天地的“ 空中
; 大江东去 ‘ 明月而长终 ” 的豪迈旷达, 也有李清照“ 独上 可以创设情境 , 营造气氛 , 让学生身临其境 , 耳濡其情 , 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 楼阁”有苏轼高歌“ 西楼 人比黄花瘦 ” ‘ 的凄美忧伤 语文教 学就 是通过美 的语言、 美的形象 的 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 的美 的享受 。
二、 文本研读鉴赏美
术美 、 情感美 、 创造 美的美学教育提供 了丰富 的内容, 给予 了得天独厚 的条
件 。语 文 教 学 应 高屋 建 瓴 , 针对 不 同文 体 确 定 不 同 的 教 学 重 点 。散 文 诗 歌 鉴 赏注 重 优 美 语 言所 创 造 的 或 深 沉 或 悲 愤 或 激 昂 或 婉 伤 的 情 感 意 境 , 而 议 论 文 、 明 文 除 注 重 语 言 的 严 密 性 外 , 应 理 解 课 文 严 谨 的结 构 : 论 文 或 递 说 也 议
标准》 明确 了指 出“ 高中语文课程 应进 一步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 , 使学生 具 清纯, 白洋淀 里的一朵荷花 ; 是 翠翠是边 城湘 西的爱情 女神 , 凄美而古老 , 作 素养和科学文化 素养 。” 可见,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育 是相辅相成的。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丽。
教材文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文本的理解。
一方面,教师激发学生对文本外在美和内涵美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审美对象中体现出的音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审美体验。
1.感受语言美。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文中大多运用比喻、通感,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荷塘月色的美景,大量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音韵和谐。
细细品味这精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语言的中介使读者能从中感觉出景物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从中获得美的熏陶。
2.感受情感美。
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灵魂交流,充分挖掘诗文中美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比如李密为了报答祖母刘的扶养之恩,冒着被杀的危险,多次拒绝晋武帝的任命,迟迟不去上任,写下《陈情表》这篇奏章,正因为文中流露出强烈的天伦之情,把晋武帝也深深感动了,终于可以让祖母得以颐养天年。
在教学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内容来体味情感等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都深入感受到了李密的孝道,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情感审美教育,增强了孝情,懂得了感恩。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领域。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其具备欣赏、鉴赏和创造艺术作品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语文课堂上的文本欣赏、诗词歌赋的学习和创作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欣赏是美育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课文等,与学生共同阅读和解读。
通过细致入微的阐释和讲解,激发学生对文学之美的感知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诗词歌赋的学习和创作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诗词歌赋,具有丰富的意象、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诗词歌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背诵经典的诗词歌赋,让他们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而在创作方面,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题目和素材,让学生自由地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阅读一系列的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更是艺术的瑰宝。
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名著,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丽和力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演讲和辩论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演讲和辩论的训练,学生可以锻炼口才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情感表达能力。
演讲和辩论也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演讲和辩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形式,注重语言的节奏和调性,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艺术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艺术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美的世界。
她的美不仅在于其几乎涉及人文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教材内容的美,同时也包括其展现传感这些内容美的教学艺术美。
就教材内容而言,众多名著佳篇,犹如色彩绚丽的各种奇葩,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又如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扣人心弦,优雅动听。
就教学艺术形式而言,色彩纷呈的教法、课例活动,正如一幅幅风光旖旎的画卷,气象万千,各臻其妙;又如渐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语文教育如花,如歌,如画,令人赞叹和神往。
语文教育内容的美,除课文内在的思想美、意境美、人性美、情感美等外,还有其外在的语言美、结构美、风格美。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感悟、涵咏、欣赏这些美,让学生从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增长见识,同时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艺术的美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美、结构美和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美、流畅美、语言美、板书美。
高中前已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美育教育。
课程标准在高中阶段提出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每个方面也有美育的任务和要求。
