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合集下载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另一重要的干细胞。

MSC 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控和支持造血的能力,而且来源广泛,容易在体外培养和扩增,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并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MSC临床应用广泛,但许多关键问题如免疫调控的具体机制等并未解决。

小鼠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广泛用于基础实验研究。

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MSC,并得到大量纯化的MSC是研究其分化及功能调控机制的前提。

目前分离小鼠骨髓MSC的方法包括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流式或磁珠分选法等。

然而全骨髓贴壁法获得的细胞往往含有不少造血细胞;骨片消化法需要进行胶原酶消化,步骤多且消化时问不好控制;流式或磁珠法虽然获得细胞较纯,但程序复杂,花费高且获得的细胞相对少。

骨髓MSC的分离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或磁珠分选法。

全骨髓贴壁法即根据MSC的贴壁性,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MSC的目的。

然而该方法获得的MSC往往含有较多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污染。

我们的结果也显示,全骨髓贴壁法原代培养的细胞有75%为CD45阳性的细胞,传至第3代,MSC中仍有5%的CD45阳性细胞,即造血细胞。

骨片消化法,是先将骨髓冲干净,将股骨和胫骨剪碎,然后进行胶原酶消化。

虽然该方法获的MSC纯度较高,但是程序复杂,且不同鼠龄骨片胶原酶消化时间不同,不容易掌握。

随着对MSC表面抗原认识的深入,有研究者利用免疫方法如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磁珠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旧191;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但分离过程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大,甚至导致细胞完全失去活性;而且实验条件要求高,需要骨髓量大,加之耗费较大和技术难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骨髓加骨片法分离小鼠MSC,即将股骨和胫骨肌肉去干净后,不需冲骨髓,不需消。

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一、分离方法说明及图例A.Ⅰ.取新鲜抗凝血液或脐带血与羟乙基淀粉550(Cat#:HES-TBD550)按1:1比例混合,37℃反应5-10分钟(5ml以下样本反应5分钟,5ml以上样本反应10分钟);Ⅱ.取新鲜抗凝骨髓,加入一份细胞洗涤液(Cat#:2010X1118),混匀后以400g(约1500转/分)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

沉淀与羟乙基淀粉550(Cat#:HES-TBD550)按1:1比例混合,37℃反应5-10分钟(5ml以下样本反应5分钟,5ml以上样本反应10分钟);B.加入为步骤A中所得混合液1/2体积的全血及组织稀释液(Cat#:2010C1119)混匀20℃-30℃自然沉降20-30分钟,吸取上清备用;C.向步骤B中所得上清液中加入为其一倍以上体积的细胞洗涤液(Cat#:2010X1118)混匀,以500g(约1800转/分)离心15分钟(半径15cm水平转子),弃去上清保留沉淀细胞;D.向细胞沉淀中加入全血及组织稀释液(Cat#:2010C1119)调整细胞浓度为2×108—1×109个/ml,小心叠加于细胞分离液之液面上(混合液:分离液=2:1);(本实验采用天津灏洋TBD生物实验室的分离液)E.以400g(约1500转/分)离心20分钟(半径15cm水平转子);第三层;为透明分离液层。

第四层;为极少数红细胞层。

收集第二层细胞放入约为其5-10倍体积的细胞洗涤液(Cat#:2010X1118)中,充分混匀后以500g(约1800转/分)离心1 5分钟。

沉淀经反复洗涤2次既得所需干细胞。

F.为获得纯度更高的干细胞,在步骤E中离心完成后可吸取第二层干细胞层再与羟乙基淀粉550(Cat#:HES-TBD550)按1:1比例混匀,20℃-30℃自然沉降20-30分钟,收集上清加入细胞洗涤液500g(约1800转/分)离心15分钟。

发育生物学实验指南简要

发育生物学实验指南简要

实验一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2.了解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方法。

3.了解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和鉴定方法。

二、材料与设备1.动物:SD大鼠。

2.主要试剂:胎牛血清(FBS),DMEM--LG培养基,PBS,抗体(NSE和GFAP)。

3.主要器材与仪器: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瓶,培养皿,称量瓶,刻度离心管,吹打管,注射器,倒置相差显微镜,CO2培养箱三、实验步骤1.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的分离培养:⑴小鼠BMSC的分离和原代培养:①以颈髓离断法处死小鼠。

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鼠股骨,除去骨表面附着的组织,用PBS 清洗干净。

②用剪刀去除股骨两端,暴露骨髓腔。

无菌条件下用5ml注射器抽取PBS约3-4ml将小鼠股骨内的骨髓冲出,收集骨髓冲洗液,将收获的全部骨髓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以打散组织成为细胞悬液。

③收集细胞悬液约7ml并将其转入15毫升离心管中,15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及脂肪层。

④在细胞沉淀中加入5-6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一LG培养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7℃、5%CO2 培养箱中培养。

2. 带学生在电脑上观看以往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图片。

实验二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一、目的要求1.掌握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2.了解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方法。

3.了解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和鉴定方法。

二、材料与设备1.动物:孕龄约15天的Wistar或SD孕鼠2.试剂:条件培养基(DMEM/F12+20ng/mlbFGF+20ng/mlEGF+20μl/mlB27),D-Hank’s液(NaCl 8g, KCL0.4g,Na2HPO4.12H2O 0.1g, KH2PO4 0.06g, NaHCO3 0.35g, 加水1000ml溶解,调PH 值为7.2-7.4,高压灭菌后,4℃储存备用),0.25%胰蛋白酶(D-Hank’s液配制,过滤灭菌,-20℃储存),抗体(巢蛋白、NSE、GFAP)。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学探讨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学探讨
中国实验 诊断学
2 0 1 3年 4月
第1 7卷
第4





6 47 ・ - — — —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2 8 7 ( 2 0 1 3 ) 0 4 —0 6 4 7 —0 4 .
小 鼠骨 髓 间充 质 干 细胞 的体 外 分 离 培 养 和 鉴 定方 法 学 探讨
无 菌条 件 下 分 离 处 死 后 取 小 鼠双 下 肢 骨 , 低糖 D ME M 培 养 液 冲 出骨 髓 , 离心 5 ai r n s , 用5 ml 含 1 O
胎 牛 血 清 的低 糖 DME M 培养液重悬 细胞。加入等体积密度为 1 . 0 7 3 g / I p e r c o l 1 分离液离心 3 0 mi n s 。取 中层 云雾 状 细 胞 。3 7 ℃、 5 C O 培 养箱 中 贴 壁 培 养 。取 5 ~ 1 O代 细 胞 培 养 至 对 数 生 长期 后 , 洗 涤 离 心 。取 1 0 0 l 细 胞 悬 液 分 别 加
G u a n g — y u e 。 C HEN S u — p i n g , DI NG J u n — l i , e t a 1 . ( 1 . De p a t me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2 . De p a t m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P
c e l l s i n v i t r o, f i n d a be t t e r c e l l c u l t u r e c on di t i on t o s a t i s f y t he i r qu a l i t y a nd qu a nt i t y . Me t h o ds T he mi c e we r e ki l l e d u n—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赵继学;王广义;张海玉;伏鑫【摘要】目的探讨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方法,观察MSCs体外生长特征.方法取小鼠胫骨和股骨,取出骨髓细胞,用1.073 g/ml的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培养皿培养、换液除去非贴壁细胞,获得MSCs,通过传代对MSCs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MSCs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结果新分离的MSCs呈小圆形,形态规整.培养传代后,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较一致,多为梭形.P1、P2、P3代MSCs生长曲线均呈S型.P3代MSCs 75.27%的细胞处于G0-G1期.P3代MSCs CD44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8.71%,CD34表达阴性.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在含15%FBS的DMEM-LG培养基中培养MSCs,可获得稳定生长的昆明小鼠MSCs.培养的MSCs细胞系性状稳定,表型稳定均一,适于做进一步研究.%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cultivaton,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SCs and observe the biological features of mice MSCs in vitro. Methods Bone marrow was extracted from the tibia and thighbone of mice. The marrow liquid were isolated with 1. 073 g/ml ocrcoll. MSCs were obtained by removing the non-adherent cells. Then the MSCs were purified and expanded through passage in time. The growth curve was drawn and the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Cell cycle and the antigen expression of P3 MSCs were measured with FACS. Results The MSCs exhibited a small round shape after fresh separation. After cultivated and passaged,the MSCs were homogcnenously fusiform shaped. The growth curves of P1 ,P2 and P3MSCs were "S" shape. The cells of G0-G1 stage account for 75. 27%. The expression of CD 44 was positive,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CD34 was negative.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combined with adherent culture could isolate MSCs from bone marrow simplcly. DMEM-LG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5% fetal bovine scrum is suitable for the culture of MSCs. The cultured MSCs lineage is stable and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research.【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2(016)001【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鉴定;小鼠【作者】赵继学;王广义;张海玉;伏鑫【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外科,吉林长春130021;中日联谊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中存在的除造血干细胞(HSCs)外的另一类干细胞。

