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当前人才流动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人才流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并提出加强人才流动的对策。
针对人才流动效率不高的情况,我们需要提升人才流动的效率,建立完善的机制来促进人才的流动。
加强人才流动管理,提高人才流动的质量,促进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是本文的主要结论。
通过这些对策,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才流动的顺畅与良性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人才流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效率、机制、管理、质量、循环。
1. 引言1.1 人才流动的重要性人才流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和重视。
人才流动不仅是各行各业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桥梁,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流动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才流动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想法和技术,还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流动更是助力各国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人才流动,人才可以在不同领域和企业间进行转岗和交流,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习和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人才流动也能够有效缓解人才匮乏和分配不均的问题,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和流动。
人才流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流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流动的合理发展和利用。
1.2 人才流动中的问题在人才流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人才流动的效率和质量。
人才流动的不稳定性是一个主要问题。
许多优秀人才在流动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可能导致他们选择留在原地或选择流动到不太理想的地方。
人才流动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许多人才对于流动地点的信息了解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做出最佳选择。
人才流动中还存在着跨地区流动壁垒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本模板】
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家与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的缺乏、配置的低效率和利用的不合理,是造成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人才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地里位置的差异,又使矛盾进一步的加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超越了自然资源和资本等条件,成为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欠发达地区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的不足,充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以促进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而加快我国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目标的实现,就成为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改革创新一、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一)人才总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据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研究报告显示,在反映本地区人才总量的人才规模指标排名中,排名垫底的第二十四至三十一位,分别是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海南和西藏,基本都属于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
有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5.5%,高级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西部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职称者不到东部的10%.①同样,根据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反映本地区人才占比、密度和高层次人才比例的人才素质指标排名中,排名垫底在第二十四至三十一位的,分别是海南、江西、安徽、广西、云南、河南、贵州和西藏,也都是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
《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也显示,截止到1998年底,中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中,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只占总量的3.05%,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数的6%,也低于全国平均数的3.5%.(二)人才产业、行业、专业分布不合理欠发达地区的各产业间的人才资源和产业结构比重不对应,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目前 ,影响我 国经济欠发达地 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最严重 的问题是人才匮乏 问题 ,人才 的数量和质量上 的劣势成 为制约经济发展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经济欠发达地 区谋求发展 要解决 的首要 问题就是培养和吸引优秀 的人才投身地区 的建设 和发展 。成功 的人才弓 进是快速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措 I 施 ,对于加快地区建设 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而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 障其需要 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 利益一般包括两方面 :一是物质利益 ,如工资 、福利、待 遇 、住房条件等 ;二是精神利益 ,如个人在职业 目标 、职业声 望 、社会地位等精神方 面的追求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才成 长环境之 间具有高度 的相关性 ,地 区的经济弱势直接影响着人 们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从 而制 约着人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 ,人才 的流动 主要是 以利益 为导 向,其整体趋势是从物质 和精 神利 益低 的地 区流向相对较 高的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 增加对优 秀人才 的吸引力 , 应制定 相应 的物质和精神优惠政施 。
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内在原因与解决方案
案 例 AN LI田冬梅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内在原因与解决方案摘要: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人才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
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变人才流失现状,深必须挖其内在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改善当地人才流失现象,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内在原因;解决对策欠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其原因较多,每个地区的生产结构、交通情况以及历史、社会等原因复杂。
其中人才资源配置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现象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从规模到形式上都出现了人才不稳定现象,这也对当地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不稳定因素。
如何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需要管理人员重点思考。
一、欠发达地区企业人才流失现状与主要特点(一)人才流失现状首先,欠发达地区人才总量不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据相关统计,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的人才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举例来说,在欠发达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仅为40% ,这一部分人也不在急需人才的基层、生产第一线及少数民族地区,而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少数专业中。
