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认识苏东坡)

合集下载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doc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完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升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可以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探究人生意义通过阅读《苏东坡传》,引导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使他们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4、培养思辨品质通过整本书阅读,了解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开展比较阅读,理解为何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何与其他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一样,进而思考真实的苏东坡形象究竟该是怎样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二、活动准备(一)分析学情教情1、访谈调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称了解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平等。

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的?教材、课外读物,还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了解林语堂吗?读过他哪些作品?(3)你现在一年大概阅读几部文学作品?主要阅读哪类书?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还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觉得和考试联系不紧密?(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联性有何看法?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母反对你阅读吗?他们知道苏东坡吗?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苏东坡的?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2、整理并分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I·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彻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人生百味话苏轼》教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人生百味话苏轼》教案

人生百味话苏轼——晴雨人生背后的乐观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初步认识苏轼的生平事迹,熟悉苏轼的主要作品,激发学生阅读苏轼诗词的兴趣,体会苏轼人格魅力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2.阅读苏轼的诗词,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领悟他面对逆境时乐观、旷达的心胸。

课前准备:了解苏轼的背景、阅读苏轼的诗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成就(3分钟)1.同学们,中国堪称诗歌的国度,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咱们呀,就先来对一对!但愿人长久,欲把西湖比西子,卷地风来忽吹散。

2.刚才我们对的这些诗词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出自苏轼之手。

(贴板书:苏轼)3.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2人。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4.关于苏轼有这样一段介绍,请你读一读。

谢谢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苏轼,感受他晴雨人生背后的乐观精神。

(贴板书:人生百味话)一起读课题。

二、寻访足迹感受命运坎坷(5分钟)1.过渡: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位旷世奇才苏轼做到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习单。

看苏轼的足迹都遍布哪里?阅读完学习单,让我们看着地图,一起来寻访苏轼的足迹,课件出示,听录音,教师点地图。

3.同学们,了解了苏轼的人生足迹,你感受到了什么?3人。

评价:他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

评价:他屡遭被贬,仕途坎坷。

评价:捕捉到了这个小细节,不走运,倒霉。

(相机贴板书:漂泊坎坷不幸)三、诵读赏析领悟性格豁达(15+3+2=20分钟)学习《定风波》15分钟1.66岁的苏轼,在遥远得儋州被朝廷召回,他路过金山寺看到自己的画像,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教师读,你听出了什么?2人。

这首诗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如果要问他一生的成就在哪里?就在——黄州惠州儋州。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在黄州写的一首词《定风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评价:大家读得很认真,还能用笔画出词的节奏,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苏东坡》读后感

《苏东坡》读后感

《苏东坡》读后感
《苏东坡》是一部以中国北宋文学家苏轼为主角的传记小说,通过对苏轼生平、思想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风采和风华。

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感受到苏轼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魅力十足的人物。

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以豪放不羁、清新自然的文风享誉千古,同时又是一个忧国忧民、爱人爱家的仁人。

他被贬官、流放、遭逢家族不幸,却从不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热爱。

苏轼的人生经历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成功的真谛,成功并不是靠财富和地位来衡量的,而更在于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生的热爱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真情。

苏轼的坚韧和乐观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什么叫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叫做“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总而言之,阅读《苏东坡》让我不仅对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激励我要有苏轼那样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勇敢前行,不忘初心,继续追求真善美。

【课外阅读】苏轼、王安石改诗趣谈 (2)

【课外阅读】苏轼、王安石改诗趣谈 (2)

【课外阅读】苏轼、王安石改诗趣谈一、苏学士错续菊花诗苏轼,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故后人经常称之为苏东坡。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苏东坡续错王安石诗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安石不在,却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因此才会有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苏东坡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

于是他按照原韵,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的观察不够全面。

后来二人因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到黄州。

苏东坡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东坡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

这时才懂得了当初批错了王安石,认为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苏东坡得出错误结论不是不以事实为依据,而是以他所见的局部事实为依据,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这充分说明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二、王荆公误改明月诗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他虽然讨厌苏东坡给他乱续诗,但有一次,他在给别人改诗的时候,也出现了失误。

据说,当时南方的一位文人写了一首诗,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

王安石看了以后,觉得十分可笑。

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狗又怎能卧在花心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他自以为改得很好,实际上改错了。

