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

合集下载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土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各种植物,还有各种动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因此,对土壤微生物的了解和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群体特性检验。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土壤微生物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等。

因此,对于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本文以细菌的分离为例。

细菌的分离是通过培养细菌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的。

主要步骤如下:1. 取样:选择要研究的土壤样品,取样时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原样。

2. 稀释:将土壤与生理盐水混合,并进行稀释。

主要目的是使细菌分子变得比较稀薄,容易单独分离。

3. 接种:将稀释后的土壤与营养物混合,并加入培养皿中。

通过搅拌和均匀分布,将细菌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上。

4. 培养:将含有细菌样品的培养皿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会控制培养温度、氧气含量、肥料浓度和pH值等因素。

5. 鉴定: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细菌形态和生长特征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

二、土壤微生物的群体特性检验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生态环境。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土壤微生物群体特性的检验方法。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检测:通过检测土壤中DNA序列的变异来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 光合作用检测: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重要功能,通过检测土壤中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生态功能。

3. 周期性生长检测:周期性生长是指微生物在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后,其群体大小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通过检测这种变化,可以了解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群体特性。

4. 植物-微生物情况检测:土壤中的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通过检测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的理解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

不同季节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差异分析

不同季节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差异分析

不同季节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差异分析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业土地的利用和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土壤是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的关键,因此,研究不同季节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差异,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一、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农田土壤微生物是多种多样的,随着季节变化,它们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春季和夏季为土壤微生物丰富的时期,而秋季和冬季则为相对贫瘠的时期。

其中,春季为微生物的繁殖期,土壤中细菌数量和种类会有所增加。

夏季气温较高,特别是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会相对较高。

而秋季和冬季则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气温下降和缺水等,导致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此外,不同植物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不同季节的植物种类及其生长状态差异,也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例如,春季的农田种植的大部分是早熟作物,夏季则以果树和长势强的蔬菜为主,秋季则以种植茬为主。

这些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土壤营养元素有所不同,会影响到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

二、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相对于微生物多样性,季节因素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更加明显。

本体研究表明,春季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多,可达到7.90×10⁶ CFU/g;夏季则以真菌为主,数量达到了4.38×10⁵CFU/g;而秋季和冬季,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均比较小,分别为2.02×10⁵ CFU/g和1.38×10⁵ CFU/g。

这与前文提到的环境因素变化密切相关。

除了季节因素外,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类型等也是影响微生物数量的主要因素。

例如,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微生物数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则会导致微生物数量过多,从而影响微生物之间的平衡。

三、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差异对农业的影响研究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差异,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分离菌株的想法(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 依据:根据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在相应的环境中寻找。

②实例:pcr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细菌中提取出来的。

(2)实验室筛选目标菌株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培养基中分解尿素微生物的选择原则: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

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尿素被用作氮源。

缺乏脲酶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尿素,并且由于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因此,可以用这种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②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

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2.菌落数的计算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间接)①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落来自样品稀释液中的活细菌。

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

(2)显微镜直接计数3.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4.实验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知识发展:1、taq细菌是耐高温的微生物。

2.培养基对微生物有选择性作用。

在配置培养基时,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添加一些物质或排出一些营养物质,以保持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或根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抗性,向培养基中添加化学物质,以筛选未确定的微生物。

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性培养基。

3、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① 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细菌的计数。

②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数量测定(一)培养基的制备Ⅰ测定微生物总量培养基:1. 细菌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Beefextract5.0g蛋白胨Peptone10.0gNaCI5.0g蒸馏水H201000m1琼脂15~20gPH7.2~7.4制备步骤:⑴在100 mL小烧杯中称取牛肉膏5.0g,蛋白胨10.0g,加50 mL蒸馏水,置电炉搅拌加热至牛肉膏,蛋白胨完全溶解.⑵向小铝锅中加入500 mL蒸馏水,将溶解的牛肉膏,蛋白胨倒入铝锅中并用自来水洗2~3次.加入5.0gNaC1,在电炉上边加热边搅拌.⑶加入洗净的琼脂条,继续搅拌,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补足水量至1000 mL.⑷用NaOH或HC1调至pH7.0. 用酸度计或用玻棒沾少许液体用精密pH试纸测定其pH值,并用10%NaOH 调至所需pH值,必要时用滤纸或脱脂棉过滤。

