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合集下载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文化遗产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化与历史认识、审美体验以及社会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不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保护人文精神财富的基本职责。

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又要有有效的实践手段。

第二章:文化遗产保护理论2.1 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们认识文化的窗口。

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保护人文精神财富以外,还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意义。

2.2 历史与文化价值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代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对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3 保护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是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综合效益和历史连续性,兼顾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文化遗产保护实践3.1 保护实践的基本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是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目标,注重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综合开发,实现“传承保护、利用发展”的目标。

3.2 保护实践案例3.2.1 颐和园保护实践颐和园是中国的一处皇家园林,形成于清代,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保护颐和园,既要保护建筑物,又要保护园内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名胜、环境等。

通过对颐和园的修复、保护与开发,让颐和园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又丰富了文化旅游产业。

3.2.2 黄山保护实践黄山是中国的著名山脉之一,以奇松怪石、云海日出等景色著称。

保护黄山,需要保护它的自然、文化和历史遗产。

通过黄山景区的规划、管理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黄山的资源,促进了黄山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第四章: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1 问题4.1.1 保护与开发矛盾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一方面需要保护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文化遗产,增加社会效益。

《文化遗产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化遗产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1、遗产“遗产”一词从字面理解,是指留给后代的财产。

三个要素为需要完成代际传承,具有珍稀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遗产是地球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演变遗留下来的应当加以维护以保存其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遗产是自然进化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华,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遗产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大类型。

2、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传承给后继文化先前文化的精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心理的三个层面的内容。

遗产保护学界的文化遗产,还应该是珍稀性和经典性需要加以人为干预才能继续传承的物事。

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文化遗产下面又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两种。

3、自然遗产自然遗产是地球自然演变遗留下来的遗存,可以是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或者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自然遗产下面可以分为生物遗产、地学遗产和自然景观。

4、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人类行为创造的物质遗留,如城镇、村落、宫殿、庙宇、陵墓、工厂、器物、艺术品等。

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

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由其所具有的物质性,是以一定的形态(形式、形状)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中。

它的“静态”文化内涵,是需要通过人的研究、挖掘、探索等取得认知。

5、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这些物质文化的过程以及人类各社群为了满足自己精神生活需要的具有社会性、凝固性和典型性的行为, 它是被各地区和社群视为其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包括了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等。

文化遗产导论

文化遗产导论

文化遗产导论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历史、艺术和意义的见证。

它们代表着过去的荣耀、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将来的世代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文化遗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保护措施。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遗存,包括建筑、遗址、艺术品、口述传统、习俗和知识等。

根据其性质和重要程度,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世界遗产、国家遗产和地方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遗产的保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

国家遗产是指具有重要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遗产,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保护。

地方遗产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性意义的遗产,由地方政府和社区共同保护。

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们记录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智慧和成就。

文化遗产也是我们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桥梁。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培养国民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产既是教育资源,也是旅游资源,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文化遗产还是跨国交流和合作的重要纽带,能够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形成合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1. 法律法规保护:各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文化遗产的合法保护和非法侵害的惩处。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

2. 维修和修复: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维修和修复,确保其保存状态良好。

修复工作应尽量使用原材料和原工艺,做到最小程度的干扰和改变。

3.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鼓励人们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培养大众的文化责任感。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不仅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各种文化形态的载体和传承者。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遭遇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由此,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好这些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文化遗产是指包括人类历史、民族风情、文化景观等传承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根据其类型、保存状况和价值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文化遗产分为自然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类。

自然文化遗产通常是指那些与人类历史有关的大自然奇观或自然景观,例如天山天池、白马雪山等。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可以证明人类活动的遗迹或艺术品,例如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兵马俑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传统文化艺术中没有可见的物质遗产,例如民俗、传统医学等。

这些文化形态中蕴含了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遗产的传承,其实就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为保存文化遗产而采取措施的过程。