原来,诗作者的家乡有一种小鸟叫“明月”,它叫的声音婉转动听;还有一种昆虫,叫作“黄犬”,它常在花间草丛中飞来飞去。

王安石不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结果改错了。

看来只有注意调查研究,才不致于因为主观猜想而闹出笑话来。

在这里,王荆公犯了和苏学士一样的错误。

三、王荆公拙改鸟鸣诗南北朝的诗人王籍在他的一首《入若邪溪》的五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一时轰动诗坛,传为绝唱。

宋朝的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句,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

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

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寻,不久。

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和答案】7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惊恐 2.希望自身 3.同“否” 4.不久逮捕他们的人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

高一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课外阅读是拓展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那么,有哪些适合高一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些。

首先,古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红楼梦》就是一部极具阅读价值的经典之作。

这部巨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众多人物的命运起伏和情感纠葛。

通过阅读《红楼梦》,同学们可以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情世故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书中细腻的人物刻画、优美的诗词歌赋,都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国演义》也是值得一读的。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各路英雄豪杰的智谋和勇气。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典故和战略战术,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蕴含着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和思想。

其中的许多言论对于我们的为人处世、道德修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虽然语言简洁,但内涵丰富,需要同学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除了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作品也有很多适合高一学生的。

比如钱钟书的《围城》,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揭示了婚姻和人生的“围城”现象。

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人性的洞察。

余华的《活着》也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主人公福贵在历经了无数苦难后,依然坚强地活着。

这本书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命运的无常,同时也能引发同学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展现了中国农村在时代变革中的沧桑巨变,以及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奋斗与坚持。

同学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现实,感受到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外国文学作品同样能为同学们打开新的视野。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通过对美丑、善恶的鲜明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

同学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基于真实的情境,开展专题阅读教学——以苏轼的作品为例

基于真实的情境,开展专题阅读教学——以苏轼的作品为例

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积极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

有计划的、系统的专题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一方面,专题教学基于教材又不受限于教材。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整合相关资源,通过专题阅读,拓宽阅读的广度,加深阅读的深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专题教学的容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

在专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习任务群创设“真实的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围绕专题,组成学习小组,自行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分析、研讨,最终展示成果。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享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近期,笔者开展了以苏轼的作品为专题的专题阅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

八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推荐有哪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为八年级学生推荐的一些课外阅读书籍。

一、文学名著类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斗争和伟大成就。

书中描绘了保尔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坚韧品质。

2、《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命运。

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3、《简·爱》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自幼父母双亡的女子简·爱,不断追求自由与平等,坚持自我并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简·爱的独立精神和对爱情的追求,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启示。

4、《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生动描绘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 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接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江湖义气,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

二、科普类1、《昆虫记》法布尔的经典科普作品,用生动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介绍了各种昆虫的习性、生活方式和繁衍过程。

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昆虫世界的奇妙,还能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时间简史》霍金的著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宇宙的起源、黑洞、时间旅行等前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和物理学的好奇心,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历史文化类1、《上下五千年》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发展进程。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文化苦旅》余秋雨的散文集,通过对中国各地文化遗迹的走访和思考,探讨了历史、文化与人生的关系。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第一段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

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

然性不耐静,读末终帙②,已呼累马③,促诸年少出游,获逢佳山水,耽玩竟日。

归而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④自监。

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

婢不如命者,罚治之。

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⑤。

”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答王以明》,作者袁宏道,有改动)【注释】①口呿(q ū):张开口合不拢,形然受到震惊。

②帙(zh ì):卷。

③累马:牵马,备马。

④婢:使女,女仆。

⑤袁伯业:袁绍的从兄袁遗,字伯业。

1.下面与文中“古人微意”一句中的“意”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B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C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2.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归 而 自 责 顽 钝 如 此 当 何 所 成 乃 以 一 婢 自 监4.文章结尾说“当知读书亦是难事”你认为作者须克服哪些难事?(4分)(二)阅读第二段文言文,回答5~8题。

(12分)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彼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者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且告之曰(将要)B .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 .顾见猛虎(回头)D .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B .能跳而越此/乃记之而去C .不然为怯/士卒多为用者D .其怯者犹未能也/其真不知马也7.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