一般比要求的pH高出0.2,因为高压蒸汽灭菌后,pH常降低。

⑸根据不同需要,可将配好的培养基分装入配有棉塞的试管或三角瓶内。

注意分装时避免培养基挂在瓶口或管口上引起杂菌污染。

如液体培养基,应装试管高度的1/4左右;固体培养基装试管高度的1/5左右;装入三角瓶的量以三角瓶容量的一半为限。

,塞好棉塞,装入小铁丝筐,然后用旧报纸将棉塞部分包好. 标签表明培养基的名称、配制日期等。

⑹高压蒸汽灭菌,用0.1Mpa(15lb/in2)121℃灭菌(15-20)30min.2.放线菌培养基(改良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K2HPO40.5gMgSO4• 7H2O 0.5gNaCl 0.5g原0.05gFeSO4• 7H2O 0.01gpH 7.2-7.4制备步骤:(1)计算根据配方计算各种药品所需要的量,然后再分别称量。

(2)称量准确称量各种成分。

(3)溶化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少许沸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依次逐一溶化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到1000ml,调PH(可不调)。

土壤里的生物

土壤里的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与分布土壤中微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由于土壤质地发育母质、发育历史、肥力、季节、作物种植状况、土壤深度和层次等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l g 肥沃土壤,如菜园土中常可含有108 个甚至更多的微生物,而在贫瘠土壤如生荒土中仅有103 ~107 个微生物,甚至更低。

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最多,作用强度和影响最大,放线菌和真菌类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数(1) 、细菌土壤中细菌可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 %~90% ,其生物量可占土壤重量的1/10 000 左右。

但它们数量大、个体小,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特别大,是土壤中最大的生命活动面,也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因素,推动着土壤中的各种物质循环。

细菌占土壤有机质的1% 左右。

土壤中的细菌大多为异养型细菌,少数为自养型细菌。

土壤细菌有许多不同的生理类群,如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产甲烷细菌等在土壤中都有存在。

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一般粘附于土壤团粒表面,形成菌落或菌团,也有一部分散于土壤溶液中。

且大多处于代谢活动活跃的营养体状态。

但由于它们本身的特点和土壤状况不一样,其分布也很不一样。

细菌积极参与有机物的分解、腐殖质的合成和各种矿质元素的转化。

(2 )、放线菌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它们以分枝丝状营养体缠绕于有机物或土粒表面,并伸展于土壤孔隙中。

1g 土壤中的放线菌孢子可达10 7 ~10 8 个,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 5 %~30% ,在有机物含量丰富和偏碱性土壤中这个比例更高。

由于单个放线菌菌丝体的生物量较单个细菌大得多,因此尽管其数量上少些,但放线菌总生物量与细菌的总生物量相当。

土壤中放线菌的种类十分繁多,其中主要是链霉菌( Streptomyces ) 。

目前已知的放线菌种大多是分离自土壤。

放线菌主要分布于耕作层中,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数量、种类减少。

(3) 、真菌真菌是土壤中第三大类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耕作层,1g 土壤中可含10 4 ~10 5 个真菌。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与土壤中的其他生物体相比,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们参与土壤生产力、养分循环、有机物分解、土壤结构构建以及调控地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的数量和品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一、土壤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根据其遗传特征和形态特征,土壤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生存方式和代谢模式等差异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三类。

(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体,其大小很小,约为0.5~5μm。

它们的特征在于无明显的细胞器官,但其表面具有独特的细胞壁和可能存在的纤毛、鞭毛、荚膜等器结构。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也具有非常多样的代谢方式和生存策略,主要分为光合细菌、化学合成者、异养细菌、厌氧菌、益生菌、致病菌等几类。

(二)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体,分成极丰富的菌门、属、种等不同的分类。

一般而言,土壤中的真菌主要分为接合菌门(包括原生菌、示核菌等)和子囊菌门(包括担子菌、伞菌等)。

真菌体租有非常细微的菌丝,其菌落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营养竞争力。

同时,真菌还能够在土壤中通过菌丝的特殊构造与其他微生物形成一定的联合生态系统。

(三)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个广泛、复杂的群体,主要分为原生动物门和隐眼虫门两大类。

其体形较小,多为单细胞或从属于低等多细胞的微生物。

其生活方式一般而言主要分化为摄食者与厌氧发酵者等两类。

在土壤微生物中,原生动物多选择以真菌或细菌为食进行摄食,可有效地协同维持土壤生态,并对提升土壤生产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土壤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作用机制(一)氮循环机制土壤中的氮循环机制是由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的,主要包括氮固定、氨化、硝化和脱氮四个不同的阶段性过程。

