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机试验(冷态试验)

合集下载

发电机冷、热态试验项目

发电机冷、热态试验项目

发电机冷、热态试验项目一、冷态试验:1、测量定子、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直流电阻;2、定子、转子绕组的交流耐压试验;3、励磁回路连同所连设备的绝缘电阻的测量及其耐压试验;4、可控硅风机试验;5、机电联系信号校验;6、发电机主保护(BCJ)动作试验;7、灭磁开关联跳发电机开关试验;8、发电机差动、复合电压闭锁过电流、零序过电流、转子二点接地跳闸试验;9、复合电压闭锁过电流跳10kV母分开关试验;10、汽机急停跳灭磁开关和发电机开关试验;11、汽机主汽门关闭跳灭磁开关和发电机开关试验;12、空载过电压跳灭磁开关试验;13、停机联跳试验;14、调速马达正、反转试验。

二、热态试验:1、发电机空载特性试验;2、定子残压测量;3、灭磁时间常数测定;4、发电机短路试验、差动保护试验;5、测量轴电压;6、核相;(以上项目在并网前做)7、晶闸管励磁装置试验;8、假同期并列试验;9、手动、自动同期操作试验;10、检查差动保护不平衡电压;11、带50%负荷,测发电机轴电压;12、带负荷做差动保护六角图。

(以上项目并网时做)经过大、小修后的锅炉,必须对有关设备系统进行分部、整体试运及验收工作。

在结束一切工作票后,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应进行下列试验:锅炉漏风试验,布风板空床阻力试验,水压试验,炉内流化状态试验,临界流化风试验,安全门动作(热态)试验,锅炉FSSS试验,锅炉所有电动门、调节门开关试验,动力设备拉合闸试验,动力设备连锁试验及事故按钮试验等。

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试验,可以了解经过大、小修后各运转机械的性能、布风系统的均匀性及床料的流化特性等,为热态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保证锅炉顺利点火和安全运行。

锅炉启动前准备工作的主要方面:通过安装调试过程,协调设计单位与运行单位,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需要。

特别要对辅机系统和附属系统分部试运转和锅炉严密性试验予以重视。

与锅炉运行相关的各个系统启动前的检查和试验。

锅炉各系统的冷态试验。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大纲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大纲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大纲1.试验目的通过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对新装锅炉的各风道流量及风压进行标定,掌握各风道风门挡板的特性,为以后运行中配风创造良好条件。

根据相似模化原理,确定沸腾燃烧时最低运行风量,检验流动状况,布风装置的阻力特性,检验布风板均匀性情况,了解各运转机械的性能,炉子各部分的严密程度,为锅炉启动、热态运行调整和分析以及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2.试验技术依据根据国标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用等截面法标定安装在各风道上的固定测速管。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是对热态炉内气流状况的一种模似,为保证模似的可靠性,用动量比相等原理进行测量。

同时参照《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中的有关内容。

3.冷态试验的内容3.1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2一、二次主风道和分支风道的风量标定。

3.3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

3.4流化质量试验。

3.5料层阻力试验。

3.6临界流化风量试验。

4.试验方法和步骤4.1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1.1试验前引风机、一次风机等所有相关风机均分别试转结束,电气试验合格,并具备启动条件。

4.1.2风烟道、炉膛内部施工全部结束,清理炉膛及布风板,检查各风帽安装是否正确,风帽小孔要求畅通,然后人员全部撤出。

4.1.3各风门挡板调节灵活无卡涩,关闭严密且开度指示校验正确。

4.1.4炉膛负压表,各段风压表,风温表投入并校验合格。

4.1.5烟风系统各风机的启停及联锁保护试验合格。

4.1.6各测点安装完毕,测量装置安装正确,具备投用条件。

4.1.7运转层备足正常运行所需要合格颗粒的熟料,以满足做料层阻力试验用。

4.2冷态一、二次风测速装置的标定:按运规依次启动引风机和一、二次风机,在保证各风机不超电流的前提下,维持炉膛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分别调节烟风系统的各风门挡板,根据流量及风压的变化趋势,来判断挡板开关方向及操作机构定位的正确性。

