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线段与角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中常用的24个必备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中常用的24个必备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几何中常用的24个必备定理1. 同位角定理:同位角互相相等或互补。

2. 对顶角定理:对顶角相等。

3. 同旁内角定理:同旁内角互补。

4. 外角定理:与一个多边形任意一内角相对的外角相等。

5. 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n-2)。

6. 相关角定理:相邻角互补,对顶角互相相等。

7. 垂直直角定理:垂线与直线相交,形成直角。

8. 垂线定理: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另一直线作垂线,垂线所在直线与原直线垂直。

9.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10. 等腰三角形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11. 等边三角形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60度。

12. 直角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平方和。

13. 等角定理: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 外接圆定理:三角形三个顶点到外接圆圆心的距离相等。

15. 中线定理: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线相等。

16. 中位线定理: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平分第三边。

17. 高线定理:连接三角形顶点与对边垂直的线段相交于三角形内心。

18. 海伦公式:用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求其面积:S=sqrt[p(p-a)(p-b)(p-c)],其中p=(a+b+c)/2。

19. 正多边形内角定理:正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n-2))/n。

20. 球面三角形定理:球面三角形三个顶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

三条边为大圆弧。

21. 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对应的弧所夹的圆心角。

22. 切线定理:切线相切于圆,与该切点相切的直线垂直于切线。

23. 弦长定理:在同一圆上,两条弦所夹的圆心角相等,则它们的弦长相等。

24. 弧长定理:同一圆上,两个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相等。

初中数学研究微专题12 线段与角的概念及计数问题

初中数学研究微专题12 线段与角的概念及计数问题

微专题 12 线段与角的概念与计数问题一、专题介绍本专题涉及直线、射线、线段、角的相关概念和有关线段和角的计数问题.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是学习几何的基础.正确地认识它们的概念,理解它们的性质,对今后学好几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要的公理: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求最短路径、最小距离等问题常用到这个公理.)解决线段和角的计数问题的主要方法有:①穷举法;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③运用握手模型进行计算.二、例题探究题型一: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射线AB 与射线BC 是同一条射线;②线段EF 与线段FE 是同一条线段;③延长直线AB 到点C;④直线、射线、线段中直线最长;⑥若线段AB=BC,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⑦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叫角;⑧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作两点间的距离.变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一根拉得很紧的细线就是直线;②连接两点间的直线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③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C= 1AB,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2④反向延长线段AB;⑤平角是一条直线.A.1个B.2 个C.3 个D.4 个题型二:直线公理与线段公理的应用例2:下列现象:(1)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2)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3)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4)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能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的现象有()A.(1)(2)B.(1)(3)C.(2)(4)D.(3)(4)变式 2: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其运用到的数学原理:()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变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③若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④若AB+BC=AC,则A、B、C 三点共线.A.1 B.2 C.3 D.4题型 3:计数问题例 3:平面内n 条直线,每两条直线都相交,问最多有几个交点?探究:(1)第3条直线和前两条直线都相交,增加了2个交点,则3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2)第4 条直线和前3 条直线都相交,增加了3 个交点,则4 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3)第5 条直线和前4 条直线都相交,增加了4 个交点,则5 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4)由此断定n 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变式 4:一列火车从成都站出发,沿途经过8 个站到达重庆站,任意两站票价均不同,假设火车只有硬座,成都到重庆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要准备多少种车票?变式 5:如图,以点O 为顶点,以OA1、OA2、OA3、…、OA n为边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多少个?。

几何不等式

几何不等式

几何不等式知识定位不等式是初中数学竞赛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历年竞赛中占据非常大比例,几何不等式就其形式来说不外乎分为线段不等式、角不等式以及面积不等式三类,在解题中不仅要用到一些有关的几何不等式的基本定理,还需用到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本文归纳总结了几何不等式的若干性质及定理,将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些方法的运用。

知识梳理1、几何不等式定理:几何不等式就其形式来说不外乎分为线段不等式、角不等式以及面积不等式三类,在解题中不仅要用到一些有关的几何不等式的基本定理,还需用到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下面先给出几个基本定理:定理1在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定理2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反之亦然.定理3在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第三边大的,所对的角也大,反之亦然.定理4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两顶点距离之和,小于另一顶点到这两顶点距离之和.定理5自直线l外一点P引直线l的斜线,射影较长的斜线也较长,反之,斜线长的射影也较长.说明:如图2-135所示.PA,PB是斜线,HA和HB分别是PA和PB在l上的射影若HA>HB,则PA>PB;若PA>PB,则HA>HB.事实上,由勾股定理知:PA2-HA2=PH2=PB2-HB2,所以PA2-PB2=HA2-HB2.从而定理容易得证.定理6 在△ABC中,点P是边BC上任意一点,则有PA≤max{AB,AC},当点P为A 或B时等号成立.说明 max{AB,AC}表示AB,AC中的较大者,如图2-136所示,若P在线段BH上,则由于PH≤BH,由上面的定理5知PA≤BA,从而PA≤max{AB,AC}.同理,若P在线段HC上,同样有PA≤max{AB,AC}例题精讲【试题来源】【题目】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AM为中线,P为△AMC内一点,证明:PB>PC 【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在△AMB与△AMC中,AM是公共边,BM=MC,且AB>AC,由定理3知,∠AMB>∠AMC,所以∠AMC<90°过点P作PH⊥BC,垂足为H,则H必定在线段BM的延长线上.如果H在线段MC内部,则BH>BM=MC>HC.如果H在线段MC的延长线上,显然BH>HC,所以PB>PC.【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已知P是△ABC内任意一点(1)求证:1/2(a+b+c)<PA+PB+PC<a+b+c(2)若△ABC为正三角形,且边长为1,求证:PA+PB+PC<2【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明:(1)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PA+PB>c,PB+PC>a,PC+PA>b 把这三个不等式相加,再两边除以2,便得PA+PB+PC>1/2(a+b+c)又由定理4可知PA+PB<a+b, PB+PC<b+c,PC+PA<c+a.把它们相加,再除以2,便得PA+PB+PC<a+b+c.所以1/2(a+b+c)<PA+PB+PC<a+b+c(2)过P作DE∥BC交正三角形ABC的边AB,AC于D,E,于是PA<max{AD,AE}=AD,PB<BD+DP,PC<PE+EC,所以PA+PB+PC<AD+BD+DP+PE+EC=AB+AE+EC=2.【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如图,在线段BC同侧作两个三角形ABC和DBC,使得AB=AC,DB>DC,且AB+AC=DB +DC.若AC与BD相交于E,求证:AE>DE【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在DB上取点F,使DF=AC,并连接AF和AD.由已知2DB>DB+DC=AB+AC=2AC,所以 DB>AC.由于DB+DC=AB+AC=2AC,所以DC+BF=AC=AB.在△ABF中,AF>AB-BF=DC.在△ADC和△ADF中,AD=AD,AC=DF,AF>CD.由定理3,∠1>∠2,所以AE>DE【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当堂例题【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设G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连结AG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K,求证:1/2(AG+AK)>AC【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如图,在GK上取一点M,使GM=MK,则1/2(AG+AK)=AM在Rt △GCK 中,CM 是GK 边上的中线, 所以∠GCM=∠MGC .而∠ACG=45°,∠MGC >∠ACG , 于是∠MGC >45°,所以∠ACM=∠ACG +∠GCM >90°.【知识点】几何不等式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设h a 、h b 、h c 是ΔABC 三边上的高,求证:12<h a +h b +h ca +b +c <1【答案】如下解析【解析】 证明:在Rt ΔADC 中,∵AC >AD ,∴b >h a .同理可证:c >h b ,a >h c ,∴h a +h b +h c <a +b +c ,h a +h b +h ca +b +c <1.(1)设ΔABC 的垂心为H 点,∵HA +HF >AF ,HF +HB >FB ,HB +HD >BD , HD +HC >CD ,HC +HE >CE ,HE +HA >EA ,上述六个式子相加得,2(h a +h b +h c )>a +b +c , 则得,h a +h b +h c a +b +c >12 (2)由(1)、(2)∴12<h a +h b +h c a +b +c<1. 【知识点】几何不等式 【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ΔABC 中,∠A >90°,AD ⊥BC 于D .求证:AB +AC <AD +BC【答案】如下解析【解析】 证明:(法一)在BC 上取点E ,使BE =AB ,在AC 上取点F ,使AF =AD ,连结AE 、EF 、DF .则∠BEA =∠BAE =90°-12∠B . ∠1=90°-∠BEA , ∴∠1=12∠B ,又∠A >90°, ∴∠DAC >∠B ∴∠2>∠1, ∵AD =AF ,AE =AE∴DE <EF ,且∠ADF =∠AFD , ∴∠EDF >∠EFD ,∵∠ADE =∠ADF +∠EDF =90°, ∴∠AFE =∠AFD +∠EFD <90°, ∴∠EFC >90°.∴在ΔEFC 中,EF >FC .即BC -AB >AC -AD ∴AB +AC <AD +BC(法二)以A 为顶点,AB 为一边,作∠GAB =90°.∵∠A >90°,∴AG 在∠BAC 内部,ABCD21FA B C DE∵AD ⊥BC ,AB ⊥AG ,∴BG 2=AB 2+AG 2 (1),BG ·AD =AB ·AG (2) (1)+(2)×2得BG 2+2BG ·AD =(AB +AG )2.∴(BG +AD )2>(AB +AG )2,即BG +AD >AB +AG , 在ΔAGC 中,GC >AC -AG .∴BG +AD +GC >AB +AG +AC -AG , 即AB +AC <AD +BC .【知识点】几何不等式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H 是其最大的高,BM 是AC 边上的中线,且AH =BM ,证明:∠B ≤60°【答案】如下解析【解析】 证明:延长BM 至D ,使DM =BM ,连结AD ,则ΔADM ≌ΔCBM .∴AD =BC , ∠D =∠CBM .∵AH 是ΔABC 最大的高,又三角形的一边与这条边上的高的乘积是定值, ∴BC 是ΔABC 最小的边. ∴BC≤AB ,AD≤AB .∴∠CBM =∠D≥∠ABM ,过点M 作MN ⊥BC 于N ,则MN ∥AH . ∵AH =BM , ∴MN =12BM . ∴∠CBM =30°.∵∠B =∠ABM +∠CBM≤30°+30°=60°.即∠B≤60°(当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等号成立)ABCDG【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4【试题来源】【题目】在ΔABC 中,∠A =90°,AD ⊥BC 于D ,ΔPQR 是它的任一内接三角形.求证:PQ +QR +RP >2AD .【答案】如下解析【解析】 证明:作点Q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Q '、Q ",连PQ ',RQ ",AQ ,AQ ',AQ ".显然,PQ '=PQ ,RQ "=RQ ,AQ '=AQ =AQ ".∠Q 'AB =∠QAB ,∠Q "AC =∠QAC , 而∠BAC =∠BAQ +∠CAQ =90°, ∴∠Q 'AQ "=2∠BAC =180°.即Q '、A 、Q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PQ +QR +RP =Q 'P +PR +RQ "≥Q 'Q "=2AQ . ∵AD ⊥BC , ∴AQ ≥AD .故PQ +QR +RP >2AD .BA BCDPRQ【知识点】几何不等式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3【试题来源】【题目】2×3的矩形内放入两个与此矩形相似的互不重叠的小矩形.且每个矩形的边与大矩形的边平行,求两个矩形周长之和的最大值. 【答案】403【解析】 解:这两个小矩形可以都竖放,或都横放,或一横一竖放.(1)都竖放:宽=2×23=43,两个矩形周长=8+163=403.(图1) (2)都横放,一个在另一个上面:设一个矩形的宽为x ,另一个为2-x ,则周长=2(x +2-x )+2×32×2=10.(图2) 都横放,并排放置:周长=3×2+2×2=10,(图3) (3)一横放一竖放,左边一个宽x ,右边一个长y ,则x +y ≤3,32x ≤2,23y ≤2.周长=2(52x +53y )=2×53(x +y )+2×56x ≤12+29.(图4) 即最大值为403.【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当堂例题 【难度系数】5"图2图3图4图1【试题来源】【题目】试证: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小 【答案】如下解析【解析】 证明:1︒ 先在BC 上任取一点D ,固定D ,求出以D 为一个顶点⊿ABC 的内接三角形中周长最小者.作D 关于AB 、AC 的对称点D ’、D”,连D’D”交AB 、AC 于点F 、E ,连DF 、D’F ,DE 、D”E ,对于任一以DD 一个顶点的⊿ABC 的内接三角形XPQ ,连QD’、QD ,PD ”、PD , 于是可证DE +EF +FD =D’D”≤D’Q +QP +PD”=DQ +QP +PD . 即⊿DEF 为固定点D 后周长最小的内接三角形.2︒ 当点D 的BC 上运动时,对每一点D ,都作出1︒中得出的周长最小三角形,再求这些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连AD 、AD’、AD ”,则AD =AD’=AD ”,且∠D’AB =∠DAB ,∠D”AC =∠DAC , 于是∠D’AD”=2∠A . 所以D’D”=2AD sin A .当点D 在BC 上运动时,以点D 为BC 边上高的垂足时AD 最小.3︒ 说明此时的最小三角形就是⊿ABC 的垂足三角形.由于D 为BC 边上的垂足. 对于垂足三角形DEF ,由∠DEC =∠AEF ,而∠DEC =∠CED", 故点E 在D’D”上,同理,F 在D’D”上,即⊿DEF 为所求得的周长最小三角形.【知识点】几何不等式 【适用场合】当堂练习题 【难度系数】5习题演练ABCDD'D"E FABCDD'D"EFA BCDD'D"E F P Q【题目】如图,已知△ABC中,AB=AC,E、F分别在AB、AC上且AE=CF.求证:EF≥BC.【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明:过E作ED平行且等于BC,连接DF,DC(如图),∴BCDE是平行四边形,∴DC平行且等于BE,∴∴1=∴A,∴AB=AC,AE=FC,∴BE=AF=DC,∴∴AEF∴∴CFD,∴EF=DF,在∴EFD中,EF+DF>DE,∴2EF>BC,即EF>BC,当E、F为AB、AC中点时,EF=BC,∴EF≥BC.【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3【题目】如图,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且2b<a+c,求证:2∴B<∴A+∴C.【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明:延长BA到D,使AD=BC=a,延长BC到E,使CE=AB=c,连接DE,这就把图形补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有BD=BE=a+c,∴∴BDE=∴BED,作DF∴AC,CF∴AD,相交于F,连接EF,则ADFC是平行四边形.∴CF=AD=BC,又∴FCE=∴CBA,∴∴FCE∴∴CBA∴EF=AC,于是DE≤DF+EF=2b<a+c=BD=BE.这样,在∴BDE中,便有∴B<∴BDE=∴BED∴∴2B<∴BDE+∴BED=180°一∴B=∴A+∴C,即2∴B<∴A+∴C.【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4【题目】过三角形的重心任作一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部分,求证:这两部分面积之差不大于整个三角形面积的.【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明:设△ABC重心为G,过点G分别作各边的平行线与各边交点依次为A1、B1、B2、C1、C2、A2连接A1A2;B1B2、C1C2,∴三角形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二倍,∴A1A=A1B l=B1B,BB2=B2C l=C1C,CC2=C2A2=A2A,∴A1A2∴BC,B1B2∴AC,C1C2∴AB,∴图中的9个三角形全等.即∴AA1A2∴∴A1B1G∴∴B2GB1∴∴C2C l C、所以上述9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均等于∴ABC面积的.若过点C作的直线恰好与直线A1C1、B1C2、B2A2重合,则∴ABC被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之差等于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即等于∴ABC面积的.若过点C作的直线不与直线A1C1、B1C2、B2A2重合,不失一般性,设此直线交AC于F,交AB于E,交C1C2于D,∴GB l=GC2,∴EB1G=∴DC2C,∴B1GE=∴C2GD,∴∴B1GE∴∴C2GD、∴EF分∴ABC成两部分的面积之差等于,而这个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S∴C1C2C的面积.从而EF分∴ABC成两部分的面积之差不大于∴ABC面积的.综上所述:过三角形重心的任一直线分三角形成两部分的面积之差不大于整个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4【题目】如图,在△ABC中,P、Q、R将其周长三等分,且P、Q在AB上,求证:.【答案】如下解析【解析】证明:作CL⊥AB于L,RH⊥PQ于H,∴RH∴CL,∴,则==,不妨设∴ABC的周长为1,则PQ=,AB<,∴.∴AP≤AP+BQ=AB﹣PQ<,∴AR=﹣AP>﹣,又AC<,从而,∴,∴>.【知识点】几何不等式【适用场合】随堂课后练习【难度系数】4。