细菌和蓝藻类的光合细菌对花生、青豆等均有氮的固定作用;而硝化作用是由多种细菌和放线菌共同完成的过程,其中的硝氧化酶等酶类的表达和活性直接关系到硝化作用的效率和速度。

土壤学——土壤生物

土壤学——土壤生物

能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4)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5)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
反硝化产碱杆菌(Al.denitrificans),在硝酸盐存 在的厌氧条件下,靠氧化有机质取得能源,并以硝酸盐中 的氧作为电子受体而产生氮气。
(6)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温度(℃)界限 最 适
0 以下 0 上下 0 上下 30 30
15 以 下 2030 2540 4560 8090
20 以 下 35 50 70 100 以 上
极端嗜热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二、水分及其有效性 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在较高渗透压溶液中生长 发育,这些微生物称为嗜渗菌(Osmophiles)或 嗜 盐 菌 (halophiles) , 极 端 嗜 盐 菌 (extreme halophiles)甚至能在15%~30%盐浓度时生活。 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80%之 间较好。
化能异养菌,培养时需要某些氮素物质和复合维生 素,因而分离后的培养物难以保存和培养。能用于净化污 水。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土壤中重要的各种细菌生理群:
• • • • • • 纤维分解细菌 固氮细菌 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硫化细菌 氨化细菌
在土壤碳、氮、磷、硫循环中担当重要 的角色。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3、地衣(Lichens)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形成的不
可分离的共生体。
地衣在土壤发生的早期起重 要作用。
第一节 土壤生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三)非细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病毒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非细胞生物,每一种
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314003 姓名陈莹指导教师徐军韩炎摘要:本实验是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选择性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即活菌计数)、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制片染色技术等。

[1]本文记录了对采自校园附近农田的土样中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和纯化等试验操作方法和结果。

所采每克土样中几种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含量分别为:细菌/个、放线菌/个、霉菌/个、自生固氮菌/个,说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繁多和数量的庞大。

培养基的种类和组分的不同可用于分离或富集不同的微生物。

关键词:分离纯化平板菌落计数微生物的形态1.前言:(1)、微生物在自然界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简况;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陆地、水体、空气、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外表面和内部的某些器官,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包含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类群。

其中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 %—90 %,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

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微生物的分布也不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不同层次中的水分、养料、.通气、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微生物的特性不同。

表面土的微生物数量少,因为这里缺水,受紫外线照射微生物易死亡;在5~ 20cm 土壤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若是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数量更多。

自20cm 以下,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至lm 深处减少约20 倍,至2m 深处,因缺乏营养和氧气每克土中仅有几个。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是温度、水分、有机残体综合影响的表现。

一般,冬季气温低,有些地区土壤几个月呈冰冻状态,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精品】实验四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精品】实验四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精品】实验四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实验目的:1.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2.利用平板计数法和涂布法等方法进行土壤微生物的计数。

实验原理:1.微生物分离法微生物分离法是将微生物从混合物或样品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微生物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平板法、涂布法等。

2.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又称菌落计数法,是通过数目测定评估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通常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微生物悬液接种,培养出菌落,以评估菌群密度。

计算微生物数量时应选择符合菌落特征的一个菌落,如颜色、密度、大小等,并使用总体积、稀释因子及加样体积计算。

3.涂布法涂布法又称涂布分离法,是一种快速、容易、简单、实用的微生物分离和计数方法。

方法是取少量样品加入到无菌的琼脂培养基中,将琼脂培养基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中,然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和时间内使菌落正常增殖及显像,最后计算菌落单位体积的数量。

实验材料和设备:1.土壤样品;化学试剂:蒸馏水、1%碳酸氢钠溶液、1%双氧水溶液、1.5%琼脂等。

2.培养皿;吸管;移液管;吸胶头;灭菌器;微量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取土壤样品,干燥,粉碎,筛选出粒径较小的部分备用。

2.制备0.1g/ml的悬液:取粉碎好的土壤样品0.1克,加入到10ml的蒸馏水中,用吸管吸取混合后的液体,摇匀后待沉淀,取稠泥状上清液,稀释成0.1g/ml的土壤悬液。

3.平板法计数:取一定体积的土壤悬液接种在称量好的琼脂平板上,进行涂布,涂布均匀后,放置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约24小时,以单个菌落的数量(单位:cfu/ml)计数,并使用公式计算微生物数量。

4.涂布法计数:用吸管吸取一定体积的土壤悬浊液,加入到10ml的液体琼脂培养基中,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和时间内使菌落正常增殖及显像,然后计算菌落单位体积的数量。

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1.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2.计算平板菌落数量和涂布法菌落数量。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