LacZ转基因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LacZ转基因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LacZ转基因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毛飞;高硕;钱晖;朱伟;严永敏;孙靖;许文荣【摘要】目的分离培养LacZ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acZ-MSC),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LacZ-MSC,体外扩增,并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议检测细胞周期,成骨成脂诱导试验分析LacZ-MSC转分化特性,X-gal染色法检测其LacZ基因的表达.结果 LacZ-MSC培养4d后有散在呈针尖状的贴壁细胞,5~8d后形成集落或融合呈纤维状;体外扩增每只小鼠原代可获得(1~3)×105个细胞,10代可获得(1 ~3) ×1O10个细胞总数,10代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占78.44%,G2/M期:占5.20%,S期:占16.36%;成骨成脂诱导试验表明,LacZ-MSC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X-gal染色结果表明,LacZ-MSC细胞携带LacZ基因.结论从LacZ转基因小鼠骨髓中成功地分离了携带有LacZ基因的MSC,在体外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能力,3~ 10代的LacZ-MSC作为组织工程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1(029)007【总页数】3页(P542-544)【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骨髓;LacZ基因【作者】毛飞;高硕;钱晖;朱伟;严永敏;孙靖;许文荣【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最早由Friedenstein报道的一种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成体干细胞,易贴附于塑料培养板表面,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

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之flamerking图文版[精华]很多战友发email或PM向我询问小鼠MSC的培养方法,我零零散散地一个个回复过几次,由于我平时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回答地时候有些内容写的不是很详细。

今天又有一个战友PM我,询问我培养方法。

看来做小鼠MSC的战友越来越多。

一遍遍地重复写很费时间(想粘贴复制又找不到上次写的在哪~惨!),所以我想还是发贴公布一下。

其实我小鼠MSC在我的课题中不是主角,只是起一个control的作用,因此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没有一些专门做小鼠MSC的战友丰富,不过我还是很愿意把我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欢迎各位同道对我的方案进行批评和指正,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经验和智慧。

提纲一,简版主要步骤及操作要点。

二,完整版1. 试剂及材料准备2. 动物手术及取材3. 原代细胞培养4. 细胞传代5. 讨论时间关系,今天先给个简版。

我先顶一下,由于我还是新手,故不能说是经验介绍,只好讲让你们指出缺点,谢谢斑竹1. 试剂及材料准备MEM,10%FCS,手术器械,培养瓶,200目滤网,5ml注射器2. 动物手术及取材CR小鼠1只,酒精浸泡5分钟,取股,胫,肱骨,用基培冲出骨髓,滤过,1000转离心,完培重悬,接种于25厘米培养瓶3. 原代细胞培养:,3天后首次换液,自己发现一周贴壁细胞就铺满达90%,自行传代4. 细胞传代:消化下来很少,能下来的增长很慢5. 讨论:没经验欢迎斑竹的继续讲解,希望有经验的老师们能不啬指教羽之无限版主,能有空再讲讲吗这几天,我的原代就是不长,42天了,25平方厘米的培养瓶还未铺慢,不能传代真是天天盼着你啊呵呵,不好意思,最近我的sony笔记本又坏了,上次坏了几次维修部修不好,给我换了台新的,结果以用了没2个月又不能启动了,真是麻烦,我的资料都在里面,最近实验又忙,没空去维修部……不过明天我就去了。