其次,人才总体质量不高,虽然这些地区早已认识到人才流失的严重性,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但由于各种因素仍然无法阻止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落后的重要诱因。
第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工作、生活以及待遇等方面都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缺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竞争条件,这些地方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二)人才流失主要特点首先,隐形流失与显性流失二者并存。
显性流失现象显而易见,而隐形流失则不容易观察,很多企业也忽略了对人才隐形流失的关注。
很多人才在工作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出现工作懈怠、情绪低落等问题,无法正常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影响工作质量。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docx
最新整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间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东西部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
究其原因,体制环境、政府职能转变、科技水平和观念等软投入落后是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因素。
一方面,软投入质量低下,使得当前西部地区投融资只能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国内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并没有大规模地相应跟进,呈现出“政府热、民间冷”,现有中央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水平远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西部地区软投入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使得中央倾斜投资的效率大打折扣。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体制转型滞后。
同东部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要素市场等方面还保留着较多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有的方面还相当严重。
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省区市场化程序与东部差距较大的方面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发育、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差距。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欠发达地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与改革开放的需要相差甚远。
首先,政府规模庞大,运行费用长期偏高。
其次,政府过多干预经济。
第三,政府管理方式落后,运行效率低下。
(三)知识贫困、技术落后。
胡鞍钢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他认为知识贫困不仅仅是教育水平低下,而且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
欠发达地区的知识积累与经济发展一样与东部地区差距显著。
(四)观念转变滞后。
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和普通劳动者观念转变滞后。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二是求稳怕变,不敢创新。
山区人才引进面临问题及改善方法
山区人才引进面临问题及改善方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但山区县,由于思想认识、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人才匮乏问题相当突出,成为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摆在山区县面前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笔者专门就XX县人才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现状条件XX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全县人口50万,面积陆千平方公里,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属国家级贫困山区县。
近几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逐步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改善人才环境等措施,加强人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必须看到,XX县的人才现状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合理。
XX县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林水等传统行业,占全县人才总数的一半,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中介服务领域等方面的人才奇缺。
城建、规划、机械、化工、医药、信息、通讯等行业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且集中在文教卫、农林水、工程技术战线的中高级人才年龄老化。
在分布上,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从事企业及生产第一线的人才较少,人才总体效能不高。
人才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入口不畅。
XX县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快,财政困难,很难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事业单位又无力按比例提取科研经费,许多急待开发攻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新项目无法进行,难见效益,难出成果。
为了减轻财政压力,XX县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进人,致使返回原籍的多数毕业生难以就业,不少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难以引进。
加上XX县现有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科技含量不高,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凝聚力。
原因多维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山区有一定的普遍性,亟需认真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人才引进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围绕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展开讨论,希望能够揭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现状人才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就业机会不多,薪资水平也比较低,许多年轻人往往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技术水平不高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很多人才在得到基础教育后就没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了。
这就导致了许多人才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企业招聘困难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时也面临很多困难。
一方面是由于人才流失的原因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薪水水平比较低,很难吸引到人才。
原因分析政策扶持不够政府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政策扶持不够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资金、人才、网络等各种限制,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不足是导致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都相对较少,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年人而言,培养高素质高素养的人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限制,也会影响其中的职业选择。
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在现代化经济元素逐步标准化、复杂化的背景下,对易深化的人才职业化方向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资源投入,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和政府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都明显不足,导致了很多人才无所适从。