【全面版】实验八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PPT文档
马丁氏培养基,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3、无菌生理盐水。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在分区平板划线法中,为什么每次都需将接种环 上剩物烧掉?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谢谢观看
棒、称量纸、药勺、橡皮头、10%酚溶液。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四、实验步骤
1、制备土壤稀释液 2、涂布法进行分离 3、培养 4、菌落计数 5、划线分离
五、实验报告
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 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3、为什么要把培养皿倒置培养?
4、其它物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玻璃涂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捷辂诖渠氲鳘前咐赂断蝶孑揶孤龈油超碗庥捣惩濠论瓜颍蓑晾埠引兰唐骏沟刘处氤馇白烙鄙膪美嫖学苠策杯碇挨枢税烬夹麈訾江汇绨 星酃恍庇骤紫末嗑倘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制备土壤稀释液2涂布法进行分离3培养4菌落计数5划线分离五实验报告五实验报告1在你所制备的培养基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分别属于哪个类群
实验八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 酵母菌及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从自然界中分离微生物的原理; 2、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分离纯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实验材料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2.稀释: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原样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0.2ml
0.2ml
0.2ml
3.取样
10-4
10-5
10-6
4.倒平板:倒入融化后冷却至45℃的培养基15~25ml, 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平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
么?
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
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用倾注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何不
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
倾注法
涂布法
倒平板
a 皿加法
b手持法
细 菌Leabharlann 霉菌放线菌实验内容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全组完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涂布10-3、10-4、10-5三个剃度,每个剃度两 块平板 高氏Ⅰ号培养基:涂布10-2、10-3、10-4三个剃度,每个剃度两块平板 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涂布10-2、10-3、10-4三个剃度,每个剃度 两块平板
器材
分离源:自采集土壤样品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Ⅰ号 培养基、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 溶液或试剂 盛4.5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
仪器或其他用具 振荡器,无菌培养皿,无菌 吸管,接种环,电磁炉,培养箱,吸耳球等。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全组完成)
1、编号:取无菌平皿18个。另取无菌水4支,依次 标明10-2、10-3、10-4、10-5。
0.5ml
各4.5ml 无菌水

综合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 计数精选

综合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  计数精选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个体,细菌大约108 个/克,通过一系列微生物技术达到分离、计 数土壤微生物。
三、实验材料 学生采集的校园土样
四、实验内容:分为三个 五、实验报告
内容1: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1) 灭菌所用玻璃器皿 (2)配制所用的三种培养基 (3)培养基灭菌及倒平板、摆斜面
(1) 灭菌所用玻璃器皿
内容2: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1、无菌操作稀释土样 10-2(三角瓶) 取0.5ml以次稀释 三角瓶----10-3-------10-4-------10-5---------10-6
0.5ml
0.5ml
生物的分离
2、无菌操作稀释分离 试管---10-3----10-4---10-5-----10-6----10-7
每组必备:7支1ml吸管
平皿14套
包扎好
刮刀2个
160℃ 干热灭菌2h(写好组别)
99ml无菌水+玻璃珠-----三角瓶1个
4.5ml无菌水------ -- 试管5支
注意事项
培养基中药品数量要根据需要计算、称量 培养基的成分如有必要可加热溶解 先加一半的水,加热溶解药品后,再加另一半水 调节pH值后加琼脂 高氏一号培养基的“淀粉”换为“蔗糖” 灭菌时注意排空空气,25分钟,降压后开锅
实验七、八、九 综合大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观察和计数
内容1: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 内容2: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内容3:分离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菌落计数
一、实验目的:
掌握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技术
掌握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常用的三种方法
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报告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植物生长促进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二、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土壤样品,分别来自农田、森林和草地。

使用无菌勺子将土壤样品采集到无菌离心管中,并尽量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

2. 稀释与涂布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分别加入无菌的盐水中进行稀释,制备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浮液。

然后,将这些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含有富营养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

3. 培养与分离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待菌落形成后,使用无菌勺子将单个菌落分离到含有富营养培养基的琼脂管中,形成单菌株。

4. 鉴定与保存对于分离得到的单菌株,我们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以及16S rRNA基因测序等鉴定工作。

同时,我们将这些单菌株保存在低温条件下,以备后续的实验研究。

三、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成功分离出了大量的土壤微生物。

经过鉴定和分类,我们发现这些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不同类群。

其中,细菌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占据了总菌落数的70%以上。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细菌形成了光滑的菌落,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粗糙的表面。

