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口腔内科学 第7讲 口腔黏膜病学(一)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口腔内科学 第7讲 口腔黏膜病学(一)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口腔单纯疱疹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黏膜病。

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口腔单纯疱疹主要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

临床症状可分为四期:前驱期:潜伏期为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等急性症状,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

水疱期:口腔粘膜内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

糜烂期:水疱破溃,汇集成大面积糜烂,上覆盖假膜。

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整个病程约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复发的口唇损害有两个特征: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

②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诱使复发的刺激因素较多,包括阳光、局部机械损伤,特别是轻度发热,如感冒等。

在许多病例中情绪因素也能促使复发。

治疗1)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

主要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和更昔洛韦。

2)局部治疗:氯己定溶液、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3)支持疗法:急性疱疹性龈口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必要时可采取卧床休息,供给足够的营养。

4)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性口炎与复发有关的诱因不包括A.局部机械损伤B.过度疲劳C.妇女月经期D.微量元素缺乏E.感冒引起口腔单纯疱疹的主要致病菌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B.单纯疱疹病毒C.变形链球菌D.柯萨奇病毒A16E.白念珠菌治疗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首选的全身药物为A.广谱抗生素B.阿昔洛韦C.B族维生素D.皮质类固醇E.口炎冲剂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是念珠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

虽然健康人可带有念珠菌,但并不发病,当宿主防御功能降低以后,这种非致病性念珠菌转化为致病性的,故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一类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口腔黏膜病常见于口腔粘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口炎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口腔黏膜的溃疡和糜烂。

患者常会感到口腔疼痛、灼热感和刺激感。

溃疡性口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溃疡性口炎主要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和感染,并进行症状缓解的药物治疗。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质地较硬,与黏膜不易剥离。

扁平苔藓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因素有关。

治疗扁平苔藓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

口腔白斑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和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口腔白斑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光疗、激光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红斑狼疮等。

这些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其次,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口腔黏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黏膜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口腔黏膜病学第一章概论一、口腔黏膜的分类口腔黏膜可分为三种类型:咀嚼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被覆黏膜(包括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和前庭穹隆)以及特殊黏膜(包括舌前部的区和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口腔黏膜病具有以下特点:1)性别特点:发病和预后存在性别差异;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在不同年龄段更容易发生;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黏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4)损害特点:口腔黏膜病的损害具有更迭与重叠性,不同病变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5)诊断方法特点: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6)治疗特点:不同病变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同病不同治或异病同治都可能出现;7)转归特点:大多数口腔黏膜病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病变如癌前病变需要特别注意。

口腔中存在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和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以及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和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在这些区域发生的癌症极易恶变。

三、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损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损包括:1.斑(macule)和斑片(patch):指皮肤和黏膜上的颜色改变。

直径小于2cm的局限颜色异常称为斑,大于2cm的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和斑块(plaque):是黏膜上的小实体性突起,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为白色或灰白色,常见于白班和癌。

3.疱(vesicle):是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的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

若在上皮内则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在上皮下则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

4.大疱(bulla):直径大于1cm的疱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是一种内部由脓性物质取代透明疱液的疱型病损,较为少见。

整齐,周围无明显肿胀,可有轻度疼痛,易混淆为口腔其他疾病。

3.结核性肉芽肿:常伴随结核性溃疡出现,表现为溃疡边缘的红色肉芽肿,质地较硬。

口腔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口腔黏膜病学

一、口腔口腔黏膜病学2. 黏膜的基本病损:1、斑与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之为斑片。

2、丘疹与斑块: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白色或灰白色。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4、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

5、脓疱:也是一种疱性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6、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7、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

8、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

9、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10、萎缩: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11、皲裂: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12、假膜: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擦掉或撕脱。

13、痂:通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出现于唇红部,多为黄白色痂皮,如有出血则成深颜色,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

14、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

15、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物寄生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

3. 口腔黏膜病的病历书写:(1)口腔粘膜病的病史较口腔科其他临床学科所要求的更为详尽,这是由于粘膜病种类繁多且常与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病有一定的联系。

有完整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系统复习。

(2)在询问和记录病史中首先应注意主诉症状的特征、程度,性质、发作时间的规律、加剧或减轻的因素、部位。

(整理)口腔粘膜病学要点小结.

(整理)口腔粘膜病学要点小结.