对策政策优惠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和人才进行政策优惠,吸引人才留守,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创业对于一些有创业意愿的专业技术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创业担保贷款等方式,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创业,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打造一些优势产业,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欠发达地区知识型人才流失内在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欠发达地区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内在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知识经济不断发展, 欠发达地区面临着企业人才尤其是知识型人才的流失问题,本文论述了欠发达地区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并对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知识型人才;人才流失弗朗西斯·赫瑞比则认为”知识型人才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本文认为,知识型人才就是指本身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努力为企业带来和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的员工。
知识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学习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能充分利用新知识和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般员工所不具备的。
知识型人才与企业组织内的一般员工相比, 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 自主性强、创造性高、流动性高以及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探讨欠发达地区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欠发达地区知识型人才流失的原因(一)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的内在原因1、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有限,知识型人才心理期望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如果个人在企业中如果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机会,那他就会选择离开,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知识型人才,他们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知识型人才在进入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后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而不能满足知识型人才期望的条件,特别是人才个体目标效果低于其所期望值,而组织又不能及时变化给予相应条件的改变,那么必将造成人才流失。
2、欠发达地区实行传统人事制度,知识型人才对组织环境的认同感低一些欠发达地区仍实行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组织缺少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沟通不畅,工作交流少,员工晋升、外出深造、培训、旅游等各种待遇及激励机制的实施方面都以资历而不是以绩效为基础,这种制度机制显然限制了大量优秀人才的发展,那么知识型人才便会在心中产生不满,如果此时组织的相关部门和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人才的真实情况,导致人才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就会日趋加重,认知认同环境心理也会越来越差,为了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场所,不得不愤然离开。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问题与发展策略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问题与发展策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尽管这些地区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经济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缓慢、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问题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呢?一、挖掘本地资源,促进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所缺乏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和资本。
得到足够的人才和资本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欠发达地区正是缺乏这些高素质人才和资本。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挖掘本地资源,调动民间资本,促进产业升级。
在本地区,有一些具有优势的特色资源,如土特产、手工艺、旅游等。
这些资源,可以开发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涌向欠发达地区。
同时,本地区的生产力要满足当地就业和市场需要,支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还要积极推广本地产业,提高生产效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新型市场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和竞争力,加速产业升级。
让本地的经济得到有效的推进和展开,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适应当地特点的金融体系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当地特点的金融体系。
在大城市,金融体系的建设比较完善,可以保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却形成了很大的障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应该推动金融改革,建立更加适应当地特点的金融网络。
可以对欠发达地区建立适合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创办地方性金融机构,同时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控制金融风险。
此外,还应该通过发行债券、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为当地企业提供支持。
三、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变欠发达地区没有很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产业,因此投资大的企业不容易进入这些地区,相反它们倾向于选择发达地区。
所以,欠发达地区要想吸引更多的投资,就必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变,实现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高技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在欠发达地区设立研发中心。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接第 5 页 ) 匕 7 者在发生不得 不退 出公 司的事 由时随时退 出。非任意退出也包括两 种情形 : 退出和被强制退出。作 为股东 的法定退出事 由, 本新 法定 日 公司法第 6 7 0 条规定 了十项 , 在此不再赘述。’ () 3 股东退出的法律后果。 首先 , 同公司股东退出合同公 司时, 同公司应当对公 司章程 合 合 中与股东相关 的部分进行修 改 ; 该退 出股东可以要求合 同公 司以金 钱的形式来返还其拥有 的出资份额 ;对于股东死亡或因合并 而消灭 掉的情形,合 同公司的章程中可以规定该股东的继承人或该股东 的 存续组织继承或继受该股东所 占有 的持分 ,该继承人或存续 的组织 在继承或继受该持分后可以成为公 司股东 。 其次, 出的股东对于其退出之前公 司所负的债务 , 退 在其为合 同
【 参考文献】 [] 1 末永 敏和著 , 洪玉译 : 现代 日本公 司法》 人 民法院 出版 金 《 ,
社 ,0 0年 版 20
[] 2 宋永新《 一种新型 的合伙 一 美国有 限责任合伙法评价》 中 《 外法学》 2 0 年第 1 ,0 2 期 [] 3王保树 主编 , 于敏 杨 东译 : 《 最新 日 公司法》法律出版社 , 本 ,
学
问
( ) 下
2 0 ・ 09 3
欠发达地 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 的问题及 对策研 究
姜友 文
(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贵州贵阳 500 ) 504
【 摘 要】 伴随 着高职 院校 的迅 猛发展 , 其人力 资源开发 与管理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l 对人力资源基本理 念缺乏足够认 识 、 高职 院校人 力资源管理 工作 由于受传 统的人 事管理模 式的影 响 , 管理方式大多继续沿用传统 的方法 , 力资源管理基本理念 其 对人 缺乏了解 , 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滞后 , 基本上是按 照上级 主管机关人 事部门的工作模式和布置的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 2 人才引进重学历 轻能力 、 近年来 , 发达地 区各高职院校已充 分意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 欠 瓶颈是人才资源 , 因而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力度 。然而 , 由于欠发达 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 ,真正专业对 口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很难 落 根于欠 发达地 区 , 而学校人事部门为了解决学校 的学历结构问题 , 只好盲 目引进一些学历 比较高 , 动手能力不强 , 且学校又没有相应学 科 基础条 件的专 业人才 , 像一些偏工科的高职学校引进一些文学 、 农 学 硕士等 就是典 型例证 。 学科专业土壤的缺失 , 引进的人才 的作用难 以发挥 , 同时也 由于其较高 的工资打击 了在校职工 的积极性。 ( 下转第 5 9页)