传承和保护是并行不悖的,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所有行动和决策中都应该考虑到其传承和利用。

1、加强宣传与教育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从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始。

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如展览、演出等形式,让公众亲身体验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形成社会广泛的文化共识。

2、建立保护制度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是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这种制度应该包括对文化遗产的管理、监管、保护、修复、维护、展示和利用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这样的制度建设,可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

3、加强国际合作文化遗产往往具有跨国性和多元性。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至关重要。

由于每个国家的保护方式和方法都存在差异,所以各国之间应该互相学习和借鉴。

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可以建立起具有全球性的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非遗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财政支持: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建立档案: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和建档掌握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
传承人认定:开展传承人认定工作明确传承人资格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 展示与传播:通过展览、演出、文化节等形式展示非遗项目利用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推 广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合作项目:共同 开展非物质文化 遗产研究、保护 和传承项目
展览展示: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展示各国代 表性非遗项目
培训活动:为发 展中国家提供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与传承培训
0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THEME TEMPLATE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技术记录、保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价值与意义
THEME TEMPLATE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如民间音乐、舞蹈、 绘画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整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 发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
旅游开发:将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 源转化为旅游产 品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

文化遗产概论

文化遗产概论

专题一文化遗产概论一、文化遗产的概念二战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此时的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双重遗产。

此公约和文化遗产是指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群、遗址)●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部件和结构、铭文、洞穴及各类文物组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群体●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类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缔结《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中国第一个申请的项目是昆曲/日本申请能乐●2003年中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具品和文化场所●类别: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礼仪、风俗、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二、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物质文化遗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上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指出,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群)和人类文化遗址。

1985年中国加入该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申报世界遗产2007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专题二、文物鉴赏—淮北汉画像石第一节、文物的基本概述一、文物的定义艺术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遗迹。

⑵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二、文物的范围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文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事物、代表性建筑。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概论

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概论

第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概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与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遗迹、遗址、建筑、景观、传统技艺等,形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并确定为具有特殊普遍价值,必需得到全人类共同保护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属于其中一国家或地区,而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6点:其一,拥有杰出普遍价值;其二,代表人类文明的杰作;其三,展示创造性精神和技巧;其四,从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角度具有重要意义;其五,与自然和文化景观相符合;其六,对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包括历史遗址、古迹、城市和景观。

历史遗址是指各时期具有文化价值的遗址,例如长城、埃及金字塔等;古迹是指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或遗存,例如古罗马建筑、古代教堂等;城市是指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城市形成的整体文化遗产,例如威尼斯、京都等;景观是指大自然或人类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例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美国的大峡谷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全球各国的合作与努力。

保护的手段包括宣传、修复和管理。

宣传是通过展览、出版物、教育等形式来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修复是对受损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和保护,使其能够更好地得以保存;管理是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确保其能够长久地保持其原有的价值。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任务,而是一项涉及到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工作。

通过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并且能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使其能够永久地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

总结起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文化遗产概论(上)——文化遗产的类型与价值

文化遗产概论(上)——文化遗产的类型与价值

8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Part 1)—Typologies and Values of Cultural Heritage孙华SUN Hua(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Center of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of Cultural Heritag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作者简介:孙华 (1958-),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学及文化遗产保护。

E-mail:bjsunhua@.文化遗产概论(上)—文化遗产的类型与价值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或一种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具有年代价值、经典价值和稀缺价值的人类行为及其创造物的遗留。

我国历史悠久绵长、传统特征显著、文化面貌多样,如何在当今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持续沿袭固有传统,妥善保护文化的遗产,使之成为保持区域和国家特色的要素,激发国人自信心、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主要有三大领域:一是典籍文献的整理;二是物质遗存的保护;三是非遗事项的传承。

只要这三大领域的工作做好了,文化和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就能够获得保障。

在典籍文献的整理方面,通过国家多年的大力支持和古籍整理学界的不懈努力,国内的善本孤本多已完成再造,海外珍稀汉籍也大都复制回归,传世典籍的影印出版已经接近完成,多数古籍也都完成了初步或深度的整理工作。