《苏东坡传》整体阅读方案

《苏东坡传》阅读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拓展课内知识在高二达成林语堂《苏东坡传》的阅读,实现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苏东坡作品等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长,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苏东坡,读懂其人与其文。

2、提高阅读能力在任务驱动下,达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方法,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合适自己的优秀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其余,能够帮助我们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的书。

3、研究人买卖义经过阅读《苏东坡传》,指引学生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吸取养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他们去思虑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停成长,不停走向成熟。

4、培育思辩质量经过整本书阅读,认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同时,引进其余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睁开比较阅读,理解为什么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这样的形象,为什么与其余人笔下的苏东坡形象不同样,从而思虑真切的苏东坡形象终究该是如何的,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虑、擅长思辩的阅读质量。

二、活动准备(一)剖析学情教情1、访谈检查。

(1)你读过哪些苏东坡的作品 ?称认识有关苏东坡的哪些东西 ?诸如诗词、文章、书画、生同等。

你主要经过哪些门路认识这些的 ?教材、课外读物,仍是百家讲坛,抑或影视作品(2)你认识林语堂吗 ?读过他哪些作品 ?(3)你此刻一年大体阅读几部文学作品 ?主要阅读哪种书 ?影响你阅读的主要原由是什么 ?没时间,不知阅读什么书,仍是家长、老师反对,抑或感觉和考试联系不密切 ?(4)你对以下几组对象的关系性有何见解 ?课外阅读与语文讲堂教课、阅读与成绩、阅读与人生。

(5)你父亲母亲反对你阅读吗 ?他们知道苏东坡吗 ?主要经过什么门路认识苏东坡的 ? 他们读过苏东坡的哪些作品 ?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吗 ? 2、整理并剖析学情教情。

(二)明确阅读意义1、打通课内外,以更弘大的视角审察教材中苏轼的作品把教材中收录的苏轼作品,诸如小学课文中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初中课文中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少 I ·I出猎》等、高中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放到苏轼整个生命历程,人生长河中去品读,从而更正确、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更全面、更透辟地形解苏轼这个人。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档根源为 :从网络采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写 .支持.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一生于书,何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妥意,必一再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 .解说下边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一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 .将“少不妥意,必一再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 .用一句话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念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 [媪 ](ǎo)年迈的妇人。

[杵 ](chǔ)棒槌。

[卒业 ]达成学业【阅读训练】1 、解说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 、解说以下句子中 "之"字各指代什么1) 问之,曰: "欲作针。

"()2) 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而且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11、解说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而后已()2 、翻译下边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讲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摆宴送别。

郊衢,郊野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致歉。

【阅读训练】1.解说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如何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假如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精品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常见考点考点一文学常识填空考点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三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四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考点五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考点六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考点七分析人物形象考点八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九对比分析,拓展迁移答题方法技巧1.文学常识: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

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作品风格等。

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

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

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①语境推断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

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苏东坡专题阅读”优秀课例

“苏东坡专题阅读”优秀课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教学设想:本次赛课的主题是“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阅读教学”。

笔者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四方面:1.学习识记苏轼不同时期诗词。

2.感悟苏轼“儒、释、道”三种思想的辩证与统一。

3.掌握提升思维品质的阅读方法。

4.体会苏轼带给我们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以“在《赤壁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点?”这一问题开头,过渡到“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碰撞”,并考虑在读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让读者与作者达到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引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明确读整本书就必须要进行“知人论世”,这样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教师帮助预设了一个情景剧,来明确“艺术即修行”这一观点,并设计了“为苏东坡纪念馆选址”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筛选、整理来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然后再回扣“艺术即修行”这一主题。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读书的目的是明辨是非、提高思辨能力、博古通今、联系实际。

最后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名言,“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并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作为结束。

课例实录(黑板上由学生提前画好一幅“北宋地形图”并标注好苏轼后半生流放的地名)(幻灯片展示:“千年诗酒飞鸿过,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专题阅读”)师(微笑):赤壁之下,突破重围,将“一蓑烟雨”换了“万顷清风”,亲朋离散,晚年漂泊,携“缥缈孤鸿”,淡然“吟啸徐行”,唱“明月大江”,从容走出政治的窄门,走向豪放、旷达,走向洒脱、睿智,走向诗和远方。