(完整)初中数学线段与角练习题

(完整)初中数学线段与角练习题

(完整)初中数学线段与角练习题初中数学线段与角练题1. 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5,线段BC的长度为3,求线段AC 的长度。

思路:根据线段的性质,线段AC的长度等于线段AB的长度加上线段BC的长度。

解答:线段AC的长度为5 + 3 = 8。

2. 已知线段DE的长度为4,点F是线段DE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度。

思路:根据线段的性质,线段EF的长度等于线段DE的长度除以2。

解答:线段EF的长度为4 ÷ 2 = 2。

3. 角XYZ的度数为37°,角YZW的度数为83°,求角XZW的度数。

思路:根据角度的性质,角XZW的度数等于角XYZ的度数加上角YZW的度数。

解答:角XZW的度数为37° + 83° = 120°。

4. 角ABC的度数为78°,角CDE的度数为42°,角BED的度数为90°,求角ABD的度数。

思路:根据角度的性质,角ABD的度数等于角ABC的度数加上角CDE的度数减去角BED的度数。

解答:角ABD的度数为78° + 42° - 90° = 30°。

5. 已知角MNO的度数为60°,角NOP的度数为120°,求角MOQ的度数。

思路:根据角度的性质,角MOQ的度数等于360°减去角MNO的度数减去角NOP的度数。

解答:角MOQ的度数为360° - 60° - 120° = 180°。

6. 已知角PQR是直角,角RPQ的度数为30°,求角RPQ的补角的度数。

思路:根据角度的性质,角RPQ的补角的度数等于90°减去角RPQ的度数。

解答:角RPQ的补角的度数为90° - 30° = 60°。

初中数学线与角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线与角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3、互为余角:假如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
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角。
3、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
4、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4、垂线的性质
留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直线平行,从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说明: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的距离事实上是两个特别点之间的
〔l〕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垂直。
而互为邻补角则要求两个角有特别的位置关系。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八、角的性质
简洁说:垂线段最短。
1、对顶角相等。
十、距离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1、两点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第2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5〕周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
做线段的端点。
边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2、线段的性质〔公理〕:全部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6〕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是:l 周角=2 平角=4 直角=360°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包含答案)