……呵呵,跑题了。

cxcr2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与鉴定

cxcr2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与鉴定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1697)作者简介:张莉(1991-)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重症机制及防治研究ꎮ通信作者:雷迎峰ꎬ副教授ꎬE ̄mail:yflei@fmmu.edu.cnꎻ侯立朝ꎬ博士生导师ꎬ教授ꎬE ̄mail:45278436@qq.com 论㊀著cxcr2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与鉴定张莉1ꎬ刘永飞2ꎬ叶传涛3ꎬ边培育3ꎬ雷迎峰4ꎬ侯立朝11.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ꎬ陕西西安7100322.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麻醉科ꎬ陕西西安7100383.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ꎬ陕西西安7100384.空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ꎬ陕西西安710032摘要:目的㊀构建小鼠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基因cxcr2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 ̄enchymalstemcellꎬBMSC)并进行鉴定ꎮ方法㊀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BMSC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抗原1(stemcellantigen ̄1ꎬSCA ̄1)㊁CD44㊁CD43㊁CD45㊁IA/IE表达率ꎬ并诱导成骨分化ꎮ以含有小鼠cxcr2的质粒为模版进行PCR扩增ꎬ将获得的cxcr2克隆到慢病毒载体ꎬ命名为pLenti ̄cxcr2 ̄GZꎻ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HEK ̄293T细胞ꎬ收获慢病毒后ꎬ通过离心法感染BMSCꎬ经过1μg/mLzeocin压力选择建立了稳定表达CXCR2的小鼠BMSC(CXCR2 ̄BMSC)ꎮ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 ̄PCR分别检测其CXCR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ꎬ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ꎮ结果㊀90%以上的第3代BMSC表达CD44㊁SCA ̄1ꎬ几乎不表达IA/IE㊁CD34㊁CD45ꎬ且成功诱导成骨分化ꎮ菌液PCR㊁质粒双酶切后ꎬ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得到特异㊁大小正确的条带及测序鉴定正确ꎬ表明成功构建了pLenti ̄cxcr2 ̄GZ表达质粒ꎮ流式细胞术和RT ̄PCR结果显示ꎬCXCR2 ̄BMSC的CXCR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ꎮTranswell结果显示ꎬCXCR2 ̄BMSC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BMSC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ꎮ结论㊀利用慢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CXCR2的BM ̄SCꎬcxcr2基因修饰BMSC后可明显增加BMSC的迁移能力ꎮ关键字: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ꎻ小鼠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ꎻ细胞迁移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 ̄5673(2019)01 ̄0019 ̄07DOI:10.13309/j.cnki.pmi.2019.01.004Constructionandidentificationofcxcr2geneinmodificationmouse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ZHANGLi∗ꎬLIUYong ̄feiꎬYEChuan ̄taoꎬBianPei ̄yuꎬLEIYing ̄fengꎬHOULi ̄chao∗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ꎬXijingHospitalꎬAirForce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ꎬXi'an710032ꎬShaanxiProvince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EIYing ̄fengꎬE ̄mail:yflei@fmmu.edu.cnꎻHOULi ̄chaoꎬE ̄mail:45278436@qq.comAbstract:Objective㊀Toconstructandidentifythe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withoverexpressionofmousechemokinereceptorcxcr2gene.Methods㊀BMSCwereisolatedandculturedbywholebonemarrowadherentmeth ̄odꎬandtheexpressionratesofstemcellantigen1(SCA ̄1)ꎬCD44ꎬCD43ꎬCD45ꎬIA/IEweredetectedbyflowcytome ̄tryꎬandthe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wasinduced.Thecxcr2cDNAwasamplifiedꎬandtherecombinantlentiviralvectoroftheoverexpressedmousecxcr2genewasconstructedꎬandnamedaspLenti ̄cxcr2 ̄GZ.HEK ̄293Tcellswereco ̄transfectedwithlentiviralpackagingplasmidsandpLenti ̄cxcr2 ̄GZ.TheCXCR2 ̄BMSCwereobtainedthroughcentrifugalinfectionofBMSCwithpLenti ̄cxcr2 ̄GZvirus.CXCR2proteinandmRNAexpressionweredetectedbyflowcytometryandRT ̄PCR.Themi ̄grationabilityofCXCR2 ̄BMSCwastestedbyTranswellexperi ̄ment.Results㊀CD44andSCA ̄1wereexpressedbyover90%ofthethirdgenerationBMSCcellsꎬbutIA/IEꎬCD34andCD45hardlyexpressedꎬand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wassuccessfullyinduced.AfterPCRanddoubleenzymedigestionidentificationꎬthe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showedthatthebandswerespecificandcorrect.ThesequencingwasidenticalꎬindicatingthatthepLenti ̄cxcr2 ̄GZplasmidwassuccessfullyconstruc ̄ted.FlowcytometryandRT ̄PCRanalysisshowedthattheexpressionlevelsofCXCR2proteinandmRNA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normalcontrolBMSC.ThetranswellexperimentshowedthatthemigrationcapacityofCXCR2 ̄BMSCwasapparentlyhigherthanthatofnormalcontrolBMSC(P<0.001).Conclusion㊀TheBMSCsstablyexpressingCXCR2weresuccessfullyconstructedbyusinglentiviralsystem.Theoverexpressionofcxcr2cansignificantlyincreasethemigrationabili ̄tyofBMSC.Keywords:CXCchemokinereceptor2(CXCR2)ꎻMouseꎻ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ꎻCellmigra ̄tion㊀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ꎬMSC)是一类具有自我增殖㊁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1]ꎮMSC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ꎬ在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潜力[2-4]ꎮ鉴于MSC移植后归巢靶组织的数量有限㊁产生的治疗性和抗炎分子效力不够强ꎬ最近多项研究对MSC进行基因修饰ꎬ从而增加了MSC的治疗效能[5-7]ꎮCXC型趋化因子受体2(CXCchemokinereceptor2ꎬCXCR2)属于G蛋白是偶联受体家族ꎬ是趋化因子CXCL1㊁CXCL2㊁CXCL3㊁CXCL5㊁CXCL6㊁CXCL7和CXCL8的配体[8]ꎮ趋化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广泛表达ꎬ趋化因子与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能调节中性粒细胞㊁单核细胞的迁移ꎬ将它们募集到炎症部位发挥相应的作用ꎮ研究通过构建cxcr2基因修饰的BMSCꎬ并观察修饰后BMSC到达炎症部位的迁徙能力ꎬ为后续炎症性疾病的BMSC治疗策略奠定基础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细胞与质粒㊀HEK ̄293T细胞株㊁Stbl3感受态细胞㊁pCI ̄neo ̄CD40L ̄GZ㊁pLenti ̄CD40L ̄GZ㊁pCMV3 ̄GFPSpark ̄CXCR2载体质粒㊁辅助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均由空军军医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保存并提供ꎮ1.2㊀实验动物㊀SPF级4~6周C57BL/6小鼠4只ꎬ16~18gꎬ均购自空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ꎮ1.3㊀主要试剂及仪器㊀DMEM培养基㊁青霉素㊁链霉素均购自hyclone公司ꎻ胎牛血清购自Sigma公司ꎻ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试剂盒购自广州赛业公司ꎻPE标记抗小鼠CD44㊁SCA ̄1㊁IA/E㊁CD34㊁CD45抗体均购自BD公司ꎻPE标记CXCR2抗体购自Bio ̄legend公司ꎻ质粒大量提取DNA试剂盒购自Omega公司ꎻ先锋RNA快速提取试剂盒㊁DNA凝胶回收试剂盒㊁质粒小量提取DNA试剂盒均购自Axygen公司ꎻPrimeSTARDNA聚合酶㊁限制性内切酶NheI㊁MluI㊁BamHI和SalI㊁T4DNA连接酶㊁逆转录试剂盒㊁TakaraSYBRgreen试剂盒均购自Takara公司ꎻ转染试剂MAX由本室配制ꎻmCXCL2蛋白购自亿翘神州公司ꎮCO2培养箱㊁T25细胞培养瓶均购自Thermoscientific公司ꎻIX71倒置荧光显微镜购自Olympus公司ꎻ流式细胞仪购自于美国BD公司ꎻ4ħ离心机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ꎻ超速离心机购自Beckman公司ꎻLightcycler480PCR仪购自罗氏公司ꎮ1.4㊀BMSC的分离、鉴定㊀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小鼠BMSC[9]ꎮ将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ꎬ置于75%乙醇中浸泡消毒5minꎻ于超净台中剪开皮肤ꎬ剥开肌肉ꎬ分离小鼠双侧股骨ꎬ剪去两端软骨ꎻ用1mL注射器吸取含10%血清㊁1%双抗的DMEM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ꎬ直至骨髓腔发白ꎻ收集细胞悬液于T25培养瓶中ꎮ将其放入37ħ5%CO2培养箱中培养ꎬ首次48h后换液ꎬ以后视细胞状态而定ꎬ约2d换液1次ꎮ传至第3代ꎬ常规消化细胞ꎻ按流式抗体说明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分子CD45㊁CD34㊁CD44㊁SCA ̄1㊁IA/IEꎬ并按诱导分化培养基试剂盒说明书诱导BMSC成骨分化ꎬ茜素红染色鉴定ꎮ1.5㊀cxcr2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慢病毒包装1.5.1㊀cxcr2基因片段的制备㊀根据Genbank中的cxcr2设计引物ꎬ以质粒(pCMV3 ̄GFPSpark ̄CXCR2)为模板进行PCR扩增ꎮ引物序列如下:F:GACGTCGCTAGCGGATCCGGCTTCCACCATGGGAGAATTCAAGGTGGA(含NheI和BamHI酶切位点)ꎻR:GACGTCACGCGTGAGGGTAGTAGAGGTGTTTG(含MluI酶切位点)ꎮ引物由擎科泽西生物技术公司合成ꎮ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2μLꎬ上㊁下游引物各1.5μLꎬ5ˑPrimeSTARBuffer10μLꎬdNTPMixture4μLꎬPrimeSTARDNA聚合酶0.5μLꎬ加超纯水至50μLꎮPCR反应条件为:98ħ变性10sꎬ55ħ退火5sꎬ72ħ延伸75sꎬ30个循环ꎮPCR产物进行1.0%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ꎬ按照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说明书回收DNA片段ꎮ1.5.2㊀重组质粒pLenti ̄cxcr2 ̄GZ的构建及鉴定㊀用NheI和MluI分别对cxcr2PCR产物和pCI ̄neo ̄CD40L ̄GZ进行双酶切ꎬ并分别进行胶回收cxcr2基因片段和pCI ̄neo ̄GZꎬ用T4DNA连接酶连接后ꎬ用Stbl3感受态细菌转化ꎬ涂布含有氨苄抗性的琼脂培养基ꎬ过夜培养后挑出单克隆并接种ꎬ37ħ培养12~16h后ꎬPCR鉴定得到阳性克隆保存甘油菌ꎬ并收集菌体沉淀ꎬ按质粒小量提取DNA试剂盒说明书提取质粒ꎬ命名为pCI ̄neo ̄cxcr2 ̄GZꎮ之后ꎬ将其与pLenti ̄CD40L ̄GZ用BamHI和SalI酶切ꎬ分别获得目的片段cxcr2 ̄GZ和pLenti载体ꎬ连接后将连接产物转化Stbl3感受态细菌ꎬ操作同前法ꎬ菌液PCR鉴定单克隆菌落ꎬ鉴定正确菌落委托擎科泽西生物技术公司进行双向测序ꎬ测序结果于NCBI ̄BLAST网站(https://blast.ncbi.nlm.nih.gov/)进行比对ꎬ序列正确菌落命名为pLenti ̄cxcr2 ̄GZꎮ1.5.3㊀pLenti ̄cxcr2 ̄GZ慢病毒的包装㊀将重组质粒pLenti ̄cxcr2 ̄GZ12μg与psPAX29μg㊁pMD2.G6μg混合后ꎬ加入转染试剂(MAX溶液)81μLꎬ轻柔混匀ꎬ待其形成DNA ̄脂质体复合物后ꎬ转染HEK ̄293T细胞ꎮ将细胞放置于37ħ5%CO2培养箱孵育48hꎬ收集上清后加入DMEM培养液ꎬ72h后再次收集上清液ꎬ使用0.45μm滤器过滤细胞碎片ꎬ收集病毒上清液ꎬ20%蔗糖作为垫子ꎬ以100000ˑg离心4hꎬ超速离心法沉淀浓缩和纯化慢病毒ꎬ收集并分装pLenti ̄cxcr2 ̄GZ病毒液ꎬ于-80ħ保存ꎮ1.6㊀pLenti ̄cxcr2 ̄GZ稳定转染BMSC的构建及筛选㊀将第3代的小鼠BMSC铺于6孔板中ꎬ培养至细胞汇合度达到60%~70%时ꎬ每孔加入2mLpLenti ̄cxcr2 ̄GZ病毒液和DMEM培养基的混合液(按1ʒ1比例)37ħꎬ1000ˑg离心感染2hꎬ弃去病毒液ꎬ加入含有10%FBS的DMEM培养基于37ħ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ꎬ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ꎬGFP)的表达ꎮ然后加入含有1μg/mLzeocin的培养液2mL进行筛选ꎬ每3~4d更换该培养液ꎬ直至不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全部死亡ꎮ经过14~21d的筛选后ꎬ获得了稳定表达CX ̄CR2的小鼠BMSC(CXCR2 ̄BMSC)ꎬ同时设置未处理的BMSC作为对照组ꎮ1.7㊀稳定转染细胞系鉴定1.7.1㊀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2蛋白表达㊀常规消化CXCR2 ̄BMSCꎬ加入预冷的缓冲液(PBS加入1%胎牛血清)洗涤2次后ꎬ调整细胞浓度为1ˑ105个/孔后加入1μLPE标记CXCR2抗体ꎬ避光冰浴30minꎻ洗涤2次后ꎬ用200μLPBS重悬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XCR2蛋白的表达ꎮ1.7.2㊀Real ̄timePCR检测cxcr2mRNA的表达㊀按照先锋RNA快速提取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提取未感染正常BMSC和CXCR2 ̄BMSC的总RNAꎬ并用微黑子核酸测定仪定量ꎮ取500ng总RNA用逆转录试剂盒制备cDNAꎬ然后按照TakaraSYBRgreen试剂盒说明书用Lightcycler480PCR仪进行荧光定量PCRꎮ根据目的基因设计Real ̄timePCR引物ꎬ序列如下:cxcr2:F:ATGCCCTCCTATTCTGCCAGATꎻR:GTGCTCCGGTTGTATAAGATGAC ̄3ꎻβ ̄actin:F:TGACGGGGTCACCCACACTGꎻR:AAGCTGTAGCCGCGCTCGGTꎮ以β ̄actin为内参基因ꎬ检测试验组(CXCR2 ̄BMSC)及对照组(BMSC)细胞中上述目的基因mR ̄NA的相对表达量ꎮPCR引物由擎科泽西生物技术公司合成ꎮ1.8㊀Transwell趋化试验㊀在24孔Transwell的上室中接种CXCR2 ̄BMSC或BMSCꎬ接种密度为1ˑ105个/孔ꎬ下室加入600μL趋化缓冲液或正常缓冲液ꎮ实验分为4组:①小室上室加入培养的CXCR2 ̄BM ̄SCꎬ下室加入含100ng/mLmCXCL2正常培养液ꎬ命名为CXCR2 ̄BMSC ̄mCXCL2组ꎻ②小室上室加入培养的CXCR2 ̄BMSCꎬ下室不加任何刺激物ꎬ命名为CXCR2 ̄BMSC ̄正常组ꎻ③小室上室加入培养的BM ̄SCꎬ下室加入含100ng/mLmCXCL2正常培养液ꎬ命名为BMSC ̄mCXCL2组ꎻ④小室上室加入培养的BMSCꎬ下室不加任何刺激物ꎬ命名为BMSC ̄正常组ꎮ每组均放置于37ħ㊁5%CO2培养箱孵育12h后用棉签擦去上室内细胞ꎬ用4%多聚甲醛固定15minꎬ倒置风干后用0.1%的结晶紫染色20minꎬ在显微镜下对上室底部反面的细胞进行计数ꎬ每组设3个复孔ꎬ每孔随机计数5个视野(200ˑ)下迁移至膜背面的细胞数ꎮ1.9㊀统计学方法㊀应用GraphpadPrism5和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ꎮ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ꎻ各组迁移的细胞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ꎬ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㊀果2.1㊀BMSC分离及鉴定2.1.1㊀小鼠BMSC形态㊀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ꎬ刚分离的骨髓细胞大多悬浮并呈圆形ꎬ24h后见大量贴壁细胞ꎬ72h后贴壁细胞大多呈纺锤型㊁梭形和圆形ꎬ大约12d细胞长满ꎮ随着培养时间和传代次数的增加ꎬ细胞形态逐渐形似呈梭形ꎬ见图1ꎮ㊀注:A.培养3d的细胞形态ꎻB.培养12d的细胞形态ꎮ图1㊀小鼠BMSC形态(200ˑ)Fig.1㊀Morphologyofmouse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200ˑ)2.1.2㊀BMSC表面标志分子流式鉴定㊀流式结果显示ꎬ超过90%的细胞表达CD44㊁SCA ̄1ꎬ但几乎不表达IA/IE㊁CD34㊁CD45ꎬBMSC表面标志分子鉴定ꎬ见图2ꎮ㊀注:A.CD44ꎻB.SCA ̄1ꎻC.CD45ꎻD.CD34ꎻE.IA/IEꎮ图2㊀BMSC表面标志分子鉴定Fig.2㊀Identificationofsurfacemarkerformouse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2.1.3㊀诱导BMSC成骨分化㊀成骨诱导21d后ꎬ细胞呈结节状ꎬ茜素红染色呈红色ꎬ见图3ꎮ表明成骨分化诱导成功ꎮ提示分离获得的小鼠BMSC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制定的间充质干细胞标准ꎮ图3㊀BMSC成骨诱导分化(200ˑ)Fig.3㊀Inductionof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formouse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200ˑ)2.2㊀cxcr2慢病毒载体的构建㊀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ꎬ扩增的目的条带单一㊁特异ꎬ之后菌液PCR鉴定㊁酶切鉴定㊁测序分析结果均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Lenti ̄cxcr2 ̄GZꎬ见图4ꎮ2.3㊀pLenti ̄cxcr2 ̄GZ稳定转染BMSC的构建及筛选㊀将pLenti ̄cxcr2 ̄GZ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同转染HEK ̄293T细胞ꎬ获得慢病毒后浓缩感染BM ̄SCꎬBMSC经过Zeocin压力选择3周后ꎬ可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ꎬ对照组未见绿色荧光ꎬ见图5ꎮ2.4㊀稳定转染细胞系鉴定㊀流式鉴定大约78.5%的细胞表达GFPꎬ75.7%的细胞表达CXCR2ꎮReal ̄timePCR结果显示ꎬ试验组的cxcr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ꎮ提示CXCR2 ̄BMSC构建成功ꎬ见图6ꎮ㊀注:A.cxcr2基因片段的制备ꎻB.pLenti ̄cxcr2 ̄GZ菌液PCR鉴定ꎻC.pLenti ̄cxcr2 ̄GZ质粒双酶切鉴定ꎻD.测序结果在NCBIBLAST比对ꎮ图4㊀cxcr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Fig.4㊀Constructionofcxcr2eukaryoticexpressionvector㊀注:A.过表达CXCR2的BMSC的荧光图片ꎻB.未感染正常对照BMSC的荧光图片ꎮ图5㊀pLenti ̄cxcr2 ̄GZ稳定转染BMSC荧光表达(400ˑ)Fig.5㊀FluorescenceexpressionofBMSCtransfectedbypLenti ̄cxcr2 ̄GZ(400ˑ)㊀注:A.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ꎻB.流式细胞仪检测CXCR2表达ꎻC.Real ̄timePCR检测过表达CXCR2的小鼠BMSC中cxcr2mRNA表达ꎮ∗∗∗.P<0.001ꎮ图6㊀CXCR2修饰的BMSC的鉴定结果Fig.6㊀IdentificationofCXCR2modifiedBMSC2.5㊀cxcr2基因修饰的BMSC迁移能力增强㊀Tran ̄swell结果显示ꎬCXCR2 ̄BMSC ̄mCXCL2组在含有100ng/mL的mCXCL2的趋化液中穿过小室的数目明显高于BMSC ̄mCXCL2组ꎬ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ꎬ见图7ꎮ表明cxcr2基因修饰BMSC可增强其趋化潜能ꎮ㊀注:A.CXCR2 ̄BMSC ̄mCXCL2组ꎻB.CXCR2 ̄BMSC ̄正常组ꎻC.BMSC ̄mCXCL2组ꎻD.BMSC ̄正常组ꎻE.24h后不同组别穿过膜下的细胞数ꎮ∗∗.P<0.01ꎮ图7㊀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200ˑ)Fig.7㊀Detectionofcellmigrationbytranswellassay(200ˑ)3㊀讨㊀论20世纪70年代ꎬFRIEDENSTEIN等[10]首次利用贴壁法从骨髓分离得到BMSCꎮ由于其来源方便ꎬ易于分离培养ꎬ且具有多向分化㊁免疫调节㊁输送治疗剂的能力ꎬ是较好的组织工程细胞和基因载体细胞ꎬ常被用于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1-12]ꎮ通过静脉或腹腔移植的MSC会沿着趋化梯度向受损组织迁移ꎬ在靶组织中检出率有限(只有不到1%)ꎬ大大降低了其治疗效应ꎮ可能的原因是MS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较低ꎮ研究发现ꎬ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BMSC的归巢中起着重要作用ꎬBMSC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通常支配着血管内循环细胞的黏附和滚动[13-14]ꎮCHEN等[15]研究发现ꎬcxcr4过表达的BMSC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可增强BMSC向受损肠黏膜的归巢ꎬ对治疗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ꎮHOEGL等[16]研究发现ꎬ在内毒素所致的肺损伤中趋化因子CXCL1㊁CXCL2高表达ꎬNK细胞通过CXCR2介导参与中性粒细胞向肺部炎症部位的募集ꎮ因此ꎬ对BMSC基因修饰趋化因子受体成为提高归巢能力的新策略[17-18]ꎮ研究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ꎬ使用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ꎬ经过换液㊁传代去除了杂细胞ꎬ从而获得了纯度较高的BMSCꎮ为了检测其是否符合干细胞标准ꎬ通过流式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SCA ̄1㊁CD44㊁CD43㊁CD45㊁IA/IEꎬ结果显示ꎬ其高表达CD44㊁SCA ̄1ꎬ几乎不表达IA/IE㊁CD34㊁CD45ꎬ通过诱导成骨分化观察到茜素红染色阳性的钙结节沉积ꎮ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出符合细胞表型㊁具有分化潜能的BMSCꎮ由于小鼠的BMSC具有感染率低的特点ꎬ研究通过慢病毒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至HEK ̄293T细胞获得慢病毒ꎬ经超速离心沉淀法浓缩纯化ꎬ获得cxcr2过表达的慢病毒ꎮ通过离心法进行感染ꎬ利用抗性筛选提高阳性细胞的比例ꎬ从而使得CXCR2能稳定表达ꎮ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稳定表达CXCR2的BMSC具有绿色荧光ꎻ流式细胞和RT ̄PCR结果显示ꎬCXCR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BMSCꎬ证实成功构建稳定表达CX ̄CR2的BMSCꎮ通过Transwell趋化试验比较了cxcr2修饰的BMSC与普通BMSC的迁移和归巢ꎮ结果表明ꎬcx ̄cr2修饰的BMSC更容易迁移ꎬ提示CXCR2参与了BMSC的迁移与归巢ꎮ综上所述ꎬ研究成功构建了cxcr2修饰的BM ̄SCꎬ为进一步研究其直接移植治疗临床疾病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ꎮ参考文献[1]㊀ULLAHIꎬSUBBARAORBꎬRHOGJ.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 ̄currenttrendsandfutureprospective[J].BioscienceRepꎬ2015ꎬ35(2):1 ̄18.[2]㊀ROSTAMIMꎬHAIDARIKꎬSHAHBAZIM.Geneticallyengi ̄neeredadiposemsenchymalstemcellsusingHIV ̄basedlentiviralvectorsasgenetherapyforautoimmunediseases[J].CellRepro ̄gramꎬ2018.DOI:10.1089/cell.2018.0006.[3]㊀SHAHKꎬZHAOAGꎬSUMERH.Newapproachestotreatosteo ̄arthritiswithmesenchymalstemcells[J].StemCellsIntꎬ2018ꎬ2018:5373294.[4]㊀LEBLANCKꎬMOUGIAKAKOSD.Multipotentmesenchymalstromalcellsandtheinnateimmunesystem[J].NatRevImmu ̄nolꎬ2012ꎬ12(5):383 ̄396.[5]㊀CHENXꎬZHANGYꎬWANGWꎬetal.Mesenchymalstemcellsmodifiedwithhemeoxygenase ̄1haveenhancedparacrinefunctionandattenuate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inflammatoryandoxida ̄tivedamageinpulmonary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J].CellPhysiolBiochemꎬ2018ꎬ49(1):101 ̄122.[6]㊀XUXPꎬHUANGLLꎬHUSLꎬetal.GeneticmodificationofmesenchymalstemcellsoverexpressingangiotensinIItype2recep ̄torincreasescellmigrationtoinjuredlunginLPS ̄inducedacutelunginjurymice[J].StemCellsTranslMedꎬ2018ꎬ7(10):721 ̄730.[7]㊀STEWARTANꎬMATYASJJꎬWELCHKORMꎬetal.SDF ̄1overexpressionbymesenchymalstemcellsenhancesGAP ̄43 ̄posi ̄tiveaxonalgrowthfollowingspinalcordinjury[J].RestorNeurolNeurosciꎬ2017ꎬ35(4):395 ̄411.[8]㊀HERTZERKMꎬDONALDGWꎬHINESOJ.CXCR2:atargetforpancreaticcancertreatment?[J].ExpertOpinTherTargetsꎬ2013ꎬ17(6):667 ̄680.[9]㊀SOLEIMANIMꎬNADRIS.Aprotocolforisolationandcultureofmesenchymalstemcellsfrommousebonemarrow[J].NatProtocꎬ2009ꎬ4(1):102 ̄106.[10]㊀FRIEDENSTEINAJꎬCHAILAKHJANRKꎬLALYKINAKS.Tedevelopmentoffbroblastcoloniesinmonolayerculturesofguinea ̄pigbonemarrowandspleencells[J].CellandTissueKi ̄neticsꎬ1970ꎬ3:395 ̄403.[11]㊀FRENETTEPSꎬPINHOSꎬLUCASDꎬetal.Mesenchymalstemcell:keystoneofthehematopoieticstemcellnicheandastep ̄ping ̄stoneforregenerativemedicine[J].AnnuRevImmunolꎬ2013ꎬ31:285 ̄316.[12]㊀LIXꎬWANGMꎬJINGXꎬetal.Bonemarrowandadiposetissue ̄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characterizationꎬdifferentia ̄tionꎬandapplicationsincartilagetissueengineering[J].CritRevEukaryotGeneExprꎬ2018ꎬ28(4):285 ̄310.[13]㊀IDORNMꎬTHORSP.Chemokinereceptorsandexercisetotack ̄letheinadequacyofTcellhomingtothetumorsite[J].Cellsꎬ2018ꎬ7(8):E108.[14]㊀ZHANGXꎬHUANGWꎬCHENXꎬetal.CXCR5 ̄overexpressingmesenchymalstromalcellsexhibitenhancedhomingandcande ̄creasecontacthypersensitivity[J].MolTherꎬ2017ꎬ25(6):1434 ̄1447.[15]㊀CHENZꎬCHENQꎬDUHꎬetal.MesenchymalstemcellsandCXCchemokinereceptor4overexpressionimprovedthetherapeu ̄ticeffectoncolitisviamucosarepair[J].ExpTherMedꎬ2018ꎬ16(2):821 ̄829.[16]㊀HOEGLSꎬEHRENTRAUTHꎬBRODSKYKSꎬetal.NKcellsregulateCXCR2+neutrophilrecruitmentduringacutelunginjury[J].JLeukocyteBiolꎬ2017ꎬ101(2):471 ̄480.[17]㊀GOLCHINAꎬREKABGARDANMꎬTAHERIRAꎬetal.Pro ̄motionofcell ̄basedtherapy:specialfocusonthecooperationofmesenchymalstemcelltherapyandgenetherapyforclinicaltrialstudies[J].AdvExpMedBiolꎬ2018.DOI:10.1007/5584_2018_256.[18]㊀KARPJMꎬLENGTG.Mesenchymalstemcellhoming:thedevilisinthedetails[J].CellStemCellꎬ2009ꎬ4(3):206 ̄216.收稿日期:2018 ̄10 ̄16㊀修回日期:2018 ̄12 ̄12编辑:陈凌云。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提取方法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提取方法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提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提取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提取方法。