将在风道风门不同开度下进行标定。

(整理)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整理)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3)总经济价值的组成。我们可以用下式表示环境总经济价值的组成: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技术方案1试验目的通过本试验,可以直观地了解炉内气流的分布、扩散、扰动、混合是否良好,实际切园的大小、位置等。其结果可以帮助分析锅炉燃烧设备及各风粉管道的设计、安装、配风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安装验收、投产、热态燃烧调整试验提供参考依据。2引用标准、依据2.1.《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96版)2.2.《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96版)2.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96版)2.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2.5.《xxxxx锅炉设计说明书》3设备简介3.1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名称单位额定蒸发量t/h额定蒸汽温度℃额定蒸汽压力MPa锅筒工作压力MPa给水温度℃3.2煤粉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名称单位一次风速度m/s一次风率%二次风总风率%二次风风速m/s上二次风风率%中二次风率%下二次风率%边界二次风率% 4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4.1锅炉的烟风系统、制粉系统、燃烧设备安装完毕,内部所有异物已清除、并经通风试验合格。4.2锅炉的送、引、一次、排粉风机试运转合格,能进行可靠操作。4.3试验所需测点已经安装完毕。4.4各人孔门、安全门、检查孔均处于关闭状态,防爆门正常。4.5各烟、风系统风门、挡板的实际开度与指示的一致性经校验合格,各烟、风系统挡板门应开关灵活、固定可靠,全部能操作。4.6各烟风管道系统压力指示能正常投入,能正确显示。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5.1在炉内最下层二次风口下边缘以下500mm截面处搭设一试验平台(铺满竹排并留一上下孔),要求平台牢固,能承载10人在上面工作的重量。在12m运行层,平右侧人孔门炉膛内,搭设一个3×3m的小平台,旁边装设1m高防护栏杆,要求牢固可靠,并搭设一个脚手架与上下孔连接,要求牢固,上下方便。5.2在炉内每个角的向火侧分别搭设一个10m高的脚手架,要求牢固可靠,可以承载2人上下行走,且不阻碍喷口气流。5.3在炉膛内布置36V行灯4盏,满足照明需要。.4炉膛外左侧人孔门处设联系人员一名,负责炉内外的通讯联络。6试验内容及步骤6.1炉内网面布置在炉膛下层一次风喷口中心标高截面处用铁丝布置一个“十”字形网面,用铁丝按锅炉厂说明制作两个切圆,安装在“十”字形网面中心。网面布置时,调试所试验人员现场进行指导和检查。具体作法:平炉膛下层一次风喷口中心标高用两根铁丝拉“十”,找出炉膛中心,在中心上布置切圆,由四角A层一次风喷口中心各拉一根铁丝与切圆相切,在铁丝上沿喷口中心按喷口长度间距用电工胶布缠绕,作为A、B层一次风气流衰减度测量测点。在“十”铁丝上沿炉膛中心按300mm间距用电工胶布缠绕,作为下层一次风切圆测量测点。6.2燃烧器检查对燃烧器安装情况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燃烧器喷口的形状是否与图纸相符,油枪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实测一组燃烧器喷口的实际尺寸;测量燃烧器的垂直度,检查燃烧器中心线安装是否垂直。对检查结果做好记录。6.3各风机投运下总风压调整按照规程要求,先启动一侧引、送风机,待正常后,再启动另外一侧引、送风机。两侧风机均启动正常后,保持两侧引风机开度一致,两侧送风机开度一致,使两侧风机并列投入运行。调节送、引风机,逐渐增加各风机出力,调整锅炉总风量至试验要求。调整一、二挡板,使燃烧器出口风速达到满负荷条件下的冷态模拟值。调整好引风机静叶开度,维持炉膛负压在-30~-50Pa的范围内。系统稳定后,对烟风系统吹扫20分钟,准备进行炉内空到试验所需的冷态模拟值后,开始进行以下项目测量:6.4.1用热式风速仪测量下层一次风喷口出口气流衰减特性,了解出口气流的衰减特性。测量时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2人,对喷口的出口气流沿喷口中心轴线对风速进行实测。6.4.2用热式风速仪测量一、二次风喷口出口实际风速;6.4.3用热式风速仪测量下层一次风实际切圆的大小及位置,了解炉内气流的空气动力场情况;6.4.4用热式风速仪测量贴壁风风速大小,对风速较高的地方做好记录。7安全技术措施7.1试验设安全员一名,专门负责安全工作。7.2炉膛内搭的棚架工作平台一定要牢靠,炉膛内碎物、易燃物应清理干净。试验人员进入炉内前先启动风机清扫炉内一小时。7.3参加试验的人员应注意人身安全,进入炉内应着工作服、戴好安全帽、风镜及耳罩;在平台上行走应注意防止坠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7.4电线、电源插座应绝缘良好,无漏电,并置于人孔门旁侧一米以上处。7.5在风机运行和并列过程中,应注意监视各风机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7.6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如有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出现,应立即停止试验。8试验组织及人员分工8.1调试人员负责整个试验的指挥与协调,并负责提供对设备操作的要求及试验的技术指导。负责整个试验的观测、测试、记录工作。负责向参加试验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负责对搭设的平台、脚手架,安装的照明、测点进行验收。8.2安装单位根据试验要求,负责炉内测风平台、脚手架的搭设,照明的安装,试验所需测点的安装,并负责设备的维护,配合试验的进行。8.3电厂运行单位负责试验期间的设备运行操作、监护,按调试措施积极配合调试人员做好工作。8.4监理单位在全过程中行使质量监理职责。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决定了车辆的性能和质量。

而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则是测试发动机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的一种方法。

冷热冲击试验是指将一台发动机从极低温度处于静止状态下迅速加热至高温度,并在高温度下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将其降温至极低温度。

这个过程类似于车辆在寒冷天气开机启动至暖机并行驶一段时间,然后在高温天气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冷却的过程。

在冷热冲击试验中,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包括缸体、曲轴、连杆、活塞、气门、油泵、水泵、散热器、涡轮增压器等,这些部件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受到极大的影响。

例如,当发动机从环境温度-40℃迅速升至100℃时,发动机素材和零件的体积和与周围的接触面积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导致零件破裂或失效。

为确保发动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冷热冲击试验会在制造前或上市前进行。

试验中需要精确地控制升温和降温的速度和温度范围,最常用的温度范围是-40℃到120℃。

试验中也需要测量和记录发动机的各项指标,如功率、扭矩、温度、燃油效率、排放等,并进行材料的量化和损伤分析,以评估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冷热冲击试验,发动机制造商可以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发动机的质量和耐用性,使其更加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情况。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了解发动机的冷热冲击试验结果,选择质量更好、性能更可靠的车辆。

综上所述,冷热冲击试验是测试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评估发动机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为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信息。

希望在未来,能够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冷热冲击试验方法,为发动机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更为精准的保证。

如何作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如何作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一、试验目的1、确定燃烧系统的配风均匀程度,确定旋流燃烧器一、二次风配风的均匀性,确定风烟系统风门挡板的风量特性。

2、确定燃烧器及燃烧系统的阻力特性。

3、确定燃烧器的流体动力特性。

4、研究炉膛火焰充满度及炉膛结焦的空气动力场原理。

5、研究锅炉燃烧对受热面壁温影响、汽温偏差影响以及非正常工况燃烧的空气动力特性。

二、试验前准备工作1、在根据试验观察及试验要求,炉膛应该铺设足够保证安全的脚手架,脚手架不应该影响炉内气流特性,应该装设足够的炉内照明,便于试验观察。

2、试验前2小时启动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对炉膛进行吹扫,确保试验时炉膛内部环境不至于太恶劣,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3、在试验前要对燃烧器喷口、风烟系统挡板进行全面的测量、校对,保证试验真实,能正确模拟出锅炉内部空气动力场情况。