档案文书的重要项目,尽管还存在着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明清两代皇家的重要档案、孔府这样的私家档案、多个地方衙署清代至民国官署档案,以及徽州文书和清水江文书这样的具有较大影响范围的契约文书等,其整理和出版工作也很快推进。

出土文献先前埋藏于地下,前所未见,数量也不多,通常在出土后就会引起学界的关注,除了按照特殊的有机质文物予以妥善保管外,相关研究机构还会整理出版出土文献的考古报告、专门的整理专刊和研究专刊,以方便学界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美术学院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美术学院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历史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针对一个国家的遗产所采取的世界性保护行动是()。

答案:努比亚遗迹保护国际行动2.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北京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符合以下哪几项世界文化遗产评价标准。

()答案:人类创造精神的代表作;在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以及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能为存在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3.《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世界遗产真正能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答案:对4.世界遗产中心的创建时间是()。

答案:1992年5.世界遗产新类型——文化景观的评价标准是由()两场会议决定的。

答案:1993年“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文化景观专家会议”;1992年“有关文化景观的专家团报告”6.《世界遗产名录》中最年轻的遗产是()。

答案:悉尼歌剧院第二章测试1.文化遗产研究具有()使得它有了很强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

答案:综合性与跨学科性2.()年,中国政府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答案:20033.《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中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

答案:文化空间;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4.1928年,中山大学史语所民俗组开设风俗物品陈列室,并收集到各种风俗展品包括饰物、()等风俗展品。

答案:乐器;神像;工具;衣物5.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延安文艺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对“群众的美术”的关注对中国日后的民间艺术发展影响巨大。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20世纪30年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发起人是()。

答案:柳宗悦2.“文化遗产日”活动是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尝试,得到了很多欧洲国家的效仿。

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

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

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有形和无形的历史、艺术、知识、信仰、价值等的遗产。

把文化遗产传承,推广,保护起来,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为了更好地认知和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保护,为什么需要文化遗产保护,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一、什么是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是指对有能耐的、可以代表人类文化历史的普遍人物、历史地点、建筑、美术艺术、科学技术、文学、音乐、民俗、传统、等等各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保护、挖掘认证、保存、重建和传播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活动。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和文化遗产保护伦理,注重科学有效性以及综合利益平衡。

文化遗产保护是建立在文化遗产价值基础之上的,需要发掘文化遗产隐藏的价值,同时也必须保持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不能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毁坏和损坏。

二、为什么需要文化遗产保护?1、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历史的传承,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我们自身文化身份和文化价值的体现,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回归现实,构建社会文化标识和文化信仰。

2、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众多的旅游胜地都以文化遗产为基础,如古罗马城市-罗马,古希腊城市-雅典,古印度佛教遗址-阿格拉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旅游业的收益来源。

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增进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宣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传承和弘扬先辈的文化,让人们从中获得知识、智慧和力量,同时加深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如何保护文化遗产?1、加强立法及政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和监管,明确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责任,保护文化遗产权益和合法权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保护原则

