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论述

合集下载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标准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诊疗规范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血清 TT3、 TT4、 FT4、 TSH 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1/ 14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 B 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 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鉴别诊断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 1.非手术治疗:【治疗原则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证: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5)疑有恶变者。

普外科诊疗规范

普外科诊疗规范

目录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诊疗规范甲状腺癌胆囊结石(或合并胆囊炎)胆囊息肉肝内、外胆管结石(或合并急性胆管炎)胆管癌急性阑尾炎腹股沟斜疝急性胰腺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肠梗阻胃癌结节性甲状腺肿诊疗规范【概述】单纯性甲状腺肿是以缺碘为主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

常见于居住在离海较远的山区,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在非流行地区也有散在发病。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大多自青少年时期发病。

【诊断要点】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诊断依据】1.症状:颈前肿物病史。

2.体征:多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查体在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可扪及多个(或单个)结节,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辅助检查:甲状腺超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多发囊/实性结节,并可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及位置。

【鉴别诊断】1.甲状舌管囊肿:肿物活动与吞咽活动无关,与伸舌运动关系密切。

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上出现多食、消瘦、易怒等症状,甲状腺激素升高。

3.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改变,血清中出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线粒体抗体等。

4.甲状腺癌:甲状腺内单发结节多见,可有短期内无痛性生迅速生长。

体检见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质硬,随吞咽上下移动性小,淋巴结肿大常见。

彩超示甲状腺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结节,血流丰富,常伴有钙化; 10%-20%核素扫描为冷结节。

【手术适应症】1.压迫气管、血管、神经并出现临床症状;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生活者;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有功能亢进者;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手术禁忌症】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

2.20岁以下年轻人弥漫性甲状腺肿。

3.全身状态不佳,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原则】1.有手术指征者应择期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普外科是指对外科疾病进行的非特定性诊疗和治疗。

普外科的疾病范围广泛,涉及的技术操作也非常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普外科常见的技术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一、手术准备手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包括以下内容:1.病史询问:了解病人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以避免手术期间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2.术前准备:常规要求禁食禁水。

手术前应进行洗手、消毒、穿戴好手术衣、戴好手术帽口罩手套。

3.术前讨论:手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讨论,明确手术目的、手术风险等情况。

4.手术器械准备:根据手术方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

5.手术室准备:消毒手术室,确保手术区域无菌。

二、麻醉手术时需要使用麻醉来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麻醉可分为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和全身麻醉。

1.局部麻醉:常用于较小的手术,是将麻醉药局部注射至手术部位,使手术部位失去感觉。

2.表面麻醉:适用于术前的皮肤消毒。

3.全身麻醉:适用于大型的手术,是让患者整个身体处于麻醉状态。

在使用麻醉时,必须注意安全,避免出现麻醉过量等情况。

三、手术步骤普外科手术包括多种手术,具体的手术步骤要根据手术类型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手术步骤:1.切口:手术开始前往往需要进行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2.局部解剖:手术中需进行局部解剖,明确病变部位的位置,切断与周围组织的连结。

3.病变切除:根据手术方案,进行病变的切除。

4.缝合:手术结束后要进行缝合,确保手术口不出现感染等情况。

缝合可采用手工缝合或缝合器。

5.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要对伤口进行处理,消毒包扎等。

以上步骤是普外科手术常见的步骤,具体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手术中应避免操作失误,引起不必要的损伤等。

四、鉴别诊断在诊疗中,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普外科的疾病种类繁多,鉴别诊断有助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一、急性阑尾炎【病史采集】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逐渐加重;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等,小儿症状出现较早且程度重。

3.全身症状:乏力、头痛、畏寒、发热、脉率加快,并发门静脉炎者可出现高热、黄疸。

4.可有类似腹痛史。

5.女性病人疑有妇科情况者应请妇产科医师会诊。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2.局部检查:(1)麦氏点或右下腹固定性压痛,可有反跳痛,不同程度的腹肌紧张,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试验可能阳性。

病变早期呼吸疼痛征、提跟震动试验、皮肤敏感试验对诊断有帮助。

(2)直肠指诊:直肠右前方触痛,可触及痛性肿块。

(3)必要时腹腔穿刺有助于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常规。

2.必要时B超检查了解右下腹包块的性质,胆囊、肾、输尿管有无结石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定位压痛的特点,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2.右侧输尿管结石。

3.妇产科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滤泡、黄体滤泡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急性输卵管炎等。

