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1单元 蜀 相 训练-落实提升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12】祠.堂(cí)伺.机(sì)开济.(jì)

劲.爆(jìn) 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柏.树(bǎi) 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频烦

..(pín fán)

【答案】“劲”应读jìnɡ,“朔”应读shuò,“绿”应读l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朝.开济老臣心(名词,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动词,朝见,朝拜)

B.朝.辞白帝彩云间(名词,早晨)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C.夕济.兮西澨(名词,济水)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动词,成就)

D.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动词,救助,救济)

人才济济

..(众多的样子)

【解析】C项,“夕济兮西澨”中的“济”,动词,渡水渡到。

【答案】 C

3.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诸葛亮杜甫范仲淹

B.岳飞李白范仲淹

C.岳飞杜甫孟子

D.诸葛亮李白孟子

【解析】①“两表”为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②对联“圣哲”即“诗圣”杜甫。③“万家忧乐”简化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A

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高度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咏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5~6题。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5.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解析】本题以简述故事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把握。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杜甫巧妙而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珠”象征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回答此题时应从理解诗歌的内容入手,把这些句子的大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答案】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6.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解析】回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赋税之重,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隐字”“化为血”明确地传达出这些隐情。珠是眼泪变成的,故珠上的“隐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化为血”,实际上是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原有的血汗已经被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不停止。

【答案】“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②崦:山。

7.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

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

E.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错,从全诗来看,贯串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颈联描绘的山林图景似乎舒缓了诗人的愤怒情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但更加凸显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与“归隐山林”无关。E项,尾联并非卒章显志,且未直接揭示诗的主旨。

【答案】CE

8.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每一联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注释、情感词等关键信息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写国家动乱频仍,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表现了诗人对这些“盗贼”的愤怒与痛斥。颔联,写东屯北崦的荒凉,此地因为贪官的搜刮,百姓无法生存,纷纷逃亡。诗句以“惟见鸟”来衬托荒村的空无一人。颈联,写山林景色优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更加凸显了该地的荒寂。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虚写),以及“回首”这一动作,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忧虑。

【答案】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②对百姓的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人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语言表达层次(C)]

9.仿写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或词曲作家)自选。

【导学号:46162015】示例:杜甫的诗是无边落木中的一面琵琶,幽愤慷慨,疾风,高天,浊酒,涕流,胸怀黎民。

【解析】解题时,先仔细分析例句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人物,恰当地运用比喻进行仿写句子。注意语句内容的相关性。

【答案】高适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瑰丽雄健,黄沙,烽火,胡笳,弯刀,豪情填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