那么,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呢? 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那些直接参与了非物 质文化遗产表演、制作等传承工作,并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相 关知识与技能,原汁原味传授给后人的某些自然人或群体。
传承人应具备条件: (一)传承的是否真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否直接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第 四 章
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 方法与保护 原则
目录
一是非遗保护 的“有形化”原则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
三是整体保护原则
四是活态保护原则
五是民间事民间办原则
六是原真性保护原则 八是精品保护原则
七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原则 九是濒危性保护原则
十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
专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原则
一是非遗保护的“有形化”原则 二是以人为本原则
(三)是否原汁原味地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否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非遗传授给后人。
孔孟之外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与传承者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周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 “以往,我们一讲起中国文化名人,便会想到孔子、孟子。但除他们的 学说之外,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也很发达。中华料理、东方建筑、戏剧、
(3)要保护好所有原料。
只保护核心技术是不对的。
清华大学博士董浩 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 苍山泥人与生计的关系; 苍山泥人的尺寸; 苍山泥人的72道工序; ※鸡蛋清洗头的启示。
(二)对非遗周边环境实施整体保护 1.自然环境——宣纸 青檀树(40%、60%、80%);沙田长秆籼稻草
2.人文环境——庙会 是踩舞龙、舞狮等表演艺术的重要载体 是当地美食的重要载体 是当地装潢艺术的重要载体
大。然而,倘若我们换一种思路,其中的难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既然非遗保护难度大,我们何不干脆舍弃这“看不见”、“摸不着” 的非遗,而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持有人实施特别的保护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非物质的文化元素,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相关的自然和生活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与此相关的工具、物品和手工艺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五类:1.口述和表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字、口述传统和民族音乐等。

2.表演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舞蹈、音乐、民间戏曲、曲艺等。

3.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婚俗、祭祀仪式、传统节日等。

4.传统手工艺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染织技艺、木雕、金属锻造、园林艺术等。

5.传统医药和美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药方、手法、健康保健方法,以及传统美食等。

这些分类可以提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也是社会认同和凝聚力的象征。

它们通过参与、共享和传承的方式,增进了社区、族群和国家的凝聚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手工艺品销售等相结合,为社区和个人提供了经济收入来源。

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激发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和扶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与策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威胁着传统文化的存续。

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许多年轻人不再感兴趣或不了解传统文化,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境。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传统知识和技能的持续发展。

然而,年长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

文化遗产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与保护

文化遗产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与保护

文化遗产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与保护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以及人类赋予意义和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这些遗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连续性,是我们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资源。

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着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与保护。

本文将探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以及保护措施,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财富。

一、文化遗产的定义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和留下的有形和无形的宝贵遗产。

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艺术品、手工艺品、考古遗址等物质实体,而无形文化遗产则包括语言、传统知识、传统表演艺术、口述传统和社会习俗等。

这些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的智慧、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二、文化遗产的分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类:文化景观、文化遗址和文化表现形式。

文化景观指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景观,如著名的自然公园、历史城镇和传统农田等。

文化遗址通常是古代城市、建筑物以及考古遗址,如长城、金字塔和故宫等。

文化表现形式是指传统的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和口头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意识形态的传承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

其次,建立专门的机构和法律框架,确保文化遗产的合理管理和保护。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全球性的框架和指导原则。

另外,开展科学研究和考古发掘,以获取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信息和知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四、文化遗产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各国和地区都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人为破坏和自然因素对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如战争、地震和环境污染等。

其次,全球化和都市化的影响导致了文化传统的流失和消失。

再者,非法交易和盗掘行为使得文化遗产的合法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答案

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答案

文化遗产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机构是()。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C. 世界旅游组织D. 国际博物馆协会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化遗产的分类?()。

A. 物质文化遗产B. 非物质文化遗产C. 自然文化遗产D. 口头文化遗产答案:D3. 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 长城B. 故宫C.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D. 敦煌莫高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A. 口头传统和表述B. 表演艺术C. 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D. 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答案:ABCD2.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包括()。

A. 完整性B. 真实性C. 可持续性D. 可逆性答案:ABC三、判断题1. 所有文化遗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

()答案:√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忽略传承人的培养。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文化遗产的价值。

答案: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等方面。

它们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对于传承文化、教育后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描述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答案: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原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这些原则要求在保护文化遗产时,应保持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特征,保护其整体性和环境,确保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并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五、论述题1. 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保存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大纲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大纲

《世界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大体信[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4学时[适用对象]旅行治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旅行学概论》、《旅行资源》后续课程:《旅行文化》等(二)课程介绍本课程要紧介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第一,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第二,还介绍了世界遗产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可持续进展。

