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合集下载

第24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第24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明确目标 主干知识
读图填图
要点突破
典例剖析
随堂演练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3)从土地利用形式上看,这里是农业耕作区和畜 牧区交错的地区。 土地利用受降水波动和历史上农耕、 游牧民族交替控制的影响,在农牧交错地带表现为有 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导致土地退化加剧。
明确目标
主干知识
读图填图
典例剖析
随堂演练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解析:第(1)题,通过对两水文站位置的分析可知, 张家山水文站上游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加上 河流落差大,因此含沙量大;渭河咸阳水文站含沙量 小。第(2)题,由于图示北部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地区,因此,国土整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水 土流失的治理,可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 术措施等来治理。第(3)题,渭河平原位于断层相对下 沉的岩体上,是由构造运动形成的地堑,且由渭河等 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 于农耕。第(4)题,渭河平原南侧为秦岭,是我国重要 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如温度带、自然带、干湿区等的 分界线。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名优课迪
备战高考我满意
2.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且多暴雨 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面植被 开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地面植被和 稳定的地形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受流水的侵蚀
明确目标 主干知识
读图填图
明确目标 主干知识
读图填图
要点突破
典例剖析
随堂演练
首页
上一页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

*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一:从世界看中国――了解中国的概况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势和地形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 、河流和湖泊4 、中国的自然资源三:中国的经济发展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四:中国的区域特征1 、中国的地理差异2 、认识省级区域3 、认识省内区域4 、认识跨省区域从世界看中国 1 、中国的位置:包括南北半球位置、东西半球位置,大洲和大洋位置 2 、我国的国土辽阔:面积、在世界的地位、国界线、海岸线、四至点、陆上临国,隔海相望国家3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2)认识34 个省级行政区划 4 、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中国的人口人口增长(3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4)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胡焕庸线5 、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 1 、明确地势和地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 、中国的地势特点(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意义3 、三大阶梯的界限:4 、中国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主要的地形区的界限5 、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正确评价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西侧东侧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江南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贺兰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南侧北侧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阴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汉中谷地黄土高原南岭两广丘陵江南丘陵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 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1000-20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

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
密 性、社会文化同源性等特点。
省内区域的重要性
经济协同发展
省内区域作为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通过优化资源 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社会文化交融
省内区域的社会文化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形成共同 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增强地区凝聚力。
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与物流的发展使得省内区域 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促进了产 业集聚和产业链的形成,提高了
产业竞争力。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交通与物流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 更加便捷、快速、安全的交通和 物流服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
量。
04
省内区域的文化与教育
省内区域的文化特色
方言与习俗
每个省内区域都有独特的方言和习俗,这些方言和习俗反映了当地 人民的历史、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跨省内区域合作,可以共同保护和传承各地 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3
促进文化旅游
跨省内区域合作可以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 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升旅游品质。
提升旅游品质与形象
优化旅游线路
通过跨省内区域合作,可以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 色的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吸引力。
增强当地人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02
教育水平
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省内区域的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有
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03
社会进步
文化与教育的繁荣有助于促进省内区域的社会进步,提高当地人民的文
明程度和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05
省内区域的旅游资源
省内区域的自然景观
铁路交通
省内区域铁路网发达,拥有多条干线铁 路和支线铁路,连接着省内各大城市和 县镇,为客货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单元备课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技能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2.在授课中尽可能做到释疑解惑,巩固好基础知识,为传授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

3.深化提高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

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及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是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本章以特殊地貌环境的黄土高原和以长江为共同发展纽带的长江沿江地带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

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壑成因:风成说纵地形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多孔隙,地表横自然原因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给河道整高治和防洪带来很大困难原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人口增加→乱砍滥伐→垦荒→破坏生态环境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等工程措施结合生态建设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控制人口,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地理位优越的地理位置置和自地形: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然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运便利自然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不同河段利用方式:上游发电旅游;中下游航运、淡水养殖、旅游形格局:长江干流为轴线,西接广大内陆,东连沿海经济带纽带联系了下游与上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形成了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的江海联运交通要道长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开江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沿辐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江射方向:通过众多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地意义: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带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沿江地带的城市中下游城市分布的差异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沿江地带工业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工业走廊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中下游: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酸雨本章内容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