要点小结.各型唇炎的临床特点.唇炎治疗的共同原则.萎缩性舌炎的临床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梅罗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灼口综合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各期梅毒在口腔的表现.与艾滋病相关的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及其对艾滋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认识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对口腔临床工作的意义唇炎.一组在唇部及唇周皮肤有相对独特临床和病理表现的黏膜疾病(cheilitis).不包括OLP等疾病的唇部表现.分类:–按病程: 急性/慢性–按临床特点: 糜烂性/湿疹性/脱屑性–按病因病理: 慢性非特异性/腺性/良性淋巴增生性/肉芽肿性/光化性/变态反应性一、光化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1. 病因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2. 临床表现(1) 多见于下唇(2) 急性:暴晒当日急性发作灼热感明显,伴剧烈瘙痒唇红部水肿、充血、水疱、糜烂、结痂(3) 慢性:反复发作唇红部黏膜增厚、干燥、皲裂、鳞屑口周皮肤色素失禁,形成带状皮炎可并发皮肤日光性湿疹长期不愈者-局限性唇红黏膜增厚-疣状增生-鳞癌(癌前状态)3. 病理学改变细胞内与细胞间水肿、水疱形成, 基底细胞空泡变性上皮下胶原纤维嗜碱性变(日光变性)二、腺性唇炎(cheilitisglandularis)1. 病因不明2.临床特点(1) 唇部弥漫性肥厚、肿大(2) 晨起后上下唇粘连,有粥样粘性薄痂分布(3) 唇黏膜见紫红色颗粒状唇腺导管口突起(4) 挤压时稀薄或淡黄色粘性分泌物溢出(5) 可触及多个黏膜下唇腺呈粟粒状小结节(6) 据是否出现继发感染分为: 单纯型/浅表化脓型/深部化脓型3.病理学改变唇腺腺体增生、腺管肥厚扩张4. 诊断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三、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cheilitisof benign lympholasis)1. 病因不明2. 临床特点(1)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下唇唇红正中1cm内(2) 病变循环局限性淡黄色损害→阵发性剧烈瘙痒感→咬唇或搔痒→淡黄色稀薄液体流出→瘙痒缓解→重新结痂、形成损害→剧烈瘙痒→组织增生3. 病理学改变上皮下特征性淋巴滤泡形成4. 诊断下唇剧烈瘙痒性损害、病理学改变四、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cheilitis)1. 病因不明2. 临床特点(1) 症状不明显, 多见于上唇(2)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消退后不能恢复上次形状(3) 唇部弥漫性肿胀、外翘, 见瓦楞状纵形沟纹,触诊富弹性感3. 病理学改变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4. 诊断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腺性唇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性别年龄中年青年女性青壮年临床表现唇肿唇内侧可见针头大小颗粒状突起,挤压间黏液滴唇肿渗出伴阵发性剧烈瘙痒巨唇肿胀不易消退、无糜烂病理特点小黏液腺增生上皮下结缔组织中间淋巴滤泡样结构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腺性唇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鉴别要点腺性唇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性别年龄中年青年女性青壮年临床表现唇肿唇内侧可见针头大小颗粒状突起,挤压间黏液滴唇肿渗出伴阵发性剧烈瘙痒巨唇肿胀不易病理特点小黏液腺增生上皮下结缔组织中间淋巴滤泡样结构非干酪化五、浆细胞性唇炎(cheilitisplasmacellularis)1. 病因不明2. 临床特点:(1) 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暗红色水肿性斑块, 表面涂漆样光泽(2) 口腔其他黏膜可同时受累(浆细胞性口炎)(3) 也可发生于眼、外阴、肛门黏膜3. 病理学改变密集成团浆细胞4. 诊断活检六、超敏反应性唇炎(allergic cheilitis)唇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唇炎详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章节七、慢性非特异性唇炎(chronic cheilitis)不能归入上述有相对特征性改变或病因的唇炎1. 病因不明2. 临床特点(1) 慢性病程, 时轻时重(2) 慢性脱屑性唇炎: 干燥/开裂/脱屑(3) 慢性糜烂性唇炎: 糜烂/渗出/结痂(4) 可出现唇周皮肤色素失禁3. 病理学改变非特异性炎症八、唇炎的治疗1. 共同原则(1) 局部处理湿敷: 消毒防腐制剂/皮质激素制剂局搽: 激素类软膏/抗生素类软膏/保湿制剂局封: 皮质激素物理治疗: 微波治疗(2) 全身用药对症处理: 抗组胺药等干燥脱屑性损害: 羟氯喹/增生平/维甲酸等糜烂渗出性损害: 羟氯喹/小剂量皮质激素等2. 各型的治疗光化性唇炎: 氯喹类药物腺性唇炎: 10%碘化钾10ml, 32P贴敷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浆细胞性唇炎:32P贴敷肉芽肿性唇炎: 抗过敏, 局部激素, 整形性切除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氯喹类药物, 增生平等舌疾病各种疾病引起的舌黏膜萎缩性改变的总称1. 病因贫血、烟酸缺乏、干燥综合症、白色念珠菌感染2. 临床表现(1) 好发于有系统疾病背景的中老年妇女(2) 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全部乳头-舌肌-舌体-其他口腔黏膜依次萎缩(3) 萎缩的黏膜面光滑绛红如镜面(4) 伴或不伴口干、烧灼感、味觉异常/丧失、疼痛等症状(5) 全身疾病背景: 贫血、烟酸缺乏、干燥综合症、白色念珠菌感染等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3. 诊断临床特征4. 治疗(1) 原则对因治疗、控制症状、免疫调节(2) 全身治疗贫血缺铁性: 补铁巨幼细胞性: 叶酸、VitB12再生障碍性:专科处理烟酸缺乏补充烟酰胺或烟酸真菌感染氟康唑等干燥综合征环戊硫酮、必嗽平免疫调节斯奇康、胸腺素等(3) 局部治疗: 消炎防腐/抗真菌/缓解疼痛/缓解口干发生在唇舌部三种综合征神经-皮肤-黏膜疾病, 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征为特点1. 病因不明2.临床表现(1) 20岁以下青年多见,男多于女(2) 唇损害-肉芽肿性唇炎舌损害-沟纹舌,常伴地图舌神经损害-外周性面神经麻痹3. 诊断三联症(完全型/不完全型)梅-罗综合症4. 治疗对症支持疗法面瘫: 皮质激素肌注/口服肉芽肿性唇炎: 皮质激素局部注射裂纹舌: 消毒防腐制剂/抗真菌制剂局部含漱是一组口腔颌面部感觉异常的症侯群特点: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舌部为主无临床体征无病理学改变灼口综合征一、病因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1. 