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方剂学》
(2024年)方剂学ppt课件完整版
补益剂
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
2024/3/26
8
常见方剂类型介绍
消导剂
主要用于治疗食积证,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等。
理气剂
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证,如越鞠丸、柴胡疏肝散 等。
2024/3/26
理血剂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34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与发扬
继承经典名方
学习并掌握历代医家留下的经典方剂 ,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发掘民间验方
收集并整理民间流传的有效验方,加 以研究利用。
师承名医经验
跟随名老中医学习,传承其独特的诊 疗经验和方剂运用心得。
2024/3/26
35
创新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
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 创新方剂研发思路。
痹症
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主,适用于 风寒湿痹型痹症。
26
05
方剂制备工艺及质量 控制
2024/3/26
27
传统制备工艺简介
手工炮制
如炒、炙、煅、蒸、煮等传统炮制方法。
2024/3/26
水提醇沉
用于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粉碎与过筛
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粒度,便于制剂和服用。
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024/3/26
5
方剂分类方法
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如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类 方等。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方剂结构分析
方剂结构
方剂的结构包括组成药物、药量比例、煎服法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方剂的 疗效。
结构分析
通过对方剂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方剂的配伍特点、治疗思路等,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 握方剂学的精髓。
03
方剂分类与内容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治疗外感风寒 表证。
辛凉解表
用于治疗血虚证,症见面色无华、头 晕目眩、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等。
05
方剂制备与质量控制
制备方法简介
传统制备方法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传统剂型的制备方法,这 些方法历史悠久,工艺成熟,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现代制备方法 包括浸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现代剂型的制备方 法,这些方法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但技术要求也较高。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奠定方剂学基础,到唐宋时期方剂学得到全面发展,明清 时期达到鼎盛,历代医家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剂学理论体系。
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推进,方剂学研究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向 着更高层次发展。
方剂学ppt参考课件
目录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方剂分类与内容 • 方剂功效与主治 • 方剂制备与质量控制 •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01
方剂学概述
定义与地位
方剂学的定义
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 础课程。
方剂学的地位
方剂学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 科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 占有重要地位。
个性化精准医疗
中医学第十二章方剂学基础理论
大黄 厚朴 枳实
小承气汤
大黄:厚朴 2:1
厚朴三物汤
大黄:厚朴 1:2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热结便秘
功用行气除满 主治气滞腹胀
三、剂型变化
指同一方剂,组成药物和剂量完全相同, 改变剂型,方剂的作用强弱随之发生变 化
第三节方剂的应用形式 与用法
8、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 各种虚弱证侯的一类治法。
适用于气血、阴阳以及脏腑的虚弱等 证。
上述八种治法,不能孤立对待。因为病情复 杂,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应并取效的。 在运用过程中,常须数法结合运用,才能全 面照顾。正如《医学心悟》中所说:“一法 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因此,临证处方,必须针对具体病情,恰当 掌握八法,灵活运用八法,才能提高疗效。
若热伤阴津,阴液耗伤太过,这是应用苦 寒之品,但热不退,是由于“寒之不寒,是无水 也”,故应与滋阴并用。
表热证→汗法;里热证→清法
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 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 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 法。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 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 疡痈肿(未溃期)等病证。《素问·至真要大 论》说:“坚者消之”、“结者散之”。
一 方剂的剂型
汤剂
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
煎煮,去渣取汁。
特点:汤者荡也,吸收快, 作用强,便于加减,适用 于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定 的病人。
汤剂 散剂
将药物粉碎成细 粉,混匀。用温开水 冲服。
分类
内服
细散:如七厘散
粗散:如银银翘
外用:金黄散
特点:散者散也,有发散、 疏散之意,吸收较快,服 用方便,但药力不如汤剂。
中医《方剂学》课件
补益剂
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 证。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泻下剂