4.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5.其它:右侧肺炎、急性胃肠炎、胆道系统炎症,回盲部肿瘤、结核、美克耳憩室炎、肠套叠等。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适应证:1)急性阑尾炎病程超过72小时,已形成阑尾炎性包块;2)少数由于心血管疾病不宜手术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非手术治疗主要内容是休息和抗感染,观察12~24小时病情有发展趋势者考虑手术。

2.手术治疗:(1)适应证:1)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2)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3)复发性阑尾炎;4)多数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5)部分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以及特殊类型的阑尾炎(小儿、老年人和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2)手术方式:1、开腹阑尾切除术2、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论述(doc 62页)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论述(doc 62页)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论述(doc 62页)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5)术后复发者。

3.术前准备:(1)一般准备:消除病人顾虑和恐惧心理,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精神过度紧张者或失眠者应用镇静剂和安眠药,心率过快者可用心得安,有心衰、心律失常者应先纠正。

(2)术前检查:除全面体检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外,应包括:1)颈部X线检查,了解有无气管受压、移位、软化及程度、胸骨后甲状腺肿时了解胸骨后甲状腺肿累及范围。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普通外科诊疗规范(全套完整版)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普通外科诊疗的规范和指导。

通过遵守本规范,可以提高外科诊疗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任何外科手术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录入患者病历和相关检查结果;
- 进行患者的全面体检和评估;
- 安排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术后恢复。

3. 术中操作
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场所有无菌环境;
- 根据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手术操作,避免损害周围组织和器官;
-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记录操作细节和重要的观察结果。

4. 术后护理
外科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提供患者合适的术后护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异常情况;
- 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伤口护理和康复锻炼;
- 定期进行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5. 总结
本文档介绍了普通外科诊疗的规范和指导,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应遵循本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操作规范普通外科中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腹膜腔穿刺术和中心静脉压测量。

腹膜腔穿刺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是否有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4.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包括: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3.根据需要选择穿刺点,常见的有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以及腹中线上的穿刺点;4.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进行常规消毒,用1%~2%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内。

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

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适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

禁忌证包括出血素质和穿刺或切开部位感染。

在操作时,可以选择颈内静脉插管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的呼吸道管理方法,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

病人取仰卧位,颈部后伸,头后仰,以减轻颈部皮肤的张力。

2.局部消毒:用碘酒或酒精消毒颈部,包括下颌、颈侧及胸骨上段,约10cm长,2cm宽的区域。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及操作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论述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论述

普通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规范】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规范】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外科疾病诊疗规范第十三章一般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甲状舌骨囊肿【病史采集】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往常。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刻,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不。

【诊断与鉴不诊断】依照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不。

【治疗原则】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

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逝、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操纵,可在门诊接着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刻、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不,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不。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阻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青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看,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证: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阻碍工作和生活者;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依照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疗效标准】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逝,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或并发症已初步纠正,可在门诊接着治疗者。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史采集】1.有无怕热、多汗、兴奋、纳亢伴消瘦、心悸等甲状腺激素过多的表现。

2.甲状腺肿大的时刻、程度、是否伴有压迫症状。

3.是否伴眼征。

【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脉率、血压、精神状态、面容、舌手细震颤等。

2.甲状腺肿大的特点、程度、质地、有无结节、边界、震颤、杂音。

3.是否伴眼征、程度(良性突眼或恶性突眼)、有无心律失常、心脏杂音、肝肿大,胫前粘液水肿等。

【辅助检查】1.测基础代谢率。

2.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素抑制试验。

3.血T3、T4、FT3、FT4、TSH。

4.必要时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5.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或多功能腺瘤,可行B超或ECT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数目、大小、功能等。

【诊断】1.分类: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高功能腺瘤三类。

2.诊断条件:(1)甲状腺激素过多致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强和高代谢状态的表现。

(2)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多呈布满性,少数呈结节性肿大,在甲状腺部位可有血管震颤和杂音。

(3)不同程度的眼征,多数呈良性突眼(眼裂增宽,少瞬眼、凝视、上睑挛缩等)少数表现为浸润性突眼,个不无明显眼征。

(4)基础代谢率高于正常,其增高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比,+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

(5)甲状腺摄131I率增多,峰值提早,甲状腺素抑制试验不能抑制。

(6)血总T3、T4增多,少数仅T3增多(T3型甲亢),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