此外,它们对不同的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能力也有所差异,表明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代谢特性。

四、讨论与分析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分离与鉴定工作,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并发现了它们的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的差异。

这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初步的分离与鉴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

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

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土壤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着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和土壤固结等过程。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料,包括微生物群落组成、生态学功能和应用价值等方面。

一、微生物群落组成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十分丰富多样,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

其中,细菌是土壤中最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类别,约占全部微生物的90%左右。

其次是真菌和原生动物,分别占土壤微生物的5%和1%左右。

灵长类动物较为少见,不过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某些土壤中,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蚯蚓、甲壳动物和五足类动物等。

细菌是土壤中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其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根据形态和结构,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放线菌等四类。

其中,放线菌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细菌,它们具有分枝的菌丝结构,可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生物体,参与着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过程。

真菌是另一个重要的微生物类别。

在土壤环境中,真菌会通过孢子繁殖和根际共生等方式进行增殖。

与细菌不同的是,真菌的体内含有真核细胞,具有更加复杂的生命周期和代谢方式。

真菌可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等三类,它们在土壤中的角色十分重要,不仅参与有机质的分解,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免疫调节。

原生动物是另一类在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

由于其体型较小,一般只有数百微米,因此也被称为微型动物。

原生动物主要以摄食细菌和真菌为主,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更易被吸收的形式,促进土壤养分的流通和植物的吸收。

与细菌和真菌不同的是,原生动物需要较为宽敞的空间和繁殖环境,因此在高度耕作的土壤中数量较少。

灵长类动物是一类体型较大的土壤生物,主要包括蚯蚓、甲壳动物和五足类动物等。

它们在土壤中的角色更多与土壤结构和通透性有关,可以通过挖掘和弥合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土壤养分的流通和植物的吸收。

二、生态学功能微生物群落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生态功能。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流(fluxs)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库(pool)和流的一个巨大的原动力。土壤酶测定一般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 不能作为土壤物流的原位评价。库和流的计算对土壤微生物学家来说很重要,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 量),是较好的微生物群落总代谢活性指标。
N、NO3输入引起土壤酸化,甚至引起地下水的N污染。氮的分配(N2O、NO等)对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有 极大影响,生物固氮对缓解矛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减少人类饥饿。从1970年以来,共生和 非共生固氮研究很热烈。土壤微生物学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工程菌方面研究,大大提高 了生物固氮效果。许多传统方法,如N矿化测定,硝化潜力或用于反硝化测定的乙炔抑制方法仍然广泛使用。应用 15N放射性标记方法可详细地了解土壤中或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N分配和去向。
过程
过程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物质转化的动力:如;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腐殖质的分解和合成,土壤 酶与微生物细胞一起推动物质转化。
全球变暖、森林锐减、土壤退化都与微生物有关。
研究进程
研究进程
1676年,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个体。 1897年,毕希纳用无细胞酵母菌压榨汁中的“酒花酶”对葡萄糖进行乙醇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 研究的新时代。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关于DNA双螺旋模型,整个生命科学领域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是微生物 学发展史上成熟到来的标志。
研究方法进展
研究方法进展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 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 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分析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土壤中聚居着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粘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一般而言,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较少,但若以生物量计算,则以真菌最多。

土壤微生物的特点:1.数量巨大,每克土壤有数亿个;2.个体小,表面积与体积比大、代谢强度大;3.世代周期短,繁殖迅速:细菌的裂殖、真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变异较快;4.活动常常受到土壤中可利用有机物质的限制;5.空间分布: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多集中分布于根际和土壤表层。

土壤微生物的功能:1、分解有机质,释放营养元素;分解残留土壤中的农药和有机废弃物,净化环境,加速土壤元素循环。

2、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合成及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

3、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氮含量;在C、N、P、S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中起主导作用。

4、影响植物生长与病虫害防治。

根据其对营养和能量的要求分为:1、土壤细菌: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功能多样的类群,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 ~90% ,生物量可超过全部土壤微生物总量的1/4。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二等分裂繁殖是细菌最主要、最普遍的繁殖方式。

由于它们个体小、繁殖快、代谢强,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大,因而是土壤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细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适应底物变化的能力强,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营养元素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2、土壤放线菌: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丝状菌。