具有润下、寒下、温下、逐水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便 秘、积滞等里实证。如大承气汤、麻子仁丸等。
理气剂
具有行气、降气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滞、气逆等证 。如越鞠丸、苏子降气汤等。
03
方剂的配伍与变化
配伍的意义与原则
04
方剂的制法与剂型
制法的种类与特点
炮制法
包括炒、炙、煅、泡等,旨在改变药 物性能,增强或缓和药效,降低毒性 或副作用。
提取法
如水提、醇提等,用于从中药材中提 取有效成分,制备成方剂。
制剂法
将药物加工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形式, 如丸剂、散剂、膏剂等。
特点
制法对方剂的功效有着重要影响,不 同的制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从而 影响方剂的整体疗效。
用法调整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病情 变化和个体差异,可适当 调整方剂的用法,如增减 剂量、改变用药时间等。
遵医嘱
使用方剂时,应严格遵医 嘱,不得自行更改用药方 法和剂量。
使用方剂的注意事项
辨证施治
使用方剂前,应先进行辨证施治,确保选用 合适的方剂。
煎煮方法
方剂的煎煮方法对药效有很大影响,应注意 火候、时间、加水量等。
意义
通过药物配伍,增强药效,降低 毒性,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 病情。
原则
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确保 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体疗 效。
常用配伍方法介绍
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 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
有疗效。
相使
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 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
药疗效。
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 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2024年)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1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通过现代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方剂中的 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方剂的药效作用机制 。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进行 深入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方剂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方剂临床应用研究
采用先进的制剂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提 高方剂的制剂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评价方剂的临 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2024/3/26
12
03
CATALOGUE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2024/3/26
13
感冒类疾病治疗方剂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 证。
桂枝汤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外感风 寒表虚证。
方剂学电子课件pptx
2024/3/26
1
CATALOGUE
目 录
2024/3/26
•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 常见疾病治疗方剂举例 • 中药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CATALOGUE
方剂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024/3/26
药物性味
指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反映药物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024/3/26
药物归经
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 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功效关系
药物的性味归经与其功效密切相关,不同性味归经的药物具有不 同的功效。
9
药物配伍变化规律探讨
中医方剂学.完整版ppt
八法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一 汗 法
1、定义: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2、适应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 如: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第一节 方剂学开展简史
〔一〕先秦时期 复方的产生和开展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理论根底的奠基 1.?黄帝内经? 初步奠定方剂学的理论根底; 2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方书之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简、便、廉、效 ?小品方? ?刘娟子鬼遗方?
中医方剂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方剂学概念及根本任务
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什么是方剂、?方剂学?? 2、?方剂学?的性质,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 3、?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一、方剂和?方剂学?的涵义
方:1、医方、药方、处方 “譬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 2、规定、规矩 之意。 “以规成园,以矩成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园〞 剂: 古文通“齐〞,整齐、整合、排列 ;调配、调和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组成原则
方剂
剂型、用法
因此可见,方剂决不是简单的药物拼凑或堆砌,也并非任何一张处方都可以被称为符合要求的方剂,我们在开场学习有关方剂知识时,对此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方剂学?的涵义:
方剂学是研究和说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根底学科之一。
(四)隋唐时期 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1.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 唐·王焘 ?外台秘要?