课前,我请咱们班的“灵魂画师”给我们画了一幅地图,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幅地图,一起走进苏轼,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首先看下今天的教学目标。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师:苏轼的作品非常多,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同时也是让我们无所适从的地方,识记相关诗词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老师这里有三句诗,大家看还有没有印象?(幻灯片展示:尝遍世间血与泪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示三句诗句。

七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书目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书目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书目人教版
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名人传》、《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童年》、《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伊索寓言》、《培根随笔》、《傅雷家书》、《三国演义》
选读
《狼图腾》(姜戎)、《文化苦旅》(余秋雨)、《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觅渡》(梁衡)、《苏东坡传》(林语堂)、《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听杨绛谈往事》(吴学昭)、《父亲的战争》(张东磐)、《上学记》(何兆武)、《汉字王国》(瑞典林西莉)、《中国人应知道的国学常识》(中华书局)、《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东周列国故事》(林汉达)、《民主的细节》《近距离看美国》、《菊与刀》《守望的距离》(周国平)《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如远)《安静》(周国平)《文心》(夏丏尊、叶圣陶)
《大卫.科波菲特》(狄更斯)《高老头》(巴尔拉克)《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老人与海》(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巴黎圣母院》(雨果)《复活》(列夫托尔斯泰)《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笑面人》(雨果)《歌德谈话录》《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泰戈
尔诗选》《普希金诗选》《忏悔录》《西方哲学的故事》。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合集8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合集8篇)

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合集8篇)篇1: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外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是时朝廷虽尝禁止”中的“是”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斯是陋室B.问今是何世C.不知木兰是女郎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小题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小题4: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3分)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1: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小题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小题1:答题要点:开阔的胸怀。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的能力。

例句与D项中的“是”都是“这”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对“欧阳修”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篇2: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林语堂苏东坡传节选阅读附答案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一、课外阅读。

(12分)夏夏天到了。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通读全文,作者笔下的“夏”有()等特点。

(2分)(多选)A.夏天的色彩是碧绿的B.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C.夏天的旋律是轻松的D.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苏东坡传》读后感

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是一部深入描绘苏东坡生平和时代的作品。

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首先,我被作者林语堂的才华所折服。

他以生动的笔触,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苏东坡的成长、奋斗和辉煌。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刻画细腻入微,让我对他的性格、思想和才华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许多人生的启示。

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文、画、政等各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的坚持和执着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此外,我也从苏东坡的为人处世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他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品德,对待朋友、家人和百姓都非常真诚和热心。

他的为人处世原则,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真诚对待是十分重要的。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美与艺术,不断地创造和分享美的东西,给人带来快乐和享受。

这种追求美的精神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注重美学和艺术的价值。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而苏东坡的乐观、豁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苏东坡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通过深入描绘苏东坡的人生和时代,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人格魅力。

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珍藏的宝贵财富之一,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激励着我向前奋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之三认识苏东坡一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生于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36年。

二十一岁的他同其弟苏辙在父亲的陪伴下初次离开眉山,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两兄弟一举进士及第。

监考官为当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欧阳修一心提倡古文,想挽救当时文坛浮华不实的流弊,当他读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十分惊讶,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作品,本来想取第一名的,考虑很久,为了避偏坦之嫌,终于取了第二;后来原先应是第二的曾巩,反倒成了第一。

欧阳修曾说过:现在全天下的人都认识我欧阳修,但十五年后,大家所知道的将不再是我而是苏轼了。

殿试时,苏轼也格外打动仁宗皇帝的心,相传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朕为子孙得两宰相。

”仁宗所说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

二赴京考试前,苏轼已结婚。

妻子王弗,知书识礼,能诗能文,十六岁时嫁给了苏轼,二人感情甚笃,育有一子苏迈。

可惜的是,王弗在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苏轼一生都怀念着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江城子》就是在王弗去世十年之后苏东坡因怀念她而写下的,非常地打动人。

在这些词句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那么细腻深情的苏东坡。

三仁宗去世,神宗继位,北宋的政治上展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年轻、充满热情和激情的神宗面临国家财政上困境的,任用王安石为相,大力推行变法。

苏轼虽不满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他希望能以较缓和的方式改革,若要变法,也应逐步进行,而非如王安石的变法般地急于求利。