最后,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濒危遗产四个类别进行系统的介绍。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的大体知识了解和把握世界遗产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所教学的相关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社会经济进展,为发扬光大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在尔后社会经济生活中,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进展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储蓄必要的知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奉献。

(四)要素教学方式、手腕教学方式:教学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教学法:关于世界遗产的相关理论,世界遗产的治理和爱惜部份采纳课堂教学为主。

引导教学法:关于具体章节对世界遗产的介绍采纳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世界遗产的了解。

讨论式教学:关于濒危遗产如何进行爱惜,针对爱惜方法展开班级讨论。

(五)学时分派二、^文第一章结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熟悉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和现状和世界遗产的申报;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历次会议,世界遗产的评定。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世界遗产的概念、标志、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和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时刻、标准和属性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概述一、世界遗产的产生、进展及现状二、世界遗产的意义第二节世界遗产的分类一、文化遗产二、自然遗产三、文化景观遗产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三节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一、世界遗产的标志二、委员会历次会议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二、世界爱惜联盟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四、国际文物爱惜与修复研究中心第五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一、世界遗产的申报二、世界遗产的评定第二章世界遗产的治理、爱惜和碉续进展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世界遗产的可持续进展;熟悉世界遗产的治理;了解世界遗产的爱惜。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六讲真实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六讲真实

二.遗产真实性的认知过程
▪民国易宗夔《新世说》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毕秋帆抚陕时,喜搜集秦汉碑碣。值生辰, 某令特献古砖十数方为寿,并将砖名拓出,装 成册页,古雅可爱。毕见之大喜,出劳其仆曰: ‘我生日惟尔主所赠特风雅,甚荷厚意,然未 免劳苦矣。’仆遽应曰:‘然,即小人于此事, 亦出力不少。’毕询其故,仆遽将其主人如何 觅旧本摹,如何在某处定造,如何著色,如何 使之剥落,如何使之生苔藓之术,一一言之不 稍讳。毕面赤,不作一语,拂袖而入,旁人皆 匿笑。”
▪东方的不可移动文物,基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 文化传统的影响,一直是以土木材料为主要的 建筑和雕塑材料。土木建筑不耐久,一旦没有 人使用或年久失修,只要屋顶发生塌漏,很快 就会消失。因而,因而中国人的“怀旧”情节 更多的是附着在古迹上的古代的人和事,而非 物本身,因而对这个物究竟是否真正是那时之 物,并不十分在意。
▪“各个时代为一古迹之建筑物所做的正当贡献必 须予以尊重,修复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
一。”“预先就要禁止任何的重建。”
▪1994年ICOMOS在日本奈良开会,通过了一份关 于遗产真实性的文件,这就是《奈良真实性文 件》。
▪文件分为四部分:序言、文化多样性与遗产多 样性、价值与真实性、附录。
▪这篇幅短小的文件,提纲挈领的阐述了多样性 的重要意义,以及遗产真实性的考察原则。其 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如下:“必须在相关文化背 景下对遗产项目加以考虑和评判”。文件不涉 及到任何具体的措施和方针。
▪⑤不同功能的文化遗产对真实性要素构成的排 序也不尽相同,如有些文物的位置与环境就很 重要,有的遗产还要讲求精神与情感。
▪例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与重庆涪陵区白鹤梁
▪ 山西芮城县 永乐宫搬迁 前后的照片
附. 文物价值保存举例 ——三峡库区四大文物保护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罗马斗兽场
19世纪的三次重要修复
18世纪中后期,在无数人文主义者的努力下,以注重史料原真性、遗迹的“风
景如画(picturesque)”及材料的“岁月印记(patina of age)”为代表的现代保护理念建立了起来。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的一二十年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
理念向整个欧洲的快速传播及拿破仑对欧洲的短暂统治,法国建立起的现代保护理念及立法深刻影响了整个欧洲,大斗兽场也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命运转折。