数学初中竞赛大题训练:几何专题1.阅读理解: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证明“四点共圆”判定定理有:1、若线段同侧两点到线段两端点连线夹角相等,那么这两点和线段两端点四点共圆;2、若平面上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这四点共圆.例:如图1,若∠ADB=∠ACB,则A,B,C,D四点共圆;或若∠ADC+∠ABC=180°,则A,B,C,D四点共圆.(1)如图1,已知∠ADB=∠ACB=60°,∠BAD=65°,则∠ACD=55°;(2)如图2,若D为等腰Rt△ABC的边BC上一点,且DE⊥AD,BE⊥AB,AD=2,求AE 的长;(3)如图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等边△EFG内接于此正方形,且E,F,G分别在边AB,AD,BC上,若AE=3,求EF的长.解:(1)∵∠ADB=∠ACB=60°,∴A,B,C,D四点共圆,∴∠ACD=∠ABD=180°﹣∠ADB﹣∠BAD=180°﹣60°﹣65°=55°,故答案为:55°;(2)在线段CA取一点F,使得CF=CD,如图2所示:∵∠C=90°,CF=CD,AC=CB,∴AF=DB,∠CFD=∠CDF=45°,∴∠AFD=135°,∵BE⊥AB,∠ABC=45°,∴∠ABE=90°,∠DBE=135°,∴∠AFD=∠DBE,∵AD⊥DE,∴∠ADE=90°,∵∠FAD+∠ADC=90°,∠ADC+∠BDE=90°,∴∠FAD=∠BDE,在△ADF和△DEB中,,∴△ADF≌△DEB(ASA),∴AD=DE,∵∠ADE=90°,∴△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AD=2;(3)作EK⊥FG于K,则K是FG的中点,连接AK,BK,如图3所示:∴∠EKG=∠EBG=∠EKF=∠EAF=90°,∴E、K、G、B和E、K、F、A分别四点共圆,∴∠KBE=∠EGK=60°,∠EAK=∠EFK=60°,∴△ABK是等边三角形,∴AB=AK=KB=4,作KM⊥AB,则M为AB的中点,∴KM=AK•sin60°=2,∵AE=3,AM=AB=2,∴ME=3﹣2=1,∴EK===,∴EF===.2.问题再现:如图1:△ABC 中,AF 为BC 边上的中线,则S △ABF =S △ACP =S △ABC由这个结论解答下列问题:问题解决:问题1:如图2,△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BOC =S 四边形ADOE .分析:△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则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则S △ABE =S △ABC∴S △BCD =S △ABE∴S △BCD ﹣S △BOD =S △ABE ﹣S △BOD又∵S △BOC =S △BCD ﹣S △BOD ,S 四边形ADOE =S △ABE ﹣S △BOD即S △BOC =S 四边形ADOE问题2:如图3,△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BE 为AC 边上的中线,AF 为BC 边上的中线.(1)S △BOD =S △COE 吗?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BOD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BOD =S △ABC .问题拓广:(1)如图4,E 、F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 (2)如图5,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请直接写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S 阴= S 四边形ABCD .(3)如图6,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的边AD 、BC 、AB 、CD 的中点,若S △AME =1、S △BNG =1.5、S △CQF =2、S △DPH =2.5,则S 阴= 7 .解:问题2:S △BOD =S △COE 成立,理由:∵△ABC 中,CD 为AB 边上的中线,∴S △BCD =S △ABC ,∵BE 为AC 边上的中线,∴S △CBE =S △ABC∴S △BCD =S △CBE∵S △BCD =S △BOD +S △BOC ,S △CBE =S △COE +S △BOC∴S △BOD =S △COE(2)由(1)有S △BOD =S △COE ,同(1)方法得,S △BOD =S △AOD ,S △COE =S △AOE ,S △BOF =S △COF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点O 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OA =2OF ,∴S △AOC =2S △COF =S △AOE +S △COE =2S △COE ,∴S △COF =S △COE ,∴S △BOD =S △COE =S △AOE =S △AOD =S △BOF =S △COF ,∴S △BOD =S △ABC ,故答案为问题拓广:(1)如图4:连接BD,由问题再现:S△BDE =S△ABD,S△BDF =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2)如图5:连接BD,由问题解决:S△BMD =S△ABD,S△BDN=S△BCD,∴S阴影=S四边形ABCD,故答案为;(3)如图6,设四边形的空白区域分别为a,b,c,d,∵S△AME =1、S△BNG=1.5、S△CQF=2、S△DPH=2.5,由(1)得出:a+1+2.5=a+3.5=S△ACD①,c+1.5+2=c+3.5=S△ACB②,b +1+1.5=b +2.5=S △ABD ③,d +2+2.5=d +4.5=S △BCD ④,①+②+③+④得,a +3.5+c +3.5+b +2.5+d +4.5=a +b +c +d +14=S 四边形ABCD ⑤而S 四边形ABCD =a +b +c +d +7+S 阴影⑥∴S 阴影=7,故答案为7.3.如图,在△ABC 中,AB >AC ,内切圆⊙I 与边BC 切于点D ,AD 与⊙I 的另一个交点为E ,⊙I 的切线EP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P ,CF ∥PE 且与AD 交于点F ,直线BF 与⊙I 交于点M 、N ,M 在线段BF 上,线段PM 与⊙I 交于另一点Q .证明:∠ENP =∠ENQ .证明:如图,设⊙I 与AC 、AB 分别切于点S 、T ,连接ST 、AI 、IT ,设ST 与AI 交于点G .则IE ⊥PE ,ID ⊥PD ,故I 、E 、P 、D 四点共圆,∵AS 2=AE •AD =AG •AI ,∵∠EAG =∠DAI ,∴△AEG ∽△AID ,∴∠AGE=∠AID,∴E,G,D,I四点共圆,∴I、G、E、P、D五点共圆,∴∠IGP=∠IEP=90°,即IG⊥PG,∴P、S、T三点共线,对直线PST截△ABC,由梅涅劳斯定理知,∵AS=AT,CS=CD,BT=BD,∴,设BN的延长线与PE交于点H,对直线BFH截△PDE,由梅涅劳斯定理知,∵CF∥BE,∴,∴,∴PH=HE,∴PH2=HE2=HM•HN,∴,∴△PHN∽△MHP,∴∠HPN=∠HMP=∠NEQ,∵∠PEN=∠EQN,∴∠ENP=∠ENQ.4.如图,△ABC的垂心为H,AD⊥BC于D,点E在△ABC的外接圆上,且满足,直线ED交外接圆于点M.求证:∠AMH=90°.证明:作高BP,CQ.连结MB、MC、MP、MQ、PQ.===•①=•=•②由①②得:=,又∵∠MBA=∠MCA,∴△MBQ∽△MCP,∴点M、A、P、Q四点共圆,即点M、A、P、Q、H五点共圆,又AH为直径,∴∠AMH=90°.5.如图,△ABC中,O为外心,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直线ED和AB交于点M,FD 和AC交于点N.求证:OH⊥MN.证明:∵A 、C 、D 、F 四点共圆,∴∠BDF =∠BAC又∵∠OBC =(180°﹣∠BOC )=90°﹣∠BAC ,∴OB ⊥DF .∵CF ⊥MA ,∴MC 2﹣MH 2=AC 2﹣AH 2(①)∵BE ⊥NA ,∴NB 2﹣NH 2=AB 2﹣AH 2 (②)∵DA ⊥BC ,∴BD 2﹣CD 2=BA 2﹣AC 2 (③)∵OB ⊥DF ,∴BN 2﹣BD 2=ON 2﹣OD 2 (④)∵OC ⊥DE ,∴CM 2﹣CD 2=OM 2﹣OD 2,①﹣②+③+④﹣⑤,得NH 2﹣MH 2=ON 2﹣OM 2 MO 2﹣MH 2=NO 2﹣NH 2∴OH ⊥MN .6.在图1到图4中,已知△ABC 的面积为m .(1)如图1,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若△ACD 的面积为S 1,则S 1= m .(用含m 的式子表示)(2)如图2,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D =BC ,AE =CA ,连接DE .若△DEC 的面积为S 2,则S 2= 2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3,在图2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于E ,得到△DEF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3,则S 3= 6m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可以发现将△ABC 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接所得端点,得到△DEF ,如图3,此时,我们称△ABC 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 7 倍.(5)应用上面的结论解答下面问题:去年在面积为15平方面的△ABC 空地上栽种了各种花卉,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把△ABC 内外进行两次扩展,第一次由△ABC 扩展成△DEF ,第二次由△DEF 扩展成△MGH ,如图4,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多少平方米?解:(1)∵CD =BC ,∴△ABC 和△ACD 的面积相等(等底同高),故得出结论S 1=m .(2)连接AD ,,∵AE =CA ,∴△DEC 的面积S 2为△ACD 的面积S 1的2倍,故得出结论S 2=2m .(3)结合(1)(2)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DEC 面积的3倍, 故得出结论则S 3=6m .(4)S △DEF =S 阴影+S △ABC=S 3+S △ABC=6m +m=7m=7S △ABC故得出结论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7倍.(5)根据(4)结论可得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7﹣1)×15=720(平方米),答:求这两次扩展的区域(即阴影部分)面积共为720平方米. 7.(1)如图①,AD 是△ABC 的中线,△ABD 与△ACD 的面积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三角形的面积记为S ,例如:△ABC 的面积记为S △ABC ,如图②,已知S △ABC =1,△ABC 的中线AD 、CE 相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E 的面积.小华利用(1)的结论,解决了上述问题,解法如下:连接BO ,设S △BEO =x ,S △BDO =y ,由(1)结论可得:S,S △BCO =2S △BDO =2y ,S △BAO =2S △BEO =2x . 则有,即.所以.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如图③,已知S △ABC =1,D 、E 是BC 边上的三等分点,F 、G 是AB 边上的三等分点,AD 、CF 交于点O ,求四边形BDOF 的面积.②如图④,已知S △ABC =1,D 、E 、F 是BC 边上的四等分点,G 、H 、I 是AB 边上的四等分点,AD 、CG 交于点O ,则四边形BDOG 的面积为 .解:(1)S △ABD =S △AC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又∵△ABD 与△ACD 高相等,∴S △ABD =S △ACD .(2)①如图3,连接BO ,设S △BFO =x ,S △BDO =y ,S △BCF =S △ABD =S △ABC =S △BCO =3S △BDO =3y ,S △BAO =3S △BFO =3x .则有,即,所以x +y =,即四边形BDOF 的面积为;②如图,连接BO ,设S △BDO =x ,S △BGO =y ,S△BCG =S△ABD=S△ABC=,S△BCO =4S△BDO=4x,S△BAO =4S△BGO=4y.则有,即,所以x+y=,即四边形BDOG的面积为,故答案为:.8.我们初中数学里的一些代数公式,很多都可以通过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直观推导和解释.例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提出问题】如何用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推证:13+23=32?【解决问题】A表示1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表示1个2×2的正方形,C与D恰好可以拼成1个2×2的正方形,因此:B、C、D就可以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而A、B、C、D恰好可以拼成一个(1+2)×(1+2)的大正方形.由此可得:13+23=32【递进探究】请仿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62.要求:自己构造图形并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推广探究】请用上面的表示几何图形面积的方法探究:13+23+33+…+n3=.(参考公式:)注意:只需填空并画出图形即可,不必写出解题过程.【提炼运用】如图,下列几何体是由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按一定规律在地面上摆成的,如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个看不见;求: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解:【递进探究】如图,A表示一个1×1的正方形,即:1×1×1=13,B、C、D表示2个2×2的正方形,即:2×2×2=23,E、F、G表示3个3×3的正方形,即:3×3×3=33,而A、B、C、D、E、F、G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为:1+2+3=6,,∵S A+S B+S C+S D+S E+S F+S G=S大正方形∴13+23+33=62;【推广探究】由上面表示几何图形的面积探究知,13+23+33+…+n3=(1+2+3+…+n)2,又∵1+2+3+…+n=,∴13+23+33+…+n3=()2=.【提炼运用】图(1)中,共有1个小立方体,其中1个看的见,0=(1﹣1)3个看不见;如图(2)中,共有8个小立方体,其中7个看的见,1=(2﹣1)3个看不见;如图(3)中,共有27个小立方体,其中19个看的见,8=(3﹣1)3个看不见;…,从第(1)个图到第(101)个图中,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1﹣1)3+(2﹣1)3+(3﹣1)3+…+(101﹣1)3=03+13+23+…+1003=50502=25502500.故一切看不见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体的总个数为25502500.故答案为:62;.9.问题引入: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求:尝试探究: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F,过点E作BC的垂线,垂足为G,如图所示,有=,=,.类比延伸:若E为AD上的任一点,如图所示,试猜S四边形ABEC 与S△ABC的比是图中哪条线段的比,并加以证明.拓展应用:如图,E为△ABC内一点,射线AE于BC于点D,射线BE交AC于点F,射线CE交AB于点G,求的值.解:问题引入:∵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E=AD,∴,,∴==;尝试探究:∵AE=AD,∴=,∵AF⊥BC,EG⊥BC,∴AF∥EG,∴△EDG∽△ADB,∴=;∵===,∴=1﹣=;故答案为:,,;类比延伸:=,∵E为AD上的一点,∴=,=,∴==;拓展应用:∵==,同理:=,=,∴==2.10.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中,M为边AB的中点,且MC=MD,分别过点C、D作边BC、AD 的垂线,设两条垂线的交点为P,过点P作PQ⊥AB于Q,求证:∠PQC=∠PQD.证明:连接AP、BP,取AP的中点E,取BP的中点F,连接DE、ME、QE、CF、QF、MF,如图.∵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M为AB的中点,∴EM∥BP,EM=BP,MF∥AP,MF=AP.∵E为AP的中点,F为BP的中点,∠ADP=∠BCP=90°,∴DE=AE=EP=AP,FC=PF=BF=BP,∴DE=MF,EM=FC.在△DEM和△MFC中,,∴△DEM≌△MFC(SSS),∴∠DEM=∠MFC.∵EM∥BP,MF∥AP,∴四边形PEMF是平行四边形,∴∠PEM=∠PFM.又∵∠DEM=∠MFC,∴∠DEP=∠CFP.∵DE=AE,FC=BF,∴∠DAE=∠ADE=∠DEP,∠FBC=∠FCB=∠CFP,∴∠DAE=∠FBC,即∠DAP=∠PBC.∵∠ADP=∠AQP=90°,E为AP中点,∴ED=EA=EQ=EP=AP,∴D、A、Q、P四点共圆,∴∠PQD=∠DAP.同理可得:∠PQC=∠PBC,∴∠PQD=∠PQC.11.如图:D是以AB为直径的圆O上任意一点,且不与点A、B重合,点C是弧BD的中点,作CE∥AB,交AD或其延长线于E,连接BE交AC与G,AE=CE,过C作CM⊥AD交AD延长线于点M,MC与⊙O相切,CE=7,CD=6,求EG的长.解:连接OC,如图.∵MC与⊙O相切,∴OC⊥MC.∵CM⊥AD,∴OC∥AM.∵CE∥AB,∴四边形AOCE是平行四边形,∴OA=CE=7,∴AB=14.∵点C是弧BD的中点,∴BC=CD=6.∵AB是⊙O的直径,∴∠ACB=90°,∴AC===4.∵CE∥AB,∴△CGE∽△AGB,∴===,∴AG=AC=.在Rt△ACB中,cos∠BAC===.∵点C是弧BD的中点,∴∠BAC=∠CAD,即∠BAC=∠EAG,∴cos∠EAG=.在△EAG中,cos∠EAG=.∴=.∵AG=,AE=CE=7,∴=.整理得:GE2=.∵GE>0,∴GE=.∴EG的长为.12.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AB、DC的延长线交于E,AD、BC延长线交于F,EF中点为G,AG与圆交于K.求证:C、E、F、K四点共圆.证明:延长AG到H,使得GH=AG,连接EH、FH、CK,如图所示.∵GH=AG,EG=FG,∴四边形AEHF是平行四边形,∴∠EAG=∠GHF,∠GAF=∠GHE.∵A、B、C、K四点共圆,∴∠KCF=∠EAG,∴∠KCF=∠GHF,∴K、C、H、F四点共圆.∵K、C、A、D四点共圆,∴∠KCD=∠KAF,∴∠KCD=∠GHE,∴K、C、E、H四点共圆,∴K、C、E、H、F五点共圆,∴C、E、F、K四点共圆.13.在半圆O中,AB为直径,一直线交半圆周于C、D,交AB延长线于M(MB<MA,AC<MD),设K是△AOC与△DOB的外接圆除点O外的另一个交点,求证:∠MKO=90°.证明:连接CK,BK,BC,如图所示.∵AB是⊙O直径,∴∠ACB=90°,∴∠OAC+∠ABC=90°.∵A、B、C、D四点共圆,∴∠BDC=∠BAC.∵A、O、C、K四点共圆,∴∠CKO=∠OAC.∵D、O、B、K四点共圆,∴∠BKO=∠BDO.∴∠BKC=∠BKO﹣∠CKO=∠BDO﹣∠OAC.∵OB=OD,∴∠ABD=∠BDO.∴∠BMC=∠ABD﹣∠BDC=∠BDO﹣∠BAC=∠BKC.∴B、C、K、M四点共圆.∴∠ABC=∠MKC.∴∠MKO=∠MKC+∠CKO=∠ABC+∠OAC=90°.14.已知,在△ABC中,AC>AB,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AC的外角∠PAC的平分线相交于E,与BC相交点D,DE与AC相交于点F.(1)如图1,当∠ABC=3∠ACB时,求证:AB=AE;(2)如图2,当∠BAC=90°,∠ABC=2∠ACB,过点D作AC的垂线,垂足为点H,并延是点D关于直线AC的对长DH交射线AE于点M,过点E作BP的垂线,垂足为点G,点D1称点,试探究AG和M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解:(1)证明:连接BF,如图1.设∠A CB=x,则∠ABC=3x,∵FD垂直平分BC,∴FB=FC,∴∠FBC=∠FCB=x,∴∠ABF=∠AFB=2x,∴AB=AF,∠PAC=4x.∵AE平分∠PAC,∴∠EAC=2x.∵∠AFE=∠DFC=90°﹣x,∴∠AEF=180°﹣∠EAF﹣∠AFE=180°﹣2x﹣(90°﹣x)=90°﹣x,∴∠AEF=∠AFE,∴AE=AF,∴AB=AE..(2)AG=MD1证明:作EN⊥AC于N,取EC中点O,、NM、MC、MO、NO、EB、EC,如图2.连接AD1∵AE平分∠PAC,EN⊥AC,EG⊥AP,∴EG=EN,∠EGA=∠ENA=90°.∵∠BAC=90°,∴∠EGA=∠ENA=∠BAC=90°,∴四边形EGAN是矩形.∵EG=EN,∴矩形EGAN是正方形,∴AG=AN,∠EAN=45°,∠GEN=90°.∵ED垂直平分BC,∴EB=EC.在Rt△BEG和Rt△CEN中,,∴Rt△BEG≌Rt△CEN(HL),∴∠GBE=∠NCE,∠GEB=∠NEC,∴∠GEN=∠BEC=90°∵EB=EC,∴∠ECB=∠EBC=45°.∵∠BAC=90°,∠ABC=2∠ACB,∴∠ABC=60°,∠ACB=30°,∴∠ABE=∠ACE=15°.∵∠BAC=90°,点D为BC中点,∴AD=CD,∴∠DAC=∠DCA=30°.∵点D与点D关于AC对称,1AC=∠DAC=30°,∴∠D1=45°﹣30°=15°.∴∠MAD1∵DA=DC,DM⊥AC,∴DM垂直平分AC,∴MA=MC,∴∠CMH=∠AMH=90°﹣45°=45°,∴∠AMC=90°,∴∠ENC=∠AMC=90°.∵点O为EC中点,∴ON=OM=OE=OC=EC,∴E、N、C、M四点共圆,∴∠EMN=∠ECN=15°,∴∠MAD=∠EMN=15°,1中,在△AMN和△MAD1,,∴△AMN≌△MAD1,∴AN=MD1.∴AG=MD1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AB⊥y轴于B,AC⊥x轴于C.(1)如图1,E为线段OB上一点,连接AE,过A作AF⊥AE交x轴于F,连EF,ED平分∠OEF交OA于D,过D作DG⊥EF于G,求DG+EF的值;(2)如图2,D为x轴上一点,AC=CD,E为线段OB上一动点,连接DA、CE、F是线段CE的中点,若BF⊥FK交AD于K,请问∠KBF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改变,求其变化范围.解:(1)∵AB⊥y轴于B,AC⊥x轴于C,∴∠ABO=∠ACO=90°.∵∠BOC=90°,∴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AB=AC=BO=CO=2,OA平分∠BOC,∠BAC=90°.∵AF⊥AE,∴∠EAF=90°,∴∠BAC=∠EAF,∴∠BAC﹣∠EAC=∠EAF﹣∠EAC,即∠BAE=∠CAF.在△ABE和△ACF中,,∴△ABE≌△ACF(ASA),∴AE=AF,BE=CF.设BE=CF=t,OE=2﹣t,OF=2+t.∵ED平分∠OEF,∴点D是△OEF的内心.如图1,作DM⊥OB于M,作DH⊥OF于H,且DG⊥EF于G,∴DG=DM=DH,∴四边形MOHD是正方形,∴MO=HO=DM=DG.设DG=MO=x,∴x=,∴x=,∴EF=4﹣2x,∴WF=2﹣x.∴DG+EF=x+2﹣x=2.即DG+EF的值为2;(2)∠KBF的大小不变,∠KBF=45°如图2,延长BF交AC于G,连接KG,作KM⊥AB于M,KN⊥AC于N,∵四边形ABOC是正方形,∴O B∥AC.∴∠EBF=∠CGF,∠BEF=∠GCF.∵F是CE的中点,∴EF=CF.在△BEF和△GCF中,,∴△BEF≌△GCF(AAS),∴BF=GF.∵BF⊥FK,∴∠BFK=∠GFK=90°.在△BFK和△GFK中,,∴△BFK≌△GFK(SAS)∴BK=GK.∵AC=CD,∠ACD=90°,∴△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D=45°.∵KN⊥AC,∴∠ANK=90°,∴∠AKN=45°,∴AN=KN.∵KM⊥AB,∴四边形AMKN是正方形,∴KM=KN.∠M=∠GNK=90°AM∥KN.在Rt△BKM和Rt△GKN中,,∴Rt△BKM≌Rt△GKN(HL),∴∠MBK=∠NGK.∠GKN=∠BKM.∵AM∥KN,∴∠BKN=∠MBK.∵∠BKM+∠BKN=90°,∴∠GKN+∠BKN=90°,即∠BKG=90°.∵BK=GK,∴△BK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KBF=45°,∴∠KBF的大小不变,∠KBF=45°.16.如图,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直线MN⊥AB于A,且分别与⊙O1,⊙O2交于M、N,P为线段MN的中点,又∠AO1Q1=∠AO2Q2,求证:PQ1=PQ2.解:连接MQ1、BQ1、BQ2、NQ2,过点P作PH⊥Q1B于H,如图所示.则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Q1MA+∠ABQ1=180°,∠ABQ2+∠ANQ2=180°,∠MAB=∠BQ2N.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BQ 1=∠AO 1Q 1,∠ANQ 2=∠AO 2Q 2. ∵∠AO 1Q 1=∠AO 2Q 2,∴∠ABQ 1=∠ANQ 2,∴∠ABQ 2+∠ABQ 1=∠ABQ 2+∠ANQ 2=180°, ∴Q 1、B 、Q 2三点共线.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Q 1=∠ANQ 2, ∴∠Q 1MA +∠ANQ 2=∠Q 1MA +∠ABQ 1=180°, ∴MQ 1∥NQ 2.∵AB ⊥MN ,∴∠MAB =90°,∴∠Q 1Q 2N =∠MAB =90°.∵PH ⊥Q 1B ,即∠Q 1HP =90°,∴∠Q 1HP =∠Q 1Q 2N ,∴PH ∥NQ 2,∴MQ 1∥PH ∥NQ 2.∵P 为线段MN 的中点,∴H 为线段Q 1Q 2的中点,∴PH 垂直平分Q 1Q 2,∴PQ 1=PQ 2.。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1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竞赛例题专题讲解1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答案)