口腔局部因素过敏充填材料义齿材料局部刺激不良修复体残根冠等饮食习惯吸烟喝酒口香糖感染亚临床白念感染不良习惯舌部微循环障碍肌过度紧张等2. 系统因素性激素改变更年期综合症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医源性因素抗生素降压药3. 精神-心理因素个性及人格改变恐癌症、焦虑症、抑郁症4. 神经系统病变(1) 口腔主症状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表现为异物感胀痛感针刺感粗糙感麻木感发痒感舌﹥义齿承托区(腭)﹥唇﹥颊(2) 口腔伴随症状口干、口渴、味觉异常特点主诉部位与检查部位分离(3) 全身症状失眠、易怒、疲乏、头痛、发热、多汗、注意力分散、性欲降低等3. 体征无,多伴对镜自检和过度伸舌4. 病理学检查无改变排他性诊断,注意:排除其他口腔颌面疼痛排除引起口腔颌面疼痛的外科疾病辨认口腔黏膜正常结构及变异四、处理及治疗1. 对因处理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停用可疑药物治疗更年期症状戒除对镜自检和过度伸舌习惯2. 对症处理止痛抗抑郁缓解口干症状3. 心理治疗解除恐癌症心理状态详尽的解释和暗示治疗主诉部位病理检查必要时转专科治疗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发病机理遗传背景+病毒腺上皮细胞凋亡表达自身抗原淋巴细胞浸润靶器官的持续破坏剩余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受损无免疫阶段免疫阶段(1) 症状及体征口腔表现口干/味觉异常/萎缩性舌炎/猖獗性龋无唾液分泌/唾液腺肿大主要外分泌器官眼/鼻/外阴/咽喉/皮肤干燥其他外分泌器肾小管功能不全/萎缩性胃炎/肝肿大/胰腺炎/假性淋巴瘤非外分泌器官关节炎/末梢神经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炎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 诊断检查口腔检查唇腺活检唾液流量测定唾液腺造影核素功能测定眼部检查Schirmer试验玫瑰红染色(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免疫功能IgG、IgM、IgA、RF抗SS-A、抗SS-B、ANACD3、CD4、CD8C3、C4、CRP唇腺活检分级标准(Greenspan)`Schirmer试验3.诊断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2002)(1)口腔症状≥1项1) 每日觉口干持续>3个月2) 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3) 吞咽干性食物需用水帮助(2) 眼部症状≥1项1) 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2) 感到反复的沙子进眼或磨沙感3) 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以上(3) 眼部体征≥1项1) Schirmer试验(+) (≤5mm/5min)2) 角膜染色(+) (≥4, van Bijsterveld记分法)(4) 组织学检查小唇腺淋巴细胞灶≥1(5) 唾液腺受损≥1项1) 唾液流率(+) (≤1.5ml/15min)2) 腮腺造影(+)3) 唾液腺核素检查(+)(6) 自身抗体抗SSA或SSB (+) (双扩散法)原发性SS的诊断无任何潜在疾病情况下a. 符合条目4条或以上,但至少组织学或自身抗体阳性b. 条目3~6中任何3条阳性继发性SS的诊断有潜在的疾病(如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 a. 符合条目1或2b. 同时符合条目3、4、5中任意2* 条无论原发或继发性,必须排除:头颈部放疗史、丙肝感染、AIDS、淋巴瘤、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病、抗乙酰胆碱药病史4.治疗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改善症状, 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及继发感染.局部采用替代品保持口腔、眼、鼻腔、皮肤、阴道的湿润.口服乙酰胆碱能受体激动剂药物刺激内源性分泌.严重系统性病变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1) 对症治疗1)胆碱酯酶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片), Cevimeline2)环戊硫酮或必嗽平3)人工唾液(2) 预防及控制感染见白念感染章节(3) 对因治疗转内科进行免疫治疗(4) 中医中药治疗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的口腔表征梅毒(syphilis)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染病一、病因及传染途径病原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传染途径:后天梅毒直接接触先天梅毒胎盘传染二、后天梅毒口腔表征一期二期三期出现时间感染后3~4周感染后7~10周感染后2年特征性口腔损害硬下疳, 无痛性软骨样质感的单个溃疡梅毒性黏膜斑, 灰白、光亮、微隆的无痛性斑块间质性舌炎白斑树胶肿血清试验+++++++ +/-传染性极强强弱/无三、先天梅毒口腔表征哈钦森三联征:哈钦森牙神经性耳聋间质性角膜炎五治疗专科治疗口腔用药: 消毒防腐局部制剂六、注意事项硬下疳和黏膜斑传染性较强体征检查时应作好个人防护按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上报艾滋病一、几个基本概念1. 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2.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virus, HIV), 逆转录科慢病毒属.侵犯及损伤CD4细胞.在血液存活数周, 100℃10分钟灭活.体外一般消毒剂5分钟灭活.对紫外线和碘酒不敏感3. HIV感染者感染HIV者, 可以出现或不出现症状和体征4. AIDS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符合确诊标准的感染者二、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75%~85%体液传染血及血制品传播概率为100%医源性单次暴露传播概率为母婴传播胎盘、产程血性分泌物、哺乳传染条件皮肤及黏膜破损、一定数量的病毒成人平均约2.5年、儿童平均约1年三、临床分期及传染性感染HIV后至死亡均有传染性急性期(I期, 3~14d)、发病期(III-VI期)传染性强,相对持续时间短无症状期(II期, 2~10yr)传染性相对较弱,但持续时间长四、HIV感染和艾滋病的口腔表征1. 口腔病损的意义在HIV感染和AIDS者中,6%以口腔病损为首发临床表征具有提示诊断和预后作用相关口腔病损共34种,以口腔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最常见血清阴性高危者无症状HIV感染期口腔病损发生频率2.艾滋病口腔表征的分类。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近几年有研究发现:紧邻基底细胞的上层细胞,称为副基底层细胞,具有更强增殖能力,其PCNA,Ki-67染色强度更强。