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

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

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一、台湾省1.位置和范围2.地形地质3.气候4.河流5.资源6.农业7.工业8.交通9.人口、城市二、珠江三角洲1.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3.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三、香港、澳门1.位置2.经济特征【练习】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A. 风蚀谷B. 冰蚀谷 C.张裂谷 D.断层谷2.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B.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请回答4~5题。

4.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5.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陈水扁执政期间多次鼓吹“台独”,两岸关系明显倒退,自从马英九先生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对于促进两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台湾岛冬夏季气温分布示意图(1)台湾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2)据测量,岛上的玉山在不断升高,其原因是什么?(3)利于晒盐海滩在岛屿岸,原因是(4)从地理角度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7.(13分)(2010·陕西宝鸡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初一地理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五篇)

2024年初一地理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五篇)

初一地理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一、学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____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

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意义。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么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初一地理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本(二)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永年二实____年级5~8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____个课时。

省内区域跨省区域

省内区域跨省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濒临南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水陆 交通十分便利。
珠江水资源量相 对比较丰富,径流总 量仅次于长江,是黄 河的6倍。
珠江三角洲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利用自身的地理 位置优势,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一片热土、我国改革 开放的前沿地带。
工业特点
劳动密集型、以生产消费品为主。
珠江三角洲部分工业品在全国的比重 工业产品名称 占全国同类 产品的比重 (%) 工业产品名称 占全国同类产品 的比重(%)
彩电
电冰箱 电风扇 微波炉 热水器
34.8
25.1 88.2 72.1 58.4
照相机
音响 电饭锅 电话 传真机
64.3
80.7.5
打印机
60.2
目前,珠江三角洲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转移到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上,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 制造和加工地。这里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家用电器和日 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珠江三角洲生产的各种产品,主要通过港澳出口到 东南亚以及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区,为国家 创收了大量外汇,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优势条件
毗邻港澳、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
不利条件
资源能源缺乏、地狭人稠、市场狭小,
引进资金和技术
输入原料和燃料、本地加工、输出产品
本地主要工业部门
纺织和服装、电子电器、电气机械与器材、玩具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修订介绍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修订介绍

东北三省
黄土高原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北京
长江三角洲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地区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香港和澳门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台湾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教材修订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 覃燕飞
八年级下册教材修订介绍
一、总体框架 二、区域内容的组织 三、区域案例内容简介
总体框架
(一)体系结构 (二)区域选择 (三)区域导引
(一)体系结构
保留:总-分-总的编排逻辑不变 变化1:分论部分原来按行政区域为线,修改后按地理区 域为线
(三)新增区域导引
各案例区域开篇增加了一页导引,由导语和 两幅照片组成。
二、区域内容的组织
(一)基础性原则 (二)突出以案例渗透区域学习方法 (三)注重区域的发展 (四)注重地理能力和思维的培养
(一)基础性原则
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课标删除的“标准”不再体现 •课标增加的“标准”要有机融合 •保留或调整的“标准”落实在各个区域
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省
课标指定学习的区域,并有明确的“标准”要求。教 材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对这些区域并没有面面俱到, 而是选择落实“标准”要求的内容。

第24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第24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温馨提示:此部分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24讲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一、黄土高原的成因1.北风送土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

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

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

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

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

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遇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土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

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

譬如,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

这种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等。

为了解黄土高原的“变脸”过程,专家们特意到黄土高原西部甘肃静宁县、秦安县、定西县等地采集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质剖面的黄土标本,从中获得了700余块孢粉样本和209块表土孢粉样本,这近千份孢粉样本大约记录了公元前4.6万年至今的黄土高原植被变迁过程。