专题17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在学习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后,我们可以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作出归纳总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⑴从定义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 ⑵从角入手,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 2.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⑴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⑵当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 ⑶寻找某条线段,证明所证的两条线段都与它相等.善于发现、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是解几何题的一个常用技巧.常见的构造方法有:平分线+平行线、平分线+垂线、中线+垂线.如图所示:例题与求解【例1】如图,在△ABC 中,AB =7,AC =11,点M 是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MF ∥AD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角平分线+平行线易构造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条件“中点M ”.【例2】如图,在△ABC 中,∠B =2∠C ,则AC 与2AB 之间的关系是( ) A .AC >2AB B .AC =2AB C .AC ≤2AB D .AC <2AB(山东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如何条件∠B =2∠C ,如何得到2AB ,这是解本题的关键.ABCABDM FC【例3】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 ,取BD 中点M ,连结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山东省中考试题)解题思路:从△ADE ≌△BAC 出发,先确定△ADB 的形状,为判断△EMC 的形状奠定基础.【例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求证:AF =EF .(天津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只需证明∠F AE =∠AEF ,利用中线倍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例5】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 =200,在边AB 上取点D ,使AD =BC ,求∠BDC 度数.(“祖冲之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条件知底角为300,这些角并不是特殊角,但它们的差却为600,600使我们联想到等边三角形,由此找到切入口.如图1,以BC 为边在△ABC 内作等边△BCO ;如图②,以AC 为边作等边△ACE .BCA D图2B CA D图1O ABCMD EEA BDCFBCAD能力训练A 级1.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由顶点A 所引BC 边的高线恰等于BC 边长的一半,则 ∠BAC =__________.2.如图,在Rt △ABC 中,∠C =900,∠ABC =660,△ABC 以点C 为中点旋转到△A ′B ′C 的位置,顶点B 在斜边A ′B ′上,A ′C 与AB 相交于D ,则∠BDC =_________.3.如图,△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DE ⊥BC 于E ,EF ⊥AC 于F ,FD ⊥AB 于D ,则AD =_______.(天津市竞赛试题)4.如图,一个六边形的六个内角都是1200,其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1cm ,9cm ,9cm ,5cm ,那么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cm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5.如图,△ABC 中,AB =AC ,∠B =360,D 、E 是BC 上两点,使∠ADE =∠AED =2∠BAD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6.若△ABC 的三边长是a ,b ,c ,且满足44422a b c b c =+-,44422b ac a c =+-,44422c a b a b =+-,则△ABC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希望杯”邀请赛试题)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某一条边的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 ) A .300 B .300或1500 C .1200或1500 D .300或1200或1500(“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0,∠A =300,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 AB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江苏省竞赛试题)第5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ACDBB ′A ′(第2题)AB CDEF (第3题)(第4题)9915BACBCABCADFG E9.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ACB =900,D 为BC 中点,DE ⊥AB ,垂足为E ,过点B 作BF ∥AC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交AD 于G .⑴ 求证:AD ⊥CF ;⑵ 连结AF ,度判断△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0.如图,△ABC 中,AD ⊥BC 于D ,∠B =2∠C ,求证:AB +BD =CD .(天津市竞赛试题)11.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江苏省竞赛试题)12.如图1,Rt △ABC 中,∠ACB =90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⑴ 求证:CE =CF ;⑵ 将图1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A ′D ′E 的位置,使点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 ′与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山西省中考试题)B ACDA BDFE C图1A B D FE C图2A ′E ′D ′C ENMBDB 级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则∠B :∠C 的值=__________.2.如图,△ABC 的两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若∠BAC +∠DAE =1500,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3.在等边△ABC 所在平面内求一点P ,使△P AB 、△PBC 、△P AC 都是等腰三角形,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_________个.4.如图,在△ABC 中,∠ABC =600,∠ACB =450,AD 、CF 都是高,相交于P ,角平分线BE 分别交AD 、CF 于Q 、S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5.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1200,EA =AB =BC =12DC =12DE ,则∠D =( ) A .300B .450C .600D .67.50(“希望杯”竞赛试题)6.如图,∠MAN =160,A 1点在AM 上,在AN 上取一点A 2,使A 2A 1=AA 1,再在AM 上取一点A 3,使A 3A 2=A 2A 1,如此一直作下去,到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 )A .A 5B .A 6C .A 7D .A 8 7.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APB =∠BPC =∠CP A =1200,则点P 叫作△ABC 的费尔马点,如图1.⑴若点P 为锐角△ABC 的费尔马点,且∠ABC =600,P A =3,PC =4,则PB 的值为_____.⑵如图2,在锐角△ABC 外侧作等边△ACB ′,连结BB ′.求证:BB ′过△ABC 的费尔马点P ,且BB ′=P A +PB +PC .(湖州市中考试题)ABC(第1题)(第2题)ABD E CA BPACBB ′图1图2A BD CEF PQS (第4题)A B CED第5题AA 1NMA 2A 3(第6题)8.如图,△ABC 中,∠BAC =600,∠ACB =400,P 、Q 分别在BC 、AC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 =AB +BP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9.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BC 的中点,过M 作ME ∥AD 交BA 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12(AB +AC ). (重庆市竞赛试题)10.在等边△ABC 的边BC 上任取一点D ,作∠DAE =600,DE 交∠C 的外角平分线于E ,那么△ADE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学习报》公开赛试题)ABQCABD CFE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l:12y x m=-+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C(-4,-4)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AB于点D,CD=10.⑴求直线l的解析式;⑵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⑶将直线l沿y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恰当的距离时,直线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在直线CD上存在点P,使得△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宁波市江东区模拟题)1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4).⑴求B点坐标;⑵如图2,若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ACD=900,连接OD,求∠AOD度数;⑶如图3,过点A作y轴于E,F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G在EF的延长线上,以EG为直角边作等腰Rt△EGH,过A作x轴垂线交EH于点M,连接FM,等式AM FMOF-=1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图1 图2 图3。

2019中考数学《线段与角》专题复习考点讲解(含答案)

2019中考数学《线段与角》专题复习考点讲解(含答案)