【鉴不诊断】1.与单纯性甲状腺肿伴神经官能症鉴不。

2.以食欲亢进、消瘦为要紧表现者应与糖尿病鉴不。

3.以心悸、心律紊乱为要紧表现者应与其它心脏病鉴不。

4.单侧突眼者应与眶内肿瘤鉴不。

5.甲亢伴肌病者应与家族性周期麻痹和重症肌无力鉴不。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或他巴唑。

(2)放射性同位素碘疗法。

2.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常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1)手术适应证:1)继发性甲亢或多功能腺瘤;2)中度以上的原发甲亢;3)腺体较大,伴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4)抗甲状腺药物或I131治疗后复发者;5)妊娠早、中期又符合上述指征者;6)有恶变可能者。

(2)手术禁忌证:1)青青年甲亢;2)症状较轻者;3)老年病人或有严峻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4)合并恶性突眼;5)术后复发者。

3.术前预备:(1)一般预备:消除病人顾虑和恐惧心理,为病人制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及多种维生素,精神过度紧张者或失眠者应用冷静剂和安眠药,心率过快者可用心得安,有心衰、心律失常者应先纠正。

(2)术前检查:除全面体检及必要的化验检查外,应包括:1)颈部X线检查,了解有无气管受压、移位、软化及程度、胸骨后甲状腺肿时了解胸骨后甲状腺肿累及范围。

2)详细检查心脏有无心衰、心律失常、杂音等,并做心电图。

3)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4)检查神经肌肉应激性是否增高,作耳前叩击试验,上臂压迫试验,测血钙和血磷含量。

5)测基础代谢率以了解甲亢程度,选择手术时机。

(3)药物预备:1)碘剂:复方卢戈氏液,从3滴开始,每天三次,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16滴维持至手术,服碘时刻2~3周,最长时刻不超过3周。

不预备手术者,一律不要服用碘剂。

2)少数病人服用碘剂两周后,症状减轻不明显,可在服碘同时,加用硫氧嘧啶类药物,待症状差不多操纵后,再停用硫氧嘧啶类药物,接着单独服用碘剂1~2周,再行手术。

3)对症状较重者,可先用抗甲状腺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得到差不多操纵后即停服,改服碘剂1~2周再手术,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必须加用碘剂。

4)对常规应用碘剂或合并应用硫氧嘧啶类药物不能耐受或效果不佳者,可单用或与碘剂合用心得安作术前预备,一般在4~7天脉率降至正常即可手术,最末一次口服心得安要在术前1~2小时。

(4)手术时机:病人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脉率稳定在90次/分以下,BMR+ 20%以下(连续3天),甲状腺缩小、变硬、杂音消逝。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消逝,甲状腺功能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或留有并发症未愈;3.未愈:经充分治疗,未达到好转指标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或好转,或有并发症但可在门诊接着治疗者。

(佟建蒙徐敏)甲状腺腺瘤【病史采集】多为女性,年龄40岁以下,无意中发觉甲状腺内单发结节,位置靠近峡部。

多无其他不适感。

有的在短期内肿物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内单发肿块,质软或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边界清晰并随吞咽上下移动。

(2)颈淋巴结无肿大。

【辅助检查】1.声带检查:了解声带运动情况。

2.气管软化试验:了解气管有无受压及移位,是否软化。

3.B超:了解肿块大小、数目、部位、鉴不腺瘤属实质性或囊性。

4.ECT:鉴不良恶性。

5.若伴甲亢症状,应作基础代谢率测定。

6.常规普外科术前检查。

【诊断】依照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术前多可明确诊断。

术中必要时行冰冻切片检查,术后病理诊断确诊。

【鉴不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的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

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

【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

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觉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

【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

【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

甲状腺癌【病史采集】1.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1)非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2)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3)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10%冷结节为癌肿。

2.无意中发觉甲状腺结节。

伴耳、枕、肩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存在霍纳(Horner)综合征,顽固性水样腹泻,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2.局部检查:(1)甲状腺结节质地坚硬,吞咽时腺体上下移动性减小,表面不平。

(2)肿物大小,部位,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侧方与颈动脉的联系。

(3)有无颈淋巴结肿大,标明大小、数目及部位。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5)肿块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检查声带有无麻痹,气管有无受压移位。

2.胸透或照片检查肺部有无癌转移。

3.颈部甲状腺B超了解结节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

4.同位素碘131I甲状腺扫描及ECT:“冷结节”癌肿可能性大。

5.必要时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

6.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7.普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

【诊断】依照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细针抽吸活检见癌细胞可确诊,未获活检证据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术后一般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