通过对碳14的测量,在6个典型剖面中共测得年代34个。

经过分析,专家们发现,从黄土高原采集的20克样品中最多分离出的孢粉颗粒达到1112粒左右,最少的则不足50粒,显示着4万多年来,环境和植被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过程。

第四节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第四节   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第四节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中国的Ⅸ域付詈判违诜取的8条经纬线:1.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读图思考:⑴描述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⑵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

答案:⑴珠江三角洲地处低纬,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⑵便利的海洋运输,丰富的劳动力,著名的侨乡,对外开放2.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读图分析:(1)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的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2)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提示:借助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去分析)答案:(1)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2)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3.黄土高原的位置读图查阅: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读图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案:(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士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①在坡脚修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③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自主解图]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对外开放的前沿(1)区位优势:广东省部,毗邻,与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2)政策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沿海开放城市、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人文优势: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的历史传统。

②全国著名的,有利于吸引,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外向型的经济(1)工业发展:以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商业贸易:主要通过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八年级地理上册省份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省份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省份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人类活动的科学,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国家,其各省份的地理特征也各有不同。

以下是八年级地理上册中需要了解的中国各省份知识点:一、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其中的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

而华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长期以来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该区域地广人稀,是富含矿产资源的区域之一。

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自然景观较为壮美,也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区之一。

三、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6个省份以及1个直辖市。

该地区地形多样,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地貌类型。

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之一。

四、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

该地区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

华中地区也是中国的粮食和水稻主产区之一。

五、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四个省份,该区域中的四川省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风情著名。

重庆市则作为中国的直辖市,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六、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个省份。

该区域地貌多样,自然条件复杂,是中国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

同时,西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区之一。

以上就是八年级地理上册中需要了解的各省份知识点。

通过了解各省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个神奇而又多彩的国度。

“认识省内区域”单元解读(人教版)

“认识省内区域”单元解读(人教版)
放 的 前沿 ”这 一结 论 的原 因 ,也 就是 本 区的地 理位 置优
论 ,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还涉及 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对理解我们国家的多民族
特点 有很 大 的帮助 ,这 属于 爱 国主义思 想 的灌 输 ,在教
势 、政策优势和社会经济优势,其重点是珠江三角洲地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这两个省内区域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进一步学会认识区域的般方法形成学习区域的基本能力为学生认识我国众多的省内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认识跨省区域起到铺垫的作用
■l 堡 堂 21 第 期 垒 0年 7 1
程 标准 要求 , 目的是使 学生 在学 习 了这些典 型地 区后 ,
需要注意的是 ,本 节内容涉及的地理新名词比较 多 ,如三 角洲 、经济特 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
区、区位 、外向型经济、产业扩散、城镇化等等,学生
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通俗 易懂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第 二 节 “ 南边 陲 的特 色 旅 游 区—— 西双 版 西
逻 辑思 维能 力 ,具有不 可 替代 的作用 。
此 ,本单元在教材内容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 一 节 “ 向 海 洋 的 开 放 地 区—— 珠 江 三 角 面 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
本 节学 习 内容 共分 为两部 分 。 “ 丰富 的旅游 资 源”重点分析了地处热带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多彩的
初地 中理
山东省 沂南县 湖头 中学 ( 7 3 2) 郭全 其 26 0


教 材 内容分 析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与考点口诀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与考点口诀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与考点口诀五、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四大区域划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点。

2.界线:(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3)青藏地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1.位置范围:以东渤海、黄海,以南秦岭、淮河,以西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判别:湿润、半湿润。

3.农业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矿产资源:铁;主要能源:煤炭、石油;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4.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运动项目:溜冰5.生态环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南方地区:1.位置范围:以东--东海,以南--南海,以西--青藏高原,以北--秦岭、淮河2.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判别: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3.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椰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4.风俗习惯人民主食:大米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代:船舶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5.生态环境及治理:红壤和水土流失。