线段与角考点图解技法透析1.与直线、射线、线段有关的知识(1)直线:①直线的概念,一根拉得很紧的线,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直的,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②直线的表示方法:如图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l 记作“直线l”.③直线的性质: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射线:①射线的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射线,这一点叫射线的端点.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②射线的表示方法:如图记作“射线AB”;l记作射线l,注意必须把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3)线段:①线段的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不延伸.②线段的表示方法:如图记求“线段AB”或“线段BA”或“线段a”.③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①联系: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线段无限延伸得到的;反过来,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可以看作是直线上两点及这两点间的部分,射线可以看作是直线上一点及其一旁的部分.②区别:如下表(5)线段的画法:①用直尺可以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画时不能向任何一方延伸.②“连接AB”的意义就是画出以A、B为端点的线段.③线段的延长线,如图,延长AB是指按由A向B的方向延长.延长BA是指按由B向A的方向延长.(也可说反向延长AB)(6)线段的比较①度量法:测量线段的长度后比较大小,②叠合法:用圆规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比较大小.(7)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a,有两种画法:①先画射线AC,再在射线AC上截取AB=a.②先测量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AB即可.(8)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的概念①如图①点O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O与OB,点O叫线段AB的中点,显然有AO=OB=12AB(或AB=2AO=2OB)②如图②点O1,O2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AO1=O1O2=O2B,则点O1,O2叫做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显然有:AO 1=O 1O 2=O 2B =13AB(或AB =3AO ,=3O 1O 2=3O 2B) ③如图③,点O 1,O 2,O 3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四条线段,则点O 1,O 2,O 3叫做线段AB的四等分点,显然有:AO 1=O 1O 2=O 2O 3=O 3B =14AB(或AB =4AO 1=4O 1O 2=4O 2O 3=4O 3B) (9)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与角有关的知识(1)角的概念:角既可以看成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又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组成的图形.(2)角的四种表示方法:①一般可以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且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如图①,记作∠AOB (或∠BOA );②当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来表示这个角,如图①可记作∠O ;③可以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如α、β、γ等)表示,如图②∠BOC 记作∠a ;④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图②∠AOC 记作∠1.(3)特殊角及角的分类:①平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转到与起始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所成的角. ②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转到与起始位置重合时所成的角. ③直角:等于90°的角叫直角.④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⑤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叫钝角.(4)角度制及角的画法:①角度制: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1°=60',1'=60".②借助三角尺和量角器画角.(5)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①每的和、差,如图所示:∠AOC =∠AOB +∠BOC ,∠AOB =∠AOC -∠BOC②角的倍、分: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若∠1=∠2,则OC 是∠AOB 的平分线,此时有∠1=∠2=12∠AOB (或∠AOB =2∠1=2∠2). 同理,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6)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7)方位角:方位角是表示方向的角.具体表示时.是南(或北)在先,再说偏东(或偏西)3.钟表上有关角的问题(1)钟表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分钟,如果与角度联系起来,每一小格对应6°;(2)秒针每分钟转过360°,分钟每分钟转过6°,时针每分钟转过0.5°.(3)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必须成180°的角,两针重合必须成0°的角,名题精讲考点1例1 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其交点个数最少为_______个,最多为_______个.【切题技巧】可以通过画图来探求,先从简单情形、特殊情形考虑,再进行归纳,得出结论.①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此时交点的个数最少为1个,②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5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第6条直线与前面的5条直线都相交,此时交点的个数为1+5=6个,③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第5条直线与前面的4条直线都相交,第6条直线再与前面的5条直线都相交,此时交点的个数为1+4+5=10个……,因此为使平面内两两相交的直线的交点个数最多,则要使任意两直线相交都产生新的交点,即任意两条直线相交都确定一个交点,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过同一点,于是可得交点数最多为:1+2+3+4+5=()1552+⨯=15(个)【规范解答】分别填1个,15个.(1)本例可进行如下推广:若平面内有两两相交的n条直线,其交点最少为1个,最多为1+2+3+…+(n+1)=12n(n-1)个交点;(2)一般地,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共点,那么这些直线将平面分成12(n+1)n+1个互不重叠的部分.(3)-般地,如果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那么这条直线上的不同线段的条数为(n-1)+(n-2)+…+2+1=12n(n-1)条;共有2n条不同的射线.【同类拓展】1.如图,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多少条不同的射线?考点2 线段长度的计算例2 如图C、D、E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42,求PQ的长.【切题技巧】先根据比例把AC、CD、DE、EB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意义可得到相应的方程,从而求得PQ的长.【规范解答】∴【借题发挥】几何问题本身是研究图形的性质和数量关系,准确地画出图形,能使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化.本题的分析要着眼于找出未知线段的联系,使未知向已知转化,求线段的长度要充分利用线段的和差与线段的中点、等分点的意义,其解题方法与途径不是唯一的,需要我们根据题意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类拓展】2.已知三条线段a、b、c在同一条直线上,他们有共同的起点,a 的终点是b的中点,c的中点是b的终点,且a+b+c=7cm,求a、b、c的长.考点3 角的个数及角的度数的计算例3 如图已知OA、OC是∠AOD内部的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1)若∠AOD=70°,∠MON=50°求∠BOC的大小;(2)若∠AOD=α;∠MON=β,求∠BOC的大小(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角的和、差之间的转化,先找出∠AOD,∠MON与∠BO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方便角的表示,可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所求的角,也可设未知数,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整体变形、列方程,从而确定出角的大小.【规范解答】【借题发挥】(1)对于求角的度数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用已知量来表示未知量,直接求未知量;二是通过设辅助未知数,把几何问题代数化,根据图形中角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从而求解,应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的条件,适当转换.(2)一般地,同一平面内,在平角∠AOB的内部引以O为端点的(n-1)条射线,则图中共有:n+(n-1)+(n-2)+…+3+2+1=12n(n+1)个小于平角的角.【同类拓展】 3.如图,∠AOB=100°,OM平分∠AOC,ON平分∠BOC,则∠MON=_______.考点4 钟表上有关的角度问题例4 时钟在下午4点至5点的什么时刻:(1)分针和时针重合?(2)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3)分针和时针成45°角?【切题技巧】4点整时针已转过4大格,每大格30°,这时可看成时针在分针前面120°,若设所需时间为x分钟,则有6x-12x的值等于1200时,两针就重合;当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角度为1200+180°时两针成一条直线;当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角度差等于120°-45°(时针在前)或120°+45°(分针在前)时,两针成45°角.【规范解答】【借题发挥】钟表上时针和分钟问题实质是数学中的追及问题,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每个大格为30°的角,每个小格为6°的角.如果把单位时间内,分针和时针转过的度数当作是它们的“速度”,那么分针的速度为6°/分,时针的速度为0.5°/分,因此,分针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在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过程中,总是分针追及时针,然后超过时针又转化为追及时针,【同类拓展】4.王老师在活动课上为学生们讲数学故事,他发现故事开始时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恰好成90°角,这时是7点多;故事结束时两针恰好也是90°角,这时是8点多,他还发现,讲故事中,两针成90°角的有趣图形还出现过一次,求王老师讲故事所花的时间多少分?考点5 与线段有关的实际问题例5 摄制组从A市到B市有1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市吃中饭,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市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B两市相距多少千米?【切题技巧】题目中所给条件只有路程,而没有给出时间与速度,所以可以画出线段表示各段路程,借助图形,思考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利用形数结合思想解决问题.【规范解答】如图,设小镇为D,傍晚汽车E处休息,令AD=x,则AC=3x,DE=400,CE=400-2x ED=12(400-2x)=200-x,于是有:AB=AC+CE+EB=3x+400-2x+200-x=600(km) 答:A、B两市相距600千米,【借题发挥】利用“线段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借助图形,利用“形数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常用方法,如:A、B、C、D、E、F六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当比赛到某一天时,统计出A、B、C、D、E五队已分别比赛了5、4、3、2、1场球,则还没有与B队比赛的球队是哪支队?此题用算术或代数方法求解容易陷入困境,此时可考虑用6个点表示A、B、C、D、E、F这6支足球队,若两队已赛过一场、就在相应的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这样用“线段图”来辅助解题,形象直观,如图所示,则还没有与B队比赛的球队是E队.【同类拓展】5.某公司员工分别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个,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A区B.B区C.C区D.A、B两区之间参考答案1.(1)21(条) (2)14(条) 2.1cm,2cm,4cm. 3.50°4.1小时零5511分钟. 5.A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cm,高是8cm的长方体纸盒的A点沿纸盒面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8)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2.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创新维权手段,聚焦维权难点,消费维权能力和水平不断提.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6.2万件,解决55.6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9.8亿元;其中,9.8亿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9.08×108B.9.8×108C.0.98×109D.0.98×1010 3.2019年3月3日至3月15日,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传播总量达829.8万条,其中数据“829.8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8.298×107B.82.98×105C.8.298×106D.0.8298×107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6),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B',点M是线段AB'的中点,若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恰好经过点B',M,则k=()A.4B.6C.9D.12 5.下列立体图形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A. B. C. D.6.在刚刚结束的中考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中,某班口语成绩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9B .众数为16C .平均分为7.78D .方差为2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x )2•x 3=x 5B .(x 2y )3=x 6yC .(a+b )2=a 2+b 2D .a 6+a 3=a 28.如图,点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上的两点(不与B 、C 两点重合),过点B 作BG ⊥AE 于点G ,连接FG 、DF ,若AB =2,则DF+GF 的最小值为( )A. ﹣1B.C.3D.49.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5)x 2+2x+2=0有实根,则m 的最大整数解是( )A .2B .3C .4D .5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B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以AB 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使BAC=90∠︒,点C 在第一象限。

线段与角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

线段与角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

线段与角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线段和角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它们在几何学和代数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们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几何学和代数学两个角度分别介绍线段和角在初中教学中的意义。

一、线段的意义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有限点集合。

在初中教学中,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几何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线段的长度、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培养对空间距离的感知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线段的长度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学生可以学习到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线段的长度也与实际生活中的测量有关,学生可以通过测量线段的长度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除了长度,学生还可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行和重合等性质。

通过比较线段的位置关系,学生可以培养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线段的垂直和平行性质也与实际生活中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学生可以通过线段的性质来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二、角的意义角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在初中教学中,角的概念和性质是学习几何学和三角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角的度量、比较和构造,学生可以培养对角度的感知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和计算。

角的度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刻画角的大小,学习到度量角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三角学学习打下基础。

角的度量也与实际生活中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学生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除了度量,学生还可以学习角的比较和构造。

通过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可以学习到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角的构造也与实际生活中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学生可以通过角的构造来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三、线段与角的关系线段和角在几何学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度量,学生可以学习到线段与角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竞赛专题讲解:第九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竞赛专题讲解:第九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

第九讲 三角形的边与角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是研究其他复杂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三边相互制约,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边与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反映三角形的边与角关联的基本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等,它们在线段。

角度的计算、图形的计数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解与三角形的边与角有关的问题时,往往要用到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法,即用代数方法(方程、不等式)解几何计算题及简单的证明题,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并证明基本结论:(1) ∠l +∠2=∠3+∠4;(2) 若BD 、CO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则∠BOC=90°+21∠A ; (3) 若BO 、CO 分别为∠DBC 、∠ECB 的平分线,则∠BOC=90°-21∠A ; (4) 若BE 、CE 分别为∠ABC 、∠ACD 的平分线,则∠E=21∠A .注: 中线、角平分线、高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它们的差别在于高随着三角形形状的不同,可能在三角内部、边上或外部.代数法解几何计算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设元,运用几何知识建立方程(组)、不等式(组),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或解不等式(组).例题求解【例1】 在△ABC 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B<∠C ,4∠C =7∠A ,则∠B 的度数为 .(北京市竞赛题)思路点拨 设∠C =x °,根据题设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把∠A 、∠B 用x 的代数式表示,建立关于x 的不等式组.【例2】以1995的质因数为边长的三角形共有( )A .4个B .7个C .13个D .60个(河南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1995=3×5×7×19,为做到计数的准确,可将三角形按边分类,注意三角形三边应满足的关系制约.【例3】 (1)如图,BE 是∠ABD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BE 与CF 交于G ,若∠BDC=140°,∠BGC=110°,求∠A 的大小.(“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在△ABC 中,∠A=50°,高BE 、CF 交于O ,且O 不与B 、C 重合,求∠BOC 的度数. (“东方航空杯”——上海市竞赛题)思路点拨 (1)运用凹边形的性质计算.(2)由O 不与B 、C 重合知,∠B 、∠C 均非直角,这样,△ABC 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又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故应分两种情况讨论.【例4】 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2003年河南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不妨设三角形三边为a 、b 、c ,且a <b <c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题设条件可确定 c 的取值范围,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注 如图,在凹四边ABCD 中,∠BDC=∠A +∠B +∠C .请读者证明.解所研究的问题的图形形状不惟一或几何固形位置关系不确定或与分类概念相关的命题时.往往用到分类讨论法.【例5】 (1)用长度相等的100根火柴杆,摆放成一个三角形,使最大边的长度是最小边长度的3倍,求满足此条件的每个三角形的各边所用火柴杆的根数.(大原市竞赛题)(2)现有长为150cm 的铁丝,要截成n(n>2)小段,每段的长为不小于l ㎝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求n 的最大值,此时有几种方法将该铁丝截成满足条件的n 段.(第17届江苏省竞赛题)思路点拨 (1)设三角形各边需用火柴杆数目分别为x 、y 、3x ,综合运用题设条件及三角形边的关系等知识,建立含等式、不等式的混合组,这是解本例的突破口.(2)因n 段之和为定值150㎝,故欲n 尽可能的大,必须每段的长度尽可能小,这样依题意可构造一个数列.学力训练1.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比是2:3:4,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 (2003年河南省竞赛题)2.一条线段的长为a ,若要使3a —l ,4a+1,12-a 这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取值范围是 .3.如图,在△ABC 中,两条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点F ,∠A =60°,则∠DFE = 度.4.如图,DC 平分∠ADB ,EC 平分∠AEB ,若∠DAE =α,∠DBE =β,则∠DCE = . (用α、β表示). (山东省竞赛题)5.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02222>---bc c b aB .02222=---bc c b aC .02222<---bc c b aD .02222≤---bc c b a(江苏省竞赛题)6.△ABC 的内角A 、B 、C 满足3A>5B ,3C ≤2B ,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7.如图,△ABC 内有三个点D 、E 、F ,分别以A 、B 、C 、D 、E 、F 这六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如果每个三角形的顶点都不在另一个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些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之和为( )A .360°B .900°C .1260°D .1440° (重庆市竞赛题)8.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C 的平分线与∠B 的外角平分线交于E 点,连结AE ,则∠AEB 是( )A .50°B .45°C .40°D .35° (山东省竞赛题)9.如图,已知∠3=∠1+∠2,求证:∠A+∠B+∠C+∠D =180°.10.如图,已知射线ox 与射线oy 互相垂直,B ,A 分别为ox 、oy 上一动点,∠ABx 、∠BAy 的平分线交于C .问:B 、A 在ox 、oy 上运动过程中,∠C 的度数是否改变?若不改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说明理由.1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整数,其中有一条边长是4,但它不是最短边,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个.1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且α≥β≥γ,α=2γ,则β的取值范围 .13.已知△ABC 的周长是12,三边为a 、b 、c ,若b 是最大边,则b 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E 和D 分别在△ABC 的边BA 和CA 的延长线上,CF 、EF 分别平分∠ACB 和∠AED ,若∠B =70°,∠D=40°,则∠F 的大小是 .15.已知△ABC 中,∠B=60°,∠C>∠A ,且(∠C)2=(∠A)2+(∠B)2,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6.不等边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边长等于另外两条边长的平均值,那么,最大边上的高与最小边上的高的比值k 的取值范围是( )A .143<<kB .131<<k C . 1<k<2 D .121<<k 17.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a 、b 、c 都是整数,且a ≤b<c ,若b=7,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A .14个B .28个C .21个D .49个1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这个三角形的某两个内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直角或钝角三角形19.如图,已知DM平分∠ADC,BM平分∠ABC,且∠A=27°,∠M=33°,求∠C的度数.20.不等边△ABC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美国数学邀请赛试题)21.将长度为2n(n为自然数,且n≥4)的一根铅丝折成各边的长均为整数的三角形,记(a,b,c)为三边的长,且满足a≤b≤c的一个三角形.(1)就n=4,5,6的情况,分别写出所有满足题意的(a,b,c);(2)有人根据(1)中的结论,便猜想:当铅丝的长度为2n(n为自然数且n≥4)时,对应(a,b,c)的个数一定是n-3,事实上,这是一个不正确的猜想,请写出n=12时的所有(a,b,c),并回答(a,b,c)的个数;(3)试将n=12时所有满足题意的(a,b,c),按照至少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河北省初中数学创新与知识应用竞赛试题)22.阅读以下材料并填空.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些点作直线,一共能作出多少条不同的直线?(1)分析: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3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有5个点时,可连成l0条直线……(2)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和可连成直线的条数S发现:(1)分析:当仅有两个点时,可连成1条直线;当有3个点时,可连成3.条直线;当有4个点时,可连成6条直线;当有5个点时,可连成1 O条直线;(2)归纳:考察点的个数n和可连成直线的条数Sn,发现:(3)推理:平面上有n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取第一个点以有n种取法,取第二个点B 有(n-1)种取法,所以一共可连成n(n-1)条直线,但A B与BA是同一条直线,故应除以2,即Sn=21)-n(n.(4)结论:Sn=21)-n(n.试探究以下问题:平面上有n(n≥3)个点,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任意三点作三角形,一共能作出多少不同的三角形?(1)分析:当仅有3个点时,可作个三角形;当有4个点时,可作个三角形;当有5个点时,可作个三角形.Sn,发现:(填下表)(3)推理:(4)结论:(甘肃省中考题)。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归纳(定理)