该细胞比基底层细胞小,呈圆形,显示一种不成熟的状态。

2、棘层该层细胞位于基底层表面,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细胞之间通过桥粒结构彼此相连,在细胞桥粒之间具有迂回盘曲的腔隙,称面间管,上皮细胞可通过面间管进行物质交换。

棘层细胞质内含有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细胞器,为电子致密的卵圆形颗粒,称为膜被颗粒或Odland 颗粒。

这颗粒由厚约10mm的界膜包被,内有致密板层和透明板层。

致密板层厚约3mm,透明板层厚5.5mm,两者交替排列。

颗粒的形成和所含物质尚未完全了解,已知其中含双极磷脂、糖蛋白和溶酶体酶。

棘层细胞是上皮中蛋白质合成最活跃的细胞层。

3、粒层位于棘层浅层,一般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色深。

电镜下见近角化层的粒层细胞内张力细丝致密并且与透明角质颗粒关系密切。

粒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有退化倾向,膜被颗粒增多,并沿细胞膜内聚集与膜融合,将其内容物排入细胞间隙,有助于细胞间的黏合。

4、角化层在上皮的最表层,为角质化的细胞,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呈扁平六角形鳞状,细胞内充满嗜酸性角质。

如果细胞核消失,称为正角化(orthokeratosis);细胞核存在而发生皱缩的,称为不全角化。

非角化的口腔黏膜上皮棘层以上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且细胞扁平而不呈棘状,有人把它分为中间层和表层。

口腔黏膜上皮内还分布一些不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分化的非角质形成细胞,他们包括:1.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呈树突状,来源于神经嵴。

其功能是形成黑色素,可通过细胞突起传给角质细胞。

上皮基底细胞与黑素细胞之比为7:1.2.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或基底层上部,是一种有树突状突起的细胞,胞质内有特殊的朗格汉斯颗粒。

目前认为是上皮内的调节细胞,调控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免疫递呈功能及上皮角化亦有密切关系。

该细胞的功能状态与口腔黏膜疾病的关系有待研究。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和颊、舌、唇等组织上覆盖的一种黏膜,它在口腔内起着保护和吸收作用。

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黏膜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异常、形态异常、质地异常等症状。

口腔黏膜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炎、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

这些疾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营养不良、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红肿出血、口腔黏膜颜色改变等。

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通常需要口腔医生或口腔科专家根据患者的口腔症状和口腔检查结果来确定。

口腔黏膜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预防口腔黏膜病方面,主要是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定期口腔检查等。

此外,避免贪甜、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酗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舌尖、阿卡板、颊粘膜、唇内侧等部位。

口腔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溃疡底部黏膜呈浅表溃疡。

严重者可由意外咬伤、胃肠道疾患、食物变态性反应等引起。

治疗口腔溃疡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烫或刺激性食物。

口腔溃疡的患者还需要在就餐前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外,可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局部涂抹治疗,减轻局部疼痛。

对于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牙龈炎牙龈炎是由于口腔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变软、牙缝间间隙扩大等。

牙龈炎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经常不作及时的口腔清洁,导致牙菌斑的积聚和牙石的形成。

预防牙龈炎首先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定期洗牙、正确使用牙线等。

对于已经出现牙龈炎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口腔诊疗中心就医,接受专业的牙龈炎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对局部牙龈进行冲洗。

口腔黏膜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口腔黏膜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口腔黏膜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口腔黏膜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报告旨在总结口腔黏膜学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口腔黏膜学的研究进展1. 口腔黏膜生理研究近年来,口腔黏膜生理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对口腔黏膜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生长调控、防御机制等。

这些研究为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口腔黏膜病理研究口腔黏膜病理研究在近年来的发展迅速,对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口腔黏膜肿瘤、炎症、感染等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3. 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如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为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4. 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方法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近年来,药物治疗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等。

手术治疗在口腔黏膜肿瘤等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口腔黏膜学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治疗随着口腔黏膜学研究的深入,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口腔黏膜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2. 多学科合作口腔黏膜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如口腔医学、皮肤病学、免疫学等。

多学科合作有助于提高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有望为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4.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口腔黏膜学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名词解释1、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总称2、斑macule 为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其大小不定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mm。

3、丘疹papule粘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高于黏膜面直径1- 10mm不等尖形、圆形、扁平形?4、疱vesicie是一种圆形突起内有液体潴留直径小于 1 cm。