苏轼因而成为当时反对王安石等新法派的旧法派一员,在政治上受到了相当的排挤。

然后,被迫请调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及挫败感。

还好杭州是个风景秀丽之地,苏轼在办完公务后,一得空便四处游玩,以解烦忧。

在此不但结识了许多知交,也作了不少诗歌,如着名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之后,苏轼自愿调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江城子.密州出猎》及《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写于这里。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后,续娶王氏的堂妹润之为妻。

再后来,苏轼被调任到徐州(今江苏省铜山县)、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

这一时期的苏东坡虽然经历了一些打击,但都还只能算是一些小风雨。

他人生的第一场大风暴是从“乌台诗案”开始的。

四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在苏轼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一天,突然闯进一位朝廷钦差,不容分说的把苏轼捉拿进京,原来是一群和苏轼有嫌隙的御史,为了要讨好王安石,指称他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请皇上下令司法官员判他的罪。

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着名的“乌台诗案”。

这件案子真是轰动一时,除湖、杭州等地的百姓请和尚念经为苏轼祈福外,幸得前太子少师(太子的老师)-张方平、前吏部侍郎?范镇替他上疏挽救,才将情势缓和下来。

再加上神宗原本就喜爱他的文字,连生病的曹太后(神宗祖母)也为他说情,最后只定苏轼“讥讽政事”之罪。

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神宗皇帝恩赐,判他流放黄州 (今湖北省黄冈县),苏轼终于免于一死。

五43岁的苏轼,拖家带口,初到黄州,生活相当艰难。

没有薪俸,衣食不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一家大小的生存成了最大的问题。

后来只好暂居在一个叫做定惠院的庙里,靠剩下的一点点积蓄生活。

幸好一位在黄州做事的好友——马正卿替他请愿了一块荒地,让他耕种、造屋。

他汗流浃背的在东边的那块山坡上辛勤耕作,妻子王氏则在一旁协助他,同甘共苦。

一年后,苏轼在山坡的旁边修了一间茅草屋,取名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在黄州呆了四年。

不管是对于文学史还是苏东坡自己来说,这都是极其重要的四年。

四年里,他写下了很多的好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夜归临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等。

更重要的是,四年的磨难中,苏东坡的性情、心态以及对生命人生的认知都在经历着变化,一个圆融、豁达、明朗、洒脱又不无坚持的苏东坡渐渐清晰。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孤独和痛苦。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是困扰和矛盾。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豁达和超脱。

六四年后,神宗下令苏轼离开黄州,改授汝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团练副使。

路过金陵遇到当年政敌王安石,两人相谈得很投机,而东坡仍不讳言,亲切的责备安石不该连年在西方用兵,又在东南造成大刑狱,违背祖宗仁厚的作风。

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历尽沧桑,胸襟也开朗多了,不但不见怪,反而对别人说:“真不晓得再过几百年,才能出现东坡这样的人物。

同年,被起用为登州 (今山东省蓬莱县)知事,仅在住地十余日,随即受朝廷之召出任礼部郎中调回京都开封,任起居舍人。

一年后,神宗崩逝,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为帝。

幼帝登基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摄政辅佐,逐次地废除新法。

政局的情势逆转,原为政权中枢的新法派群臣被排斥。

司马光等昔日的重臣们又得以重新掌政。

第二年,苏轼晋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同时兼任侍读。

入京以后,苏轼发现实施十几年的新政,有一部分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司马光上台后,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废止,他有点不以为然。

东坡本来也是反对新政的健将之一,但是他的言行和主张,是对事不对人的,现在他和王安石又有了进一步的交情,对新政也有比较真切的了解,他的态度自然便有所改变。

他认为新政中的“免役法”,尤其出色,可以获得百世的利益,力劝司马光维持采用,司马光坚持不肯。

这样一来,保守派的人便说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

可是新法派的也并不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东坡便变成夹缝里的人物,弄得两面都不讨好。

九月,旧法派的领袖司马光去世,旧法派因而分裂,陷入丑陋的派阀之争。

之后,苏轼为摆脱派阀之争,请调转任杭州知事。

苏轼在知事任内修筑了与白居易的白堤齐名的西湖苏堤。

两年后,又奉召出任翰林学士承旨,并兼任侍读,但是遭到排斥,不到几个月又被调任颖洲(今安徽省阜阳市)知事离开朝廷,次年转任扬州(江苏省阳州市)知事。

一年后,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书,十一月晋升为礼部尚书,此即苏轼从政的最高职位。