初中数学竞赛知识点归纳(定理)

1.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三角形ABC的边BC的中点为P,则有AB2+AC2=2(AP2+BP2)初中竞赛需要,重要2.托勒密定理: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则有AB×CD+AD×BC=AC初中竞赛需要,重要3.梅涅劳斯定理:设△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和一条不经过它们任一顶点的直线的交点分别为P、Q、R则有BPPC×CQQA×ARRB=1初中竞赛需要,重要4.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略)初中竞赛需要,重要5.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1:设△ABC的∠A的外角平分线交边CA于Q、∠C的平分线交边AB于R,、∠B的平分线交边CA于Q,则P、Q、R 三点共线。

不用掌握6.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定理2:过任意△ABC的三个顶点A、B、C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C、CA、AB的延长线交于点P、Q、R,则P、Q、R三点共线不用掌握7.、塞瓦定理:设△ABC的三个顶点A、B、C的不在三角形的边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的一点S连接面成的三条直线,分别与边BC、CA、AB或它们的延长线交于点P、Q、R,则BPPC×CQQA×ARRB()=1.初中竞赛需要,重要8.塞瓦定理的应用定理:设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与两边AB、AC的交点分别是D、E,又设BE和CD交于S,则AS一定过边BC的中心M不用掌握9.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略)初中竞赛需要,重要10.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定理用塞瓦定理来证明将毫无几何美感,应该用中位线证明才漂亮11.塞瓦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定理2:设△ABC的内切圆和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R、S、T,则AR、BS、CT交于一点。

不用掌握12.西摩松定理:从△ABC的外接圆上任意一点P向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作垂线,设其垂足分别是D、E、R,则D、E、R共线,(这条直线叫西摩松线)初中竞赛的常用定理13.西摩松定理的逆定理:(略)初中竞赛的常用定理1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5.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1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第一角元形式的梅涅劳斯定理 且因为AF=BF 所以AF/FB必等于1 所以AF=FB 所以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此外,可用定比分点来定义塞瓦定理: 在△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分别取L、M、N三点,又分比是λ=BL/LC、μ=CM/MA、ν=AN/NB。

七年级线段和角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线段和角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线段和角知识点归纳七年级是初中数学的第一个阶段,线段和角是基础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对七年级线段和角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学生们复习和学习参考。

一、线段1. 定义:线段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线段,可以记作 AB。

2. 同长度线段:如果两个线段的长度相同,则它们是同长度线段。

3. 中点:线段 AB 上距离 A 和 B 相等的点 M,称为线段 AB 的中点。

4. 三角形中位线: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点连成三条线段,每条线段连接两个顶点,这些线段称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并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5. 相似线段:如果两个线段的长度比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线段。

二、角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或半直线(即角的边)和它们的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所组成的图形。

2. 角的度数:角的度数通常用°表示。

一个完整的角是360°。

3. 角的种类:- 锐角:角的度数小于90°。

- 直角:角的度数正好是90°。

- 钝角:角的度数大于90°。

4. 角的余角和补角:角的补角是与该角相加正好为90°的角,角的余角是与该角相加正好为180°的角。

5. 角的平分线:如果一个角有一条射线恰好将其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则这条射线称为该角的平分线。

三、相交线段和角1. 垂直: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的相交角为90°时,它们是垂直的。

2. 平行:两条线段或两条射线之间的角度为0°时,它们是平行的。

3. 相交线段:如果两条线段不重合但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则它们是相交线段。

4. 同位角: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相交时,两对相互对应的角,就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5. 内错角和外错角: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截成的线段所形成的角分别在同侧或异侧,分别为内错角和外错角。

以上就是七年级线段和角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案 线段与角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案 线段与角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案线段与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线段的名称;了解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角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使用线段和角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教学投影仪。

2. 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参考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回顾和复习线段和角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线段的认识(15分钟)(1)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线段的表达方式。

(2)通过展示线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线段的概念,巩固所学内容。

3. 角的认识(15分钟)(1)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角的表达方式。

(2)通过展示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角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角的概念,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归纳(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总结线段和角的特点和应用,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和归纳。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线段和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若圆周上依次放着数 1,2,3,4,5,6,问:是否能经过有限 次操作后,对圆周上任意依次相连的 4 个数 a,b,c,d,都有
第9页
(a d )(b c) ≤0 ?请说明理由. (2 )若圆周上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放着2003 个正整数1 ,
2 ,…,2 0 0 3 ,问:是否能经过有限次操作后,对圆周上任意依次相连 的 4 个数a ,b ,c ,d ,都有(a d )(b c) ≤0 ?请说明理由.
1 0 .已知二次函数y ax2 bx c (其 中 a 是正整数)的图象经 过点 A ( - 1 ,4 ) 与点 B ( 2 ,1 ),并且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 b+c 的 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共 4 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60 分)
第3页
1 1 .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B C 是⊙O 的切线,O C 平行于
第7页
注:1 3 B 和14B 相对于下面的13A 和14A 是较容易的题. 13B 和14B 与 前面的12 个题组成考试卷.后面两页13A 和14A 两题可留作考试后的研究题 。
1 3 A .如图所示,⊙O 的直径的长是关于 x 的二次方程 x2 2(k 2) x k 0
(k是整数)的最大整数根. P 是⊙O 外一点,过点 P 作⊙O 的切线 PA
和割线 P B C ,其中 A 为切点,点 B ,C 是直线 PBC 与⊙O 的交点.若
PA ,P B ,P C 的长都是正整数,且 PB 的长不是合数,求 PA2 PB2 PC2 的 值.
A O
解:
P
B
C
第8页
(第 13A 题图)
1 4 A .沿着圆周放着一些数,如果有依次相连的 4 个数 a,b,c,d 满 足不等式(a d )(b c) >0,那么就可以交换 b,c 的位置,这称为一次操 作.

初中数学竞赛指导:《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指导:《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含答案)

《三角形》竞赛专题训练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所示,AD 是BC 边上的高,若点P 在BC 边上移动,你能判断线段AP 与边AB 或边AC 的大小吗?从直观上我们可以看出,若点P 在线段BD 上移动,则AP AB <,若点P 在线段CD 上移动,则AP AC <.可是遇到这样判断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大小的问题,我们会想到哪些定理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看看这些定理的运用.经典例题(1)在ABC ∆内,AB AC =,AD 是边BC 上的高,若点P 在ABD ∆内,证明: APB APC ∠>∠.( 2) 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或边上任意一点(不包含端点),证明:PA PB PC <+. 解题策略(1)如图2,设PC 与AD 交于点E ,连结BE ,延长AP 交BC 于点F ,因为AB AC =,所以ACB ABC ∠=∠,CAD BAD ∠=∠,CE BE =,ECB EBC ∠=∠(由等腰三角形性 质),则ACE ACB ECB ABC CBP ABP ∠=∠-∠>∠-∠=∠,CAP BAP ∠>∠ 所以180APB ABP BAP ∠=︒-∠-∠ 180ACE CAP >︒-∠-∠ APC =∠(2)直接找PA 与PB PC +的关系并不容易,因为它们不在一个三角形中,这时我们要想办法找个中间量,使得PA 小于这条边,而PB PC +大于这条边,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PB PC BC +>,我们很自然地想到把BC 作为中间量来证明.如图3,延长AP 交边BC 于点F ,则AP AF ≤,因为AFC B ∠>∠,B C ∠=∠,所以AC AF >,而PB PC BC +≥ (等号成立条件是点P 在边BC 上),所以AP PB PC <+.画龙点睛判断三角形边与边的大小,我们常用的定理有:(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等角对等边. 举一反三1. 如图,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上的点,证明: DEF ∆的周长小于ABC ∆的周长.2. 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高,P 是线段AD 上任意一点,证明:PB PC BD CD -<-3. 如图,在ABC ∆中有D 、E 两点,求证:BD DE EC AB AC ++<+.融会贯通4. 已知点O 在ABC ∆内部,连结OA ,OB ,OC ,说明:1()2AB AC BC OA OB OC AB AC BC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条看似简单的定理在我们求三角形中的角的度数甚至是其他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时,却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一讲我们就来看几道利用内角和定理的有趣的问题. 经典例题如图所示.平面上六个点A B C D E F 、、、、、构成一个封闭折线图形.求+A B C D E F ∠∠+∠+∠+∠+∠的度数.解题策略所求的六个角中任意三个都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两成对地分布在三个三角形中,且这三个三角形中第三个角的对顶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于是,我们反复利用内角和定理可求得结果.因为+180A B APB ∠∠+∠=︒ +180E F FRE ∠∠+∠=︒+180C D DQC ∠∠+∠=︒ 且 +180PRQ PQR QPR ∠∠+∠=︒ 即 +180FRE DQC APB ∠∠+∠=︒故 +360A B C D E F ∠∠+∠+∠+∠+∠=︒ 画龙点睛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涉及求角度的时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用到这条定理,当然,更多时候,它要结合其他知识,如外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平行线性质定理才能使它的作用更大的发挥出来,希望同学们能熟练应用. 举一反三1.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2. 如图,求+A B C D E ∠∠+∠+∠+∠的度数.3. 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相交于G ,若140BDC ∠=︒,100BGC ∠=︒,求A ∠的度数.融会贯通4. 如图,在ABC ∆中,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1A ,1A CD∠与1A BC ∠的平分线交于2A ,2A BC ∠与2A CD ∠的平分线交于3A ,3A BC ∠与3A CD ∠的平分线交于4A ,若450A ∠=︒,求A ∠的度数.3 多边形的边和角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180n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经典例题如图1,在六边形ABCDEF 中,=A B C D E F ∠∠=∠=∠=∠=∠,1AB =cm ,3BC CD ==cm ,2DE =cm.求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解题策略如图2,将BC 、DE 、AF 分别向两边延长交于L 、M 、N 三点.由六边形内角和公式可知=A B C D E F ∠∠=∠=∠=∠=∠(2)1806n =-⨯︒÷120=︒所以=N L M NCD NDC FEM EFM LBA ∠∠=∠=∠=∠=∠=∠=∠LAB =∠60=︒,所以LMN ∆、ALB ∆、CDN ∆、EFM ∆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LN MN LM ==,AB LB AL ==,EM MF FE ==,CD DN CN ==因为1AB =cm ,3BC CD ==cm ,2DE =cm ,所以1AB LB AL ===cm ,3CD DN CN ===cm.因为LN CN BC LB =++,所以3317LN =++=(cm),所以7LN MN LM === cm.因为EM MN DE DN =--,所以7232ME =--=(cm),所以2EM MF FE ===cm.因为AF LM LA FM =--,所以7124AF =--=(cm),因为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AB BC CD DE EF FA =+++++,所以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13322415=+++++=cm.画龙点睛因为每个内角都是120°,所以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也都相等,且为60°,从而可以通过延长线段构造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解题. 举一反三1. 如图,一个多边形纸片按图示的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得到一个内角和为2340°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13 (B)14 (C)15 (D)162. 一块正六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底面仍为正六边形且高相等的无盖纸盒(侧面均垂直于底面,见图b),需在每一个顶点处剪去一个四边形,如图a 中的四边形'AGA H ,那么'GA H ∠的大小是 度.3. 如图是某广场地面的一部分,地面的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砖,周围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密铺,从里向外共铺了10层(不包括中央的正六边形地砖),每一层的外边界都围成一个多边形,若中央正六边形的地砖的边长为0.5m ,则第10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多少?融会贯通4. 在一个多边形中,除了两个内角外,其余的内角和为200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4 图形面积——等积变换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有以下两个重要性质:1.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高乘积的比;2. 等底(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底)之比.作为以上两个性质的一个特例,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经典例题如图,已知P 为ABC ∆内一点,AP 、BP 、CP 分别与对边相交于点D 、E 、F .把ABC ∆分成六个小三角形,其中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已经给出.求ABC ∆的面积.解题策略设BPF S x ∆=,APE S y ∆=,由题设404303PBD PCD S BD DC S ∆∆=== 所以8440435303ABD ACD S x S y ∆∆++==++ 化简得34112x y -=- ①又30402351BPC EPC S BP PE S ∆∆+===所以8421ABP APE S x S y ∆∆+== 化简得284x y =- ② 由①、②可得56,70x y == 所以315ABC S ∆=画龙点睛底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灵活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举一反三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EF AC 分别交CD 、AD 于E 、F .连结AE 、BE 、BF 、CF ,问与BC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还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2. 在ABC ∆中,E 为AC 中点,D 在BC 上,2DC BD =,AD 交BE 于F ,求证::1:5BDF FDCE S S ∆=四边形3. 在ABC ∆内任取一点P ,连结AP 、BP 、CP ,并分别延长交BC 、CA 、AB 于D 、E 、F .求证:1AF BD CEBF CD AE=.融会贯通4. 设P 是ABC ∆内任一点,AD 、BE 、CF 过点P 且分别交边BC 、CA 、AB 于D 、E 、F .求证:1PD PE PFAD BE CF++=.参考答案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 因为,,AE AF EF BD BF DF CE CD DE +>+>+>所以AE AF BD BF CD CE DE EF DF +++++>++ 所以DEF ∆的周长小于ABC ∆的周长.2. 如图,在BD 上取一点E ,使得DE CD =,则BD CD BE -=,PD 既是PEC ∆的高,又是中线,则PE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E PC =,因为PB PE BE -<,故PB PC BD CD -<-.3. 延长BD 交AC 于M 点,延长CE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N .在ABM ∆中AB AM BM +>,在CNM ∆中,NM MC NC +> 所以AB AM NM MC BM NC +++>+ 因为AM MC AC +=,BM BN NM =+ 所以AB AC NM BN NM NC ++>++ 所以AB AC BN NC +>+……①在BNC ∆中,BN NC BD DN NE EC +=+++……② 在DNE ∆中,DN NE DE +>……③由②、③得BN NC BD DE EC +>++……④由①、④得AB AC BN NC BD DE EC +>+>++4. 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OAB ∆、OBC ∆、OAC ∆,有: OA OB AB +>,OA OC AC +>,OB OC BC +> 因此OA OB OA OC OB OC AB AC BC +++++>++所以1()2AB AC BC OA OB OC ++<++ 延长BO 交AC 于D ,则AB AC AB AD DC BD DC BO OD DC BO OC +=++>+=++>+, 即AB AC OB OC +>+同理可得:AB BC OA OC +>+,AC BC OA OB +>+三式相加得:2()2()AB AC BC OA OB OC ++>++ 即AB AC BC OA OB OC ++>++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 将CD 延长,交AB 于点F ,AE 于点G ,则AFG B C ∠=∠+∠,AGF D E ∠=∠+∠ 因为180A AFG AGF ∠+∠+∠=︒所以+180A B C D E ∠∠+∠+∠+∠=︒2. 如图,因为CIH D E ∠=∠+∠,CHI A B ∠=∠+∠,180CHI CIH C ∠+∠+∠=︒所以+180A B C D E ∠∠+∠+∠+∠=︒3. 延长CD 交AB 于H ,212123CDB DHB A ∠=∠+∠=∠+∠+∠,224CGB CFB A ∠=∠+∠=∠+∠+∠因为12∠=∠,34∠=∠,且140BDC ∠=︒,100BGC ∠=︒ 所以1340∠+∠=︒,60A ∠=︒4. 因为ACD A ABC ∠=∠+∠(外角和定理)所以111222ACD ABC A ∠-∠=∠ 即112A A ∠=∠以此类推2112A A ∠=∠,3212A A ∠=∠,4312A A ∠=∠所以41680A A ∠=∠=︒3 多边形的边和角1. B2. 60°3.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从里向外的第1层是61612⨯+=边形;第2层是62618⨯+= 边形;此后,每层都比前一层多6条边.依此递推,第10层是610666⨯+=边形,因为边 长为0.5m ,所以第10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660.533⨯=(m).4. 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两个内角的和为x ︒.则(2)1802002n x --=解得1802362x n =-因为0360x <<所以01802362360n <-< 解得118113619090n << 所以14n =或15,则多边形的边数是14或15.4 图形面积——等积变换1. BCE CEA S S ∆∆=,ACE AFC S S ∆∆=,AFC ABF S S ∆∆=,,,所以与BCE ∆面积相等的有3个三角形,分别是CEA ∆、AFC ∆、ABF ∆2. 设BDF S a ∆=.连结DE ,取DC 中点G ,连结EG ,由中位线性质可知//EG AD ,所以F 是BE 的中点,于是有BDF EDF S S a ∆∆==,又2GCE DEG BDE S S S a ∆∆∆===, 所以225FDE DEG GCE FDCE S S S S a a a a ∆∆∆=++=++=四边形.因此:1:5BDF FDCE S S ∆=四边形3. 因为ACF APF BPF BCFS S AF BF S S ∆∆∆∆== 所以ACF APF ACP BCF BPF BCP S S S AF BF S S S ∆∆∆∆∆∆-==-同理可得APB APC S BD CD S ∆∆=,BCP APB S CE AE S ∆∆= 三式相乘可得1AF BD CE BF CD AE= 4. 设P 到BC 、CA 、AB 的距离分别为a t 、b t 、c t ,BC 、CA 、AB 边上的高分别为a h 、b h 、c h ,因为PDC a PBC ADC a ABCS t S PD AD S h S ∆∆∆∆=== 所以PBC ABCS PD AD S ∆∆= 同理PAC ABC S PE BE S ∆∆=,PAB ABC S PF CF S ∆∆= 三式相加即得1PD PE PF AD BE CF ++=。