如脓、血、水疱口腔粘膜病常见的疱为水疱.5、溃疡ulcer 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

6、糜烂erosi粘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on7、萎缩atrophy 上皮组织变薄伴有结缔组织的细胞体积变小。

8、皲裂rhagades 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于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pseudomembra ne 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有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9.、假膜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起形成可以被擦掉。

2-3周潜伏期好发口咽、舌、回盲、肺部小结可发展为顽固10、结核初疮原发性性溃疡周围有硬结无11、结核性溃疡继发性或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常见舌部疼痛明显溃疡界清线形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基底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

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向中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预后差12、寻常狼疮好发于无病灶且免疫好的青少年早期损害表现为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压诊实验中央圆形苹果酱色周围为苍白皮肤继发感染可发生坏死造成组织缺损形似狼噬名狼疮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超敏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 antigen)或半抗原 hapten)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直径为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开始为淡红色 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送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

口腔粘膜精品教学(中山大学)黏膜笔记整理

口腔粘膜精品教学(中山大学)黏膜笔记整理

口腔黏膜(oral mucosa):指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在功能和结构上具有皮肤和消化道黏膜的某些特性。

口腔黏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其软组织上的疾病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disease of the oral mucosa):指研究口腔黏膜病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过角化(hyper-cornification):指黏膜或皮肤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斑片或斑块,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

正角化(orthkeratosis):指角化层细胞核完全消失。

不全角化(parakeratosis):指角化层有未完全消失的、固缩的上皮细胞核。

斑(macule):指黏膜上较局限颜色异常的异常改变,直径小于2mm,不高于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

斑片(patch):指黏膜上范围较大的颜色异常改变,直径大于2mm丘疹(papule):指黏膜上的一种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于1cm,基底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呈针状、圆形或扁平状。

斑块(plaque):指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边界清晰,大小不等,稍隆而质硬的病损,可见有沟裂将其分割开。

疱(vesicle):指黏膜内储存液体,直径小于1cm,呈圆形,突起,表面呈半球状。

大疱(bulla):指直径大于1cm的疱。

脓疱(pustule):指疱的内容物被脓性物所替代。

溃疡(ulcer):指上皮组织的完整性持续性受损和破坏,表层坏死脱落呈凹状,累及上皮下层。

糜烂(erosion):指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仅上皮组织部分受损,不累计基底细胞层。

结节(nodule):指一种突出于口腔黏膜表面的实体病损。

其为一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组织突向外方,一般直径大于5cm。

萎缩(atrophy):指组织细胞体积减小,数目不变,导致病变部位呈凹陷,原上皮组织某些特有结构消失,被一层薄层上皮组织所替代。

皲裂(rhagades):指黏膜上线状裂口,由炎症细胞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所致。

口腔学笔记 总结4:口腔常见黏膜病

口腔学笔记 总结4:口腔常见黏膜病

口腔黏膜常见疾病(一)口腔黏膜(oral mucosa)1. 黏膜(mucosa)是与外界相通的体腔表面衬覆的组织2. 口腔黏膜(oral mucosa)咀嚼黏膜:硬腭黏膜、牙龈黏膜特殊黏膜:舌背黏膜、舌缘黏膜被覆黏膜:唇红黏膜、颊黏膜、口底黏膜3. 功能作用:感觉功能分泌功能温度调节功能防御保护功能(二)口腔黏膜病(oral oral mucosal mucosal diseases)一、溃疡类疾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1. 性质:良性2. 发病率: 10-25%3. 临床特征:红,黄,凹,痛4. 好发部位:唇、颊、舌等口腔各处黏膜5. 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6. 分型轻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

初起为局部黏膜充血红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5mm。

一般为3~5个,散在分布。

7~10天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重型:好发于青春期。

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大于1cm,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较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

持续时间较长,初始好发于口角,疼痛剧烈,愈后可留瘢痕。

疱疹样:好发于女性,溃疡直径较小,约2mm,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

相邻溃疡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明显,唾液分泌增加。

7. 病因三联因素论:遗传、环境、免疫8. 诊断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临床特征:红黄凹痛9. 鉴别诊断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10. 治疗治疗目的:以对症治疗为主,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

治疗原则:寻找并控制诱因;局部治疗优先;加强心理疏导。

治疗方法:a.药物治疗:局部用药:消炎类,止痛类,促愈合类,糖皮质激素类,局部封闭类,其他局部制剂;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中医中药b.物理治疗c.心理治疗二、斑纹类疾病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 OLK)——癌前病变【定义】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疾病,即为口腔白斑病。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學概論是涵蓋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組織の類型各異、種類眾多の疾病總稱。

分類: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結構:上皮層(基底層、棘層、粒層、角化層)、基底膜、固有層、黏膜下層功能:屏障保護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覺功能、溫度調節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の基本特點(1)性別:某些疾病具有明顯の性別差異,如RAU發生於女性者明顯多於男性(2)年齡:如RAU好發於青壯年(3)部位:口底-舌腹のU形區、口角內側三角形區域、軟齶複合體為危險區域(4)損害:更迭性與重疊性、部位の差異性、病損の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可出現不同類型の損害稱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階段出現相同の損害稱為重疊性)(5)診斷方法:除了結合臨床病損進行診斷,還常需結合病理,有時還需要治療性診斷(6)治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7)轉歸:大多預後良好,某些也有癌變の可能★口腔黏膜病の基本臨床病損(1)斑macule與斑片patch:指皮膚黏膜上の顏色改變,常較周圍顏色變深,直徑小於2cm 稱為斑,大於2cm稱為斑片。