放线菌在土壤中分布极不均匀,它们高度集中在有机质周围,以紧密的带有孢子的菌丝占优势,但菌丝体比真菌细小,对土壤酸度较敏感。

放线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之一。

放线菌最适宜生长在中性、偏碱性、通气良好的土壤中,能转化土壤有机质,产生抗生素,对其它有害菌能产生拮抗作用。

3、土壤真菌:真菌是真核生物,生物量是最大的,能产生孢子,不含叶绿素,为多细胞生物,多形成纤细的丝状体,称为菌丝。

真菌的菌丝入侵植物根部和根组织生活在一起,称为菌根。

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

另外,土壤表层或耕作层中及根附近微生物数量也较多。

土壤中的渐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而且种类多,它们多数是异养菌,少数是自养菌。

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多存在于偏碱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属、诺卡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等。

放线菌虽然数量比细菌少,但由于其菌丝体的体积比单个细菌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于细菌。

土壤中的真菌各种类型都有,但以半知菌类为最多,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中。

土壤中的藻类数量远远少于上述各类,主要有绿藻、硅藻等。

土壤中的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异养型的,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

上要是纤毛虫、鞭毛虫、根足虫等。

以上对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知识点的,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了此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

初中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堂练习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进行统计。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按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4.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hellip 初中化学;()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8.学校中午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一类食品果腹,你为了同学们能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作广泛的调查。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收支平衡、土壤保护和植物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格局、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

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其中,细菌和真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两大类。

细菌包括光合细菌、厌氧细菌、好氧细菌、产气菌等,真菌则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框架菌、双孢菌等。

除此之外,微生物群落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成员,如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中有机质、水分、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水分越充足、温度适宜,则土壤微生物数量越多。

据研究,森林土壤中菌类数量可达每克土壤数百万个,而细菌数量可能超过十亿个。

三、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性质、水文地理条件、森林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不同土层和不同生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差异较大。

例如,林下草丛和林缘部位土壤微生物数量更多,而林内土壤中微生物数目较低。

此外,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格局还与土壤酸碱度、盐分、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四、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分解枯叶、木材和其他有机物,产生有机酸和氨等物质,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它们还可以合成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植酸酶、生物制剂等,用于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参与土壤形态构成和维护,促进土壤结构稳定和疏松,破坏有害细菌及真菌的生长,从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类型、数量和活性都会产生影响。

如气候变化会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和代谢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酸雨、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

土壤生物类型和特点

土壤生物类型和特点

移动性小的土壤养分吸收效率取决于根系对 土体的搜索能力
But 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
All roots are equal ?
phosphatase production (left) and proton excretion (right) of wheat root
代谢途径 化能异养型* 化能自养型* 光能异养型 光能自养型 碳源 有机 物 CO2 有机 物 CO2 能量来源 氧化有机 化合物 氧化无机 化合物 光能 光能 主要微生物 绝大多数细菌、几乎 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少数细菌 深红红螺菌 藻类和光合细菌
化能异养微生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可进一步划分为: • 腐生 (Saprotrophic) 微生物 • 寄生 (Parasitic) 微生物 • 兼性寄生或兼性腐生微生物(即寄生又能营腐生生活)
支持植物和稳定土壤
photos courtesy of Dr. Thierry Fourcaud
根系局限于土壤表层
Thierry Fourcaud
根系形态对环境的适应性
Proliferation of root system of pea plant (Pisum arvense). Fertilizer containing P and K being placed 5 cm to the left of the seed and 7.5 cm below the soil surface (Cooke, 1954)
高等植物的根
• 异养生物:从地上部获取营养物质
• 适应黑暗和潮湿环境条件;需要好气、疏松 的土壤条件
• 通过根际分泌物将大量有机物质运往地下, 是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重要来 源。