中医方剂学基础知识讲解
中医方剂学基础知识讲解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方剂的研究。
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有针对性地在
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和病因制定的治疗方案。
中医方剂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方剂分类:方剂可分为单方、复方、方剂组成学、方剂炮制
学等不同分类,这些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纳整理。
2. 药材学:药材学是中医方剂学的基础,其中包括草药的形态
特征、药材的产地、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材的炮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 方剂组成学:方剂组成学是针对方剂中所含药材的分类和配
伍原则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重点包括药材的归经、性味、相克相宜原
则及其配伍规律等。
4. 方剂炮制学:方剂炮制学是研究药材加工和配伍技术的学科。
包括药材的初加工、水分处理、炮制加工等各个环节及其炮制方法。
5. 方剂应用:中医方剂学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中需要考虑
方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中医方剂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内容能为临床提供基
本的理论支持。
在实践中,还需要结合病情和病人的特点灵活运用。
《方剂学》特色简介
《方剂学》特色简介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之后进行。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方剂学的主要内容教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总论,重点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以及方剂分类、组成和配伍、剂型、用法的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主要是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19类。
选入基础方、代表方以及临床常用方共362首,其中正方182首,附方180首。
最后还附有“常用中成药选录”、“方剂歌诀”和“方名索引”。
每类方剂分为概说、正方、小结、复习思考题四个部分。
概说的内容包括每类方剂的定义、治法、功用、适应范围、使用注意,以及这类方剂的适应证、临床特点、常用药物、配伍方法、代表方等。
正方内容有方名与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运用、附方、文献摘要、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等项,小结内容是将每类方剂提纲挈领地予以综合、对比,分别各方的异同。
复习思考题,是根据本章方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三、方剂学的作用中医临床治疗疾病,选药配伍组成方剂,是主要手段,而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又是以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方剂学在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已学基础学科的知识,互相印证,既能使已学的基础理论为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服务,又能通过有目的的联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已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好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方剂学(全套1413页PPT课件)
*《中医方剂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 载方96592首。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方剂学具有基础与临床的双重属性; * 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运用的重要形式; * 衔接传统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法(二十二类分类法):见于清代汪昂之 《医方集解》。其开创了方剂新的治法(功效)分类法, 具体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 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 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 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 经产和急救良方共22剂。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 通涩并行。 · 制毒纠偏; · 引经报使。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1.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邪正的虚实 ·兼证的有无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2.方剂变化的形式:
a、药味增减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方剂的一、两味药
方剂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一、方剂学的概念: * 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
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 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治法、制方原理 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是中医理、法、方、药在辨证论治中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 方剂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产物; * 方剂的产生都是以辨证为依据的; * 方剂是针对具体病证作出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案。
金 银 化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的概念:
*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 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方剂是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确定用量,按照组方的基本结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伍而成。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开始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其中包括外科和皮肤科方剂,共有283首方,使用了242种药物,并记载了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以及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