三、试验监测内容1、观测炉膛气流的充满度充满度一般用有效气流面积占整个炉膛截面积之比计算,充满度越大说明炉内涡流区域越小,炉膛利用率越高则且气流在炉膛内的流动阻力也越小。

2、观测炉内气流动态气流是否冲刷墙壁,若存在,炉膛容易结焦或产生高温腐蚀;气流在炉膛断面上的分布的均匀性,若存在偏斜时,则会造成偏斜一侧的温度过高,气温产生偏差,受热面超温,结焦等不正常情况的发生。

3、观测炉内射流相互干扰情况燃烧器内、外二次风以及一次风、中心风的相互干扰情况。

四、观测方法1、飘带法优点:这是空气动力场试验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可用长飘带显示气流方向,用短飘带显示微风区、回流区,用飘带网观察某一截面的全面气流情况;缺点:在微风区用飘带指示气流方向的敏感性差,若飘带过长,则指示气流方向的准确性差,做记录时,工作量较大。

2、烟花示踪法将烟花置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内并点燃,喷出的烟花轨迹即为炉内气流的运动轨迹,通过观察、照相、摄像等方法记录下烟花在一、二、次风射流中的轨迹,以此直观观察和分析该燃烧器及炉膛的空气动力工况。

热机实验报告

热机实验报告

热机实验热机实验是研究热机和热泵的效率,这是一个最近几年刚开发出来的较新颖的热学实验,对有关热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直接影响到本实验的成败。

最好具有热力学三个定律、卡诺循环等知识准备。

预备知识1、热力学三定律。

2、卡诺循环和卡诺热机。

3、半导体制冷方面的知识。

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热电效应原理和应用,测量热泵的实际效率和卡诺效率。

2、在热机模式下确定帕尔帖器件的实际效率,计算帕尔帖的内电阻和热机效率。

3、测量热泵的性能系数。

4、通过测量和计算,比较负载和内阻,选定最佳效率下的最佳负载。

实验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1、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或者:①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传到高温。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按照热传导的方向来表述的)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把它全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任何影响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对熵的论述,一般当封闭系统达到稳定平衡时,熵应该为最大值,在任何过程中,熵总是增加,但理想气体如果是等温可逆过程熵的变化为零,可是理想气体实际并不存在,所以现实物质中,即使是等温可逆过程,系统的熵也在增加,不过增加的少。

??在绝对零度,任何完美晶体的熵为零;称为热力学第三定律。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包括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理想气体体系在经历这四个过程后回到原点。

在循环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1、热机原理(卡诺正循环)2、热泵原理(卡诺逆循环)1、热传导2、热机模式下最佳负载的选择实验内容与数据1、测量热机效率实际效率H P Pw=ε , 卡诺效率HC H T T T -=η 卡诺效率和热效率数据处理表 (Ω=2R )2、对热机效率测量值进行修正在有负载和无负载下对应参数内阻为 调整效率为调整效率和卡诺效率之间的百分误差:偏差=%36%100104.610%100max max =⨯-=⨯'-ηεη调整 实际效率HwP P =ε 式中,2RV P w w = H H H I V P ⋅= 最大效率:即卡诺效率调整效率:除去损失的能量,使得调整后的实际效率接近卡诺效率。

冷态试验方案(3).

冷态试验方案(3).

浦城圣农生物质发电厂项目冷态试验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冷态试验方案(一)编制依据1.《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DL/T 5047—95;3.《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4.《锅炉设计说明书》5.《锅炉安装说明书》6.《锅炉使用说明书》7.《热力计算汇总》8.《烟、空气阻力计算书》9.《锅炉运行规程》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 75t/h最大连续蒸发量 82.5t/h额定蒸汽温度 45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5.3 MPa给水温度 153 ℃锅炉排烟温度≤145 ℃排污率≤2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 ℃锅炉设计热效率 87.73 %燃料消耗量 18.4 t/h一次热风温度 207 ℃二次热风温度85 ℃一、二次风量比一次风60%,二次风40%循环倍率 20锅炉飞灰份额~70 %设计燃料鸡粪(2)点火及助燃用油锅炉点火用油:0#轻柴油恩氏粘度(20℃时) 1.2~1.67°E硫<0.2%凝固点≤0℃闪点 65℃低位发热值 10000kcal/kg(二)试验目的1.对锅炉进行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目的是检验系统及转机整体运行情况,掌握转机及系统中挡板的调节特性,标定压力、流量测量仪表,测试流化床的空板阻力和料层阻力特性,找出临界流化风量,冷态下确定灰循环系统的特性,冷渣器工作特性,为锅炉的启动运行及燃烧调整提供参考资料;2.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调整、测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锅炉燃烧系统最佳运行方式,从而保证锅炉着火稳定、燃烧完全、炉内温度场、速度场及热负荷分布均匀,防止结焦和燃烧设备燃损,降低有害气体排放,保证汽温、汽压稳定,以适应机组负荷变化的要求。

(三)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1.试验所需的测点、脚手架安装搭设完毕;2.床内无杂物(包括回料装置),床上风帽小孔无堵塞;3.风烟系统应安装完毕,内部杂物清理干净,并经验收合格;4.二次风机和引风机试运转完毕并验收合格,电气联锁能正常投入;5.风烟系统的所有风门远方操作机构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开关应操作灵活,指示开度与实际开度应一致;6.锅炉人孔门应齐全,开关灵活严密,炉底排渣口、分离器放灰口和除尘器下灰口应密封不漏风;7.炉膛风烟系统、设备上的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电压等表计应全部投入使用,并指示正确;8.准备符合设计要求的足够底料,以备冷态试验及点火时使用;9.在一、二次风机出口安装风量和风压测点,在除尘器进、出口安装风量风压测点;10.根据调试人员的要求在有关风量测点处安装测试所需有关脚手架、平台;11.所有妨碍测试工作的杂物、脚手架应清理干净,试验时应中止一切影响测试的工作(如:保温、电焊、油漆、做地平等);12.试验用所有的脚手架、平台爬梯必须牢固安全;13.现场照明已安装完毕,可以投入使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试验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试验