斑與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變厚,亦無硬結。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の實體性突起,針頭大小,直徑一般小於1cm。

基底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形狀可以為尖形、圓形或扁平形,顏色呈灰白色或紅色,消退後不留痕跡。

扁平苔蘚為典型の丘疹。

丘斑plaque:多數由多個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徑大於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堅實の病損,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溝裂將病損分割開。

白斑和癌可呈現丘斑病損(3)皰vesicle:黏膜內貯存液體而成皰,呈圓形突起,直徑小於1cm;大於1cm稱為大皰bulla;由膿性物取代透明の皰液稱為膿皰pustule。

上皮內皰——皰在上皮內稱為上皮內皰,只有上皮の部分形成皰壁,皰壁較薄而柔軟上皮下皰——皰在上皮下稱為上皮下皰,上皮全層構成皰壁,皰壁較厚。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

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口底舌腹U型区口角内侧三角区软腭复合体·基本临床病损:(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完全抗原:多为大分子物质,具有免疫原和反应原的特性,进入机体后即可引起超敏反应。

·半抗原:分子量小,不能引起免疫应答反应,,但进入机体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成为大分子,具备抗原性和诱发超敏反应的条件。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危重性?(1)口腔黏膜:充血红肿,红斑,水疱,糜烂,溃疡,假膜(2)皮肤:好发手足颜面,红斑,水疱,糜烂,丘疹,痂皮(3)固定性药疹: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态发生的病损,好发口唇口周眼周,有色素沉着(4) 重症药物过敏性口炎:即莱氏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全身广泛性大疱,波及全身体窍,黏膜,脏器。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临床表现特征?(1) 接触抗原物质,2—3d 后口腔局部黏膜充血红肿,红斑,水疱,糜烂,溃疡 (2) 银汞合金接触的黏膜发生白色条纹状病变,成为苔藓样反应 (3) 致敏原斑贴试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临床表现特征?(1) 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如上唇,肥厚翘凸 (2) 一般数小时或者1—2d 内消退·多形性渗出性红斑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危重性?(1) 口腔黏膜:唇部大面积水肿,糜烂,渗出,假膜,易出血,结厚血痂,脓血痂(2) 皮肤:颊、舌、手、足、四肢伸侧、面部,斑疹,丘疹,红斑合并水疱,虹膜样或靶样红斑 (3) 重型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即斯-约综合征(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起病急,高烧,全身各腔孔,口、眼、鼻、生殖器、皮肤发生糜烂和炎症,出现多窍性病损。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金英杰医学教育,铸就您的成功人生
解析:戴全口义齿患者的黏膜充血发红,并有黄白色假膜,涂片镜检见菌丝用性, 很易作出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的诊断,应采取抗真菌治疗措施。青霉素是抗细菌 药物,不能采用。制霉菌素、酮康唑、碳酸氢钠鱗口液、克霉唑都是抗真菌药物, 可以作为义齿性口炎的治疗药物,因此排除 A、B、C、E。本题应选 D 34.男婴,出生 5 天。啼哭拒食,口腔黏膜出现微凸的软白小点,擦去后可露出 出血面,拟诊为 A.早萌乳牙 B.婴儿白斑 C.新生儿雪口病 D.牙龈角化上皮珠 E.白色海绵状斑痣 解析:雪口病多发于出生后 2〜8 日内,在黏膜充血上,有散在的白色小斑点,附 着不紧密,稍用力可擦掉,黏膜糜烂面可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 困难,有时有轻度发热,故本题选 C。 (35〜38 题共用题干) 女,65 岁。无牙颌,全口总义齿修复 5 年,近来感义齿不合适,口角疼痛。检 查见双口角湿白皲裂,上腭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发红。 35.应进一步做的检查是 A.手指皮肤有无红斑 B.血常规检查 C.口角湿白区涂片及培养检查念珠菌 D.口角病损区活检 E.针刺反应试验 【答案】C 【考点】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解析】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检查原则是对于急性假膜型检查以标本涂片及培养 为主要检查;对于萎缩型和增生型检查除了涂片及培养外,还应进行组织病理活 检,以排除病前癌变可能;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 玉米培养基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镜检。故本题选 C 36.最可能的异常表现是 A.皮肤有无红斑 B.白细胞总数升高 C.涂片见念珠菌菌丝及孢子 D.活检组织病理为棘层松解 E.针刺反应阳性 【答案】C 【考点】口腔念珠菌病的检查 【解析】直接涂片:取口腔黏膜区假膜、脱落上皮等标本,涂一薄层于载玻片上, 滴入 1〇%KOH 溶液,微加热以溶解角质。光镜观察,可见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 假菌丝,从而在数分钟内提供念珠菌感染的证据,故此题选 C。 37.假如上述检查无异常发现,最有助于快速诊断的是 A.颊黏膜涂片 B.唇黏膜涂片 C.前庭沟黏膜涂片