在感受鉴赏这方面特别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语文知识的教学,实际上渗透着人的审美体验;语文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表现出人的审美倾向;语文智力的开发,实际上体现出人的审美创造,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所说:“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不开美育 , 美育融汇在语文教学中, 贯串于语文教学的
全过程。 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 , 把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 , 渗透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的教
学,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提高他们鉴赏美、 造美的 创
能力。
一
二、 要培养学生审美感受 高中语文教学要随机渗透美育
论是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 还是作品的朗读和赏析,
都是在传播信息 , 而这些信息中饱含着许多美育因素。 试 分析“ 、 杏” 呆” “ 两个字, 日” 木 ” “ 在“ 之上的是 “ 读 0 呆” , 表 日出而明亮之意 ;日” 木” “ 在“ 之下的“ 读 vo表 日 杏” 矗 ,
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 。< 日制普通 高级 中学语文 全
高的欣赏价值 ,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可 丰富学生的人
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工具性之外 , , 凸现其人文性 , 强 调 要注意道德修养、 人文精神、 审美情趣和文化 品位 的 培养。新 的语 文课程标准提 出:注重语文应用、 “ 审美与 探究能力的培养 ,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
追求 , 培养学生正确 的审美观 , 高他们鉴赏美、 提 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 语文教 学; 审美感受 ; 审美想象; 审美鉴 赏 中图分类号 : 3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 9 0 2 0 0 — 0 5 0 G6 33 A 1 o — 1 X( 0 8)2 0 3 — 2 o 0
体会自然美的创造。要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刘勰
< 文心雕龙> 所说的“ 视布于麻 , 虽云未贵 , 杼轴献功 , 焕然
乃珍 ”不论是记叙文、 , 议论文还是话题作文, 都要打开思
路, 发挥 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写出好文章。
四、 要培养学生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能力是指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文章 内容 的
以及社会生活的很 多方面也都 贯串着 审美追求。未来社 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 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 美教育 功能, ……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 学生受到 让 美的熏陶 ,培养 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 , 情趣 培
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选 编了
下山而看不清之意。即使枯燥 的汉字也充满了情趣 与智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式,学生在语文教学 中不仅要学
、
高中语 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十分丰富,语 文教材 中有 大量古今中外的优 秀文学作 品, 如诗歌 、 文、 散 小说、 戏
到字、 句等基础知识 , 词、 还要学会感受语 文学习中“ 美”
的存在。 对于一首诗、 一首词、 一篇文章, 我们学习的过程
“ 月下的荷塘 ” 荷塘 的月色” 与“ 两节, 不只要求学生会背 诵, 关键的是要学生体会其 中的优美意境。 从视觉、 听觉、
何关系,从而让学生明白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作 用, 以及在写作实践 中怎样运用。写作是学生心灵折射、
嗅觉、 触觉等多角度感受荷塘的美丽与月色的轻柔朦胧。 这样声情并茂 、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知能力。钟嵘的< 诗品序> 提出“ 动天地 , 感鬼神 , 莫近于 诗” 。白居易《 与元九书> 出“ 指 诗者根情、 苗言、 华声、 实
慧。 至于作文 , 更是学生运用语文工具进行创造美和表现
美的活动, 它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的折射, 更是审美
感情的载体, 同时还是按“ 美的规律” 创造的“ 产品” 语文 。
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成分,语文教学
大量 的美文, 给我们 提供 了一个进行美育的天地。新的
课程标准的颁布 , 也为高中语文美育指 明了方向。在高 中语文教学 中,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结合起来 , 又
必然是先认真阅读 , 只有在读的过程中, 方能感受它的节
剧、 报告文学、 随笔杂感等。它们或形象鲜明、 意象丰满,
或内涵丰富、 意韵绵
奏、 它的韵律、 它的意境。 如在教授《 荷塘月色》 对描写 时,
维普资讯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 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 情、 的鉴赏和创作 是重要的审 美活动 ,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 明
文素养。 至于教材中的各种评论与艺术论文, 我们更要借 助于对它们的教学, 增长学生的审美知识 , 提高学生鉴赏
美、 评价美的能力。实用文章有实用文章的写作艺术 , 标 题 的简洁显豁, 结构的条理分明, 语言的通畅优美等。无
维普资讯
文 科 教 学 探 索
窗 0 晤
锄 学 0 ∞ 目 曰
杜 德 印
( 唐山市丰润车轴 山中学 河北 唐 山 0 4 0 ) 60 1
摘
要: 高中语文教 学, 要把知识教 学与 能力教 学结合起来 , 又要在教 学的各 个环节里渗透审 美情趣 和审美
认识。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 必须充分发挥 自身 “ 的优势 , 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 使学生受到优 秀文化的熏 陶, 塑造热爱祖 国和 中华文明、 献身人类进步事业 的精神
双声, 细腻的笔触、 生动 的描摹仿佛是 天籁之音, 如潺潺
流淌的小溪 ,又似优美的钢琴曲——理查德克莱德曼的 “ 秋月私语” 阅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 , 。 这种读从 本质上区别于将书写的字形付诸于物理的声音,也不同 于小学生那种典型的“ 唱读” 它要求通过声音表达 出诗 , 歌 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我们要的是充满跳动 韵律的乐曲—— 或舒缓 , 或激昂, 风格裴然。教师配乐朗 诵, 听名家录音 , 鼓励学生 朗读 , 课堂集体指导都是较为
义。” 美育在语文教学 中的体现要首推诗歌教学 , 无论旧 诗, 还是新诗, 首先都是以“ 外在 美” 来取悦于人的, 包括 其形式和节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 ,轻轻的我走 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简单的节奏, , 和谐的意律。 押韵、 叠声、
情感意识的反映, 是一种扣问生命、 感悟人生、 认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