欠发达地区县域人口聚集的障碍及对策
回城镇就业 , 同时 , 由于种种原 因每年都有一些年富力强 、 术有
专长或业有所成的人才流向外地寻求发展 , 使得欠发达地 区县
域 中心城镇建设丧失 了最重要的要素条件。 4人气少。一些经济欠发达地 区在县域 中心城镇建设过程 . 中, 往往不顾客观条件 , 目超长发展 , 盲 大兴土木 , 修马路 、 建房 子、 盖厂房 。虽然城建上去 了, 但其它配套设施缺乏, 难以吸引
因此在县域中心城镇建设战略中不可急功产对青壮年劳力仍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再加上农业经营对农民近利急于求成应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做一些有时效的基础性不可替代的生活保障作用外出打工的农民与农业生产保持着工作如果若干年内在农村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新一代农民难以割舍的联系造就了大量的兼业农民影响了农村人口向在非农业领域就业的可能性就大得多在城市文明环境中生存城镇的大量聚集城市发展难以获得稳定的劳动力
黑 龙 3 8 3 3 . 0 79 2 . 2 4 0 2 39 14 7 7 3 2 3 2 69 2 3 0 8 14 0 . 4 8 1. 1 0 4 6 . 8 . 1
们的身体健康。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发展滞后也是制约人力
资本形成的外部条件。 【 文为吉林省 教育厅高校人 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本
(05 2 ) 2 0- 9 部分成果】
宁
±
林
日
人才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人才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一、问题陈述1.技能结构失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部分行业技能需求迅速变化,而市场上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少,导致技能结构失衡。
2.地域分布不均:人才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
3.行业需求与人才供应不匹配:部分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市场上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人才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4.学历与实际能力不符:部分人才学历较高,但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
5.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地区和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外流,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6.知识更新与传承不足:部分行业技术和知识更新迅速,但人才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未能及时更新和提高,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7.性别与种族多元化不足:在部分行业和地区,人才性别和种族的多元化不足,缺乏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8.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不足:部分人才在面对工作压力、职场竞争等情况下,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不足,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
二、解决方案1.技能结构失衡:强化人才培养:通过高校、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等途径,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素质。
职业培训:针对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项目,提高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引入外来人才:积极引进具备新技能和经验的人才,丰富和优化人才结构。
2.地域分布不均:政策引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资源分配:通过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分配,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吸引力和留人能力。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地区间的教育、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行业需求与人才供应不匹配:市场调节: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人才供求关系,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政策引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才流向新兴行业和快速发展领域。
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具备特定行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
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对策
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仍然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等级差距等问题。
在城市和发达地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相对匮乏。
同时,在高校内部也存在着学科间、学院间甚至是同一学院内部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2.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迅速增长,但是在提高数量的同时却忽视了质量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些高校存在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重视学科而忽视综合素质等问题。
3.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
同时,在当前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问题对策1.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建设的投入。
同时,应该鼓励高校间合作,共享教育资源。
此外,在高校内部也需要加强学科间、学院间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强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次,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最后,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与人才资源开发思考
党的十七大会议上 , 胡锦涛总书记 明确指出了“ 更好地 实施人才 强国战略” “ 、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建立统一规范 的人力 资源市场 ” 等人才发展战略。 如何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 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 ;是摆在我们面前 的一个十分紧迫重要的 课题。 做为边疆地 区既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生态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 续发展战略 , 对人才的渴求尤其显得重要。当前 , 区之间科技与人 地 才的竞争 日趋激烈 , 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人 人 才流向受经济条件 、 自然环境 、 政策导 向制约的 问题越来越突 出, 如 何在这场 日益激烈 的人才争夺战中赢得主动 , 努力营造尊 重人 才、 使 用人 才、 留住人才的战略氛围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
2 经 济 欠 发 达地 区 。 才 引进 与 人 才 资 源 开 发 工作 存 在 的 问题 人
21在对外 引进过程 中,重项 目轻人才 由于经济 欠发 达地 区 .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 往往急于 求发展 , 对外 引进 的注 意力 大都 集 把 中在 了引进资金和 引进技术项 目上 , 认为这是直接效益。认为引进 人才特别是 引进高层 次人才 , 投入 大 , 负担 重 , 生效益过 程长 , 产 对 人才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 乏足够 的认识 , 忽视 了对人才资源的引进工作。 22 人才引进工作不从实际出发 ,急功近利 相 当多的地 区在 . 人才引进来以后 ,要求引进的人才能在短时间 内发挥巨大的作用 , 希望 引进的人才能为本地 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 甚至有 的对 引进 的人 才求全 责备 , 要求他们 样样精通 , 一旦 引进 的人才达 不到这种 的要求 , 就认为 引进的人才不成 功 , 处处发难 , 致使 引进人才无所适 从 , 成 人 才 资 源 的流 失。 造 23现 有人 才专业结构 、知识结构 不够 合理 高层 次人才 比例 .