严密性试验(漏风试验)
漏风试验应在冷状态下,以正压、负压试验的方 法,检查锅炉各部的严密性。用负压或正压试验 检查锅炉本体及烟道的严密性,其程序是:
1、严密关闭人孔门、检查门、电动排渣阀、给煤 机电动出料阀。
2、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保持燃烧室负压50~ 100Pa。对于微正压燃烧室,保持燃烧室风压接近 于正常运行数值。
3、用小火把(或其它方法)靠近炉墙及烟道进行 检查,如负压燃烧室漏风,则火焰被吸向不严密 处;微正压燃烧室则相反。在漏风部位画上记号, 试验完毕后予以堵塞。
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
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是在布风板不铺床料 的情况下,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保持 炉膛负压在-20 ~ -70Pa,试验风量可按 10000Nm3/h(标准条件)的差值递增或递 减,记录一次风风室压力和炉内密相区下 部床压,二者的差值即为布风板的阻力, 绘制冷态的一次风量与布风板阻力关系曲 线,通过温度的修正,相应可得出热态的 一次风量与布风板阻力关系曲线。
测量临界流化风量的方法:将床料填加至 一个高度,增加一次风量,初始阶段随着 一次风量增加,床压逐渐增大,当风量超 过某一数值时,继续增大一次风量,床压 将不再增加,该风量值即为临界流化风量。 另外,也可用逐渐降低一次风量方法,测 出临界流化风量。
记录风量和床压值,绘制一次风量与床压 的关系曲线。此时做的流化风量一般都比 较偏大,也可以根据经验,逐渐增加风量 到一定值,用工具来实验流化的程度。然 后在用递减或递增的方法来实验最小流化 风量。
7、流化床床面清理干净,确认小风帽无堵 塞。
8、风系统流量计、风压表、差压计等安装 调试完,并且要求可靠,能随时投入使用。
9、给煤系统分部试运行合格。煤斗清理封 闭,并可随时投入使用。

锅炉冷态试验方案解析

锅炉冷态试验方案解析

锅炉冷态试验方案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人:日期:一、锅炉冷态试验的目的:1、为锅炉点火启动、热态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必须的参数依据。

2、掌握锅炉以及主要辅机的冷态特性,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并为消除缺陷提供依据。

二、冷态试验的条件及准备:1、锅炉所有的检修项目结束,检修工作票全部收回。

2、锅炉各人孔门、检查孔确定无人后关闭严密。

3、施工用的脚手架全部拆除,锅炉平台、楼梯栏杆完整,通道通畅无障碍,现场照明充足,消防器材齐全。

4、各部膨胀指示器完整无卡涩,刻度清晰,并指示在冷态标注位置。

5、锅炉所有表计完整,指示正确。

6、准备好足够的试验用床料,床料一般用从炉底排出的炉渣,床料粒度要求和正常运行时燃料的料度(0-9mm)大致相同。

7、检查和清理风帽,防止风帽堵塞,检查风帽和布风板连接是否严密和牢固。

8、准备好试验用的各种表格、纸张等。

三、主要试验内容:1、布风板空板阻力试验;2、冷态床料阻力特性试验;3、布风均匀性试验;4、锅炉辅机电气连锁试验;5、油枪雾化试验;6、锅炉保护试验;7、电除尘器空载升压试验;8、锅炉水压试验。

四、冷态试验方法:1、布风板空板阻力试验测定布风板阻力时,布风板上无床料,开始测定时,关闭所有炉门。

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逐渐开大调节风门挡板,缓慢、平滑地增加风量。

一般每次增加4000—6000mз/h风量,记录一次风风量、风压、风温和风室风压的数据,一直增加到最大风量。

然后再从最大风量逐渐减少,并记录相对应的风量、风温、风压。

用上行和下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布风板阻力的最后数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布风板机阻力的风量变化关系;曲线进行数学处理,即可得到布风板阻力的计算公式。

试验时负压50-100Pa。

2、冷态料层阻力特性试验测出在布风板上分别铺上400--500mm厚度时的风量、风温和风室压力,只有在床料接近临界流化时风量调节幅度要小一些。

什么是发动机冷试?发动机冷试和热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发动机冷试?发动机冷试和热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发动机冷试?发动机冷试和热试的区别是什么?发动机在出厂前,每家工厂都会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只有满足品质标准的产品才会被发往整车厂,目前各家发动机制造商通常采用的测试方法有两种,即发动机冷试、热试。

首先介绍下发动机的热试、冷试的特点。

热试:发动机外接冷却循环、燃油供给等点火运行,是发动机的真实着车状态,利用ECU采集发动机各传感器信号,根据ECU内部策略定性判断发动机故障,并将故障码输出到台架显示器。

同时,可通过人工检查,判断发动机有无三漏异响等问题。

冷试:采用电动机带动发动机,模拟发动机运转状态,利用传感器动态采集反映发动机性能的各项表征参数,通过系统软件的计算和分析,比对被测参数和标准状态的差异,对发动机质量进行定量判断。

冷试技术的核心是建立发动机缺陷的特征数学模型,故障数据库的健全程度决定冷试台架的应用水平。

发动机冷试基本原理发动机热试其实并不用过多描述,因为和正常装车后的状态基本一致,在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发动机冷试。

冷态测试需要在专门的设备上进行,通常称为冷试台架。

冷试台架是一种采用外部驱动来转动发动机曲轴。

其原理为:通过设备及发动机自带的传感器,采集不同工况下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参数或曲线,并通过特定的运算及逻辑,同预设的标准限值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发动机是否符合特定要求的设备。

冷试台架的基本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1.冷试台架,用于测试发动机各项参数,并对发动机质量状态进行判断。