口腔粘膜病学(人卫版)教案: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口腔粘膜病学(人卫版)教案: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口腔粘膜病学:5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NEXTBACK TO INDEX口腔白斑病选择相应内容点击BACK白色海绵状斑痣口腔红斑病口腔扁平苔藓本课小结口腔白色角化病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一,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1.病因(机械、化学)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3.诊断和鉴别(灼伤、颊白线、白色水肿)4.治疗(去除刺激因素)NEXTBACK二,白色海绵状斑痣 (white sponge nevus)1.病因(遗传性、家族性)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皱褶、滤泡状;Odland 小体)3.诊断和鉴别(白斑、扁平苔藓)4.治疗( VitA)NEXTBACK三,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OLK)1.定义? 传统定义? 1983年定义? 1996年定义,白色为主,不具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

一些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NEXT2.病因? 吸烟? 槟榔? 白念珠菌? 其他,微量元素、微循环、遗传素质,VitANEXT病因恶变出现率危险系数吸烟习惯 77.0 0.93机械刺激 45.0 1.41嗜酒 33.0 2.54梅毒 10.0 4.00流电现象 19.0 6.43白念感染 65.0 4.81无明显原因 3.2 0.76多因素 52.0 1.39NEXT3.临床表现(1) 分类, 均质型非均质型斑块状皱纸状颗粒状疣状溃疡状糜烂状NEXTNEXT(2) 好发部位颊唇舌口角前庭沟腭龈(3) 自觉症状,粗、痛、硬、烂、紧、木、涩NEXT(4) 癌变易感因素? 年龄? 性别? 部位? 类型? 病程? 刺激因子? 症状? 病理背景NEXT4.病理特征? 增生性变化? 上皮异常增生评价标准( WHO 1978年)NEXT轻度:累及上皮层 1/3以下中度:累及 1/3~2/3 重度:累及 2/3以上⑴基底细胞极性消失紊乱⑵基底细胞增生,复层样变⑶核浆比增加⑷钉突滴状增大⑸上皮层次紊乱⑹核分裂象增多及出现异常核分裂象⑺上皮浅 1/2出现有丝分裂⑻细胞异型性⑼核浓染⑽核仁增大⑾细胞间粘聚力减低⑿棘层出现单个或一群细胞角化NEXT? 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 (WHO 1972) 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的在形态上已有变化的组织。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单纯疱疹组织病理:由于上皮细胞发生气球样变和网状液化而在上皮内形成疱。

气球状细胞的胞核内有病毒包涵体(嗜伊红性病毒小体),常位于水疱底部。

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有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

早期水疱基底部细胞涂片(巴氏染色),毛玻璃样核,多核合包体、核内包涵体。

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①前驱期:常有接触疱疹病损患者史;潜伏期4-6天,后有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1-2天后,口轻黏膜广泛性充血水肿、附着龈和龈缘也常出现急性炎症。

②水疱期:口腔黏膜可发生成簇小水疱,邻近乳磨牙(成人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较明显;水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③糜烂期:水疱溃破后引起大面积糜烂,可造成继发性感染,上覆黄色假膜(唇和口周皮肤也有类似病损),后形成痂壳。

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病程约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成簇的疱。

②常复发于原先发作过得位置或邻近发作过的位置。

治疗原则:①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②局部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洗必泰;物理疗法:复发感染可用氦氖激光治疗)。

③对症和支持治疗。

④中医中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组织病理:增厚的不全角化上皮,其中有念珠菌菌丝侵入。

病损常在棘细胞层上方,接近上皮表面,棘层常有增生,固有层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①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 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②新生儿鹅口疮多发生于出生后2-8天,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黏膜充血,有散在雪白小斑点,后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可扩大蔓延,严重者波及扁桃体及咽部;早期充血明显,陈旧病损充血减退,斑片呈淡黄色,斑片用力可擦去。

③成人患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易复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为乳白色绒状假膜不易剥离(自觉症状:口干、烧灼不适、轻微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就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得类型各异、种类众多得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得基本特点(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得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3)部位:口底—舌腹得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得差异性、病损得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得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得损害称为重叠性)(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得可能★口腔黏膜病得基本临床病损(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得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

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得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扁平苔藓为典型得丘疹、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得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瞧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白斑与癌可呈现丘斑病损(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得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得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就是黏膜上皮得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5)糜烂erosion:就是黏膜得-种表浅缺损,为上皮得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结节nodule:就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得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7)肿瘤tumor:就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得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

(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得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可呈现发红得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得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得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得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得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得纤维素、坏死脱落得上皮细胞与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12)鳞屑scale:就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得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而来。

(13)体内局部细胞得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得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就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得皮肤黏膜病。

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病因】:I型单纯疱疹病毒★【临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就是6个月至2岁①前驱期-潜伏期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疼、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患儿常有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1—2天后,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

②水疱期-出现成簇小水疱,特别就是邻近乳磨牙得上腭及龈缘处。

水疱壁薄,破后形成浅表溃疡、③糜烂期-成簇得水疱破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愈合,病程约7-10天(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病变愈合后,约30—50%可复发。

多表现为唇疱疹,且总就是在原先发作过得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得位置、全身反应轻。

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VZV病毒引起,水疱沿神经分布,疼痛剧烈,愈后不复发,多见于老年人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与肠道病毒71引起,见离心性分布皮疹,多为3岁以下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全身反应轻,病变只限于口腔后部,牙龈不受损害多形性红斑—-有虹膜状红斑,最常见得病变为大面积糜烂。