一、实验材料1.骨髓样本:取自健康志愿者或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

2.PBS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细胞洗涤和分离。

3.胎牛血清:用于细胞培养。

4.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用于细胞培养液中,防止细菌感染。

5.细胞分离液:如Ficoll分离液、Percoll分离液等。

6.细胞培养瓶、离心管、移液器等实验室常用器材。

二、分离方法1.骨髓样本采集:在无菌条件下,从志愿者或实验动物体内抽取骨髓,置于含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

2.骨髓细胞分离:将骨髓样本用PBS缓冲液稀释,然后缓慢加入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离心后,收集界面层的细胞,即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层。

3.细胞洗涤:用PBS缓冲液洗涤细胞,去除残留的分离液和红细胞。

4.细胞计数:用细胞计数板对洗涤后的细胞进行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合适的值。

5.细胞接种:将细胞接种于含有胎牛血清和抗生素的细胞培养液中,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三、提取方法1.原代培养:将分离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时,进行传代。

2.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然后按照1:2或1:3的比例进行传代。

传代后的细胞继续培养至所需细胞量。

3.细胞冻存:将提取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冻存,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4.细胞复苏:将冻存的细胞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然后用细胞培养液重悬,继续培养。

四、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细胞污染。

2.骨髓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应在抗凝条件下进行,以保持细胞活性。

3.选择合适的细胞分离液和离心条件,以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度。

小鼠骨髓细胞提取及培养

小鼠骨髓细胞提取及培养

小鼠骨髓细胞提取及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提取1、脱臼处死小鼠,投入到装有75%酒精的烧杯中浸泡3-5分钟,把小鼠拿到细胞房。