2.返修工作站,根据发动机流水号,从HOST服务器调取发动机测试信息,并显示发动机的具体问题。

3.HOST服务器,负责存储发动机的测试数据。

了解了冷试基本情况之后,其与传统的热试相比,有哪些优劣点呢?第一,质量控制方面:冷试测试精度高、测试全面、故障发现早,并可以增加或增强多项故障检测能力,例如:VVT卡滞、NVH等;当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无法点火测试,一些需要在热机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的故障,比如:漏油、漏水、发动机能否着车,不能完全反映出来。

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炉膛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煤粉炉炉膛运行的可靠性和经 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烧器及 炉膛内的空气动力工况,即空气 (包括挟带的燃料)和燃烧产物的 1、从燃烧中心区有足够的热烟气回 流至一次风粉混合物射流根部,使 燃料喷入炉膛后能迅速受热着火, 且保持稳定的着火前沿。
良好的炉膛空气动力工况:
2、燃料和空气的分布适宜,燃料着 火后能得到充分的空气供应,并达 到均匀的扩散混合,以利迅速燃烧 及燃尽。
良好的炉膛空气动力工况:
3、炉膛内应有良好的火焰充满度, 并形成区域适中的燃烧中心。这就 要求炉膛内气流无偏斜,不冲刷炉 壁,避免停滞区和无益的涡流区; 各燃烧器射流也不应发生剧烈的干 扰和冲撞。
一、流动过程的模化条件
1、几何相似:模型和原型的几何形状相似; 2、运动学相似:模型和原型中的每个质点的 运动图形相似; 3、动力学相似:模型和原型中各种力的作用 关系必须相似; 4、热力学相似:系统中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对 于模型和原型必须有相同的数值;
流动过程的模化条件(续)
5、化学过程相似:系统中不同部位的浓度 差对于模型和原型必须有相同的数值; 6、燃烧过程的工况组织相似:如过量空气 系数相同、燃料相同、一、二次风混合 过程相似等; 7、两相流动的相似。
动量比相等
为了达到多股射流混合流动的 相似,必须保持各喷燃器在冷态下 与热态下射流惯性力的比值相等, 也就是动量比相等。
三、炉内空气动力场的观测方法
1、飘带法 2、纸屑法 3、火花法 4、测量法
四、冷态试验结果分析
• • • • • • • 喷口速度分布、气流方向; 二次风门挡板特性; 四角均匀性; 切圆大小、位置; 炉内气流的旋转性; 气流运动轨迹; 测速管系数标定等。
涉及120个相似准则!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种试验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模拟不同的工作条件来模拟发动机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试验原理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模拟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条件,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在实际使用中,发动机会经历不同的温度变化,例如从冷启动到高温运行,或者从高温运行到冷却状态。

这些温度变化会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冷热冲击试验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二、试验方法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通常分为两种方法:热冲击试验和冷热冲击试验。

热冲击试验是将发动机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降温,以模拟发动机在高温状态下的工作条件。

冷热冲击试验是将发动机冷却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加热,以模拟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的工作条件。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多次循环测试,以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每个循环包括加热、冷却和恢复三个阶段。

在加热阶段,发动机被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发动机的最高工作温度。

在冷却阶段,发动机被冷却到一定温度,通常是发动机的最低工作温度。

在恢复阶段,发动机被恢复到室温状态,以便进行下一次循环测试。

三、试验应用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

通过这种试验,可以评估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以便进行优化和改进。

例如,在发动机的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冷热冲击试验来评估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以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在发动机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冷热冲击试验来检测发动机的质量和可靠性,以确保发动机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还可以用于评估发动机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冷热冲击试验来评估其适应能力。

在高海拔地区,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冷热冲击试验来评估其适应能力。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前言
根据我们的实践和认识,采用固态排渣煤粉锅 炉燃用神华煤,锅炉结渣和受热面粘污倾向是 存在的,结渣和粘污,既是直观上必须面对的 表面问题,又是可能派生和转化到其它方面、 会对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严重影响的 深层次问题;在盘山电厂和其它地方开展的工 作表明,防治锅炉结渣和受热面粘污,仍然是 燃用神华煤的中心问题,和防治制粉系统爆炸 一样,是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
4.理论依据 4.理论依据
临界雷诺数的确定可由下面方法进行:首先引入欧拉 准则Eu,它表示压力差和惯性力的比值,即: Eu=∆P/ρω2=∆Pµ/(L.ρω2L/µω/L2)=∆Pµ/(L.Re) =ƒ(Re) 当气体流动状态进入自模化区,即当雷诺数达到或超 过临界雷诺数时,惯性力远远大于压力差,此时压力 差与惯性力的比值将趋于某一极限值,即欧拉数不再 与雷诺数有关而保持一个定值。利用这一特性,可以 确定炉膛的临界雷诺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燃 烧器区域和炉膛出口两个截面间的压力差,并作出 Eu=ƒ(Re)的关系曲线,即可求出该炉膛的临界雷诺数。
5.2冷态试验二次风速的确定 5.2冷态试验二次风速的确定
根据相似理论,冷态试验时各股射流混合时必须满足冷、热态各 股射流动量比相等的原则: 即:((ρ1ω12)/(ρ2ω22))c=((ρ1ω12)/(ρ2ω22))h------1 其中:ρ1c=ρ2c 则,上式可简化为: (ω12/ω22)c=((ρ1ω12)/(ρ2ω22))h-------------2 其中:ω2h--热态二次风速(燃烧器设计热力参数,已知) ω1h--热态一次风速(燃烧器设计热力参数,已知) ω1c--冷态试验一次风速,5.1步骤中已经求出 ρ2h--热态二次风密度,可以根据燃烧器出口二次风温、静压计算 得到: ρ2h=ρ0×(1+Pa/Hs)273/(273+t) 其中:t--燃烧器出口设计二次风温,已知 Hs--燃烧器出口二次风静压 23 从而,冷态模化的二次风速即可由2式求得

热机试验(转机试验)