关于欠发达地区人才难留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欠发达地区人才难留问题的调研报告摘要:人才流动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才缺乏留守,成为影响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调研报告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分析了人才难以在这些地区留下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1.1 欠发达地区的定义和特点欠发达地区通常指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这些地区经济活动有限,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动性相对较低。
1.2 人才流动的重要性人才是一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的流动与高效资源配置、技术传播、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而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不畅,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长期停滞。
二、欠发达地区人才难留的原因2.1 缺乏发展机会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机会有限,就业市场狭窄,缺乏吸引人才的优质岗位和职业发展空间。
2.2 低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使得人才选择离开。
2.3 教育资源不足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高质量的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较少,无法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得人才无法获得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2.4 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欠发达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差,医疗保健、交通、购物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人才的留下。
三、欠发达地区人才难留的影响3.1 资源浪费人才的流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欠发达地区的独特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
3.2 经济长期停滞欠发达地区缺乏人才的引进和留存,导致经济长期停滞,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社会发展不平衡人才流失加剧了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了社会和经济的差距。
四、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难留的建议4.1 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引导和扶持企业在这些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合作项目,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4.2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欠发达地区应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发达地区保持相对公平的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破解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法
破解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法在当今社会,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且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需要深入发掘其中的原因,探讨解决办法,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人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一些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充足,学校设施完善,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
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人才的培养也不平衡,造成了发展上的障碍。
2. 职业机会不足:一些人才在某些领域拥有突出的才能,但是由于职业机会的不足,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这使得他们的才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也导致了人才的发展不平衡。
3. 社会制度不完善:一些地区的社会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人才的选择和发展受到限制,造成了人才发展的不平衡。
二、破解人才发展不平衡的方法1.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强学校和教育设施建设,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2. 创造公平的职业机会:为人才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评台让人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让人才的潜能得到更好的释放。
3. 完善社会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人才的选择更加自由,也让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1.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未来人才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手段,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会深刻影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 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强调人文关怀: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关注将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不再仅仅追求技术能力,更加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破解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方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作为一个个体,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的竞争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欠发达地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难点和对策发布时间:2021-10-08T13:02:52.8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月2期作者:任鲁建[导读]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人才资源的缺乏、管理机制滞后、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平台不足,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欠发达地区应采取大力发展制造业和高端农业吸引人才、搭建好为人才服务的平台、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本地区经济快速并可持续发展。
任鲁建菏泽市牡丹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
人才资源的缺乏、管理机制滞后、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平台不足,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欠发达地区应采取大力发展制造业和高端农业吸引人才、搭建好为人才服务的平台、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本地区经济快速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激励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11-125-02人才是指具有相当的专门技术能力或专业知识,能进行创新性劳动,对社会做出比较大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及能力都比较高的劳动者。
人才是强盛国家之基,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1]。