2、用保鲜袋平铺在安全柜内,并将小鼠放置在保鲜袋上进行实验操作。

3、用眼科镊小心捏起小鼠两髋关节之间的腹部皮肤,用眼科剪小心剪开皮肤,并分离两下肢的皮肤,往下在脚踝处剪断,往上在髋关节处剪断,这样可以游离出小鼠的两条下肢。

4、小心剥离下肢的肌肉,取下胫骨和股骨,并放到装有75%酒精的培养皿中。

5、把小鼠尸体拿出,清理干净安全柜,换上新的手套。

6、拿5ml和20ml的无菌注射器各一支,用20ml的注射器吸取已配好的1640,换装一个5ml注射器的针头。

轻轻插入骨髓腔,对准一个无菌50ml离心管,将细胞冲出。

7、将骨髓细胞都冲出来后,4300rpm离心5分钟,去上清。

8、加进3-4ml的红细胞裂解液静置3-4min以裂解红细胞,加入30-40ml无菌的PBS(按加入红细胞裂解液与PBS间1:9的比例加入PBS)。

9、将含BM细胞的混合液通过细胞筛过滤到新的50ml离心管中。

10、43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得到骨髓细胞沉淀。

骨髓细胞的培养1、加入一定量的GEBICO原装的1640,吹匀细胞沉淀,然后用计数板计数BM细胞的总数。

2、按照24孔板每个孔的细胞数来铺孔,算出要铺孔的数目。

3、根据每个孔需要2ml的培养基,可以算出所需培养基的总体积。

4、培养BM细胞的培养基是按照90% GEBICO原装的1640、10%FBS、1%双抗、1‰β-ME和万分之二的GM-CSF来配成。

5、细胞跟培养基充分混匀后,把细胞混合液铺倒24孔板中培养。

注意:1、一定要注意整个过程都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一切用品都要保证无菌。

2、剥离骨头时一定要保持骨头的完整,小心不要剪断。

3、培养基和PBS一定要各自分装好标清楚,自己用自己的,避免交叉污染。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案
取小鼠(C57)两只,脱颈(大镊子卡住颈部)窒息而死,75%酒精在平皿中完全浸泡10分钟
无菌条件下脱皮,取出双侧股骨,胫骨,弘骨,除去肌肉和骨膜
用含1%双抗(青霉素+链霉素)的Hanks’液冲洗三次(无菌操作)
用剪刀剪去股骨,胫骨,弘骨的骨骺端,露出骨髓腔(无菌操作)
0.5毫升的重悬细胞液+4.5毫升4%的冰乙酸(对细胞液10倍稀释,分解红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根据细胞数再确定稀释倍数
以1x107的浓度进行接种与培养瓶(塑料,带透气),37℃,5%CO2培养,48小时后换液,之后每两天换液一次
用不含双抗的M199培养基5毫升冲出骨髓,再吸取培养液继续冲洗,直至骨髓腔发白为止(无菌操作)
用纱布(两层纱布)在漏斗中进行细胞液的过滤,过滤到100毫小瓶子中(无菌操作)
将细胞液分到10毫升的离心管,1000转离心10分钟(无菌操作)
10毫升的M199培养基(不含双抗)对离心后的细胞进行重悬,吹打细胞时要轻(无菌操作)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说明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说明:为使客户能尽快开展实验,派瑞金发货的原代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且每次发货为汇合率达到70%的细胞,收到细胞后即可开展实验。

派瑞金提供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新鲜的组织,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分离培养。

研发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能提供细胞最佳的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污染,保证不同批次间细胞质量的稳定。

同时,派瑞金还建立了严格的细胞鉴定流程,所提供的原代细胞均需经过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形态学等检测,保证细胞纯度在90%以上;同时也需经过微生物检测,保证不含有HIV、HBV、HCV、支原体、真菌及其他类型的细菌。

注意事项:1. 收到细胞后首先观察细胞瓶是否完好,培养液是否有漏液、浑浊等现象,若有上述现象发生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2. 仔细阅读细胞说明书,了解细胞相关信息,如细胞形态、所用培养基、血清比例、所需细胞因子等。

3. 请客户用相同条件的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

培养瓶内多余的培养基可收集备用,细胞传代时可以一定比例和客户自备的培养基混合,使细胞逐渐适应培养条件;建议使用派瑞金的完全培养基。

4. 建议客户收到细胞后前3天各拍几张细胞照片,记录细胞状态。

5. 该细胞只能用于科研,不得用于临床应用。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简介:产品名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来源:正常小鼠骨髓产品规格:5×105cells / 25cm2培养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简介:小鼠骨髓基质系统内存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MSCs)是一种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以向骨、软骨、肌组织、皮肤、脂肪、神经等多种组织分化,因此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本公司生产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冲洗骨髓,密度梯度离心,骨髓基质细胞专一性选择培养筛选获得,经检验细胞不含有HIV-1、HBV、HCV、支原体、细菌、酵母和真菌等。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

1、材料
成年小白鼠4只 胎牛血清(杭州四季清公司) L-DMEM (Hyclone赛默飞世尔生物化学制品北京有限公司 ) 胰蛋白酶(Sigma公司) PBS(NaCl 8g,KCl 0.2g,NaHPO4·12H2O 2.88g,KH2PO4 0.2g,三蒸水1000ml) Percoll细胞分离液(Percoll原液:三蒸水:NaCl 2.6:1.9:0.5) 青霉素、链霉素(100U/ml青霉素,100µg/ml链霉素) 8%NaHCO3溶液(8gNaHCO3,100ml超纯水)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 养
一、立题依据1、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意义 有利于迚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为下一步的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 的前提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贴壁培养筛选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结果一
第1次换液后5~7 d可见由几十个到数百个细胞组成的集落,细胞形 梭态呈形、三角形或星形 (图1C、D)
结果一
原代细胞培养10 d左右,细 胞快速增殖,每个集落中的 细胞不断增殖呈长梭形放射 状排列(图1E)
培养2周左右,每个小集落形 成约数百致上千个细胞的大 集落,集落交界处出现重叠 、融合 (图1F)
讨论
• 有时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有极少数标本较难扩增骨髓MSCs,可能不冲洗骨 髓腔的操作有关。骨髓MSCs具有黏附贴塑料瓶壁的特性,在实验中用玻璃瓶 也能培养扩增。在原代培养物中,除了呈成纤维细胞样的MSCs外,还混杂着
一些其他细胞,可以根据这些污染细胞生物学特性将其除去。血清的浓度并
非越高越好,相反,高浓度血清由于含有大量促迚细胞分化的因子,已引起 细胞分化,从而使细胞过早出现老化,反而丌利于干细胞生长,一般以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分离方法**1. **差速贴壁法**:利用BMSCs与骨髓中其他细胞的贴壁性能差异及酶消化敏感性差异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快速、简单、经济,但细胞纯度可能相对较低。

2. **密度梯度离心法**:基于骨髓中不同细胞的大小和密度差异进行分选。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105,CD73和CD90必须≥95%,同时表达CD45、CD34、CD14或CD11b、CD79α,或CD19和HLA - DR必须≤2%。

**二、培养方法**培养BMSCs的难点在于保持细胞活性。

不同种属来源的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方法基本相似,但细微的营养条件、培养环境等差异都将会对细胞性能产生影响。

**三、鉴定方法**1. **细胞形态学观察**:利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或其结合来分离MSC,并通过传代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

几乎所有的MSC都是贴壁生长,具有较强的贴壁能力。

MSC多数呈纤维细胞样生长,少量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

2. **表面标志物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对MSC的细胞表型进行鉴定。

MSC的表面抗原具有非专一性,可以同时表达间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的表面标志,如粘附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以及整合素家族等。

MSC的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标准为:CD105、CD73和CD90的阳性率≥90%;而CD45、CD34、CD14、CD19和HLA-DR 呈阴性,阳性率≤5%。

综上所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专业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实验结果的解读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С

С

itc n b o l tc is a e na ta d f rba e —h p d.terl g h wit ai d 3: . n lso s Th t o fioain a d c lu e i s l h i n t / d h rt W" 2~ e o S 1 Co cuin emeh d o lt n utr s o o f  ̄ fro i bn o emar w- ei e mee c y l tm el d H CSf1 ro d r d v s n h ma e c i s sW" S C eSI. S . I
cl ( C . to s MS eei l e o te e r dt i D 签a dp r i di i ocl r, Cq ai e sMS ) Me d l h C w r o tdf m mus n b sb n n uie a vt t e MS uly sa r hf a ia fd n n r u u t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 5 期
20 0 2年 4月