热机试验(转机试验)
失速的发生通常只决定于叶轮本身结构性能、 气流情况等因素,与风烟道系统的容量和 形状无关。
失速主要发生在轴流式风机中。在离心式风 机的叶轮及叶片扩压器中,由于流量减少, 同样也会出现旋转失速。
失速的典型现象
⑴引起风机振动 —振动部位常在风机的进风箱和出口风 道;振动多发生在进口为百叶式调节挡 板、具有后弯叶片的风机上;
风机消耗的轴功率计算
功率表法—用两只单相功率表测量消耗的功率
电动机输入功率为: Pe=CTPTC(P1+P2)×l0-3 (kW)
风机轴功率为:
Psh=ηtrηdPe 式中: C—功率表系数;
CT、PT—电流、电压互感器比值; P1、P2—两只单相功率表的读数。 ηtr—连接或传动装置效率; ηd—电动机效率,查制造厂提供的效率曲线
㈠概述: 包括试验风机的简介,列出设备的设计 参数及运行情况,简述试验任务和目的。
㈡试验方法: 包括测点布置(画测点布置图),所采用仪 器及工况的叙述。
㈢试验结果: 整理出试验结果汇总表,并画出风机特 性曲线图。
㈣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㈤结论和建议: 简洁地对风机装置工作情况作出结论, 评价其经济指标,是否与所配装的烟、 风道相适应,并提出进一步改造(如有必 要的话),提高经济指标的建议。
典型离心风机性能曲线
压力
可能不 稳定区
出口档板调节
A B C D
风机压力
入口导 叶调节
系统阻力
流量
喘振现象与风机工作特性和系统中管路容量有关。 具有驼峰型性能曲线的风机在不稳定区域内工作, 而系统中管路容量又很大时,容易发生喘振现象。
9.风机的失速现象
—当风机进口气流冲角达到临界值附近时, 气流会离开叶片凸面,发生边界层分离现 象,从而产生大量区域的涡流,造成风机 风压下降的现象。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

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现代汽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经历冷热循环的冲击,这种冲击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其设计阶段通常会进行冷热冲击试验,以评估其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是指在特定温度条件下,通过频繁变换发动机工作状态,模拟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经历的冷热循环过程。

这种试验可以帮助发动机制造商评估其设计的合理性,验证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为进一步优化发动机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时,首先需要确定试验的温度范围和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这里包括了发动机工作温度的上下限,以及冷热循环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

通过合理地设置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试验中,通常会采用专门设计的测试台或设备来模拟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状态。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恒温箱、冷却系统、加热系统等部件,可以精确地控制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试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和记录发动机的工作参数,包括转速、温度、压力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波动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问题所在。

通过对冷热冲击试验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特性和性能表现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长期处于极端温度环境下的发动机会出现一些损耗和老化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最后,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可以为改进发动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帮助提升其性能和可靠性。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发动机冷热冲击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实践,可以为发动机制造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不断优化发动机设计,提高其性能和寿命,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01热机试验(水压,漏风)

01热机试验(水压,漏风)
热力设备试验
动力工程系
目的要求:
了解热力设备试验在火电厂实际生产中的 重要性,掌握热力设备主要试验的基本方法、 有关原理、主要步骤、技术要求和注意事 项。
《锅炉试验》部份主要参考书:
《燃煤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方法》 —西安热工研究院+东北电力局技术改进局 合编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10184-88) 《锅炉设备热工试验》
烟量变化引起阻力ΔS变化,可近似表示为:
Vyz/Vy=(ΔSZ/ΔS)0.5
而烟量Vy=Cαgr″BVgk0
式中:C-实际烟气量与空气量之比,B-
煤耗量,Vgk0-理论干空气体积
设正常负压时,炉顶负压=-a,炉底负压
=-b
经推导得: L
C gr
1 ba
1
ba
S z S
②操作方法:
先在正常负压下测量O2以计算αgr″,同 时记录烟道阻力数值ΔS;然后将炉膛充 正压至炉底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刚好为零,并调整送风 量与负压工况相同,随即记录烟道阻力 ΔSz值。 ③特点: 在炉膛为正压时,仅需调整风量及记录 阻力值,所用时间很少(0.5~1min)。
⑻超压试验时: ①解列不参加超压的部件(水位计、锅水循环泵、 热控仪表、变送器、电动泄压阀PCV等); ②采取措施,防止安全门开启; ③拆除重点检查部位的保温; ④检查工作应在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后进行
7.检查的重点部位:
⑴安装焊口和焊缝; ⑵设备支吊架-检查受力、变形情况; ⑶承压设备的孔、门结合面(汽包人孔,联箱手 孔,阀门盘根等)
㈠基本原理: 漏风系数Δα=α″-α′(进出口空气系数 之差) α=21/(21-O2) 或α=21/[(1+β)RO2]

湿式电除尘投运投运前试验项目及准备工作

湿式电除尘投运投运前试验项目及准备工作

湿式电除尘投运投运前试验项目及准备工作湿式电除尘器大修后投运前,应按部颁通用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和验收,试验包括冷态试验和热态试验。

冷态试验项目包括:湿式电除尘本体接地电阻的测试、气流分布均匀性试验、湿式电除尘器阳极板水膜试验、高频电源热控保护联锁试验、电加热器联锁试验、电场冷态升压试验。

常规冷态试验仅进行高频电源热控保护联锁试验、电加热器联锁试验、电场冷态升压试验。

冷态升压试验分为静态升压试验和动态升压试验。

静态升压试验工况为冲洗水不投入,吸风机不运行,电场处于静止状态、无烟气通入情况下进行升压试验;动态升压试验工况为冲洗水投入,吸风机运行,绝缘子室密封风机投入情况下进行升压试验。