人才已成为各地区争夺的核心资源,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拥有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谁就能赢得市场竞争更多的主动权。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兴国”已是大家一致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人才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为加快人才事业发展,促进人才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就业问题的严峻挑战,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将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1.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缺乏足够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供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
2.教育资源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高等教育质量偏低,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背景,使其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往往选择到发达城市或外地就业,导致本地人才资源的流失。
4.社会保障不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人们普遍缺乏对就业风险的保障,这也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谨慎,不愿意冒险尝试创业或选择不稳定的工作。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加强教育培训: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加大对高校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更具竞争力。
2.扶持创业就业: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同时,建立健全创业导师制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方向选择,提供指导与支持。
3.引导人才回流: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整合各类资源,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优秀大学生回流就业。
同时,搭建与发达地区的沟通桥梁,促进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措施,减轻大学生就业风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业和就业。
5.拓宽就业渠道: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积极拓展产业结构,培育新兴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鼓励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领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加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家与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的缺乏、配置的低效率和利用的不合理,是造成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人才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地区间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地里位置的差异,又使矛盾进一步的加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超越了自然资源和资本等条件,成为影响和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欠发达地区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的不足,充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以促进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而加快我国建设和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目标的实现,就成为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改革创新一、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一)人才总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据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研究报告显示,在反映本地区人才总量的人才规模指标排名中,排名垫底的第二十四至三十一位,分别是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海南和西藏,基本都属于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
有统计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5.5%,高级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的10%,西部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职称者不到东部的10%。
①同样,根据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反映本地区人才占比、密度和高层次人才比例的人才素质指标排名中,排名垫底在第二十四至三十一位的,分别是海南、江西、安徽、广西、云南、河南、贵州和西藏,也都是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
《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也显示,截止到1998年底,中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中,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只占总量的3.05%,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数的6%,也低于全国平均数的3.5%。
(二)人才产业、行业、专业分布不合理欠发达地区的各产业间的人才资源和产业结构比重不对应,从事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大。
据贵州省1999年的统计,科技人才在三大产业中分布的比例为9.97:13.89:76.13,第一、二产业中人才数量总和不及第三产业的一半;从山西省的产业分布看,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总数的3.38%、21.39%、74.73%。
人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得第一、二产业不能够充分发展,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才配置效率和人才利用效率。
欠发达地区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大量人才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非产业部门,使产业部门获得的人才数量不足,从事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人才更是严重欠缺。
据统计,安徽省的人才资源,17%集中在党政机关,58%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仅占25%。
②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人才缺乏,是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林、牧、副、渔等传统行业,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高新技术人才则十分缺乏。
山西省专业技术人才中,生物技术、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人才仅占3.1%,农业和科研人员分别占2.4%和0.52%,而教育、卫生和其他技术人员占48.2%、11.83%和17.8%。
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直接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发展滞后。
(三)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某个地区在整个经济体中的经济地位的高低,决定了该地区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该地区的人才含量水平,高地效应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稳定。
在上海、深圳等东南部沿海的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因而人才汇聚,这在客观上就影响了人才的流向,使人才从中西部的落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向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大量流动,这就使得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本就捉襟见肘的少量人才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据2001年山西人才资源状况调查,“九五”期间,全省共流失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465人,国防工业系统流失专业技术人员583人,省直卫生系统流失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8人,省直科研单位硕士以上学位、副高以上职务者流失131人,全省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也有相当数量流向外省。
经济发展高低的二元结构,客观上决定人才的二元结构。