这标志着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开始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13首方剂,包括汤、饮、膏、丸、丹、酒、醴等剂型。
该书提出了方剂分类的“七方”说,以及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还提出了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___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伤寒杂病论》是___,该书辨证论治,方剂中融合了理论、法则、方剂和药物。
书中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配伍严密,药物种类达到270多味,方剂共有323首,剂型丰富,煎服有一定的规范。
该书的疗效卓著,流传至今。
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剂学注重实用,理论稍显薄弱。
《肘后备急方》是该时期的代表作,书中收录了510首单方和494首复方,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
该书论述简要,所载药方都经过试验。
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方剂书籍。
《千金方》是其中之一,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分。
该书收录了7500多首方剂,其中首要关注妇儿病症,还有专辑的“食治”卷以及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是另一部重要的方剂书籍,收录了6800多首方剂,保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方剂,按科、病分类整理了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得到了全面发展。
首先是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收录的方剂经过确切有效的验证并实际应用,详细列出了主治和组成,还详述了药物的炮制和制剂。
其次是专科方书的问世,《小儿药证直诀》是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此外,方论专著也开始出现,《伤寒明理论》是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的专著,___四大家分别是___、___、___和___,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中医学基础(二)-方剂学(四)-2011年版
1、清暑益气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呕逆烦渴B:身热汗多C:口干心烦D:体倦少气E:脉虚数答案:A2、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A:白虎汤B:麦门冬汤C:泻白散D:(王氏)清暑益气汤E:清胃散答案:E3、病人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A:导赤散B:八正散C:六一散D:小蓟饮子E:黄土汤答案:D4、炎夏之季,身热汗多,咽干口燥,体倦气短,舌红少津,脉虚细,治宜用A:六一散B:竹叶石膏汤C:清暑益气汤D:生脉散E:白虎汤答案:C5、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A:和中缓急B:降逆止呕C:降逆止痛D: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答案:E6、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者,治疗应选用A:四逆汤B:当归四逆汤C:回阳救急汤D:右归丸E:大建中汤答案:A7、回阳救急汤除回阳救急外,还具有的功用是A:益气养阴B:养血通脉C:益气生脉D:活血止痛E:养血敛阴答案:C8、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A:小建中汤B:温胆汤C:四逆汤D:当归四逆汤E:理中丸答案:B9、以下不含甘草的方剂是A:黄芪桂枝五物汤B:小建中汤C:当归四逆汤D:理中丸E:四逆汤答案:A10、四逆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恶寒肢厥B:呕吐下利C:神衰欲寐D:舌苔白滑E:脉微细数答案:E11、小建中汤重用饴糖和芍药是针对下列何项而设A:虚劳里急腹痛B:面色苍白C:腹满食少D:神疲欲寐E:口淡不渴答案:A12、以下哪项不是理中丸的主治范围A:腹痛喜得温按B:阳虚失血C:中焦虚寒所致的小儿慢惊风D:肝胃虚寒之胃脘痛E:脾胃虚寒之下利答案:D。
方剂学笔记整理
方剂学与中医学的联系
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基础。
方剂学通过对中药的配伍、用量、用法等方面的研究,体现了中医学的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 方剂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为中医学的传承和创新 提供了有力支持。
方剂学与中医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完整体系。
药量: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遵医嘱
方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煎煮方法:根据方剂的组成和功效,选择合适的煎煮器具,注意火候和煎煮时间,煎煮完成后 需过滤药渣,只取汤汁服用。
服用方法: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服用时间和次数,一般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用。对于特殊病情,需遵医嘱。
注意事项:避免与食物产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注意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和发霉;对于有毒 性的药物,需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中毒。
方剂的组成和 变化方剂的源自本组成君药:针对主病 或主证起主要治 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辅助君药 治疗主病或主证 的药物,或针对 兼病或兼证起主 要治疗作用的药 物
佐药:协助臣药 加强治疗作用的 药物,或直接治 疗次要症状的药 物
使药:引导药物 直达病所的药物, 或调和药性的药 物
方剂的加减变化
方剂加减变化的概念:在原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药物增减、药量调整等变 化,以更好地适应证候。
砂锅:传统煎 煮器具,适用 于大多数中药
煎煮
不锈钢锅:现 代常用煎煮器 具,耐腐蚀、
易清洗
陶瓷锅:保温 性能好,适用 于长时间煎煮
玻璃锅:透明 度高,方便观 察中药煎煮过
程
方剂的煎煮用水