★【治疗】:(1)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2)局部用药:氯己定漱口液、阿昔洛韦软膏、糊剂、散剂及含片(3)对症与支持疗法(4)中医中药就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分布,剧烈疼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就是由柯萨奇病毒A16与肠道病毒71所引起,柯萨奇病毒A16多在婴幼儿中流行,而肠道病毒71常致较大儿童及成年人罹患、该病以手、足与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为丙类传染病口腔念珠菌病-—病理特征为增厚得不全角化上皮,其中有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称为上皮斑。

PAS染色可见菌丝垂直地侵入角化层,其基底处有大量炎细胞聚集,并能形成微脓肿★【病因】:念珠菌得机会性感染,假菌丝为致病形式、★【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口干、黏膜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等(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最初受损粘膜充血水肿,继而出现散在得凝乳状斑点,并逐渐扩大而相互融合,形成色白微凸得片状假膜,假膜可擦去。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拒食、啼哭不安等症状较为多见。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又称抗生素口炎,多见成年人,常由于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

(3)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多见女性(4)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又称念珠菌性白斑病,可见上皮异常增生【诊断】:涂片法、培养法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2-4%碳酸氢钠溶液、0。

2%氯己定(有抗真菌作用)、西地碘(华素片)制霉菌素、咪康唑(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3)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如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4)手术治疗:念珠菌白斑伴中度以上上皮异常增生者应考虑手术切除★【预防】: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分娩时注意严格消毒;经常用温开水擦拭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哺乳前清洗乳头;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裂,改正舔唇吮舌得不良习惯;长期使用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得患者,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得患者,应警惕念珠菌病得发生球菌性口炎(coccigenic stomatitis)——就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得球菌感染所引起,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

多见于体弱与抵抗力低下得患者、第三章口腔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I型超敏反应—-介导物质为肥大细胞与IgE。

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此型II型超敏反应——抗体为IgG或IgMIII型超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IV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得超敏反应,为迟发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性疾病得临床特征】:突发性、复发性、可逆性、间歇性、特异性★【超敏反应性疾病得治疗】:(1)首先就是找出可疑致敏物质,去除并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2)给予抗组胺药抑制炎症活性物质得释放(3)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静注减少血管得渗出(4)糖皮质激素得应用(5)病情严重者应用肾上腺素(6)支持疗法(7)局部对症治疗(8)中医中药治疗就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搽、含漱等途径进入机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超敏反应而引起得黏膜及皮肤得炎症反应性疾病。

药物过敏时,皮肤黏膜损害部位较为固定,则称为~,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得大疱,波及全身体窍、黏膜与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就是过敏体质者得口腔黏膜与变应原接触后,发生超敏反应而引发得一种炎症性疾病、如接触银汞合金中得汞、修复材料中得甲基丙烯酸甲酯、抗生素软膏,它属于IV型超敏反应。

又称巨型荨麻疹,亦称奎英克水肿。

为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特点就是突然发作得局限性水肿,但消退亦较迅速,可反复发作、病变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处,上唇较下唇好发,下眼睑较上眼睑好发。

多形性红斑-—发病急,多有自限性与复发性,但以青壮年多见。

口腔黏膜好发于唇,最常见得病变为大面积糜烂。

皮肤病损常对称散在分布,好发于颜面、头颈、手掌、足背及四肢伸侧面,典型得为虹膜状红斑。

轻型者一般2—3周可以痊愈。

但重型者或有继发感染时,病期可延长至4—6周。

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为多形性红斑得典型表现,为直径0。

5cm左右得圆形红斑,中心有栗粒大小得水疱,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

为多形性红斑得重型,有严重得全身表现,病变累及身体各腔孔,被称为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即斯—约综合征。

第四章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复发性阿弗她溃疡RAU 得临床表现、治疗,与疱疹性口炎得鉴别(考题)【治疗】--原则:积极寻找RAU发生得相关诱因并加以控制;优先选择局部治疗,其中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RAU 得一线药物。

对于症状较重及复发频繁得患者,采取局部与全身联合用药;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1)局部用药:消炎、止痛、促进愈合A 、消炎类药物:膜剂、软膏、含漱剂、含片、散剂、超声雾化剂 B、止痛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喷剂C、促进愈合类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D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E 、局部封闭:对经久不愈或疼痛明显得MaR AU,可作溃疡下封闭注射(2)全身用药: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争取缓解。

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3)中医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鉴别诊断】: 理特点为非特异性血管周围炎,以静脉受累最多★【临床表现】(1)口腔溃疡:与RAU 类似,多为BD 得首发与必发症状 (2)生殖器溃疡:溃疡深大、疼痛剧、愈合慢(3)皮肤病变:①结节红斑,多发生于四肢,具有诊断意义得BD 特征性表现,指患者接受肌肉注射后,进针处可出现红疹与小脓点,或静脉注射后出现血栓性静脉炎③痤疮样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与胸背部④其她还可瞧到多形性红斑样损害、sw eet 病损 (4)眼部损害:最常见得就是葡萄膜炎(5)关节损害:主要累及膝关节与其她大关节 (6)多系统损害:如神经、消化、呼吸、血液系统★【诊断】:反复口腔溃疡、反复外阴溃疡、眼病变、皮肤病变、针刺试验阳性,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她4项中2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白塞病创伤性溃疡——指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刺激引起得粘膜病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