这种人才的不均衡,对发达地区来说,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则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人才数量队伍越来越少,不稳定和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四)人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的人才资源较为缺乏,有关资料却显示,西部大省四川现有科技人员150万人,居全国第一;陕西有自然科学研究人员47万人,各类科研机构107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5万人,并拥有普通高校40所,10所军事院校,不论是每万人拥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还是高校教学科研综合实力都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西部地区居于首位;西安、成都、兰州三城市的人才密度,仅次于北京、上海。
③资料同时显示,东部地区科技人才资源经济效益系数为1.29,而西部地区科技人才资源经济效益系数只有0.68,也就是说,西部地区人才产生的效益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有大量的科技人才的专业技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有人可用却不能做到人尽其用的情况说明,欠发达地区想要扭转发展落后的局面,不仅仅是一个人才队伍数量的问题,如何通过合理使用现有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来促进本地区的发展,也是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的。
(五)人才选用和分配机制改革滞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人才资源配置体制改革上表现滞后,人才选拔机制条条框框繁多,人才招聘、管理、培养、使用等多个环节中,不能很好的体现以成绩、能力、知识和品德为评价标准,而是简单的以学历、职称和年资为考核条件,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中,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这种做法,表面体现了公平而实质上造成了不公平,它忽视了人才的差异性,也没有体现出人才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分配制度上,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市场化进程相对缓慢,所以过去长期以来行成的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影响严重,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要素尚未进入分配领域。
在收入分配上,还不能把人才体现出的价值与贡献与其收入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人才没有发挥其能力的动力,造成人才缺乏与闲置并存,难以充分发挥人才对促进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
二、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财政投入不足,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
跟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相关数据表明,2006年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0%,距离发展中国家的中位数4.4%尚有1.4%的差距,甚至比低收入国家的中位数3.5%还要低0.5%,当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5.7%也相对偏低,综合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无论是相对于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同时期而言,当前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水平都偏低。
从教育投入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分布也很不平衡。
东部地区教育支出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得多,东部、中部、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且梯次差距日益增大。
1992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为东部的2/3,而到1995年中西部地区支出之和仅为东部的1/2左右,其中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地区支出的5.7倍,2001年为5.4倍,同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
虽然这种比例差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以后有所缓和,但是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二)教育结构失衡,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这些劳动者不可能都依靠引进,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培养。
但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普教热”、“职教凉”的现象。
受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读普高、考大学、找工作,成为成才的唯一途径,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受到轻视,据四川省2007年的数据统计,职、普中在校生比为3.9∶6.1,个别市州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甚至不到30%,离国家要求的两类高中生大体相当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与之相应,在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方面,也过多的向高等教育倾斜,对于职业技能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以中职为例,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扩招,职业教育的预算内教育经费不断下降,2001年,四川省职教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7.3%,2003年甚至降到6.3%。
2004年,全国职业中学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842.58元,四川省人均仅为1219.95元,排名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23位,自此以下,全是中西部的欠发达省份,如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有的地区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仅为普通高中的50%左右。
④(三)价值价格不符,人才工资待遇偏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整体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偏低,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08年全国前三季度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9731元,有9个省(区、市)的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最高为39633元,其次有上海39004元,天津27687元,浙江23603元,广东23078元,有22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的平均工资为14485元,比全国水平低5246元,为全国倒数第一,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4%。
排在河南之前的其他四个低工资省份分别是海南14902元,为全国平均工资的75.5%,江西15224元,为全国平均工资的77.2%,黑龙江15454元,为全国平均工资的78.3%,新疆15681元,为全国平均工资的79.5%。
⑤与工资水平最高的北京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河南,月均工资相比低了2798元,是北京的36.5%。
欠发达地区较低的工资水平,体现出人才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投入与回报不对称,使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思想观念落后,高消费与浪费并存欠发达地区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在人才配置和使用的问题上有时不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一味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非硕士、博士不取,导致出现典型的人才高消费和高浪费并存的现象。
在用人单位方面,由于人才的价值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使得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的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使得企事业单位忽视每个职位的具体需求,竞相提高聘用人员的学历标准,造成人才堆积,使得很多高学历人才从事低层次工作,或者用非所学,根本无法体现出人才的应有作用与价值。
在人才市场上,很多企业招聘的一般或者低层的职位,往往都会要求应聘者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在政府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也盲目提高选用标准,也对人才的高消费与高浪费起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