土壤中四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土壤中四类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二、 实验器材
1. 培养基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1g、蛋白胨 2g,NaCl1g、琼脂 4g、H2O 200ml 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4g、K2HPO4 0.1g、NaCl 0.1g、MgSO4.7H2O 0.1g、 KNO3 0.2g、FeSO4 0,002g、琼脂 4g,H2O 200ml YPD 培养基:蛋白胨 10g、酵母浸出液 10g、葡萄糖(蔗糖)20g、琼脂 4g、 H2O 200ml
霉菌 1 日
霉菌 2 日
霉菌 3 日
霉菌 4 日
霉菌观察 结果
培养第一天,整个培养皿出现了大量 的白色膨松的气生菌丝,甚至胀到皿 盖上面了,但菌落没有任何气味 第二天,气生菌丝有所减少,应该是 发生菌丝自溶 后两天,所出现的差异都是气生菌丝 的慢慢减少,其他特征没有变化 从显微镜观察所得,霉菌的菌体比较 大和长,呈节状,但比较难看清是否 有细胞核在里面,菌体周围分布着手 大小不一,数量繁多的气生菌丝、营 养菌丝、繁殖菌丝。
酵母菌 1 日
酵母菌 2 日
酵母菌 3 日
酵母菌 4 日
酵母菌观察 结果
第一天,出现了由大量的表面光滑湿 润、边缘分明清晰、呈圆形的白色不 透明的小点菌落聚合而成的大菌落, 周围还散有很多单个菌落的。而且散 发出一阵浓郁的酒气味。 培养第二天,菌落形态与气味都没有 明显的变化,与第一天的相似 第三天和第四天的菌落形态差不多, 但气味没前两天的浓,菌落表面也显 得没有前两天的湿润。 所观察到的酵母菌都是呈独立状的, 一个个彼此分散的个体,呈椭圆形, 中间有个很大的阴影
灭菌 20min。
细菌
3.仪器灭菌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用报纸包扎好的培养皿、用橡胶塞封好的盛有 9mL 的试 管、枪头和装有 45mL 蒸馏水与玻璃珠的三角锥瓶,玻璃珠放到高压灭菌锅进行 高温蒸汽灭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记数及形态特征比较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徐军韩炎摘要:本实验是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项目,包含了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选择性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即活菌计数)、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制片染色技术等。

本文记录了对采自校园附近农田的土样中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离和纯化等试验操作方法和结果。

所采每克土样中几种不同类群微生物的含量分别为:细菌9.0×106个、放线菌5.04×105个、霉菌1.44×105个,说明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的繁多和数量的庞大。

培养基的种类和组分的不同可用于分离或富集不同的微生物。

关键词:分离纯化平板菌落计数微生物的形态1前言:(1)、微生物在自然界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简况;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此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无论是陆地、水体、空气、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外表面和内部的某些器官,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土壤中的微生物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它具有微生物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和微生物进行生长和繁殖及生命活动的各种条件。

大多数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靠有机物来生活,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含量浓度也很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土壤中的水分虽然变化较大,但基本上可以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土壤的酸碱度接近中性,缓冲性较强,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土壤的渗透压大都不超过微生物的渗透压;土壤空隙中充满着空气和水分,为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土壤的保温性能好,与空气相比,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变化不大。

在表土几毫米以下,微生物便可免于被阳光直射致死。

这些都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土壤有“微生物天然培养基”之称,这里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包含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类群。

其中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 70 %一 90 %,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较少。

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营养状况、温度和 pH 等对微生物的分布影响较大。

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黑土、草甸土、磷质石灰土和植被茂盛的暗棕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较多;而在西北干旱地区的棕钙土,华中、华南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以及沿海地区的滨海盐土中,微生物的数量最少。

在土壤的不同深度微生物的分布也不相同。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不同层次中的水分、养料、通气、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微生物的特性不同。

表面土的微生物数量少,因为这里缺水,受紫外线照射微生物易死亡;在 5~ 20cm 土壤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若是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数量更多。

自 20cm 以下,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至 lm 深处减少约 20 倍,至 2m 深处,因缺乏营养和氧气每克土中仅有几个。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是温度、水分、有机残体综合影响的表现。

一般,冬季气温低,有些地区土壤几个月呈冰冻状态,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当春季到来,气温回升,随着植物的生长,根系分泌物增加,微生物的数量迅速上升。

有的地区,夏季炎热干旱,微生物数量也随之下降,至秋天雨水来临,加上秋收后大量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微生物数量又急剧上升。

这样,在一年里土壤中会出现两个微生物数量高峰。

(2)土壤中各种类群的微生物的含量的大致情况:尽管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含量的变动很大,但每克土壤的含菌量大体上有一个十倍系列的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由此可见,土壤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很大,尤其以细菌居多。

据估计,在每亩耕作层土壤中,约有霉菌150㎏,细菌75㎏,原生动物15㎏,藻类7.5㎏,酵母菌7.5㎏。

(3)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大部分对作物生长发育是有益的,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

对作物来讲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其具体作用是:①形成土壤结构,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及其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关系。

有活性的土壤是由固态的土壤、液态的水和气态的空气共同组成的,单纯的土壤颗粒和化肥所构成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壤。

土壤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有助于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团粒结构,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土壤。

②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耕性。

③分解矿物质,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另外,尿素的分解利用也离不开土壤微生物。

④固氮作用,氮气占空气组成的4/5,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某些微生物可借助其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固定态氮化物。

⑤调节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部营养有密切关系。

植物根际微生物以及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等各种有机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