初中数学竞赛:线段、角的相等关系

初中数学竞赛:线段、角的相等关系

初中数学竞赛:线段、角的相等关系【内容提要】证明线段、角的相等,在直线形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找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若没有现成的,则要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构造全等三角形,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中的对应相等关系,添引辅助线要有利于增加对应相等的元素,要注意总结辅助线的规律,观察两个三角形全等时的一般位置特点(如翻转、旋转、平移等)一.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定理1.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等角对等边。

2. 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全等。

3. 在平行线图形中①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②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4.运用比例式证明相等:若a ya x = 则x=y ;若xy y x =则x=y 5.应用等量代换、等式性质二.证明两个角相等常用的定理 1.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等边对等角。

2. 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全等或相似。

3.在平行线图形中① 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② 行线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③ 边分别互相平行(或垂直)的两个锐角(或两个钝角)相等 ④ 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⑤ 用等量代换、等式性质【例题】例1.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 =∠B 求证:AD =BC下面提供三种基本证法:1. 把BC 、AD 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证它等腰三角形。

辅助线是:过点D 作DE ∥BC ,我们称它为“平移” ∵BCDE 是平行四边形,可证△DAE 为等腰三角形2. 以BC 、AD 为对应边,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为增加对应相等的元素,辅助线为:作两条高CM 和DN ,根据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可用角角边证全等。

3. 由∠A =∠B ,可造等腰三角形,运用比例式性质证明,辅助线是:分别延长AD 和BC交于P 。

PD C D C D CA E BA NM BA B例2.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CD ,AC 和BD 相交于O,AD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P 求证:PO 平分AB 证明:设PO 延长线交AB 于E ,交CD 于F∵AB ∥CD ∴AE DF =PE PF =BE CF ① AE CF =AO CO =BEDF② ①×②得 22BEDFCF AE CF DF ⋅=⋅ ∴AE 2=BE 2∵AE >0,BE >0∴AE =BE ,即PO 平分AB例3.已知:△ABC 中,AC =3AB ,AF 是∠A 的平分线,过点C 作CD ⊥AF ,D 是垂足 求证:AD 被BC 平分 A证明:以AD 为轴作△ADC 的对称三角形ADE B 那么DE =DC ,AE =AC =3AB ,BE =2AB G F取BE 的中点G ,连结DG E CE则DG ∥BC ,∵AB =BG ∴AF =FD ,即AD 被BC 平分例4.已知:在△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边BC 的中点求证:PM =PN证明:取AB 中点Q ,AC 中点R连结PQ ,PR ,MQ ,NRPQ ∥AC ,PQ =21AC =NRPR ∥AB ,PR =MQ∠PQM =∠PRN (两边分别垂直) ∴△PQM ≌△NRP , PM =PN例5.已知: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延长AD ,BC 和EF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G ,H 求证:∠AGE =∠BHE证明:连结AC ,取AC 的中点P ,连结PE ,PF ∵PE 是△ABC 的中位线,∴PE ∥BC ,PE =21BC , 同理PF ∥AD ,PF =21AD∴∠PEF =∠BHE ,∠PFE =∠AGE ∵AD =BC ,∴PE =PF ,∠PEF =∠PFE ∴ ∠AGE =∠BHE例6.已知:△ABC 中,∠A =Rt ∠,点O 是正方形BCDE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AO 是∠A 的平分线证明:过点O 作OF ⊥OA 交AC 的延长线于F∵∠ABC ,∠FCO 都是∠ACO 的补角 ∴ ∠ABC =∠FCOABE∵∠AOB ,∠FOC 都是∠AOC 的余角 ∴ ∠AOB =∠FOC 又∵OB =OC ∴△ABO ≌△FCO∴AO =FO , ∠F =∠OAF =45∴ AO 是∠A 的平分线(△FCO 是△ABC 绕点旋转90后的位置) 又证: ∵∠BAC +∠BOC =180∴A ,B ,O ,C 四点共圆,过ABOC 四点作辅助圆,在这个圆中 ∵弦OB =弦OC ∴弧OB =弧OC ∴圆周角BAO =∠OAC即 AO 是∠A 的平分线 【练习】1. 在等边△ABC 的边AB ,BC ,CA 上分别截取AD =BE =CF ,连结AE ,BF ,CD 它们两两相交于P ,Q ,R ,则△PQR 也是等边三角形 2. 已知:如图AB =AC ,AD =AE求证:AF 平分∠BAC3. 如图P ,Q ,R 是等边三角形ABC 三边的中点,M 是BC 上的任意点,以PM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PMN ,则RN =QM4. 如图△ABD ,△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则△CAF 也是等边三角形④CBCMBC5. 四边形ABCD 中,AC =B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EF 和AC ,BD 相交所成的两个锐角相等6. 锐角三角形ABC 中,以AB ,AC 为边作两个正方形ABDE ,ACFG ,高AH 的延长线交EG 于M ,求证:①ME =MG ,②AM =21BC 7. △ABC 的∠C =Rt ∠,∠A =30,以AB ,AC 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D ,ACE ,求证 DE 被AB 平分8.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Rt ∠,BE 是中线,AD ⊥BE 交BC 于D ,交BE 于F ,求证:∠AEB =∠DEC9.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 =Rt ∠,AD ∥BC ,且BD =BC ,设BD 和AC 相交于E ,求证CD =CE10. △ABC 中,AD 是高,若AB +DC =AC +BD ,则AB =AC11. D ,E 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A ,BC 的延长线上,AD =BE 求证DC =DE 12. 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EAF =45,AH 是△ AEF 的高,求证 AH =AB13. 梯形ABCD 中,AB ∥CD ,MN ∥AB 交AD 于M ,交BC 于N 交AC 于E ,交BD 于F则ME =NF14. 正方形ABCD 中,E ,F 是AB 延长线上的两个点,BE =BC ,BF =BD ,DF 交BC 于G ,交CE 于H 求证:CH =CB ,HG =HF【答案】1. 先△ABE ≌△BCF ≌△CAD ,2.三次全等,3.证△PQM ≌△PRN4.△ABC ≌△DBE ,∠BAC + ∠DAF =∠BDE +∠DEF =60+1805、取CD 的中点M ,连结ME ,MF 6. △EAM ≌△ABH7、作△ABD 的高DF ,证△BDF ≌△BAC 8、作斜边上高,找全等三角形 9、求出∠DBC =30,有两种图形10、延长BC 到N ,使CN =AB ,延长CB 到M ,使BM =AC , 证△AMD ≌△AND ,△CAN ≌△MBA 11、延长BE 到F ,使EF =BC 12、延长CB 到G 使BG =DF 13. 证明CDNF CD ME 14.∠CDF =∠F =∠BDF =∠DHC =22.5。