热态试验项目包括:电除尘器效率试验、电除尘器本体压降试验、电除尘器本体漏风率试验、烟气含湿量及烟尘排放浓度。

湿式电除尘投运前准备工作1、检修后的湿式电除尘器投用前,有关检修工作票(热机、电气)应全部收回或终结,并经过调试(试验)验收合格。

2、检查工作场所应清洁、通道无垃圾和杂物、本体各部无裸露部分,且保温良好,楼梯、平台、栏杆牢固齐全,照明充足。

3、检查湿式电除尘器各绝缘套管表面是否干净有无裂纹,隔离开关操作手柄操作灵活正常,各部低压电缆完好,高频电源柜外壳接地线牢固。

4、湿式电除尘器人孔门关闭前,应进行湿式电除尘内部各部件安装检查,确认阴极线无弯曲变形,阳极板无歪斜、弯曲、腐蚀、开孔,内部配管无腐蚀、裂缝、开孔,各临时接地线已全部拆除,并做喷淋系统喷水雾化检查和阳极板水膜试验,确认各喷嘴无脱落、堵塞。

5、湿式电除尘器所有人孔门上锁前,应确认电场内部无人、无杂物,运行人员证实检修人员确已全部离开现场并经验收合格方可终结工作票。

6、湿式电除尘器工作票押回或终结后,测量本体的高压部分和接地之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大于IOoMQ。