1.第一次修复
拉斐尔在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修复方案:在东端修建一个带有石灰华基础的朴素的砖扶壁阻止破损部分侧向运动,形成坚固支撑。

斯特恩在1806年11月18
日给康波雷西的信中指出其目标是“修复、保存任何东西——哪怕是最小的碎块”。

但当时也有批论家认为这个巨大、怪异的扶壁将破坏宏伟遗迹的“如画”品质。

斯特恩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图1):沿一条斜线在受损的拱内砌墙,将这
些拱堵死,将整个破损部分形成扶壁。

拆除斜线以上二层一个拱的部分,三层一个拱的全部,最上层的两个开间。

认为这将产生自然的废墟效果,如果以后需要,也能为重建斗兽场提供一个新起点。

斯特恩的方案看似与反对方案差不多,但实际理念南辕北辙。

替代方案要拆除部分受损处,而斯特恩的方案只在受损部分后面贴一个保护层,保留所有遗迹,那怕它是断裂、破碎的。

1806年11月,罗马又遭受了一场地震,即使已经有木支撑,斗兽场还是
倾斜的更厉害了,木支撑也快断裂了。

教廷很快批准了斯特恩的方案。

工程的第一步是在破损部分后面砌筑扶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对抗断裂部分引起的向外推力。

接着在6个破损的拱内砌墙以在内部加固它们。

最后在新扶壁的背后建造纵墙,为扶壁及斗兽场外环提供有力的纵向支撑,并将扶壁、柱子、拱与斗兽场内部结构联结起来(图2)。

工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被认为是19世纪最初十年教皇国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这次修复注重对遗产的最小化干涉,极其有意识的注重保存所有的历史碎片以及遗产的原真性,对以后的遗产修复及现代保护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2.第二次修复
1820年,斗兽场外环的西端出现了极不稳固的征兆,斯特恩这年已经辞世,同是圣卢卡学院专家的瓦拉迪埃先是修建了一个木支架对其进行了临时支撑。

与斯特恩20年前原封不动式的极少主义修复理念不同,瓦拉迪埃重建了部分缺失的券柱(图3),对遗存进行部分“完形”。

大部分新肌体并未采用斗兽场原有的石灰华,而采用了黄砖。

瓦拉迪埃并非不想采用石灰华,但他认为造价过贵,且石灰华多孔疏松,不如砖材坚固。

因此新修补部分仅在观瞻最重要的地方,即第一层柱子一半以下位置、拱脚、柱础、柱头及檐口处用了石灰华。

除材料差异,新建部分仔细模仿了原有样式。

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个方案,例如,费阿,但当局最终在1823年12月通过了这个方案。

工程不久开始,完成于1826年。

3.第三次修复
20年后,瓦拉迪埃部分完形的修复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卡尼娜到1844年重建了斗兽场内环南侧的一部分,1852年修复完成了西端入口。

和瓦拉迪埃早期
工作相似,新结构以黄砖构成,只在重要部分用了石灰华(图4)。

不同的是,部分新肌体并未十足模仿原样,而是有一定程度的解析式变形,例如南侧二、三层的新拱圈留下了砖砌建筑特有的放射形沟槽,似乎在解析原有石灰华表面下的结构形式。

四层的实墙也并未修复,故意留下了一段缺口(图5)。

图1 1806年加固外环东端的替代方案。

斜线左上部分的遗迹将被拆除,在斜线右下部分的灰色区域内砌砖,形成扶壁。

与斯特恩的方案相比,该方案最大的缺点在于需要拆除部分遗迹,砌实的部分也多了两跨,更多的干涉了原始遗存。

图2 图3
图4,5
庞贝古城
通过庞贝古城遗址的保留和保护,才得以让我们在现在观察到当时庞贝人建造的城市,文明。

让我们了解当时的人生活状态和习惯。

这对于现代人研究古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发掘的遗址上看,庞贝城可称为“现代化”的城市。