初中数学组 线段与角

初中数学组 线段与角

初中数学组卷——线段与角姓名:1.如图(1),线段上有3个点时,线段共有3 条;如图(2)线段上有4个点时,线段共有6条;如图(3)线段上有5个点时,线段共有10条.(1)当线段上有6个点时,线段共有 条;(2)当线段上有n 个点时,线段共有 条;(用n 的代数式表示)(3)当n=100时,线段共有 条.2.你会数线段吗?如图①线段AB ,即图中共有1条线段,1=如图②线段AB 上有1个点C ,则图中共有3条线段,3=1+2=如图③线段AB 上有2个点C 、D ,则图中共有6条线段,6=1+2+3=思考问题:(1)如果线段AB 上有3个点,则图中共有 条线段;(2)如果线段AB 上有9个点,则图中共有 条线段;(3)如果线段AB 上有n 个点,则图中共有 条线段(用含n 的代数式来表示). ①②③3.已知点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COE=90°,OF 是∠AOE 的平分线.(1)当点C ,E ,F 在直线AB 的同侧(如图1所示)时.试说明∠BOE=2∠COF ;(2)当点C 与点E ,F 在直线AB 的两旁(如图2所示)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将图2中的射线OF 绕点O 顺时针旋转m °(0<m <180),得到射线OD .设∠AOC=n °,若∠BOD=,则∠DOE 的度数是 (用含n 的式子表示).4.如图,AOB 是一条直线,OC 是一条射线,∠AOC=60°,OE 、OF 分别是∠AOC 、∠BOC 平分线.(1)OE 与OF 位置关系怎样?说明你的理由;(2)判断图中有没有互余的角?如有,请写出来.5.如图,数轴上线段AB=4(单位长度),CD=6(单位长度),点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点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8.(1)点B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点D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线段AD= ;AA C AC D(2)若线段AB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BC=6(单位长度),求t的值;②当0<t<5时,设M为AC中点,N为BD中点,求线段MN的长.6.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E=120°,射线OF是∠AOE的一条三等分线,且∠AOF=∠AOE.(本题所涉及的角指小于平角的角)(1)如图,当射线OC、OE、OF在直线AB的同侧,∠BOE=15°,则∠COF的度数为;(2)如图,当射线OC、OE、OF在直线AB的同侧,∠FOE比∠BOE的余角大40°,求∠COF的度数;(3)当射线OE、OF在直线AB上方,射线OC在直线AB下方,∠AOF小于30°,其余条件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探究∠FOC与∠BOE确定的数量关系式,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7.在△ABC中,∠C>∠B,AE是△ABC中∠BAC的平分线;(1)若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且∠B=30°,∠C=70°(如图1),求∠EAD的度数;(2)若F是AE上一点,且FG⊥BC,垂足为G(如图2),求证:;(3)若F是AE延长线上一点,且FG⊥BC,G为垂足(如图3),②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O(0,0),B(2,6),C(8,9),D(10,0);(1)三角形BCD的面积=(2)将点C平移,平移后的坐标为C′(2,8+m);①若S△BDC′=32,求m的值;②当C′在第四象限时,作∠C′OD的平分线OM,OM交于C′C于M,作∠C′CD的平分线CN,CN交OD于N,OM与CN相交于点P(如图2),求的值.9.根据下列要求画图并计算:(1)画线段AB=3cm;(2)过线段AB中点C画射线CD,使∠BCD=80°;(3)作∠ACD的平分线CE;(4)求∠DCE的大小.10.如图所示.(1)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2)∠AOB=α,∠BOC=β,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大小.11.如图,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P运动到线段AB上且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OC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秒,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12.数轴上点A,B,C的位置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A表示的数比点C表示的数的两倍还大3,点B和点C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求点C表示的数是多少.13.如图,∠AOB=∠DOC=90°,OE平分∠AOD,反向延长射线OE至F.(1)∠AOD和∠BOC是否互补?说明理由;(2)射线OF是∠BOC的平分线吗?说明理由;(3)反向延长射线OA至点G,射线OG将∠COF分成了4:3的两个角,求∠AOD.14.如图1,射线OC、OD在∠AOB的内部,且∠AOB=150°,∠COD=30°,射线OM、ON分别平分∠AOD、∠BOC,(1)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AOC=15°,将∠COD绕点O以每秒x°的速度逆时针旋转10秒钟,此时∠AOM:∠BON=7:11,如图3所示,求x的值.15.如图,已知点P、Q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按下列要求画图:(1)画直线PQ;(2)过点P画垂直于射线OB的射线PC,垂足为点C;(3)过点Q画射线OA的垂线段QD,垂足为点D.16.如图1是一副三角尺拼成的图案(1)求∠EBC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尺ABC绕点B旋转α度(0°<α<90°)能否使∠ABE=2∠DBC?若能,求出∠EBC的度数;若不能,说明理由.(图2、图3供参考)17.已知,OM、ON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1)如图1,若∠AOB=120°,∠BOC=30°,则∠MON=.(2)如图1,若∠AOB=120°,∠BOC=β°,能否求出∠MON的度数?若能,求出其值,若不能,试说明理由;(3)如图2,若∠AOB=α°,∠BOC=β°,是否仍然能求出∠MON的度数,若能,求∠MON的度数(用含α或β的式子表示),并从你的求解过程中总结出你发现的规律.18.①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②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条线段;③如图3直线上有n个点,则图中有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条线段;④应用③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某校七年级共有6个班进行足球比赛,准备进行循环赛(即每两队之间赛一场),预计全部赛完共需场比赛.19.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AB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若在直线l上取了三个不同的点,则以它们为端点的线段共有条,若取了四个不同的点,则共有线段条,…,依此类推,取了n个不同的点,共有线段条(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类比探究:以一个锐角的顶点为端点向这个角的内部引射线.(1)若引出两条射线,则所得图形中共有个锐角;(2)若引出n条射线,则所得图形中共有个锐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拓展应用:一条铁路上共有8个火车站,若一列客车往返过程中必须停靠每个车站,则铁路局需为这条线路准备多少种车票?20.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AD,CD=4,求线段AB的长.21.已知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是﹣3,+7,x.(1)求线段AB的长;(2)若AC=4,①求x的值;②若点M、N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2.已知线段AC=6cm,AB=10cm,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的中点为M,AB 中点为N,求线段MN的长.23.已知线段AB=8cm,回答下列问题:(1)是否存在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6cm,为什么?(2)是否存在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cm,点C的位置应该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点C有多少个?24.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25.如图所示,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CB=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2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8cm,CB=6cm,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27.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则DE=cm;(2)若AC=4cm,求DE的长;(3)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4)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0°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28.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29.(1)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5,BC=5,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3)若把(1)中的“点C在线段AB上”改为“点C在直线AB上”,其它条件不变,结论又如何?请说明你的理由.30.如图,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数轴上的点C表示的数是;线段AB的中点D表示的数是;(2)线段AB的中点D与线段BC的中点E的距离DE等于多少?(3)在数轴上方有一点M,下方有一点N,且∠ABM=120°,∠CBN=60°,请画出示意图,判断BC能否平分∠MBN,并说明理由.31.(1)如下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在(1)中,如果AC=acm,BC=b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3)对于(1)题,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线段AC=6cm,BC=4cm,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32.如图,在射线OM上有三点A、B、C,满足OA=20cm,AB=60cm,BC=10cm(如图所示),点P从点O出发,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O上向点O 匀速运动(点Q运动到点O时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1)当PA=2PB时,点Q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求点Q的运动速度.(2)若点Q运动速度为3cm/s,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相距70cm.(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上时,分别取OP和AB的中点E、F,求的值.33.如图所示,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厘米,BC=4厘米,点M,N分别是AC,BC 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测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

初中数学竞赛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竞赛公式定理大全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竞赛:线段与角
线段与角是初中平面几何中两个非常基本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明做作业需要买一些文具.在他家的左边200米处有一家文具店,他从家出发向文具店走去,走到一半发现忘了带钱,又回家取钱买了文具后回到家中.问小明共走了多长的路程?
在高层建筑中,一般都设有电梯,人们上楼一般都乘坐电梯,你想过吗,设计电梯与线段的什么性质有关?
钟表是大家熟悉的计时工具,你可曾观察过在2点到3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成90°角?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出许多与线段和角有关的问题,不少问题很有趣,也颇费脑筋,对于留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来说是锻炼脑筋的好机会.
例1 已知:AB∶BC∶CD=2∶3∶4,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且EF=12厘米(cm),求AD的长(如图1-6).
分析线段EF是线段AD的一部分,题设给出了EF的长度,只要知道线段EF占全线段AD的份额,就可求出AD的长了.
解因为AB∶BC∶CD=2∶3∶4,E是AB中点,F是CD中点,将线段AD 9等分(9=2+3+4)且设每一份为一个单位,则AB=2,BC=3,CD=4,EB=1,CF=2.从而
EF=EB+BC+CF=1+3+2=6,
例2 在直线l上取 A,B两点,使AB=10厘米,再在l上取一点C,使AC=2厘米,M,N分别是AB,AC中点.求MN的长度(如图1-7).
分析因为是在直线上取C点,因此有两种情形:C点在A点的右侧或C点在A点的左侧.
解若C点在A点的右侧(即在线段AB上).因为AC=2厘米, N为 AC中点,所以 AN=1厘米;又 AB=10厘米,M为AB中点,所以AM=5厘米.则
MN=AM-AN=5-1=4(厘米)(如图1-7(a)).
若C点在A点的左侧(即在线段BA延长线上),此时
MN=NA+AM=1+5=6(厘米)(如图 1-7(b)).
线段的最基本性质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前面所提到的高层建筑所设电梯的路线,就是连接两层楼之间的线段,而楼梯的路线则是折线,电梯的路线最短.
例3 如图1-8所示.在一条河流的北侧,有A,B两处牧场.每天清晨,羊群从A出发,到河边饮水后,折到B处放牧吃草.请问,饮水处应设在河流的什么位置,从A到B 羊群行走的路程最短?
分析将河流看作直线l(如图1-9所示).设羊群在河边的饮水点为C',则羊群行走路程为AC'+C'B.设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A',由对称性知C'A'=C'A.
因此,羊群行走的路程为
A'C'+C'B.
线段A'C'与 C'B是连结点A'与点B之间的折线.由线段的基本性质知,连结点A'与点B之间的线中,线段A'B最短.设线段A'B与直线l交于C.那么,C点就是所选的最好的饮水地点,下面我们来说明这一点.
解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B,A',并设线段BA'与l交于C.设C'是l 上不同于C的另外一点,只要证明
AC'+C'B>AC+CB ①
即可.
利用线段基本性质及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性知
AC'=C'A'及 CA=CA',
所以
AC'+C'B=C'A'+C'B,
AC+CB=CA'+CB=A'B.
而C'A'与C'B是连结A',B的折线,而A'B则是连结这两点之间的线段,所以C'A'+C'B>A'B=A'C+CB=AC+CB,
从而①成立,即选择C点作为羊群的饮水点,羊群的行程最短.
例4将长为10厘米的一条线段用任意方式分成5小段,以这5小段为边可以围成一个五边形.问其中最长的一段的取值范围.
分析设AB是所围成的五边形ABCDE的某一边(图 1-10),而线段BC,CD,DE,EA则可看成是点A,B之间的一条折线,因此,
AB<BC+CD+DE+EA.
如果AB是最长的一段,上面的不等式关系仍然成立,从而可以求出它的取值范围.解设最长的一段AB的长度为x厘米,则其余4段的和为(10-x)厘米.由线段基本性质知x<10-x,所以x<5,即最长的一段AB的长度必须小于5厘米.
例5若一个角的余角与这个角的补角之比是2∶7,求这个角的邻补角.
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角的余角、补角及两个角的比的概念,概念清楚了,问题不难解决.
解设这个角为α,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α,这个角的补角为180°-α.依照题意,这两个角的比为
(90°-α)∶(180°-α)=2∶7.
所以
360°-2α=630°-7α,5α=270°,
所以α=54°.从而,这个角的邻补角为
180°-54°=126°.
例6若时钟由2点30分走到2点50分,问时针、分针各转过多大的角度?
分析解这个问题的难处在于时针转过多大的角度,这就要弄清楚时针与分针转动速度的关系.每一小时,分针转动360°,而时针转动
解在2点30分时,时钟的分针指向数字6;在2点50分时,时钟的分针指向数字10,因此,分针共转过“四格”,每转“一格”为30°,故分针共转过了
4×30°=120°.
在钟表中,有很多有关分针、时针的转角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
倍).
例7时钟里,时针从5点整的位置起,顺时针方向转多少度时,分钟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图1-11)?
分析在开始时,从顺时针方向看,时针在分针的“前方”,它们相差 5×30°=150°.由于分针转动速度远远大于时针转动速度(是它的12倍),因此,总有一刻,分针“追上”时针(即两者重合).具体追上的时刻决定于开始时,分针与时针的角度差及它们的速度比.解如分析,在开始时,分针“落后”于时针150°.设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时,时针转动了α角,那么,分针转动了(150°+α).因为分钟转速是时针的12倍,所以150°+α=12α,
说明钟表里的分钟与时针的转动问题本质上与行程问题中的两人追击问题非常相似.行程问题中的距离相当于这里的角度;行程问题中的速度相当于这里时(分)针的转动速度.
下面再看一例.
例8 在4点与5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何时
(1)成120°(图1-12);
(2)成90°(图1-12).
分析与解 (1)在4点整时,时针与分针恰成120°.由于所问的时间是介于4点到5点之间,因此,这个时间不能计入.从4点开始,分针与时针之间的角度先逐步减少,直至两
针重合(夹角为0°).之后,分针“超过”时针,两针之间的夹角又逐渐增大(此时,分针在时针的前面).
直到两针夹角又一次成为120°,这个时间正是我们所要求的.
设时针顺时针转过a角后,时针与分针(分针在时钟前)成120°,则
12a=120°+a+120°,
由于时针每转过30°(如从指向数字4转到指向数字5)相当于1
经过了
(2)如图1-13(a),(b)所示.
由于在整4点时,时针与分针夹角为120°,因此,在4点与5点之间,时针与分针成90°有两种情况:
(i)时针在分针之前(如图1-13(a)).设时针转了a角,分针转了12a角,有
120°+α=90°+12α,
所以11α=30°,
用时
(ii)时针在分针之后(如图1-13(b)),此时,有关系
12α-α=120°+90°,
11α=210°,
用时
间时,时针与分针成90°.
说明由于时针与分针所成角依时针与分针的“前”“后”次序有两种情况,因此,按两针夹角情况会出现一解或两解.
【练习】
1.如图1-14所示.B,C是线段AD上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若MN=a,BC=b,求AD.
2.如图1-15所示.A2,A3是线段A1A4上两点,且A1A2=a1,A1A3=a2,A1A4=a3.求线段A1A4上所有线段之和.
3.如图1-16所示.两个相邻墙面上有A,B两点,现要从A点沿墙面拉一线到B点.问应怎样拉线用线最省?
4.互补的两角之差是28°,求其中一个角的余角.
5.如图1-17所示.OB平分∠AOC,且∠2∶∠3∶∠4=2∶5∶3.求∠2,∠3,∠4.
6.在晚6点到7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何时成90°角?
7.在4点到6点之间,时针与分针何时成120°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