7、湿式电除尘器测绝缘合格,确认各人孔门关闭并上锁后,检查高压隔离开关位置应在“电场”位置并接触良好,柜门锁好、操作箱门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煤粉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1.概述 ㈠空气动力场
炉膛空间气流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分布 ㈡试验对象:新安装投运炉;大修后的锅炉 ㈢主要目的:直观检查炉内气流的分布、扩散、
扰动、混合情况,判断气流工况是否良好。
注:炉膛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空气动力工况(即风、粉、烟的流 动情况)
切圆燃烧方式
尺寸成比例; 一般电厂均在实际锅炉上进行试验与热态时相似
要求:冷态时的Re数=热态的平均Re数
或:冷态Re数大于流动自模化区的界限Re数
说明:①流动状态主要用Re数来表征
②Re=wd/ν(运动粘度)=惯性力/粘性力
③自模化区-当Re数大于一定值后,流体 惯性力远大于粘性力,流动图形不随Re数 的增加而变化的流动状态。(此时,随Re 数增加,只有空间各点速度绝对值成比例 增加,而速度场图形不再变化)
—指示是否正确,最大风量是否足够 3.空板阻力特性试验 ㈠目的:确定一次风量与布风板阻力之间
的关系 ㈡方法:
⑴在空板(无料层)状态下,启动引风机和 一次风机,维持炉膛负压为20~30Pa (或二次风口负压为零,此时风室静压即 为空板压降);
空板阻力特性试验
⑵逐渐升高一次风机转速,测定在不同一 次风流量下的风室静压;
⑷打开炉门,观察静止料层表面的平整度。
5.料层阻力特性试验
㈠目的:测定一次风量与料层差压的关系, 确定临界流化点(从固定床转变为流化床 的转折点)。
㈡方法:
在布风板上放上不同厚度(取300、400、 500毫米)的料层,按空板阻力特性试验的 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厚度的料层加空板的 总阻力特性ΔPZ= f (Q),进而得出不同厚度 的料层阻力特性ΔPL=f(Q)。 根据料层阻力的变化特性,确定冷态下的临 界点位置。
口出口处);
⑶测点选择
沿炉膛截面对称十 字形布置测点, 测气流各向速度, 然后按比例画风 速图(玫瑰图), 连接最大切向速 度所在位置,即 得实际切圆直径;
㈣测量法可给出较准确的数量分布,但不够 直观。
4.观测要点
㈠旋流燃烧器 ⑴射流形式-开式或闭式; ⑵射流特性-扩散角大小、回流区尺寸及 回流速度; ⑶射流旋转强度及速度分布; ⑷1K与2K的混合特性—混合点位置及混 合时的强度; ⑸调节有关部件后,对上述特性的影响。
⑶特点:①飘带过长时容易打绞,既影响观察,又会 带来指示偏差;
②在弱风区飘带的敏感性差-飘带有一定强度,风 速低时不易飘动;
③观察记录工作量大,不适宜大尺寸炉膛,仅用于 中小容量炉。
㈡烟花法
⑴在各次风管距出口2米左右处,安放烟花示踪剂;
⑵示踪剂在风管中与风混合充满喷口,依靠风的引 射进入炉膛;
⑶火花的产生-用钢管做成类似注射器结构,筒内 填锯末,置于火上烘烤至阴燃状态;将注射器插入 风道上的开孔,将阴燃的锯末徐徐推进,即形成火 花流束。
表盘值
风量(m3/h)
4.布风均匀性检查
㈠目的:检查布风板的配风是否均匀,流化时有无 死料层
㈡方法
⑴加入料层约500mm,启动引风机和一次风机, 维持炉膛负压为20~30Pa;
⑵逐渐提高一次风机转速,使风量超过临界沸腾 风量,底料处于良好沸腾状态;
⑶逐渐降低一次风机转速,在一次风机转速低于 10Hz(20%额定风量)时,停止一次风机和引风 机运行。
⑶逐渐降低一次风机转速,测定在不同一 次风流量下的风室静压;
⑷取上行(升高)与下行(降低)时的流 量和风室静压的平均值,绘制空板阻力 特性曲线ΔPk=f(Q)。
空板阻力特性曲线
空板压降 mmH20 600
空板压降特性曲线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实测值
五、流化床炉冷态试验
1.试验前的检查与准备 ㈠检查: 炉膛、分离器、返料系统、风室、风板 和风帽、返料口、落煤口、放渣管、风 门档板等,清理干净无杂物; ㈡准备: ⑴准备仪表 —风量表、风压表、差压计、动压测量装 置等,仪表齐全,性能完好,安装正确;
流化床锅炉 结构示意
二次风
石 灰 煤石 粒
返料风 一次风
流化床锅炉 结构图
⑵准备底料
—用炉渣或溢流渣,粒度与运行床料相 近,保持干燥; ⑶准备试验材料-记录表格、纸笔、仪表 用材(酒精、水或水银); ⑷进行风门档板检查-位置、方向、操作 灵活性和正确性; ⑸检查炉墙严密性,消除漏风; ⑹进行风机试转-检查转动方向、轴承温 度和振动、电机电流等。
2.风量核定试验
W火焰燃烧方式
~58.2m
~47m
9078 宽17340
17678
~17m
~29m ~25m ~21m ~18m
6m
㈣工况良好的主要表现:
⑴火焰中心适中,无冲刷贴墙现象; ⑵风粉分布均匀,扩散混合良好; ⑶烟气对煤粉加热良好,有利于着火稳定 ⑷火焰充满好,无死滞旋涡区。 ㈤基本原则
使冷态试验结果与热态气流工况尽量接近。 需满足的条件: ⑴几何相似—试验设备与实际设备的结构相同,
⑷如发现返料不通畅时,应检查分离器、料腿及返 料器是否堵塞,返料风是否开启,必要时应调整返 料风的送风位置,再进行试验,直至满意为止。
㈢方法二:
⑴在返料器的立管上设置一加灰漏斗,在试验 前加入0~1mm细灰,使返料阀充满细灰;
⑵缓慢开启返料风,同时观察炉膛返料口,当 有细灰开始流入炉膛时,记录返料器启动风量、 风室静压及风门开度;
⑶继续开大返料风量,使返料增多,同时记录 相应的风门开度;
⑷注意连续向漏斗中加入细灰,以保持立管中 的料柱高度; ⑸通过称量加入漏斗的细灰量和记录试验时间, 可确定单位时间内的返料流量。
课堂作业3
5.煤粉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的主要观测 内容有哪些?
6.如何通过试验确定流化床锅炉的临界风 量?
⑷一般炉膛,界限Re数≥104。
⑶边界相似(入口条件相似)
—使火嘴的风量分配方式与热态相似。 故要求各喷口射流:
①冷、热态动量相等 因冷态时1K中无煤粉,为保持动量相等, 则1K风量应适当加大) ②冷、热态动量比相等 ③冷热态的Re数相等。
2.试验前的准备
㈠技术准备 ⑴按设计风速和风温,计算各射流的动量; ⑵根据相似原则,确定试验所需风速; ⑶计算试验所需风量,调整和控制风量,
㈠任务:
核定现场风量表和通风能力,了解引、送风 机的风量和风压能否满足燃烧需要;
㈡方法
⑴在空板(无料层)状态下,启动引、送风 机进行通风;
⑵保持炉膛负压为20~30Pa,逐步提高风 机转速,观察风室静压、风机电流及风门开 度指示器的变化,以判断风机的出力是否符 合铭牌参数;
⑶测量并计算实际风量,核对风量表指示
使其满足计算要求; ㈡安装测点 安装位置:冷风、热风、再循环风、1K、
2K、3K等管道;
㈢检查和校正燃烧器
⑴结构完好程度、尺寸、标高、安装角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风门档板开度和严密性 —实际开度与指示开度应一致;
⑶风压表计的正确性。 ㈣对风烟道进行冷态标定
用标准测速管(皮托管)和笛形管分别 测量流速,对结果进行比较,求得标定系 数(计算风量用的修正系数)
6.返料风调整试验
㈠目的:调整返料器供风量,使返料器工作正常
㈡方法一:
⑴在布风板上铺上粒径1毫米以下、厚度约为300~ 500毫米的细灰;
⑵启动引、送风机,将风量开至最大,运行10分钟 左右;
⑶调整通风量,使炉膛保持负压;打开炉门,开启 返料风,观察返料情况;通过适当调整返料风大小, 使返料又多又均匀;然后记录下此时返料风的风量 和风压;
⑷特点:
①火花的寿命较短,仅能观察出口气流,对大炉膛 不易观察炉内气流轨迹;
②在示踪摄像相片中,不易将射流与回流区分清楚
㈢测量法
⑴用测速仪测量各点射流速度和方向 ⑵测速仪: ①喷口出口平面气流 —速度探针、皮托管、旋杯式风速仪; ②炉膛空间气流 —热球风速仪、热线风速仪(可测范围
0.05~10m/s,可用于测量弱风区) —磁电高频风速仪(适宜高风速区,如喷
㈤其它
⑴通风吹扫1~2小时,保持受热面清洁; ⑵搭设脚手架,用于观测(尽量不影响气 流的流动); ⑶安装照明、观察、测量、照相或摄像设 备。
3.观测方法
㈠飘带法
⑴在燃烧器喷口上系长飘带,观察气流情况-刚度、 贴墙、切圆位置等;
⑵在火嘴出口或上方适当距离的横截面上,拉数层 铁丝网络,扎上短飘带,观察截面上的气流方向和 速度分布。
300毫米料层
400毫米料层
500毫一米次料风层量(m3/h)
㈢说明:
⑴对宽筛分床料,不存在明显的拐点,可 用对应流态化与固定床的两条特性曲线 的切线的交点作为拐点。 ⑵热态风量大于冷态风量,故热态临界流 化风速小于冷态临界风速; ⑶实际运行风速应大于临界风速,以保证 床料中大颗粒也完全流化; ⑷在负荷降低时,应保证实际流速大于临 界流速,否则会造成流化不良而结渣。
空板520+毫料米层料总层压+ 空降板特总性压降特性
总压降KPa 10
8
6
4
2
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风量(m3/h)
料层压降 (K5Pa)
某厂料2 0 吨层/压时C降F B特锅炉性料层压降特性
4
3
2
1
0
0 3000 5000 7000 9000 11000 13000 15000 16000 17000
㈡直流燃烧器
⑴射流特性-射程、速度衰减情况(沿轴 线的速度变化); ⑵射流偏斜情况-偏离几何中心情况 ⑶切圆大小及所在位置; ⑷1K与2K的混合特性; ⑸调节倾角后的影响-混合与偏斜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