城内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生意非常兴隆。

大街小巷星罗棋布,道路四通八达,马车可行驶在用大石板铺成的路上,邮车几天内便可抵达罗马帝国的各大城市,东到小亚细亚,西到西班牙,当年留下的深深车辙,至今仍一目了然。

全城不计其数的商摊店铺,随处可见:水果摊、菜市、鱼市、肉店、奶酪店、橄榄油店、鱼子酱店、面包房、酒馆、漂洗行、织布房、陶器作坊、打铁铺、铜匠坊、玻璃作坊、金银作坊……应有尽有。

繁荣的庞贝,甚至出现一些雏形的美酒广告,酒馆多达100余家。

可这不过是个只有两万人的城市。

城内有3座大型公共澡堂,分温水池、热水池、冷水池,男女分开,一次可接纳1000人同时洗澡。

有更衣间、按摩室、厕所,地板还是温的,下面有暖气,用蒸汽通过陶制管道散发热量。

这一水准,即使对欧洲非罗马帝国地区来说,也是过千年之后才达到的。

泉水从百公里之外的山上引过来,水管有石凿的、陶烧的以及铅制的,水塔建在公共浴池边上,用大管道先将水流入公共浴池。

小管道的水则流向各家各户,庞贝人也早就用上了冲水马桶!污物、粪便则从很粗的下水道排走。

庞贝遗址表现出来的城市格局理念是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庞贝的道路布局是现代建筑师称之为“棋盘式”布局,两横两纵的道路分割成9个区。

图:
双车道实景:
路边蓄水池:
路边楼门遗址:复原图:
庞贝遗址显示的特点,是以宗教和民主政治功能形成的城市广场,在海门附近集中布置了公共建筑区,长方形的中心广场以阿波罗神庙和丘庇特神庙为中心,构成了广场的轴线。

轴线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规则性和艺术特征,又是两千年前人类智慧的一大创举。

中心广场以丘庇特神庙和阿波罗神庙广场轴线
庞贝中心广场复原图
中心广场阿波罗神庙遗址复原图
马赛公寓
勒·柯布西耶是我最喜欢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是20世纪最建筑师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认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

他的理想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现在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

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大楼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x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而马赛公寓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

马赛公寓坐落于坐落于法国马赛。

自1946年开始设计,1952年完工。

是一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公寓住宅。

马赛公寓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建筑,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18层,其中底层架空,顶层设幼儿园,屋顶为公共活动平台,设有儿童游戏场,小型游泳池以及成人健身房等;7、8层为公共服务,设商店、餐馆、洗衣房及旅店等服务设施。

其余层为居住层,户型多为跃层布置,起居室通高,最大限度接纳阳光;每3层设一中央公共走道。

大楼可容377户1500-1700人居住,是为缓解二战后欧洲房屋紧缺的状况而设计的新型密集型住宅。

马赛公寓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建筑,在欧洲它立刻就被年轻的建筑师所仿效,对我国的建筑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赛公寓代表勒•柯布希埃对于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高潮点,结合了他对于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与集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那里的居民都已经形成一个集体性社会,就像一个小村庄,共同过着祸福与共的生活。

没有任何个人的牺牲,因为每一公寓单元都是隔音的,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的环境保持直接的接触,拥有雕刻般的雄浑力量。

更重要的是:他把公寓的底层架空与地面上的城市绿化及公共活动场所相融,让居民尽可能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增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

他还把住宅小区中的公共设施引进公寓内部,如:商业街、游休憩绿地、娱乐设施等,使公寓成为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小社会,这些都值得当代的建筑师学习和借鉴。

马赛公寓平面图,剖面图
新建筑五点
1、 底层采用独立支柱架空
2、 自由平面: 建筑的框架结构 著名的酒瓶框架
3、 自由立面: 外墙不是整式的
4、横向长窗:大块玻璃窗
5、屋顶花园: 提供各种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