⑥防治土传病害,土壤中存在一些抗生性微生物,他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繁殖,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危害。

⑦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降低残毒为害。

⑧某些微生物可用于沼气发酵,提供生物能源、发酵液和残渣有机肥料(4)本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实验结果。

本实验通过采样、选择性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即活菌计数)、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并通过革兰氏染色等实验观察方法对微生物个体形态等进行培养与观察,以及制片染色技术等。

结果发现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极为丰富,含有霉菌,细菌,放线菌菌种。

通过比较对微生物形态等有所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土样:以无菌方式采于学校内小园林,置于无菌容器中,待检。

2.1.2培养基2.1.2.1营养琼脂(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琼脂15-20g;水1000ml;PH 7.0-7.2。

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2.1.2.2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1]: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NaCl 0.5g;K2HPO40.5g; MgSO40.5g;FeSO40.01g; 琼脂 20g; 水 1000ml; PH 7.2-7.4。

配制时,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1000ml。

121℃灭菌20min。

灭菌后,在100ml培养基中加入10%酚溶液5滴(作为抑制剂,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制备平板备用。

2.1.2.3查氏固体培养基[1]:NaNO32g;K2HPO41g;KCl 0.5g;MgSO40.5g;FeSO40.01g;蔗糖 30g;琼脂 15-20g;水 1000ml;PH 自然。

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2.1.2.4马丁氏培养基[1]:葡萄糖 10g;蛋白胨 5g;KH2PO41g;MgSO4·7H2O 0.5g;1/3000孟加拉红(玫瑰红水溶液) 100ml;琼脂15-20g;蒸馏水 800ml;PH自然。

灭菌条件:121℃灭菌20min。

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含链霉素30ug。

2.1.2.5无菌水:装有90ml蒸馏水和数十粒玻璃珠的250ml锥形瓶一只,装有9ml蒸馏水的18×180mm试管数支;121.3℃, 20分钟灭菌,备用。

2.1.3染色液2.1.3.1革兰氏染色液[1]: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四种溶液1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A液:结晶紫 2g;95%乙醇 20ml。

B液:草酸铵 0.8g;蒸馏水 80ml。

混合A、B二液,静置48h后使用。

2 卢戈氏碘液碘片 1g;碘化钾 2g;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片溶解在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分即成。

3 95%乙醇溶液4 番红复染液番红 2.5g;95%乙醇 100ml。

取上述配好的番红乙醇溶液1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成。

2.1.3.2 0.1%美蓝[1]用于放线菌菌丝形态观察2.1.3.3乳酸石炭酸棉蓝液[1]石炭酸 10g;乳酸(相对密度1.21) 10ml;甘油20ml;蒸馏水10ml;棉蓝0.02g。

将石炭酸加在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棉蓝,使其溶解即成。

2.2方法2.2.1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振荡,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将细胞分散。

静置,成为土壤悬液(10-1)。

用1mL的无菌移液管从中吸取1mL 土壤悬液注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振荡混匀(10-2)。

然后再用另一支1mL移液管,从此管中吸取1mL注入另一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10-3),依此类推制成10-4,10-5,10-6 各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如下图所示制备土壤稀释液示意图2.2.2制备及涂布平板营养琼脂平板9个,用于分离细菌,其中三个平板加入浓度为10-6的稀释液各0.2mL,三个平板加入浓度为10-5的稀释液各0.2mL,三个加入浓度为10-4的稀释液各0.2mL,做好标记;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9个,用于分离放线菌,用一支1mlL无菌移液管分别从稀释度10-5、10-4和10-3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平板中,每个浓度做三个平板;查氏培养基平板9个,用于培养霉菌,用一支1mlL无菌移液管分别从稀释度10-4、10-3和10-2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平板中,每个浓度做三个平板;马丁氏培养基9个,用于分离真菌,用一支1mlL无菌移液管分别从稀释度、10-4、10-3和10-2的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0.2mL菌液于已备好的平板中,每个浓度做三个平板。

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

涂布时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可转动皿底一定角度,继续涂布,直至均匀。

2.2.3培养培养基2.1.2.1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2~3天;培养基2.1.2.2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5~7天;培养基2.1.2.3和培养基2.1.2.4平板倒置于28℃培养箱3~5天;2.2.4菌落计数培养结束后,根据不同类群的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分别在不同的培养基平板上统计相关类群的微生物菌落,即培养基2.1.2.1统计细菌的菌落;培养基2.1.2.2统计放线菌的菌落;培养基2.1.2.3和培养基2.1.2.4统计霉菌的菌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