第二十四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第二十四讲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太 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巢 鄱阳湖 湖 洞庭湖
④ 资源:煤、铁、_______ 水能 、___________ 有色金属 矿产丰富。
三峡水电站 攀枝花 六盘水
3.纽带和辐射作用
沟通东部_________________ 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 沿海经济发达 区,承东启西,形成“H”形格局。
西 部 资 源 富 长江沿岸地带 集 地 区
1.概况
(1)地形区:图中的A__________ 太行山脉 ,B _____ 秦岭 、 C_______ 祁连山 。
太 行 山 脉
秦岭
(2)河流:图中的D_______ 汾河 ,E _______ 渭河 。
(3)城市:图中的F____ 、G ___ 、H ___ 、 I ___ 、 J ___ 。 兰州 太原 西安 银川 西宁
1.位置
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与______ 缅甸 、______ 老挝 接壤。
缅甸
老挝
2.地理事物
(1)河流:图中的A______ (长江),B 澜沧江 ______、 C____ 金沙江 怒江。
(2)城市:图中的F_______ 昆明 。
昆明
3.旅游业
(1)旅游资源丰富 ①自然:热带雨林 ________景观,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
四、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区——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简介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和有力的区 位条件,成为我国崛起最快的地区之一,现发展成中国人 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 的地区之一。 “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以经济规模论,“大 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大珠三角”已成为世 界第三大都市群。 而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以广州、香港和澳门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区已经成为世界 最大的超级都会区。

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__填空练习

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__填空练习

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知识重点】1 北京位于________平原的____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____海。

2 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____中心。

3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_中心。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这说明北京是________________中心。

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有众多的体育场馆;拥有各类博物馆120多个;集中了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

这些说明北京是我国的________中心。

4 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是________广场。

5 北京属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夏季__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__,夏季盛行偏____风,冬季盛行偏____风。

6 3000多年前的周武王时,北京已经形成聚落中心,称为_____。

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________两代,为________字轴线形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7 北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北京古代城区变迁与________有密切关系。

9 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________,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知识重点】1 港澳概况2 港、澳与______省相邻,是人____地____的地区。

气候为____________气候。

3 港、澳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我国政府制定了“____________”政策,祖国内地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港澳实行____________制度。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人文优势: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 ②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投资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
2.外向型的经济: (1)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商业贸易: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
【答案试做】(1) A
,(2)
B
,(3)
A

【知识拓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间的关系
【变式训练】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
(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
是( )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A.③②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B.河流含沙量增大 D.植被条件变差 )
( 八)
4.结合长江沿江地带开发与治理,学会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知识梳理】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区位优势: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 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2)政策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经济特区、
重要河流。
(2)攀枝花、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重要城 市。 (3)襄渝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沪杭线等重要交通干线。
核心考点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1.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坡面越长,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地理知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介

【地理知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介

【地理知识】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简介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众多省级行政区的国家。

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对于理解中国的地理和政治格局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在这些省级行政区中,省是行政级别最低的,直辖市则是行政级别最高的。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政府机构,负责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事务。

1. 省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中有23个省。

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省会城市,是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省会城市通常是省级政府和机构的所在地。

除省会城市外,每个省还划分为多个地级市、县和自治县。

每个省的名称通常与其地理特征、历史或民族有关。

例如,山东省得名于其地理特征,浙江省则以其地处东海之滨而著称。

2. 自治区中国的自治区是指中国的5个自治区,它们具有更高的自治权和特殊权益。

这些自治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的治理结构类似于省,但在特定领域享有更高的自主权。

由于这些自治区多数地区居住着少数民族,因此中国政府通过赋予他们更大的自治权来保护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和权益。

这种自治机制为中国促进和谐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保障。

3. 直辖市与省和自治区不同,中国的直辖市是省级行政区划中的特殊存在。

直辖市在行政级别上独立于省级机构,并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

中国目前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

这些直辖市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省级行政区划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对于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关键。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资源和发展潜力。

通过掌握省级行政区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差异。

对于进行商业投资或发展旅游业务的人来说,了解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特点和背景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省内区域与跨省区域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条件与外向型的经济特点。