VO . 5 No. 12 2 Ap . 0 2 r2 0
ACTA ACADE I M AE M匣D I NAE UNY I CI Z
小 鼠 骨 髓 间 充 质 肖雁 冰 田 虹 ,
5 30 ; . 6 0 3 2 复旦大学 医学院 生理 学教研室 , 上海 20 3 ) 0 0 1
(. 1 遵义 医学院 生 理学教研室 , 州 遵义 贵
[ 摘
要 ] 目的
建立成 年小 鼠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 ( C 的分离 和培养 方 法 。方 法 Ms )
应 用体 外细 胞 培养 技术 将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发表时间:2012-05-24T09:50:06.6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林芸1 蔡鹏威2 陈为民1 孟春3[导读] 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

林芸1 蔡鹏威2 陈为民1 孟春3( 1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医院临床学院血液科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 2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 3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

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

结果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

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

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 、91.65%。

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中图分类号】R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82-0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起源于中胚层,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向骨、软骨、脂肪、血管内皮细胞、神经星型胶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1],可分化成骨髓基质支持造血,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同时它能抑制同种异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及免疫调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低,仅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0.001%-0.010%[3],因此,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足够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应用的前提。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

x e, u WANG Gu n — i ZHANG iy e 1 ( eFis s ia f J ln Unv riy, a g h n l 0 2 C ia) a gy , Ha u,t . Th rtHo p t lo ii i est Ch n c u 0 1, h n a 3
分 离 纯 化 骨 髓 MS s在 含 1 F S的 D C, 5 B ME L 培 养 基 中 培 养 MS s可 获 得 稳 定 生 长 的 昆 明小 鼠 MS s M— G C, C 。培 养 的
MS s 胞 系性 状 稳 定 , 型 稳 定 均 一 , 于 做 进 一 步 研 究 。 C 细 表 适 关 键 词 : 髓 间充 质 干 细胞 ; 胞 培 养 ; 定 ; 鼠 骨 细 鉴 小
大 小 均 匀 , 态 较 一 致 , 为 梭 形 。P 、 2 P 代 MS s生 长曲 线 均 呈 s型 。 P 形 多 1P 、 3 C 3代 MS s 5 2 的 细 胞 处 于 G — C . 7 7 O G1 期 。P 代 MS s D 4表 达 阳 性 , 达率 为 8 . 1 , D3 3 C 4 C 表 8 7 C 4表 达 阴 性 。结 论 利 用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法 联 合 贴 壁 培 养 法
o n lm ma o y l so s p e c s l so e e iy a d d s a e d f i fa t r e i n r dit e i n s v rt n ie s e
[2于国平 , 1] 朱
克 , 显 胤 , . 验性 自身 免 疫 性 脑 脊 髓 炎 的 小 胶 梁 等 实
取 小 鼠胫 骨 和股 骨 , 出骨 髓 细 胞 , l 0 3g ml P ro1 离 液 梯 度 离 心 , 养 皿 培 取 用 _ 7 / 的 ec l 分 培

BMSCs成脂成骨分化实验总结

BMSCs成脂成骨分化实验总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以及成脂、成骨诱导分化一,C57小鼠BMSCs原代培养1,实验前准备好相关手术器械,培养器材及相关试剂PBS 平衡缓冲液、10%FBS,IMDM培养基。

2,脱颈法处死C57小鼠,在75%乙醇中浸泡5min,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中,无菌条件下分离出小鼠的长骨(股骨和胫骨),浸泡于PBS溶液中。

3,对股骨和胫骨进行深层次解剖,去除附着的肌肉组织,剪掉长骨两端的干骺端,用10%FBS,IMDM培养基反复冲洗骨髓腔,直至骨髓腔发白,收集洗涤液,用移液枪轻轻吹散分离为单个细胞。

4,细胞接种于六孔板中培养,轻微摇匀,使细胞在孔中均匀分布,放置于37℃、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培养期间不要移动六孔板,使BMSCs充分贴壁。

5,培养48h后换液,用预热的PBS缓冲液轻轻洗涤细胞2次,添加新鲜培养基,之后每隔48h换液1次。

原代培养6-7d 后细胞铺满80%(图1),可进行传代培养。

图1:BMSCs原代培养6-7d二,BMSCs成脂诱导分化BMSCs铺皿,细胞融合达80%以上后,弃去原培养基,添加成脂诱导培养基(IMDM中加入10%FBS,10μg/ml胰岛素,1μM 地塞米松,0.5mMIBMX,0.1mM吲哚美辛)。

3d换液1次,分化12d。

待脂滴形成后进行油红O染色,PBS缓冲液清洗3次,10%中性甲醛固定20min,再用PBS缓冲液清洗2次,油红O染液浸染30min,PBS缓冲液清洗2次,苏木素染液浸染1min,弃去染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发现在诱导5d时,细胞形态开始变圆并大量脱落,部分细胞中出现细小脂滴(图2)。

图2:BMSCs成脂诱导5d三,BMSCs成骨诱导分化BMSCs铺皿,细胞融合达80%以上后,弃去原培养基,添加成骨诱导培养基(IMDM中加入10%FBS,5μg/ml胰岛素,0.1μM 地塞米松,0.2mM维生素C和10mMβ-甘油磷酸盐)。

小鼠密质骨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小鼠密质骨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Yu a n Ya h o n g ,Z h o u Ch u n f a n g ,Lu Z h i y o n g ,W a n g Xi a o l i ,Ya n g Z h u o s h u n ,Li Do n g s h e n g △
C HI NES E J OURNAL OF ANATO MY Vo 1 . 3 6 No . 6 2 0 1 3
解剖学杂志
2 0细胞 的分 离 、 培 养及 鉴 定
袁雅 红 周春 芳 卢智 勇 王 小莉 杨 卓顺 李 东升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n e f f i c i e n t me t h o d f o r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c u l t u r e o f me s e n c h y ma l s t e m c e l l s( MS C )f r o m mo u s e
骨 中成 功分 离培养得到 MS C, 且 高效 易行 。
关键词 密质骨 ;间充质 干细胞 ; 小 鼠;细胞培养
I s o l a t i o n,c u l t u r e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me s e n c hy ma l s t e m c e l l s f r o m mo u s e c o mp a c t b o n e
( 湖北 医药学 院 , 1附属太和医院胚胎干细胞研究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附属 十堰 市人 民医院消化 内科 ,十堰 4 4 2 0 0 0 )
摘 要 目的 : 建立一种易操作 的 、 高效 的小 鼠间充 质干 细胞 ( mMS C) 的分离 培养方 法 , 并 对其 表面标 志和多 向分化潜 能进 行鉴定 , 为 mMS C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 : 选取 2 ~3周 龄 C 5 7 B L / 6小 鼠, 取 出双侧股 骨 、 胫骨, 冲 出其 内骨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鉴定
实验动 物 中心 ) 。
12 方 法 .
12 1 大鼠 骨髓 间充质 干 细 胞 的分 离和 培 养 将 . . S D大 鼠处死 后 , 菌条 件 下 取 出大 鼠股 骨 和 胫 骨 , 无
用 P S冲出骨髓 , B 充分混匀后 , 1 按 :2比例缓慢加 在 比重 为 10 3 ecl分 离 液 上 , 0 rm 离 心 . 7pro1 200p 3mi, 0 n 吸取 液 面交 界 处 的 单个 核 细 胞 , 糖 D M 低 ME 培养 液洗 涤 2次 。将 上述 细胞 以 1x1 ml / 密度 接 0 种于含 1% 胎牛血 清 的 D M—G培 养基 ( m 谷 0 ME L 2M 氨酰胺 、O u m 青 霉素 、0 u ml 霉素 ) 2 c lO / l 10 / 链 的 5m 培养瓶 中 , 于 3 ℃ 、 和湿 度 、 % C 培 养 箱 中 置 7 饱 5 O 进行 原代 培养 , 培养 7 h后 首次 换液 , 2 以后 每 3天 换
甘凤英 肖丽霞 , , 陈彬 娟 叶德 富 ,
(. 1赣南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风湿免疫科 ;. 2 赣南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内分泌科 , 江西 赣州 3 10 4 00; 3 江西 省莲花 县人 民医院 , . 江西 莲花 3 7 0 ;. 3 10 4 福建 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风湿科 , 福建 福州 30 0 ) 50 6 摘 要: 目的 : 建立体外分离 、 扩增 培养 大 鼠骨髓 间充 质 干细胞 ( C ) MS s 的方法 , 描述 MS s的生 物学 特征 , C 探索 M C 作 为组织工程 种子细胞 的可行性 。方法 : Ss 采用 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 , 离纯化大 鼠 MS s 分 C 。利用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 C I 、 D 9 C 3 、 I 、 D 0 D 4 C 2 、D 4 CM5 C 15的表达率 。取第 4代 MS s C 进行 成骨 、 成脂肪 、 成软骨诱导分化 , 观察 细胞 的形态变化情况 , 在诱 导第 1 d 4 进行茜 素红染色和油 红染 色 以检 测 MS s C 是否分化成 骨和脂肪细胞 ; 在诱 导第 2 d用阿新蓝染 色法 检测 MS s 否分 化成软 骨细胞。结果 : 骨髓 分离获 得的 MS s 1 C是 从 C 为体积小 、 核浆 比大、 呈旋 涡状生 长 的梭 形细 胞。第 3代 细 胞表 面标 记 物 阳性率 分 别 为 C 1 0 6 % , D 9 D 4:. 7 C 2 : 9 . % , D 4 0 7 % , D 50 3 % ,D 0 : 6 3 % 。M C 在 相应 的诱导 条件 下, 化成 骨 、 肪 、 4 5 C 3 :.2 C 4 :.9 C 15 8 .6 Ss 分 脂 软骨 细胞。 结论 : 密度梯度离心结 合贴 壁培养法 可分离 出较纯 的 MS s 经扩增 培养 后获取 足够数量 的 MS s 能满 足组织工 C, C, 程的需要 。MS s C 具有 多向分化 的潜能 , 可在体外诱 导分 化成骨 细胞 、 脂肪细胞 和软 骨细 胞 , 有广 阔 的应 用前 具 景。 关键 词: 骨髓 问充 质干 细胞 ; 软骨 ; ; 骨 脂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发表时间:2012-05-24T09:50:06.6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林芸1 蔡鹏威2 陈为民1 孟春3[导读] 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