煎煮用水选择:最好使用自来水或井水,避免使用蒸馏水。 用水量控制:根据方剂的种类和药材的质地,控制好水量,一般以淹没药材为宜。 煎煮器具:最好使用砂锅或不锈钢锅,避免使用铁锅或铜锅。 煎煮时间:根据方剂的种类和要求,控制好煎煮时间,一般以煮沸后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中医基础类方剂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类方剂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导赤散的组成是A、竹叶、芦根、滑石、甘草B、石膏、芦根、木通、甘草C、生地黄、木通、甘草梢、竹叶D、甘草、木通、生地黄、石膏E、石膏、滑石、通草、芦根正确答案:C2、治疗痰热咳嗽之代表方是A、贝母瓜蒌散B、二陈汤C、温胆汤D、清气化痰丸E、滚痰丸正确答案:D3、当归四逆汤的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B、血痹证C、脾胃虚寒证D、虚寒腹痛证E、血虚寒厥证正确答案:E4、主治肺痿的方剂是A、养阴清肺汤B、琼玉膏C、麦门冬汤D、玉液汤E、益肺散正确答案:C5、大青龙汤的组成是A、麻黄,桑白皮,陈皮,茯苓,苏子,杏仁,甘草B、麻黄,白果,杏仁,苏子,黄芩,半夏,甘草C、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甘草D、麻黄,桂枝,半夏,石膏,杏仁,黄芩,甘草E、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正确答案:C6、通脉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A、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B、附子、干姜、炙甘草C、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D、附子、干姜、葱白E、附子、干姜、葱白、人尿、猪胆汁正确答案:B7、具有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功效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复元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七厘散E、失笑散正确答案:B8、在药物配伍上体现“一补一润一敛”之特点的方是A、参苓白术散B、玉屏风散C、四逆汤D、四君子汤E、生脉散正确答案:E9、理中丸证腹痛的病机是A、中阳不足,B、中阳不足,C、中阳不足,D、中阳不足,E、中阳不足,正确答案:E10、猪苓汤的病机是:A、脾虚湿盛,B、气化失常,C、水热互结伤阴D、水热互结兼表E、表邪未解,正确答案:C11、百合固金汤组成中含有A、麦门冬、生地黄B、阿胶、贝母C、马兜铃、牛蒡子D、百合、杏仁E、生地黄、熟地黄正确答案:E12、咳唾涎沫, 短气喘促, 舌干红, 少苔, 脉虚数者, 治宜选用A、清燥救肺汤B、麦门冬汤C、沙参麦冬汤D、养阴清肺汤E、桑杏汤正确答案:B13、治肝肾不足, 寒客肝脉, 气机郁滞所致的睾丸冷痛, 宜用A、橘核丸B、暖肝煎C、加味乌药汤D、吴茱萸汤正确答案:B14、半夏厚朴汤的证治要点是A、心下痞满,B、脘腹痞闷,C、脘腹胀痛,D、咽中如有物阻,正确答案:D15、归脾汤组成中有A、川芎B、干地黄C、白芍药E、阿胶正确答案:D16、具有降气平喘, 祛痰止咳功用的方剂是A、苏子降气汤B、定喘汤C、苓甘五味姜辛汤D、小青龙汤正确答案:A17、川芎茶调散中, 善治少阳、太阳、阳明经头痛的药物是A、白芷、防风、薄荷B、细辛、白芷、川芎C、川芎、荆芥、防风D、川芎、羌活、白芷E、羌活、薄荷、川芎正确答案:D18、白头翁汤的组成是A、白头翁、黄连、芍药、牡丹皮B、白头翁、黄芩、芍药、牡丹皮C、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D、白头翁、黄芩、黄连、黄柏E、白头翁、黄芩、山栀、牡丹皮正确答案:C19、具有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功效的方剂是A、阳和汤B、桂枝人参汤C、黄芪桂枝五物汤D、当归四逆汤E、回阳救急汤正确答案:D20、燥在中者, 多责之于A、脾B、胆C、胃E、脾、胃正确答案:C21、证见:“风寒湿痹,身体烦疼,无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方剂学》
补益剂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秦艽扶羸汤
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半夏人参兼炙草肺劳蒸嗽服之谐
紫菀汤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苓五味阿胶偶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补肺阿胶散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宁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班劳损起沉疴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
益气聪明汤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黄柏并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增辑
独参汤
独参功擅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任力方宏
龟鹿二仙胶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保元汤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妙难言
还少丹
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淮苓地杜牛餐苁蓉楮实茴巴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札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右归饮
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萸杜仲施地草淮山枸杞子便溏阳痿服之宜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除易麦龟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肝精血虚
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
虎潜丸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陈地锁阳龟版姜归知柏芍再加羊肉捣丸尝
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弱此方宗
斑龙丸
斑龙丸用鹿胶霜苓柏菟脂熟地黄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
发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阳明发热与头痛再加芍药甘草是亦治时疫与阳斑疽疹已出慎勿使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神术散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为良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去参名为败毒散加入消风治亦同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麻黄人参芍药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神白散
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
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邪感冒郊堪夸
增辑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补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防风解毒汤
防风解毒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甘桔连翘知木枳风温痧疹肺经多
竹叶柳蒂汤
竹味柳蒂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表散风寒力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