不久,继室王氏在八月去世。

七之后,哲宗亲政,重新推行其父神宗所主张的新法。

政权转移到新法派人士的手里,对旧法派展开一伤严酷的弹劾。

五十九岁的苏轼被指称诽谤朝廷,贬为岭外英州(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六月在转任英州的途中(还没到呢!)又受命流放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

在惠州的两年中,苏轼生活困窘,有时连饭也没得吃,吃菜也靠自己种。

可是苏轼这一辈子,对磨难早就习惯了;对这一切安之若素,觉睡得还是那么香甜。

在《惠州一绝》里,他甚至还大声地唱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料京城的朝廷的反对党仍不肯罢休,再度莫须有的定罪于他,而这次竟被放逐到自古所说的天涯海角——儋州。

那地方在海南岛,是一个文明未及,瘴疠丛生之地。

而苏辙当时则贬在雷州,两地间隔着海峡,两人要分手时,苏轼还打趣地对弟弟说:“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到了儋州,苏轼一贫如洗,为了吃饭,他连酒器都卖掉了。

可是他没忘了读书,这一段时间他最爱读柳诗和陶诗(他也只带了这两本书)。

他还常常带上个大酒瓢,在田野里边唱边走,有时作诗自娱。

更结交了不少平民朋友,闲了就去串门,跟野老饮酒聊天,还常常给乡邻看病开方。

晚年流放海外的岁月很艰苦,但苏东坡仍然超然洒脱,自得其乐。

八后,哲宗崩逝,徽宗即位,五月,苏轼获赦免于流放海外之罪,他真没想到自己还能活着回来。

从惠州后七年的流放生活,苏轼一家死了九口人,生活对待他真是够残酷的了。

启程之前,苏轼是这样说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途中染病,六月苏轼卧病常州(江苏省常州市)并上奏致仕(辞职)。

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逝世。

八总之在苏轼笔下,他是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当地百姓全都与他相亲相爱,连飞禽走兽也都与他一见如故。

他看了那么多殊乡景色,听了那么多奇闻趣事,吃到那么多时鲜水果,又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简直让没有被贬的人嫉妒得要命。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打败。

六十六年的岁月里,无数的起起落落,或许波澜重重,或许生活窘困,苏轼始终未曾因而颓唐丧志,一直坚强的活下去。

而最难得的,应属他始终保有,那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在任何的环境之下,他都在努力地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认识苏东坡补充苏东坡是个美食家,自己发明过“东坡肉”、“菊花鱼”、“桂花酒”之类的美酒佳肴。

除了写诗之外,他在杭州西湖里筑堤,在惠州东江上造桥,以及贬官后在黄州筹备孤儿救济院,在广州修公墓、建医院、成立用竹竿做水管的“自来水公司”,还有,发配海南之后酿酒、制墨的“科学实验”。

苏轼有时也会挣点外快。

他是广受欢迎的诗人、文学家,又是书画大家,北宋时代有崇拜文化名人的社会风尚,他的一幅字、几笔画就值不少钱,没钱时,他也会帮别人画画写字挣钱。

从苏轼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述中看,苏轼的确很有些追求生活享受的倾向,同时他又很会享受生活。

前者人人几乎不学就会,后者却是只有很少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画屏华筵、美酒珍馐、清歌皓齿、秉烛夜游,自是富贵人家的奢侈,对于他人来说,玩了也就玩了,一吃一喝、一尿一屙,什么也不会落下;但在苏东坡那里却可以升华出“笑时犹带岭梅香”,“遏住行云翠不收”的绝妙诗句。

更可贵的是,一旦身陷困顿,生活中全没了常人所指的“享受”,甚至没有了吃饭穿衣的基本保证,东坡依然可以从大自然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正如他自己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他在杭州任太守时,一位年近花甲的穷举子进京赶考,只能背了朋友资助的一些棉纱沿路卖掉做盘缠,为了逃税就在包袱上贴了苏轼转交苏侍郎(东坡之弟)的字样。

这个“诈骗犯”被押送到知府大堂之后,苏东坡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换了张标签,亲手写上原来的内容,假戏真做让这个穷举子度过了难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