林芸1 蔡鹏威2 陈为民1 孟春3( 1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医院临床学院血液科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 2 福建省立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 3 福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 5 0 0 0 1 )【摘要】目的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

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29、CD44进行表型鉴定。

结果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

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

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 、91.65%。

结论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中图分类号】R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82-0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起源于中胚层,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向骨、软骨、脂肪、血管内皮细胞、神经星型胶质细胞等分化的潜能[1],可分化成骨髓基质支持造血,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同时它能抑制同种异体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及免疫调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低,仅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0.001%-0.010%[3],因此,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足够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应用的前提。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雄性,C57B L/6小鼠,清洁级,8周龄,体重18-20g,购于吴氏动物实验中心。

1.1.2 实验仪器与试剂低糖DMEM培养基(Gibco公司),特级胎牛血清(Hy c l o ne公司),胰蛋白酶(Si gma公司),青霉素钠(Si gma公司),链霉素(Si g m a公司),5%C O2培养箱(日本三洋公司),流式细胞仪(BD FA CSCalibur),倒置显微镜(OLYMPUS),大鼠抗小鼠单克隆抗体:CD29-PE、CD44-FITC、CD34-PE、CD45-FITC(BD公司)。

1.2 方法1.2.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75%酒精浸泡5分钟,取出双侧腿骨,置于装有P BS溶液的培养皿中小心剔除粘连于骨上的肌肉组织,移入装有预冷的含10%特级胎牛血清、青霉素钠100U/ml、链霉素0.1g/L 的低糖DMEM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剪去腿骨两端,用1m l注射器抽取培养液反复冲洗骨髓腔,直至骨发白,收集冲洗液,反复吹打使细胞打散,静置10分钟,小心将上清移至灭菌的10m l离心管中,4℃3000r p m离心3分钟,弃上清,用含10%特级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反复吹打混匀,4℃3000r p m离心3分钟,弃上清,再用含10%特级胎牛血清的L-D M EM培养液重悬细胞,反复吹打混匀,4℃3000r p m离心3分钟,弃上清,再用含10%特级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重悬细胞,反复吹打混匀,调整细胞密度为5×105个/ml接种于25cm2培养瓶中,置于5%C02,37℃,饱和湿度95%的培养箱中培养4小时后,轻轻吸出上清,并加入新鲜培养液。

培养24小时后轻轻吹打,使未贴壁的细胞悬浮,吸出上清,加入新鲜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以后每天换液1次,并观察细胞形态。

1.2.2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培养原代细胞生长接近瓶底的80%时,吸去上清,加入0.125%胰蛋白酶,37℃条件下消化并观察细胞形态,待细胞呈球形、不在粘连时吸弃胰酶,加入新鲜培养液重悬细胞,4℃3000r pm离心3分钟,弃上清,再加入培养液重悬细胞,反复吹打混匀,按1:2比例接种到新的培养瓶,置于5%C02,37℃,饱和湿度95%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仍然每天换液,直至细胞贴壁融合成片,接近瓶底80%时,重复以上操作,再次传代。

1.2.3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鉴定收获第4代及第8代生长良好的细胞,胰酶消化后,4℃1000r p m离心5分钟,弃上清,PBS洗涤细胞2次,每代细胞分别设2管,调节每管细胞数为5×105,分别加入C D29和C D44、CD34和CD45单抗,室温孵育30分钟,PBS洗涤细胞3次,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同时用PBS作为一抗设置阴性对照。

2 结果2.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扩增培养4小时后吸出上清,加入新鲜培养液后,大多数悬浮细胞被吸出,瓶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并且都呈现球转,折光率较强,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接种后培养24小时,细胞开始贴壁,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培养第3-5天,细胞开始较紧密贴附壁上并开始有细胞呈梭形,并不断长大、变长,但未观察到细胞分裂,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图1),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图2)。

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

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

2.2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代及第8代MSCs细胞均不表达CD34、CD45(图3、4),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 、91.65%(图5、6)。

3 讨论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可分化为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多种基质分子(如纤维粘连蛋白、胶原蛋白、蛋白聚糖等),还可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趋化因子,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支持造血,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预防和减轻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潜能[2,4],实验研究表明,MS Cs在促进植入和免疫抑制效应的强度与剂量有关[5]但MS C s在体内含量极少,因此,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扩增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MS Cs的分离技术和方法主要有贴壁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和免疫磁珠法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但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大,甚至导致细胞完全失去活性,且方法复杂;使用pe r c o 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能有效将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出来,但常导致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数量较少,不利于接种后细胞的生长。

贴壁法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初的分离培养方法,至今仍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经典途径[6,7]。

本实验采用贴壁培养法,直到培养第7天开始观察到细胞分裂,与文献报道[7,8]第3-5天即可出现明显分裂增殖相比所需时间长,可能与培养4小时后吸出上清,瓶中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有关,随着细胞数的增加,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快,逐渐成漩涡状排列,再次证实接种培养时要注意保持培养瓶内有一定的细胞密度,密度太低,不利于细胞生长。

培养第12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的80%,并融合成片。

传代后细胞生长迅速,培养7天左右即可长满瓶底的80%。

与文献报道所需时间相仿[7,8],传至10代仍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

提示本研究采用的培养基、早期换液及此后的每天换液培养方式可以满足体外培养下MS C s快速生长的要求,为进一步实验提供足够数量的MSCs。

研究表明骨髓MSCs不表达Ⅰ、Ⅱ、Ⅲ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或骨桥蛋白等与分化相关的标志,也不表达CD14、C D34、C D45、H L A-DR等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但表达SH2、SH3、CD29、CD44、CD106、CD90等。

因此,BMSCs表面标志物具有非单一性的特性,目前对BMSCs主要是通过其形态学特征和多种表面标志相结合来进行鉴定[9]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第4代、第8代细胞的CD34、CD45、CD29、CD44等4个表面抗原进行了鉴定,均不表达CD34、CD45,但表达CD29、CD44,纯度分别为73.8% 、91.65%,提示随着传代的增加,细胞纯度增加,达90%以上,可以满足进一步实验要求。

综上所述,采用贴壁培养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随传代数增加,其纯度增加,且该方法简单、实用。

参考文献[1]Quirici N ,Sologo D, Bossalasco P,et al.Isolation of bone marrow cells by anti-nerve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ibodies[J].Exp Hematol, 2005,30:783-791.[2]宋一雪,王军,陈虎。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5)986-1000.[3]王佳南,张晓刚,汤为学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条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4):2740-2745.[4]金建刚,冯凯,石炳毅等,M S C s诱导移植物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58-60).[5]MaitraB, Szekely E, Ggini K, etal.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pport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suppress T-cell activation[J] Bone MarrowTransplant,2004,3(6):597-604.[6]裴瑛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定向分化的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3(14):2775-2778.[7]宫晓洁,孙莉、黎靖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观察[J],解剖学研究,2008,30(1)54-56.[8]王刚,吕同德,马静等,大鼠骨髓M S C s表面分子检测及诱导分化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12-15.[9]倪玉霞,李澎,李贻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1)1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