2.通过材料,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带来的问题。

3.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业
4.准确地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5.叙述长江沿江地带纽带和辐射作用,主要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准确地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
2、叙述长江沿江地带纽带和辐射作用,主要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区位因素:广东省东南部,毗邻,与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2)政策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人文因素:
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的历史传统。

②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外向型的经济
(1)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贸易: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城镇的发展
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自主学习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位置: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接壤。

2.旅游业
(1)旅游资源丰富
①自然:景观,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②人文:以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2)存在哪些问题?【自主学习三】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范围:东起,西至四川省,东西长约3 000多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

2.自然条件
地形:以平原和为主
气候:气候
水文:河湖众多
资源:煤、铁、、矿产丰富
3.纽带和辐射作用:沟通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承东启西,形成“H”形格局。

4.社会经济发展
(1)三大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2)城市密度差异:城镇分布密集,沿江城市密度相对较低。

5.生态环境问题
(1)上游地区:,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加剧了灾害。

(3)沿岸: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危害突出
水污染→部分城市
四.【合作探究】
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
(2)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其利用方式
各不相同,请你将下面几位同学的设想加以补充。

(3)下游的沪宁杭工业带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试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五.【当堂达标】
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我国沿海地区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短短几个月,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农民工不得不提前“返乡”。

据此回答1~3题。

1.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为雨热同期的热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河流纵横交错,但由于河流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D.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工业化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发展工业独特的优势条件是()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许多地区是侨乡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丰富的人力资源
D.自然资源丰富
3.下列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自改革开放至今所经历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近年来,“九省通衢”的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特大省会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钢铁、汽车、电脑城、光谷、城市圈……名称关联着武汉。

据此回答4~6题。

4.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区域中心的最基本因素是()
A.铁矿、水能资源丰富
B.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C.交通便利,腹地广阔
D.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
5.蛰伏于秦巴山区30年的“东风”汽车总部从十堰搬迁到武汉,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材料供应基地
B.充分利用长江水运
C.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D.劳动力素质高
6.武汉电脑城打出的广告词“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说明武汉和北京相同的是()
A.位置优势,交通便利
B.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迅速扩展
C.城市环境优美,工业资源丰富
D.高等院校密集,科技力量雄厚
西双版纳是我国仅存的净土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迅速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此回答3~6题。

7.西双版纳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王国”之称,这些植物构成了()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B.高山植物阔叶林景观
C.热带雨林景观
D.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8.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这里有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这里动物繁多的原因是()
A.水源充足
B.人们环境意识强,不滥捕野生动物
C.人工喂养
D.热带雨林提供隐蔽场所和食物
9.西双版纳以多样性的民族风情著称于世,下列哪个民族的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
A.壮族
B.傣族
C.土家族
D.高山族
10.下列有关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
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
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
D.在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建设旅游景点
六.【整体建构】
【自主学习一】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区位因素: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2)政策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人文因素:
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

②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投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外向型的经济
(1)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贸易: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城镇的发展
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自主学习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位置: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缅甸、老挝接壤。

2.旅游业
(1)旅游资源丰富
①自然:热带雨林景观,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②人文: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2)存在问题
①周边州县纷纷建立旅游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②旅游景点分散,规模较小。

③旅游接待能力较小,以国内游客为主。

④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自主学习三】四、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范围: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长约3 000多千米,南北宽约100~200千米。

2.自然条件
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河湖众多
资源:煤、铁、水能、有色金属矿丰富
3.纽带和辐射作用:沟通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承东启西,形成“H”形格局。

4.社会经济发展(1)三大经济区:以为重庆中心的上游经济区,以为武汉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

(2)城市密度差异:中下游城镇分布密集,上游沿江城市密度相对较低。

5.生态环境问题
(1)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

(3)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酸雨危害突出
水污染→部分城市水质型缺水
【合作探究】
煤、铁、天然气、铜、磷矿、水能、水、耕地等。

丰富;⑤消费市场广阔。

【当堂达标】DACCC
DCD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